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汇报范文

2023-09-22

改革汇报范文第1篇

下面,我就**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农场基本概况

**农场始建于1955年,1963年接收安置迫迁回国的归侨后,经中侨委批准改为国营**华侨农场,曾先后隶属于省垦植局、中侨委(省侨务处)、省军区、省农垦总局、省侨办。2001年3月改制为县属县管的国有农业企业。2009年3月改制为砚山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改称**华侨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全区现有521户1589人,其中归侨侨眷275户851人,离退休人员257人,改革后的管理区有机关干部职工11人,内设综合办公室、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下设2个党总支、2个社区、9个居民小组。全区占地面积4940亩,其中耕地面积3510亩,人均占有耕地2.2亩。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总产值768万元,场员人均有粮 455公斤 ,人均纯收入1545元。

二、改革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做好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的关键。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把华侨农场的改革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为做好此次改革工作,县委、政府领导多次深入我场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书记、县长专门召集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场里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现状,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委专门成立了以州委常委、县委马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七个工作组具体指导我们开展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对管理区领导班子成员作了合理安排。对经考试不能录取为公务员的人员采取事业编制安置纳入财政全额供养。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确保了农场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加强对我场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场长任组长,分管副场长任副组长,党委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别下设组织人事、清产核资等7个工作组于场综合办、财务科、保卫科,有力地促进了农场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3、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接省政府云政发﹝2008﹞13号文件后,我场及时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就农场改革发展工作统一意见,形成共识。2008年,《**华侨农场推进改革和发展实施方案》及《**华侨农场在职机关工作人员考核过渡、录用公务员办法》(草案)已完成报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工作组的具体指导下,相关工作积极稳步推进。(1)体制改革模式。保留华侨农场牌子,设立**华侨管理区党委及其管委会,作为砚山县人民政府派出的正科级单位,并于 2009年3月19日 在我区举行了挂牌授印仪式,赋予管理区相应行政职能,核定行政人员编制和事业编制,管理区教育、卫生、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分别挂靠**镇、江那镇、盘龙乡管理。管理区下设2个社区、9个居民小组,设社区总支书记兼主任、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兼文书各1名。截止 5月31日 ,我区社区建设选举工作已全面完成,选举产生了侨园、桑源两个社区及9个居民小组领导班子,选举产生的领导班子中年龄最大的53岁,年龄最小的23岁,其中大专文化4人,高中、初中文化25人,年龄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社区、居民小组领导班子已初步形成。(2)人员编制。根据云政发﹝2008﹞13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农场实际,改革后,**华侨管理区核定行政编制10名,机关内设综合办公室,所需人员从原农场管理人员中按照有关规定考核、考试择优任用。目前,我区公务员考录定岗工作已全面完成,经人事部门资格审查,我区共有7人符合公务员考试条件,并于 2009年4月25日 参加统一笔试考试、 5月20日 参加州级健康体检;其余2名不符合公务员考录条件人员也按照县有关政策和规定纳入了事业编制。(3)组织人事安排情况。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场机关管理人员在人事安排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人事安排上,除按省有关文件规定完成10名行政人员招录外,县委、县政府给予事业编制在管理区新成立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用于安排不符合公务员招考条件的人员。2009年2月底,县委、县政府已完成了管理区领导班子的配备,原场纪委书记李本金和武装部长赵正权改定主任科员后调**镇工作,实现了新老班子顺利交替。

(二)全面推进危房改造工作

按照省发改委云发改投资1493号文件,**华侨农场2007年至2008年的归难侨危房改造指标共275户,其中2007年137户、2008年138户,并要求用两年时间完成实施。为确保危房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我区严格遵循“统一规划、自选户型、个人自建”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一是规划落实到位。我区危房改造主要采取原址改造为主,对原址无法改造的,由农场按户均 150平方米 宅基地的标准统一规划安排地块无偿划给场员建房,改造规模根据场员的经济承受能力分为经济型、普通型、小康型三种供场员选择。二是资金落实到位。2009年,省侨办共下达我区177户非归难侨危房改造计划,并下达90.4万元的危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指标。目前,上级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共到位678.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到位248万元,到位100%,省级资金到位403万元,到位100%,州级资金到位8.25万元,到位100%,县级资金到位19.25万元,到位100%。现全区危房改造共完成总投资1481万元,完成归难侨和非归难侨危房改造309户 25113m2 ,在建65户 5282 m2 ,管理区共兑现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96万元,其中通过一卡通兑现137.5万元。三是工程质量监督到位。危房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区成立了以管委副主任为组长,安全及交通与社区规划助理和2个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为成员的危房改造工程质量监督组,具体负责监督全区危房改造按工程建设程序规范施工,做到建房户申请、批准、开工、施工、竣工验收等环环相扣,严格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作汇报《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四是配套设施建设到位。通过税改转移支付、上海整村推进项目等,我区进一步加大危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共整合基础设施建设配套254万元,完成了侨园社区一组、三组、四组、六组和桑源社区一组、二组居民区道路硬化工程;为进一步改善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省级共下达我区90.4万元的危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指标,该项目通过招投标组织施工后已于 2010年2月8日 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完成了侨园社区二组、五组共 12000平方米 的居民区道路硬化工程。

(三)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障工作

我区现有“4050”场员68人、非“4050”场员85人,其中,“4050”归难侨场员24人、非“4050”归难侨场员24人。按照“先交后补”的原则,目前止,我区共兑现2009年“4050”场员和非“4050”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助82人,共补助资金184958元,其中2007年12月前欠费补助6820.8元,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缴费补助178137元。

(四)土地勘界确权工作全面完成

为确保我区场员的土地合法权益不受侵害,2007年以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区先后聘请四川省地质测绘院驻昆明办事处及昆明土地公公科技有限公司对我区的土地进行了全面的勘界测绘,经相关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2008年6月25日 县国土资源局向我区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经确权我区现占地面积4940.25亩,其中耕地面积3510亩。

(五)全面完成了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编制

为增强华侨管理区的发展后劲,不断改善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县发改局的指导下,我区对管理区的中长期发展进行了调查评估,明确了今后管理区的发展路子,完成了**华侨管理区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中长期发展项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区计划实施9个项目,需投资4532.7万元。

(六)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华侨农场紧紧围绕“猪、沼、果、桑”的发展思路。蚕桑产业快速发展,共完成桑树种植面积1200亩,2009年群众增加经济收入100余万元,亩均纯收入1525元;畜牧业生产有新突破,2009年共完成生猪改良1850头,出栏肥猪1125头,出栏仔猪712头,发展果园养殖家禽23户2586只;水果生产有新特点,以老果园的更新改造和推广发展新品种为重点,完成果园更新改造550亩,发展日本甜柿100亩,石榴、花红李等水果200亩,成功引种猕猴桃20亩。

(七)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覆盖农场

改革汇报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市东部,交通便捷,资源富足,是全国“文体之乡”,**市东部中心镇。近年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20xx年进入**市工业十强。全镇辖15个村,1个居委会,27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幅员面积84.48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6余万人。

(一)、机关干部基本情况我镇现定编140人,实际129人,其中参加干部实践锻炼23人,不占编4人,实际在岗102人。其中,财政工资111人,自收自支18人。一级班子12人,占实际人数的9.3,二级班子28人,占实际人数的21.7。一二级班子合计40人,占实际人数的31。

(二)、内设机构基本情况今年初,为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干部的工作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我镇结合市委组织部开展的干部实践锻炼活动,政府对部门和人员进行了调整:一是对职能重复、功能相近的办、站、所进行合并。我镇原有17个部门,经过归口合并,现共有8个部门,具体为:党政办(党政办、文体中心)、经发办(经发办、招商办)、农办(农办、农技中心、林业站、水农站、兽医站)、社事办(社事办、社保所)、计生办(计生办、计生服务站)、综治办、国建所(国建所、城管队)、财政所。二是对个别部门进行人员加强,特别针对与农民群众接触较多,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部门,抽调了部份人员补充其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三是开展干部实践锻炼活动。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锻炼本领,增长能力,争当带头致富标兵,争当带队致富能手,全镇共有23名机关干部离岗外出参加实践锻炼。

二、服务体系的构建情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如何建立服务型镇政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对内(机关内部)加强管理,对外(全镇)加大服务。

(一)、行政服务体系

改革汇报范文第3篇

近年来我校面对兄弟学校的强势发展,发奋图强,不甘示弱,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开展“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工作,几年来我校在学习外地教学经验后,立足校情、师情、生情,本着“变中求动”的原则,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坚定不移地搞课改。自启动新课程以来,我校遵循《课程标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教育局《语文定向教学》和《六步实效教学流程》为准则,建立新的四课型,构建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切实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经过不懈地努力,我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全教会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吹响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军号,描绘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蓝图,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可以说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任务。

(一)提高认识,形成学习宣传热潮。

在全教会刚刚结束,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工作部署,在7月24日上午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大家共同学习了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接着下午就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学习落实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动员大会。会上专职副书记李雪秋同志作了专题讲座,同时领导班子成员率先作学习体会中心发言,并结合分管工作,贯彻落

实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突出学习重点,确保学习时效。

我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在全面通读《纲要》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序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义务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七个部分内容。在学习活动中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与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际相结合,进一步研究“理科六步实效教学流程”和“语文定向教学系统”,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满腔热忱地关爱每一名学生成长。

(三)认真组织参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1. 开展撰写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各级部组织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写好后上传到县教育论坛。

2. 建立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网上专贴。全体教师可以交流学习信息,为教师全面深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提供网上平台,及时反映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活动情况。

3. 开展《教育规划纲要》知识竞赛活动。为检验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效果,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联合举行的知识竞赛活动。竞赛试题刊登在中国教育报2010年9

月29日第二版,中国教师报、教育部门户网站和腾讯网上。参赛者可选择报纸答题或网络答题任一种方式参与竞赛。答卷提交阶段为9月28日至10月25日,竞赛结果将于10月底揭晓,届时市教育局将对获奖个人和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彰。

4.开展“教育改革发展之我见”活动。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为本地本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集思广益,集中民智,以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措施,破解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我校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符合《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把此次纳入教师考核之中,对提供的建议学校采纳的给与适当的加分。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双线策略。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持续开展,必须有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为了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我校在教学管理体制上做了大胆的改革。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为重点,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机制,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强化环节检查与过程管理,尝试双线管理策略。

1. 明线管理。

我校改革创新,实施了“级部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让每个基层管理者都有自己的管理任务,他们可以自行决策,自定目标,灵动地解决复杂的具体问题。学校设定用于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考核奖金,对“级部”的教职工按《级部考核操作办法》进行整体考核。级部管理将学年管理、学科管理和学段管理融为一体,实行“板块式管理”方式,走学科实体化之路。实施后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和谐、内涵的发展。

2. 暗线管理。

实施民主管理,追求教育无痕。尝试把学生由纯粹的“监管对象”变成管理者,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我们把班级管理权下放给学生,利用班级自制管理,实施班长轮换制,值周生轮换制,通过校园广播和“48个生活细节”的渗透教育等逐步达到校园“六有六无”,即待人有礼貌,出入有秩序,上操有激情,路队有规矩,卫生有档次,学习有收获,校园无吵闹,考试无作弊,集会无喧哗,人人无违纪,公物无损坏,校园无浪费。几年来学生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和素质等逐渐形成,这些都是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悄然养成的。

(二)打造教师团队,提升高效教学整体实力。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向前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我校现有教师55人,其中30岁以内有2人,31—40岁27人,41—50岁21人,50岁以上5人。平均年龄在42岁以上,面对这样一群年龄偏大的教师队伍,教学整体实力不强,阻碍了高效教学的推进。为此在业务上,要求教师“以德正其身,以才称其职,以言明理,以学促其变,以研导其思,以笔成其文。“大力推进”优质、高效、减负、强能的教科研工程。使教师尽快由经验型向教研型,科研型教师转变,由胜任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实施梯队培养,促进专业发展。

新课程需要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需要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我校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政策,建立学校的名师教师队伍,形成“名师效应”,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我校在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多人次到外学习,尽量让教师多渠道汲取营养,提高水平,并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家后及时将新精神新理念传达给其他教师,这样扩大了培训面,努力使每个

教师都有收获。此外,我们也号召老师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加强梯队建设,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开展 “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这种“导师制”,由骨干教师对新教师从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采用新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年轻教师的“随堂课”、老教师的“经典课”, 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每种课型都在教研组内进行详细的评课议课,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几年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能将吸收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培新帮带”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2. 实施分层培训,促进整体提高。

根据教师驾驭课改的能力及课改运行情况,对课改意识强,但摸不着门路的教师侧重“实战式”培训,我们通过同课异构、经典课例等引领这部分教师走进课改;骨干教师则发挥其典型引路的作用,让他们一边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一边尝试、一边总结、一边完善,不断的总结、积累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为课改相对滞后的教师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帮助其克服课改的为难情绪,积极参与课改。通过分层次培训和跟踪指导,由点及面,整体推进课堂效率。

3. 丰富教研活动,促进专项成长。

根据我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我们采用课改论坛、教师沙龙、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校本教研形式,营造教师研修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营造民主氛围,构建生态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践新课程说、讲、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过关课验收课活动,以及教学设计大赛,开设校园公共课堂,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进程,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类比赛,如:基

本功方面的钢笔字、粉笔字、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说讲评以及各种形式的赛课活动等等,以教科研活动带动教师主动研究教学。骨干教师通过上教学观摩课,推动全校教师投身到新课改活动中来,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五项全能”竞赛活动,把他们推出去参加县、市、省级的学科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组织开展教学后记交流、个案交流、课例反思等为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与学习。我们还积极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局、进修校组织的教学开放月和资源库的建设活动等等,活动中我们就当前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互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的专项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三)改变常规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们依据《课程标准》,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舞台。

1.改变备课方式,彰显集体智慧。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个人备课形式为集体备课方式,通过群策群力来促进教师间教学方法的交流。实现了教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备课制度,形成操作规范。集体备课主要遵循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生命质量。因此教师无论是个人出备,集体研备,还是最后的实备(结合本班实际),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学和方法。

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校内教学水平不均的问题。同时为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

结合我县“语文定向”和“六步实效”,我校把语文数学学科分为下面四

种课型,既:语文的字词课、语言课、思维课、作文专项课。数学的学案导学课以、常态课、合作考试课及定向反思课。通过教师研讨交流制定出各课型的操作建议,这样对于刚步入课改的教师有章可循。

课堂上我校突出以“学生发展”的理念,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做到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字词课由课内学习引申到课外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会认、会写、会讲会用的目标。语言课教师借助文本首先训练学生的流畅性,通过多种形式读文,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语感,让语言流畅性达到最高的境界——读出味道来。不同体裁读出不同的味道。除此之外通过有效的载体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逻辑能力等等。思维课借助课内外文章或绘本读物、生活场景、自然现象等等作为思维课的载体,实现培养思维的目标,而且思维必须借助阅读、写作、绘画等等多种手段来达成的,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作文课分为常规作文和专项作文。我校结合校情在3-5年开设了作文专项训练课。我们通过学案的形式,让枯燥的训练变成活泼有趣的训练,其中包括:审题、拟题、构思、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等一系列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能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从量的角度拓展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内容,从质的角度去提升识字、阅读、写作的品味。就这样实现了“掌握字词、锤炼语言、培养思维、学会写作”的教学总体目标。

学案导学课,真正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向,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空;合作考试课是研究性学习与考试的有机整合,是在学生经过一个知识学习周期之后,运用因学设考、开卷考试、合作答题和小组竞标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度学习,浓度消化,灵活运用,是确保学习实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关注了教

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关注了学生“学会”向学生“会学”的转变,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向学生“合作”学习的转变,关注知识积累向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的转变,关注了常态考试向消化性考试转变,关注教师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定向反思课是以学生反思为主体,通过学生对疑难问题、原理方法、思维方式的反思,使师生都能掌握知识、获得方法,拓展思维,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反思向思维领域反思的转变,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科学对接。

几年下来效果显著。我校学生在全国万校作文大赛中多人获奖,同时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学生的作品先后在提前读写报上发表,在我县小作家杯作文竞赛获奖名单中屡屡见到我校学生的名字。在市、县演讲比赛中我校张文玥、田文文郝欣欣同学中获得金奖。并一举蝉联了县演讲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今年在经典诗文大赛中我校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阅读大赛、写字比赛中都能看到我校的骄子„„

(四)走班制教学,另辟教学蹊径

随着我县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对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现有的小学班级授课制与教学形式已渐渐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分层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校近几年来开始在高年级试行。分层走班制就是按不同学科,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分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而传统的行政班保持不变。走班,在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给学生两次调整层次的机会。几年来,我们在四五年级的分层教学实验中,我们感到分层教学对学生来说,增强了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按自己的水平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平衡心态,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受。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

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体会到了学习成功后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对教师来说,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学习的机会,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难以发挥的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有所改观。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走班分层教学的实施,还为学困生转化,搭建了较好的平台,解决了学困生转化难的问题。

(五)研发校本教材,辅助教学

为了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还配合编写了校本教材。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研究学习,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激发儿童探索兴趣,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在学习中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我们立足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努力做到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

我们把四五年级的部分识字任务,按照年级分别编排到了一---三的各学段,研究编写了《语文增识、增写字》校本教材,此教材的研发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选取了一些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儿童喜闻乐见的、富有童趣的短文并附以课后习题,编写成了校本教材《阅读之窗》,并把它纳入课堂教学中,此教材的实施,加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我校结合科研课题《扩展教材,增加训练点的研究》,编写了《作文天地》,以扩大学生写作的训练点,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我们编写了《铅笔字楷书练习册》,前边有楷书基础训练和各种笔画指导,后有各种字型的分类范写练习。

学校在教学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了心理健康课、硬笔书法课、软笔书法课和太极课等等学科,使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心情下愉悦地学习,同时通过书法课来提升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孩子书写的能力。

(六)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1. 成立红领巾艺术团,创特色学校,走特色之路,育特长之人。 特色,是立校之本。多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广播操比赛”“踢毽子比赛”“太极比赛”等等,在全校掀起了人人健身,锻炼身体的热潮;同时通过红领巾艺术团的成立,加大了孩子们特长的培养。我校有:舞蹈团、钢琴团、竹笛团、合唱团等十几个艺术特长团。特长团为孩子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去年的绥棱之夏------广场文艺演出中,我校中学的演出专场,受到了社会各届的好评。

2. 打造书香校园,创良好的学习氛围。

书香校园”的口号一提出,我校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坚持每天利用早晨开展经典诵读,利用午间进行自由阅读,利用阅读指导课进行读书指导。每学期都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并踏实开展读书活动,逐步做到了在读书的时间、内容、制度、阵地、活动五个方面的“五个保证”。鼓励学生在家读书,保证每天读书三十分钟以上;分年级提出诵读的重点,语文教师每学期都为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保证了读书的内容;学校橱窗定期展出了学生读书征文和心得体会,班级黑板报开辟了读书园地,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等等,使学生读书展示和交流活动有了有效阵地的保证。同时学校明确提出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书成为精神的伴侣,让阅读成为生活

的必须”的响亮口号。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展了各种“演讲比赛”“写字比赛”“古诗文背诵”“读书汇报课”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们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受到精神的洗礼和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另外,我们还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努力实现“亲子共读 ”。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 开设课前三分钟,形成特色课堂教学。

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语文课背古典诗文或演讲,数学进行口算训练,一二年级的英语课前进行听说单词训练,三至五年级进行单词听说读写训练。学而时习,通过这样的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无论在古诗词或演讲方面还是英语积累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在口算和估算能力方面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孩子们综合素养的一次拉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校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各种竞赛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校选手每一次都是脱颖而出,显示出了我们的能力与水平。虽然我们来自西部,但是我们并不示弱,我们依然有能力和大校强校一争天下。由于工作突出我校盛群、李宏霞、王丹丹、尹宏林等十几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级教学能手,教研能手等,盛群和李宏霞两位老师被聘为市县级兼职教研员。王淑英、常虹、丁峥嵘等十几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有十几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市、县级优秀教师。先后涌现出省级骨干教师三名,市级骨干教师五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八名。多名教师的教学设计被评为市级优质课。还有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

课程改革让我们一同走过了迷茫与困惑,饱尝了探索的艰辛,也体味到了收获的喜悦,它带给我们许多思考与感悟。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新变化让我校的师生有了种全新的体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敏

改革汇报范文第4篇

一、抓加强领导,促殡葬改革有

序进展

为切实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我镇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民政工作的副镇长为副组长,民政、边防、司法、综治、国土所、村建站等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xx镇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按照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分工协同、齐抓共管的原则,加强管理。同时,全镇还配备了6名兼职监督员(由各村护林员兼任),镇、村每月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监督员坚持每天轮流上山巡查,发现偷建、新建坟墓的,及时向镇、村殡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坚决把偷建、新建坟墓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二、抓宣传教育,提高干群殡葬改革意识

全市殡葬改革会议后,我镇及时组织镇、村干部召开会议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利用墙报、标语、跨街横幅、宣传栏、宣传车等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形式,在全镇范围开展“倡导文明,移风易俗、保护青山,美化家园”为主题的殡葬改革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普遍提高了干部、群众对殡葬改革工作的认识。同时为使我镇殡葬改革工作早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还制订出台了《xx镇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意见》、《xx万寿山公墓管理办法》和《骨灰有序流动管理规定》等文件,使殡葬改革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抓专项整治,确保殡葬改革措施到位

1、持续开展打击与防范工作。开展坟墓专项治理,绝大多数群众赞同和拥护,但也有个别的群众思想不通,虽经我们多次上门发放书面通知书和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仍拒不执行治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果断采取了强制性治理措施,2005年9月,在时任xx镇政府xx镇长亲自带领和指挥下,组织镇、村干部边防所干警聘请市执法清理队,对镇域内的火焰山,大王山,王厝山等一重山山头的18座坟墓实施了强制性平毁。同时加大对山头巡查,对群众举报和监督员发现的3起违法偷修建坟墓行为予以及时制止;对修建的坟墓予以平毁,对墓主实行经济处罚;严厉打击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群众看到了政府推行殡葬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每年“清明”、“重阳”前夕组织宣传车在全镇主干道绕街宣传,镇、村干部在“清明”、“重阳”期间还组织人员,分关把口,在重要路口、山口对上山群众进行宣传、劝导,加强防范和监管,严禁和防止个别群众利用“清明”和“重阳”机会,上山违法修改建和偷建坟墓。

2、依法审批合葬手续。按照调整后的《xx市骨灰有序流动管理规定》的有关条件要求,为防止个别群众利用合葬标准调整的机会,采取各种投机取巧的办法骗取合法的合葬手续,对此,我们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调查合葬情况,严格核实合葬审批程序,专门指定民政助理员组织相关村分管殡葬改革工作的干部,在村委会开具合葬证明、监督员现场勘查的基础上,负责对每一宗合葬对象的墓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现场拍照,并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在认定情况属实后,再予以审批。并坚持跟踪督查,防止事后偷修建永久性坟墓等破坏生态的形为。截止目前,累计审批了35家符合条件的合葬手续。

3、加快殡改服务设施建设。近年来,为解决群众骨灰安放和寄存问题,我们在镇域内火焰山南侧山头开辟了一个占地面积约10亩的地块作为“xx山公墓陵园管理处”,规划分三个片区对全镇骨灰实施集中安放。目前,第一期已投资450万人民币,建设了三个片区和一幢管理房、一座小规模骨灰寄存楼,建筑面积达4亩。公墓三个片区规划1200个墓穴。现已安放600多个(其中:外镇乡流入安放的约200个),骨灰楼规划寄存400个,现已寄存50多个。管理处按照公益性公墓管理的标准要求,积极做好各方面服务工作,对本镇经济困难户和“五保户”对象给予免费安放,对免费对象亲属确需树立墓碑标志的,仅象征性收取工料费500元,这样做既方便了群众,又推进了殡葬改革,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拥护。下一步,我们将帮助和督促公墓管理处做好改进服务质量、优化设施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促其调整收费标准,使收费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继续帮助管理处向民政、林业、土地等有关部门协调办理健全有关手续,并筹划第二期投资方案规划。

改革汇报范文第5篇

汾西县地处临汾市西北部,辖5镇3乡1区、14.3万人口。县文化馆现有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4名,其中,馆长1名,副馆长1名,专业人员2名。

近年来,我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队伍建设、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应文化市场竞争机制的新路子,有力地增强了县文化馆管理、指导、服务全县文化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一、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全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2007年以来,县文化馆一班人始终坚持把提升全馆人员的学历职称水平和管理、指导、服务公共文化的能力作为推动全县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来抓,使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坚持不懈地狠抓职工培训教育,极大地促进了全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全面实施了职工自学与集体培训辅导相结合,学历进修与岗位培训相结全,继续教育与专业化培训相结合,专项技能培训与全面素质提升相结合等举措,使全员参加学历进修和岗位培训时间每年均达到48学时以上,业务人员完成国家规定 1 的继续教育时间每年均达72学时以上。二是全员学历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坚持不懈地自学和培训进修,全馆4名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学历均达到中专以上水平,均取得助理馆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三是各门类人员配备齐全,分工严密,使各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均有专人管理,专人指导。我馆明确规定:馆长郭小英专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兼管舞蹈、文学、美术三个艺术门类的指导;副馆长杜文珍专管音乐,兼管戏剧、摄影和群文理论的指导;业务人员张三燕专管演出设备,兼管数字化服务设备。四是全员工作业绩显著,多次荣获上级领导部门表彰。2009年5月,由馆长郭小英指挥、副馆长杜文珍领唱、代表县人行表演的大合唱,荣获临汾市人行系统文艺汇演二等奖。2009年8月,由副馆长杜文珍独唱、代表县烟草公司表演的歌伴舞,荣获临汾市烟草公司文艺汇演三等奖。2009年10月,由副馆长杜文珍独唱、代表县城建局表演的歌伴舞,荣获临汾市城建系统文艺汇演三等奖。2010年,县文化馆自排自演两个文艺节目参加全市“爱、树、建”活动文艺调演,荣获市委宣传部表彰,其中,歌伴舞节目荣获一等奖,音乐快板节目荣获二等奖。

二、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一是坚持馆内设施设备和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无偿享受到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二是大力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2 2010年县文化馆共举办大型文艺表演活动12次,使全县城乡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欣赏。三是组织举办大型文艺展览4次,极大地推动了各门类文化艺术的欣赏、交流和推广。四是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全县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多次组团或选拔优秀演员参加市及市以上文化交流活动,多次评选优秀书画作品参加市及市以上书法绘画展览或评选赛,选派本县杰出书法艺术家武春木赴霍州等市、县培训班执教执训,传授本县书法艺术发展成果,精心组织举办了“汾西、灵石、交口、隰县”四县书法绘画艺术作品大展,深入开展了大观摩、大交流活动。五是精心组织了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业余文艺作品推广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县群众性业余文艺创作活动的深入开展。2010年,精心组织汾西鼓乐艺术团应邀赴全国大中城市演出260余场,多次获金、铜、银奖;精心指导县老年体协歌舞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深入开展群众业余文艺作品推广活动,使本县一大批文艺作品在国家、省、市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六是积极组建、扶持、发展文艺团队,大力组织开展下基层为社区居民和农民群众文艺演出活动。七是大力加强基层文化活动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县、乡文化馆、站精心指导,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带动和推动全县城乡文化事业的发展。八是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活动,极大地发展壮大了全县文化艺术队伍,繁荣了全县文化艺术事业。九是精心 3 实施了文艺刊物创作、编辑、出版和群众文艺辅导资料搜集整理和编撰工作,精心打造了汾西文化品牌。十是全面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抢救、普查整理、名录申报和传承发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十一是加强档案室建设,全面规范了全馆的档案资料管理。

三、全面加强文化馆领导班子建设,全面优化全县文化事业的行政管理。一是狠抓全馆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建设,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二是坚持不懈地狠抓民主集中制建设,努力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规范全馆各项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2007年以来,县文化馆先后建立健全了《理论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全部实行了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定 了严格的《汾西县文化馆岗位管理制度》和全馆人员《考勤、请销假制度》,严格规定了《馆长职责》、《副馆长职责》、《业务人员工作职责》。全面规范了全馆人员的服务行为,制定了严格的《舞蹈室管理制度》、《器乐室管理制度》、《美术室管理制度》、《声乐室管理制度》、《资料室管理制度》。四是狠抓制度的考核落实。对全馆人员实行了严格的上下班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使全馆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秩序。对全馆人员实行了严格的考绩制度。对全馆管理 人员和业务人员全部实行了目标责任制管 4 理,坚持做到各类人员年初目标任务明确,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特此报告

汾西县文化馆

改革汇报范文第6篇

一、建立完善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成立局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由行署副秘书长、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局长任副组长,副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局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节能降消耗日常工作。明确局机关、基层单位节能工作责任人,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考核评价的内容。局机关加强用能系统和设备节能运行管理保养、巡查,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措施。

二、以配合做好公共机构节能考评工作为抓手,推进《条例》的学习贯彻

通过做好公共机构节能考评工作,我局组织全局人员逐条按照《吐鲁番地区“十一五”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评价表》的要求,进行自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措施、落实整改。通过对《条例》的学习,不断增强了机关公务人员参与环保节能责任感、使命感,发挥了公务人员在“构建 1

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表率作用,促进全局机关形成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风尚。

三、扎实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努力创建节约型机关

(一)扎实开展能耗统计基础工作

1、开展能源消耗调查,建立合理的能源统计体系,并按时上报上能耗统计数据。

2、依据现有管理平台,实现系统内能耗统计信息网络化,逐步提高用能管理效率。

(二)积极倡导节能降耗

用电杜绝长明灯,用水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用气杜绝浪费现象。

(三)提高办公设备节能效果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办公区域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逐步对用能办公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碎纸机、传真机、显示器、电风扇等老旧用电耗能较高的设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如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及时关闭用电设备。

(四)规范公务车辆节能运行管理与油耗管理

严格控制公务用车,完善公务车辆用油管理,加强车辆用油和维修管理,车辆维修费用和油耗实行单车核算,实现公务用车油料消耗和维修费用各减少20%以上的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集中出行。一般性公务活动,提倡

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和集体乘车。科学合理调度,减少车辆空驶里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五)加强节能产品采购管理

把节能产品采购管理作为加强节能管理的重点,也是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的重要环节。要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设备;积极倡导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和技术。

上一篇:畜牧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前言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