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范文

2023-12-23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范文第1篇

一、为什么要加强和推进组织工作宣传。

1、加强和推进组工宣传工作是组织工作自身特点的需要。组织工作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①历史的经验性。组工宣传是我们党一贯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指出:“共产党是要用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宣传工作始终作为克敌制胜和推动发展的一件重要法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离开宣传,组织工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难以发挥组织工作自身应有的职能和作风。②工作的特殊性。组织部门直接与社会公众交流的机会不多,对许多人来说,组织工作有一定的神秘感,似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人民对组织工作了解甚少。如不加强宣传,影响就不会大,效果就不会好。③发展的规律性。要遵循组织工作客观规律,组工宣传工作是整个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工作需要宣传,宣传工作需要组织,加强组织工作宣传既是扩大党建影响,提升党建品牌的需要(原来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名牌也要勤吆喝),也是适应社会公开民主、发展的时代潮流需要。

2、加强和推进组工宣传工作是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①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包括组织工作在内的全党一切工作指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改革开发新形势下,组织工作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工宣传,才能使组织工作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更好的发挥组织工作自身应有的职能和作用,进而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②创新的新实践。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任务,为组织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就需要组织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克服狭隘的视野,积极推进组织工作的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我也做过三年的基层组工干部,曾经也对组织工作(党建工作)做了一些基层党建方面创新探索。2003年,探索了困难党员帮助机制,增助活动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04年探索了争创执政能力建设的样板村,05年探索了村级事务“六权决策机制”,在省政府办公室“每日要讯”中

刊登推广,在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中留下了好的印象,连续三年被县委组织部授予改革创新优秀奖,我认识值得总结的一点是课题的宣传推介工作比较到位,通过信息、党刊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形似向社会宣传推介。从而使所做的工作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③党建工作的新挑战。尽管组工宣传工作已经引起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重视,工作也有明显进步,但仍然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仍存在一些方方面面的集体问题,例如:思想认识的不倒位,宣传形式单一,组工干部宣传能力欠缺,考核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同时也影响了组织工作的影响力。

3、加强和推进组工宣传工作是围绕中心、推进工作的需要。①引导推动。党的政策制度和一些改革举措和做法,通过舆论宣传深入贯彻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去,使他们理解、接受、支持组织工作。②、典型带动。加大对先进人物和先进党组典型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创新工作经验的宣传,以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提高组织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组织工作水平。③、监督促动。通过宣传,提高组织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依法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而为组织工作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促进组织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二、如何加强和推进组织工作宣传。

1、净化思想观念。要牢固树立组工宣传工作是党的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基础作用。胡锦涛同志说过:值得警惕的是,往往在形势好的时候,容易放松削弱宣传思想工作,结果吃亏,有了教训,才来加强。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宣传不是一种炫耀,自我标榜,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和推进工作,也不是要不要做的工作,而是必须努力做好的工作。

2、深化考评机制。要建立组工宣传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把它列入党建(组织工作)考核内容,可以进行量化考核、奖励,推动和促进组工宣传工作的开展。

3、优化整合资源。通过加强领导,整合党群线的有关部门,健全工作网络,通过推进“党建网站”,促进各项组织系统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从而达到共同构建组工宣传网络。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范文第2篇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实践。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俞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休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一是希望你们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闻一多先生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要成为一个有志和有为的青年,爱祖国、爱人民是首要的要求。

二是希望你们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精神,特别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三是希望你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全的心智。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在学习中增长知识,不断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不断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为承担起建设祖国的神圣职责做好一切准备。

四是希望你们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要学会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中国,观察世界,善于用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和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来丰富自己。要坚持向历史和现实学习,向人民和社会学习,既勇于开拓,又谦虚谨慎,善于在集体的奋斗中开创新的事业。

五是希望你们成为知行统

一、脚踏实地的人。认知只有赋之实践,才具有彻底的意义。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你们一定要发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精神,既富于崇高理想,又始终脚踏实地,诚诚恳恳地为祖国和人民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力量,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二十一世纪是你们的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你们的肩上。老一代牺牲奋斗取得的成果,需要你们去巩固和发展。老一代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需要你们去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青年要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这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广大青年学生要正确理解当代青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责任,勇于面对任何艰难险阻,树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雄心壮志,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转换观念,结合实际,抓紧时间,勤奋学习,掌握本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范文第3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用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

志。”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平等、竞争、效率观念不断增强;扶贫济弱、公平共享,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学、法治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时代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因为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的发展一刻不会停顿,改革创新也就永无终点,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才能实现跨越、跨越、大发展。正是依靠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

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

一。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访美,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奠定了中国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对后世影响很大。求新就要与时俱进,引领时代潮流。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从科学实验到发明创造,从工作到生活,没有求新创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正是在民族

富于创新进取的思想传统推动下,我国不仅以著名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伟大创造闻名于世,以诸子百家思想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精神宝库,而且以不断变革创新的实践,彪炳人类变法自强的制度创新史。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所表现的创新性,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对时代、国情、世界政治经济走向以及种种主观条件所作的科学把握,对于民族生存发展问题进行重新定位,才使得民族的发展有了出路,有了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时代精神的培育,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但创造了毛泽东思想,而且孕育了体现中国历史具体发展阶段要求的时代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延安精神——“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西柏坡精神——“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重视时代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可以说,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弘扬的时期,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到建立“经济特区”的改革试验,再到“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都是弘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成果。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大力倡导“64字创业精神”、“98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新航天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浩然

的革命正气,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科学精神。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集中推出了郑培民、牛玉儒、杨业功、李素芝、许振超、王乐义、任长霞、宋鱼水、张云泉、方永刚等重大典型。这些典型产生于实践,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意志和社会前进的方向,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同时,利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抗击非典、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等重要契机,宣传和弘扬时代精神,极大增强了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历史观点来看,真正的改革创新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自主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是自主创新,是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二是首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具有“第一次”的特征;三是先

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顺乎文明之潮流、体现时代之脉动、展示历史之未来,因而能够独领风骚、影响深远。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核心价值要求。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代表了先进价值走向的时代精神的牵引和推动。开展时代精神教育,是实现社会价值传递和个体价值塑造的重要载体,也是协同社会价值观、激发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统

一、稳定的根本途径。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起点,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纳入到公民教育、党员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一切思想文化阵地、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积极传播时代精神,充分展现时代风采。使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深深地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范文第4篇

1 人才培养现状与趋势分析

人才培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所输出的专业人才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服务主体渐变和跟踪把握专业人才需求的时代性内涵。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动物科学专业的服务主体及服务内涵都出现了新的转变;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幅度推进, 以及企业深层次发展内在的需求, 要求专业人才知识储备复合化、工作能力创新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 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对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要求, 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因此, 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调整动物科学专业输出人才的素质, 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供求的错位或人才供应相对性的脱节, 在人才质量上失去竞争优势。而动物科学学科原有的继承性、以理论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内容已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 迫切需要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以适应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实践教学对创新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强化实践教学业已成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应用性专业动物科学的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 而其实践教学通过“从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研素养和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与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 从而认知社会、熟悉环境、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激起学生创新意识, 形成创新思维和锻造创新能力。因此, 进行和如何进行动科专业实践教改、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是摆在高校教育面前势在必行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2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 而育人成功的标志, 则是受教育者是否达到了所预期的培养方向的即定目标, 如良好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 切实的实践能力等。显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制定培养方案的前提和依据, 因此给现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定位笃显重要。随着农业竞争国际化, 农业发展产业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以及教育大众化 (包括硕士生规模的扩大) 步伐的加快,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 一方面需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实践型本科人才;另一方面又需要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的梯队提供进入更高一层次深造的本科人才, 这势必要求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大众化与精英化”、“实用型与研究型”并重。因此需要及时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并准确把握专业定位, 适时进行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以兹实现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

依据专业特点和江苏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院动物科学专业建设的定位是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适应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 立足江苏、服务全省、辐射全国, 以学科建设为支撑, 以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 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效能。对此我院结合学校所主持的面向21世纪农科教学改革项目, 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教学、研究、生产和推广相结合的优势, 在动物科学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中, 一方面充分结合江苏农业 (畜牧业) 的实际需要, 转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 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 淡化专业界限, 转变窄深专家型为宽厚通才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输出“大众化、实用型”人才, 能融汇动物生产相关的营养、饲料、育种、繁殖、疫病防治、加工流通、环境保护等知识, 形成涵盖生产各环节的有机知识体系[3],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依据江苏农业 (畜牧业) 深层次发展需要, 对部分专业人才加大科研实践的培养力度, 从而输出“研究型、精英化”人才, 具有捕捉前沿科技信息、进行科研创新的能力[4], 而为畜牧业有持续强劲发展的后劲提供人才支撑。

3 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

3.1“以实践促创新”教育理念

目前新一轮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已拉开序幕。我院遵循国家教育部关于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精神, 依据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指导思想, 立足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与提高, 转变继承性教育为创造性教育的新观念, 确立“以实践促创新”的教育理念, 以“学会求知, 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综合, 具有多学科、多方位、整体性综合能力;学会沟通, 具有社会实践和适应能力;具有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作为指导思想, 注意发展学生个性, 因材施教;注重全面素质教育, 教给学生“点金术”, 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适应社会需求等能力, 解决目前在毕业生中普遍的存在理论知识强, 而实践和动手能力弱的问题。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主要通过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措施, 以实践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改革为重点, 提高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对少数优秀的学生实行导师负责制, 选择实践经验丰富, 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其导师, 并由导师酝酿拟定他们的培养方案, 交学院、学校主管部门审定并经学校同意后实施。其方案可不受现有专业培养方案的限制, 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而将“实践促创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3.2 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措施

(1) 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继续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 并适当扩大选修学分比例,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修空间, 以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院构建了动物科学专业中专业方向课程群, 在通修课基础上设立动物营养、动物生产、特种经济动物课程群, 可选择其中1-2个完整的课程群, 也可选择其中的主要课程, 以“分合”的灵活结合, 形成不同能力方向学生培养的体系, 从而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试行“弹性学制”。相近课程的学分互认, 在其他学院 (专业) 学习相近课程后, 补做本专业必做实验 (实习) 合格后, 学分互认, 如:生物化学实验与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等。

试行“专业技能证书制”, 与有关职能部门联合进行考核, 核发社会认可的“专业技能证书”, 增加创新学分。

(2) 以科研促创新、推行导师负责制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参与科研活动则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 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进入课题组”, 在教师指导下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科学研究。不仅能引导学生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完成毕业论文, 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与层次;还可结合专业开展勤工助学, 使勤工助学向“智力型”转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江苏省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以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为契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及勤奋、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并训练其查阅文献资料、操作、观察、思考、总结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以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科研方法和开发其深层科研潜力。

导师负责制就是由导师负责本科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日常管理, 指导学生围绕毕业论文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 并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撰写与答辩。我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点拥有博、硕士学位授予权, 教师大多承担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 在读博、硕士研究生80余人, 不断有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对于部分优秀学生自大三起实行导师负责制, 其课程选修和论文工作由导师负责安排, 参与有关科研活动。导师享有对学生所学课程的设置、学习方式等培养方案的建议权, 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 学校给予导师充分的自主权。导师被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各环节的相互关系, 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和较强的责任感。另外, 导师指导对部分不能独立地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方案的学分制学生更为有益。实践也表明导师制使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明显提高。

(3) 实验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的改革实验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制订严密的课程教学大纲, 据大纲编选合适的实验课教材讲义。在实验内容安排上, 整体通盘考虑全课程的实验内容, 删减与基础课和先行课程 (如动物生化) 重复的部分、压缩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并科学合理安排实验呈现的先后次序、时间和内容。以综合型实验内容为核心主题, 围绕核心主题依次开展实验, 改变以往课程实验孤立地进行的状态。如以评定动物N平衡为核心主题的实验, 要求进行饲料养分及动物粪尿的化验分析、饲料配方设计以及动物消化代谢试验等多项实验研究。这不仅可以训练化验分析基本的操作技能, 还可锻炼饲料配方设计的实际工作能力, 而N平衡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又可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内容的系统设置和实验环节的合理呈现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积极开辟和发挥“第二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巩固课堂和实验室所学专业知识。我院定期举办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比武, 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知识测试、牧草种辨认、实验操作等, 营造重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与训练的氛围, 并以竞赛的方式检验学生基本理论的扎实程度和基本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 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面向学生开办科技讲座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会,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诱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另外, 以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侧重点, 改革考量实验课程的具体项目、要求和方法, 便于教师据专业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时数灵活掌握, 保证教学的层次性和自主性。

(4)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加强实验、实学环节建设, 设立面向生产的实践类课程, 建立由校内、外环节共同构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涉及实用性理论、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等[5]。我院动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总周数为31-32周, 内容设置为五个层次: (1) 课程教学实验:让学生掌握课程实验基本的原理、仪器和技能, 了解综合性、设计性的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2) 生产实习: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结合, 了解学科、专业对经济建设的作用; (3) 毕业实习 (撰写毕业论文) :综合应用利用所学知识, 在实习基地、生产单位、科研机构、本院实验室等进行毕业实习, 培养学生系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独立设计、研究、撰写论文的能力; (4) 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试就业、畜牧生产咨询、科技活动、竞赛、社团活动、现场指导及讲座等。 (5) 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每年暑期, 组织学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并由专业教师随队指导。把课堂办到基层养殖、生产、开发等部门, 让学生担任社会实践主角, 促进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锻炼其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总之, 以科学合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筑促进符合“三农”办学宗旨、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研究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5) 改革考核考评方法, 完善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对考试考评标准、教学效果评价、学院教学评估、教师工作量核算等的调整, 逐步完善素质、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评估体系。

(1) 实行考核考试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制度传统教学中有的学生不重视实验操作, 实验不会做但实验报告做好也能获得好成绩, 其成绩并不能反映其实验技能实际的掌握程度。对此, 我们实验课考试考核采取了平时考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结合, 课程结束时再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抽试, 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以此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促使学生认真践行, 真正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 推行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成立由覆盖学校、s用人单位和行业等部门代表组成的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对学生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价;同时强化委员会的职能, 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 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进行切实指导。

(3) 建立毕业生质量的校内、外双轨评价制度校内以学院教学委员会、学院团委成员组成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考核小组, 负责对每年的毕业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校外以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为主, 负责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进行考核。形成校内外全面、客观、综合考核的双轨评价制度。

(4) 形成质量评价与教学计划修订互促的动态机制每年所获得的校内、校外对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提交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根据该评价结果提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建议, 从而形成以质量评价促教学计划修订、以教学计划修订促质量提高的动态、有序的良性循环机制。

4 教改效果与存在问题

我院近年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教学改革, 逐步建立起以“以实践促创新”为教育理念、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特色育人模式, 而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 全面提升现有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才质量。一批农牧企业集团如大北农集团、温氏集团、正大集团、北京伟嘉等连续几年来我院选聘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 并给予动科专业学生踏实肯干、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好评;本院07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8.4%;07届毕业生优良率为95.6%;称职率为100%;不称职率为0。上述我院动科专业毕业生调查结果与信息反馈说明, 我们实践教学的改革是行之有效的, 但还应该看到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 如适应教改的教师队伍及其考评体系的建立、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体系的完善、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的监控系统的形成等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践行。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农业类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提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并介绍了本院动物科学专业在实践教改工作中推行的“以实践促创新”特色教育理念、实施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等。而为该专业教学改革的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动物科学,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白文林, 赵玉军, 牛巨龙.中美普通高校本科动物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12.

[2] 金佩华, 楼程富.新世纪动物科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J].高等农业教育, 2001 (10) .

[3] 李震钟.对畜牧专业本科教育的几点看法.高等农业教育, 1995, 71 (5) .

[4] 路福五, 范颖, 韩行敏, 等.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动物饲料专业3-2-1教学模式构思[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 (1) .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范文第5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用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

志。”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平等、竞争、效率观念不断增强;扶贫济弱、公平共享,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学、法治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时代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因为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的发展一刻不会停顿,改革创新也就永无终点,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才能实现跨越、跨越、大发展。正是依靠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

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

一。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访美,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奠定了中国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对后世影响很大。求新就要与时俱进,引领时代潮流。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从科学实验到发明创造,从工作到生活,没有求新创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正是在民族

富于创新进取的思想传统推动下,我国不仅以著名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伟大创造闻名于世,以诸子百家思想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精神宝库,而且以不断变革创新的实践,彪炳人类变法自强的制度创新史。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所表现的创新性,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对时代、国情、世界政治经济走向以及种种主观条件所作的科学把握,对于民族生存发展问题进行重新定位,才使得民族的发展有了出路,有了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时代精神的培育,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但创造了毛泽东思想,而且孕育了体现中国历史具体发展阶段要求的时代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延安精神——“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西柏坡精神——“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重视时代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可以说,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弘扬的时期,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到建立“经济特区”的改革试验,再到“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都是弘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成果。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大力倡导“64字创业精神”、“98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新航天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浩然

的革命正气,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科学精神。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集中推出了郑培民、牛玉儒、杨业功、李素芝、许振超、王乐义、任长霞、宋鱼水、张云泉、方永刚等重大典型。这些典型产生于实践,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意志和社会前进的方向,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同时,利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抗击非典、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等重要契机,宣传和弘扬时代精神,极大增强了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历史观点来看,真正的改革创新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自主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是自主创新,是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二是首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具有“第一次”的特征;三是先

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顺乎文明之潮流、体现时代之脉动、展示历史之未来,因而能够独领风骚、影响深远。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核心价值要求。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代表了先进价值走向的时代精神的牵引和推动。开展时代精神教育,是实现社会价值传递和个体价值塑造的重要载体,也是协同社会价值观、激发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统

一、稳定的根本途径。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起点,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纳入到公民教育、党员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一切思想文化阵地、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积极传播时代精神,充分展现时代风采。使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深深地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范文第6篇

一个国家需要改革,一个企业需要改革,我们就要顺应这些客观原因,改革创新是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要想强大,就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创新是我们民族延续的不竭动力,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新的的历史条件下,他的延续需要我们级继承和发扬。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一次历史性的大胆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敢于创新的人,这个社会还是人吃人的社会,就不会出现社会主义社会,就不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哪怕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旨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我们也不能去全盘否定,毕竟他是人类创新的结果。

时代精神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是传承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古人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聚集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遗产。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们要把报效祖国和改革创新作为核心。要深刻的意识到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要时刻牢记鸦片战争是怎样战败的,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会沦落到被列强鱼肉的地步,我们不是要去记住仇恨,而是要在失败中去吸取教训。

教育体制的改革正昭示着我们国家啊再次崛起,我们在做什么新的的事务的时候总是有反对的人,所以我们的这种改革总是要历经千山万水,困难重重。一个国家就像是经济体制一样,总是上层适应基础,所以我们既然国家给了我们这次机会,我们就要去珍惜,大胆的改革、创新!我国自鸦片战争以后就意识到了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要改革,一个国家的强大可以给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的改革创新可以给我们强大的祖国再次添加华丽的色彩,我们的命运和我们可爱的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我们的改革做到了,但是我们不是就这样完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在改革的同时我们没有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我们就会脱离轨道。就像是日本为什么他们的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是因为将改革创新结合在一起。正视自己的失败,发现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要改变自己的本质,改变了再好的创新也是白费,改革创新必然顺乎文 明之潮流、体现时代之脉动、展示历史之未来。

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后发展自己的优势,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找到自己需要的哪一条路,如果说我们改革创新的东西还是带有旧事物,那么你的这种在时代交替的时候就是带有复辟的味道。

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力量,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振兴中华,从我做起”,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报效祖国的方式不一样,路在自己的脚下,关键是你要怎么去走。

积极大胆的去实践,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投身实践,冲破思想禁锢,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吴沛霖

上一篇:幼儿英语颜色教学范文下一篇:院感工作计划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