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压疮护理范文

2023-09-24

肿瘤患者压疮护理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影响。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44例胸部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组22例患者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理情况结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胸部肿瘤;心理影响

下面本文选取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4例胸部肿瘤患者,对照组2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护理组22例患者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将其以分组的方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22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是15例,男性患者是7例,患者年龄24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42.3±3.24)岁;对照组22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是15例,男性患者是7例,患者年龄24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42.8±3.4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得出,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2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组22例患者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下面对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加以介绍。

第一,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到病房,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以及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1],然后根据谈话结果针对患者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同时也需要护理人员与家属做好沟通,共同合作,以便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使得患者对护理人员和家属的依赖感增强,获得更大的心理安慰,从而可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

第二,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之前,要加强对患者术前的护理,由于患者对于未知的手术充满了恐惧,担心手术效果或者是术后疼痛等[2],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强调手术方案和手术的有利条件,为患者介绍有关胸部肿瘤疾病的相关的健康知识以及护理的具体方法,同时告知患者当前所达到的手术水平,可以有利的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放松心情,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术后指导和护理。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选取合适的卧位[3],由于患者术后会有较强疼痛感,那么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告知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比如听音乐、聊天等,从而帮助其度过术后的恢复阶段,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疗效判断依据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4]对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测定,当焦虑评分超过53分,表示患者心理存在焦虑症状;当抑郁评分超过50分时,表明患者心理存在抑郁症状。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t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于临床护理工作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5],医院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病人为本的护理工作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胸部肿瘤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因此患者的心理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悲观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多关心患者,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鼓励,从而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在患者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地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必要的解答,从而极大地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使得患者配合治疗。

本文选取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4例胸部肿瘤患者,对照组2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护理组22例患者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理情况结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证明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说明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秀颀.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焦虑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3):4896-4897.

[2] 艾玲.护理干预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3):2985.

[3] 侯旻.浅析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21):241-242.

[4] 王永荣.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25):39-41.

[5] 孙丽萍.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影响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05(12):109-110.

通讯作者:

邢巨颖,单位:吉林省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管护师。

肿瘤患者压疮护理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研讨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的意义。方法:于70例脑肿瘤患者为参考目标,以奇偶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护理程序应用在实验组中,将常规护理程序应用在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等数据。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程序应用在脑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程序;脑肿瘤;术后护理

脑肿瘤属于脑科内常见一种疾病,其主要分别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并且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方法,而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极易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2]。因此,笔者取70例脑肿瘤患者为参考目标,深入分析脑肿瘤术后患者运用护理程序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收治的70例脑肿瘤患者为参考目标,时间设置在2020.3--2021.9期间,以奇偶法分为两组对比,实验组分35例,男患者19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28--74岁,均数经计算后为(51.00±0.63)岁,对照组分35例,男患者1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在29--78岁,均数经计算后为(53.50±0.19)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相近,差异无任何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程序,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按照医嘱要求为患者合理用药,及时做好患者伤口护理工作,合理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加快患者预后恢复。

实验组行护理程序,方法如下:(1)护理评估,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各项资料展开整体评估,分别为基本资料、生活和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做好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以及影响患者康复的相关因素,便于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具体状况,制定完善针对性护理方案。(2)具体实施方法,护理人员要提前做好患者监测和预防并发症工作,密切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压,按照医嘱为患者合理服用降压药物,加强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预防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按时查看患者意识和肢体变化情况,重点观察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帮助患者拔除吸痰管时,为降低患者躁动情况,护理人员需适当给予患者镇痛药物,防止患者出现脑积水和脑出血症状,确保患者拔管安全性。另外,患者在输液期间,要合理控制速度,降低采用扩容治疗方法时,为避免引发患者出现肺水肿情况,需加强做好患者叩背排痰和口腔护理工作,防止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依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合理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嘱咐其家属一起协同完成锻炼,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当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更换体位,预防患者长期卧床出现压疮,同时合理调整患者康复训练计划,加快患者恢复生活技能。(3)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及时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内容,例如发病机制、手术方法和效果、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多鼓励和安抚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且战胜疾病。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21例,满意10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7.14%(34/35)与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4例,满意8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为71.43%(25/35)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X2=8.7365,P=0.0031)。

3讨论

临床上脑肿瘤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由于引发脑肿瘤的因素较为复杂,若患者发病期间不及时治疗,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现阶段,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法,此种方法虽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肿瘤复发率,但术后和康复期间未能进行良好护理交接,极易影响患者预后效果[3]。为此,要加强做好脑肿瘤患者术后护理工作,经过将护理程序运用在脑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按时对患者展开详细护理评估,熟练掌握患者身体状况,及时为患者后续制定护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依据患者不同病情状况因素制定对应个性化护理方案,并且严格方案执行各种护理操作,提前做好预防并发症护理工作,便于出现并发症展开紧急处理,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定期展开健康知识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对患者展开全面心理疏导工作,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增进护患信任感,构建合理护患关系,提升护理质量[4]。

综上所述,将护理程序应用在脑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纪光州. 护理程序在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医学工程,2017,25(4):59-62.

[2] 罗艳霞,梁玉青. 护理程序配合复合保暖措施用于预防脑肿瘤手术患者皮肤压疮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3):530-532.

[3] 蔡春雨,郭艳红,朱国瑞. 护理程序在预防颅脑肿瘤术中患者压疮发生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4):4828-4828,4829.

[4] 周雪松,陈松,张丽伟,等. 护理程序在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58-160.

肿瘤患者压疮护理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 最高年龄78岁, 最低年龄46岁, 平均年龄62岁;女性患者34例, 最高年龄7岁, 最低年龄50岁, 平均年龄64岁。在这些患者中, 胃癌18例, 肝癌12例, 结肠癌13例, 肺癌3例, 淋巴癌14例。患者平均已接受4~6周的化疗治疗。所有患者的心常规检测、尿常规检测、粪便常规检测均正常, 患者的心电图也正常。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方法

由于患者患有的是不同部位的癌症, 因此, 化疗的时间化疗的部位、使用的药物均有差异, 因此, 在将患者送入输液室输液之前, 护士应准确的查明患者所患的是何种癌症、接受化疗的具体时间、接受化疗的部位和化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这样可以使化疗患者在后期的门诊护理中开展符合自己化疗治疗的相应的护理方法, 避免出现交叉护理的失误。再将患者送入输液室后, 护士应根据之前采集的患者的治疗资料, 选取相应的药物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 在进行输液之前, 护理人员因严格的核对每一位患者所需的输液名称、剂量、输液速度等相关的信息, 并且向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详细的讲明患者所接受的化疗的治疗方法、后期的护理方法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输液过程中的药物实行现用现配, 每次配制完成后的药物, 需要找另外一名护士核对避免配制差错的发生。每一个病房的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可以对患者进行24h全方位的护理, 随时的记录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2 患者的心理护理

癌症往往会给患者一种“死亡通知书”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消极的对待自己后期的治疗, 从而延误患者病情的治疗。 (1) 护理人员在对化疗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应和患者讲明癌症的发病原因和癌症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使患者了解到自己目前所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化疗治疗的结果, 只需要遵从医生的建议用药, 不良反应很快就能消除;自己的的病情并不是不能治愈的, 只要自己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恶性肿瘤细胞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自己也可以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从而使患者建立起治愈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 护理人员每天应将患者的病床收拾干净、整洁, 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 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3) 护理人员应告诉患者的家属, 多给予患者一些家庭的鼓励和支持, 更加坚定患者治愈的信心。

2.3 患者的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给药时, 应选择直径较粗、弹性较好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在上周循环受阻区域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3];根据所选择的血管的粗细合理选择针头, 避免同一静脉血管反复穿刺;熟悉所使用药物的性质, 选择合理的稀释浓度和注射速度, 并通过提升注射温度等措施来减少化疗药物溶液对血管壁的刺激, 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带来的疼痛感。使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

2.4 不良反应的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化疗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 常常可以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情况, 如出现这类情况, 因立即停止注射药物, 重新选在合适的静脉血管和合适的针头再进行注射;化疗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时, 由于服用一些抗肿瘤的药物, 往往还易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此时, 可以给患者服用止呕的药物, 以减少患者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再者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也要有所注意, 通常每日给患者的食物应是“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易吸收”的食物, 并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以免诱发患者呕吐。

3 结语

通过对本院的60例患者进行的化疗门诊护理研究表明, 合理的门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对恶性肿瘤的恐惧情绪, 树立积极地治疗信心, 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后期的治疗,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对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60例患者, 进行化疗护理疗效的分析。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患者60例, 根据患者所接受的不同恶性肿瘤的化疗治疗方法, 分别对患者进行了一般临床护理、心理护理、药物静脉护理、化疗后不良反应护理, 并记录了患者在护理中的恢复状况, 进行了相关的护理疗效分析。结果 患者在接受了相应的化疗护理之后, 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 患者均能积极的配合医生后期的化疗治疗, 取得了不错的护理效果。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化疗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患者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恶性肿瘤,门诊,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许喆, 王洁.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护理观察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4) .

[2] 汪春丽.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5 (1) .

肿瘤患者压疮护理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36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 均经临床和病理及影像学证实, 男78例, 女58例, 年龄60~78岁, 平均72.5岁, 随机分为心理路径护理组和普通组, 各68例。2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治疗药物和疗程相同, 并同时给予同等的食物营养和药物营养支持。

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 心理路径护理组以时间为横轴, 以护理流程为纵轴进行护理。将护理分为4个阶段, 1周为1个阶段,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住院第1周, 在患者入院时, 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 可通过患者的文化背景、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性格、医学知识等方面, 对患者有个初步的了解。比如通过性格的了解, 能够把握患者对疾病的态度以及有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 性格内向的患者, 对疾病报以沉默和消极的态度, 甚者悲观、绝望, 此种心理容易造成对治疗的不配合, 而且不良情绪会引起机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 破坏机体的免疫力, 从而加重病情的发展[2]。在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初步掌握后, 通过个体分析, 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

第二阶段:住院第2周, 此阶段患者的情绪波动最大, 心理变化也最频繁,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 结合患者的实际进行相应的护理。 (1) 怀疑, 多数为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自己得了恶性肿瘤, 怀疑的实质是一种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3], 因此, 护理人员首先要向他们讲解疾病的特点及诊断的确定性, 让他们对疾病正确认识, 然后通过专业的知识向患者灌输肿瘤并不是那么可怕, 治愈是有可能的。 (2) 恐惧, 产生恐惧心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对恶性肿瘤认识的片面性, 认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就是被判死刑。护理人员要多给予关心和鼓励, 多与其交流, 在生活上多主动关心体贴患者, 循序渐进的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排除他们恐慌的情绪, 多方面给予对症下“心”药。同时指导家属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多用积极、乐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 不要在患者面前显示失望和悲观, 用家庭的力量感染患者。 (3) 消极, 此种心理问题的患者多表现为对治疗和生活失去信心, 坐以待毙, 在治疗中并有抵触和排斥的行为。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了解患者的思想, 通过家属了解其爱好并在交流中巧妙融入, 打开唤醒的心扉, 同时按照患者的喜爱布置病房, 结合患者的职业询问他们有关工作的专业知识, 并认真听取, 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价值, 还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希望。

第三阶段:住院第3周, 在疏通心理问题后, 巩固其信心, 比如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新设备、新治疗手段、医生的技术、成功病例等, 培养患者积极、配合的心态, 在增加机体免疫力的同时, 为治疗打下基础。

第四阶段:住院第4周, 在患者心理比较稳定的情况下, 可通过相关的疗法进行进一步改善。如音乐疗法, 让患者在优美的音乐中放松自我, 平定心情;暗示疗法, 可每日对患者说“今天你比昨天气色好多了, 又有进步了”, 让患者在积极的暗示中改善心境, 同时可指导患者自己每日进行自我暗示, 从潜意识中让自己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心理疗法, 配备心理医生, 引导患者轻松苦痛和苦恼, 并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现身说法, 将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聚集, 请治疗康复明显、积极、有经验的患者通过自身的经历感化其他患者, 让他们相互鼓励和帮助, 增加信念。

注:与普通组比较, *P<0.05

1.3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通过t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组护理效果比较

心理路径护理组各方面均优于普通组,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 5) , 如表1。

2.2 2组卡氏评分比较

心理路径护理组卡氏评分优于普通组,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 5) , 如表2。

3 体会

3.1 心理路径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治疗费用

优于心理路径护理是以时间为横轴, 以护理流程为纵轴严格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 通过循序渐进的护理方法, 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 并逐步增强其信心,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提高遵医、配医行为, 促进康复,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节省费用。本组研究中, 心理路径护理组住院时间短于普通组 (P<0.05) , 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医院资源。

3.2 心理路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由于心理路径是根据时间和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护理, 能够较为准确的定位患者的心理并给予针对性制定的疏导方案, 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 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而且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让他们从生活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 并能够教导相关的疾病知识, 走出误区, 正确看待自身疾病。本组研究中心理路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5.59%, 远高于普通组的79.41% (P<0.05) 。

注:与普通组比较, P<0.05

3.3 心理路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由于患者心理问题的改善, 在拥有好的心态的基础上, 更能积极配合治疗。本组研究中心理路径护理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普通组, 表明通过心理路径护理, 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3.4 心理路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心理路径通过详细的制定每个时间段进行的护理事项, 而且在护理过程中护理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和护理结果进行评估[4], 不仅能够培养护士的主动性, 让护士认识到自身的任务和责任所在, 而且患者也能够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日后的目标, 同时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灵活变动护理对策, 如果护士和患者在共同的目标指导下, 形成统一战线, 让护理工作更连续、更动态、更有效。

摘要:目的 评价心理护理路径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36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心理路径护理组和普通组, 各68例, 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患者生理与心理改善、卡氏评分、出院0.5年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心理路径护理组住院时间短于普通组, 护理满意度、患者生理与心理改善、卡氏评分和出院后生活质量改善优于普通组, 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通过心理路径护理, 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恶性肿瘤,心理护理路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东文霞.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 2004, 19 (12) :1140.

[2] 能英.对临床路径的认识[J].当代护理, 2003, 9 (11) :78.

[3] 陈素萍.老年恶性肿瘤病人护理路径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8, 7 (1) :19~20.

肿瘤患者压疮护理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该研究取肿瘤放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4例, 女56例, 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为45.5岁, 其中39例为鼻咽癌、26例为肺癌、11例喉癌、9例直肠癌、8例乳腺癌、7例宫颈癌。采用QLQ-C30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结果发现肿瘤放疗患者在其个人生活质量方面呈总体下降趋势, 且患者的角色、认知、躯体以及社会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 其临床多表现出恶心呕吐、疲乏、疼痛、失眠、气短、腹泻、便秘以及丧失食欲等。此外, 生活质量另一重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困窘。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见表1。

2 肿瘤放疗病人的生活质量分析

在肿瘤患者中, 大部分患者都会滋生悲观、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 且难以避免。而在肿瘤治疗方案中, 放射性治疗是其主要手段, 随着治疗时间不断延长、放射剂量也随之增加, 患者治疗期间对日益加重的放射不良反应的恐惧心理也不断加深, 常担心会对自身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同时兼有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担心, 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同时还有一些患者对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知识缺乏足够理解, 极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 严重影响其认知、心理以及社会功能。而在放疗过程中包括呕吐、疼痛、失眠、气短、腹泻、便秘以及丧失食欲等在内的不良反应也会对患者社会人际关系、家庭生活、躯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2]。除此之外, 由于较长的放疗持续时间, 过高的治疗费用, 家庭经济条件较为窘迫的患者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甚至有些患者由此中断治疗, 或者放弃最佳方案, 严重影响了治疗进程和治疗效果。

3 护理对策探析

在上述调查分析中, 该研究浅析了肿瘤放疗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现阐述其护理措施如下。

3.1 心理护理

院方以及医护工作人员应重视医患沟通的加强, 秉承“以人为本”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 对其实施人文关怀, 努力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医院氛围, 确保病房环境舒适、整洁。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 并引导其熟悉医院环境, 使其陌生感得以尽快消除。同时还可利用宣传画册、健康教育手册、知识讲座以及个别交谈等多种形式宣讲疾病基础知识, 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措施有基本了解;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述各类操作的目的和意义, 从而使患者能够对疾病有正确认知。除此之外还应将放射治疗的基础知识、临床效果、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及患者应注意事项等逐一向患者讲明, 在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的同时, 能够科学认识肿瘤以及相应的放疗措施,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从而与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积极配合[3]。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展开积极的交流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并采取有效措施开导患者, 对其实施包括催眠、分散注意力以及放松训练等在内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 并积极引导患者参与各类活动交流, 以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消除, 进而使身心保持愉悦。上述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提高以及躯体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4]。

3.2 重视社会支持

在生活上, 医护人员应不断关心患者并予以足够帮助和支持,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应重视家庭-社会支持并予以不断提高, 应重视对患者家属和朋友加强思想工作, 引导其常来探视患者, 与患者展开交流, 有利于调整自身心理状态, 降低其心理压力, 树立治疗自信心和健康向上的乐观情绪。此外针对出院后患者的护理计划, 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制定, 并展开适当的功能锻炼, 患者由此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 有益于其生活质量总体性的提高。

摘要:该文以肿瘤放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QLQ-C30) 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调查评定, 旨在通过调查结果对放疗期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并探讨其护理对策, 希望能够对患者生活质量予以合理、有效的改善, 促进其快速恢复。

关键词: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护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碧玉, 李艳辉.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2) :44-46.

[2] 胡君娥, 陈红宇, 徐炎华, 等.肿瘤康复学校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34) :54-56.

[3] 韩立丽, 高伟.心理护理对食管癌放疗合并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8) :36-37.

肿瘤患者压疮护理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至2010年我科收治胸腺肽治疗患者124例, 男73例, 女51例, 年龄14~69岁, 平均52.2岁。入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54例) 和观察组 (70例) 2组年龄、性别及治疗方案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 。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用药前不做过敏试验, 输入速度根据年龄及病情调节为40~60滴/min。观察组输液前均采用25mg/mL的胸腺肽溶液0.1mL行药物过敏试验, 选用碘伏作皮肤过敏试验, 阳性者禁用胸腺肽, 阴性静脉输注胸腺肽, 输液开始30min内将滴速控制在30滴/min, 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 加强病房巡视, 观察输液静脉有无发红、痒, 同时听取患者主诉, 了解有无头晕、胸闷等不适, 如发现气促、发绀、荨麻疹等不适或发生过敏反应休克, 立即停止滴注, 并迅速处理, 输毕40min患者不能离开病房以防迟发过敏反应发生, 输前做好健康教育, 内容包括诊疗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进行皮肤过敏实验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1.2.2 评价方法

比较2组过敏反应发生率。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发生过敏反应15例 (27.8%) , 观察组为3例 (4.3%) , 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 见表1。

3 讨论

在肿瘤的治疗中辅以免疫调节剂, 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 已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方案。在患者入院时应该准确评估身体体质及有无药物过敏史, 对有过敏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即使皮试阴性在静脉首次用药时采用慢滴20~30/min。并做好健康教育, 告知病人及家属该药过敏, 以后避免再次使用, 在病历夹封面上及相关护理记录单上应标有明确的过敏反应标志, 在执行医嘱时, 严格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

在使用胸腺肽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明确胸腺肽的剂量, 浓度, 用法, 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正确抽吸药液剂量和稀释液, 注意摇匀, 以防浓度过高而导致不良反应, 在静脉用药时, 首先速度要缓慢, 并严密观察患者的感觉反应, 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防止发生过敏反应。笔者采用皮肤过敏试验等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胸腺肽过敏反应的发生, 皮肤过敏试验是预防药物过敏反应的有效方法。

黄建芬等[2]报道乙醇消毒液皮试假阳性率较高, 颠覆消毒液优于乙醇。本观察组患者胸腺肽皮试均采用碘伏作为消毒剂, 有利于准确判断阳性率。在静脉输注胸腺肽注射液30min内均将滴速控制在30滴/min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率[3], 另外, 在输液前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消除患者对初次用药的担忧、恐惧, 提高患者的安全感, 经过以上的综合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综上所述, 以碘伏为消毒液的皮肤试验, 综合健康教育及严格输液管理等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胸腺肽过敏反应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使用胸腺肽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使用胸腺肽的患者共12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54例) 和观察组 (70例) , 对照组输前不做过敏试验, 滴速根据年龄及病情调节为40~60滴/min, 观察组做过敏试验, 阳性者禁用, 输液30min内将滴速控制在30滴/min, 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以碘伏为消毒液做皮肤过敏试验, 结合健康教育及严格输液管理等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胸腺肽过敏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肿瘤,胸腺肽,过敏反应,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Joshier JA, Mutchnick MG, Dosescu J, et al.Thymosin, butnotinterferon, speeifically inhibits anchorgezindependent growthof hepatitis B viral transfected Hepg2 cells[J].Hepatol, 1996, 25 (6) :814~820.

[2] 黄建芬, 周成.0.5%碘伏与75%酒精消毒皮肤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1999, 14 (1) :36.

上一篇:演讲语言的风格美范文下一篇:如何处理员工关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