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学改革医学信息论文范文

2024-05-17

高等教学改革医学信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正变得日益明显。本文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及其评价方法为出发点,针对某高校1 200多名不同职称的负责教学的教师、25 000多名不同层次的在读学生随机抽取300名进行GMER认知度问卷调查,提出在信息时代培养和提高高校师生信息素质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Model Study Based on GMERPu Kexue Zhao Wenlong

(Informationg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Key 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information capability;information ethics

1 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正变得日益明显。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自觉意识到信息需求,并具有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作为人整体素质的一部分,信息素养教育已越来越受教育界的重视,它以其自身的特点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医学信息具有数量庞大、类型繁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因此良好的信息素养是21世纪现代医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专业学校,能否对学生进行良好信息素养教育,也是衡量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否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大多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作用、意义及对信息素养教育实施的思考和设想。张素娟认为,信息素养教育是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人才的基础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邢宝风认为信息素养教育为大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岳景艳认为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王晓燕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差异。但目前国内尚无系统调查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的信息需求和信息素养差异性的研究,也没有提出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信息需求和信息素养不同,找出其差别所在,提出在信息时代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途径与对策,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2 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针对重庆医科大学1 200多名不同职称的负责教学的教师、25 000多名不同层次的在读学生,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式,发放两套问卷,以现场不记名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其信息需求及信息素养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回收率为93.3%。

(2)统计分析:将回收的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统计软件SARS进行统计分析。

2.2 调查内容

(1)不同年级医学本科学生的信息需求、信息基本技术现状、信息获取能力调查。

(2)教师队伍信息基本技术现状、信息获取能力调查。

3 结 果

调查结果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3.1 信息意识淡薄

由下表可以看到,对教师来说,有接近1/3的教师对信息素养教育内涵“不了解”,而“完全了解”的仅占10%;对研究生来说,“不了解”的情况比教师略低一些,占到29%,但“完全了解”的却只有3%;就本科生的情况,了解程度随着年级的变更而增加,比如我们仅对“了解一些”这一选项来说,一年级到五年级的了解程度由10%逐次递增到55%。从上面反馈的信息可见,我校师生普遍对信息素养教育内涵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特别是教师,但是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对于信息素养的了解程度也在逐步加深,但是同时彰显一个重要问题即老师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

3.2 信息获取能力较差

由上表可以看到,教师获取资源途径主要是网络和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研究生与此相类似,就本科生来讲,低年级的学生(如一年级和二年级)多局限于网络和上课听老师讲;高年级的学生正逐步向网络和中外文图书方面靠近,对于信息素养的培育逐步适应。

由上表可以看到,教师中对于检索技术用得最多的是字段限制,还有1/3的老师对于各种检索技术都不太熟悉;研究生中应用的最多的是布尔逻辑检索和字段限制检索,低年级本科生对于检索技术大多都不熟悉,而高年级的学生最为熟悉的还是字段限制检索这种最为简单的检索方式。这反映了大部分师生的对于检索方式还处于不太熟悉的阶段,对于高级检索方式如布尔逻辑和介词检索都处于模糊认知的阶段,说明对于信息检索课程设置还亟待加强

3.3 信息态度不够端正

由下表可以看到:对于本科生来讲,如一年级学生,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其他(看电影等)、打游戏和聊天,与此类似,二年级到五年级的本科同学都不同程度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在上网动机与目的上是想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但是在信息选择行为上,却与动机和目的不太一致,甚至存在明显的反差,也反映了大学生网上与网下知行不一;另一方面,说明了大学生在网络信息选择上,还不能主动地、较好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显得较为盲从,仍然以选择娱乐、休闲性信息为主,信息选择的质量不高。

3.4 信息道德出现缺失

调查显示:研究生中有7.8%的比例用信息道德来遵循自己的行为;对于本科生来讲,对于能够用信息道德来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而言比例随着年纪的递增从40%逐渐增加到70%。这说明随知识层次的逐渐增加,学生对于信息道德的认识逐渐加深,通过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入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我校学生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

4 讨 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目前医学教育模式与GMER所提标准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 探索以文献检索教学为平台,构建医学信息化的课程体系文献检索课一直是高校开展信息用户教育的主要途径。文献检索课除了扩大开课范围以外,还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上加以改进,增加数据挖掘和信息分析的内容,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丰富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文献检索课的兴趣,而且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2 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完善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高校首先应该淡化课本意识,由于传统的围绕课本转圈的教学方式巳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而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走出课本,用于学习和实践;其次应该加强导向作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导向作用,完善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4.3 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采用多种考核方法评价教学效果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高校首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应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同时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公开性与公平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教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Snavdy L,Cooper N.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debate[J].Jour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97,23(1):9-15.

[2]赵文龙.医学文献检索(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

[3]张素娟.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功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4):58-59.

[4]邢宝凤.高校图书馆为信息素质教育服务的途径与方法[J].图书情报知识,2003,(4):71-72.

[5]岳景艳.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职能[J].现代情报,2002,(6):98-99.

[6]王晓燕.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情报知识,2002,(4):28-29.

高等教学改革医学信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为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当前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开发了适用于高职医用电子仪器专业的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医电产品组装与调试》。由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该课程学习目标、内容和时间,设计出以脑电图仪为载体的五个学习情境,项目内容涵盖原理了解、产品组装、调试、检验、生产管理,教学组织与实施在“医用电子仪器生产性教学工厂”中进行等方面,力求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组装与调试;教学工厂

一、课程规划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案,强调专业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要把“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工作环境与教师、学生密切联系,课堂讲授与工作环境经验指导相整合[1-3]。

这种课程设计的思路着眼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当前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此,我们开发了适用于高职医用电子仪器专业的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医电产品组装与调试》,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图1给出了该课程的设计步骤。通过对医疗器械企业的调研,分析医用电子仪器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人才需求状况,研究其职业工作特点和岗位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由于每一类医用电子产品都有其专业知识的独特性,选取脑电图仪作为教学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开发,以行动导向实施教学。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思路

1.岗位需求分析。通过对上海多家大中型医疗器械企业、医院和检测单位的用人情况调研发现,高职医用电子仪器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主要定位于生产、销售和服务部门,在医院多定位于设备维修维护和管理部门。

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我们主要培养面向医用设备生产和应用企业,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医用设备整机制造、技术支持、使用维护、技术管理、应用推广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医工结合特色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重点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技能和才能,具有适合岗位需求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2.工作任务分析。对企业而言,工作过程是由若干现实的工作任务组成的,而职业教育应将其转化成教学化的工作任务,从而构成教学化的工作过程[4-6]。对于医用电子仪器专业来讲,同样可由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

3.行动领域分析。行动领域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计和社会行动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7]。表1给出了医用电子仪器专业的行动领域。

4.学习领域建立。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是按照教学论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职业院校的教学行动领域[8-10]。这里确定的是《医电产品组装与调试》学习领域,其构成如下:(1)学习目标:通过员工职业规划与入企培训领域学习,提高职业素质;通过医电产品组装与调试领域学习,掌握生产技术技能;通过医疗器械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领域学习,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程。(2)学习内容:典型医电产品原理,电路分析,贴片元器件应用及焊接工艺,工艺流程,仪器使用,医电产品的装配训练,医电产品的调试,医电产品的测试与检验,生产管理。(3)学习时间:48学时。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

1.教学目标。(1)掌握脑电图仪的功能和硬件组成,了解其技术特点及参数,具有给定电路原理图能分析其功能的能力。(2)能严格按照组装技术文件的要求,将各种零部件、元器件、结构件和材料装接到印刷电路板、机壳、面板等规定位置上,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医用电子产品。(3)通过相关的仪器设备,对电子产品中需要调整的元器件和电路属性进行调试,使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4)能够按照检验工艺要求,对产品的组装调试是否符合技术指标进行检验。(5)能够按照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完成生產,并会使用ERP软件系统。

2.学习情境设计。通过分析《医电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生产组织等要素,设计出以脑电图仪为载体的五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原理了解、产品组装、产品调试、产品检验、生产管理。每个学习情境分担该学习领域相关任务单元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最终实现知识重构。

3.项目内容。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要求,将每个学习情境分为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匹配的若干工作任務。本门课程五个学习情境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如表2所示,原理了解任务单元内容包括熟悉和使用脑电图仪各组成部分,做出系统功能性分析,了解脑电图仪原理,掌握放大、滤波、主控等电路,以及蓝牙技术;产品组装任务单元内容包括贴片元器件和焊接认识,手工焊接基本方法及质量检查,常用工具使用,整机组装的内容和方法,脑电放大盒组装;产品调试任务单元内容包括调试仪器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调试方案的拟定,调试的一般程序,脑电图仪组成电路调试方法及故障分析;产品检验任务单元内容包括电生理测量指标认识,检验设备使用,整机检验方法,脑电图仪的检验;生产管理任务单元内容包括生产过程的概念和组织要求,ISO13485标准,生产控制的含义应用,生产控制系统的操作,供应链的流程和活动,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供应链系统操作。

4.课程考核评价。以工作过程为考核重点,对学生的资讯广泛性、决策正确性、计划前瞻性、实施高效性、检查全面性、评估规范性各个环节进行教学评价[11-12]。

学生成绩取决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主要分为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考核。实践部分考核包括工作质量(占40%)、工作态度(占20%)、工作效率(占20%)、技术水平(占20%)等,工作质量主要体现在产品和产成品过程检验的合格率上;工作态度主要体现在迟到、早退、生产任务安排的响应程度、相关记录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执行个人工作责任区域5S的情况;工作效率主要是以标准工时作为参照标准;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对产品和产成品参数的掌握及一些简单故障现象的排除能力。理论部分考核采取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训总结的综合测试,多采用讨论交流、展示提问、分析总结的形式。

四、討论

整个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在“医用电子仪器生产性教学工厂”中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在技能训练中掌握关键知识点。学生参与的组装与调试实训项目为生产性实训,在校内外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动手进行脑电图仪的生产。

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设计如图2所示。首先确定项目任务目标,让学生了解任务内容,搜集相关资料;根据工作任务和规划方案,学習脑电图仪组装和调试的技能和方法;根据产品工艺要求,学生动手实践相应生产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善产品工作任务;问题反馈,总结出知识点对应技能;最后评估学生成果。

在《医电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建设中,我们根据课程应用于医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岗位,总结出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归纳出三大学习领域,设计了五个学习情境,用学习情境中的具体生产任务引导学生训练技能、学习知识,提升适合工作岗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婷,丁敬敏,赵欢迎,贺琼.工作过程系统化《无机化工产品品质检验》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29-30.

[2]侯立功,陈天娥.“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6):47-50.

[3]张智.论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教育与职业,2009,(36):91-92.

[4]杨东红.基于工作工程导向的电工课程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142.

[5]李佩禹,张新芝,李亚平.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2):10-11.

[6]张德芬.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3):32-35.

[7]赖胜圣,金浩宇,翁灿烁.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医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1):10-14.

[8]余皓,苏全,杨宏丽,韩君.关于医疗器械专业高职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2):42-43.

[9]曾屹,史建权.高职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的思考[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2,(4):69-71.

[10]翁灿烁,温志浩.医用电子仪器生产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4):445-448.

[11]夏峰,向函,赵云,冯天亮.应用型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204-207.

[12]冯天亮,吴应江,赵云.卓越医学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6):601-604.

Projected Course Development for \"Medical Electrical Product Assembly and Debugging\"

LI Xiao-ou,SHANG Huai-chao,JIANG Shu-min,MO Guo-min,LE Jian-wei

(College of Medical Instruments,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Shanghai 201318,China)

Key words:working process;assembly and debugging;teaching factory

高等教学改革医学信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人首次肺功能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开展首次肺功能检查的老年人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方法)、与研究组55例(实施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检查时长、一次性完成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肺功能检查时长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一次性完成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老年人首次肺功能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方法,能够获取较好的效果,可缩短检查时间,提升一次性完成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人;首次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作为一种对呼吸系统应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手段开展的评估方法,广泛应用在外科、内科、麻醉科、流行病学、儿科、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通过对呼吸系统开展的诊断,能够在疾病确诊、疗效评价和随访鞥方面有重大的意义。肺功能检查需要检查者主动配合,如果配合不佳或技术员指导不当,会影响检测的精确性。同时受检查者文化程度、理解力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在老年人生理因素方面的影响,在开展肺功能检查中费时费力[1]。为此,本文就优质护理方法在老年人首次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为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抽取110例在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实施首次肺功能检查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 n =55)和研究组(n =55)。

纳入标准:受检者经医护人员告知研究目的后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我国关于老年人的规定,年龄在60周岁以上;均为首次接受肺功能检查。

排除标准:神智不清或者自主能力较差;合并咯血、气胸和肺大泡患者。

1.2 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由同一组操作人员在肺功能仪器下进行完成,每日开机后由操作者进行容量、环境、气体校准。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法,即询问受检者是否存在检查相关的禁忌症,由操作者对患者进行检查方法和检查配合要点的告知,受检者根据操作者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配合检查。

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方法。

环境护理。应保持检查室内良好的空气通风,确保室温合适。护理人员应穿戴整齐,面带微笑迎接受检者,让其感受到亲切舒适的护理态度,缓解初次检查中产生的紧张感。

根据老年人病情或体检的要求解释肺功能检查的意义,主要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告知受检者在检查中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场,现场备有急救药物和设备。仪器设备应做到一人一口,严格落实交叉感染的防控[2]。沟通中保持语言亲切、态度亲和,协助受检者完成相关的检查。沟通交流中应充分尊重受检者,以眼神传递理解、尊重和支持的信息,向受檢者展示其护理的专业性,关注受检者的情绪变化,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告知受检者检查过程中只需其配合,无疼痛不适,只要根据检查医生的口令进行吸气和吐气即可。检查前需询问受检者相关信息,如是否在检查前1 月内有呼吸道感染史、是否在24 h 内有服用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治疗药物,告知有服用以上药物的受检者,应在检查前12 h 内停止服用,检查当天不可饮用茶、咖啡等饮品,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不可做检查[3]。

制定相关的文字描述和相关图片等资料发放给受检者自行阅读,让患者对检查方法、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了解,耐心细致的解答受检者的疑问,主动了解其需求。检查中可协助受检者解开腰带、取下首饰等,做好相关的检查准备,理解能力较差的受检者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进行呼气和吸气动作的示范,随后指导受检者模仿对应的动作,完成呼气和吸气动作,注意其是否保持手势和口型的一致。部分受检者起初无法适应口呼吸,可以鼻夹夹住鼻子配合,避免鼻腔通气,鼓励受检者,指导其按照操作者的手势动作,抬手表示吸气,低手表示吹气,共同配合完成检查。对受检者的体重和身高做好准确的测量,受检者取端坐体位,讲解相关的操作方法及要点,对一些体弱、耐受力较差的老年人,应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支持和协助受检者顺利完成检查。检查中密切观察受检者的面色、口唇及紫绀情况和心率、呼吸等情况,如果有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检查,并给予给氧等急救措施[4]。

检查结束后,受检者可能出现程度不一的气促、咳嗽等症状,护士可告知其为正常现象,可轻拍受检者背部,搀扶其在休息区进行适当的休息。告知受检者检查的结果,对于存在肺功能异常的受检者,可进行肺功能锻炼指导,并发放相关手册供其参考,讲解呼吸操实施的动作和实施的意义。对肺功能仪和传感仪器进行消毒的,将用过的一次性口嘴丢弃,检查室在经紫外线照射半小时杀菌处理后应开窗通风。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肺功能检查时长。时间设为15min内、15~30 min、30~45 min和45 min 以上四个区间段;(2)比较两组一次性完成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一次性完成率即肺功能通气功能和肺弥散功能一次性完成率;(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通过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内容等方面进行评分,非常满意为90分以上,满意70~90分,不满意7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肺功能检查时长、一次性完成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 Fisher χ2检验,以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各38例、17例,年龄为65~70(67.5±3.69)岁;研究组中男性和女性各39例、16例,年龄为66~70(68±3.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查时长对比

两组在肺功能检查用时中, 15 min内检查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且45 min以上检查完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一次性完成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的肺功能通气功能一次性完成率和肺弥散功能一次性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近几年,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其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敏感性高的优势,尤其在胸腹部手术前实施肺功能检查能够为麻醉实施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5]。肺功能检查中准确性受多种的因素影响,主要有医师操作、患者自身因素、仪器因素等。有研究表示[6],检查成功的关键在于患者的积极配合,为此在检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在提升检查精确性方面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肺功能检查时长15min 内完成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一次性完成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在老年人首次肺功能检查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获取较好的成效[7]。优质护理的应用首先着重于沟通,沟通分为语言和非语言,后者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与前者相比感染力更强,非语言沟通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仪表及肯定的眼神传递给患者,能够拉近医患距离,缓解其紧张和恐惧的情绪[8]。其次,因肺功能检查人群较广,尤其老年人较之年轻人存在机体方面的差距,理解能力较差,为此通过在候诊室播放视频、发放资料等方法,可帮助受检者提前了解的检查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9]。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吸气和呼气等锻炼,能够掌握在检查中需要配合的动作,进而提高检查的成功率,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提升护理满意度[10-11]。

综上所述,老年人首次肺功能检查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还可改善护患关系,可在临床中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慧娟,谢红梅,王世香. 非语言沟通技巧在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52.

[2]赵春娇,范婕,邓敏芳. 对接受肺功能检查的患者进行多样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3):221-222.

[3]黄玉娥. 心理护理在缓解老年患者肺功能检查中的不适及提高患者依从性中的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6):122-123.

[4]王菲. 优质护理结合 SBAR 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首次肺功能检查的基层老年患者效果评价[J].糖尿病天地,2019,16(6):228-229.

[5]顾莲萍. 老年患者首次肺功能检查中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9,16(2):228.

[6]劉梅,黄祥,冯萍,等. 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8):86.

[7]张孟琼. 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首次肺功能检查中的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18):310.

[8]冯明子. 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患者首次肺功能检查中的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8,24(2):289-290.

[9]凌志华. 循证护理在肺功能检查的应用效果及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9):160-162.

[10]秦毅.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检查的依从性调查及护理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228,232.

[11]陆梅.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检查的依从性调查与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1):94-96.

(收稿日期:2020-11-30)

高等教学改革医学信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已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关键,将PDCA循环理念应用于医院管理,具有深刻的实践价值。论文简述了PDCA循环理念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将PDCA用于医院管理的应用价值,并据此理论展开具体实施的流程分析,旨在整体性提升医疗单位的服务水平,为推动医院管理结构改革提供方案参考。

【关键词】PDCA;价值分析;医院管理

1 引言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愈发重视医疗与健康,大量资本涌入医疗市场,在促进医疗体系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迎合消费者需求,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在医院管理体系改革过程中应用先进理论已成为业内共识。PDCA循环理论作为科学管理体系的重要模式,已经成为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和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开展以PDCA理论为基础的医院管理应用价值分析,对推动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提升医院管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PDCA理论的基本内涵

PDCA循环理论最早由戴明博士提出,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戴明环,在二战后受到商业界的重视,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恢复期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作用,其主要应用于完善企业整体性,提升产品质量。PDCA由策划(plan)、实践(do)、检测(check)、处理(action)四个核心词的首字母命名,体现了一项工作或产品从设计到应用的全过程,首先依据市场环境对组织方式和客群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最终目标进行方案策划,再通过严格的规范实施计划项目,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产品在市场的反馈和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依照原plan观察产品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达到原计划指标,与标准质量的差距还有多少,并将数据分析记录在案[1]。最后在act环节,通过比对check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方案和计划的调整,对产品的计划进行修正和整改,进入下一个循环。以上就是PDCA理念在一个周期内的全过程,PDCA循环并非只进行一次就停止,在每次循环过程中,PDCA的项目都会做出调整,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直到产品和方案达到质量标准和结构上的平衡,由于该理论具象化地反映了一项工作在生命周期内的管理过程,因此PDCA循环也被认同为质量管理的标准方法和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各步骤之间环环相扣,看似简单反复的循环中,每次周期都能将质量标准得到新的提升,在企业管理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2]。

3 基于PDCA循环构建管理体系

我国在1998年修订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中,在质量管控方面的条例理论依据就是基于PDCA循环理念所制订,而基于该循环理念构建管理体系也是医疗体系改革的方向之一[3]。在构建管理体系前,首先要对PDCA循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PDCA循环虽然以闭环的形式出现,但该循环始终处于反复变化的过程中,且每次变换都能使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并逐步接近最初设立的宗旨和目标,因此想要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管理体系,就要首先明确plan,也就是管理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和宗旨,作为医院而言,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是plan的核心,优化用户体验是宗旨,所以PDCA循环的基础就可以确定,在计划的基础上去实施和执行,执行的具体步骤是在管理层构建起完善的组织交互平台,以职员的视角去考察队伍,磨炼队伍,制订翔实的升级和学习计划。改善工作氛围,营造出合理高效的医疗机构工作环境,才能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充满动力,减轻压力。在check环节,可通过互联网的在线评论和调查问卷反馈收集管理体系改革过程中的指标检验,并对每个循环内的质量变化进行记录;最后是act的整改环节,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体系改革的执行进行项目优化,从而实现质量提升和管理效率的进步[4]。

4 PDCA循环理念应用于醫院管理的实际价值

PDCA循环理念是企业管理的标准方法和质量控制的正确渠道,相比传统的管理方法,PDCA循环理念更接近于企业的生态管理圈,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每个循环内都能够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act环节纠正已经出现的错误,最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PDCA循环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这是相比传统管理理论的显著优势,以具象化的方法推动工作进步,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PDCA循环应用于医院管理中,可以深刻挖掘现有条件下医院管理机制的不足,在check环节中寻找管理体系内的潜在问题,在act的过程中得到解决。每一次的PDCA循环都能通过原有的管理问题的解决,在制度和服务水平上得到进步,由于在PDCA循环理念下开展的医院管理是在实际的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内执行,所以PDCA计划具有更高的实践价值,每个医院都能在自己的体系内摸索出更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管理方向和服务模式,使医疗机构在交互方式、应急措施、服务质量上都能得到质的提升[5]。

5 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医院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5.1 PLAN阶段

计划阶段是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基础,在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医院管理的具体过程中,首先要制订出可行性高的组织计划设想,结合医院的规模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医院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从医院管理团队的发展角度进行设计,也可以从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宗旨上加以规划,建立以消费者(患者)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建立互助互通的团队合作机制,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在经营规模、效率、服务质量三个方面促进医院综合竞争力的提升。PLAN阶段对医院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调节企业的内部结构,使医院的管理体系更为程序化和标准化,明确医院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每一个循环内都提出新的规划[6]。

5.2 DO阶段

实施阶段是PDCA循环的核心部分,是PDCA理念的执行环节,是贯彻落实计划和宗旨的实用部分,完善医院的管理体系架构,就要首先通过制度建立健全医院的层次性管理体制,在精细化理论的支持下,构造出医院管理体系的结构树,从院长到一级管理层,再到各个科室的负责人和主任,从专家层到普通员工,在交互性强的医院网络下,促进各员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参与到医院的管理环境中,将自己的定位从员工转变为“参与者”,从而唤醒员工的责任感和目标意识,进而强化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取代粗放化的管理模式[7]。

5.3 CHECK阶段和ACTION阶段

检查和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理念的核心部分,是构成PDCA闭环的最重要部分,是该管理模式的应用核心,医院可以通过患者的调查反馈和市场满意度对新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和考评,调研该计划在每个循环内的实施效果,并辅助跟踪检查和市场反响的方法观察新管理模式的进度,并通过数据对比得出在当前管理模式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医院要在每个科室举办内部的自查和调研,使医院在管理体制上的错误能够及时得到修正;处理阶段是PDCA的末端环节,在整个循环中起到承接的作用,如果act过程中没有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就不能形成完整的PDCA闭环,因此act一定要就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做好深度分析和应对预案,从而使医院管理制度在全循环内得到新的提升。

6 结论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运用先进理论构建完善的医院管理体系是促进医疗机构良性发展的合理渠道,PDCA循环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将其运用于医院管理体系内,有利于整体性提升医疗机构管理的科学性,使医院的结构体系和服务趋于精细化,有利于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望本文研究内容能够得到相关机构的重视,积极推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疗机构内部的应用实践,为促进医院管理水平进步提供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林运兰.PDCA应用于医院管理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8):10050-10051.

【2】冷嫦琴.PDCA循环法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18(01):155-156.

【3】王树明,周来基.PDCA循环法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7,7(29):181-182.

【4】宓丹.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4):28-29.

【5】黄坤,刘丽婷.PDCA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6):101-102.

【6】傅莉.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4):625-626.

【7】宣彩芳.PDCA循环法在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120-121.

高等教学改革医学信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 2 0 17年 3 月- 2 0 19年 3月我院急诊科院前诊治的 52 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正确评估病情、采取合适体位、有效吸氧、开通静脉通道、院前用药及安全转运至医院急诊科,总结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重要作用,总结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及药物抢救治疗,使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急诊科,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2 例因为呼救较晚,抢救无效而死亡,院前急诊救护成功率为96.15%。结论: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是抢救急性左心衰成功的关键。作为院前急救重要参与者,要确保院前急救急而有序,忙而不乱,护士必须拥有扎实的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院内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是院前急救的常见病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和病情重等临床特点,轻者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面色青灰或大汗淋漓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症状,甚至昏厥或心脏骤停[1]。因此,出诊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院前抢救护理工作。细致而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院前抢救急性左心衰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总结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臨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 2 0 17年 3月 -2 019 年 3 月院前救治的 5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其中男性2 2 例,女性 30例,年龄 58 ~ 7 4 岁,平均年龄(65.5±2.0)岁,冠心病 26 例,高血压 16 例,肺心病 5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心瓣膜病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心电图、X 线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其共同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端坐呼吸(严重者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大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双肺湿啰音伴哮鸣音,心率增快。

1.2 急救护理方法

1.2.1 现场急救护理: 接120指挥中心指示后,出诊人员携带出诊通知单,备齐急救所需药品和相关器械5分钟内出诊。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迅速评估病情并实施救治,使患者患者半卧于床,或坐于椅子上,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焦虑不安;及时检查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给予负压吸痰;给予高流量吸氧4一6L/min,泡沫多时,给予经5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轻呼吸困难,病情严重者给予面罩吸氧或机械通气,密切观察呼吸、面色、咯痰性质等;迅速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快速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镇静剂、平喘剂和糖皮质激素,强心剂常选择西地兰.04mg加入50%葡萄糖溶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快速利尿剂选择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血管扩张剂可用消心痛5-10mg舌下含服,也可用硝普钠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ml微量泵泵入,遵医嘱严格控制速度,镇静剂选择吗啡稀释液静脉注射,可减轻呼吸困难和烦躁不安,减少耗氧量,平喘剂选择氨茶碱0.259静脉滴注以缓解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常选择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以减轻肺水肿;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根据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状态,及时调整吸氧浓度【2】。

1.2.2 转运急救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做好转运前准备。转运前与患者做好心理沟通,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和配合。嘱患者尽量减少个人体力消耗,如少说话、少用力,保持患者半坐卧位,双腿下垂体位转运,妥善固定好各种通路(静脉管,氧气管等)【3】;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面色、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护士要观察各通路是否通畅,控制静脉滴注速度;转运途中及时通知急诊科做好进一步抢救准备。

2 结果

通过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 除了2 例因为呼救较晚,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余50例均及时转运到医院进行下一步救治,院前急诊救护成功率96.15%。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一般具有病情严重、病情变化迅猛的特点,在抢救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争分夺秒。大部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都出现了呼吸困难、紫绀、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的症状,严重者突发心脏骤停等,要确保院前急救急而有序,对于这些突发状况,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冷静头脑,忙而不乱,护士必须拥有扎实的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院内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4】。熟练的急救护理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5】。在进行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时,以时间就是生命为原则,接到120任务后,迅速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然后进行紧急处理,包括让患者处于端坐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吸氧、静脉通路建立和心电监护等,同时按照医嘱为患者注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待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后,做好转运急救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2 例因为呼救较晚,抢救无效而死亡,院前急诊救护成功率96.15%。

院前急救是针对院外发生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之后及时转运到院接受治疗的措施,不仅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能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做出及时准确判断,预见疾病发展,发现问题。急性左心衰竭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特点,患者呼吸困难,患者需要及时提供救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6】。

综上所述,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是抢救急性左心衰成功的关键。可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金萍,赵洁.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人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2):163一164.

[2]谢晓艳. 49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探讨[J].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1):173-174.

[3]刘静萍,林国岩. 6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11,6(18):66.

[4]王平.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入院前急救护理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J].2017,17(4):222.

[5]王艳霞,袁栋材,伊春花.急性左心衰竭78例院前急救护理配合体会[J].北方药学,2014,11(5):161.

[6]朱蓉.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6):232-233.

高等教学改革医学信息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地方医学院校始终坚持“服务地方发展”这一办学思路,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侧重于应用型以及满足区域需求。为进一步增强办学竞争力,在突出应用性的同时,教师教学能力成为地方医学院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举办教学竞赛的重要意义,学科、院系、学校“三级”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以及教学竞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四个方面,阐明了“以赛促教”激励下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 地方医学院校;教学能力;以赛促教

地方医学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服务地方发展”这一办学思路,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侧重于应用型以及满足区域需求。地方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的,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素质。当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师资的新老更替,全国各高校新进了大量中青年教师。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下的高校教师人数已逾89万,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5%[1]。这表明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决定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开展教学竞赛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 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

根据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活动的课前准备、课堂讲授和课后反思等三个阶段,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四个方面[2]:

1 教学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2 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

3 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促教学的能力;师生交流互动的能力。

4 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反思以及课堂掌控能力。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青年教师需要通过课堂实战锻炼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教学竞赛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即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展现教师风采,提高教学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二 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组织开展教学竞赛的高校迅速增多,广大中青年教师大多也自觉自愿参与,不少重点高校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开展竞赛活动均已超过10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都在2000年前后加入竞赛队伍的行列[3]。

教学竞赛多以各级领导、专家、教师和学生为评价方,以现场授课为主要形式,根据量化指标进行评价。竞赛目的是树立教学优秀典范,形成教学品牌特色,倡导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实践证明,教学竞赛搭建了“教学相长的双赢平台”“教学方法的交流平台”和“以赛促教的示范平台”,是很多高校积极推行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4]。

三 構建适合地方医学院校实际的学科、院系、学校“三级”教学竞赛模式

我校作为省内一所重要的地方医学院校,积极开展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构建了“学科推荐—院系选拔—学校竞赛”三级教学竞赛模式[5],将学校的管理力、教师的原动力和学生的学习力统一起来,推进“以赛促教,赛教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全方位、一体化的“三级”竞赛模式和运行机制。

1 学科推荐 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选拔,教研室全体人员参加;邀请其他教研室主任参与,进行提问并提出建议。

2 院系选拔 在学科推荐的基础上,各院系制定竞赛实施方案,成立专家小组,举行初赛选拔。邀请院系领导、二级教学督导组专家、各教研室主任和学生代表参与,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

3 学校竞赛 由校学术委员会代表、校督导组专家、教学部门负责人和学生代表等组成竞赛评委会,积极开展全校竞赛,选拔出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全国竞赛。

4 学校对竞赛获奖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新修订的职称评审办法中,区分教学型、教研型、科研型等不同类型的人才,把教学竞赛获奖作为职称晋升的主要条件之一,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四 “以赛促教”提高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竞赛促教学”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有效探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新突破。其中,笔者代表学校参加第三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并获三等奖,参加首届全国医学院校MBBS项目青年教师英文讲课大赛并获三等奖,获山东省微课教学竞赛二等奖2项,潍坊医学院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中青年教师英文授课竞赛二等奖。笔者所负责的“人体寄生虫学”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本人也获评“同学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

1 “以赛促教”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课堂组织与实施能力

在教学竞赛中,参赛教师要进行20分钟的课堂授课展示,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教风教态、课堂组织与实施能力和教学特色。而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为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参赛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并对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和方法,以及重、难点和创新点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设计,做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参赛教师需要反复练习、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导入主题,并联系实际设置问题,强调故事启发、情境启迪和案例分析,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师在参赛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注重强化基础与临床的有机融合,善于引入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做到科研促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其研究式学习的能力。因此,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极大提高提高了课堂组织与实施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2 “以赛促教”丰富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竞赛对于教学手段应用的要求很高。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参赛教师在设计参赛PPT课件时,需要非常注重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注重字体大小、色彩搭配和屏幕的整体布局等技术细节,使教学内容简洁鲜明,生动丰富,便于学生掌握。

多媒体教学确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但幻灯片切换速度快,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作为传统辅助教学手段的板书,可作为多媒体教学的有益补充。参赛教师对于一些内容较复杂,重难点较多且不易掌握的章节,可以通过板书设计,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串联,使复杂的知识点脉络清晰,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对重难点内容的学习能够做到以简驭繁、印象深刻。

3 “以赛促教”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结合,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竞赛十分注重教师在授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教师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更加开放、积极的教学方式[6],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参赛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启发性强、便于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环节,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参赛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4 “以赛促教”,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再认知、再加工的过程,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重新进行审视。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

教学竞赛不仅提高了个人的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的不断反思和持续发展。参赛教师在竞赛结束后需要撰写教学反思,这就要求教师反复回想教学情境,结合课堂实际,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经验以及亮点所在,找出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不足,并制订整改措施,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进而不断完善教学策略[8]。因此,提高教学反思水平必将会大大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责任编辑:张宏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专任教师年龄统计(总计)[EB/OL]. http:

//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6/

2016_qg/201708/t20170824_311810.html [2017-8-23].

[2]何齐宗,熊思鹏.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構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7):60-67.

[3]赵兰芳.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反思[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12):86-87.

[4]董甲庆,黄本笑.基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2):5-6.

[5]汲蕊,王益光.以教学竞赛为抓手的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4,(6):1154-1156.

[6]原弘.以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77-81.

[7]李霞,徐厚谦,刘光炜,等.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作用探析[J].中医教育.2017,(1):84-85.

[8]李晓静.教学竞赛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探讨——从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谈起[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18):56-57.

上一篇:实验室管理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下一篇:沙棘资源开发利用探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