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2024-04-08

麻醉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前,大多数的手术都需要先进行麻醉,才可以安全的进行手术,所以,手术室护士的麻醉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出现意外情况,立刻报告医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固定的姿势,进行输液或输血。一个好的麻醉效果会使得手术中的患者顺利进行手术,无痛苦而言。所以说,手术室护士的麻醉护理是医生的良好配合,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护理体会

1 前言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对患者进行全局或局部的麻醉,使患者暂时失去意识的一种方法,从而可以让病人在手术中无痛,安全和放松的进行手术,为手术和其他医疗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逐渐活跃,除在手术室之外的护士工作,还出现了在手术室麻醉的工作。这不仅需要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求护理人员掌握麻醉的相关原理,对各种先进的监测技术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应该意识到,麻醉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抢救。因此,为了手术的成功,采用外科护士进行麻醉。

2 术前护理

2.1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手术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心理护理也是外科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而且对患者,特别是严重受伤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作用效果。有一些患者会在手术之前,由于对麻醉的知识不是非常了了解,所以就会产生担心,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的情绪,从而导致血压升高等现象。这些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实施的手术,也会造成中风或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护士要有耐心,友好的和患者进行交流,对其的心理进行疏导,减少患者的紧张,恐惧感,让其主动配合手术,从而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2.2术前指导是一定要进行的,就是在术前一日让护士了解病人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手术在进行中的情况下,病人必须在术前禁食,进行麻醉,做到手术所需的姿势,同时,要有主意病人的精神状态。

3 操作

3.1在手术中,麻醉护理是必要的,可以在曝光时对肢体保暖。手术开始后,要确保患者的情绪就会趋于稳定,所以要掌控好护理病人的措施,从而让其理解与合作。从而可以顺利进行麻醉,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术后要对患者仔细观察,应该严格控制来往的人群,减少污染的情况的发生。病人与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制度,避免大声喧哗,不能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从而可以保护病人的隐私。

麻醉情况下,要使患者适应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所以要相应的调节室温,要适宜,避免发射高热辐射,身体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会不好受,尤其是麻醉状态,对手术伤口的血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是保证患者正常进行手术的关键,护士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调整。

3.2进行麻醉的护士在确定病人的舒适和安全后对其进行麻醉,无呼吸和循环操作,以免损伤患者,从而确保麻醉的顺利进行。如对硬膜外麻醉,患者侧肩下垫薄枕,患肢外展,从而可以对其进行麻醉,配合医生的操作。因为麻醉后病人部分或全部的知觉丧失,处于放松的状态,肌反射就会消失,就会失去调节的能力。所以应在患者进行麻醉时,让病人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等。

3.3进行麻醉时,要与病人合作,进行麻醉诱导,从而麻醉可以维持完成各个阶段的手术,直到病人恢复知觉。医护人员要了解麻醉药物的性质、功能和用途、以及产生的不良反應,注意事项等。对于病人的静脉输液,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格稳定控制血容量。要按照麻醉药品的严格规定,正确对病人进行麻醉,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麻醉后,要使其气道通畅,以防止病人倒塌在床上。

3.4在手术中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是手术室中最严重的事故,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疗效,延迟时间,必须迅速采取挽救措施,协助医生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操作,并随时记录准确的数据。

在手术中出现休克的情况,主要是治疗时没有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应保持快速输液的状态,尽快恢复血流量。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常、改善血液循环,避免患者的休克,尽快完成手术。

4 术后护理

术后第一天,要对患的精神进行访问,对其的生命体征都要有所了解,以及术后的反应、伤口的敷料等都要随时进行关注。

5 结束语

总之,麻醉是手术中病人的安全与保障,手术室的护士的麻醉和医生的操作要协调好,这对于手术是非常重要的。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麻醉知识和经验,这是手术顺利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可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吕正.外科护理学. [J]2015,31

[2] 王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 2014,16

[3] 陈春.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要点研究[J].2014.82

[4] 谢炜.浅谈手术室的麻醉护理配合[J].2014.35

[5] 崔娇.全身麻醉手术的护理配合[J]. 2016.12

[6] 耿旭.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护理配合[J]. 2016.56

麻醉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管理方案在现代药品库房管理中应用成效。方法:以药品库房100种药品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解药品库房管理问题,并制定规范化管理方案、执行;以药品安全问题发生频率、药品安全管理水平、质量评分、取药时间、平均盘点时间以及账实相符率等多项指标评估。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方案后,药品安全问题发生率低,实施前后对比P<0.05;践行规范化管理方案后,药品安全管理水平高、管理质量强,实施前后对比P<0.05;执行规范化管理方案后,取药时间缩短、平均盘点时间减少、账实相符率较高,实施前后对比P<0.05。结论:为实现现代药品库房管理质量的提升,可执行规范化管理方案,降低药品安全问题发生率,增强药品安全管理水平,提高药品库房周转率。

关键词:药品库房;规范化管理;安全管理

【中圖分类号】R97            

引言

在医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仅技术水平提升,药品种类众多,规范用药成为现阶段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举措。而药品库房管理质量影响患者用药安全性,重视药品库房管理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药品库房管理容易出现问题,影响医疗改革脚步[1]。药品库房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是医院药品流通的主要环节,做好药品库房质量把控,可降低临床用药风险。了解现阶段医院药品库房管理存在的弊端,制定规范化管理方案,提高药品库房管理质量,缩短取药时间[2]。鉴于此,本研究就医院药品库房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总结医院药品库房管理问题,制定规范化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对比实施前后药品库房管理成效,数据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药品库房100种药品作为研究对象,并以2020年12月为时间节点,2020年6月至12月为实施前,2021年1月至6月为实施后,规范化管理方案的制定主要以现代药品库房存在的管理问题为基础,总结。

1.2方法

1.2.1药品库房管理问题

(1)药品储存条件不合理:不同种类药品需要贮存在不同的环境中,若未严格按照药品种类要求存储药品,则会影响药品的质量,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对患者用药安全产生威胁;对于临近生产保质期、已经过期的药品整理不够规范,从而导致临床用药风险有所增加。

(2)药品采购与供应脱节:部分药品临床用量较大,使得药品库存减少,甚至出现大量短缺,无法实现药品种类的供需平衡,满足医院临床所需。

(3)药品摆放混乱:针对药品库房中的特殊药品,其有着特殊的摆放要求以及储存要求,一旦管理人员工作稍有失误,则会出现用药错误,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由于片剂类药物消耗较快,且种类众多,容易出现同类单规格不同药品的混淆,增加取药时间,增加临床用药风险。

(4)药品积压:在药品库房管理药品过程中,如未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管理药品,易导致药品管理混乱,容易出现过期药品数量增加的现象,增加库房药品积压风险。

1.2.2规范化管理方案

(1)药品采购计划制定

药品库房制定药品采购计划时,应全面了解药品库存量,合理制定采购计划,药品价格、治疗效果、供应商资质等均为药品采购计划制定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不能过于偏重其中一个因素,而是多种因素的均衡,避免药品价格超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药品采购需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确保药品质量;对合作过程制定规范化标准,实现药品采购流程的标准化;药品库房管理人员需对每批次进入库房的药物进行质量管控;明确采购时间,及时盘点在库药品储存量,依据临床所需、库存情况调整采购时间,确保药品合理供应,避免出现采购时间滞后情况,影响药房药品采购数量。

(2)药品质量控制

在药品库房管控中,药品质量检验为重要环节之一,明确各类药品质量控制要求,做好药品验收工作。首先确认入库药品货源,核对药品种类、生产厂家、数量等基本信息,是否与药品采购清单相符,避免出现药品基本信息与采购清单不符的现象,增加误取药的风险性。其次,严格审核到库药品附加票据情况,确保药品生产信息、票据信息与采购计划相符,若药品信息不相符,药品库房管理人员可拒收,将药品退回,更换药品。最后,药品库房管理人员需对药品规格、生产批次、有效期进行识别,将不合格药品筛选、退回,确保入库药品质量合格。

(3)药品仓储管理

明确不同种类药品的仓储标准,将入库的药品进行保管与储存;药品类别主要有注射类、口服类以及外用类;特殊药品包含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将药品库房条件予以设置,即冷藏库、常温库、阴凉库;其中冷藏库的温度应控制在2℃-10℃,实现对疫苗类制品及血液制品的保管与储备;常温库的温度应控制在10℃-30℃,保存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的药品;阴凉库的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可实现对膏状、液态等容易变质、挥发性药品的保管。调节库房的湿度、光照等因素,避免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湿度过高则会使得药品霉变、发潮,湿度过低则会使得药品分解、风蚀。若药品库房光照不合理,则会增加药品裂解、变质速度,降低药品质量与药效,甚至对患者用药造成威胁。药品库房管理人员需定期盘点库房药品信息,尤其是药品的保质期、入库日期、仓储条件、药品库存数量等方面,及时制定药品采购计划,清空积压药品,实现库房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既保障了药品质量,也提高了库房管理成效。

1.3观察指标

以药品安全问题发生频率、药品安全管理水平、质量评分、取药时间、平均盘点时间以及账实相符率等多项指标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經T、X2检验,P<0.05表示临床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品安全问题发生率比较

实施规范化管理方案后,药品安全问题发生率低,实施前后对比P<0.05。(表1)

2.2药品库房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对比

践行规范化管理方案后,药品库房安全管理水平高、管理质量强,实施前后对比P<0.05。(表2)

2.3药品库房盘点情况比较

执行规范化管理方案后,取药时间缩短、平均盘点时间减少、账实相符率较高,实施前后对比P<0.05。(表3)

3讨论

在医院临床诊断治疗中,药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药品种类众多,而且不同规格、类型的药物,其药效不同,控制药物质量成为临床合理用药的主要途径。药品库房管理工作成为重中之重,重视药品库房管理质量,保障药品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药品库房管理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影响医院形象。就现阶段医院药品库房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制定规范化管理方案,实现对药房药品的全面管理,由此减少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药品库房管理水平。而且通过规范化管理方案,药品库房药品供需达到平衡,避免出现药品积压、缺货情况,对患者治疗产生不良影响。规范化的药品库房管理,可实现药房管理人员取药时间、药品盘点时间的缩短,增强账实相符率,有助于医疗成本的控制,降低医疗成本的浪费[3]。规范化药房药品管理方案也需要持续完善,促进医疗改革速度,提高医药事业发展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规范化管理方案后,药品库房安全问题发生率低,药品安全管理水平高、管理质量强,取药时间缩短、平均盘点时间减少、账实相符率较高,实施前后对比P<0.05。

综上所述,为实现现代药品库房管理质量的提升,可执行规范化管理方案,降低药品安全问题发生率,增强药品安全管理水平,提高药品库房周转率。

参考文献:

[1]肖霞.采用CVA分类管理法提高西药药品采购及库存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处方药,2020,18(07):45-46.

[2]邱云菊.医院西药库房的规范化管理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0):162.

[3]吴友苹,徐军,缪芬,黄云,汤海燕,王珏.精益理念优化我院药品库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04):46-48.

麻醉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临床医学中,很多疾病都需要手术治疗。有手术就必有麻醉。由于麻醉相关的设备、器械和麻醉药品的更新换代,全身麻醉方式下患者舒适度高,所以,越来越多的患者非常乐意接受全身麻醉。但同时,人们担心全身麻醉的药品对智力、认识功能有影响?所以,本文从小儿麻醉和成人麻醉两个方面,简述全身麻醉对智力、认知功能有无影响。

1小儿麻醉对智力的影响

和成人相比,小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以及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难以忍受疼痛、不适造成他们哭闹、翻腾,这是手术过程中绝不允许出现的状况。因此,小儿麻醉是小儿手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小儿暂时失去疼痛与不适,为外科医生治疗疾病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基于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警告说“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或第三孕期孕妇,手术中多次或者长时间使用全身麻醉药或者镇静药物有可能影响到小儿大脑发育”,到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ACOG(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继续建议,孕期妇女(无论哪个孕期),在接受任何可能需要使用全身麻醉药物或镇静药物的医治时,都应该寻求专业建议,来评估治疗的风险与利益关系。对于那些可能使用到全麻药物和镇静药物的外科手术或治疗,只要该治疗存在医疗适应症,就应该向孕妇提供。

美国曾对8548 名儿童随访调查,发现过早接触麻醉药,可能会对将来的学习能力有一些影响,比如认识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但并没有严重到需要投入更多教育资源来矫正的程度。况且,智力是人的大脑决定,人体有血脑屏障,一般药物不能直接作用于大脑。所以,全身麻醉药物对小儿智力影响程度还是比较安全。

2成人全麻对智力的影响

成年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出现失眠、记忆力变差等状况因人而异。众所周知,老人年龄越大,对手术及麻醉引起的损害、抵抗力和恢复力较弱,全麻后出现这种人知能力下降的概率相对较高,特别是接受大手术长时间手术的老年人。学习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绝大部分数天后可恢复正常,只有极少数人数月甚至永久都无法恢复。这种手术后认知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医学上称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1998年,国际术后认知障碍研究协会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麻醉时间、手术的复杂程度,术中对体温的控制、手术并发症、术后感染均可能与之有关。在临床上,极个别受强烈创伤的患者(未麻醉),出现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目前看来,麻醉难脱干系但绝不是主要因素。

成年人尤其是青壮年患者,神经系统发育完善,各种酶的活跃程度高恢复能力极强,全身麻醉后,可能几小时,也可能几天,体内残余的药物就会被全部排出。所以说,全麻手术对成年人智力影响的可能性是非常低,总体来看应该是比较安全。

麻醉开创至今,已经上百年了,优胜劣汰了很多副作用较大的麻醉药品。目前,应用到临床上的藥物安全性都很高,并且药物的安全剂量已经确定。药物的剂量和麻醉时间的长短,可能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正在发育的儿童或者退化老人有一些影响。

3全身麻醉不损智力

随着麻醉在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被进一步发现,人们对麻醉的认识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病人认为,麻醉仅仅是通过药物避免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但是实际上,麻醉医生除了保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监测患者麻醉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内环境的状态,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在手术过程中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麻醉的药物有止痛、镇静和肌肉松弛三种,主要作用于人体神经,若麻醉医生用药不当,则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全身麻醉常见的副作用有呼吸抑制、短期内小便不畅或清醒后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只要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麻醉意外或其它并发症,患者手术后基本不会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

麻醉作为手术的辅助工具,在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纵然目前围绕它的副作用有些许争议,但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麻醉是安全的。

麻醉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治疗择期手术病人68例, ASAⅠ级和Ⅱ级, 其中男36例, 女32例, 年龄22~60岁。术前心肺功能正常, 无精神疾病史。神经外科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1.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开放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面罩吸氧。丙泊酚-芬太尼组 (A组) :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丙泊酚1.0~1.5mg/kg, 待病人意识消失后, 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0.15mg/kg, 肌松满意后进行气管插管。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B组) :静脉注射瑞芬太尼3μg/kg, 丙泊酚1.0~1.5mg/kg, 边推并呼唤病人睁眼无反应后, 静脉注射库溴铵0.1~0.15mg/kg, 肌松满意后进行气管插管。

1.3 评定标准

疼痛分级[1]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分为四级:0级:完全无痛;1级:轻度疼痛;2级:中度疼痛, 尚可耐受;3级:剧烈疼痛, 不能耐受。镇静程度分级:1级:需要摇动或大声呼唤才能唤醒;2级:熟睡 (闭眼) , 轻声或光刺激下即醒;3级:困倦 (睁眼) , 对活动反映迟钝;4级:清醒;5级:烦躁激动。拔管后5min记录病人的警觉/镇静评分 (OAA/S评分) [2]:对正常语调呼唤名字反应快为5分, 对正常语调呼唤名字反应冷淡为4分, 仅对大声或反复呼唤名字有反应为3分, 仅对轻拍或摇动有反应为2分, 对轻拍、摇动无反应为1分。

注:种麻醉方法比较镇痛效果无差异 (P>0.05) , 拔管后5min患者的警觉/镇静评分 (OAA/S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效果满意。镇痛0级65例 (95.58%) , 1级3例 (4.41%) ;拔管后5min病人的警觉/镇静评分 (OAA/S评分) :5分34例 (A组9例;B组25例) , 4分32例 (A组23例;B组9例) , 3分2例 (A组2例) 。麻醉后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共计12例 (A组7例;R组5例) 。见表1。

3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通常比较长, 全身麻醉后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导致苏醒延迟。手术操作过程中刺激强度经常发生变化, 需要不断及时调整麻醉深度以保持相对平衡。另外, 手术后外科医生需要及时对患者的意识进行评分, 以确认手术效果及有无并发症出现, 所以理想的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药物应具有诱导平稳、起效快、不增加颅内压、术后苏醒迅速、苏醒质量高等特点。丙泊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物, 作用快, 维持时间短, 恢复较平稳, 苏醒时间迅速, 不良反应少, 因而被广泛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其连续静脉给药可达到不同深度的麻醉效果。但是丙泊酚不能有效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 术中血流动力学可能会出现很大波动, 而神经外科手术一般时间较长, 手术期间的稳定麻醉非常关键。采用丙泊酚联合强效的阿片类药物控制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 效果良好。

阿片类药物中以芬太尼最为常见, 其脂溶性强、消除时间长, 临床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3]联合芬太尼镇静麻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芬太尼反复多次注射或长时间使用可产生明显的蓄积作用, 易造成患者苏醒延迟, 麻醉的可控性不好掌握[4]。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 是高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 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等优点[5]。瑞芬太尼于1996年开始用于临床, 其特殊的药代动力学及强大的镇痛效应, 使之广泛用于手术时间短或需要施行术中唤醒的开颅手术中。临床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对ICP、脑血流量、脑血管的CO2反应性及脑容积影响不大, 适合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瑞芬太尼停药后作用消失快, 容易因为痛觉过早恢复而导致病人血压、心率升高, 需要尽快采取术后镇痛治疗, 如在手术结束前给予长效镇痛药, 或术后立刻使用镇痛泵, 以减轻疼痛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根据本组研究表明,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2种麻醉方法在镇痛效果上无明显的差异 (P>0.05) , 但拔管后5min患者的警觉/镇静评分 (OAA/S评分)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能更有效地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不会造成患者苏醒延迟, 患者术后苏醒质量高, 麻醉可控性好, 便于外科医生实施手术, 临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2种方法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选择最佳麻醉组合。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我院6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 ASAⅠ级和Ⅱ级, 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芬太尼组 (A组) , 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B组) 。分别对其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种麻醉方法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室, 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 起效时间快、作用时间短、快速苏醒, 是理想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神经外科,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23.

[2] Glass PS, Gan TJ, Howell S.A review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remifentanil[J].Anesth Analg, 1999, 89 (4Suppl) :7~14.

[3] 王亚华, 石学银, 刘刚, 等.喉罩通气在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4, 20 (11) :679~680.

[4] 张晓琴, 蔡英敏, 薛荣亮, 等.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 (1) :525~526.

麻醉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本文针对手术室麻醉药品的管理方法与体会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结合我院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结果:手术室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方便医护人员用药,防止药品流失,处方漏开,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用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我院在对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进行控制之后,规范化提高了麻醉药品管理的质量,保证了手术与麻醉的正常运转,防止了药品因保管不善而药效下降或变质失效,降低了药品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方法

手术室药品种类多,麻醉药品更是一种特殊药品,连续使用后,易产生依赖性,易成瘾的药品,麻醉药品有双重性,合理管理和用药有利于患者的疼痛治疗。如使用合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用药成瘾等问题,对患者造成危害,甚至成为社会不安因素。为确保手术、麻醉和抢救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提高医疗质量,明确管理,使麻醉药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现今由护士来掌管麻醉药品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手术室护理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的抢救成功率和手术室的整体工作水平。

方法

1.麻醉药品的保管方法:

1.1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的要求必须对麻醉药品具有专业性,有护士(医生)执照并注册在案的本院护士(医生)。

1.2麻醉药品的保管:按照药品的性质来决定储藏条件,麻醉药品的大部分品种遇光变质,应注意避光,采取避光措施。执行专人专柜双锁保管,麻醉药品必须24小时锁在有密码的保险柜里,钥匙及密码由麻醉科主任和专职护士保管,每天由专职护士根据手术量出库一定数量的麻醉药品,并与麻醉师严格交接双签名。手术结束后,麻醉师将处方和空安瓿一起交于专职护士,数量无误后双签名。专职护士要及时领取补充,柜内麻醉药品每日清点并登记,避免药品外流,造成危害。

2.值班麻醉药品的管理:因麻醉药品由专人专锁保管后,急诊手术用药不方便,需要给值班的麻醉师配发一定基数的急诊麻醉药品,次日晨清点无误后交班并签名。

3.麻醉药品使用登记管理:麻醉药品使用后,立即将认真进行基础信息逐项登记,对于麻醉药的处方的书写要符合规范,要求字迹清晰,不能有涂改模糊的地方,登记本妥善保管。

4.处方的管理:使用专用处方,与麻醉药品一起锁在保险柜内,应按项填写,字迹清晰,不得涂改。由专职护士使用处方去药房进行领取。

5.麻醉药品用药管理:

1. 麻醉药物的管理则包括使用管理与存储管理,麻醉药物的取用与使用必须详细记录,同时药物保管处需要做好麻醉药物的交接工作。在药物存储管理方面,则需要按照麻醉药物相关存放规定,将药物区分开来,同时提供适宜的存储条件,加强监管与清点工作。

2.麻醉科每个手术间配制麻醉药品车一台,麻醉药品备有一定数量的基数,每台手术结束后,由麻醉护士及时核对麻醉处方,毒麻药处方,用药后的空安瓿,数量准确,然后补齐基数备用。

3.毒麻药品管理者,严格按照药品的储存条件储存药品。

4.每次发放的药品,要本着左进右出的原则,防止药品过期失效。对需要使用的药品进行分类摆放,口服、针剂、外用药各类药品按照合理的顺序摆放好,对于意外摔碎的药品需要及时汇报给科室的主任,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签字后进行保留。

5.每日要统计毒麻药小处方,统计毒麻药用量,收取毒麻药品空安瓿,毒麻药品空安瓿定期送药品管理部门统一销毁。

6.麻醉药品的处方每日收取,核对无误后及时录入进行记账收费,以免漏洞。

体会:手术室要健全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实行专人专柜,双锁保管以来,未发生过药品丢失现象。同时也深切体会到麻醉药品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管理工作也应细致、认真、负责做好各项监管工作,保证麻醉药品的完好安全。

结论

麻醉药品管理是一项特殊而重要的工作,既要保证患者合理使用,又要防止药品流失危害社会。因手术室手术的数量不断增加,工作性质繁琐,药品的种类繁多,手术及麻醉药品用量比较大,这样就加重了手术药品管理难度。因管理更为重要,包括领取、保管、麻醉记录中使用登记、医生与护士每日帐物核对、处方开具等。麻醉常用药设专人负责药品的统计、领取、保管和整理,提高了发送药品的准确性,从而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盲目性;减轻了麻醉医生的负担,而且还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降低了药品损耗率,提高了医生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加强对手术室麻醉药品进行严格管理,通过不断的质量改进,规范管理流程,加强管理人员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使得麻醉药品能够确保应用的高效和安全性,患者在用药后能够减轻痛苦,发挥出较大的药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雪梅,魏玉华.手术室药品管理方法与体会[J].内蒙古医学雜志2010.2.42(2)150,1

[2]孙黎明.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8):286-287

[3]张翠芬. 手术室药品管理方法与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54-255)

[4]刘祖德,刘晓军,李霞.麻醉药品管理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警医学,2011(8)

*通信作者:索改霞。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手术麻醉科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65

上一篇:传媒文化论文下一篇:现代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