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地理论文范文

2023-03-21

教学地理论文范文第1篇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地理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目前的大气候条件下,中学地理却出现了学校不愿管、学生不愿学的状况。

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地理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地理,自觉地学好地理。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交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值得学!

多年来,我正是本着这一原则,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边 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 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賴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种电教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受师资、教具的影响,形成了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初中学校的地理教师上课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笔”照本宣科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当然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更无味。这种恶性循环,正是学生不愿学的真正原因。即使条件稍微好点的学校,地理教学过程也基本上是教师口头讲授,利用板图、地图、模型、仪器等直观教具进行形声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讲述无论如何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怎么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从全方位、多感官调动学生,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电化教学能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幻灯、投影等),能把大量的形声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更富真实感,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的功能同时发挥出来,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使教学效果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东西更易被感知和记忆,看过的印象要比听过的印象更清晰和深刻。

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地理教师,不仅应对电化教学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必要在教学中充分实施电化教学,籍以诱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由调换口味激发学生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仅靠先进的电教手段,是很难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的。这就要求地理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调换一下学习口味,让学生在活跃、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落实课本知识。

对于分国地理的教学,一直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老大地理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地理概况的。如果在教学中,每一国每一条都逐一讲解,这样的“地理八股文”谁愿听、谁愿学?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去掌握知识。所以,有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不失为明智之举。首先由学生阅读课文,并独立整理笔记,教师在检查后,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指导,然后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修改,最后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整理笔记。当然,也可以以“我所了解的xx国”为题组织专题讨论课。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该国的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让学生落实要掌握的知识。

四、发动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学生兴趣

发动学生自己动手,联系实际.适当组织课外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地图知识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重难点,但又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如何打好这一攻坚战?可以从其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就布置一道作业:学完这一章后,要结合课本上“动物园导游图”和“某村平面图”,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这样,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引发兴趣,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学习态度认真而主动,反且会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疑难向老师提出,寻求支持,最终全面掌握地图知识,出色完成这一项作业。

五、加强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如在讲述《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为提高学生兴趣,在概述部分可进行这样的描叙:“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源远流长,奔流不息,浩浩荡荡,注入海洋;更有许多小溪小河,穿过原野,绕过山岗,一路欢歌,悠悠流淌。

在地理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民谣来配合教学。

如在讲述长江三峡时可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配合有轻有重、抑扬顿挫的语调,展示三峡图片,这样就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三峡滩险、流急、景美的特点,把学生引入兴趣盎然的境地。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艺术的享受,教师应尽量自己编一些实用、上口的歌谣。当然,无论是进行生动的描述,还是引用诗句、民谣,或是自己编写歌诀,都应注意其语言的准确性和地理性,否则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加强地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应永远值得重视的问题。

教学地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比较法能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很有帮助,对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思维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地理课堂对比教学方法。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高中地理课上的教学方式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教学实践证明:将比较法融入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当中去,通过相似知识点之间的比较,从而发现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很有帮助,对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思维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地理课堂对比教学方法。

一、通过概念比较,强化学生理解

在高中的地理课本中有一些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天气”“气候”这两个词语,看似相似,而且在教材中也没有给出这两个词语的准确解释,这就使得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的时候,容易出现概念不清的低级错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将这一类看似相似、容易混淆的概念单独拎出来,着重讲解,并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一类概念,并能够正确的使用。

二、通过图形比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利用图片教学,能够使得知识点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对某一种地理现象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地理课堂上,老师可以制作课件借助教师中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与所讲知识点相关的一些图表,使得这些与地理有关的现象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比如,在讲解到农业的有关的知识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利用书中给出的插图“泰国湄南河水稻种植图”与“澳大利亚牧场的水稻种植图”,让学生将两张图就行对比,通过对比中发现不同类型的农业种植方式,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也强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当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给学生播放与不同农业种植类型的小视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改善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也可以强学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结束以前,老师还要对本节课上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并给出教学上的结论:澳大利亚畜牧与发展的优势归结于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地理位置因素。然而,通过这些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的演示,能够让学生根据澳大利亚以及湄南河的地理形态等进行详细的对比,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气候、水文等因素进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

在地理教学中,讲解了一定的课程章节以后,教学要能够将这些所讲过知识进行宏观的规划,将类型相似的知识点或者相关的地理现象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以及深入的分析。在这种横向比较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点有效的结合起来的同时,还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之处,同时将这些发现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讨论,进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隐形和理解,提升了学习的质量。比如,在间隔开“北美大陆东岸温带气候”这一章节的时候,让学生与之前所讲过的“亚欧大陆东岸温带气候”进行比较分析,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在交流的同时还要进行总结,在他讨论结束以后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最后,综合各小组的意见以及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得出结论:对于北美大陆而言,由于其不太明显的热力性质,而使得该区域的季风气候特征不明显,然而这与亚欧大陆东岸的气候特征存在差异,因此认为北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将前后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对比,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掌握。

四、通过不同专题之间的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宏观理解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知识复习的时候,采用专题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再战一定的高度,高屋建瓴的看待所学过的知识点,能够加深学深对宏观知识框架脉络的掌握,使得所学知识的更加的条理和系统。比如,在讲到复习“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形态”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表格,分条目将这三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写好,然后在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三者之间的异同之处,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北美洲,由于东部为低缓的高低,中部为平原,而西部为山脉,所以认为其地形为纵列带式的;而对于南美洲而言,东部为平原,中部为高原,而西部为山脉;大洋洲的地形则是其附近的大雨分布较多,且面面小,平均海拔高度为七大洲中最低。这样的专题比较,将同类型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能够提升学习对所学知识认识的高度,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框架,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宏观理解。

五、通过综合比较,帮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将综合比较运用于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综合比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能够所学的知识结构认识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在讲解“农业类型”这一章节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要求根据所讲的知识,对商品谷物农业、畜牧业以及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并且从气候、地理形态、水文等方面来分析,这样的综合知识比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比较练习,让整个“农业类型”的知识体系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知识脉络的梳理大有裨益。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式在进行积极发展和变化,而教学实践证明,将对比法引入到地理课堂是提高课堂灵活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學实际中,将其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朱菁.运用地理比较法实施有效高中地理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3:31.

[2]庄楚金.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12,9:52-53.

[3]舒心.比较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4.

教学地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注重区域综合分析,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全球、各大洲、国家与地区间的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区域或不同级别地理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只有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其地理特征获得正确完整的认识。因此,区域综合分析方法是地理教学中运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方法。运用综合分析方法能够找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区域差异、形成这些特征和差异的主要条件。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综合,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教学时要注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有机结合,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区域综合分析。

二、注重图文结合,加深学生的感受和认识,使其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包含着无机与有机过程、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其知识涉及的地域范围又是一个由乡土地理一国家分区一国家~大洲分区一大洲—世界一宇宙环境等组成的地理空间系统。这样一个内容复杂、范围宏大的系统是无法让学生尽收眼底的。同时,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纷繁复杂,而且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纵横交错,很多本质的特征与联系又常常被表面现象所掩盖,难以为学生所认识和掌握。再则地理环境的演化发展有很多是长期缓慢进行的,这也给学生的观察和认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材中的课文多是以文字符号(包括数字)的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文字表述可以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可以精确地表述概念和原理,但对复杂的空间关系,文字表述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地图则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用经纬坐标准确地再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用各种符号表现多种多样的地理事物,形象而又概括地阐明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多种多样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空间结构和数量关系等内容,只有运用图像和文字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形式,才能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学习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让其从图中读出西北干旱区的地形特点: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分析并得出植被景观随降水变化的一般规律:从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一荒漠。接着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造成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更替的原因是什么?植被的变化反映出区域的什么特征?随着自然景观的变化,牧业生产有何明显变化?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特点有何联系?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干旱自然环境的认识,使其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三、注重运用地理原理,使学生准确认识相关地理事物的联系

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最普遍性联系特点的规律性知识,在整个地理基础知识中起着核心与骨架作用。地理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广泛、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指导我们合理利用、改造环境。在中学地理教材中重要的地理原理有: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原理、水平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工农业生产布局原理、交通运输布局原理、商业布局原理、人地关系原理等。学习地理原理时,不仅要让学生能够陈述,更重要的是还要让他们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并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

四、注重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和改进地理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正迁移

地理学习过程中有知识的迁移、技能的迁移、方法的迁移、态度的迁移等学习迁移现象。了解学习迁移原理、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和改进地理教学,对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等均有重要意义。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地理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地理思维方法与地理学习策略的合理运用等。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对地理认知活动进行合理的控制,学生能够不依赖或较少依赖教师的指导,以开展相对独立的地理学习活动;学生能够自我控制认识活动的进程,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进程或手段,使地理教学更有效率。

教学地理论文范文第4篇

引言: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系统并不陌生,在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系统,专家决策系统在时刻不停的为人们提供规划,管理,决策和事务处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人们日常使用的信息中80%以上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正是这种以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国内外 GIS 入门教育现状

GIS 刚出现时就逐步向人们普及 GIS 基础知识和教育,1994年,美国制定了“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开始了对于 GIS 基础教育的肯定。随后便召开了首届 GIS 在教育上应用的会议,着手实施Mapping Our City计划,该计划试图利用 GIS 技术,引导学生借助GIS 技术将这些问题可视化并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在青少年中普及 GIS 知识,同时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双重目的。20 世纪 90 年代初, 英国的地理信息协会的年会专刊中,已经有文章从不同的方面讨论将 GIS 引入学校教育。如今,英国中小学各个不同年级的地理课程中,都已开展不同程度的 GIS 教育。

2017年4月,我国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地理中人教版教材,在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中有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作为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一个考点。国内很多地理工作者,长期以来大声呼吁,在将GIS教学纳入中学地理教学中,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汤国安教授及其所在江苏省理事会,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对高中地理骨干老师进行GIS培训,希望能将 GIS 教学在高中开展起来。但由于高考的压力,进行GIS 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又较多,加上软硬件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在学校很难开展。

二、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这一次的高考改革中,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突出四大学科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1、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证据,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得到更好解决方案,尊重自然规律,科学的发展观是人地协调基础,让学生理解人地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同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要考虑到地理事象的多方面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

2、从“空间-区域”的维度探寻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潜在空间秩序、空间规律是区域认知的基本意涵。地理信息系统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三语言。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就是区域认知的过程,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过程中(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让学生对区域认知理解更加深入。

3.“地理实践力”是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行为动力,其中重要一项是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 GIS 技术处理现实的各种热点问题,正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强项所在。在中学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可以成为充分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地理信息系统实践课程的设计思路

新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高中学生要有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课的学习经历,在学校通过社团课的形式,基于兴趣小组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利用免费的ArcView软件,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本课程主要能项目教学,完成一个小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其具备简单的显示,查询,输出的功能,最后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之后,自主建立一个信息系统。

1.项目内容

江苏省13个大市的人口,土地,经济的信息查询系统。

2.实施过程

(1)收集江苏省13个大市的地图数据。

(2)利用ArcView软件完成13个大市地图数据的数字化,并且精度要达区县级。这个过程用时较长,学生要熟悉软件过程,操作建立地理空间数据的一般方法。为学生日后自己制作地理信息系统作准备。

(3)收集各个区县的人口、土地类型、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第三产业的产值,并将数据数字化,制作成属性数据,并且与空间数据相关联,形成信息系统。

(4)对信息进行简单查询,输入为各种专题地图和统计图表。至此项目完成。

(5)学生自主建立信息统计(如方言系统、美食系统,气候系统等)

3.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相结合。以平时的出勤和操作的完成情况,记录平时成绩占50%,最终完成了项目作为终端评价的占20%,自建信息系统占30%。

四、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设计之一

1. ArcView软件简介,ArcView是美国ESRI的GIS产品,是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典型代表,可以在桌面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属性和空间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三维分析,使原来极为专业的地理系统软件,变以相当普遍实用的应用软件,普通的消费者也可以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通识的学习。

2.以地理实践教学的入门课为例。

【教学目标】

(1)熟悉ArcView软件。

(2)学会输入地图数据,并学会新建自己的地图数据。

(3)学会简单的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并进行简单查询。

【教学重点】

(1)学会输入地图数据,并进行地理坐标配准

(2)学会简单的栅格图数字化,建立空间数据库

【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熟悉ArcView软件,学生打开软件,建立工程项目和工程文件所在文件夹和设置临时文件。项目是ArcView处理和操作的基本对象,在ArcView中用户只能对项目进行相关操作。项目通过项目工程文件进行项目管理和操作,主要包括视图(View)、表格、图表、图版和脚本。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前四个,脚本涉及到计算机编程,对中学生能要求太高。

2)学生学会加载矢量数据,ArcView的Shape文件,是这ArcView的特有有数据格式,用于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Shape文件一般是通过绘图操作即普通图纸的数字化过程,逐步建立的。本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江苏省13个大市的地图的数字化,建立正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让学生体验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和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学生在视图中加载Shape文件。

3)学生学会新建自习的 Shape 文件, Shape 文件文件的主要类型有点(points)表示点状数据,如城市、港口,采样点等,主要记录点状数据的位置数据。线状数据(arcs),如道路,河流,航线等和面状数据(多边形 polygons)表达由指定边界封闭起来的区域。首先在主题中新建主题,出现类型窗口, 选择相应的类型,并保存到指定的位置。

4)表格数据的操作,简单的查询和排序。

【教学后记】

本节课以熟悉 ArcView 软件操作,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处理和数据查询输出。以软件操作为主,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和英语能力各有不同,在上课过程表现不同。有的同学很快上手,有的同学则比较困难。在后面社团课选人的时候需要酌情考虑。

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阶段,学生们表现出对地理信息系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表格的操作,简單的查询。不同的学生输出了自己喜欢的格式,还有的同学利用现有的数据查询世界人口,查找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在地图上显示。还有的同学为了达到想要的显示结果,主要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不停的进行软件操作上的尝试,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地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兴趣也在逐渐提高,尤其是对许多地区的各种奇异地貌以及现象,地理课程是人们在学生时期对地球知识进行系统性了解的主要途径。同时由于教学改革创新需要,当前教育界不断提出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而在当下的教学模式中,情景教学无疑是较为流行并适用于地理教学的一种方式。其从地理教学的现状入手,能够有效地体现出情景教学的作用,所以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情景教学;应用策略;高校

地理学科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的层面广且复杂,在高校教学中对这一学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显得过于单一,且教学方式也会相对枯燥,难以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兴趣,甚至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教师灵活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时引入或者传授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并且生动具体化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使学生的心理机能以及对知识的学习潜力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 这种教学方式直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从而提高。

传统的地理课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普遍采用“成体系”的知识传授、讲解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有效地将课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但是其在根本上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难以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而情景教学法通过相关的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它主要是以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与想象力为基础,通过教师对情景的巧妙设计来推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情景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其所构建的教学情景在设计时需要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从而形成一种相对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要适当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地理知识的情景当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发挥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说,情景教学法对于高校地理教学是较为重要的。

二、当前高校地理教学的问题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地理教学方式也呈现出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在当前阶段,高校的地理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学方式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

我国高校传统地理教学方式普遍采用教师口述,或者是教师在黑板上进行图形绘制,最多会采用挂图展示的方式。且这些方式在课堂教学上不仅会严重浪费教学的时间,还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不到提高,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增加。教师在进行绘图时,无法保证图的标准性与精确性,而挂图的方式其字体较小,在教学时学生无法清楚地了解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

(二)课本知识存在滞后性

当前多数高校的地理教材中采用的素材大多是十多年前的,这些知识使地理教材的内容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教学中无法做到将地理知识与现代社会进行有机结合,使现代大学生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此外,当前的地理教材,尤其是其中的各项数据较为老旧,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世界地理》教材,是当前多数高等院校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材,这本教材中的有些数据是在2000年,甚至是上个世纪采集的,已经相对过时了,无法适用于当今教学的改变,这样多数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对数据进行更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三)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地理课是一门跨越了文理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较为重视实践教学,但当前多数高校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时,往往会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程成为了一项可有可无的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之前的地理课程教育模式对于我国地理教学影响较大,同时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地理课程应当让学生具有更多的野外实践机会,才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了解其背后的意义与重要性。

三、高校地理课情景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体现出高校地理课教学的重要性,提高高校地理课教学的质量,教育界专业人士开始不断尝试将新的教学理念与观点加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而情景教学是研究中较为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地理课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采用过程中依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效是进行地理课情景教学中保证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关键,但是教学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在情景教学设计时,要注重知识点的构成,并且需要在其中形成一定的框架,通过对知识的选择来适当地构建教学情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教学的取材需要贴近生活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当中,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感性体验为载体,通过对教学情景地有效设定来使学生亲身体验,促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以及知识点进行了解并灵活掌握。而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情景的构建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性,使其能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连接,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问题情景的构建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

在进行问题情景设计时,需要保证其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即能够贴近学生的兴趣,并且具有强烈的探究性。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将精力放到学习上,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情景教学应当因材施教

在进行高效的地理课情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对其难度进行综合考量,使其具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同时学生之间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各有不同,各自认知的水平也大不相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进行因材施教。否则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而使情景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四、高校地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应用策略

在高校的地理教学当中想要合理地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最为重要的便是做好情景的设置,其中具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地理情景教学中融入新闻场景

探究式的教学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所以在进行情景教学时教师应当合理地设置问题,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疑问或者兴趣,便会集中精力去思考解疑,从而激发其学习的能动力,拓宽学生的知识与视野。在当今教育界,情景教学法已成为最受追捧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巧妙设置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判断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抛出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恰当地引领学生进入到设置的情景当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时,适当地设置情景问题能够有效地在课堂上制造悬念,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进入到课堂情景教学当中,并在课堂教学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海洋环境”教学时,可以借用“马航MH370”事故,以一个问题为导入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让学生们对飞机的航线以及当时地区的气候环境等进行有效分析,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到问题的讨论当中,并且在讨论中获取到需要学习的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地理情景教学中适当融入角色情景

在进行高校地理情景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模拟实践平台,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发现,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完成对问题的发现、提出,进而能够对问题做出有效地分析。

比如,在进行“世界地标性建筑物”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标志物,而后进行分组探究,从学生扮演的建筑物特征来描述其所代表的地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在高校地理情景教学中融入实际生活场景

地理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在各个领域中都有作用,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理知识,所以高校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着重将实际的生活与地理课堂教学情景相互联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适当营造出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情景,给予学生亲切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并以此来鼓励、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领悟到地理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经济发展中因地制宜的地理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询问学生对当前国家发展的了解,比如,南北方的农业生产差异,然后围绕着南北方农作物特点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开阔视野,也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高校地理教学的质量。

五、结束语

地理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由于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不断探索,地球的奥秘不断呈现在人们眼前。对于地理课教学来说,当前的情景教学法在高校地理课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并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当前情景教学存在的问题依然需要不断完善,进而为高校的地理教学开拓全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芳,刘俊杰,于海芳.高校地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4).

[2]李洪影,田红旭,张洪洋,吴雯雯.基于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56).

[3]朱连奇,朱文博,时振钦,张广花.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野外实践教学模式设计[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5).

[4]李慧媛.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9,(6).

[5]蔺雪芹,申玉铭,余丹林.中美高校世界地理教学比较及其经验借鉴[J].地理教学,2018,(23).

[6]戴国富,周纤.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三板”技能培养研究[J].智库时代,2018,(41).

[7]常振楠.高校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思考[J].智能城市,2018,(9).

上一篇:地理学科论文下一篇:地理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