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和静脉全麻两种方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2022-09-11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外科手术病人中约2%~4%合并有糖尿病(DM)[1]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少不了麻醉,而麻醉处理不当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 。因此,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对糖尿病患者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以减少患者血糖及血压的波动,有助于手术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该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行下肢骨折手术合并糖尿病189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硬膜外麻醉和静脉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行下肢骨折手术的189例糖尿病患者,遵循随机自愿分原则,将这189例糖尿病患者分成观察组(硬膜外麻醉组)95例和对照组(静脉全麻组)94例。观察组95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46例,年龄为35~67岁,平均年龄为(48.3±8.5)岁,闭合性骨折55例,开放性骨折40例,糖尿病病程为3~11年,平均病程为(4.5±4.5)年;对照组94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46例,年龄为34~68岁,平均年龄为(48.4±9.0)岁,闭合性骨折56例,开放性骨折38例,糖尿病病程为4~10年,平均病程为(4.6±4.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及骨折类型等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 min给于0.02 mg/kg阿托品和0.15 mg/kg的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诱导麻醉,诱导麻醉完成后,行气管插管并通过麻醉机控制患者呼吸,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患者新斯的明0.03 mg/kg、阿托品0.02 mg/kg拮抗治疗。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选择第2~3腰椎之间为穿刺点,麻醉药物选择0.33%丁卡因3 m L及2%利多卡因5 m L。

1.3观察项目

所有患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记录不同手术时段(麻醉开始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30 min(T2)、手术结束10 min(T3)的血压、心率及血糖的变化。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5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意外情况出现,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手术后患者心率、血压及血糖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心率、血压及血糖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95例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2±0.2)h,94例对照组为(3.4±0.5)h,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时段的血压、心率、血糖的比较

见表1、2、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麻醉手术作为一个重大的应激创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实施麻醉手术引起体内一系列内分泌功能紊乱,多种(如皮质醇、儿茶酚胺等)应激性激素水平分泌增高,可以引起体内内环境的改变,尤其对血糖代谢影响最明显,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受抑制所致血糖的增高以及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下降。糖尿病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高胰岛素血症,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同时加重脑水肿[3] ,故手术期间易出现一些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前,应当充分评估其手术及麻醉风险,围手术期中密切监测血糖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4]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以减少患者血糖及血压的波动,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全身静脉麻醉可能只单纯抑制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或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但并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区域的机械性刺激向中枢的信号传导,也不能完全阻止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信号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而硬膜外麻醉能阻断手术区域机械性刺激向中枢神经的信号传导,同时能显著抑制儿茶酚胺等激素的增高[5] ,故硬膜外麻醉比单纯全麻更有助于维持患者血糖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该文资料显示麻醉手术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血糖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心率、血压及血糖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也说明硬膜外麻醉较静脉全麻的方案更有助于维持糖尿病患者手术期间血糖和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是糖尿病患者实施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时较为合适的麻醉方式。

摘要: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和静脉全麻两种方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行下肢骨折手术的189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硬膜外麻醉组)95例和对照组(静脉全麻组)94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所有患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记录不同手术时段的血压、心率及血糖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意外情况出现,麻醉手术后患者心率、血压及血糖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心率、血压及血糖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较静脉全麻的方案更有助于维持糖尿病患者手术期间血糖和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是糖尿病患者实施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时较为合适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静脉全麻,糖尿病,下肢骨折,麻醉

参考文献

[1] 魏军,李昌祁,李俊,等.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与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6):1115-1117.

[2] 李晓辉.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9):25.

[3] 明豫军,李辉,肖峰,等.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30(3):196-200.

[4] 黄剑波,黄强.不同麻醉方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7):1124-1125.

[5] 赵瑞玲,李瑞芳.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两种麻醉方法比较[J].西南军医,2010,12(4):683-68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收费模块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行政秘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