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实践论文范文

2023-10-29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一、巧用微课助学,帮助学生探究初中数学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起兴趣的关键就是情景设计,一个成功的情景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青岛版九年级上册《确定圆的条件》,我录制了这样的微课:一个小男孩踢足球不小心打破一块圆形的玻璃。提出的问题是:拿哪一块碎玻璃可以去把玻璃配好?我们知道,只要能确定出圆心和半径就可以去配玻璃的。利用这个微视频作为教学情境,打造了课堂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概念教学在整个初中阶段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怎么让学生学会探究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概念记牢,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利用微课助学,效果很好。把概念录制好视频,让?W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回顾概念,对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很有帮助。

二、巧用微课助学,帮助学生适时进行学习延伸,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我们重视新知的探究过程,重视及时训练,注重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性和解答后的反思,但往往忽略了及时进行学习延伸。例如在学习完配方法和公式法之后的练习课上,有效训练这一环节是八个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1)x2+8x-20=0(2)4x2+4x+1=0(3)x2-3x-10=0(4)3x2+4x-7=0(5)12x2-7x+1=0(6)8x2+3x-11=0(7)6x2-7x+2=0(8)4x2-12x-1=0,其中前四个用配方法解答,后四个用公式法解答,学生解答正确率高,步骤规范。我录制了这样的微视频:设计了这么两个问题(1)观察这些方程的两根和系数,分别求出两根之和、两根之积,探究它们和系数有什么关系?(2)观察方程的特点,右边是0,左边是二次三项式。这些二次三项式能分解因式吗?如果能,怎么分解?分解后方程怎么解?设置的这两个延伸问题,第一个是针对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究。第二个问题是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样自然而然的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他们会主动的预习、查资料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教学完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后,根据以往的经验,知道学生掌握的不理想,主要是对系数a、b、c和函数图像的关系不明了。我就用PPT和语言解说的形式录制了一个专题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抛物线的位置判断a、b、c的符号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1.抛物线开口方向与a的关系: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2.如何确定b的符号:看对称轴的位置,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a、b同号;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a、b异号。3.如何确定c的符号:看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若图像与y轴正半轴相交,则c?0;若图像经过原点,则c=0;若图像与y轴负半轴相交,则c?0.我把视频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家观看,要尽可能的理解掌握视频里介绍的方法。看后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写下来,并完成老师从配套练习册和行知天下精选的题目巩固。第二天组织测试,效果颇佳,学生掌握得很好。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1 分层教学的原则和要求

1.1 分层教学的总体要求

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 大部分的数学问题是答案唯一, 不可更改的。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给学生以经典、神圣、庄严甚至显得“神秘莫测”的感觉;给人以至臻完美、无一缺陷的姿态, 对只有少量数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它显得高深。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知识经验差异较大、智商、数学学习的努力层度、学科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产生了数学成绩、能力的优良学生、中等生、后进生, 所谓优良、中等, 后进生是相对的, 可以改变的, 理论上说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变成优良生, 也可以全部变为后进生, 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 教学的目标是:减少后进生数量, 提升优良数量和层次, 全体学生学有所获, 人人有进步。

1.2 符合心理建构要求

“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好, 中, 后进的班级进行教学, 而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优良、中等, 后进三部分, 分的结果不向学生公布, 只由教师自己掌握。如果向学生公布那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 更有甚者认为老师歧视他们,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不赞成分好、差班进行教学, 分好、差班一般是按学生的各科的总成绩进行的分班。好班的教学从深度到广度都要进行拓展, 好班中有因偏科数学成绩不好或不太好的, 他们跟不上好班的节奏而变成了新的后进生, 笔者经历过的三次以分好、差班进行的教学, 后进班的学生一半以上丧失学习积极性, 少数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因为分到差班而更差, 这是很多优秀的班主任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2 分层教学的实践

2.1 学生分层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班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 此分层不向学生公布, 教师自己清楚就行了, 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根据现有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划分的标准为:优良层:学生不但能模仿, 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 解决应用、数学知识、问题的能力, 少数学生有一定探究能力;中等层:能模仿, 有一定的解题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后进层:不能模仿, 或只能模仿, 谈不上有数学能力。

2.2 教学设计分层

2.2.1 教学目标

以教学大纲为标准, 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 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 以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为作眼点, 面向全体学生, 中等学会, 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

2.2.2 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学内容, 对差等生层次学生一般以识记, 模仿为主, 而优等生层次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 以理解创造为主。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 对差等生层次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中等生层次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 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 并掌握这一方法。对优等生层次的学生可补充例题, 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 培养优等生层次学生理解创造力。

2.2.3 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1) 分层设计课堂提问。

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 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 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 面向差等生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生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 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 面向优等生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 各有所得。

分简易题 (基础题目) , 较难题 (有一点深度) , 少许难度题 (探究类) 。做哪一个层次的题目教师不硬性规定, 考虑课堂容量有很多时候不设置探究类题目, 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3) 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

以落实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 优良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 对优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 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

2.3 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 教学行为的表现。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 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评价, 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 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会影响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尊重学生的差异, 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 保护学习暂困生的自尊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而分层评价尤为重要,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学习暂困生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我。通过评价, 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升到高一层次, 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4 结语

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 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 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舒展, 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

摘要: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出发, 阐述了分层教学要符合心理建构要求的原则, 从学生分层、教学设计分层、评价分层3个方面阐述了分层教学的实践,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原则,实践,教学设计,评价

参考文献

[1] 许广洲.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形式[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 (3) .

[2] 王华, 张小宏, 侯光.关于分层教学中教学管理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 2002 (1) .

[3] 王秀平.分层教学之“再认识”[J].中小学管理, 2001 (11) .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为了能够丰富课堂内容,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满足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要求,本文就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在课堂上,以促使课堂教学的效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

关键词:微课;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微课是指通过微型教学视频,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现在已被许多老师运用到课堂上,可以针对课上的难点重点反复练习,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其主题明确,能够抓住某个细小情节,教学围绕某一个知识点、主要教学环节、具体案例展开。其特点还在于时间短,微课的思想是源于一分钟学会的理念,教学视频往往都很短。因此历史与社会课引进微课也就成了必然。

一、 微课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年限时间长范围极广,知识点也很庞杂。很多课时如果只依赖老师教授也不完全具有说服能力,学生理解起来也很抽象。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就是通过讲解将知识教给学生,往往都是满堂灌的授课方法,考试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由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学生难免不产生厌倦的心理。使学生丧失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产生溜号走神等现象。而微课以视频形式呈现出来,内容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的眼光,一般常运用于教学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脱口秀等视频,对教师课堂授课进行补充说明,实践过程里也让教师感受到了时效:比如课题气氛比以前活跃了很多,学生疲倦和怠惰情绪一扫而光,使学生在课堂中能集中精力,目不转睛地盯着视频,让学生在兴趣中记住了枯燥的年份和发生的事件过程。这样生动的方式,无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在讲解八年级下册课本中“鸦片战争的烽烟”这一知识时,讲解前老师要找准本班学生薄弱点、兴趣点以及本课的重难点,制作相关内容的小视频。其中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的签订等重点都应该在微课视频内容中有所体现。老师还应在课前发一些导学案,让学生能够有清晰的学习思路,在引入新课时通过播放微视频和提问的导学案的方式进行,通过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合理进行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对课程研发探讨的过程。

又例在讲授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时,教师就该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拿破仑法国的命运会怎么样,是英雄造时 势还是时势造英雄?”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创设故事背景,通过情境了解当时社会人物的思想动向,让学生感受时代不同时社会心理状态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开展课外活动时也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微课形式多样视频多彩多姿,在开展课外拓展训练或者课外阅读有很强的辅助作用。再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相关的链接新闻用微课呈现出来,让学生思考,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下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规定。进而了解当时美国中央政府软弱无力,而权利掌握在地方各州,导致美国政治形式混乱不堪,经济也低迷不振,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于是引发了各方代表齐聚在费城的讨论,讨论的问题焦点是加强还是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利。最终在集中联邦政府权利达成一致,各州在行政上保留一定独立性,即联邦至上,同时又要采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防止政府独裁。通过这些展示,让学生对美国三权分立以及共和体制的形成有所了解。

二、 微课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采用中外混编的体例,时间、空间跨度很大。且每一课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等知识点多,有些内容远离当代学生生活实际,对初中生来说,掌握难度较大。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得力助手,微课不仅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精彩视频,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使学生有环境体验,而且在视觉上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变得更有趣,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识。

例在讲授九年级上册课本中“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这部分历史内容时,重难点就在于辽沈战役战术分析,三大战役在东北首先打响的原因。为了帮助学生攻克其中的难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微课视频,比如在微课课件制作过程中插入1946年和1948年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人数变化的对比简图,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两党军队的变化趋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东北地区解放军的军队人数多于国民党的优势。同时,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史料,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国共两党当时的敌我态势:当时的解放区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当时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分布區域在沈阳,而且解放区地势条件非常开阔,所以从战略地位上讲,东北更有利于开展抗战。通过采用这样的微课教学形式,便能够很轻松地突破本节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全面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截取相关纪录片或者电视剧中的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一般会布置预习作业,但学生很难把握其中的学习重点、难点。此时使用微课,就可以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又例在教八年级上册《并立的民族政权》一课的知识点多、较混乱,学生较难理解,教学效率低。课前预习作业中,教师如果提前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微课,学生根据微课自学,自己就可以将知识点先系统地梳理一下,形成知识体系,按照“北宋建立、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并存,巩固国家政权措施,农牧文化交融的和战关系”的逻辑用思维导图构建,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 微课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一切学习的动力都源于兴趣。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的教学方法,将书本上静态的历史事件,以精彩纷呈的视频呈现出来,将静态画面转化为动态有声可感的三维立体,可以摆脱语言的苍白无力与晦涩难懂,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动态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拉近师者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热爱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比如在讲授课本中绘画和建筑时就可以将教材中文字里蕴含的意境美、艺术美以微课的形式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证实:“人类在记忆持久性上一般能记住自己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也就是说边听边看更能激发学生的记忆细胞,是学到的课程更加深刻,而不但微课音频、视频结合,而且还可以重复播放,这样就使学生在将要忘记前及时巩固,而精神的高度集中,也使课堂和课后的效率极大提高。

例在讲解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知识时,老师不要按照书上的内容生硬的进行讲解,班禅、 达赖以及册封制度这些可能讲起来学生就会感到无趣,借助微课,运用一些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的风景图片再搭配上精妙的文字,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老师可以按照微课的形式论述班禅、达赖所制定的相关制度,形成对比,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

与历史史实相比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涉及历史古迹、历史遗物,学生无法接触与观察也成为授课一大难点。老师通过运用微课合理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结合,向学生展示更多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短片,再略加指导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又例在讲授八年级上册课程中“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将“南北朝并立的形势图”和“东晋十六国形势图”等图示利用微课展示出来,让学生深入了解孝文帝改革时的社会背景,当时北方已经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这一知识点,学生通过微课就可以很轻松地掌握。“胡人汉服”“耕牛图”等文史图片老师可以直接通过微课展示出来,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族融合”的重点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再如,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下册课本中秦岭淮河线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借助微课展示秦岭淮河动态地图,同时要求学生在动态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明确秦岭淮河这一地理界线的意义。秦岭淮河的地理分界线可以由1月平均温度线、等降水量线来说明;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由两侧居民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不同。

例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时,教师就可以布置让学生演一些小型的情景剧,像秦始皇出巡,亲身体会秦始皇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的贡献,以及皇帝在出游时的盛大场面。学生不仅可以学得更轻松,又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举措的重要性,加深记忆和理解。如果不进行文字的改革,政令就无法推行,所以统一文字成为维系中华各民族关系的纽带;假设货币不统一,社会经济就会停滞不前,还有其他秦始皇的一些贡献,让学生感受一些至今还仍然受用的措施,给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带来的益处。

四、 微课运用中的反思

微课的巧用有利于学生课前增强对历史的感知。由于当前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知识点零碎,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条件,并有效结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划分微课的类型,充分重视课前引导,让学生不但在课程中运用微课,在预习中也能够合理选取微课视频内容,在学习前就充分对学习内容梗概有所了解。

微课的巧用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重难点。在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怎么突破教学瓶颈,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问题,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课也不例外。目前的现状是,老师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仍有许多老师讲课的内容停留于“念课文”,很少有老师能够对历史事实和一些历史意义进行深刻的讲解,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的理解与认知。这时老师借助微课的形式,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重点讲解一些难点。

微课的巧用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在每次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首先,应该反思微课教案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交流、评价需要;其次,还需要反思微课作业是否突出了实 用性和针对性,是否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能力。同时,还需要充分重视微课作业的生成性,以便能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呈现出历史与社会课程 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其中,老师可充分利用访谈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反馈给老师,从而促进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

总之,微课作为新的信息载体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开辟一条教学模式的新路径。展开以课堂教师教学为中心,在授课的不同阶段微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巧妙的连接在一起,将教学延展到课堂外,将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总而言之,微课作为创新教学的新型手段,从本质上提高了课堂效率,满足了学生的多重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移动式学习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全面提升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微课这个集网络信息现代化发展于一身的新生宠儿,正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教育之路上生根、发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教师,作为这些微课的制作者、实践者不断发展和创新,让微课时代迎接春天的来临!

参考文献:

[1] 肖艷秋.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6(16):25-26.

[2] 阮长红.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25):36-37.

[3] 张志玉.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思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4):53-54.

作者简介:张雪娟,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临安区於潜第二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现在因为升学压力大,很多家长不太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浪费时间。因此在家庭中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的孩子又怎么会爱上阅读呢?

同时,孩子阅读不只是个体行为,更需要能有人与之交流,共谈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的体验和快乐。但现在的学生,缺少玩伴以及与父母交流的时间,陪伴他们有时只有冰冷的电脑。如果仅仅依靠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交流,便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走进书本。

在家庭中感受家长陪伴阅读的乐趣

1.也许你不太读书,但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那就让他陪你一起读读《天龙八部》,与家长一起读一本他们认可的书,是一件有趣的事。

2.也许你一天读不了很多页的书,但务必持之以恒,细水长流,脑海里要有阅读即是精神饮食的意识。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无须太多,30分钟即可。

3.读书时的信手涂鸦其实很宝贵,千万不要轻易丢掉,经常和孩子互写一些阅读感受,集页成册,记录阅读点滴故事,以后会是一生的财富。

4.我们不仅要会逛商店、超市,也要学会逛书店和图书馆。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一、概述

1、微课的概念

微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是对教学方式的完善, 一般来说微课以电子音像的形式存在, 其录制时间一般为五分钟左右, 且其内容较多为教学过中的重难点, 对学生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微课的特点

1) 先进性, 微课的出现源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的课本教学, 因此微课具有其先进性。2) 针对性, 传统的课本教学方式, 教室以课本为教学依托, 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教学内容, 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但是微课却有所不同, 微课的录制内容为教学中的重难点,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有很重要的意义。3) 灵活性, 微课的载体主要是电子设备,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达, 使得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电子设备,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拜托了时间及地点的限制, 这就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丰富课堂内容

语文教学具有其特殊性, 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语文知识, 同时要理解课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但是简单的课本教学很难达到这些要求。而微课的出现很好的解决课这些问题, 通过微课教学, 延伸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 在学习《观潮》这节课时, 本来文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容易接受, 更何况去理解其中的情感, 而微课可以通过播放小视频, 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加深对课文的学习。

2、重难点讲解

上面我们也提到了微课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因为微课的录制内容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在课堂上学生接受普面的课本知识传授, 但是每一篇课文都有其重难点, 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与剖析, 微课教学方式很好的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也为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提供了学习方式与学习资料, 这样学习起来才有主次之分, 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 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时, 对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重点分析, 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还教室可以找一些有关父子之间的亲情的视频或是图片, 制成微课,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播放, 这样学生会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3、丰富教学方式, 提高学习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的环节, 但是现在的学生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对要写的作文主题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室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写作内容的视频, 在写作课上播放, 学生在看过视频, 对写作内容及主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再进行写作。微课的这种作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方式, 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以后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微课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1、对教师的积极作用

1) 精确定位教学内容,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微课一般以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呈现, 在这么简短的时间里呈现的内容必须是文章的核心及重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又一个精准的定位, 才能将微课做好, 做精。例如, 《竹里馆》这篇课文, 学生在学习时的自主理解能力较弱, 只能根据课本死记硬背, 不理解其中含义, 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相当不利的, 而教师对文章有很好的理解, 可以找一些图片, 或者视频, 制成微课传到班级的qq学习群中, 方便学生学习, 加强理解记忆。

2)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微课的制作对教师具有很高的要求, 首先从资料的收集开始, 需要教师收集有学习价值的资料, 之后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 开始微课的录制, 录制过程涉及影像技术及网络技术等, 微课视频录制完成还有后期的剪辑, 这一系列的工作对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有一定的挑战性, 也是教师因该注意培养的能力。由于微课视频在教学中应用的不断加深, 教师之间开始对微课的制作等技术进行交流与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提高了其专业能力, 为日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2、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大约十分钟, 这也就是说满堂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理想中的效果, 微课一般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因此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注意力集中, 学习效果比较好。

2) 学生学习针对性强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一般性, 但是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对上课时的知识具有不同的接受程度, 也就是说, 课下学生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补充, 微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提高自己的机会, 教师把微课上传到学生的学习群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 解决课堂上的疑难点或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课进行学习。

3、对家长的积极作用

每节课结束后, 一般教师都会给学生留课下作业, 让学生回家练习, 但是当孩子遇见问题难题时, 有的家长由于没有时间或是能力水平有限的原因, 没有办法辅导孩子, 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在学习群里传的微课视频进行自学, 这样不但解决了家长的难题, 也帮助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总之,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它的积极作用已经凸显出来,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像馨香四溢的花朵在静静地绽放。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的普及, 微课应运而生, 微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丰富了教学内容,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 本文介绍了微课的概念,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体现出微课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应用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印祖禹.浅谈微课制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八) [C].2017:2.

[2] 陆红铃.微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 2016, (11) :19-20.

[3] 包海梅.微课程翻转课堂, 助推教学改革[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 2016:1.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6篇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自然科学。它有三个特性。

(1)抽象性。它是从具体的事物中概括出来的,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又高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它符号化的语言,基本上脱离了原来承载它的具体事物。因此,很多数学思想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老师要彻底讲授清楚也不是那么容易。利用信息技术,我们能够创造出丰富的图形,声音,视频信息,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

(2)科学性。它有严格的逻辑体系结构严谨,语言准确、精练。当代计算机技术能够利用小小的屏幕展示大量的信息,若利用有限的黑板展示逻辑的树形结构,则显得捉襟见肘。

(3)广泛性。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各行各业,社会的每个角落,历史的每个时段都有数学的存在。单纯的数学教学是枯燥的,可如果能够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与该原理相关的历史背景则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再一次使这个问题变得简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可以碰撞出漂亮的火花的。

1 加大课堂容量,重现课堂教学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吧。老师按照事先备课好的笔记,根据本节课内容的进度,不断在黑板上写上本节课的重点,并以重点为基础展开本节课的讲解。在讲解重点例题时,有时为了讲解清楚,必须将例题的步骤全部写在黑板上。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方式事实上是很低效的。黑板上的写字速度远远比不上该时间内实际应该讲解内容的速度,而这种差额实际上在课堂中被浪费了。多媒体教学的实用,使得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老师只需要事先做好本节课内容的幻灯片,然后在课堂上就可以方便直接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这使得教师能增加某些知识点的可见度、可闻性,增大容量,增大信息量,提高讲述传输速度。如讲述平移与旋转时,在屏幕上使用图形变换比在黑板上画易懂、直观,形象得多。更重要的事,老师不必再花大量课堂时间去创造这种讲授“环境”。而这种“环境”的事先准备可以使教师节省出大量的教书时间,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更多的思考时间。

另一方面,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大多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如果一些曾经不太爱学习的学生此刻想转变学习态度,或者一些学生因为心态而未认真听讲,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可能提供这些学生额外的辅导。而数学作为一种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单独依靠课本自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迅速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变得困难重重。由于电子信息的可存储性与可传播性,这种情况可以从一定的程度得以缓解。目前大多数电子课件均可复制,传播。学生只需要从老师那拷贝各节课程的电子课件,利用自己的电脑,便可以重新学习和巩固上课时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有的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老师上课讲解的声音录制下来,这使得学生的课余时间的学习又多了宝贵的资源。

2 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仅仅通过讲授数学内容显然不能提起大多数人对数学的兴趣,但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穿插的介绍相关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人物,以及历史故事无疑能够带动同学们听课的积极性。比如说,在我们初次讲授圆周率π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π的值,对π的值也只是表面的理解。现在,我们试想用多媒体技术来扩充π的相关内容,从古代祖冲之利用割圆术将π精确到小数点7位到近代各种计算方法。当我们的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布丰投针问题时,我们可以扩充的介绍一些相关概率问题,并得出了一个想象不到的结果:概率竟然和π联系在了一起!自然界是多么的美妙,联系真是无处不在!在讲授初中数学有理数时,在整数问题上,我们可以进一步介绍一些数论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视频,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陈景润的一生,在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上,陈景润目前保留着对这个问题的最好结果……多媒体手段通过色、形、声将数学的教授内容,相关知识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的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和相关的故事,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长期的注意力。我想,这种教学方式比起单纯的口述出来效果要好得多吧。同时,扩充的故事不仅仅有利于扩充了学生的知识内容,伟人的光辉事迹更是能够起到励志的作用。

3 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易懂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抽象的,复杂的,并带有很强的逻辑性。而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开始讲解初等几何等图形数学知识,这又使得学习数学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单纯的依靠文字和简单的图形,有时并不能将某一具体问题的逻辑关联,或者几何问题描述的清楚。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数学效果并不会很好,相反,会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打折扣。如果能将繁杂的数学内容表达的清晰易懂,深入浅出,学生学习数学将会更加容易,也会更加有信心。计算机技术利用其强大的信息表达能力,模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使得这一问题变得简单起来。

3.1 计算统计变得更加简单

初中数学在学习统计初步时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然后利用图形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一堆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如Excel表格统计工具。学生们将数据输入后便可自动的排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圆饼图,结果更加直观。

3.2 逻辑思路更加清晰

数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其逻辑性。大到整个章节的内部联系,小到一道数学题目的证明,其实都是有逻辑关联的。有时,理清思维脉络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用传统的树形结构表达逻辑关联吗?表达方式是可取的,但小小的黑板往往束缚了这种好方法。另外,可别忘了黑板是无记忆功能的,这使得这种思维不可重现。计算机技术中,思维导图类似的软件让思维的整理变得再简单不过了。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同时,思维导图极其方便,操作简单。在课堂总结或考试复习时,师生可一起随堂进行思维的整理,这让数学知识逻辑思路的整理更加方便与清晰。而可复制存储的特点让思维再现也变得简单。

3.3 抽象知识更加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而初等几何中的一些知识往往也很抽象。比如说,数学中的“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然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4 一种多媒体软件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工具软件就是幻灯片,flash等软件了。应用它们,教师课前可以制作出丰富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在此,笔者将介绍另外一种强大的工具软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我们大脑的无限潜能。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我们的诸多行为表现。

(1)成倍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

(2)激发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

(3)让我们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我们将能够达到众多我们想达到的目标。

(4)让我们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

(5)让我们充分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

思维导图不仅仅在课堂的教学上可以用来表达知识的逻辑关联以及章节的树形结构,在课堂之下,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它来辅助自己的学习。每当期末复习阶段,学生还需要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吗?完全没有必要了。用思维导图,每学完一个章节,学生就可以将这一章做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复习时,打开自己做好的思维导图,该章的知识点便迅速有组织的出现在你脑海前,非常方便,有效。思维导图还能用在学生学习的什么地方呢?我想,只要你能够想得到,它就可以运用到你学习的任何地方。

5 问题和前景

尽管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优点,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仍然有许多问题。目前,大多数在教教师,特别是年长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新兴信息技术在他们看来非常难于运用和理解。有人说,真正做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都是编程人员。而教职人员对形形色色的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软件,大多无从下手,更别说运用得当了。因此,必须让老师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正确的认识。从方便、感知入手,引起老师们的兴趣。帮助老师使用最简单的软件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培训与制作相结合,逐步加强老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另外,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并非万能,事实上,在有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许更加奏效。年轻教师一味的追求新教育方式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方式应该具备的教师素质则是非常不妥的。

素质教育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而数学做为自然科学的皇冠。初中的数学教学将给一个学生的思维素质打下深刻的基础,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已经看到了一定的效果。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在未来将会发展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语音识别技术已经运用在搜索技术之中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人机交互将会取得更实质的突破,而教学方式也会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得到长远的发展。

摘要: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以黑板和老师教授为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领域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同时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扩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卢平华.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J].2006,5.

[2] 季正义.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6,10.

[3] 陈中波.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原则[J].2007,10.

上一篇:英语毕业利用文献论文范文下一篇:体验式教学法小学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