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背景资料

2022-09-21

第一篇:金色的鱼钩背景资料

2018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6)_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吗?我们一起背诵一下。可以这样说,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有人说,长征是诗,可它却抒不尽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概。有人说,长征是歌,可他唱不完红军战士感人至深的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

板书:金色的鱼钩。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检查反馈:

颧骨 驼背 威胁 衰弱 抽噎 瞻仰 严峻 熬过 搀扶 粗糙 搪瓷碗 青稞面 拧成疙瘩 两鬓斑白 布满皱纹 奄奄一息 喜出望外 皮包骨头 眼睛深陷

2、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回顾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理清文章层次,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拟标题】 接受任务---弯钩钓鱼----发现秘密---命令吃鱼---挽救班长---珍藏鱼钩

质疑思考:同学们这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主要写的是谁?那么文章为什么以“老班长”“鱼钩的故事”为题不是更简洁吗?为什么还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呢?

三、品读交流 导读学文

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忠于革命的老班长,心系伤员,唯独没有自己的老班长是那样可亲可敬。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课文最令你感动的是哪部分?请找出来,多读几遍,在书本上做一做批注。

A.交流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预设: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B.汇报交流感动的部分

预设:1.交流“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交流“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交流“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这只碗真的有千斤重吗?为什么? (2)指导朗读老班长的话。

(3)脆弱是什么意思?小梁真的脆弱吗?

(4)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交流“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5.(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6.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7.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这种精神永垂不朽!。“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无数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毛泽东诗词《长征》。)

小结:可亲可敬的老班长已经离开了我们。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诠释者什么舍己救人,关爱同志。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多么值得我们缅怀和崇敬啊!

四、拓展练习

长征路上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能讲一个吗?

五、围绕板书 总结写法

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理解内容,感悟文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表达。

1、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

2、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3、结尾含蓄、深刻,点明中心。

六、复述练笔 提升能力

同学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鱼钩如今陈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里,如果你是讲解员,你如何向游客讲解呢。请写一段解说词,注意人称和用词。

七、课后作业

阅读主题丛书4《征程颂歌》版块,了解长征途中的故事,做好读书笔记,并将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篇:《金色的鱼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6个学案

课题:《金色的鱼钩》课型:新授第 1课时主备人:

备课时间: 月 日授课时间:月日审批人: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学习重点】:

1、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1、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一、预习指导作业:

1、读三遍课文,要求语句通顺,读准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长征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长征。

二、导学提纲: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令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看看可以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3、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禁()衰()饵()搪() 森()哀()耳()塘()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打比方的句子 ⑴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 ⑵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⑶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⑷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

四、达标检测:

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

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我就问他:“同志,你在那一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呀?”

“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

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的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过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思考: 1、“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我的学习心得:

第三篇: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病号,自己却光荣牺牲的故事。读完这感人的故事,我仿佛也置身于茫茫草地,来到了那位可亲可敬的老班长身边,感受着他崇高的人格魅力。

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已是热泪盈眶——草根、鱼骨头该多么难以下咽啊!如果真要咽下去又该多么痛苦啊!老班长竟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这需要怎样的精神呢!我们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是无法理解也无法想象的。平时的我们挑东拣西,蔬菜水果不喜欢,面条饺子不稀罕,就是大鱼大肉摆满一桌也根本不放在眼里。和草地上这位饱受饥饿折磨的老班长一比,我们真是惭愧啊!

在食物匮乏的长征途中,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老班长想尽一切办法为三个病号找吃的。尽管自己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尽管眼睛早已深深地陷了下去,你却未曾吃上一口亲手做的鲜鱼野菜汤——那也是救你性命的鲜鱼野菜汤啊!你不爱吃吗?你不想吃吗?你为什么从来舍不得吃上一口啊?你把好吃的让给了战友,任凭自己一天天消瘦下去,全然不顾死亡威胁步步逼来„„

老班长啊!当指导员交给您将病号带出草地的艰巨任务时,您接受得毫不犹豫;当三个病号面临饥饿的威胁时,您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当您钓鱼好不容易有所收获时,您欣喜地做出鲜鱼野菜汤端给战友吃;当您用战友吃剩的鱼骨充饥被小梁发现时,您嘱咐他不要告诉其他人;当战友对走出草地失去信心时,是您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大家;可就在将要走出草地的日子里,您却耗尽了全部生命,由于过度衰弱疲劳倒下了,最终没能走出草地„„弥留之际,您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自己的战友,依然是党交给的任务,多么让人心痛,多么催人泪下!

老班长啊!您完全可以,喝些鱼汤保全自己;您完全可以,独善其身走出草地。可您却选择了无悔付出,选择了先人后己,选择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苦苦思索着„„哦,我明白了,“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更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您高于天的革命理想,是因为您对党的无限忠诚,是因为您对工作的高度负责,是因为您对战友的无限热爱!我将踏着您的光辉足迹,永远坚定地走下去!

第四篇: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主备人:乔瑞荣 审核人:裴志芳 程艳玲 王丽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里有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 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课文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 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四. 播放课文朗读

五.学习课文

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 (这是党交给的任务)

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六.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

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

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 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 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 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提问: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七.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八.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钓鱼不吃鱼

鼓励病号喝鱼汤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第五篇:《金色的鱼钩》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么事?把和题目有关的句子用线划出来。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舍己为人

忠于革命

课堂讨论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对红军有了怎样的认识?

2.你们认为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从老班长身上我们学会了什么?

4.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5.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却叫“金色的鱼钩”呢?

课文总结

这篇课文运用了() 描写()描写,()描写,( )描写等手法,塑造了()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 )和()的革命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撼。 外貌

神态

语言

行为

老班长

舍己为人

忠于革命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草地途中、照顾我们(亲切)(

1、2)

护送病号:弯钩钓鱼、自己不吃(焦急)(

3、22)

壮烈牺牲:安定情绪、 昏迷不醒(鼓励)(

23、33)

永远怀恋:保存鱼钩、 子孙瞻仰(教育)(34)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扩展阅读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 ·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作业布置

1.课后观看关于红军长征的书籍、电影。收集关于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2.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却叫“金色的鱼钩”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进入高三班主任寄语下一篇:精神出轨的七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