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范文

2023-09-19

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浙江省云和中学

毛慧敏

摘要:导学案课堂教学是区别于传统师生授受关系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现在高中政治课的常用教学模式。在此,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着眼于“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三种典型课堂为依托,来初步探索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课型,导学案设计,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多数教师包括笔者自己虽然在备课和教学指导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一直未能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常常忽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指导者、引路人这一讲法,反而是“反客为主”,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则沦为配角。

为此,笔者认为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回归并属于学生,让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就必须要注重课堂模式的转化,也即从传统的单向“授——受”模式向双向的“学——教——学”互动模式转变,积极探索并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先教后学”变成“先学后教”,让学生走在教师前头,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有两个步骤,一是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二是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运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原则

导学案作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传统的教师单独用的“教案”或者学生用的“学案”还有单纯的课后或课堂“巩固练习”不同,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共用的一个文本,必须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习题案于一体,做到“三案合一”,从而解决教案与课堂、学案与课堂、习题巩固与教师反馈相脱离等问题。为此导学案设计与编制就必须遵循以下的共同原则:1.确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即主体性;2.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即导学性;3.具有可供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内容,即探究性;4.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即层次性;5.有充分的“留白”供学生完善和创新,即开放性。

(二)不同课型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

在遵循导学案设计和编制原则的基础上,再具体针对不同课型设计和编制出相应的导学案进行教学。以下是笔者对不同课型导学案设计和运用的粗浅尝试。

1.新授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公司的经营”为例

作为新授课,学生初次接触相关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是粗浅甚至是空白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渐引导为主,为此,笔者在该课教学中,依据上述中的设计原则,设计和编制了了以下几个题组:

题组一:①如果有机会对学校所在地附近一块空地进行商业开发,该如何选择?②开发后的店名应该叫什么?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纷纷自由组合开始讨论。)

通过该题组设计,创造了特定情境,让学生产生创业活动的兴趣,凭借生活经验很自然地模拟创业活动,激发出创业的理想和愿望。

题组二:①在“XXXX企业(公司)”开张的准备中,听人说以公司的形式来进行运作比较好,我们该怎样尝试?②到工商部门登记的时候,应该注册哪种形式的公司呢?为什么?③“XXXX企业(公司)”开张后,结果发展超乎想象的好,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近千万的资产,得到市民的认可。若考虑进一步发展,应该怎样去做?

在该题组的探究中,学生获得了公司制的优点、公司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组织架构等为解决问题而必须的知识,完成了创业知识的储备。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本环节尝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考判断力、风险分析力、团队合作力等其他创业能力,从而在体验活动中辩证看待自我作用的发挥,思考自己创业的定位与方向,适应未来的社会。

题组三:(延续题组三基础上)经营得当的XXXX公司蒸蒸日上,多元化经营也开始初见成效。就在满怀憧憬之时,突如其来的危机欧债危机打破了梦想,不仅不能发行股票,反而由于投资分散造成严重亏损,我们该怎么办?

该题组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促使学生探究学习了“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的同时,也有意的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

通过这种导学案设计,充分地提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和乏味,不仅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复习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为例

复习课不是“炒冷饭”,将学过的知识简单的重复一遍,而是应该在复习中 2

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真正的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针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这一课,我在导学案的编制中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播放视频: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学案以文字背景呈现)。 该环节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生动而有震撼力,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将其注意力迅速拉回到课堂上,同时也表明了复习的主题,导入复习课课堂。

环节二:课堂自主知识梳理: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通过小组合作或者独自主完成的方式自主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请在下表中列出通过自主复习,你获取和巩固的知识信息。(表格略)该环节中,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知识构架,搭建起自己的课时知识网络,主要是知识的记忆和回顾环节,为教师下一环节的开展奠定知识基础。

环节三:选取当时的关于民族问题(关于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编辑成三则材料(略),以题目的方式呈现。根据上述材料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请从政府和公民的角度说明如何巩固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该环节紧扣环节一视频所展示的时事政治,注重课堂的流畅性,同时围绕本课知识要点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的同时,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习题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一堂主观题讲解课为例

习题课既不是侧重于知识的解读与传授,也不侧重于对某个单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而是涉及到学生对某一范围知识甚至是所有所学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的内化理解和灵活地调取和运用。习题课也不是简单的教师“滔滔不绝”念答案,学生低头“奋笔疾书”,而应该是一种全新的课堂体验和感受。本例是笔者在今年高复会上学习来的,个人觉得是很不错的高考复习课导学案,为此将其借鉴和运用过来的,整合如下:

阶段一:播放公益广告视频“美丽中国”,作为时事高频热门词汇,将学生注意力迅速拉进课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让“美丽中国”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为后阶段的高考模拟题命题埋下伏笔。

阶段二:参考高考样卷政治第40题,以“美丽中国”的相关材料来模拟出题(材料略),问题设计如下:

40.(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消费和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出建设 3

美丽中国的相应对策。 (12分)

(3)请运用《哲学生活》中(?)知识……(14分)(请你补充建设“美丽中国”相关材料,并自编仿真题)

该阶段主要是以仿真演练与知识能力方法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师主要发挥指导作用,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高考考场氛围。教师的具体操作如下:①在教师进行限时记时的情况下,学生带着紧张感完成指定的某一问;②然后教师以实物多媒体呈现几位学生的答题;③现场请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对同伴进行点评批阅;④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点评,并针对该题,师生共同总结出一般的答题模式。

本环节设置亮点和难点之处就在于教师的课堂操控和引导,笔者极为欣赏该复习课授课教师的教学表现。从问题设计来看,第三个问题有很大的“留白”,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探究,充分地现了笔者所列出的“探究性”和“创新型”的原则。

三、结语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激活政治课教学,让学生在政治课堂这一方天地中体验快乐、自由翱翔、良久受益。在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方面,我的尝试还刚刚起步,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相信在往后教学实践的不断的努力中,自己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 [2] 基础教育实施纲要(试行稿)解读.

[3]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摘 要] 教育部明确向各高校提出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要求,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影响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方面,包括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动机等;外部教学环境方面,包括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评价体系的重建等。由此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协同发展。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对此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前教学阶段通过宣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阶段通过“问题”训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后教学阶段通过评价巩固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研究性教学;会计专业

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具有创造能力,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通常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自我学习与探索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共事,专业水平较高。高校教育期望通过改良原有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即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实际中,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单一的授课和考试模式下,一方面学生缺乏个性和创见,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雷同;另一方面教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建立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考量标准。

一 影响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的因素

影响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一)学生主观因素

1 学生的创新意识

包括创新意识在内的主观因素是影响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方面。学生对创新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对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实际中,学生对会计创新的领域和具体内容了解不多,甚至认为基于会计专业的技术性和谨慎性特点,所以学习过程中不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在对专业能力认知上,学生往往将专业知识排在第一,实践能力排在第二,而创新型人才最核心的能力——联想和质疑,基本未被考虑进来。

2 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和激励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研究中,这就要求只能以对专业的热爱而非其余因素作为内在推动力。而实际中,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动机并非热爱专业,而是认为会计需求量大,择业面相对较广,或者因为家中长辈的建议而选择。在功利心面前,对专业的研究和创新很难被重视。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更是尤为重要。

(二)外部教学环境因素

1 课程的设置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论文以及案例报告撰写是学生要掌握的基础技能。从公共基础课开设来看,文献查找、论文写作等工具性课程存在缺失以及开设时间不当等现象。在现行会计学生的培养方案中一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文献搜索课程,只有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的学年论文写作实训。低年级的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浓厚的创新学习兴趣,但缺乏信息搜索查找的初级技能培训;高年级的同学面临考研就业压力,学习时间压缩,学习效果难以保障。

在学科选修课方面,以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研究专业发展为教学目标的会计学科史、国际会计、会计基本理论等课程的选择人数较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也不高。说明了学生以就业和实践为导向的学习动机明显,侧面显示出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为功利,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 教学模式的选择

在专业课教学模式方面,教师的选择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课外教学的投入程度固然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产生关键影响,但课堂作为本科教学的最主要场所,同样也是创新型人才接受创新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教师大多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存在偏好。在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中,趣味性较强、大家都能参与进来、学习负荷不大的情景模拟实践操作、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引入前沿动态等教学模式比较受学生欢迎。而学生自主授课、阶段性布置小论文等教学方式,因为参与度低、需要花费大量课后时间进行资料查找并深入思考,学生则表现出相对消极的应对。究其背后,最终教学效果良好与否,能否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与对学生进行外部监督的强度密切相关,而学生的畏难情绪、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 评价体系的建立

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现有传统评价体系难以满足研究性教学的需求,不能做到充分评估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生能力评价指标应该从单一转向多样化。

二 研究性教学模式对会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推动

基于上述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协同发展。利用外部教学环境的刺激,激发学生主观创新意识,形成良性循环。而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新理念,提倡教学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化、教学过程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创造、教学主体从单向主导走向平等交互,这种对传统大学教学理念的现实超越与应然转向,显示出其在培养创造性人才中的独特优势。我们从三个阶段来看研究型教学模式对会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一)前教学阶段通过宣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前教学阶段是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准备阶段,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向企业财务负责人、教师征集并确定教学项目载体;二是调整课程设置,在低年级设立信息检索、论文写作等课程或实训。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都通过书面通知、讲座的方式向学生宣传。通过宣传,学生在对创新活动进行了解后,可以主动申请或者教师推荐两种方式參与教学项目,而信息检索、论文写作等课程以及专业课程课堂内的“问题”训练能够提供有力支撑。

(二)教学阶段通过“问题”训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教学阶段是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阶段,主要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来展开。研究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但并非仅在课堂上简单提问,而是教师要担当“问题”的设计者、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在教学之前,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进行分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相互合作、分享成果,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向性指导;教学之后应多与学生进行谈话,或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感受,为下期完善教学做准备。研究性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能有丝毫削弱,教师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而只有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科研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最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后教学阶段通过评价巩固学生创新精神

后教学阶段是教學程序的最后阶段,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展示、评价教学效果。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评价实际上贯穿了三个阶段,包括对前教学阶段的诊断性评价、教学阶段的形成性评价和后教学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前两者是为后教学阶段的终结性展示和评价进行铺垫的。成果展示可以是PPT汇报、论文汇报等形式,评价时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原则。专业课内,可以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比重,除开出勤、作业情况外,还可以考虑学生案例讨论、自主授课、实践操作等情况来给予平时成绩,以及采取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评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而言之,在校方鼓励、重视的前提下,提供宽松、活跃的创新氛围,赋予教师更大自主权。专业课外,采取参与课题、撰写论文、参与社会调查、参与科研项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培养方案中纳入一定量创新学分要求,全面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师生通过交流会的方式进行会话、交流,反思教学和学习过程,总结经验,鼓励学生将创新与质疑的精神融入到今后的专业学习中。

对教师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差异性,与学生进行日常沟通,在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取得创新成果。如奖励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并进行宣传推广,将优秀学生吸纳进入科研团队,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等。

总之,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有着严谨客观、谨慎负责特征的会计专业上。只有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学校营造创新氛围,教师尊重学生个性而因材施教,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才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责任编辑:张宏玉)

参考文献

[1]魏慧文,刘爱东,杜秋.基于学生视角的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1):69-74.

[2]马麟丽,令狐昌应.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4(21):90-90.

[3]高有华,张丽平.我国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9):61-64.

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建构主义情景教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特点具有内在一致性,建立有效师生联系是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法运用的首要前提,编演情景剧是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是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的有效保障,文章探索将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法引入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堂,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建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 情境教学法

[作者简介]谢璐妍(1983- ),女,山东茌平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蔡文学(1964-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MOOC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GJD1214023)、2013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品牌化研究”(项目编号:JG2013010210)和201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项目编号:JG2013YB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建构主义情景教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特点具有内在一致性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并称为“教育中的三个认识论”。建构主义是其高级发展阶段,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从知识来源来看,学习者通过在“情境中”与他人交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实现自我建构。第二,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者自我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第三,从学习条件来看,学习者把学习情境看成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强调情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1.原理课程讲授内容是学生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延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情境体验,但其运用于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习者要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和知识的理解。对于原理课程而言,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的延续,课程内容与中学阶段思想品德课课程内容有些许重合,但更多的是在中学课程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一方面这种课程内容的“重复”使教学缺少了应有的时代气息和鲜活的生活气息,另一方面学生在中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为其自身提供了一个“学前经验”,使原理课程开展情境教学不再是“无根之木”,有利于规避教学过程中“形式化”“片面化”的风险。

2.保持学习者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符合原理课程教学的德育目标。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方案”)中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五门理论课程之一,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发展规律,从而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大学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既面临外部社会的客观压力,又面临成长期衍生的主观困惑,难免在“三观”认识上出现偏差。原理教学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看待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决定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现成的结论和原理,而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世界观的教育说到底就要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转化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并用这种思维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正确的“三观”构建是多元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三观”认识,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认识,而又保持各自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3.原理丰富的课程内容为情境模拟提供了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最大的优点和特点在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从内容来看,原理概论中既对马克思创立的哲学体系进行了宏观概括,又对哲学的一般原理做了详细描述;既诠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经济因素,又描述人类发展过程和阶段;在科学社会主义的介绍中,更是重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进程。从学科涵盖来看,原理课程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伦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涵盖学科面广,内容丰富,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

虽然丰富的课程内容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却为情境模拟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构建还原学习情境成为可能。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原理课程丰富的课程内容为我们选取创设情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使情境创设的质量获得一定的保障。依托课程内容,针对教学目标进行有利于学习意义的情境创设是原理课程进行情境教学的一个显著优势。

二、建立有效师生联系是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法运用的首要前提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学生理解掌握为主,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原理课程有别于其他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知识性,讲授难度大,课时相对紧张,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一般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加剧了师生间上下级关系,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近年来在原理课教学的教学方法上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采取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有利于促进师生沟通和合作。但从师生联系来看,无论是传统“满堂灌”还是案例教学,都没有改变师生之间建立的单向二元的联系。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交互双向的二元联系。

在建构主义情境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授者,转而成为学生情境学习的宏观控制者和参与者。情景教学主体是学生,学生依靠先前积累的知识经验在模拟情境中通过相互合作,自主探索,最终获取知识来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但模拟一个好的情境没有教师的参与是难以实现的,教师能把握知识的前沿,懂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掌握大量的信息,指导学生对知识和信息重组整合,可以成为“发掘情境资源的向导”,组织指导和参与学生的情景设计。因此,建立有效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教师和学生同为情境教学的参与者,二者缺一不可。

原理课程有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其内容无论是哲学还是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远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且理解难度大,不仅难以激起学生兴趣且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学生采取不听、不看、不答的消极上课方式“对抗”教师。情境教学则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机会,原理课教师应该主动指导、帮助和参与到学生的情境学习过程中去,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沟通和合作,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联系,共同探讨确定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情境学习内容,最终达到协助学生自主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言”的课程目标。

三、编演情景剧是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习者步入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进一步理解知识。基于理论的指引,结合原理课程的基本特点,排演“情景短剧”自然成为原理课程“情景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情景式教学设计应该遵循坚定贯彻学生是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本原则;强调“真实的情景”对学习者学习知识的作用;强调协作与交流在情景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地位。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情景剧”的编演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情景剧剧本精炼化,设计要贴近生活,以小见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适用的情景剧本应具备系统性、目的性、现实性、启发性和实践性五个特点。系统性主要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学科系统而言的,原理课的教学内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构成的,在情境设计中一定要尽量覆盖到每一个主题,使经过斟酌设计的情景剧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针对每一个情景剧的剧本设计,要坚持目的性和现实性,即情境的模拟一定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原理问题,不能因为刻意追求气氛的活跃而耍弄花拳绣腿,使表演脱离课堂教学的主题。情景剧设计要在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前提下,对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力求做到情景剧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基本观点,辅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实践性强调情景剧实践价值,即情景剧在避免过于冗长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幽默元素,并体现一定的时代特色,使情景剧精炼而富有趣味性。

2.情景剧形式多样化,课堂短剧和课外微电影相结合。一般而言,情景剧采取课堂短剧形式,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情景剧本,背熟台词,准备道具和服饰,在课堂上展示。但课堂情景短剧只是创设情景的一种方法,受课堂场地限制,学生在表演情景剧时受到制约,剧情难以顺畅完整地呈现。加之原理课程本身属于大学“基础课”,上课人数众多,课堂时间有限,难以保证每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情境剧中,制约了情境教学效果。课外微电影能够很好地补充课堂情景剧的缺陷。任课教师利用课外的实践学时组织学生完成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最终安排1学时进行师生共同欣赏和点评,这样保证了情景剧的编演质量,节约了课堂时间。

3.重视团队合作,保证教学活动全员参与。一台情景剧虽然在几分钟内落下帷幕,但从设计到排演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思考、查阅资料、收集、分析和处理史料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一方面,在情景剧表演过程中,仅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团队通力协作,各司其职,才能成功;另一方面,编演情境剧的目的是希望每名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承担团队任务,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完善个体经验。没有较高的学生参与度和良好的合作氛围,情境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原理课堂人数多,采取情景教学这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势必对管理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参与的学生,做到及时沟通和监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团队合作。

四、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是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的有效保障

是否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的任务是把握价值客体、价值主体及其关系运动和结果,即要把握价值的运动。评价目的是反映课程与教学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高校课堂教学指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互动活动。课堂情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学生的表现直接决定情境教学效果的好坏。情景教学要更多地关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05方案实施后,为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原理课程的考核普遍采用试卷考试的评价形式。学生在课程上的表现最终以结课考试成绩直接得到体现和反映。这种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手段和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导致学生陷入上课不听讲,考前突击复习的“应考”学习状态,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兴趣。近年来,随着案例教学引入原理课堂,对原有单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方式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改进。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把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表现相统一,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范围内,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已基本成为原理课程评价形式创新的共识。

情景教学法的采用对原理课程全新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在具体操作层面提出了更加具体和严苛的要求。把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表现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是情境教学运用于原理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措施。情境教学属于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原理情景剧编演中,不同的自导情景剧有好坏之分,而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承担不同任务并扮演不同角色,最终在情境教学活动中的收获也不尽相同,采用统一的学生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教学考核则显得不足为据。建立档案袋式学生评价则能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制定一份类似于学生档案的信息表,既要求学生填写个人信息和情景剧中承担任务和担任的角色,也要求其写一份简短的活动总结,还包括情景剧小组互评、组长评价等项目。由授课教师分发给学生,要求在情景教学开展前后分两次填写,表格内容作为最终为学生打分的一项重要依据,既全面记录考查学生在情境教学前后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在情境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又能够对学生进行鞭策和监督。这种记录既是收集、陈列性的,也是分析性的,其根本目的在于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保障情境教学的效果得以最大彰显。

[参考文献]

[1]叶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关键特征之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3).

[2]张立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情景剧实验教学方式探索——以服务营销管理课程实验为例[J].科技信息,2009(3).

[3]马俊峰.评价活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知识体系分散等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应创新教学模式,对现状加以改善。本文首先从横向纵向、中西国度、艺术和生活几方面论述了美术的几种比较,然后对比较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比较教学;艺术

同一专业的知识,必然存在有某种联系,教学过程中既要抓住这种联系,又要分辨出双方或多方的不同。比较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多角度对比,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有效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可发现异同点,从而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该模式适用于初中美术教学,其一,没有对比就没有美丑可言;其二,在美术领域内,同一主题的作品很多,同一作者也可能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不管是了解作者还是剖析作品,都必须加以比较。

1美术学科和比较教学模式

1.1横向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多指对同一历史时期的事物进行对比,作者不同,其作品也必然呈现出不同风格。比如荷花,古代就有很多关于荷花的优秀画作,比如南宋吴炳的《出水芙蓉图》,这是题在扇面上的一朵水荷花,尺幅较小,但极为精致。作者从选择了一个俯视的角度,对荷花进行了一次特写,花呈淡粉红色,用笔轻细,敷色柔美,花瓣绽放,花蕊隐约可见。配以绿色荷叶衬托,观赏性强,意境高远,既让我们欣赏了一朵清丽的芙蓉图,又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整个画面在布局和着色上都显得端庄大气,笔法精工,极为优秀。

南宋的冯大有曾作《太液荷风图》,与吴炳不同,作者选择的是远景视角,画的是一片荷花。莲花不再突出,反倒是绿叶占据了很大篇幅,给人一种新鲜纯净、沁人沁脾的感觉,似能感受到凉凉的风吹拂脸颊。莲叶舒卷晃动,花有红白二色,在风中散发着清香。另外,画中还有蝴蝶、飞燕,加上太液的吉祥象征意义,整幅画作表达着一种美好寓意。

纵向比较可以理解为是不同时期的对比,可以是同一题材的画作,也可以是同一个画家在不同阶段的创作对比。仍以荷花为例,现代画家也有很多关于荷花的作品,如齐白石的《荷花影》。此画作于1956年,是一幅立轴水墨荷花,构图较为简单,只有一枝红色荷花,和一群小蝌蚪,勾勒出一个轻快有趣的情境。另外,张大千、陈师曾、李苦禅等都画有荷花图,其中,部分画作在手法上虽然模仿前人,但风格和蕴含的思想情感完全不同。

1.2中西美术比较

美术不仅仅是指绘画,还包括雕塑、建筑等。中外美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但也有不少共同点。在当前时代,教育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能故步自封,而应兼收并蓄,增加对西方美术的了解,借鉴其中优秀的成分。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中,有一幅《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插画,阿芙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即后来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开始出现表现女性之美的雕塑,反映出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而此作品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已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代名词。雕塑的比例非常协调,几近于黄金分割美学,前额平坦,鼻梁挺直,身材端庄秀丽,气质优雅高贵,虽然双臂已断,却丝毫不影响其美学价值。

在历史上同一时期,我国正逢秦朝统治,留诸后世的秦岭兵马俑也是世界一大奇观。不妨将此两件作品加以比较,年代相近,但地域、文化、风格、创作方法都迥然不同。通过对比,可增加对中西方美术的了解。

1.3艺术生活比较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管是写实派,还是印象派;不管是西方油画,还是中国传统水墨画,其创作都跟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单就绘画学习而言,观察是第一步,必须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獲得人生体验,进而产生表达的冲动,再运用线条搭配、调色等技巧,把情感通过作品展现出来。还有很多写实主义的作品,就是对真实生活的客观反应。

在《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一单元,展示了《野牛》《创造亚当》《溪山行旅图》等经典画作,除了分析作品,还很重视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思想情感的培养。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不同,但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拿现实生活与这些艺术作品相比,让学生了解美术和生活的关系。

2比较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课堂导入

万事开头难,教学亦是如此,如果课堂不能有个顺利的开端,很可能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情绪,最终效果也不理想。不少教师容易忽视导入环节,对此应予以重视。以《春天的畅想》一单元为例,教师可在导入阶段就灌输比较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同学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或者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1:燕子飞回来了,天气变暖和了。

学生2:小草开始生长,很多花都开了,还经常下雨。

教师: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区别?春天和秋天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争前恐后的抢答,有人说春雨绵绵,夏雨滂沱;有人说春天花开,秋天叶落。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也都自愿参与。

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展示几张春天的图片,最好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图片,让大家感受到各个“版本”的春天。

2.2综合对比

本单元通过春天这一美好意象,像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即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同时,还应了解关于春天的文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既能拓展视野,又能增加情感体验。

可以选择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比如元代的《春山泛舟图》,此画构图繁密,布局复杂,兼具平视、远视、俯视多个视角。内容丰富,既有云朵山岭,飞瀑流泉,又有花木溪桥,人物建筑。整体感觉非常和谐,透露出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当然,也可以展示现代摄影设备拍摄的风景图,或者展示西方风格的春天,让学生比较其中的不同。

参考文献:

[1]王磊.比较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32(14):116.

[2]麻冬兰.浅析比较法在农村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8):140-141.

[3]王婧.比较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4]金佳佳.妙“比”生花——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比较法在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J].中学生导报,2013,22(19):121.

[5]钱颖.例谈比较鉴赏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有效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3,38(4):74.

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1 问题探讨、解决模式

问题探讨、解决模式是体育教育专业铅球教学课中较为适宜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探讨、解决模式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 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 通过探讨主动地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来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而是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需要学习、探讨、解决的问题, 问题可以由教师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供。

体育教育专业铅球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以问题探讨、解决为主要教学模式, 改变了以往教师滔滔不绝的讲, 学生默默的听的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 从而使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问题进行剖析的思维品质和习惯,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结构, 创造性的设置问题, 既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又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如体育教育专业铅球教学中探讨铅球出手角度时, 教师事先不告诉学生最佳出手角度, 上课时教师进行示范, 即水平抛出铅球, 有一定出手角度的抛出铅球, 竖直向上抛出铅球, 要求学生观察铅球的运行路线, 示范结束后让学生比较3种方式铅球的投掷远度, 启发学生回忆、讨论抛物线的原理, 并让学生思考3种投掷方式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与铅球的远度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查阅资料找出铅球理论上的最佳出手角度, 并进一步探讨铅球出手角度的发展趋势, 经过研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班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并做出结论。问题探讨、解决模式主要运用在课堂教学上, 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意识, 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构建了一个师生平等、和谐互动的学习环境。

2 课题研究模式

所谓课题研究模式是指由教师提供课题, 或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研究课题,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 实施研究计划, 完成课题研究。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较长时间, 在一、两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完成, 一般安排在整个学期中进行。课题研究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操作能力, 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 教师主要起到辅助和组织的作用, 给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环境, 把握着研究方向,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体育教育专业铅球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时, 教师主要从选题、心理、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

首先, 在进行选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所学专业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选题时要考虑课题实施研究的可行性和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价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刚接触课题研究, 对知识和研究技能掌握的也比较少, 因此课题难度要相对较小, 尽量以描述性课题为主。对于学生的选题教师要进行严格的初步论证和筛选, 发现题目过大、研究条件受阻或其他方面存在问题的, 教师要立即给予纠正并告知理由, 同时要为学生修改或重新选择课题提供思路, 以确保课题顺利投入研究。

其次, 在课题选定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动员课题组成员充满信心的去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形成团队精神, 提醒学生对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让学生坚定信心, 在有思想准备的基础上做好课题研究。

最后, 在课题进入研究阶段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列出研究内容和研究提纲, 教会学生根据研究内容到图书馆、资料室、网站上获取资料信息,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方法, 如观察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 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本课题最恰当的研究方法。通过上述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少走弯路, 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3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传统教学设计理念下, 教学规范是最基本的设计要求, 从教师讲解与示范, 组织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与纠正错误, 然后学生再练习。这样的教案设计步步有序, 环环相扣, 教学过程走过场, 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这样的教案设计下受阻[2]。

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协调的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积极思考、交流讨论, 最终使学生通过研究探索活动建构新的知识。此过程是学生加工、转化知识的过程, 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 同时也是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过程。因此, 研究性教学和传统教学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

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 铅球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不断探究的过程。在教学结束时教师需要探究如何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如何引导学生反思、创新研究的成果, 使学生体会到研究的快乐, 促进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摘要:近年来, 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基于对当前研究性教学的理解, 根据研究性教学和体育教育专业铅球教学的特点, 结合各种课堂教学实践, 本文谈谈几种模式有利于在体育专业铅球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

关键词:铅球,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方吉泉, 王瑞芳.高校体育专业铅球教学方法的改进[J].淮北煤师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8 (3) .

教学模式范文第6篇

摘 要:合作教学模式是在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催生而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主要是一种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将被分组成队,以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初中篮球课很多时候并不受到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女学生,为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先从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入手,阐述其重要性,再以多个角度切入,具体分析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合作教学模式;初中篮球教学;应用

随着国家、社会和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关注日渐提高,教育理念需要更新创新,在此背景下,催生了不少新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初中体育课上,很多学生对篮球并不感兴趣,而且由于学业的压力,很多初中篮球课都被文化课程占用,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低,也没有真正得到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

1.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1.1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文化课程占据升学考试成绩很大比例,体育课程渐渐被教师和学生家长遗忘和忽视,特别到了初三阶段,很多文化课程会以时间不足、文化课为重的缘由占据学生的体育课程,使得学生在初中时期并没有得到应当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渐渐降低。篮球是一项能够使身体各个部位都活动到的运动,对正在长身体的初中生来说,是很有效果的。要想改变学生长久以来形成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现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完成篮球课程任务,身体素质得到锻炼[1]。

1.2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在合作教学的模式下,学生通过与组内成员的沟通交流和合作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此期间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只能选择最合适的想法,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听取他人建议,并反思自我;在遇到争执的情況下,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也会学会相互理解和忍让。合作教学使得学生不能脱离团队而行动,能够有效改善部分初中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培养学生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促进学生沟通交际能力的提升,从而促使学生个人品质的发展[2]。

1.3确保所有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随着学生身体的成长,在初中的体育课程中,会存在允许来例假的女生在一侧旁观教学的情况,但是有一些对课程不感兴趣或者较为懒惰的女生就会利用这个利用常常逃避体育训练。在这种情况下,负责篮球的教师采用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要请假的同学分别分到每一组内,让他们担任啦啦队或者是为不懂的同学讲解篮球规则等,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参与体育课程,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愉悦,从而提高自身对篮球课程的训练。

2.分析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重点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

合作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只是担任引导者和负责组织、控场的人员,主体角色落在学生身上,因此,在教师组织进行分组过后,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之间必须互帮互助,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教师在安排分组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篮球技能的高低,将水平高的同学与水平低的同学混合组队,使得水平高的同学能够帮助水平低的同学,共同进步[3]。一旦学生在团队内部出现一些争执或者是不愉快的现象时,教师应当先观察、了解情况,看学生是否能够自行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教师要开导学生,使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不止是一个人的事,促使学生能够在合作教学的模式下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2.2以鼓励教育为主

虽然说在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具有的权威性,学生还是以体育教师为组织者,根据教师安排的任务来进行,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教学,还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有一些同学由于身体缘故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对篮球课程产生厌烦、恐惧心理,教师要进行开导和鼓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言语来引导学生参与,例如“你试试投个篮,我在旁边护着你,不会伤到你的”。教师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也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能有区别对待,对一些不够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多加鼓励,“这次有进步一点点,要继续努力”。以鼓励的言行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得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4]。

2.3完善惩罚制度

为规范学生能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应当与学生定一个惩罚的规则,不能在体育课完成任务的组内成员可以在下节课上课前为同学们表演节目、或者是帮助班里同学值日等,在一定的竞争中促使学生能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结束语

为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和学校应当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并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合作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兴趣,使得初中生能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得到身体锻炼、以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完成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苏本超.浅谈初中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7,2(12):71.

[2] 李国能.合作学习应用到中职体育篮球教学的实验研究建议[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2(12):131-132.

[3] 郑进.合作分层动态教学模式在中职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0(11):156-158.

[4] 叶立色.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篮球教学运用合作学习的实验[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No.779(05):167-168.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范文下一篇:小学个人学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