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险的经营理念范文

2023-09-20

民生保险的经营理念范文第1篇

一、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问题

(一)大部分农民参保意识较弱

农民普遍存在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长久规划心态较为突出,而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也使其对理解最新政策性农业保险上难度加大,缺乏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面对新事物总是疑惑犹豫,担心参保程序复杂,保费被骗等情况,都使得其无法形成良好的参保意识,整体参保率极低[1]。

(二)农业保险经营机制缺陷明显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制缺陷性主要体现在再保险机制的缺失上,由于没有较为完整的再保险框架体系,整个农业保险经营只是将风险集中至保险经营主体自身,无法做实时有效的分散设定,导致整个经营主体经营质量完全无法得到保障。

(三)整体供给链及市场方向把控不足

农业保险经营过程中整体供给链及市场方向把控不足的问题极为突出,对农业保险进行商业化经营造成整个供给局限性进一步体现,私人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成本、社会收益差异性使得整个农业保险发展严重受限。

(四)中介平台缺失及信息不对称问题

当前整个保险行业销售期间采用中介平台,最终所达成签约概率极高,这主要是因为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往往投保人对整个保险制度、保险产品功能作用等理解和选择缺乏全面了解,比如农业保险本身普及面是在农村乡镇,其所具有的点多面广、业务分散、人群保险意识弱特性明显。

(五)相应监督落实力度有限

农业保险经营过程中相应监督落实力度有限,农业保险人面临高监督成本和高赔付损失明显,导致相应保险人经营成本上升,农业保险点面本身所呈现的区域广、生产分散特质使得保险公司监督落实力度很难满足监督标准要求,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将保险当作牟利工具等,使得保险欺诈行为层出不穷,尤其近年来养殖业骗保现象极为严重。

二、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问题处理对策

(一)注重农业保险普及培养农民保险意识

政府应积极组织农业保险目的意义、风险责任、保险条款等宣传培训基地,按照政府出补贴,农民得实惠的措施,确保农民对农业保险可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功效有客观掌握,以此形成完善的农业保险保障机制和灾害补偿制度,最大限度提升农业保险经营效益,促进我国整体农业发展稳定性[2]。

(二)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加强市场方向性政策引导

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使其集中风险性得以有效分散,扭转农业保险亏损状态,政府可通过相应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来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散拓展,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农业保险再保险体系构建,使其整体经营机制完善性得以充分体现,提高农业保险地域大灾风险的能力。地方政府应按照财政拨款、补贴等方式,进行专项灾害风险基金设定,确保不可预见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应对效率和应对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加强市场方向性政策政策引导,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是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为根本体现,其与商业保险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对整个农业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合理的政策对整个农业市场发展方向做正确引导。

(三)保险团队建设及监督落实方案的专业合理性

通过培养专业复合型农业保险技术人才,建立健全的保险对形成专业农业保险中介平台。结合动植物特点以及农业保险险种周期性地对相应保险从业人员进行实时技能培训,并定期对其做专业知识考核工作。

针对农业保险经营中监督工作,构建监督落实方案,明确其方案专业合理性,突出农业保险经营重点必须重视乡镇地区干部的作用。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各县级的考核占比,让乡镇工作考核能够与农业保险监督落实工作挂钩,使保险公司与区域乡镇部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农民参保意识较弱、农业保险经营机制缺陷明显、整体供给链及市场方向把控不足、中介平台缺失及信息不对称、相应监督落实力度有限上,因此注重农业保险普及培养农民保险意识、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加强市场方向性政策引导、通过保险团队建设及监督落实方案的专业合理性来做相应对策处理,是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水平能够稳步提高的关键。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农业保险行业发展极为迅速, 科学合理的农业保险经营是我国农业风险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基础;但在实际实践期间农业保险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保险经营的后续发展, 因此针对当前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问题做好实时、专业对策设置便显得极为必要。

关键词:农业保险,经营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吴东立, 谢凤杰.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演进轨迹及前路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 2018 (10) :24-32.

民生保险的经营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产保险;诚信原则;服务周全

房山区已经迎来了第二个发展战略机遇期,而财产保险也从1999年仅有的“中保”、“平安”、“太平洋”、“华泰”四家保险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二十几家,比如:“中国大地财产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阳光财产保险”等等。这是我们保险业可以更加有为的好时机,房山区的保险业伴随区经济迎来第二个春天再度腾飞,我们坚信未来一定会大展宏图,永续经营。

保险是什么?张洪涛和郑功成教授在他们2004年出版《保险学》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保险是集合同类危险聚资建立基金,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危险财务转移机制”。

保险出售的是什么?保险出售的是一种承诺。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在《保险职业道德教育读本》中,是这样概述的:“保险作为一种服务的商品,其有形载体只是一份保险合同,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则是无形的,具有无形性、复杂性、长期性、内在价值透明度比较低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保险公司经营的产品实际上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承诺”。

一、保险以诚信经营的缘由

人无信而不立,保险业更是如此。我们出售保险靠的是什么?别人放心地购买保险又是因为什么?是诚信,也就是信用。我们公司的经营是需要人,需要营销人员去服务客户的。当人没了信用,客户见了他(她),会迅速避开,他(她)的保险产品设计的无论多么地好,那也是很难找到消费群体的。所以只有在信用的基础上发展保险,才能根基牢固,才能枝繁叶茂,才能不断兴旺。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标准。信与诚互训,即开诚布公,襟怀坦白,诚实无欺,恪守信用。诚实信用是做人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样也是《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新修改的《保险法》中,诚信原则在新增第五条也有如下的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吴定富先生在珠海举行的“世界经济发展与企业信用论坛”上指出,“良好的诚信是保险业的生命线,保险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加强诚信建设,是保险业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的根本前提”。

二、不诚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当我们的保险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时候,结果就会使失信者得利,守信者遭殃,那些愿意为客户着想的营销人员或者被迫退出市场,或者同流合污,最终就会导致所有代理人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公众对保险行业产生信任危机。那么大家都不再相信保险的时候,这个保险的功能还有意义吗?还能有效发挥保险的作用吗?在这种恶化的环境下,保险代理人还能正常生存下去吗?长久下去,随着消费者对这个行业不能认同,那么,这个行业无疑会出现萎缩,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应具备的保障功能,最终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广泛动荡。

(一)假如保险营销人员有意无意地隐瞒真实信息,提供了不实信息,让客户购买了与自己期望不符的产品,当客户遭受损失时,就会认为甚至指责营销员不诚实。当消费者对保险业失去信心和信任时,就有可能引发保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最后,消费者更多的反应是退保,而且将自己的负面评价传递给其他的潜在客户。长此以往,保险业形成的就不再是良性循环。我们作为保险管理者,对保险的营销人员要加强保险知识,诚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保险营销人员知己知彼,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宣传,使得公众对保险业形成一个正能量的共识。

(二)在保险工作实践中,常会遇到有些保险公司采取高手续费,高返还,低费率等恶性竞争手段,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毁坏了保险业的声誉。随着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公众对保险的知识,保险公司的财务实力、资信等级、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与诚信相关的行政处罚状况等通过网络很快可以得到了解,违法违规的情况很快可以被识破。因此,我们更应该从正面加强引导,避免上述不法事件的发生。

(三)保险公司一定要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树立长期意识,而不能仅注重眼前利益,“重展业,轻理赔;重保费,轻服务”,给消费者造成“投保容易,索赔难;收钱迅速,赔款拖拉”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在服务方面加大力度,比如:我们公司会有“意见簿”,员工主动对客户征询 “意见或建议”,并送个小礼品表示感谢。这样客户愿意把自己的话讲出来,我们会认真地听取,以改进我们的工作。这样使客户能说出心声,而不会让积怨加深。常此以往,对保险业良性秩序的建立不无裨益。另外,针对电话销售客户,我们也要进行短信回访、节日祝福、友情提示等,让我们客户真正体会到:钱省了,服务依然很好。

三、大力加强诚信建设

随着房山区保险人的增加,怎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让客户满意我们的服务呢?

(一)房山xx保险公司力争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正把客户作为“上帝”,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公司对营销员从根本上进行教育,强化诚信奖惩机制,让守信者成为守信的通行证,让失信成为失信者的绊脚石,真正实现有信者昌,无信则亡的社会氛围。树立人人是品牌,人人都是公司的形象代表。

(二)从现实生活中,对人诚信,短期内可能收益会受到一些损失,但从长期看,收益还是可以保证的。举一个“车险”的真实例子,某位保险兼业代理人在他的工作中,并没有采取通常的做法,而是有自己的理解,他通过所学到的保险知识给客户进行了如实的讲解。最初,客户可能并不一定认可,他们更多地会谈回扣多少,比较的是哪个花钱更少。但我们都知道,保险所提供的是保障,是后期服务,仅仅通过一份保险单,是不知道后期服务情况的,这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有事情发生了,怎么解决?服务才能真正被提到日程上来,尤其车辆保险就更显著。当这个代理人干了半年的时间,业务也仅仅是十多辆车,但他没有灰心,他坚信,既然上了这十几辆车,就要为客户把后期服务做好,当车出险时,他积极帮助客户进行索赔、联系修车、理赔等一系列后期服务,客户经过亲历认为在他这投保很省心,很方便,这样客户慢慢就认可了他的工作,甚至还会介绍朋友的车来这投保,因此在第二年,他的业务可以有30多万,在第三年,他的业务在7~8月份就做到了30多万。当然,他也会对客户进行奖励,比如,一年之中没出过险的客户,他也会送上自己的祝福,如“相册”等进行鼓励和留念。由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讲信用,是尤为重要的,可以让一个人的路越走越通达。由此可见,诚信乃是保险的核心,而服务则是诚信的具体体现。

(三)我们要坚持最大诚信原则。当遇到事故车,没上过“保险”想通过保险公司进行解决,行不行?答案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假如没有投保,而要想通过保险的方式解决,这还能叫保险吗?保险是什么?保险是集合同类危险聚资建立基金,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危险财务转移机制。如果没投保,通过保险方式解决,这无疑就损害了其他消费者的利益。对其自身而言,他还会重视保险吗?答案是不会。为什么?他没有投保,保险公司照样会给他赔付,那他为什么还投保。如果这种事再发生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形成恶性循环,长久下去,对保险业的发展也会形成阻碍作用,影响保险业的良性发展。因此,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在客户投保时,尽到最大诚信原则,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说话,讲清道理,为理赔做好政策铺垫。

时下,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宣传,更多的都是为投保人省了百分之多少的钱,可仔细考虑一下,投保人上保险为的是什么呢?是获得保障啊。当出险时,投保人有没有得到需要的服务呢?这才应该是考虑的实质性问题吧。所以,保险最根本的还应该回到保障上来,让客户在服务上享有其应有的实惠,做到价格合理,服务周到。

让我们在 “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了实现房山区人民的美好梦想,使保险的诚信回到它的本位上来,服务于人民,造福于房山百姓。

参考文献:

[1] 吴定富.保险职业道德教育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张洪涛、郑功成.保险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扬、李光荣.2006 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 张兴.诚信乃保险核心[J].保险文化, 2011,(08).

民生保险的经营理念范文第3篇

大部分城商行都将财富管理作为零售金融业务的重要构成,但它们的财富管理业务经营发展体系尚不完善,业务以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为主体。市场利率走低、存款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发行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城商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力。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城商行需要将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点,明确财富管理业务定位,着力推进理财业务转型升级,完善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服务品类,全方位完善财富管理业务经营管理体系。

城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这里探讨广义的财富管理业务,根据目标客户财富水平(可以日均资产或可投资金融资产等标准衡量)大致可以分为银行理财业务(比如目标客户财富水平处于5万元到200万元之间)、狭义的财富管理业务(比如目标客户财富水平处于200万元到600万元之间)及私人银行业务(比如目标客户财富水平大于600万元)。

从国际银行业历史看,财富管理业务是银行业的一项传统业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内银行业,随着居民财富积累和理财意识提升,财富管理业务市场空间不断壮大,大中型银行纷纷推出并不断升级完善自己的财富管理业务体系。券商、信托、保险、基金、P2P、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也成为国内财富管理市场的竞技者。近几年,国内银行业财富管理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总体上看,城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比较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而言,城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还比较落后,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业务定位不清晰,战略定力不够。大部分城商行都认识到了财富管理业务的潜在发展空间和重要性。实践中,大部分城商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落脚点都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上,在进一步深化升级财富管理业务体系方面进展相对较慢。大部分城商行在是否加大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方面有些摇摆不定,一方面“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却看不见强有力的举措出台。体现在组织架构设计上,它们都将财富管理业务隶属于零售业务部,只有极个别城商行设立了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一级部门。

个人客户基础不够夯实,高净值客户基数偏小。客户是一切业务的归宿。城商行源于城市信用社,其基础客户群的财富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城商行都不充分具备开展狭义财富管理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的高净值客户基础。在与大中型银行竞争高净值客户方面,城商行的品牌、声誉、产品、渠道、系统、人才等均处于劣势。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必然要经历一段客户积累的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而且这些成本不能在大量客户基础上进行分摊。

人才缺乏,投资研究、创新能力不足。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对人才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目前,城商行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占比已经接近三分之一,理财业务快速发展锻炼积累了一定的人才。但总体上看,目前的人才积累仍然不能满足财富管理业务发展需要,主动资产管理能力不能适应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升级的需要,能够为高净值客户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更是匮乏。

财富管理业务体系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为主体,高端服务体系缺失。大部分城商行都已经开始发行银行理财产品,部分城商行还推出了狭义的财富管理业务,只有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城商行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实践中,有些城商行的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是发行理财产品。大部分城商行都在推行客户分层管理,但正是由于财富管理体系不健全,针对高净值客户的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客户分层管理难以有效实现。

财富管理渠道建设落后。财富管理业务渠道可以分为主动渠道和被动渠道,前者是城商行根据客户需要建立的直营团队,提供“上门”服务,后者包括电话、呼叫中心、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特定群体俱乐部、贵宾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私人银行中心等。与大中型银行相比,大部分城商行在这些渠道的建设方面很难说具有优势,大部分城商行尚未开设财富管理中心和私人银行中心。

客户信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困扰。客户信任只能在长期业务往来中建立,需要建立在高品质的财富管理服务基础之上。除了财富管理体系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之外,城商行还具有发展历程较短、网点偏少、规模较小等不利于与客户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因素。客户信任问题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初期普遍都经历过的一个问题,但对于城商行尤其严重。

财富管理是城商行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近十年来,国内银行业零售金融主要沿着大众化和高端化两个方向发展,财富管理已成为大中型银行争夺的焦点。整体上,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国内居民的财富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客户对银行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的专业性给予越来越多的信任和依赖。

城商行需要充分利用财富管理市场实现新的业务突破和增长;需要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来吸引、保留和壮大高净值客户群体;完善的财富管理经营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整个零售金融板块的服务水平;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可以降低业务发展对资本金的消耗。

面对巨大的市场、激烈的竞争和紧迫的转型发展需要,城商行需要抓住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有利时机,将财富管理业务作为客户分层管理和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城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对策

机会已经出现,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包括大中型银行在内的财富管理机构“将强未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城商行需要进一步明确财富管理业务的定位,全方位提升财富管理经营管理体系。

明确财富管理业务在整个零售金融板块及全行转型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财富管理业务。战略定位是必须要解决的,并不是每一家银行都需要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从操作上看,财富管理(特别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的部分)与当前流行的互联网金融并不完全一致。互联网理财机构在提供小额理财服务和余额增值服务方面已经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服务模式的网络化、商业化、交易化,并不利于服务高净值客户、优质客户,甚至会迫使这部分客户流向其他一些专业性的财富管理服务机构。零售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仍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客户不去银行网点获取服务,银行业经典的面对面服务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银行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将越来越多的交易型银行业务迁移到自助服务设备、网上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及直销银行。然而,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需求的私密性、复杂性、专业性意味着,当前条件下的电子化、网络化服务方式并不完全适合于财富管理业务。零售金融板块的大众化部分和高端化部分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无论如何,需要在做或者不做之间给出一个明确的选择,并一以贯之。犹豫徘徊、摇摆不定会导致资源浪费、机会流失。

明确银行理财业务在整个财富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积极探索理财业务转型,合理调配理财产品结构,确保理财业务在收益率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与财富管理业务体系的其他部分相比,银行理财业务是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业务,其优势在于产品简单、资金安全、收益较高。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已经历十多年的历程,各家银行推出了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但展示给客户的信息却是日益趋向同质化。客户的理财意识越来越成熟和灵活,对理财产品越来越熟悉,对理财产品收益率越来越敏感,推动理财产品市场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从较低收益的保本型向较高收益的非保本型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央行降准降息、存款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发行等对保本型理财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替代。随着客户对大额存单越来越熟悉,其对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将会更加的显著。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将是银行理财业务的一个竞争利器。不断增多的开放型理财产品也是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一个方向。受余额宝的冲击和启发,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对接货币基金的理财产品,被统称为“宝宝类产品”。这些产品可以随时申购赎回,购买起点低于普通的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被认为是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监管部门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市场上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城商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还很少。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开放式货币基金类似,银行会提供净值查询、不保证本金和收益,客户在每周或每月的开放日可以申购和赎回。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的差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不可能比开放式基金更高,二者同样不具有保本保收益的特性。净值型理财产品的竞争力将取决于产品背后的研究实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对于大部分城商行来讲,研究和主动资产管理能力仍然是理财业务发展的短板。商业银行无法直接进入股票市场,其可选的资产篮子本身比基金公司要少。单从客户角度看,城商行可以选择与基金公司合作代销开放式基金,也可以选择自己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此外,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还可以从细分客户群入手,比如专为年轻人、女性等群体提供理财服务,可以从资产端入手,比如发展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明确针对高净值客户的业务战略,建立健全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产品服务体系。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与银行理财业务服务的客户显著不同,是银行进一步细分客户群,提供差异化、定制化金融服务的必然结果。当前,专业的资产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国内财富管理市场竞争的重要着力点。然而,大部分城商行的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体系都不够完善。它们在这一领域面临着诸多限制,包括客户基础等非可控因素,也包括人才、机构等可控因素,还包括业务资质、经营地域范围等市场准入因素。高净值客户数量在不断增多,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市场空间仍然在持续扩大。这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是趋势。客户与业务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上看,商业银行能做的是做好自己可以做好的那一部分,在这里是做好自己的财富管理经营管理体系,并广而告之,吸纳、积累客户,打造良好的财富管理品牌。从产品服务体系外延看,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体系包括狭义的财富管理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两大类,具体包括公司金融、个人金融、小微金融、信托、基金、法律、税务、医疗、教育、旅游、养老、房地产、衍生品、资产管理、财富继承、全球资产配置等多层次、跨市场的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能力最能体现一家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财富管理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财富管理能力。除了产品服务体系之外,城商行还需要从客户细分、渠道建设、人才培养、组织设计等方面来建立或完善财富管理经营管理体系。客户细分是财富管理业务的基础,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是按照财富水平对客户进行分层。从大部分城商行客户基础实际情况看,城商行可以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为高净值客户准入设定较低的财富门槛。渠道建设以客户细分为基础,为不同财富水平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渠道,包括建立贵宾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和私人银行中心等。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线上服务渠道日益丰富,但从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来看,以面对面交流为代表的线下服务渠道仍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人才培养对发展财富管理业务至关重要,也是城商行面临的一个重要短板。人才队伍建设要跟上客户分层经营和财富管理渠道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国内大中型银行基本上都建立了“客户经理+专家团队”的服务模式和人才结构。大部分城商行需要在客户经理队伍、投资顾问队伍、投资研究团队建设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人才流动也是城商行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客户经理与客户之间关系过于密切,客户经理的流失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客户流失。财富管理是一项综合程度较高的金融服务,组织设计要将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小微金融、金融市场、分支行等多个部门的力量凝聚起来,建立扁平化的跨部门团队作业平台和机制。当前,大部分城商行的理财产品设计运作与理财产品销售是相互分离的,前者由资产管理部或理财业务部(大部分隶属于金融市场部)负责,后者由零售业务部(或财富管理部)负责。根据业务战略及业务发展形势,部分城商行可以考虑设立财富管理部和私人银行部,实现对高净值客户的专业化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富管理组织设计,完善相关部门的收入分配与绩效考核,提高对客户数量、管理资产总量、产品渗透率、业务收入等指标的考核权重。此外,城商行还需要紧密借助第三方力量来突破自身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开放式的财富管理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资产管理、增值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华融湘江银行发展规划部,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民生保险的经营理念范文第4篇

一、今年的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制定完善的保险合规经营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邮政代理保险业务的合规经营,及时发现业务管理的弊端与漏洞,**先后出台了并下发了《人员准入管理通知》、、《营销费使用管理办法》《重要凭证管理办法》、《业务检查制度》《网点销售十不准》、《客户投诉退保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明确规定各项经营管理行为下发管理办法。

民生保险的经营理念范文第5篇

【摘 要】笔者针对人保财险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弊端,提出要借助企业政工“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经营管理。结合保险公司实际,笔者提出四项思路,即要改革用工机制,增强员工的危机感;改革用人机制,激发员工的成就感;改革分配机制,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强化公众监督,提高员工的自律性。

【关键词】创新;经营管理;政治思想工作

新形势下,对于已经上市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如何创新经营管理机制,适应全新的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建立起真正的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确立符合股东利益和国际惯例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创造价值回报股东,把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知识型、现代化的公众公司的奋斗目标,是一项重大任务。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管理活的灵魂,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政工优势,创新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一、借鉴政工“以人为本”思维,认清管理弊端

人保财险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有赖于自己不断深化的“求实、诚信、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目前正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知识型、现代化非寿险公众公司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人保财险现有的许多机制仍摆脱不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1.经营理念方面,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公司诞生成长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近几年经营理念取得长足发展,有了明显转变,但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未能真正建立起来,追求的目标是公司价值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重规模,轻效益。在服务理念上,客户是上帝观念未得到真正树立,服务方法、方式和手段落后,未形成整体服务优势及良好行为规范。在营销理念上,市场方面的开拓能力不强,应变能力较差,市场反应迟钝,产品单一,展业手段落后,营销渠道缺乏差异性和竞争力等等。

2.内部管理方面,缺乏创造财富的责任感。组织机构庞大,管理机制不灵活,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管理方法比较粗放;缺少科学严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考评机制和内控机制;管控能力不强,数据质量不高,承保、理赔等核心技能不高;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业务风险、财务风险突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激励机制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动力。表现在经营目

标责任制和干部人事、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等制度,与企业化、市场化的运行有很大差距,干部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多不能少,不能完分调动全体员工特别是知识型、管理型专门人才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保险业知识化、信息化、集约化变革的要求。在分配制度上表现为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在干部人事制度上表现为熬资历、比年头,庸人主义现象严重;在劳动用工制度上表现为人才价值和劳动差别得不到充分体现。

4.约束机制方面,缺乏维护公司形象的自觉性。内部治理关系不顺,统一法人意识不强,制度不严,执行不力,分散主义严重。有的分支机构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里一套,暗里一套。这些问题在业务、财务、人事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外部治理关系不顺,统一法人的治理权力得不到真正落实,主要表现在仍然政企不分、目标多重,企业的领导者往往处于多种目标的夹击中,要兼顾经济、政治及社会多重目标,形形色色的行政干预妨碍了公司的经营管理。

以上存在的这些弊端给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已经严重阻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不加大改革的力度,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公司难以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引进政工“以人为本”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成为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新经验,对于提高管理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启示。特别是企业政工“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推动经营管理理念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确立股东为主,创新经营理念。要确立股东价值最大化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相统一。创新经营理念,要树立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观念。过去,国有保险公司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和员工价值最大化。现在,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已成为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最大责任。能不能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成为公司经营运作活动成功与否的唯一评判标准。提升公司价值,提升盈利水平,为股东创造丰厚的回报,成为公司经营的首要目标。现代经济理论指出,公司价值主要取决于公司在目前和将来创造利润的能力。公司价值最大化就是充分运用这种能力来为公司创造价值,它不仅表现为公司自身创造利润,而且也为社会创造效益。没有丰厚的利润,公司无法发展,投资人利益得不到保障,股东回报也得不到保障。没有股东的信赖和支持,公司在资本市场也难以立足,公司的利益同样得不到保障,所以我们要追求的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相统一。

2.确立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要围绕以人为本,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的主题,在结构调整中发展,在体制改革中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现实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才能跟上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科学的发展观不仅要求我们加快发展,而且要处理好规模与效益、业务增长与结构调整、保险发展与经济发展、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保险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保护、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等关系,确保业务健康发展。还要着眼未来,组织力量,制订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引导保险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3.确立客户为上,创新服务理念。保险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相对而言,其他竞争对手可以比较容易地模仿保险产品,但难以模仿保险服务,因为保险服务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深厚积累。国有保险公司重组改制后,必须努力以客户为上,重视信用建设,不断提高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将服务意识贯穿到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要以最大诚信为前提,建立起包括保险业相互之间、公司内部之间、公司与保户之间等各个方面的信用体系构架。通过信用建设,强化从业者的规范约束能力,以有效促进公司内控制度的落实。要积极探索实践信用考评办法,逐步建立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培育行业诚信文化,在经营活动中树立诚信至上的理念,着力营造一个互信、互助、互利的保险信用环境。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不断地进行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理念要创新,必须从以业务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公司的一切活动包括产品的设计、保险营销、保险理赔等皆以客户至上为原则。要通过积极的投入、培养、提炼、引发和塑造体现企业自身优质服务特点的文化和精神,以有效地激励、规范、约束、协调每个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行为,造就一种追求卓越,创造辉煌的精神优势,尽一切可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每一个职工的自觉行为。要大力提倡不断的服务,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全员化服务,切实把服务工作贯彻于保险行为的全过程,使保户从投保开始到保险责任终止,都能享受到不间断的、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创新公司经营管理

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管理中一项重要手段。所谓激励,是指公司为实施管理,接受管理,完善人本管理目标而制定的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努力程度并保障管理实效的各项措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高度重视激励机制。国有保险公司重组改制后,必须积极发挥政工优势,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

1.改革用工机制,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建立淘汰机制,打开用工出口。良好的激励机制不能只提供动力,而且要能提供压力,在动力和压力的双得下,将效用发挥得更好。国有保险公司重组改制要规范用工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劳动合同、竞争上岗和建立绩效考核、末位淘汰等制度,使员工保持一种拼搏向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终身学习,提升素质,积报进取,增强被淘汰出局的危机感。要建立竞争机制,打开用工入口。在末来的企业竞争中,人力资源将成为整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在人力资源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只有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在人才市场中吸引并留住人才。而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能征善战的管理、枝术人才,直接影响到保险市场潜力的开发,业务规模的扩张以及经济效益的产生。国有保险公司重组改制以后,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规范合理的选人、进人机制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另一方面要内强素质,采取各种途径加强对员工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枝能不断提高,胜任岗位工作,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始终保持不进则退的危机感。

2.改革用人机制,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员工成就感所产生的工作动力,远比工资福利等外来激励要深刻和持久。实行目标激励,增强员工的成就感。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每个员工又必须为公司的共同发展远景奋斗,形成团队力量,产生整体业绩。公司在用人机制改革上,要设定明确的、摧人奋进的个人奋斗目标和公司的共同奋斗目标,实行目标激励,围绕这些目标进行管理,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实现自已人生价值的舞台,让他们靠自己的主动性去积极工作,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当员工为了自已的成就感和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工作的时候,公司的利益就实现了最大化。实行价值激励,增强员工的成就感。“斜坡球体发展理论”用公式表达为:成功=能力×活力×机遇。理论说明,成功的取得,离不开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离不开员工的自身努力,但与公司的内部环境,特别是用人机制紧密相关。因此公司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使每个员工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英雄有用武之地,在实现个人价值和公司价值的奋斗中,享受成就感。

3.改革分配机制,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全面实施薪酬制度改革,以岗位定薪酬,以责任定薪酬,以业绩定薪酬,实现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统一,实现责权利的一致。要按岗定酬,增强岗位责任感。要按照国际上股份公司的规范做法,突破传统的司员等级工资制,建立以岗位评估为基础,实行员工分类分级管理的薪酬分配机制。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价值贡献的大小确定不同岗位的薪酬水平拉开差距,向关键管理、核心技能和重要营销岗位倾斜,以岗定薪,岗变薪变。要将不同职等岗位的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价位接轨,使高端人才薪酬水平具有市场竞争力。要按绩付酬,增强工作责任感。要建立和完善以业绩管理为基础的薪酬分配机制。实施新的薪酬分配制度必须以严格的绩效管理为基础,建立以关键业绩考核指标、有约束力的业绩合同,加大业绩考核力度,真正体现以业绩论英雄、生产要求按贡献参与分配、效率优化原则。要让员工持股,增强公司责任感。国有保险公司重组上市后,可以试行员工挂股期权计划。有计划地把依据员工年工资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确定的股票存入个人帐户,待员工退休或不再工作时发放,使员工分享公司一定比例的财产所有权,把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共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员工的公司责任感。

4.强化公众监督,提高员工的自律性。要服从保险监管,坚持依法经营。保险监管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维护保险市场秩序。竞争作为保险公司进一步的助推器,合理的竞争能够促进保险人为被保险人提供优质服务。不合理的恶性竞争,不但提高公司经营成本,形成无效运作,而且容易导致偿付能力的丧失。国有保险公司要坚持依法经营,自觉规范市场行为,自觉接受保监会的监督检查。要遵守行业纪律,坚持合规经营。遵守行业纪律,坚持合规经营,对于营造公平、合理的保险竞争环境,维护各保险主体和广大被保险人利益,推动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参加当地保险行业协会的建设,自觉遵守行业纪律,坚持合规经营。要接受股东监督,坚持诚信经营。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诚实守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也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作为股份制上市公司的运营、业务、财务等活动,必须置于资本市场的监督之下阳光操作,体现公开诚信原则,保持高度透明。这不仅要求公司严格自律,遵纪守法坚持市场行为的规范性,还要求公司面对资本市场,面对股东的监督,真实地披露公司的经营成果,保证股东和投资人信息对称。

总之,新形势下,人保财险公司要积极发挥政工优势,创新经营管理,全面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与转型升级中,立于不败之地。

民生保险的经营理念范文第6篇

摘 要:公司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战略层面评价公司经营业绩,并利用主客观赋权法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平衡计分卡;经营业绩;权重;评价

1 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传统的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主要以财务指标为基础,通过财务指标评价保险公司在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经营稳健性等方面的表现,以此做为评价公司经营绩效的依据。这些财务指标是保险公司某一段时期内经营成果的体现,不能完全说明公司的经营绩效,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隐性的经营绩效,例如客户服务、员工成长等。事实上,公司的隐性绩效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公司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举足轻重。

平衡计分卡是近年来兴起的、基于公司战略层面的业绩评价工具。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业绩评价和协调企业经营活动,平衡计分卡可以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营结果与执行动因之间的均衡,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评价经营绩效。在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中,财务方面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将公司战略量化为一套被广泛认可的财务指标。客户方面将企业的战略与部分及个人的目标计划联系起来;内部经营过程实现企业业务计划与财务计划的一体化;学习与成长方面是回馈与学习,随时反映学习心得,使企业具有未来发展潜力。四部分相互联系,体现了实现企业战略的因果关系,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本文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以科学性、系统性、全局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稳定性为原则构建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 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2.1 指标预处理

2.1.1 定量指标预处理

由于选取的指标中有正指标和逆指标,因此为了消除量纲和量纲单位不同所带来的不可公度性, 分析之前须先将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具体方法为:

2.1.2 定性指标预处理

本文将定性指标的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 个等级。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可将定性指标的评价值进行量化处理,具体处理过程详见参考文献[6]。量化后各定性指标对应结果为

M(好)=0.89, M(较好)=0.73, M(一般)=0.50, M(较差)=0.27, M(差)=0.11

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经过预处理后,指标值分布在[0,1]区间。

2.2 确定指标权重

在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指标特征选取适当的评价方法。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平均法。这些方法的关键是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确定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目前权重的确定方法可大致分为两类:主观赋权法(层次分析法、Delphi法等)与客观赋权法(变异系数法、熵权法等)。主观赋权法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给出权重,主要考虑指标的经济或技术意义,侧重于指标的价值量。客观赋权法则侧重于指标的信息量,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程度或相关关系确定指标重要性,其结果可能违背指标的真实含义,并且指标权重会随样本的变化而变化,造成权重的不稳定。在保险公司经营业绩评价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指标的价值含义,也要考虑指标在各保险公司中的表现差异,因此,以适当方式将主、客观赋权法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价值量与信息量相统一,可以优化指标权重,使评价结果更趋合理。具体方法如下:

2.2.1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主观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并把数据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主观判断结合起来,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然后用数学方法确定表达每一层次全部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方法如下:

①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确定目标层和评价因素层。

②建立判断矩阵

假设有m个评价指标,通过指标间两两对比方法构造判断矩阵A=|aij|m×m,aij,aij这第i个元素相对于第j个元素的重要程度。赋值表如下:

③计算权重向量

权重向量的计算通常可采用和法

3 实证分析

篇幅所限,本文选择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保费收入利润率(x1),投资收益率(x2),总资产报酬率(x3),偿付能力系数(x4),流动性比率(x5),保费收入增长率(x6),成本费用率(x7)说明主客观

来源:参考文献[2]。

明主客观赋权法在保险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建星,谭振东.基于组合赋权及TOPSIS 的绩效定量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11).[2]常宁.我国产险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研究[J]. 时代金融 2007,(3).

[3]曹乾.包含偿付能力指标的保险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应用[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1).

[4]周德俊,程勇. 论产险公司绩效的综合评价[J]. 保险研究 2000,(6).

上一篇:智能教育发展范文下一篇:小学生教师节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