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2024-01-01

高等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智力障碍学生在身体机能、智力等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落后于正常儿童,学校在管理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为此,特教学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以积极态度应对校园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

一、 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把安全教育工作纳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培智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例如:在每一周的班会课上定期地开展安全教育主题课,学校还要合理地设置有关于安全教育的课程,组织学校班级观看安全教育录像等形式来作宣传,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 多形式做好校园安全宣传工作,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一是利用校园宣传栏宣传安全教育。二是在楼梯口张贴安全报警电话、安全图标,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等安全小常识。三是为学生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物品的小图片,如:火机、插座、化学药品、煤气瓶、食品、玩具、刀、公路上的各种交通工具等等。请学生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以此形式充分地来提高学生判断安全事物的能力。四是学生通过学习安全儿歌、绘本故事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加强安全教育知识,将各种安全理念和知识渗透到学生日常活动中。

三、 定期进行校园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技能

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从本质上重视校园安全问题,切实把伤害程度降到最低。进行消防演练,也能够让学生牢记自己所在区域的逃生路线,懂得一些最基本的自救方法。同时,通过演练培养学生的协同配合,相互合作的精神。

四、 班主任利用微信等工具,家校合力共抓安全

开展“家长安全大课堂”活动,为家长讲解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又教给家长教育学生的方法。通过家校联系册、微信群等形式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总之,“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校园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我将继续探索安全教育的新途徑,以人为本,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打造平安校园。

高等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学校安全工作平安校园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校园安全不仅仅关系着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下面我就从事学校安全管理多年来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个人认为,学校的安全工作是一项繁琐而杂碎的事情,千头万绪,常常让人搞得无所适从。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视力度的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就更加复杂了。因此,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忙而不乱,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夯实学校的安全根基。

一、纵观全局,强化保障,确保安全工作有的放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每天在上级布置的各项事务中疲于应负的时候,我们更应当跳出来,再回过头来看看。从整体上去把握安全工作。采用分化的办法去完成它,这样做起来就不会感觉毫无头绪。从全局来看,学校的安全工作分为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硬件安全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包括校园四周、学校围墙、教学楼、办公楼等学生活动场所是否符合国家安全规定。各个楼道、功能室的水电气是否安全、监控设备是否无缝隙全覆盖、消防设施是否完备。软件安全包括學校的安全方面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学校安保人员管理,学校师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应急疏散演练等。理清了安全工作的两个提纲,剩下的工作就从这两个方面分而治之就行了。

二、面面俱到,严中求细,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学校的安全工作无非就是一些小事,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中。因此就对我们做安全工作的人提出了一个挑战,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把一切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源头消除。要把工作做“细”,在硬件管理方面要细:一是平时就要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二是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检查发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三是从学校角度做好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学校的硬件设施安全无故障;四是经常检查各类安全器材,确保安全器材在任何时候都能正常发挥作用。在软件管理方面更要细:一是各项安全职责落实要到位,安全责任分工要明确,制度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到人。从思想认识上给全体师生做好预防动员工作,让全体师生形成“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二要对安全教育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开设专门的安全课程,要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物理或生物等相关内容中,使学生掌握安全常识和自护自救能力。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如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防火、防电、防汛、防自然灾害、防践踏等教育,做好每月一次的安全逃生应急演练等。三是对学生的教育要做细,大到法律法规教育,小到坐立行走玩,都要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让学生在安全中活动,在活动中确保安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开展好。安全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四是对安保人员的要求也要做细,要时时处提醒保安人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如进出人员登记,询问,观察工作,做好巡查检查工作,搞好防火防盗防暴工作,监控要24小时看管。

另外,其他工作也要做细,从学生角度也可以通过建设学生团体,如学生会、学生咨询委员会等加强对学生在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和宣传。在与家长交流这一层面则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校联系卡、发送信息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校园安全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责任重大。校园内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主体和核心。只有不遗余力地做好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才能构建我们的平安校园。

高等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学校安全

一、 前言

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是当前学校的首要目标,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做好教育的基本要求。不论是身处学校,还是在学校外,学生不可避免都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需要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 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一) 严格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

各个学校需要改变以往懈怠的状况,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各学校领导需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领学校教育工作者抓好安全教育工作,肩负起自身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职责。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对安全责任人是否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及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一旦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必须追究责任到人,并严格执行惩处制度。此外,学校领导还可以与教师以及家长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力度,充分调动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安全管理积极性,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二) 加强管理、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领导与教师及家长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其目的不是为了将责任分担,而是为了加强教师及家长的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一步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时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在面对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時进行解决,避免问题进一步严重化。学校方面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其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排除校园内的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三) 突出重点,防止和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方面需要组织人力,定期针对学校当前的情况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学校软件设施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的同时,提高学校各人员的安全意识。学校硬件设施方面需要做好安全防护设施,例如:加强学校门卫室建设、危险位置的护栏等等。此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要突出重点,不能所有工作一把抓,这样只会分摊人力和物力,使得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无法取得有效进展。重点工作重点对待,将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到重点工作中,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三、 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重点环节

(一) 交通事故安全教育

交通事故一直以来都是造成学生伤亡的主要事故之一,在学生上下学的路上时常会发生安全事故。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客车严重超载、驾驶员疲劳驾驶、客车质量不符合载人要求、学校安全意识不强等等,此外就是学校没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学生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交通事故。对此,学校方面需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必修课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严格要求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二) 游泳溺水事故安全教育

游泳溺水事故一般发生于校园外,因为学生脱离了教师和家长的看管,而发生安全事故。近几年,由于游泳溺水所造成的学生伤亡数量占总伤亡数量的40%,其中70%为中小学生。对此,学校方面需要加强游泳溺水事故安全教育,同时尊重学生爱好游泳的天性,不能以禁止学生游泳为主要措施。学校需要加强与家长和社区之间的联系,不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以真实的案例来警示学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禁学生在没有家长和教师的看护下私自游泳。

(三) 校内事故安全教育

学校内设施如果建设不完善,比如楼梯狭窄、光线不足、管理不善等,都会发生安全事故。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学生晚上下晚自习回到寝室,会时常发生踩踏的事故。由于部分学生喜欢恶作剧,而发生一些无意识的安全事故也非常普遍。因此,学校需要加强门卫管理,加强对校园的巡逻,避免外来人员对校内师生造成伤害。同时,学校需要开展安全事故专题教育,让学生明确校内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和主要防范措施。对于校园内的一些矛盾需要妥善处理,避免因处理不善而发生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切实保护学生的安全。

四、 小结

总之,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是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可以有效保障学校内师生的人身安全。对此,各级政府和学校需要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刻认识到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将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安全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定华.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J].基础教育参考,2009(7):4-7.

[2]次仁旺堆.浅谈如何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J].新校园:学习版,2012(1):222-222.

作者简介:

冯根大,浙江省诸暨市,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中心学校。

高等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常态化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管理,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关于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并开展不同形式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笔者针对学校食品安全常态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探索。

学校食品安全中的问题

学生的消费心理急切。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吃零食,而在购买零食的过程中学生的辨别能力通常比较差。学校门口一些小贩的叫卖声,却并没有人来加强管理,很多“三无产品”就这样被学生购买下来,这对学生的饮食安全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学校食堂的管理不规范。很多食堂的从业人员都是农民工。他們并没有接受过完善的培训,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就比较淡薄。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对学校食堂的管理力度不够,使得很多工作人员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没有健康证也能够正常上岗,这都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学校的食品安全程度,需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校的食品安全水平。

学校食物中毒现象频发。尽管近年来各级卫生部门和学校加强了对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但是学校视频物中毒的现象依然频发。学校中毒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学校食堂的卫生条间不过关。很多食堂工作人员并没有在工作期间,佩戴无菌口罩,这就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食物污染现象,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出去春游,并在外面就餐。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并不能对校外的环境进行控制,就使得学生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严重的风险,不利于对学校食品安全常态化的管理。此外,家长对学生的饮食情况的不重视,也是学生食物中毒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所以,广大家长应该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制度。

学校食品常态化管理机制的构建

明确常态化管理内容。在构建学校食品安全常态化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食品安全常态化的内容进行明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成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食堂内部的监督和管理需要常态化,每天定期对食堂的原材料进行检查,避免食物中毒现象发生。并针对食堂员工的素质水平,加强对员工的情感关心,一旦发现员工有情绪上的问题,应该及时进行疏导,并在每个星期与食堂的在岗员工沟通一次,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还应该让师生的投诉变得常态化,将学生和教师的满意程度作为食堂服务的重要标准。在每个星期准时开取意见箱中的信件,并对师生的问题进行统计,对于反映问题比较多的现象,需要合理进行改正,保证师生有一个安全的就餐环境。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在学校内部宣传广播,并定期为学生宣传相应的安全知识,对重点内容及时进行更换,这样就能够让广大师生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就加强了对学校食品安全常态化的管理。

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在对学校的食品安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模拟演练,并定时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同时,还应该对学生和老师对食堂的满意度进行有效的调查,学校食堂只有让学生和老师满意,才能够提高其食品安全标准。在对学校食品安全常态化管理机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让他们规范的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学校的食品安全水平,提高了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奖惩力度。为了提高学校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应该定期对学校食堂及超市等食品行业进行调查,并对表现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单位严格进行查处。笔者通过对某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进行调查,发现该校的师生对食堂和超市的安全满意度达到了90%左右,该校在一年内也并未发生1例食品中毒事件,使得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对未达到标准的单位进行惩罚时,应该勒令其进行停业整改,并将该企业列入学校的档案中,若是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不会再让该食品从业单位进入学校,这样才能够保证校内师生的饮食安全。

总之,学校的食品安全常态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已经成为现阶段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學校食品安全水平,学校和当地的卫生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加强的配合,保证学生的食品安全常态化。定期对学校食堂的安全问题进行查处,避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高等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

在原有集权型的课程管理体制下,课程的决策、设计与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权责,学校主要是通过对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去保证法定课程的全面实施。前者通常被称为“学校课程行政”,后者被称为“学校教学管理”。而在国家、地方与学校权力共享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课程管理”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了出来。

“学校课程管理”是对“学校课程”的管理,“学校课程”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对象。但由于人们对“学校课程”概念的理解歧义丛生,因而导致对“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界说也莫衷一是。“学校课程”从语义上看会产生两种内涵不尽相同的理解:一是指各个学校自己开发、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具有学校个性色彩的课程。即将“学校课程”视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校定课程”,专指“学校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授权自主建构的课程,主要是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二是指只要是在学校中实施、由学校来管理的课程都属于学校课程。由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都是以“学校”为载体的,都要通过学校才能付诸实施的,这就使其外延显著区别于前者。即“学校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且指校定课程、校本课程乃至潜隐课程,它们都是学校课程管理直接作用的对象。

“学校课程管理”的提出,意味着学校具有了“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双重权责。理查兹把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区分为“为顺从而管理”、“为成果而管理”、“为建立永续的组织的生态而管理”的三种类型[2]。管理的目的取向不同,导致学校课程管理的理论构建与实践也会呈现出殊异的意蕴。若“为顺从而管理”,则学校课程管理因与过往的“学校教学管理”没有异同而近乎成为“纯粹的文字游戏”;若“为成果而管理”,则学校主体性的发挥纯粹是为了达成上级的评估指标,也没有走出过往的“教学管理”的视阈;只有“为建立永续的组织的生态而管理”,学校才真正成为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主体之一,从而呈现出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态势。

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提出“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并予以界说。其中,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混合,包含是(is)和应当(ouhgt)两种成分;只有包含“是”和“应当”两种成分,才是完整的定义。[3]因此,在界说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时,既要回答“学校课程管理是什么”,即学校课程管理的实然与必然问题,又要进一步回答学校课程管理应该是什么,即学校课程管理的“应然”问题。前者是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后者则是研究的重点与目的。也就是说,对于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界定,应当综合不同层面和维度立体地去把握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

1.就管理地位与角色而言,较之原来的“学校教学管理”,“学校课程管理”突出强调了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而非上级法定课程的“从属者”与“被动执行者”。在“学校教学管理”的视阈中,课程实施即教学,即学校必须忠实实施法定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愈是接近法定课程的意图,课程实施的效果愈好。而在“学校课程管理”的视阈内,课程实施即变革,其蕴涵的基本假设是: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事先规定精确的实施程序,而应该让不同的实施者自己来决定,因为只有对实际情况最了解的人,才有可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因此,作为课程实施者,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法定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或“再改造”。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自主地研发和管理课程,学校在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在此得到了合理发挥。

2.就管理的对象与内容而言,较之以往的学校教学管理,“学校课程管理”由只是对上级法定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的管理,转变为从课程研制、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的全程管理与全面管理。在“学校教学管理”的视阈内,学校只是上级法定课程的教学者,缺乏参与课程研发与评估的权力与责任,“教学管理”的内容与对象因而被局限于对教师和学生执行上级课程活动情况的管理之中,至于课程的研制与评价的权力则处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掌控中。尽管每个教师对所教课程的理解及对教材的领会都会有一定差异,而且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做出不同的“改编”,但整体而言,教师的教学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创见性”不仅极其微小,而且其原初的动机和最终的目的大多也是为了预定课程计划中“外控任务”的完成。究其实质,仍未跳出“为顺从而管理”或“为成果而管理”的巢穴。而在学校课程管理的视阈内,学校不仅是上级法定课程的教学者,而且明确被赋予课程研发、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的主体权责。可见,学校课程管理的对象与内容大大扩展了。

3.就管理的价值与功能而言,较之过去的学校教学管理,“学校课程管理”不是机械地对上级法定课程的“顺从”,或仅仅局限于“外控目标”的完成,而是结合外部的环境条件与自身的具体实际,积极主动地研制、实施与管理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和课程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在教学管理的视阈内,教学是一个预设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线性演化过程,教学及其管理的评估标准是看“教学过程与预设规定”的“吻合程度”,而学校的具体实际和特点则往往被忽略了,这不仅造成了“千人一面,万人一书”的课程格局,而且也形成了“学校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的指令之后才开始围绕学校的课程展开活动和运作”、“行政和管理是从学校上司的外部提供驱动力”的错误观念和陈规陋习。此种意义下的“教学管理”实际上是“防教师的”(teacher—proof),这不仅使得教师丧失(deskilling)了应有的课程研发技能,而且使教学过于依赖事先设计好了的课程材料,可能会带来一些预想不到的负效应。而在学校课程管理的视阈内,上级颁行的课程计划不仅应当富有弹性,而且学校自己也会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在与外在环境与条件的互动中,制定自身的课程发展战略,以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

总之,“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作为课程管理的主体,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考虑社区特性、家长期望和学生需要等相关因素,对学校的课程设计、决策、实施和评价及其相关因素与条件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目的不只是为了预定目标与任务的完成,而是在与外在环境与条件的互动中促进教师、学生、学校与课程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学校课程管理虽然主要是学校课程组织及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对发生在学校场所或学校层级中的各类课程进行的管理,但是基于国家、社会、家庭或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等多方的课程权益在这里既矛盾冲突又互融共生的特点,学校课程管理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不仅仅是对发生在学校里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利益与矛盾的揭示与解释,实质上也是国家课程行政管理乃至教育与社会问题的折射与反映。

富兰(M.Fullan)等课程专家概括出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4]:得过且过(muddling)取向;适应或改编(adaption)取向;忠实或精确(fidelity)实施的取向,或称程序化(programmed)取向。在严格意义上的“忠实、精确或程序化”取向中,课程材料具体规定了教师必须指导、讲解和要做的每一件事,以及学生需要作出的各种反应,学校和教师近乎没有任何改动的余地。教师所做的,不过是执行他人的目的与计划,从事他人提出的活动。事实上,没有什么比失去对工作的支配更容易引起异化和失落感的了。[5]而在“适应与改编”的课程取向中,学校作为课程管理的主体,拥有了课程研制、实施与评价的主体权责。事实上,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和统编教材,教育工作者往往习惯于思考如何尽可能地反映课程设计者的意图,并根据教材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所以,本文特别强调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地位、主体内容与主体价值取向,无论是对我国的课程理论建设还是课程改革实践而言,都是十分必要且极具现实意义的。这有助于转变“把课程管理只视作是政府的事情”,“学校纯粹是上级课程政策的从属与附庸”的观念与行为[6]。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学校课程”的建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84—88.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20.

[3]瞿葆奎.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4.

[4]Fullan,M. and Pomfret,A.,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7,Vol.47,No.3.

[5]阿普尔著.施良方译.2000年的课程:张力与可能性.载瞿葆奎主编,施良方等选编.教与学文集·国际教育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黄葳.论地方对高中课程的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5(1):12—15.

高等学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企业的安全归根到底是人的安全,这既包括人身防护不受侵害的个人安全,也包括人为操作不伤害他人、不造成损失的操作安全,还包括为避免外界影响或自然灾害做好防护、预防、救护的防护安全,所有这些都需要具有安全素质的人来完成,而员工安全素质的首要条件是看其对所从事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和内容的掌握程度。这里所说的员工是指公司全体员工,既包括生产一线的操作工、维修工,也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班组长、厂处长甚至总经理。工人应知应会的内容主要包括:其所从事岗位相关物料特性、工艺条件、生产环境工作条件、岗位操作规程、设备装置结构、原理、性能、用途、岗位风险知识情况的掌握和应急预案知识的掌握以及围绕本岗位所规定的工作标准、劳动纪律、巡检制度、记录制度等;对管理人员而言除了尽可能多和深入掌握所辖管理范围内操作工人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外,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所管辖范围内的工艺流程、管理流程、人员状况、生产状况等,并具有督促、检查、领导本单位员工,完成好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能力,从而真正掌握和控制好生产安全状况。

进行常态化安全管理,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只有岗位职责的差别,没有安全意识的差异。

通过常态化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演练等活动的展开,保证了大家在充分理解“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工作重点,基本要求,安全常识,对习惯性违章的安全提醒和纠正以及对集团公司的专项安全管理工作重点”等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本着“保安全就是保自己,保安全就是促生产”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强化安全意识。

开展人员素质限时升级达标活动,进行全员培训、考试,明确责任,严格把关,中管以上人员进行统一考试,然后以职能部门为单位进行一般管理人员(包括生产班长)考试,最后以班组为单位考核岗位员工,实行逐级考核、逐级负责的方式,各级考核负责人要针对考核情况、掌握情况拿出总结报告,安全部门最后进行随机抽查确认,要求全体员工年底前全部达标。

随着常态化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不再满足于员工们劳保用品穿戴整齐,不再纠结于路面行车安全注意事项的全面落实。我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1)班前会上严格履行“三交、三查”内容:交安全、交任务、交技术;查“三宝”、查衣着、查精神状况。(2)开工前进行“三源”的检查:重大危险源、伤害源、隐患源;同时开工前的安全检查、评估等工作同样围绕着“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进行展开;(3)在确认无隐患后的安全操作过程中,安全管理坚持“三负责制”:向上级负责、向从业人员负责、向自己负责。坚持“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坚持杜绝“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4)面对安全检查结果,我们坚持做到“限期整改,落实整改时间、落实整改人员、落实整改内容”;(5)面对安全生产事故,我们坚持做到““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到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常态化安全管理工作让我们学会了“四个坚持”:“坚持安全教育,坚持反习惯性违章,坚持四不放过,坚持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如果说常态化安全管理模式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外在表现,那么精细化安全管理标准就是安全管理的精髓所在。标准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

精细化管理,就是针对以往的事故案例、最新版的安全管理要求、日常安全检查结果中体现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等情况,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工作要求,明确管理目标,优化操作规程,分解并消除安全隐患。

实施精细化管理,我们发现安全管理“5S”法:“整理,整顿,清洁,清扫,保持”,并以此管理制度及时消除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并提高工作效率。日常安全检查有明确的目标,严格落实八项内容的检查:(1)一查领导思想,提高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意识;(2)二查规章,提高职工准守纪律、克服“三违”的自觉性;(3)三查现场隐患,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程序;(4)四查易燃易爆危险点,提高危险作业的安全保障水平;(5)五查危险品保管,提高防盗防爆的保障措施;(6)六查防火管理,提高全员消防意识和灭火技能;(7)七查事故处理,提高防范类似事故的能力;(8)八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否经常化和制度化,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细化对检维修操作中的电、气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不是电焊、气焊工、无证人员不能焊割焊;(2)重点要害部位及重要场所未经消防安全部门批准,未落实安全措施不能焊割;(3)不了解焊割地点及周围情况(如该处能否动用明火,有否易燃易爆物品等)不能焊割;(4)不了解焊割物内部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险性不能焊割;(5)盛装过易燃、易爆的液体、气体的容器(如气瓶、油箱、槽车、贮罐等)未经彻底清洗,排除危险性之前不能焊割;(6)用可燃材料(如塑料、软木、玻璃钢、谷物草壳、沥青等)作保温层、冷却层、隔热等的部位,或火星飞溅到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能焊割;(7)有压力或密闭的导管、容器等不能焊割;(8)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前不能焊割;(9)在禁火区内未经消防安全部门批准不能焊割;(10)附近有与明火作业有抵触的工种在作业(如刷漆、防腐施工作业等)不能焊割。

上一篇: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论文范文下一篇:铁路工程成本核算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