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2022-09-13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素养”, 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综合素质等中的“关键少数”素养, 是个人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核心素养由三维目标发展而来, 又有别于三维目标, 是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而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 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反映和落实, 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10个核心素养, 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呢?

一、教学设计时对核心素养顶层设计是渗透的前提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和预设, 也是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 教师在拟定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认真解读文本教材领会编排意图, 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 提炼出与目标相关的核心素养。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注重培训“空间观念”;在“方程”的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等, 因此老师在拟定教学设计时要对应渗透的核心素养进行顶层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学重心从注重“讲授→记忆”具体事实转移到对核心概念统摄下的学科知识及结构的“深层理解→迁移应用”上, 以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例如, “百分数”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对“百分数”这个核心概念的深层理解, 首先可以把核心概念具体化为一般概念知识, 如“百分数的意义;求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然后, 通过一系列驱动性基本问题, 如“百分数有何意义?”“怎样求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怎样互化?”“百分数有何应用价值”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 围绕驱动性问题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分析关于百分数的意义、特征、性质、应用等具体数学事实基础上促进对一般概念的基本理解, 最终建构核心概念。

二、紧扣核心素养组织教学活动是渗透核心素养的关键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也是渗透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根据教学设计对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 围绕核心素养组织教学活动, 设计相关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在教学“方程”中, 当教学了解不同的方程后,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常见的方程有哪几种模型”, 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和讲究, 最后归纳出常见方程的的基本模型:ax±b=c, a-x=b和a÷x=b, 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数形结合,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就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 也就是培养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认识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教学, 内容都是抽象的概念,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用手指比一比、量一量相关物体的长度, 由此感受到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大体长度;用手掂一掂相应的物体重量, 如一枚硬币、一袋盐、一个鸡蛋等感受一克、一千克的实际重量。教学中还应经常为学生创设一些来自源于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 培养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比如调查各小组同学放学回家方式的统计活动:可以让各小组同学自己商量决定用已掌握的哪种统计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如画“正”字、画勾、画图形等等, 并且安排好由谁完成收集记录原始数据, 谁来完成统计表的数据汇总以及绘制统计图。经历了系统的统计活动后, 学生便会养成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这样的教学若持之以恒, 学生定会在潜意识里形成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素养也会在这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提高。

三、结合核心素养设计练习是渗透核心素养的延伸

作业练习是学科教学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设计适量的作业当堂练习。在设计作业是, 要紧紧围绕本课时的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 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作业练习, 以达到巩固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渗透。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后, 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称物品的重量:一个乒乓球、一枚硬币、一个鸡蛋、一个苹果、一袋洗衣粉等, 使学生对千克和克的概念形成表象, 增加学生的数感;学习了《米和分米》后, 教师设计让学生动手量一量作业本、课桌、手臂、身高、黑板、考室等, 加深学生对米和分米的认识, 增强空间观念。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例如:“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结果, 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数据, 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 对于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以及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着积极意义。比如估算到超市买东西大概需要带多少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有多少?估计一个操场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需要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 这样学生才能将估算内化, 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是数学学科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明确数学学科素养在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转变数学学科教学观和教学行为, 渗透核心素养, 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核心素养, 在教学设计时应对核心素养进行养顶层设, 紧扣核心素养组织教学活动, 并结合核心素养设计练习, 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好基础。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获取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基础上, 在长期的、有意识的数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自觉的数学意识和行为。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核心素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涉外英语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及其英语成绩的关系下一篇:关于期货交易风险准备金有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