自动化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自动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 办公自动化的特点

办公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之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的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其目的是尽可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辅助决策能力,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办公自动化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便捷是不言而喻的,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智能化。面向日常事务处理,辅助人们完成智能性劳动,如:汉字识别,对公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层处理,辅助决策及处理意外等。②集成化。软硬件及网络产品的集成,人与系统的集成,单一办公系统同社会公众信息系统的集成,组成了“无缝集成”的开放式系统。③多媒体化。包括对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综合处理,及各类信息通过数据通讯网,在计算机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化处理。以往的办公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埋没了人类的智慧和潜能,使人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手工处理那些繁杂、重复的工作,手工处理的延时和差错,这正是现代化管理中应该注意的弊端。用先进的、现代化的工具代替手工作业,无疑是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办公自动化对以往的办公方式的变革,正是适应了人类的普遍需求,也顺应了技术发展的潮流。

二、 合理利用办公自动化对现代办公室工作效能的有效促进

电子计算机在办公室中的应用范围是很广泛的,从大的方面说,主要可用于计划、物资、生产、人事及劳动工资、行政管理等方面。在计划管理方面,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日常工作计划管理的极大好处,主要体现在对日常工作计划质量大幅提高;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管理,能促使计划快速完成;能精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对预计结果能准确作出预测;同时,合理地使用计算机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在办公物资、生产管理方面,合理地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达到有效地对物资的流通、存储进行信息控制管理,使其保持在最佳状态;能够完整记录各种物资本身情况及存储情况,变动和查询都很方便,大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使损耗大大降低。在人事及劳动工资管理方面,利用计算机可以对本单位的所有人员实行有效的档案管理,可以随时调用每个工作人员的档案记录情况,清楚地了解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工作履历、劳动业绩,以及爱好、特长,从而做到对每个人用其所长,发挥最大积极性,节约资源的同时更便于管理操作,减少了大量的人力,而且准确性大大提高。在行政管理方面,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可以把管理者从事务中解放出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 办公自动化在办公室管理中的有效、合理应用

办公自动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如何利用办公自动化来应对办公室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极大地提高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使得我们在工作中能很好地实现文字处理、信息传递、存贮与检索的现代化,避免办公自动化为我们的工作带来的弊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实践、探索,以使得我们在工作中处理办公事务时灵活高效。

(1)更新观念,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水平。在很多人眼里,办公自动化主要是处理一些公文、收发电子邮件,实现纸面作业计算机化。殊不知,办公自动化大有学问,涉及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各行各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实现办公自动化,运用新的办公手段,实现高效的办公管理,就要求办公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与技能,它对办公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如不迅速提高信息化业务素质,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就不能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将会被淘汰。特别是现在提出的无纸化办公,OA系统的出现,对现代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企业单位已经完全进入到了网络化办公的时代,文件的收发、传阅、执行完全靠计算机来完成,如没有过硬的信息办公自动化素质,就会在办公室工作中出现种种失误,使工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和处理。所以,要推进办公自动化,首先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接受新的信息技术,加快自身信息化素养的提高,尽快跟上时代步伐,提高对办公自动化的认识,走出认为办公自动化不如手工、纸笔、容易出错、安全性不高的误区。我们要确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而且必须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工作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电子公文知识、操作技能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建立和实施办公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提供保障。

(2)加强科学管理理念。办公自动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特征的办公活动。它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而物化人类思维中科学管理的内容是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关键,它体现管理智慧,并能真正意义上去实现办公自动化。在具体的实施中要用科学的管理理念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化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尤其是在安全性、保密性方面应作出严格规定。注重办公工作的科学管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的结合。从领导分工、办公室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绩效等方面加强管理,做到职、权、责有机结合,提高办公自动化的应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3)加强技术不断创新,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从最初的汉字输入、字处理、排版编辑、查询检索等单机应用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网络办公系统,通过联网将个体办公工作系统联成一个群体办公系统,再通过远程网络将多个系统联结成更大范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办公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多媒体技术是办公自动化发展的又一趋势,办公自动化系统引入多媒体技术,使之处理语音、图形、图像功能加强,更能够满足办公要求,提高办公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同时网络的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当今各行各业对信息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因而对信息的存储和保密也就更加重视。然而,病毒的破坏、黑客的入侵等都将对系统信息以致命的打击。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中要不断完善、创新,使办公自动化能更好更安全地服务于我们。

四、 办公自动化的前景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取决于办公活动的需求和实现这种需求的可能性。如何把最新的技术用于办公,去适应未来的办公模式,是办公自动化研究的任务。办公自动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因此办公自动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把人们从繁重、机械、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已成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迫切要求。因此,有效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使部门内部成为一个庞大办公室,各个部门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协作,便于明确每个部门及个人的职能,使之发挥更大的功效,服务于现代人类。

知识经济的竞争,已成为当今世界多格局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应该是更好地为知识管理服务,它的建设是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其建设和应用不仅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实现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和时代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西安教育电视台)

自动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为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质量,急需建立一个多功能,能满足当前电网发展要求的继电保护备品备件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备品备件 管理

目前较常用的仓储管理都是选用条码进行出入库登记,配以相应软件进行统计管理,比如超市、各种零售店等。但大多数类似系统只实现了粗略的存在性管理,并不能提供物品的准确定位及状态描述,所以无法适合继电保护备品备件管理。要想实现对继电保护备品备件的智能化管理,使备品备件的存放环境满足标准,必需实行条码出入库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开发出管理软件,在辽宁省范围内电力系统尚无此类研究成果。由于智能化电网的逐步推广,要求电网做到不间断供电要求更加精细化,这就给继电保护备品备件仓储发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现有的保护自动化备品备件仓储式管理难以满足当前迅猛发展的电网需求。针对当前现状及电网发展的整体要求,急需开发一种继电保护备品备件储备中心管理系统,使其具有便捷的查询功能,输入所需备件的模糊信息即可迅速方便的查出相关备件的数量、货架等详细信息,并自动开启移动货架,即可直接进入拿取。可在授權局域网上远方查询到备品备件的数量等信息,方便及时补充库存及远方申请购买必要的备件。

2 继电保护备品备件的特点

继电保护备品备件种类繁多,现在维护的继电保护装置型号多达四十几种,每种型号装置的备件种类少则四五种、多则七八种,体积大小不规则,重量不一,甚至温度、湿度仓储环境要求不同造成了备品备件总体物理特性复杂多样的现状。继电保护备品备件属于通电后使用的元件,其存放过程需要防止挤压碰撞,且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采取防静电、防尘等措施,解决这些不同物理特性,备品备件合理存放与管理是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备品备件管理工程应用的难点。继电保护设备是保卫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防线,备品备件作为最重要的补给,必须随时保证充足且状态良好,备品备件物资供应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面临著物资紧急出库配送的压力。面对突发性的备件需求往往需要库存24小时待命作业,及时附应出入库订单的下达,做到备品备件送达准时化、及时化物资供应。现场装置一旦发生异常,消缺人员能够以最短时间找到相应备件予以更换,缩短保护异常停运的时间,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3 继电保护备品备件管理现状

目前,保护自动化的继电保护备品备件仅采用常规仓库式存储,人工进行出入库登记。几百种备件的管理工作量极大,且由于日常存放不标准,导致一些长久存放的备品备件老化加快,无法保证现场使用。2010年,省供电公司在全省范围内设立了五个继电保护备品备件储备库,我们即是其中之一。由于长期累积的种种原因,备品备件物资仓库通常库存不断扩大、物资实物与单据不符、仓库可用面积紧缺等等问题,但整体空间利用率却不高,浪费了大量净空高度资源。而伴随着临界仓储能力的现状是其多年来备品备件物资品种、数量断增多,物资管理信息不全的逐年累积所致辞。达到仓储管理精细化是解决库存膨胀、利用效率低下的基本要求。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制约整体物流管理水准提升。现有备品备件物资供应部门往往信息化制定落后,一个电子表格管理整个备件仓库甚至停留在纸笔手工单据作业的层面上,人工盘点困难,无法做到整个企业物资信息实时回应与透明化管理。为进一步满足全辽宁省电网的需要,我们继电保护备品备件的管理急需提升档次,由初期的备品备件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转变。

4 继电保护备品备件自动化仓储管理的重要性

电网是个异常庞大复杂的系统,设置装备众多,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设备的主要动态数据多来自于现场。当设备出现异常的时候,备品备件是否能及时准确无误的供应。为正确分析处理设备状态存在问题提供准确的保证。由于继电保护备品备件仓库应满足多品种、小批量频繁出入库的订单需求,为电力生产提供安全的保障。备品备件物资供应不同于常规生产物资供应,战略物资的长期在库存放与管理是库存重要性的一个方面。一定品种、数量的C类物资需要长期占用仓库资源的一部分,如何做到有效合理化的日常管理与及时突发性出库需求是备品备件物资供应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5 继电保护备品备件自动化仓储管理功能需求

从降低电力生产成本和提升电力生产效率的角度看,实现继电保护备品备件自动化仓储管理的综合全面功能是提升整个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关键。备品备件物资仓库在库物品讯息情况、出入库记录实施回馈,数据实时交换,备品备件物资管理报表与分析等功能的实现是继电保护备品备件自动化仓储管理信息化、综合全面功能考虑的需求。随着物资保障供应管理水准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立高效、多功能、高品质的物流系统工程已成为众多企业备品备备件物资存放管理的核心竞争能力需求。

6 解决方案

通过对已有继电保护备品备件仓库现状的全面了解,在对现有备品备件信息数据分析,并考虑将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仓储主体的应用辅以其他通用存储设备和管理手段,来实现继电保护备品备件物资供应仓库的自动化、信息化改造。纵观整个改造工程,根据对所有备品备件物资货品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建以轻量型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区仓储单元解决继电保护备品备件仓储存放,实现整个备品备件物资仓库的一体化集中存储管理。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主体的现代备品备件管理应用有效提升了备件综合管理能力。一体化系统设计,系统功能全面、优异,备品备件物资供应中心包含仓储、资源综合利用等综合功能。实现全面功能的合理规划,提升综合生产效率,与上位信息管理一体化营运。库存精准、备品备件管理透明、高效服务、运作高效率,提升了整体管理水平,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可靠、系统设计合理、信息管理安全,保障整个备品备件的安全供应。整体上实现了便捷的查询功能,输入所需备件的简单信息即可迅速方便的查出相关备件的数量、货架等详细信息,并可以自动开启移动货架。并可以在授权局域网上查询到所需的信息。实现温度、湿度的智能调节控制,使室内环境满足备品备件存放要求,实现条码集约出入库管理。以适应智能电力网发展的需求。

7 结语

通过研究建成了辽宁省首家继电保护备品备件智能型继电保护备品备件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备品备件的智能化管理,并将此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推广,为我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自动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基于自动化设备管理对设备正常运作的重要意义,本文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探讨,首先,笔者从自动化设备管理的现状入手,阐述目前自动化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接着系统地描述了自动化设备管理的具体方案,最后为预防自动化设备的故障问题,简述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修策略,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方向。

【关键词】自动化设备;管理现状;改进措施;管理方案;维修策略

引言

科技的日新月异,带动社会不断进步,自动化设备正逐渐地取代全劳动力,占据生产制造的主力军地位。对一向奉行“时间就是金钱”理念的企业来说,争分夺秒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宗旨,这就需要自动化设备的积极配合,然而当设备出现问题时,不仅会降低时效,甚至还会给人身安全带来损失,因此,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做管理工作,就需要熟知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保养方法等知识,依据这些知识建立健全的维修管理体系,才能够将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到最优。

一、自动化设备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自动化设备作为设备的一大分类,拥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其归属于程序型机械,设备的运行依赖于内部程序的编排,且重复性作业;其次其生产效率较人工有大的飞跃,机器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人工;最后是自动化工作分工明确,把一项工作分为好几道简单易操作的工序,从而不仅把工作简易化,而且把工作效率提了上来。正是因为发现了自动化的优点,各大产业才纷纷引进自动化设备,然而由于自动化设备的管理不到位,一直是影响企业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纵观目前我国的自动化设备管理,在某些方面与国外相差甚大,虽然我国是第一制造大国,但是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依然制约着我们的发展。

1、设备管理现状

目前自动化设备管理方面存在五大主要问题,第一是操作员工对自动化设备的认知程度低,往往只了解应该如何操作,而对其它诸如维修、保养等知识一无所知或者略知皮毛,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无法及时感应、了解到设备给出的预警,造成设备产生了更大的故障且往往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当设备出现问题时无法自行解决,从而耽误了生产效率;第二是自动化设备的工作量繁重,一般均是24小时连续工作,再加之,其保养工作没能做好和停机时间短等问题,最终导致自动化设备寿命的降低;第三是管理与生产分开,二者缺乏沟通,由于沟通不到位,往往造成方案无法正常实施,反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既没能提高工作效率,又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第四是新旧设备的更换不及时,容易降低设备生产效率;第五是上级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下级对设备管理保养的不积极。以上五大问题是设备管理工作突出的五大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因为时间就是金钱,生产率就是效益。

2、改进措施

针对自动化设备管理存在的五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下:(1)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并且培训面要扩大,内容不仅要涵盖具体工作的操作流程,还包括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设备预警的表现、设备的简单维修等知识,另外注意维修人员的数量必须保持在一定限度但不要过少,以免影响工作。(2)工厂从上至下都要重视设备的保养工作,设备操作人员与专业维保人员各自做好自己的一级、二级保养,以延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寿命。(3)将自动化设备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都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过劳现象的出现。(4)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机制,组建专业的负责团队,时刻关注设备的运行状况,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方法进行监督,并对设备停机后的工作参数进行记录,以掌握每个设备的动态,从而方便管理人员对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二、自动化设备管理方案

自动化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设备的停机时间,鉴于自动化的特点,其设备管理方案可分为四个部分。

1、建立设备档案并及时更新

设备档案是获取设备信息最直接的方式,建立设备档案并及时更新其信息既可以及时了解设备的信息,又可以清晰有条理地对自动化设备进行管理。

2、做好设备保养工作

自动化设备的保养工作是延长设备寿命的根本措施,而其作为管理的第二部分,更要一丝不苟。自动化上的设备多属于大中型设备,保养工作需要做得很细致,往往分为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对于保养措施均有明确规定,将设备保养好才能使其正常运作。

3、配备高素质维修队伍

高素质的维修队伍是负责对出故障的设备进行有效维修的团队,维修队伍的配备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保证最大效率地发挥其作用,另外,维修人员也需要接受定期培训,不断地更新维修技能、巩固原有技能。针对突发状况,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做到未雨绸缪。

4、搞好人员培训工作

人员的素质是工厂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人员的培训工作应当予以重视,不论是下层的操作工,还是技术人员,都需要经过培训才可上岗。加强TPM保全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从而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及分析工具的应用,定期进行培训工作,对人员不仅从工作上进行培训,还要从道德上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爱护设备的自觉性,如此才能将培训工作做好,才能够发挥培训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修策略

设备出故障后进行维修,这无可厚非,但是即使是设备的维修也有相应的策略,特别是预防维修工作。

1、找出故障原因并维修

任何设备不可避免地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时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维修,维修讲究对症下药,所以找出故障的症结很重要。一般来说,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可概括为五方面,分别是基本条件不具备、技能的缺乏、机械磨损、没有遵守使用条件以及机械本身设计上的弱点,对于能避免的故障原因要尽可能地避免,无可规避的应对其予以重视。总之,各部门人员都要齐心协力以企业的生产效率为宗旨而不懈奋斗。

2、预防维修工作

预防维修工作是管理维修策略的核心理念,有预见性地对设备进行维修是明智的决策,一般来说,企业往往会先通过设备检测的方式检测出有瑕疵的地方,然后再进行预防维修工作。设备检测方式常用的有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以及红外检测,这几种检测方式均属于无损检测,自动化设备经检测后,通过检测反馈的结果,加以分析即可明白设备是否存在潜在问题,并能够准确了解缺陷方位和情况,然后通过商讨缺陷的严重程度来进行维修,从而降低了实时故障的发生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设备管理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不断地改善,始终遵循先计划再实施,对效果评价后,再去粗取精不断改进。各个企业都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关于自动化设备管理的安排,找出问题并加以改正,并制定有自己企业特色的设备管理策略,从而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最大效率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方雨.车轮厂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李葆文.《现代设备资产管理》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

[3]金璐.基于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自动化管理模式浅析[J].时代经贸,2011(29)

自动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用電需求越来越大,10kv配电线路在整个社会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普及,配电自动化水平也随着供电技术的发展有了提高,配电线路的安全性能也有了进一步的保障。在进步面前,尤其是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还是经常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一定程度上为安全用电埋下了隐患。近年来,伴随着夏秋季持续高温天气的出现,怎样彻底的解决这些常见故障保障供电正常,进而有效提高配电线路的自动化水平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围绕10kv配电线路现状、10kv配电线路自动化技术的应对举措、10kv配电线路故障排除方案等3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自动化;故障处理

引言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来临,老百姓追求高质量生活水平的愿望更加凸显,在中西部甚至部分东部地区出现了用电缺口增大的趋势,尤其是对10kv的用电需求呈猛增现象。10kv的配电线路在长度、规模等上都有了突破,在全社会被广泛普及。在不断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10kv配电线路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经常发生的隐患故障,这些故障的出现不利于整体安全用电形势的形成,在准确摸清常见故障发生原因、类型、危害等的基础上,需要制定专门的方案进行整改、解决,保障10kv配电线路大量使用地区用电的正常,减少各种配电线路常见的安全隐患,也直接有助于提高配电线路的自动化水平。

一、关于10kv配电线路基本现状的分析

(一)概述10kv配电线路中常见的问题隐患

随着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快速发展,不仅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而且连众多的三四线城市也大规模的推进了配电线路的建设,线型纵横交错,用电需求日益增加,常见的问题有:很多地方出现了由于接线形式和通路等原因带来的断电或达不到额定电压的现象,时长出现临时性停电或供电不稳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最初架设电线线路的时候,工人没有全面掌握线路经过地区的原有线路,导致新架设线路与原有线路交叉重叠,各种线路搅合在一起,出现问题维修的时候很难进行区分,另一方面,在很多旧城区、老小区以往架设的线路出现了老化现象,不少线路存在漏电、连电的现象,线路长时间没有进行过优化整合且线路上缺乏自动化输送信息的能力,使后期的线路维修和相关故障的排除变得非常麻烦和异常困难,进而使得电力工作效率变得非常低下。综合来看,很多城市的配电线路变得非常的复杂,远非更换电线等常规措施所能解决,因此,在解决配电线路产生的问题上就变得非常困难。

(二)简要分析10kv配电线路常见的故障类型

结合国内外相关供电部门的资料,及公布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在很多地区配电线路输送电流的过程中,出现在配电线路上的问题类型具有集中性,各种故障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主要是个别设备的问题、高空线路通道等。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可以对出现问题的配电线路通过区域进行区域隔离,借助各种仪器设备逐路段排查可能的问题隐患,这种方法在各种电压的配电线路检修中应用非常普遍。面对这种问题,最通常的做法就是组织专门修理人员利用电网整修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全面的分析、讨论,在查明配电线路存在的问题类型基础上,针对病因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在有限区域、有限路段,组织最精干的技术人员进行迅速维修,这样可以使得电网配电线路的有关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可以迅速的提升电力的输送效率。例如,10kv配电线路经常会遇到电压损失的问题,对于电压损失,可以通过相关的方程计算得到,在得到了电压损失的相关参数后,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比如可以通过确定合理线路的长度、合理确定导线截面积等,来对电压损失采取专业技术措施进行全面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压损失现象。

二、概述10kv配电线路自动化技术的应对措施

(一)主站聚集式自动化技术

输电线路的机械化形式会影响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应对举措,且与输电线路末端的检测机制紧密关联,为了保证系统能够自动的识别出故障地区,从而对故障问题进行有效的物理隔绝,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其他用电地区的影响。该种自动化监测的方式是目前最安全、效率最高、影响面积最小的,它能够按照自动化识别的结果,灵活的处理线路故障,减少了电力工人的负担,切实提高了电力供应的效率。

(二)智能化的处理技术

该种方式与主站聚集式自动化技术是相互对立的,主站不参与具体处理,它通常要求各个支路的反馈机制来决定相邻电网之间开关的闭合状况。通常而言,智能化处理技术的可信程度是非常高的,不仅可以对问题区域进行有效隔绝,也可以保障没有问题的区域能够正常用电,该种方式在试用范围上非常广泛。该种方式的不足就是建设费用非常高,而且在实际操作上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该处理技术的安全进行。

(三)电压与时间相关联的自动化技术

随着时间的变化,该种自动化技术的电压值也是不断变化的,有效凸显了电压和时间之间的密切性。该种技术可以对整个线路的每个路段和电压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进行隔离,从而减少了对其他线路和用电器区域的影响。该种方式虽然原理非常复杂,但是一旦线路上出现问题,电闸会自动跳开,使得线路的安全有了很大的保障。

三、简述10kv配电线路故障排除方案

(一)加强配电线路的管理

供电部门需要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对各种线路进行安全大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维修,尽可能不让整条线路带病运行。对经常出现问题的线路,严格登记问题、维修时间、问题类型、处置措施等,必要的时候及时对线路进行更换。新架设线路的,需要对线路经过区域进行严格的考察,充分分析以往所有的线路的类型,尽可能的减少重叠交叉,为新线路选择空旷区域,方便后续出现问题后及时组织维修,同时,供电部门还需要重视天气对配电线路的影响,风霜雨雪恶劣天气需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恶劣天气对配电线路的损坏。

(二)提高配电线路故障排除效率

配电线路一旦出现问题,所在地区的供电部门需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及时研究,制定抢修方案,确保问题及时化解。针对老旧线路等,需要提前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对抢修仪器、抢修人员等提前进行安排,确保问题一旦出现,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好。

(三)良好的通信条件和控制体系

自动化处理设施与必要的通信条件是紧密相连的,相关的通信设备、通信人员的培训等必须同步跟进,这样就能充分保障自动化设施与控制体系的结合。一旦线路出现问题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隔离,使得电网的运行效率大为提高。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社会对配电线路的依赖越来越大,其自动化技术也更加成熟,供电部门在加强监测的同时,还需加大自动化技术使用力度,确保一旦出现问题应对及时到位。

参考文献:

[1]李锦波. 城市主城区10kV配电线路故障的定位查找及其预防措施[J]. 机电信息,2015,(36):22-23.

[2]范伟松. 10Kv配电线路中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J]. 科技展望,2015,25(31):69-70.

[3]佟利民. 10KV配电线路技术故障原因与处理方法研究[J/OL].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6):256

自动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要实现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就应该通过实现管理的最优化、标准化、智能化以及协调化等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目标。虽然说我国在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因为各种因素,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以及组成

电力系统通常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以及用电等环节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电能生产系统;而电力系统自动化其实指的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经济、可靠以及安全运行,并且能够持续为广大电力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电源,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控制功能、决策和自动检测功能的系统,利用数据传输和信号功能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控和调节。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高低不仅跟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和可靠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还跟电力系统各个环节调度的自动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2、现价段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不合理

我国电力的发展在世界上来说相对落后,尤其是我国经历了几次大型的城乡电网改造,加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上的不成熟,导致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我国当前的国家电网建设和工作运行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而在具体的电网工作运行中出现了安全事故。我国电网建设起步较晚,虽然经历了几次大型的城乡电网改造,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电网的统一指挥管理问题。正因如此,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无法满足不同设备之间接口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无法连接的问题。而且由于国家电网覆盖范围广大,各地对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程度不统一,采用的电力设备产品和型号十分复杂,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上的不合理便造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难题。

2.2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

当前,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管理人员缺乏高度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忽视了安全管理的规律性和科学性,从而导致一些管理人员对在从事相关操作和施工现场时监督不到位,缺乏执行力,针对一些违规行为也不进行严格处罚;二是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人员缺乏目标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以及系统工程相关专业知识,以至于当电力系统出现电力问题时不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解决,从而导致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管理的时效性不强。

2.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有待规范

当前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时间还比较短,针对电网自动化化技术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这也是导致自动化技術故障增多一个关键因素,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缺乏跟其对应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二是缺乏相对专业的电力系统维修人员,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对维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在电力系统中技术维护工作人员还缺乏丰富的自动化技术,从而在面对一些技术难题时无法及时解决,从而影响引发了严重的电力事故。

3、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途径

3.1实现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合理设计

就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来看,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首先应该在电网综合自动化设计过程中,针对与其相关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实现电力系统化自动技术的设计的全面合理。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中,采用分布式设计,也就是将每个电力系统的构成单元相互独立开来,从而避免单元内相互产生的影响。二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二次接线的地方,针对这些地方应该实现电力的简化,用多功能继电器代替传统的二次接线,然后实现主控制和各个开关柜的分布式设计,这样做的主要目的能够简化开关柜内接线,从而有效预防因为操作不慎造成的安全事故。

3.2提高电力系统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对从事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因为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从而导致开展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从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强对在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让他们进一步掌握目标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以及系统工程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自动化管理水平,能够及时针对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二是引进一批从事电力系统管理的专业人才,从而提高自动化技术管理的水平,降低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保证各项供电工作的顺利开展。

3.3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鉴于电力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需要进一步重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修和管理工作,从而减少因为供电工作中产生的技术故障造成的安全问题,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方面要针对电力系统制定出相对应的自动化技术管理责任制度,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的分工管理,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头上,一旦出现任何技术故障或者安全问题可以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资金扶持力度,因为自动化技术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应该加大用于电力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的资金。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还依然存在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电力系统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相信通过合理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为实现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张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4).

[2]浅谈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J].张萌.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4).

[3]试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J].孙佳男,陈若禹.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21).

(作者单位: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自动化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对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架构、交叉课程之间的衔接状况以及课堂组织等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该课程授课内容、授课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的改革措施,同时提出了今后教学工作中需进一步完善的具体目标。

关键词: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建设;教学研究

10052909(2016)04010004

智能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智能建筑科技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智能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自动控制设计人员需要与建筑、制冷、空调、给排水电气设计人员配合,需要暖通空调工程师提供工艺资料以及控制系统所需要的信号与要求, 在工艺设计过程中为实现工艺的自动控制创造基本条件。这就要求建筑设备专业工程师要懂自控,自控工程师要懂工艺,否则会导致智能建筑达不到预期的功能和节能效果。因此,建筑设备工程师必须是建筑学科与电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1]。

由于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自1999年原暖通燃气等专业改组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拓宽专业知识面和构筑专业教育知识平台的基础上,增设了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2]。2013年, 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再次改组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该专业指导委员会出版的《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的专业地位[3]。根据该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应作为必修课程。新的培养目标要求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能从事暖通空调制冷技术工作, 还能从事建筑设备自动化工程的部分技术工作[1]。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课程,课程的建设关系到该专业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能否发挥更好的作用,该课程内容在提升智能建筑的节能水平、安全水平、设备使用寿命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主干课程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一

门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课程,与其相关的基础课程包括:电工与电子学和自动控制原理;相关的专业课程则可将暖通空调专业的所有专业课囊括在内。一门内容包罗万象的“大”课,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却往往受到学时的限制,多数学校该课程授课学时数在32~48学时不等。因此,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2-4]。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交叉课程之间的衔接以及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确定课程内容,便于课程之间的交叉衔接

与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前端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经典控制理论部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和了解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其对系统的改善。厘清自动控制原理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的紧密关系,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系列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上述两门课程的衔接方法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一)针对经典案例,重建数学模型

事实上,学生修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后,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可能是传递函数以及各种变换,但对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尚未很好地掌握,主要的障碍在于此学习阶段尚未接触到专业的典型控制调节对象,如空调房间、各种空调换热设备,以及相应的风水输配系统,更谈不上对这些典型控制调节对象的深刻认知。针对这一状况,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在内容构建上,必须注重起到承上作用的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一环节,建模环节中,重点应突出几种典型的专业仿真数学模型。从暖通实际问题案例入手,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应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提炼。而对数学模型的简化,既要合理,又不能因此而掩盖事物本质特性。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抽象的数学模型专业化、具体化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的首要任务,并以此有效建立两门课程之间的紧密关系。典型的案例包括:恒温水箱、恒温(恒湿)的空调房间、换热器等,部分可参照文献5中的案例。

(二)针对经典案例,应用各种控制规律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学习各种控制规律时,难以将实际控制案例中对控制硬件的要求体现出来,如双位控制的规律,很难将执行器的通断频率和容量有限性(饱和性)体现出来。在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中,除了可以将各种控制规律与暖通空调专业具体的案例相结合,还可以将所涉及到的传感器、执行器特性对控制结果的影响体现出来。因此,在典型空调案例的数学模型、控制规律学习过程中,可以一并将涉及到的典型传感器、执行器特性引入介绍。除此之外,也可将相关的计算机控制的部分内容作简单介绍。在有关“承上”的内容中,涉及到的课程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不同调节方法的特点、常用传感器和执行器以及部分计算机控制等相关内容。

考虑到建筑设备化课程通常与各专业课如空气调节课程、供热课程在同一个学期开设,而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的工程应用部分内容,则和这些课程所描述的系统紧密相关,这部分为“启下”内容。学习“承上”部分内容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启下”部分内容。“启下”部分内容包括常规暖通空调系统的自动化监控方式,具体有暖通空调系统控制、冷热源与水系统控制、其他建筑设备系统控制。以上所述的具体内容,均是《规范》建议的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三)针对培养目标,建构适合该专业的自动化课程内容

尤其应该指出,虽然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不仅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而且涉及建筑技术、建筑环境技术、建筑设备技术等诸多技术,是多学科的典型结合,但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是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因此在课程内容构建上应该考虑到授课对象的需求、知识结构等情况。

虽然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建筑设备自控网络数据通信标准和系统集成,其中计算机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网络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基础理论, 建筑设备自控网络数据通信标准和系统集成则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的特有理论[2]。但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而言,从实际工程应用角度来看,自动控制专业人员需要与建筑、制冷、空调、给排水电气各专业设计人员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该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应该是对各相应

专业的控制问题提出优化的控制方案,确定控制参数,配合控制工程师设计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具体到暖通空调专业,暖通空调工程师需要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工艺资料,以及控制系统所需要的信号与要求, 配合自动控制设计人员在工艺设计的过程中为实现工艺的自动控制创造基本条件[1]。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最新的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规定建筑自动化课程内容中的通讯网络技术和楼宇自动化的相关内容只作为学生了解的内容,侧重自动控制的内容应当选择与该专业关联性大的部分,从整体设计出发介绍建筑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技术、设计过程、分析整定方法和一些关键性问题[6]。

因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应着眼于暖通空调制冷工艺系统, 为自动控制技术人员提供有关暖通空调制冷的技术信息。课程应以暖通空调制冷控制系统为主线,与此相关的控制设备、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应涉及,将重点放在控制策略和控制优化方面,通过优化的控制策略,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会更加安全、更加节能,也更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内容,如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消防与安全防范系统、电气设备监控系统等内容,则可根据学时数仅作一般介绍。

另外,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自动控制为主的教学内容由建筑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担任主讲,而涉及建筑设备系统部分专业背景和专业特征明显的内容由建环专业的教师担任主讲,两个专业的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引入仿真工具,提高学习效果

上文中谈到鉴于自动控制原理与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的紧密关联度,必须将自动控制原理中学到的各种控制规律,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具体的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专业经典案例中。Matlab的simulink仿真工具箱则可以将控制规律、控制过程直观地呈现。基于Matlab的“自动控制原理”或者“建筑设备自动化”仿真实验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验室硬件建设的不足,为课程实验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仿真实验应以典型专业案例为切入点,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选用合适的控制规律,即可完成相应控制案例的传递函数图。数学模型和实际控制规律结合后,最终通过仿真平台实现,可通过仿真工具直观地观察执行器的动作规律,以及最终控制结果的动态过程。图1所示为某双位控制的恒温水箱的仿真图。

对这一控制对象,应用各种不同的控制规律,获得不同的或者相同的控制结果,可要求学生对各种规律与结果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总结。若动态过程偏离了预期目标,也可进一步修正控制规律,以掌握控制规律与控制结果之间的关系。

图1某恒温水箱simulink仿真示意图

考虑到课程学时较少,学习周期较短,要求仿真的内容可布置为大作业。作业可采用分组讨论完成的方式,对同一控制对象, 采用不同控制调节规律,给出动态控制结果,并通过变化控制参数,给出不同控制策略下的控制结果。

教学过程中应考虑采取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仿真实验案例的教学方法,若仅采用单纯的课内演示方式,则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也不够,课堂效果不会理想。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最终要求提交大作业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将学生分成小的学习团队,并且通过报告答辩的形式计入成绩考核,使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效果自然提高很多[7]。通过提交大作业报告的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类报告的写作水平,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规范》提出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在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建筑设备自动化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强化实践环节。

(一)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可通过系统仿真进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另一方面,以实际空调系统形式为基础,进而开展相应的控制系统硬件的实验室建设。

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必须和其他专业课的专业实验内容相结合,如空调水系统的自控、变风量系统的自控、一次回风空调系统、自控系统等,应和各个专业课实验室

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可包含各种具体的暖通空调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的特性,控制规律的特性,控制参数的整定等。

(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规范》也明确对指导教师提出了要求,要求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讲教师,同时要能够承担与课程相关的实验课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教学指导。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激活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参加实际的设计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结合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实践,设计选题应与相应的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一并完成。通过课程设计切实提高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能力[8]。

(三)认识实习

除实验课外,还可以与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业加强交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争取将企业建设成为学生实践培训基地。通过参观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工程,把相应的自动控制技术与具体建筑设备自动控制产品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实际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

四、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内容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为“承上”部分,应构建与自动化控制课程的有效衔接,自动化控制课程的各种规律,包括双位控制、PID控制、串级控制等,可借助暖通空调控制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借助仿真软件,进行经典案例的仿真与讨论;第三部分为常规暖通空调系统的自动化监控方式。

应该明确的是,以上是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本科生所构建的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课程名称相同,但当授课对象不同,其授课内容也应该作相应调整。

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应引入相关仿真软件,采用合适的学习形式,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还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特点适当增加讨论课,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今后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教学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适合各学校专业学生的课程讲义、仿真案例等资料,加强实验室建设,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提供良好

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炎锋,贾衡,孙育英,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智能建筑控制辅修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07,16(1):79-84.

[2]董春桥,袁博,张亚男,徐玉党.“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建设探讨[J].暖通空调, 2006,36(7):49-51.

[3]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 伍培,郑洁,付祥钊,彭宣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开设智能建筑课程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117-120.[5]江亿.建筑设备自动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 李祥立, 李芦钰, 舒海文. 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5,24(4):87-89.

[7]屈婉莹,魏为民,徐晓丽.”自动控制原理”课堂实例仿真软件设计[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 30(4):357-360.

[8]冯增喜,于军琪,何波,等.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2011,32(3):46-47.

[9]王海涛,王军,陈雁,等.建筑设备自动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4(2):23-24.

上一篇:经济学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新媒体传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