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糖尿病范文

2023-09-17

妊娠合并糖尿病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要是选用该院内出现妊娠合并糖尿病症状的患者42 人次, 其中初期产妇为32 人次, 经产妇为10 人次, 怀孕周期为28~39 周, 年龄在22~34 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为2 型糖尿病患者。 分娩21 人次采用阴道分娩, 21 人次采用剖宫产, 目前妊娠期间, 病人的身体良好, 没有并发症的产生。 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 部分孕妇有外阴道感染或者多饮多食的症状。

1.2 诊断的方式和标准

主要采用空腹测量血糖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式, 如果不符合规范数值, 口服葡萄糖75 g, 诊断标准为: 空腹5.6 mmol/L, 1 h 10.3 mmol/L, 2 h 8.6 mmol/L, 3 h 6.7 mmol/L。 如其中有2 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者, 则说明有妊娠合并糖尿病[2]。

1.3 治疗的方式

对于这些患者, 根据其在不同时期采取不一样的治疗手段, 对食物的摄入和血糖的检测实时控制,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以孕妇的生命健康为试验的第一要素。可以适当性的控制状态相似病人, 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 来检测其产前、产中、产后的血糖情况。

2 护理手段

2.1 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倡导和教育

主要就是对孕妇提倡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 使得孕妇对整个母子的健康提起十二分的关注度, 认识到自己的健康水平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情况。 对于刚怀孕没有发现有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 重点提倡的是预防, 预防是很重要的手段去防止疾病的产生。 同时要加大对于患病人群及家属的妊娠合并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工作, 要让孕妇直面疾病, 需求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方式及自我保健方法, 尽量得去自我克服疾病的, 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和效果[3]。 并且家属需要对病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加以监督和指导, 要求孕妇能够有一个强大的家庭作为其面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时候的支撑, 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治工作。

2.2 妊娠期间的护理工作

这部分的工作最为长久和复杂, 首先就是对于常规的妇科检查要不断的坚持, 对于血糖这样敏感的指标要经常化验, 发现不正常现象出现时, 要及时入院治疗, 在医生的观察下指导饮食和用药。 在必要的时候, 要有选择性的进行B超的扫描, 观察婴儿的状态, 毕竟婴儿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母亲的情况[4]。 如果检测胎儿发现异常的胎动现象, 同时患者在离开医院期间无法保障其休息和睡眠, 那么一定要采用有效的手段, 进行控制, 必要的时候可以终止妊娠, 加强对与孕妇这起案件的护理和指导, 降低死亡率。

同时在饮食上鼓励其多次进食, 注意进食量的控制, 这样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 不会引发饥饿性酮体的产生, 同时也预防了碳水化合物摄入后的餐后高血糖。 要定期进行NST检验和B超检验, 发现问题要及时的指出和控制。 对于肾功能衰竭或者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也要采用强硬的检测手段实施监控, 必要的时候终止其怀孕, 并考虑采取措施控制生育, 不能使得其发生病变的时期依然执意怀孕, 要提醒其胎儿有畸形或者智力不正常的可能性的发生。

2.3 饮食的护理方式

全过程都要控制饮食的摄入, 大部分的孕妇通过控制饮食就能够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理想的饮食情况就应该是维持妊娠期的热量在一个标准范围内, 这样既有助于分娩又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 孕妇在怀孕的时候由于要供给胎儿的食物, 所以很难能够把控其摄入的食物数量。 根据普遍的规律, 每天三餐记录卡路里和摄入量是比较好的办法, 但是又很难能够坚持。所以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专业的场所进行就餐, 对于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和挑食现象的孕妇, 更应该有专业的饮食顾问指导其用餐。 总体的思路就是在保持供应的基础上, 以清淡可口为主, 总的碳水化合物在一半左右, 蛋白质占25%, 脂肪占15%, 多涉及维生素和营养成分的补充, 避免接触过多的油炸食品和甜食, 保持无饥饿感的状态下, 尽量减少食物的食用。 饮食的思路依然是少食多餐原则, 需要分5~6 餐进行摄入, 一般情况下早餐以后的血糖值偏高, 那么就可以早餐尽量的少一些摄入量, 不要吃过多的淀粉类的食物, 重视午餐和晚餐的摄用量, 上午和下午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实际情况适当的选择食材进行加餐。 孕妇本身就是一个受保护和脆弱敏感人群, 需要注意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补充。

2.4 适当的运动方式的选择

由于孕妇的身体状况, 很多孕妇在怀孕初始, 就放弃了运动这个途径去保持健康。 实际上, 怀孕和运动并不是一种抵触的行为, 适当的运动反而对孕妇的身体健康极为有利, 可以使得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 这样肌细胞就可以正常的吸收葡萄糖, 也就是说从侧面上就控制了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展。 很多时候还有一些额外的效用, 可以让孕妇的身体健康, 促进分娩的正常进行。 当然, 孕妇能够参与运动方式有限, 需要谨慎选用合适的方式, 以舒缓的有氧运动为比较好的方式,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运动量的规定下进行, 注意在运动过程中最好能够有人陪伴或者能够方便联系他人。 同时在运动前后要考虑血糖的变化情况, 出现低血糖现象时候, 要及时的补充糖分, 如果在运动的帮助下血糖有所回落, 或者血糖的水平变化的更加琢磨不定, 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一定的情况下加入胰岛素治疗法。

同时运动的时间因人而异, 通常是餐后30 min~1h, 这样能够帮助胰岛素发挥作用, 效果最为明显。 患者在选取运动环境的时候也要综合考虑, 尽量是安静舒缓的, 孕妇的情绪容易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 光线柔和就能够提升孕妇的运动效果, 不容易因为产生不良情绪而中途放弃。 利用好运动后的胰岛素反应, 可以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胰岛素代谢效应, 让慢性糖尿病患者获得更多的可以代谢葡萄糖的方式。 运动后要进行心率的测试, 一定要确保在正常的范围内, 微微出汗, 没有有心慌的现象, 在治病防病的过程中, 不断的坚持运动的方式, 对于孕妇今后的生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指导其健康的生活下去, 坚持长期运动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2.5 心理护理

在病人住院以后, 护理人员应该如实的向病人讲述病情, 同时指导病人如何正视疾病, 热情的向病人介绍医院的环境。 同时要时刻留意病人的状态, 评估病人的情况, 碰到病人情绪消沉或者有轻度抑郁现象的, 需要对病人提供帮助, 鼓励病人在心理上接受现实和具有一定的可疏导性。 在患者对病情产生疑问的时候, 需要及时的为病人答疑解惑, 帮助病人认识不良心理情绪对疾病恢复的危害。 另外, 对于病人有些焦躁或者不配合治疗的情况, 要对症下药, 提醒病人, 不良的情绪同样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容易使胎儿发生畸形或者有其他不良反应。 最后, 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 病人的情绪很多的时候都受到家属的影响, 让家属在平时护理和陪伴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 同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人员所要履行的职责。

2.6 分娩期护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不代表就一定要接受剖腹产, 在该院的数据中显示, 并没有因为妊娠合并糖尿病, 就使得患者的剖腹产数量增加。 但是碰到在妊娠期出现强烈不适应症状, 又有可生育条件或者有强烈的并发症, 胎儿在子宫内窘迫有危险, 不健康的时候, 一定要及时选用剖腹产。 这种手段可以及时的讲胎儿取出, 防止胎儿在孕妇体内受到影响。 为了尽量减少新生儿会产生窘迫的危险, 孕妇应该根据情况在终止妊娠前的48 h内服用地塞米松确保胎儿的心肺成熟[5]。 手术期间一定要每2 h就检测一次孕妇的血糖和尿糖的情况, 碰到数值过高的状况, 要及时的注射胰岛素, 这里采用的是静脉注射, 而不是产前的皮下注射。 如果产出的婴儿抵抗力比较弱, 就要及时处理, 防止婴儿产生其他的疾病, 影响其正常的发育。 对于自然分娩人员来说, 子宫的收缩会消耗大量的糖元, 在生产的过程中, 很少有孕妇能够及时进食, 所以需要检测孕妇身体的各项指标, 及时对孕妇的情况进行监控, 出现问题及时给孕妇及胎儿提供氧气, 保护胎儿的正常分娩过程。

2.7 产后护理

产后护理很重要, 在生产期间孕妇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反应, 在手术后又要禁食和分娩胎盘, 体内的胰岛素会急剧下降, 那么就会导致低血糖的产生。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很容易因为其血压较高而使得血液渗透压增高, 从而导致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 容易引发其他疾病的产生。 所以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相较于其他的孕妇, 需要更贴心周到的产后护理, 注意保持切口的卫生, 维持一定量的抗生素摄入, 对于乳房产奶要及时的排出, 防止诱发乳腺炎。 另外, 做好产后下床的恢复性运动工作, 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保持口腔、泌尿道和阴部的清洁, 按照医生的遗嘱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2.8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检查, 这属于疾病发生的高危人群, 避免新生儿因为照顾看管的不及时引发疾病, 加强保温和身体机能数值的检测工作, 避免新生儿消耗更多的体温, 避免其血糖值过低, 遗传其母亲的易患糖尿病的特性, 这样才能确保脑组织健康生长。

很多情况下, 孕妇的高血糖会直接导致新生儿的高血糖, 针对这种现象, 一定要把握好新生儿糖分的摄入, 过多容易导致高血糖引发并发症, 过低也能够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 严重了也会危及生命安全, 也就是说要实时监控新生儿的血糖信息, 一般情况是分娩后的半个小时内检测, 如果血糖过低, 那么立刻口服葡萄糖;如果血糖过高, 那么很危险, 需要及时诊治。 当新生儿发生类似呼吸急促等现象时, 一定要注意窘迫的情况的发生, 防止新生儿发生生命危险。

2.9 出院宣传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来说, 根据研究表明, 在怀孕期后依然较常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所以这样的人群在防病方面是终身要做的。 一是注意监测血糖, 保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注意调整平时的饮食结构, 多使用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的, 少食淀粉和糖类;二是维持正常标准的体重, 经常做运动, 做好自我管理, 将运动和保持健康作为一生要坚持的事情去做;三是加大对患者家属的教育宣传力度, 督促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四是做好避孕手段, 对性生活加以控制。

3 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策略的综合性使用

虽然上述的讨论是分阶段和分类型的讲述产科护理的策略, 实际上这是一项长期要抓的事情, 需要患者和护理人员全过程的的配合, 在发现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初始, 患者所要克服的主要是心理上问题,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存在偏差, 对如何看病防病的知识比较欠缺。这时候护理人员要把握好患者和家属两个方面, 争取患者及早的认识病情的情况并配合好治疗, 尤其是碰到疾病比较严重, 甚至需要终止妊娠的病人一定要做好解释和疏解工作, 防止过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病人的心情影响到疾病的治愈工作。 到了妊娠期间的护理阶段, 重点放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采用适当的诊治方法上, 毕竟无论用再好的药, 如果患者一直我行我素不配合医生治疗也是无济于事的, 同时可以采用适当的监控手段, 记录好整个流程下来患者的血糖数据资料, 发现问题就及时寻找原因, 患者一定不要有怕麻烦的心理, 毕竟及时的检测和治疗是对自己更是对孩子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然后到了分娩阶段, 这时候注意在分娩前中后三个时期, 采取合适的医学手段帮助病人顺利生产, 同时确保胎儿安然无事。 患者在分娩的过程中往往承受着很多的痛苦, 无暇顾及很多事情, 那么就要求医生一定要时刻监控患者的实际状况, 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胎儿的医疗手段一定要慎重, 并对胎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 最后就是出院后的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恢复工作, 这个强调要控制住血糖的水平, 降低并发症的情况, 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术后的恢复工作, 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心灵的沟通, 有了问题要及时的沟通, 在就诊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这段病史向医生阐释。

总而言之, 护理人员需要采用综合性全方位的护理手段去干预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工作, 无论治疗工作进展到哪一步, 都是要以患者和新生儿作为考量问题的第一要素, 做好降低并发症的一切努力, 及时的总结方法, 对病人妥善治疗。

4 结语

综上所述,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糖尿病类型, 在怀孕前患者是没有糖尿病的, 只是发生在怀孕的过程中, 所以患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临床的发病率高达3%, 而肥胖者或者血缘亲属患过类似疾病的会比普通的患者高出两成的概率。 这种疾病本身的危险性就比较大, 需要严格的控制和预防, 控制不好就会对母子双方都产生严重的伤害, 孕妇可能会晕厥, 身体许诺, 而胎儿的营养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 需要采用适当的护理策略, 全过程的进行防护。

摘要: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形成复杂, 其血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需要控制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展。该研究通过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回顾和分析, 观察其临床表现, 总结护理的经验和规律, 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妊娠期间的护理工作、饮食的护理方式、适当的运动方式的选择、心理护理、分娩期护理、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及其出院宣传等方面探讨了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产科护理全过程, 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性的护理策略。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产科护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余斓.关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产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0) :4597-4598.

[2] 周亚敏, 田梅, 李静.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34) :246-247.

[3] 李蓉.浅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生期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7) :26-27.

[4] 邓凤梅.护理干预措施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实施进展[J].医药前沿, 2013 (16) :225-227.

妊娠合并糖尿病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的研究对象为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82例,结合研究的需要,该院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1例对照组患者中,患者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为(29.5± 3.6)岁,孕周为32~38周,对应的平均孕周为(34.2±1.4) 周;而在41例观察组患者中, 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为(28.4±3.9)岁,孕周为32~37周,对应的平均孕周为(34.7±1.6)周。 且2组患者在孕周、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此次研究中,对于对照组的41例患者,该院对其采用了常规护理,具体的实施方面包括:就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讲,积极关怀患者,与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对于患者的倾诉应当认真地听取,并在此基础上仔细回答患者疑问,解释此病治疗中可能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 使得患者情绪反复出现的情况得到有效避免,对于其消极情绪应当积极疏导。 后续治疗中应当严密监测其血糖等指标,预防其病情加重,一旦发现患者发生高血糖,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向上级医生报告,进而确保主治医生能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对于患者出现的其他不良与否应当密切关注,此外,对患者应进行营养支持,完善对应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定期检查等;对于41例观察组患者,该院则在前述基础上加用了优质护理服务,并采用胰岛素治疗出现的空腹血糖含量高及对应的饮食控制治疗效果差患者。 具体的优质护理服务操作如下[2,3,4,5,6,7]。

1.2.1培训护理人员此次研究中,结合研究的需要,我院在整合以往护理优势及缺陷的基础上,对参与此次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培训,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而使得各项护理措施可以及时落实到位, 完善护理工作的开展。

1.2.2心理干预基于此病症对母婴的严重影响现状, 致使患者不免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针对此,护理时应当考虑到胎儿的正常生长过程中,会受到药物的应用影响,这种情况也会致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面对这种情况,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当及时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就此方面干预的安全性、必要性向患者说明,结合护理的需要, 可以请患者中接受过此护理及效果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就心理压力的减轻方面进行说教,分享自己接受到的护理方面经验等,鼓励患者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 建立康复治疗方面的自信心。

1.2.3健康宣传综合以往的治疗看来,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可增加围生期发病率,从而导致患者得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新生儿低血糖等疾病,这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等影响极大,且明显高于正常产妇, 针对此问题,医院应当在护理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加强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自身状况,通过多种形式实施产前宣传工作,完善对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为后续良好康复打下基础。

1.2.4加强孕妇的自我监测此环节的护理中,结合产妇的自身情况,护理人员应当督促其自测胎动及NST, 并在必要情况下进行CST和OCT自查,从而通过此方式去对胎儿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护理人员还应每天要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及时检测。

1.2.5饮食治疗方法在妊娠期,患者需要控制好饮食, 且以往的治疗经验显示,一些患者只要控制好饮食,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 具体说来,主要的目标为:合理控制产妇的饮食,但同时母儿获取的营养应当得到保证, 使得其血糖水平能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借此能对酮症酸中毒进行有效地预防,使患者的体重水平能维持正常。 就孕早期糖尿病患者而言,与孕前需要的热卡相同,但是其处于孕中期时,则需要在这方面做出一定改善,应当将产妇每隔星期的热卡增加3%~8%,脂肪应占35%左右,蛋白质要占25%左右,而对应的碳水化合物要占45%左右,对于产妇餐后1 h的血糖,护理人员应当嘱咐其控制在8.0 mmol/L, 上述饮食注意项目外,应当对患者补充5 mg的叶酸、 15 mg的铁剂以及1~1.2 g的钙剂。

1.2.6分娩期护理干预在这一特殊时期,因为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加快产妇的呼吸、心律及肺内气体交换,会促使子宫收缩乏力,对应的其产程会延长等,这势必将影响到患者的分娩,针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向产妇及家属进行解释,让产妇积极注定配合治疗,并使自己的情绪处在一个稳定状态,进而顺利完成分娩,这一阶段,对其的血糖以及尿糖检查应当每隔2 h进行一次, 并要注意对其胎心的变化情况及产程进展进行及时严格的观察,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保障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1.2.7运动指导产妇治疗过程中,对于其日常的生活习惯等,护理人员应当进行及时详细的了解,继而在此基础上结合起产妇的身体状况等,为其建立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依据其怀孕阶段的不同, 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运动指导,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产妇在运动方面不宜过于剧烈,且对应的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心律方面应当确保其保持在120次/min内,运动时间一般以15~ 25 min为宜,此外,在对应的运动方式方面,应当尽量选保健操、散步等轻柔运动方式,利于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该院对产妇护理前与产后的Hb Alc水平和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进行了严密的观察和记录, 其中血糖包括空腹血与餐后1 h血糖。

1.4统计方法

研究过程中该院对产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运用了SPSS 14.0软件,并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另外,用率或百分比进行对计数资料的表示,并用 χ2进行检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护理前与产后2组患者的血糖与Hb Alc水平对比

结合该院后续的统计分析可看出,相比于护理前, 产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与Hb Alc水平改善明显(P<0.05),而在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具体改善情况对比方面,显然观察组患者的血糖与Hb Alc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情况

结合该院后续的统计分析看来,经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对4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 在2组畸形儿、巨大儿及妊高症等的发生率对比方面, 显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综合当前的发展形式看来,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期的产妇及其家属对于孕期营养的摄入显得愈加重视,而基于相关病情知识等的匮乏,使得其对营养方面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的家属及产妇往往认为孕期吃的越精越好,认为营养摄入越多越好,且基于胎儿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会对应大幅减少孕期的活动量,从而导致的孕期营养过剩情况较为普遍,具体表现为葡萄糖代谢异常、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等。 综合以往的研究及临床治疗看来, 外部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影响较大,产妇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诸多不良情绪,一旦得不到及时控制, 势必将引起血糖升高,进而会引发流产、早产及感染等等,且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胎儿宫内窘迫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母婴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8,9]。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目前我国孕妇的常发病,有着高达6.7%的患病率,其所引起的合并症一般表现为畸形儿、巨大儿等,对于产妇的健康及围产儿的生命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引起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因素方面,最重要的一条即为孕妇持续高血糖,基于此不难看出,产妇血糖水平的高低,与胎儿及产妇的健康息息相关,而对应的后续护理效果的好坏,则对产妇血糖的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产妇实施具备针对性的高效护理服务极为必要吧, 是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的有效保障[10]。

优质护理实现了对基础护理的强化,遵循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从而使得护理责任制全面落实,实现了对护理专业内涵的深化,使得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使得与之配套的医疗服务更显优质和高效,最终取得患者的高度满意效果[11]。 本次我院的研究中,对于2组产妇,该院实施了不同的护理方式,并后续统计分析了2组护理前及产后产妇的情况等,结合该院后续的统计分析得出,在2组产后的血糖和Hb Alc水平的对比方面,经不同护理方面护理后,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而在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的对比方面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相比于护理前,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血糖和Hb Alc水平更优(P<0.05),显示了优质护理良好的的护理效果。

综上,经该院研究得出,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而言,优质护理可使其血糖和Hb Alc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且利于患者妊娠结局,护理效果良好,应当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41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对41例观察组产妇则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并对产前产后2组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结合我院后续的统计分析得出,在2组产后的血糖和Hb Alc水平的对比方面,经不同护理方面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而在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的对比方面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相比于护理前,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血糖和Hb Alc水平更优(P<0.05)。结论 经该院研究得出,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而言,优质护理可使其血糖和Hb Alc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且利于患者妊娠结局,护理效果良好,应当推广使用。

妊娠合并糖尿病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该院妊娠合并糖尿病74 例, 依照护理模式差异将其分两组。 对照组均龄 (29.25±3.26) 岁, 共37 例, 最大年龄38 岁, 最小23 岁, 孕周均为 (34.56±1.26) 周, 最长孕周38 周, 最短31 周, 9 例孕期前确诊, 28 例妊娠期确诊。 研究组均龄 (29.16±3.65) 岁, 共37 例, 最大年龄37 岁, 最小23岁, 孕周均为 (34.34±1.30) 周, 最长孕周38 周, 最短32周, 8 例孕期前确诊, 29 例妊娠期确诊。 两组均无严重血液病、肝功能及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组间基本资料相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

1.2.1 心理疏导患者由于疾病困扰, 对胎儿生长发育过于担心, 易产生抑郁、烦躁、焦虑等, 此时应密切关注心理变化, 全面分析, 找出患者不良情绪心理产生的原因, 针对性疏导。 向患者说明不良心理及情绪波动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给予鼓励、安慰等, 促使患者保证乐观、稳定、积极情绪, 全面配合。 向其介绍自我放松及心理调节的正确方法, 避免情绪波动, 自我调节。

1.2.2 健康教育将疾病及保健知识制成手册, 如病因、危害、症状、治疗、护理、预后等, 免费发放, 且图文并茂, 提高患者阅读性。 展开病房一对一活动, 与患者面对面交流, 鼓励主诉, 对提出的疑问应及时、耐心解答, 消除认识误区及偏见。 开通服务热线, 方便患者24 h咨询。

1.2.3饮食护理开展饮食护理前, 应说明饮食护理对血糖控制及病情康复的重要性, 使患者全面、密切配合。控制热卡摄入量1800~2200 kcal/d, 维持妊娠所需营养及热能, 减少饥饿性酮体, 促进胎儿发育。宜少食多餐, 倡导患者多食糖分含量低、新鲜的水果及蔬菜, 忌高糖量水果及食物, 适当摄入维生素及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控制能量摄入量125 kj/kg, 适当补充铁剂、维生素及钙等, 多食豆制品。

1.2.4 运动护理实施运动护理前, 向患者讲解适当运动有利于良好控制血糖, 取得全面、密切配合。 结合患者不同运动习惯及体质等, 根据病情需要, 制定计划, 并对运动强度及运动量进行有效控制, 预防患者由于剧烈运动导致其他不适。运动时, 患者心率宜<120 次/min, 每次运动30 min左右, 宜在餐后1.5 h后进行。 运动项目宜选择上肢活动、散步、太极拳等。 需注意, 若患者有流产先兆, 或合并其他并发症, 忌运动护理。

1.2.5 产程护理产时对患者各项指标做好监测, 给予血糖密切监测;产程中, 协助患者摆放左侧卧位, 吸氧, 对其胎心变化做好严密监测;分娩时, 对患者尿酮体、血糖及尿糖等做好监测, 预防低血糖。

1.2.6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抵抗力差, 易并发呼吸窘迫、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血钙等, 此时应给予血糖密切监测, 做好记录, 加强保暖, 减少患病。

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血糖是否有效控制, 对比血糖控制率。观察两组有无产后出血、妊高症及产后感染等妊娠并发症, 观察新生儿有无低血糖、巨大儿等并发症, 比较发生率。 问卷调查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 组间对比。

1.3效果标准

1.3.1 血糖控制有效:空腹血糖3.89~6.1 mmol/L, 餐后2 h血糖<6.2 mmol/L。 无效:不符合有效标准。

1.3.2 满意度问卷共100 分, 评分<60 分为不满意;评分60~89 分为基本满意;非常满意评分>89 分。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方法

对该研究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所得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

对照组31 例血糖控制有效, 有效率83.78% (31/37) 。研究组35 例血糖控制有效, 有效率94.59% (35/37) 。 组间相比, 研究组高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

对照组共有妊娠并发症5 例, 发生率13.51% (5/37) , 2 例产后感染, 2 例妊高症, 1 例产后出血; 共有新生儿并发症4 例, 发生率10.81% (4/37) , 3 例低血糖, 1 例巨大儿。 研究组共有妊娠并发症3 例, 发生率8.11% (3/37) , 产后出血、妊高症及产后感染各1 例;共有新生儿并发症1 例, 发生率2.70% (1/37) , 表现为低血糖。 组间相比, 研究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满意度

对照组满意度86.49%, 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分别17 例、15 例, 5 例不满意。 研究组满意度97.30%, 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分别20 例、16 例, 1 例不满意。 组间相比, 研究组高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与健康孕妇比较,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几率较高, 约3~5 倍, 血糖控制不良, 可引起微血管病变, 致使血压升高、水肿等, 诱发妊高症, 对胎儿供血有一定影响, 导致巨大儿、羊水过多、低血糖、早产或新生儿畸形等, 剖宫产率增加[1]。 护理服务为临床疾病处理的重要内容, 与临床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优质护理为新型有效性、整体性、个性化模式, 要求人员为患者提供科学、精心、合理服务, 从治疗、心理、并发症、饮食等方面加强指导, 密切护患关系, 降低发生并发症几率, 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程度[2]。 分析表明, 优质护理全面性极强, 主张从饮食、心理、运动等方面实施护理, 注重护患配合及沟通, 充分满足患者社会、心理、精神及生理需求, 提高配合性及依从性, 正确发挥护理作用, 促进疗效。 优质护理对基础护理不断完善和强化, 坚持以人为本, 深化工作内涵, 切实执行护理责任制, 提升护理工作整体水平, 确保医疗服务“满意、优质、高效”[3]。 该模式具体内容有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产程护理及新生儿护理, 措施与病情贴合紧密, 结合患者护理需求展开指导, 意义较大。 孕妇在妊娠期可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 患糖尿病后, 负性情绪加重, 心理压力大, 经心理疏导, 可显著缓解不良情绪及心理, 促进良好、健康心态, 配合治疗[4]。 健康教育可从根本上增强患者疾病认识程度, 加强知识掌握, 减少偏见。 饮食护理与运动护理是围绕患者饮食、运动特点而制定的措施, 针对性强, 可有效提高患者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依从性, 辅助血糖控制, 促进疗效[5];产程护理可明显增加患者产时安全性, 缩短产程, 预防低血糖, 避免高渗性昏迷及酮症酸中毒。 新生儿护理是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关键。 相比于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在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实施效果方面有明显优越性[6]。

该研究中, 研究组经优质护理, 血糖控制有效率94.59%, 妊娠并发症发生率8.11%,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2.70% ; 而对照组经常规护理, 血糖控制有效率83.78%, 妊娠并发症发生率13.51%,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0.81%, 研究组血糖控制有效率高, 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 说明优质护理对减少并发症、控制血糖有积极意义。 研究组满意度97.30%, 对照组满意度86.49%, 前者较高, 提示优质护理质量高, 患者比较满意。

综上可见, 给予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优质护理, 效果显著, 应予以重视。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该院妊娠合并糖尿病74例, 依照护理模式差异将其分两组。37例入组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给予余37例优质护理, 入组研究组。观察效果, 予以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血糖控制有效率高 (P<0.05) , 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 (P<0.05) , 满意度高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作用明显, 对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可推广。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凌敬.优质护理在4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 2014, 28 (11) :859, 862.

[2] 徐俊梅.优质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23) :125.

[3] 冉春燕.妊娠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对妊娠结局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 (4) :241-242.

[4] 植少青.优质护理服务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 (11) :1529-1531.

[5] 韩学芹.优质护理在3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 2014, 27 (4) :972-974.

妊娠合并糖尿病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参与对照治疗分析的临床病例共有152例, 随机并平均的设置成两组。 分别为实验组76例,对照组76例。 随机将15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6例。 对照组:年龄22.5~36.0岁,平均26.70岁。初产妇33例,经产妇8例。孕28~40周。顺产22例,剖宫产19例。 妊娠高血压疾病5例,并发眼底病变3例。 实验组:年龄22.8~35.7岁,平均27.25岁。 初产妇31例,经产妇10例。 孕28~40周。 顺产23例, 剖宫产18例。 妊娠高血压疾病6例,并发眼底病变2例。 两组产妇的基本信息如下表1所示。

2组患者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测量血糖、 适当运动、注射胰岛素、生命体征监护、新生儿护理。 而常规的护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是要针对孕妇好做饮食方面的护理,在饮食方面,要注重平日间糖分的摄入量,因为糖尿病患者对糖类的吸收不能过多。 在这个基础上,建议孕妇家中最好能够准备一个血糖测量仪,以便能够及时的针对体内的血糖含量进行测量,对自己身体状况有一个及时的了解。 2也要鼓励孕妇平日间多做一些运动,鼓励孕妇饭后散步。 散步是一种有效的有氧运动,不管是对于孕妇身体机能还是对孕妇的情绪都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 3个别血糖含量超标严重的病例还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来降低体内血糖含量。 而不光是孕妇,在对新生儿也要注重加强护理,在婴儿刚出生的时候,要针对母子的一些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婴儿体内血糖含量,并适当一定含量的葡萄糖。

观察组用药护理和胎儿监护。 饮食护理:摄入的总热量遵循个体化原则,既能满足孕妇和胎儿需要,又不引起餐后高血糖;空腹血糖( FPG )<6.1 mmol/L,餐后2 h血糖部位、时问,检测血糖值,遵医嘱调整剂量。 胎儿监护:吸氧2次/a,每次30 min;指导孕妇计数胎动,<20次提示胎儿有异常,<10次提示胎儿宫内缺氧。

1.2.1产前护理(1)饮食护理:要根据不同人体对糖类的摄入量和吸收量来平衡饮食。 达到两个原则:1满足母婴身体对糖类的正常需求;2不能使孕妇体内血糖含量过高。 执行标准为:空腹血糖( FPG<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

(2)心理护理:及时了解孕妇各种心理变化,针对孕妇焦虑等不良情绪,及时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恢复良好情绪。

(3)用药护理:根据孕妇体内血糖含量指标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适当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

(4)胎儿监护:观察胎儿在母体内的生命体征,并每隔一段时间针对不同项目进行监测。

1.2.2妊娠期护理1心理护理。 及时了解孕妇各种心理变化,针对孕妇焦虑等不良情绪,及时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恢复良好情绪。 通常情况下,孕妇在孕育期会出现很多负面消极的影响,比如说紧张、烦躁、压力等。而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这种负面情绪会更加明显,所以, 在家人以及医院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针对孕妇在孕育期间所产生的众多不良情绪的稳定安慰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对病人及其家属普及相关医学知识,让他们能够对其中的利害关系有一个明确的科学认知,同时要让病人知道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健康的危害及影响。 鼓励孕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以便在医护人员配合下得到合理的诊治,达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2饮食的控制。 饮食控制和监测血糖的繁杂过程, 极易使患病产妇产生恐惧焦虑和小安,担忧自身饮食摄入量小足,会影响胎儿腹中生长过程,导致新生儿先天营养小良。 血糖的频繁检查,多次抽血,更加重心理及生理负担,影响孕期状态。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十分注重饮食,不能摄入过多的糖类。 其应该注意蛋白质的供给要充足。患糖尿病的孕妇要控制饮食量,但是蛋白质的进食量不能少,要与妊娠期相同的正常孕妇的每日蛋白质进食量基本相同或略高一些。 特别要多吃一些豆制品,增加植物蛋白质。 脂肪供给要适量。 由于主食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供给减少,脂肪进食要适量增加,以维持每天的供热量。 并可适量进食一些干果,增加供给脂肪。

3血糖控制及尿酮体监测值。 这两项指标主要体现了孕妇在饮食方面控制体内血糖含量的主要指标。 通过对这两项指标的监测,可以调节孕妇在平日里体内血糖的含量,争取达到正常分娩。 而在此次的临床实验中, 对76例孕妇采用了这种方法,结果表明有66例孕妇达到了正常分娩,而其余10例则适当注册了胰岛素之后也达到了正常分娩,可见其效果。

4健康指导。 在临床分娩过程中,由于孕妇都会出现产前焦虑症以及其他各种负面情绪,所以在产前一段时间会出现进食减少的情况,而分娩过程中孕妇对于体内糖分的需求量会相应的增加,所以极有可能出现分娩时孕妇体内血糖含量过低的症状,所以在平日中要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在产期几天要特别注意孕妇体内血糖含量。 分娩时,多易发患者低血糖并发症,阴道宫缩消耗人量糖原,临产前患者情绪小稳定,加之生理过于疼痛,导致进食较少,血糖波动人,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 结合宫缩和产程的临床动态,通知医生调节患者胰岛素剂量。

1.2.3产褥期护理包括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 防止低血糖:产后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激素急速下降,主要有如下几种因素:1娩出胎盘所导致的孕妇体内各种相关激素的减少,导致其体内血糖含量减少。2部分孕妇会出现产后失血的症状,而且产后体液的流失也是属于正常现象的一种,而这两种情况也都会相应的降低孕妇体内的血糖含量。通常在临床中,尤其是孕妇产后的一段时间里,医护人员要格外注意产后孕妇是否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没有气力,脸色苍白,多汗等等。 所以在产后医护人员要格外注意测量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要重点监测产妇体内的血糖含量。并适当的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新生儿护理:要注意在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检测一下婴儿体内的血糖量,并适当的采取一些提高婴儿体内血糖量的措施,比如多喂奶、滴服葡萄糖等。 (葡萄糖的浓度保持在25%左右)同时也要注意婴儿是否有嗜睡、少哭少动,呼吸暂停或四肢抖动、烦燥、抽搐、尖叫等低血糖、 低血钙症状,高胆红素血症及RDS发生,密切观察新生儿面容、哭声、呼吸等,警惕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包对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指标的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比表示,组问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血糖值比较

对照组出院时FPG,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自(Hb Alc)水平均较入院时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出院时FPG较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餐后2 h血糖和Hb Alc: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出院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2两组母婴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而这种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人体的胰腺出现了问题,导致人体在进行消化活动中, 不能够对含有糖类(糖、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分解,从而导致人体其他消化系统的病变。 而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出现妊娠的同时,又患上了糖尿病。 这种病症不仅是对孕妇,而且对孕育期的胎儿的影响更大,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由于胰腺出现问题导致人体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从而引发其对糖类的消化功能紊乱。对孕育期的胎儿的影响更大,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由于胰腺出现问题导致人体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从而引发其对糖类的消化功能紊乱。 而女性到了妊娠中后期的时候,由于身体机能的一些变化, 导致对胰岛素的需求量也相应变大,所以,当两种症状同时出现时,母体就会因为胰岛素的量达不到正常需求, 血糖量升高,对胎儿的发育带来危害。 此外,合并糖尿病的妊娠期妇女常会出现各种不良并发症,容易致使流产、死胎等状况,后果十分严重。

而本研究观察围产期护理十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通过对患有糖尿病的产妇进行综合性护理十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和防治,产妇分娩以及对新生儿是否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这在临床实验观察中,大大降低了母婴二人由于糖尿病以及高血糖等所带来的高危性。 同时观察组控制了血糖水平,减轻了胎儿胰岛R细胞增生,减少了蛋白、脂肪合成,从而降低了巨大儿的发生率,促进了母婴健康。 但在临床中需要注意的是,综合性护理十预在临床中也要根据每位产妇的个人身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根据不同病情的产妇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护理措施,通过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加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的血糖监测和护理干预工作,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病情的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恰当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 降低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母婴的良好转归。

摘要:目的 如何治疗及护理妊娠合并糖尿病进行讨论以及实例分析。方法 通过该院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2年时间里在该院治疗的15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将所有病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设立为对照组,在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而另一组设立为实验组,实验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护理。并通过对两组病例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从整体上来说,实验组的病患身体的各项血糖指标,包括FPG、HBALC等的改善程度都比对照组要好很多。结论 加强围产期的综合护理十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妊娠合并糖尿病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的96例患者均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采用了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方法。 按照9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观察组中患者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为(27.38±3.25)岁,孕周在20~40周间,平均孕周为 (31.5±4.7);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为 (28.88±2.57)岁,孕周在22~38周间,平均孕周为(30.4±3.8)。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孕周、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法,给予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健康教育,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和排解烦恼,创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

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孕周实施精心护理。 1妊娠期护理:首先,宣传健康知识,合理引导患者认识和了解病情。通过口述或宣传册教育的方式,使患者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病因、疗法、危害、药物用法、不良反应和相关注意事项。 定期就病情治疗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其次,督促患者管理好自身的饮食、休息和运动等生活细节。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相应的饮食健康指导,如少食高热量、高糖、生冷辛辣食品,食物的口味应尽可能清淡不油腻,选择富含纤维素、矿物质和高蛋白类食物。最后,观察患者的情感态度变化情况,及时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孕期产妇的心理极不稳定,结合孕妇的情绪变化,护理人员应多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安抚焦虑不安的患者。 鼓励患者做轻度锻炼和舒缓性质的运动,增强抗感染能力。 2分娩期护理:孕妇在分娩前会受到疼痛刺激,血糖情况会随之改变。 在分娩期要不定期对孕妇的血糖和尿糖进行检测,防止出现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根据孕妇的血糖变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汇报给主治医师,尽快采取治疗对策。 此外,每间隔20 min,对孕妇的胎动、胎心情况进行诊听。分娩期的患者可适当调整饮食,坚持少食多餐,在睡前可适量加餐,防止夜间发生低血糖情况。 在这个期间,为了安抚患者的不安、焦虑、恐惧情绪,可与患者家属充分协商沟通,通过谈心方式帮助产妇平复心情,减轻产前抑郁,保持心情舒畅。3新生儿期护理:产妇在产后,机体变化情况较大,此时应适当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用量。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要做好监测和记录,判断其血糖是否发生变化;对新生儿要进行常规血糖检查,一般在新生儿出生30 min后, 可每间隔1 h给予新生儿15 m L左右的葡萄糖液,连续服用1 d。 4产褥期护理:督促患者及时拔除导尿管,避免其在体内滞留过长时间;加强对产妇的健康卫生教育,督促其做好口腔、泌尿道的护理工作,及时更换和清洗衣物,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对行剖宫产的产妇,要保证其有舒适的休息环境,从而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和记录护理后两组患者中出现胎窘、娠高症、感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例数,统计并发症例数占总例数的比例,采用百分比计算。 2护理满意程度:观察和记录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和病房环境5个护理项目的满意程度,各个项目均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统计,护理总满意程度取各个项目评分的平均数。 3新生婴儿发病率:观察和统计护理后两组中的新生婴儿出现巨大儿、糖尿病和窒息等病情的例数,统计疾病发生例数占总例数的比例,采用百分比计算。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6.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运用(%)表示,统计方法主要是使用t检验和 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胎窘、娠高症、感染、产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对护理管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和病房环境 5 个护理项目的满意程度

观察组患者对5个护理项目的满意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两组中新生婴儿患病率结果作对比

观察组中的新生婴儿出现巨大儿、糖尿病和窒息等病情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新生婴儿,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妊娠合并糖尿症是一种同时危害孕妇和胎儿的疾病,其发病症较高,在妊娠早期要及时进行血糖和尿糖检测,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高发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妊娠期间患者若不重视自我护理,会引发多种感染和并发症,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2]。 临床中,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血糖监测,实施精心护理,引导患者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将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3]。 观察组患者的胎窘 、娠高症 、感染 、产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和病房环境5个护理项目的满意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中的新生婴儿出现巨大儿 、糖尿病和窒息等病情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新生婴儿,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患者实行精心护理,既涉及到必要的健康教育,还应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 可以制定并发放妊娠健康知识、糖尿病基础防治知识手册,组织专家讲座,使患者对疾病本身树立正确的认识,充分重视妊娠合并糖尿病。 同时,还要对妊娠期患者定期进行检测,包括常规血糖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餐后24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检测、肾功能、尿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和B超检查等,了解患者病情的动态发展情况,并及时采取治疗、护理对策。 此外,还要告知患者关于该病常见的临床反应,使患者自己掌握、熟悉疾病产生及其发展机制,使患者了解诸如头晕乏力、心慌多汗、虚脱、烦躁等低血糖临床症状,及时补充食用含糖量较高的食物[4,5]。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患者的抗感染能力较差,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加强抗感染护理。 叮嘱患者及时更换和清洗衣物,定期对床单、被罩进行光照杀毒,保持个人口腔卫生,食用健康、卫生食品。

由于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承受着较大的生理性负担,在治疗期间对并发症、胎儿健康均感到担忧,因此容易产生悲观、抑郁、焦虑、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文化程度以及家庭背景,综合分析患者的心理需要[6,7]。 要使患者放心接受护理和治疗,充分信任医护人员,从而增强治疗和恢复的信心。医护人员了通过了解患者实际的心理状态,进而获悉患者的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分别从改善护理方法、按照护理标准操作两个方面实施精心护理。对于情绪比较悲观消极,无交谈倾向的患者,应采用婉转的语言进行激励,从侧面了解患者的兴趣,抓住患者的兴趣,不断创造互动机会。 例如,有些患者喜欢音乐,医护人员可以与她们共同分享、倾听音乐,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还可以发动患者的亲属,同患者倾心交流,使患者打开自己的心扉,倾诉自己内心的焦虑、痛苦。 总而言之,护理人员应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真诚去护理患者,破除沟通障碍。有些患者情绪起伏较大、焦躁易怒,护理人员应该选择恰当的语言,给予适当安抚,促使患者平缓心情。 同时结合患者的身份、年龄、兴趣特点进行合理引导,适当安排利于患者放松身心、舒缓类文娱活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转移其精神压力。 当患者存在较为激烈的情绪波动时,要注意体谅患者,做出回避和忍让,避免不必要的正面冲突。 待患者心情平复,再正面应答,解决患者的困惑。 并且要引导患者不断端正心态,认识自身的情绪错误,改变不当言行。 针对不愿意开口交谈、表达的患者,护理人员不应强迫患者告知详细情况,而应通过患者家属、朋友进行侧面地了解,慎重对待家属亲友的反馈意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并与其他医护人员、家属亲友相互配合,创造轻松、舒适的病房气氛。

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妊娠期、分娩期、新生儿期、产褥期分期护理,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并根据不同时期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来调整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的用量;在各个时期充分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引导患者进行合理健康饮食,并重视产期的卫生护理和感染控制事项。 根据以上分析和调查结果,可知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期精心护理,充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帮助稳定患者血糖,降低分娩风险,使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地开展,并使患者更加认可护理工作,增加了对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从该院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择96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妊娠期、分娩期、新生儿期、产褥期分期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的血糖,根据不同时期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来调整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的用量;在各个时期着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引导患者合理健康饮食,注意产期的卫生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新生婴儿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胎窘、娠高症、感染、产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和病房环境5个护理项目的满意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新生婴儿出现巨大儿、糖尿病和窒息等病情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新生婴儿,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期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患者血糖,减小分娩风险,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妊娠合并糖尿病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106 例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不同方法完成所有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分组。 观察组:年龄分布范围为26~36 岁, 平均年龄为 (30.19±3.93) 岁;其中初产妇43 例, 经产妇10 例;对照组:年龄分布范围为27~39 岁, 平均年龄为 (30.55±4.02) 岁; 其中初产妇45例, 经产妇8 例;针对所有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临床对其实施B超检查, 最终确诊为单胎, 所有患者均确诊出现了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情况。 将出现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将出现免疫缺陷综合症的患者排除;将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将患有肿瘤的患者排除;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 观察两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患者表现出糖尿病症状;患者的血糖水平在11.1 mmol/L以上;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超过7.0 mmol/L。 患者满足上述两项条件则证明患者出现了糖尿病的情况[1]。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患者主症表现出心烦畏热症状、咽干口燥症状以及倦怠乏力症状等;患者次症表现出溲赤便秘症状以及口渴喜饮症状;舌脉体现为舌红苔黄症状, 此外出现了脉细滑数的情况以及少津液的情况[2]。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方法 对于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临床选择西医治疗的方法[3]。 主要体现为对患者实施饮食控制, 做到少食多餐, 对患者的糖摄入量以及患者的脂肪摄入量加以控制;除对患者实施饮食控制之外, 选择胰岛素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

1.3.2 观察组方法 对于观察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在对照组基础治疗方法基础上, 选择中药治疗的方法[4]。用药处方为:6 g的黄芩;10 g的地龙、 续断以及桃仁;12 g的当归;15 g的川芎、 党参、 赤芍、 炒白术以及山药;60 g的生黄芪。 对患者添加水剂量为500 m L, 煎煮时间为30 min, 最终煎至300 m L。对于最终形成的中药汤剂, 2 次/d, 150 m L/次, 分别于早晚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1.4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患者的妊娠不良结果等进行观察对比。

1.5 统计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 展开所有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血糖控制情况采用t检验利用表示, 妊娠不良结局采用 χ2检验利用%表示, 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 完成治疗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获得显著降低 (P<0.05) ;治疗后在血糖水平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P<0.05) , 详见表1。

2.2 妊娠不良反应对比

在妊娠不良反应情况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 糖尿病被归属为气虚血瘀证的范畴。 症状主要体现为嗜睡症状、胸闷症状、乏力症状以及面色苍白等系列症状。 患者的舌质主要体现为紫暗色, 体现为舌苔薄白症状, 患者表现出脉象微弱并且不规律。 针对患者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显著效果[5]。 中药处方中的续断、黄芩以及地龙可以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当归、黄芩、山药以及党参可以发挥益气活血的功效;赤芍、川芎以及炒白术可以发挥清热解毒的功效。 桃仁可以发挥对诸药进行调理的功效。将诸多处方联用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发挥显著的活血化瘀的效果。

观察该次实验结果发现, 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 完成治疗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获得显著降低 (P<0.05) ;治疗后在血糖水平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P<0.05) ;在妊娠不良反应情况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P<0.05) 。 有效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临床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 最终在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等方面能够发挥显著效果, 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质量显著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方法完成所有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分组。对53例观察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选择基础+中药治疗的方法;对53例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选择基础疗法;观察两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 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 完成治疗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获得显著降低 (P<0.05) ;治疗后在血糖水平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P<0.05) ;在妊娠不良反应情况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P<0.05) 。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 对患者的血糖指标可以进行显著控制, 将妊娠不良结局出现概率显著降低, 最终显著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苑凤未, 苑思坤, 王庚南, 等.经方活用治疗糖尿病妊娠严重呕吐伴发作性低血糖1例[J].环球中医药, 2013, 6 (10) :745-746.

[2] 徐赵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 :226-227.

[3] 齐丽丽, 张素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河北中医, 2010, 32 (10) :1569-1570.

[4] 姚俐, 黄倩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52例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5 (21) :79.

上一篇:班组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关于咏雪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