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剂范文

2023-09-19

免疫调节剂范文第1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UV-752N紫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申光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FD5-2.5冷冻干燥机 (西盟国际集团) ;TGL-20M高速冷冻离心机 (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 ;CZ-6B2溶出度仪 (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 ;

布洛芬 (桂林锦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羟丙甲基纤维素 (HPMC) (上海晶纯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泊洛沙姆 (Poloxamer) (湖北兴银河化工有限公司)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上海蓝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水碳酸钠 (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无水乙醇为分析纯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

1.2 实验方法

1.2.1 布洛芬在不同药物辅料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实验

分别将辅料精密配制成1% (w/v) 的水溶液10m L, 将过量的IBU粉末分别加入到10m L上述配制的辅料水溶液及蒸馏水中, 37℃、100rpm条件下水浴振荡24h, 离心取上清液1m L加无水乙醇稀释定容, 测定吸光度。

1.2.2 布洛芬SD的制备

原料药加入到适量无水乙醇中溶解, 再将载体及碱性调节剂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 混合上述两种溶液, 磁力搅拌2h。水浴加热蒸去大部分溶剂, 放入超低温冰箱预冻, -56℃下冷冻干燥24h, 产物即布洛芬SD粉末。

1.2.3 物理混合物 (PM) 的制备

按最优处方比例精密称取药物、载体及表面活性剂, 放入保鲜袋中, 吹气密封后, 放置在混匀器上进行混合10min, 待用。

1.2.4 溶出度的测定

选用蒸馏水为溶出介质。将50mg原料药及含原料药50mg的SD粉末分别加入到已加热至37±0.2℃的900m L的溶出介质中, 100rpm转速下分别在5、10、15、30、45、60、90、120min时取样, 离心取上清液用无水乙醇进行稀释定容, 测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料药在各辅料溶液中的溶解度

如图1所示, 药物在辅料水溶液的溶解度都高于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且载体中PVPk30最高, 提高了8倍, 在碱性调节剂中Na2CO3最高, 提高了259倍。因此, 接下来将根据制备的SD在水中的溶出度结果来确定最优辅料及比例。

2.2 原料药、PM及SD在水中的溶出度

图2中, 选用不同载体制备SD的累积溶出百分率明显高于原料药, 且以PVPk30为载体时最高, 2h即可溶出84%, 因此初步考虑选用PVPk30为主要载体来制备固体分散体。

从图3可以看出, 药物的累积溶出百分率随着载体用量的增加而有相应升高的趋势, 当药物与PVPk30的比例为1:5时最高, 2h内达到了84%。

图4中, 随着Na2CO3的使用量增加, 溶出速率有提高趋势, 在添加药物与载体总量5%的Na2CO3后, 2h内溶出度达到了98%。溶出速率显著提高。因此, 确定了制备SD的最优处方。

如图5所示, 对比原料药、PM、SD的溶出度曲线可以看出, SD明显提高了药物的溶出度, 2h内可达98%, 而物理混合物仅能溶出43%。进而表明该SD并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 而是药物与辅料产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

3 结语

将布洛芬制成SD后, 药物的累积溶出度显著提高, 且加入碱性调节剂可进一步提高溶出速率。进而表明载体与碱性调节剂的联合使用在今后制备SD来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且如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SD来进一步用于制备生物利用度更高的口服固体剂型是今后将要研究的重点。

摘要:目的:采用溶剂-冷冻干燥法制备布洛芬 (ibuprofen, IBU) 固体分散体, 通过添加碱性调节剂进一步来提高其溶出速率。方法:将药物分别与不同载体及碱性调节剂制备成SD, 通过测定其体外溶出度, 来选择最优辅料及比例, 结果:当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PVPk30) 为载体, Na2CO3为碱性调节剂, 且IBU:PVPk30:Na2CO3=1:5:5%时, 药物的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2h内累积溶出度达到了98%, 明显高于IBU及未加碱性调节剂的SD。

关键词:碱性调节剂,布洛芬,固体分散体,溶出度

参考文献

[1] GILLESPIE W R, DISANTO A R, MONOVICH R E, et al.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buprofen oral dosage forms in humans[J].J Pharm Sci, 1982, 71:1034-1038.

[2] 乔艳丽, 黄雷鸣, 赵琪等.溶剂蒸发法和热熔挤出法制备苯扎贝特固体分散体[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 (9) :660-664.

[3] 郭波红, 黄嘉敏, 李晓芳等.头孢地尼-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J].医药导报, 2013, 32 (8) :1072-1075.

[4] TRAN TT, TRAN PH, LEE BJ.Dissolution-modulating mechanism of alkalizers and polymers in a nanoemulsifying solid dispersion containing ionizable and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J].Eur J Pharm Biopharm, 2009, 72 (1) :83-90.

免疫调节剂范文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及其带来了影响

2、让学生了解调节情绪的原因

3、让学生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

二、授课年级 初二

三、教学过程

1、回顾

(1)什么是情绪? (2)情绪的类型?

(2)情绪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2、引入:看一则案例(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韩国一青年因为观看球赛与其母发生口角,一怒之下竟杀死其母。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6月18日下午,该青年回到家中,准备观看韩国队同意大利队的比赛。其母看到儿子整天东游西逛,不务正业,便斥责他"连个工作也找不到,整天就知道看球",并打了儿子一记耳光。儿子一时冲动,用刀刺向母亲胸口,将母亲杀害。该青年行凶之后后悔不已,跑到邻市的一个小旅馆,企图服毒自杀,后被警方抓获。

讨论:(1)这一幕悲剧是怎么上演的?

(2)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不良情绪需要控制、调节)

3、不良情绪的表现

不良情绪在人们身上住要有两种表现:

(1)过度的情绪反应,比如狂喜、暴怒、悲痛到了极点等这种情绪反应已经超过了一定的极限,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不好的;

(2)另一种是持久的消极态度情绪,这是指人在引起的消极的因素消失之后,仍旧沉浸在消极情绪之中无法自拔,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很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4、正确看待不良情绪 听故事:

在前苏联有这样一个男孩,他生来就从来感觉不到疼痛。你也许以为这是好事,而疼痛是非常有用的。它是我们自我保护、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工具。这个感觉不到疼痛的男孩失去了这个工具。结果,他今天把手烫伤了,明天把腿摔断了,后天又把身上挠得体无完肤,每天还把舌头咬得血淋淋的。虽然他始终在医生的24小时监控、保护下,他还是不断受伤。加上由于他从来感觉不到什么肚子痛、头痛的,所以,小病小灾没有前兆,没有症状,经常是病到很严重了才被发现。结果,才十几岁时,这孩子就遍体鳞伤,带着浑身的疾病、几十处骨折离开了人世。

提问:结合故事,不良情绪一定是不好的么? 解析:

不良情绪就像身体的疼痛一样,虽然你不喜欢它,但它的存在是有它的道理的。它的本意是保护你。当然,有时它反应过头,有时它逗留过长。

不良情绪不仅不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经常还是宣泄、疏导的有效方式,比强行压抑健康多了。你被骗了,生气是正常的,一点不生气不现实;遇到自己不熟悉、不习惯的环境或事物,难免有点紧张,甚至恐惧;碰到挫折,怎能不有些沮丧?无意中伤到别人,负罪感随之而来......所有这些不良情绪,都是正常人对正常事的正常反应。对我们这些"非圣人"来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情绪应该是多样的,心理不健康的人情绪反而少,比如,对不顺心的事只有"愤怒"一个反应。

5、学会控制情绪。

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很多,我们只给大家介绍四种。首先,我们做一个小实验:你静下心来,在心中默念"喜笑颜开"、"开怀大笑",并且想象这些情景,你会产生什么感觉呢?

你也许会产生一种真的很高兴的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语言能对人的情绪产生暗示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暗示作用来对不良情绪进行调控。自我暗示可以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而且可以对已经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当你发怒时,可以反复地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发怒有害无益";当你陷入忧愁时,可以暗示自己"忧愁没有用,无济于事,还是振作起来吧"。这种缓解情绪的方法称为自我暗示法。

①自我暗示法。

②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法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思想来鼓励自己。这是用理智调控情绪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在消极的情绪中,通过名言、警句进行自我激励,能够有效地调控情绪。林则徐为了调控自己的情绪,写了"制怒"的条幅,在屋中悬挂,以此告诫自己。

③心理换位法。

心理换位,就是打破思维的定势,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充当别人的角色,来体会别人的心态与思想,就会增加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防止一些不良情绪的产生。心理换位法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自己不能调节的情绪。(请同学们举出应用"心理换位法"的例子。)

④升华法。

升华法,即把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积极因素相联系,把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为。使消极的情绪成为自己前进的推动力。升华法其实是一种高水平的发泄,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塞万提斯在早年不幸的基础上,写出了《唐·吉诃德》;歌德在失恋的基础上,写出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是利用升华法调节情绪的典型事例。

6、调节情绪的方法

(1)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改变注意的焦点来达到目的。当自己情绪不好时,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纸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另外,还可以转移话题或回忆自己高兴、幸福的事,使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去。

转移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达到目的。当自己情绪不理想时,到室外走一走,到风景优美的环境中玩一玩,会使人精神振奋,忘却烦恼。把自己困在屋里,不仅不利于消除不良情绪,而且可能加重不良情绪对你的危害。即便不走出去,如果能够改变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可以使心理得到转机。如收拾一下房间、改变一下格局、点缀一些花草,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提问:你在实际生活当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解析: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看起来是一种消极的调节方法,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它适合于比较容易排解的情绪。那么,对待一些难以排解的情绪应该怎么解决呢?

(2)合理发泄情绪。

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是一种情绪表现的方式,它可以防止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发泄,应该是合理的,要表现得有理、有度,既不损害自己,也不损害他人。

提问:你知道合理的发泄方式有哪些吗?

解析:

①哭--适当的哭一场。

从科学的观点看,哭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的能量,调节机体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许多人哭一场过后,痛苦、悲伤的心情就会减少许多。

②喊--痛快地喊一回。

当受到不良情绪困扰时,不防痛怜惜地喊一回。通过急促、强烈的、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积郁发泄出来,也是一种方法。它可以使人人的心理达到平衡,有助于培养自信心。

③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俗话说:"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把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心中,会增加心理负担。找人倾诉烦恼、诉说衷肠,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感到舒畅,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安慰、开导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向朋友诉说是一种良好的宣泄方法。请记住培根的名言:"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个快乐;把忧愁向一个朋友述说,则只剩下半个忧愁"。

④动--进行剧烈的运动。

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动,越不动注意力就越不易转移,情绪就越低落,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可以通过跑步、急走等剧烈活动改变不良情绪。

发泄的方法不同于放纵自己的感情,不同于任性和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而随意发泄,既不会调控好不良的情绪,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调控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自我调控。

7、课堂总结

免疫调节剂范文第3篇

1.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每个学生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当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

2.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是产生积极的情绪的原因之一,身体健康欠佳或过度疲劳,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3.集体的人际关系。学生所在的集体状况和集体内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心理相容,互相信任,团结和谐,就会使人心情愉快,情绪积极;如果成员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戒备,则会使人随时都处在不安全的情绪中。

4.生活条件。生活条件是一种外在的刺激,它引起人的知觉从而产生情绪体验。在生活中的学校硬件设施,管理的方式,校园环境等因素都是影响情绪的重要方面。

在情绪的调节方面可以分为学校和个人两方面来进行,通过减弱或消除不良刺激、提供多种应对策略和多方面的应对资源、调整认知评价以及提高对事物的可控性等途径来完成,具体包括两方面,对于大学生自身的调节相对重要将进行重点介绍。

一、创造温暖积极的班集体和校园文化,较少不良情绪的出现。

温暖的相互尊重的班级氛围,使学校成为我们大学生的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在班级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尊重与关心,并能与班级的其他同学融为一体。同学之间交往要相互尊重,真诚待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多鼓励少打击,但不是奉承阿谀,注意说话的技巧性。

同时由于大学生住集体寝室,这里要强调良好的寝室文化。寝室就是我们在外的另一个家,室友就是兄弟姐妹。首先室友爱与支持会带来稳定的安全感与信心;其次,室友之间要多多交流,相互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最后,要及时减

少寝室的紧张气氛,对于寝室小团体的出现要及时消除,出现矛盾也要大家一起解除。只有温馨的寝室环境才能让我们大学生做好最基本的人际交往问题。

二、自我情绪的调节方法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用到的情绪调节的方法: 1.理智调节

决定情绪的是人的认知。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于对事实的观念。”当消极情绪产生时,要能冷静地、理智地分析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考虑消极情绪带来的后果。如果能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就可使不良情绪减弱或消除。比如,有的同学当众给我提了许多意见,使我感到下不了台,非常恼火,越想越气愤。但过后理智地想想同学为什么给自己提意见?是有意让自己下不了台,还是真诚地关心帮助自己?所提的意见是否有道理?这样理智地三思一番,愤怒的情绪就会自然而然地平息下来了。 2.转移调节

转移调节就是根据自我要求,有意识地把自己已有的情绪转移到另一方面上,使情绪得以缓解。如,有时候特别生气就去操场上跑几圈。当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时,就会感到精疲力竭。但气恼心情就会基本平静下来,郁积的怒气也会消失一大半。因此,当产生消极的情感时,可通过转移话题或做些别的事情的方法来分散注意力。如,找朋友聊聊天、下下棋,或听听音乐、打打球、观赏一下自然景物等。用愉快的活动占据自己的时间,用时间的推移来逐步淡化心里的烦恼,用积极的情绪来抵消消极的情绪。 3.宣泄调节

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 方法有很多种。如:倾诉、哭泣、高喊等。适度的宣泄可以把不快的情绪释放出来,使波动情绪趋于平静。当我心中有烦恼和忧虑时,会找老师、同学、父母兄妹诉说,有时也用写日记的方式进行倾诉;当受委屈、遭挫折或遇伤心事产生不平、沮丧、悲哀的情绪时,可在独处时或在亲朋好友面前大哭一场,以消除压抑的情绪;当对某一特殊事物产生不满、厌恶的情绪时,可用“喊叫疗法”来发泄烦恼,宁心息怒。不过,情绪的宣泄要有节制,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时间场合,尽量不影

响别人,不损害自己,否则会带来新的情绪困扰。当你的消极心理使情绪极度低落时,越不愿参加活动,情绪就越低落。而情绪越低落,又越不愿意参加活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不良情绪加重。如果参加一些适当有益的活动,或跑跑步、打打球、干干体力活,或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使郁积的怒气和不良情绪得到发泄,这样,原本十分低落的情绪就可以改变。 4.暗示调节

暗示是通过语言的刺激来纠正或改变人们的某种行动状态或情绪状态。暗示可以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两种。自我暗示是指有意识地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从而对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这里所讲的暗示调节主要指自我暗示。如,当我走进考场,产生恐惧心理时,可自我默诵“我心态很平和”,“胆要大,心要细”等,以此来消除恐惧心理;当我要发怒时,就轻声誉告自己“不要发怒,发怒有害无益”;当我陷人忧愁时,可反复用言语暗示自己:“忧愁于事无补,还是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吧!”在使用暗示技术时,要避免运用不当的消极暗示,必须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5.心理换位

这也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与他人互换位置角色,即俗话所说的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通过心理换位,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这样就有利于消除和防止不良情绪。如当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时,自己心里有气,这时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老师、家长,遇到此类情况会怎样呢?这样,往往就能理解家长、老师、对自已的态度,从而使心情平静下来。 6.升华转化

就是要发掘调动思想中的积极情绪,抵制和克服消极情绪。将痛苦、烦恼和忧愁等消极情绪升华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

免疫调节剂范文第4篇

考后综合征表现为悲观、失眠、厌食、呕吐、胃痉挛,严重时会产生精神分裂和轻生倾向。一般有三类考生易患考后综合征:“得意忘形”型:考生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极度放松,彻夜上网、唱歌,打乱了日常生活节奏;”自怨自悲“型:考生考得不理想,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不愿与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逃避现实;“耿耿于怀”型:考生明明发挥得不错,却对自己要求过高,一直纠结于考试中的某个小错误,担心因为这个小错误导致高考失利。

家长应积极帮孩子减压。正因为高考后考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情绪,想办法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给予一些鼓励,跟孩子一起来制定一些生活娱乐计划,看看这段时间该如何分配。考生自己也要学会心理调节,一般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去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比如学习一项技能,还可以去找一些暑假工,实习一下,锻炼一下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积极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旅游、听音乐会、与同学聚会等,可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但是也要本着“放松莫放纵”的原则,安排好度过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暑假。

免疫调节剂范文第5篇

《愤怒情绪的调控》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第二版第四单元第二节,本单元的主题是“驾驭情绪”,寓意在本章教学中指导中职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学会调整心态,控制情绪,树立和谐的生活理念。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情绪与我们的态度有关,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掌握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技校生要想适应时代的潮流,迎接新的挑战,就必须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因此本课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中职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知道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

2).能力目标:形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能够较理智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3).德育目标: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个人和生活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重点: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

确立依据:中职生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及就业压力等原因,情绪易于波动。因此,让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2).难点:面对情绪激怒,如何控制愤怒的爆发。

确立依据:由于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特别严重,很少去关注周围人的感受。因此通过教学唤醒他们换位思考、关心他人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

本教材适用对象为技工学校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技校生的心理还很不成熟,情绪具有冲动性、不稳定性、难自控等特点,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培养积极情绪。同时,学生自身也渴望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三、 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主要按照任务驱动的方法设计教学。

本节课结合教学主线,安排教法为:

情境引入法——案例分析法——认知点拨法——活动体验法 (2).学法: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法、活动体验法。

探索、发现(引发情绪的原因及症状)——讨论、思考(情

绪发作的危害)——体验、内化(如何避免和转化情绪)

四、 说教学手段

本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使用常规教学手段。

五、 说学时安排

本节课用时1 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探索发现,用时12分钟。 (2) 第二环节:案例剖析 、讨论思考,用时20分钟。 (3) 第三环节:体验内化、认知点拨,用时13分钟。

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探索发现 (1).教师导语: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与人沟通交流,受环境影响也好,与人起争执也罢,总会引起情绪的波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是情绪的奴隶。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那愤怒就是惊天骇浪,我们要筑起一道坚固的“闸门”——理智,来控制这洪水骇浪。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愤怒和个人态度有关,通过对愤怒给人身带来的危害的认识,明白控制愤怒的必要性。 1)课前感悟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提出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景吗?

图片1.被老师误以为在上课传纸条或其他小动作,结果被老师臭训一顿!

图片2.你脸上长了小“痘痘”,经常被同伴冷落和嘲笑! 图片3.当你放学回到家里,发现妈妈在偷偷翻看你的日记。 图片4.你被学校的小混混索要钱财,还经常被揍! 图片5.当你与同学发生矛盾口舌相战 通过上述情境的描绘,你认为会产生的后果是:愤怒! 第二环节.案例剖析 、讨论思考

教师导语:通过学生探讨、思考,加深了对愤怒的认识,本环节将引导同学们对身边发生的愤怒事例的剖析、思考,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加以引导,试总结出愤怒情绪的爆发将给自身带来哪些危害,为下一环节同学们学习控制愤怒的方法的积极性埋下伏笔。

本环节设计意图:把同学们搜集的典型愤怒案例展示出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出教学重点。

提出问题:不受控制的愤怒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教师举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而亡。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悲剧,所谓“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

通过学生举例-思考,教师归纳得到:

1、发怒有害于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中“怒伤肝”就是最好的例证。

2、经常发怒使人变丑

(1).经常发怒诱发荨麻疹、牛皮癣、湿疹和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

(2).忧虑、急躁、暴怒等情绪还可使面部产生色素沉着,并使痤疮加重。

3、喜怒无常使人际关系紧张

4、怒火中烧有时会伤害他人,甚至违法犯罪。

教师示例:马加爵故意伤害案为例,事发原因:新学期返校后同学之间打牌引发口角,激起马加爵怒火而杀害三年大学室友。

从而总结出: 愤怒是一把双刃剑,既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 引导学生:同学们,你还能列举出愤怒给身体带来伤害的例子吗?

第三环节:体验内化、认知点拨

教师导语:通过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到愤怒的宣泄害人害己,迫切需要得到控制情绪的方法,本环节将通过学生小活动、小辩论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新颖、快乐的活动中“学中乐、学中思、学中悟”,通过学习把知识的认可内化为自己的生活体验。

本环节设计意图:设置小活动、小辩论,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体验活动使学生主动思考、切身体验,达到教学来自于生活,教学效果反馈于生活。

体验活动1.教师展示准备好的小纸条,每个小纸条上面有一个生活中的小烦恼,每次一个同学抽取纸条,同组的同学群策群力、讨论交流寻找解决办法。

体验活动2.对小组提供的控制愤怒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两组间展开辩论,其他同学担任评委,大家形成的最终意见由教师做好点评。

教师提出问题1:当别人把你激怒时,你怎么办? (1)闭嘴。 (2)不做肢体动作。 (3)深吸气,情绪平静

(4)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脾气,可以选择离开现场, 教师提出问题2,.离开现场后如何调适愤怒情绪?

1).转移注意力

2).合理宣泄 3).理智控制 4).智能ABC。

展示图片1.转移注意力

1.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力。 2.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情。 3.改变环境

展示图片2.合理宣泄法

说:笑:哭:动:洗:写:

展示图片3.理智控制

A.自我暗示

B.自我激励

C.心理换位

展示图片4.智能ABC 细菌侵蚀——发烧咳嗽——卧床不起

利用达尔文名言总结: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第四环节:知识梳理 、践行感悟 教师做课堂概括总结

学生自评质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觉得本节课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搞清楚? 3.你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简要的回顾知识,教师进行梳理总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知识的概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习反思的习惯。

本节课教师结语:技校生要想适应时代的潮流,迎接新的挑战,就必须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七.板书设计

愤怒情绪的调控

1.愤怒失控的危害 愤怒调控的方法 (1).怒伤肝,伤害身体 (1)转移注意力 (2).愤怒诱发皮肤炎症 (2)合理发泄 (3).愤怒损害人际关系 (3)理智控制 (4).愤怒可能激发犯罪 (4)智能ABC

八.布置作业

周末在家里开一个小小家庭会议,你就是小主持人,把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家人,我们都为和谐幸福的家庭尽一份力。 九.说教学感想

免疫调节剂范文第6篇

武汉市马房山中学 韩亚平

【教学背景】

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学生的情绪丰富而强烈,他们情绪的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容易冲动。因此使他们认识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情绪ABC理论”。 教学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教学方法】 游戏活动 情景表演 讨论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活动需要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 暖身活动:《快乐拍手歌》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齐唱快乐拍手歌,拍手、跺脚、揉肩来感受快乐,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题。

二、 学生活动

1、情景表演

请四个同学表演不同的情绪:喜、怒、哀、惧。要求同学们不能用语言,借

助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请其他同学来猜讲台上同学表演的是哪种情绪。

2、讨论分析通过鞋厂职工小王和小李的案例来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通过上述事例,促成学生得出“情绪ABC理论”。

教师总结:A(诱发事件) → B (信念或想法) → C(情绪与行为反应) 由此可见:事件A是间接原因,而B是更直接的起因,一个人的想法直接决定其情绪。

3、七嘴八舌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事例,运用“情绪ABC理论”来分析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自己不良情绪原因的能力。

4、阅读故事

阅读三个小故事,了解情绪对我们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控制调节情绪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并帮助学生获得三个领悟. 领悟一: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领悟二:不良情绪危害大 领悟三:情绪必须要调节

5、快乐钥匙

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我会„„

“你有什么高招来调节情绪?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妙招。

教师归纳情绪调节的方法,通过PPT图片显示。

三、 分享收获,总结本课

以小组讨论形式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观点。 教师总结: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你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情绪作为主题,采取故事阅读、游戏体验,小组讨论和分享感受等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掌握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从而避免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下一篇:推荐一本书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