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2-09-11

剖宫产是盆腔深部手术操作, 要求麻醉起到充分的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我院对比了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56例, 均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 ASA分级Ⅰ~Ⅱ级, 同时排除神经系统疾患、心、肺严重合并症、凝血机能障碍、药物过敏等产妇。全部产妇术前对麻醉方案均知情同意。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7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为 (28.6±11.2) 岁;孕周37.5~41周, 平均孕周 (39.2±1.6) 周;体重50~76kg, 平均体重 (62.7±8.4) kg;其中初产妇49例, 经产妇29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40岁, 平均年龄为 (29.1±11.5) 岁;孕周37.5~40.5周, 平均孕周 (39.6±1.9) 周;体重51~75kg, 平均体重 (63.2±9.1) kg;其中初产妇50例, 经产妇28例。

2组产妇从年龄、孕周、体重、产次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全部产妇均给予面罩吸氧和心电监护, 并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静脉滴注林格氏液300mL。产妇均取左侧卧位, 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 于L 2~L 3间隙穿刺, 穿刺成功后于头向置管3cm, 注入2%利多卡因[1]。观察组产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 于L2~L3间隙穿刺, 穿刺针斜面向上直入法穿刺, 见脑脊液后以0.1mL/s速度注入0.5%罗比卡因重比重液2.5mL。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嘱产妇取平卧位, 每2分钟进行针尖测试麻醉平面。麻醉平面不足者, 经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直至麻醉平面到T6[2]。确认麻醉起效后开始手术。

整个麻醉过程密切监测产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等。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3 疗效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估疼痛程度。取10cm标尺, 0cm表示无痛, 10cm表示剧烈疼痛, 嘱患者根据疼痛感觉自行选择标尺位置。数字越大, 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3]。

如同一产妇发生几种不良反应, 以症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计1次。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起效时间比较

对照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为 (215.4±54.1) s, 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为 (58.3±3.4) s。2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VAS评分比较

对照组产妇VAS评分为 (1.8±0.2) , 观察组产妇VAS评分为 (1.7±0.2) 。2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产妇发生恶心呕吐8例、头痛4例、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观察组产妇发生恶心呕吐5例、头痛3 例、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 (表1)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剖宫产术中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 且不良反应小,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为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5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 观察组产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2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比较, 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产妇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剖宫产术中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 且不良反应小,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春霞.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17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临床疗效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 2011, 40 (26) :2683~2684.

[2] 罗小玲, 陈世彪, 张本军, 等.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50 (4) :88~91.

[3] 陈录平, 张安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100例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 2010, 3:226~22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新时代指导思想下的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创建的实践与研究下一篇: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中应变能力提高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