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2022-08-28

媒介文化研究参考文献

[1]刘涛.媒介文化研究:现象的救赎与理论的生命[J].教育传媒研究,2022,(03):13-15.

[2]彭翠.媒介文化研究的本土意识与历史眼光——从曾一果的著作《媒介文化论》谈起[J].艺术评论,2022,(02):151-158.

[3]曾一果.现代性视域下媒介文化研究的理论发展与反思[J].中国图书评论,2021,(12):104-109.

[4]张翠翠.伊迪斯·华顿小说《国家风俗》中的媒介文化研究[D].导师:张俊萍.江南大学,2021.

[5]张茁.索尔·贝娄中后期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D].导师:吴笛.浙江大学,2021.

[6]曾一果,毛佳佳.数字技术驱动下媒介文化的裂变与重构——2020年我国媒介文化研究状况扫描[J].中国图书评论,2021,(04):94-110.

[7]李文明,吕福玉.传播学视野中的“黑洞效应”及媒介文化走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2):130-141.

[8]林喦.《媒介文化研究》评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129.

[9]蒋佳孜.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文化主体观研究[D].导师:王洁群.湘潭大学,2020.

[10]吴中奎.中国录像厅媒介文化研究述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02):112-115.

[11]李春雷.问题转向与心理逻辑:新媒体时代的媒介文化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05):56-59.

[12]陈华.技术变迁视域下媒介文化研究的基本逻辑与内涵变迁[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05):65-67+78.

[13]罗成.“中介”的潜能——格罗斯伯格的媒介文化研究及其思想意义[J].中国文学研究,2019,(04):1-8.

[14]李春雷.媒介文化视阈下底层青年群体心理极化的传媒干预研究[J].传媒观察,2019,(06):12-16.

[15]李东,赵伟豪.新时代少数民族新媒介文化的模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05):91-94.

[16]林小丁.探析媒介文化研究视角的网络古风音乐现象[J].传媒论坛,2018,(17):170-171.

[17]张洋.媒介文化视域下广告话语体系研究[D].导师:黄也平.吉林大学,2018.

[18]苗丽娥.媒介文化视域下农圣文化的传播研究[J].记者观察,2018,(14):106-107.

[19]艾伊璠.探究媒介文化研究之传承阅读文化[J].传媒论坛,2018,(07):160-161.

[20]王敏芝.全球化语境下媒介文化生产的价值期许[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157-162.

媒介文化研究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李敬.技术与文化传播:对新媒介文化的批判性研究[J].社会科学,2017,(06):179-191.

[22]袁晗照.基于费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鬼畜视频流行与文化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18):32-33+143.

[23]张泉泉.中国媒介文化研究的本土化探索[J].当代传播,2016,(05):63-67.

[24]李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媒介文化影响的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6):245-246.

[25]张泉泉.十字路口:中国媒介文化研究的本土化探索[A].全球修辞学会、国家传播学会、安徽师范大学.首届国家传播学高层论坛摘要集[C].全球修辞学会、国家传播学会、安徽师范大学:全球修辞学会,2016:6-7.

[26]王颖吉.媒介文化研究进路:从意识形态话语到技术效应的综合[J].当代传播,2016,(04):20-22.

[27]于德山.媒介文化研究的综合范式、想象力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02):38-47+126.

[28]胡晓欢.媒介文化视域下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D].导师:李明.安徽大学,2016.

[29]冯露.媒介文化研究中的实证与批判[J].青年记者,2016,(09):50-51.

[30]靳涵身,靳相茹.再现媒介文化张力之美——评《唐·德里罗小说中的媒介文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6,(06):196.

[31]李昕揆.美国媒介文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传统[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02):55-59.

[32]邱叶.新媒介文化视阈中的大学生自组织管理策略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06):26-29.

[33]隋岩.媒介文化研究的三个路径[J].新闻大学,2015,(04):76-85.

[34]申亚美,吴静,宋丽亚,李鹏亮,张邦明.新媒介文化语境下大学师生关系的新型建构问题研究——基于河南某高校的实证研究[J].新闻世界,2015,(07):179-181.

[35]张潇扬.约翰·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研究[D].导师:谭好哲.山东大学,2015.

[36]刘坚.媒介文化理论的意义符号阐释[J].社会科学战线,2015,(03):176-181.

[37]谭海燕.媒介文化兴起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导师:李明.安徽大学,2015.

[38]王鑫.媒介文化研究与批评范本之一种[J].中国图书评论,2015,(02):122-125.

[39]乔沙.试论新媒体时代媒介文化研究思维范式转变[J].今传媒,2015,(01):166-167.

[40]刘含颖,韩静,张瑞红.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媒介景观图——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中的媒介文化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36):52-53+55.

媒介文化研究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张颖.媒介文化视域中的文学经典论争[D].导师:张积玉.陕西师范大学,2014.

[42]斯静亚.媒介文化研究范式的考察[J].当代电视,2014,(10):76-77.

[43]张潇扬.“生产者式”电视文本的现代性解读——基于约翰·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研究视角[J].当代传播,2014,(04):23-25.

[44]吕强龙.商品、景观、符号:试析三种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下的媒介文化研究[J].新闻知识,2014,(06):3-5.

[45]牛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文化研究[J].传媒,2014,(10):77-78.

[46]王敏芝.1990年代以来中国媒介文化生产的体系性嬗变[D].导师:李震.陕西师范大学,2014.

[47]闵建平.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介文化政治学研究[D].导师:胡亚敏.华中师范大学,2014.

[48]刘泽欣.基于媒介文化视野的六六小说研究[D].导师:王会.河北大学,2014.

[49]张昱辰.就粱幕剿鳌?2013年国内媒介文化研究回顾[J].文化与传播,2014,(02):61-70.

[50]陈俊余.新媒体环境下贵州大学生媒介文化现状与对策探析[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2):301.

[51]林升梁.媒介文化研究综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1):55-57.

[52]刘坚.媒介文化语境下的文艺传播论与传播审美研究[J].华夏文化论坛,2013,(02):267-273.

[53]王萱.媒介文化研究之传承阅读文化[J].中国传媒科技,2013,(24):7-8.

[54]秦一乔.西安城市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关系研究[D].导师:鲍海波.陕西师范大学,2013.

[55]陈伟球.中国当代媒介文化民粹化倾向研究[D].导师:陈龙.苏州大学,2013.

[56]张瑞红.快感与焦虑[D].导师:郭英剑.中央民族大学,2013.

[57]贾立平.底层群体心理极化的传媒规避——基于《风险社会视阈下的媒介文化研究》的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02):25-27+53.

[58]孙慧英.手机媒介文化的研究现状及路径探析[J].东南传播,2013,(02):109-111.

[59]鲁春梅.从大众文化到媒介文化:问题域与研究向度的转移[J].新闻传播,2013,(02):20-21.

[60]胡栓.军队媒介文化研究综述[J].军事记者,2012,(11):42-43.

[61]刘坚.媒介文化思潮与当代文学观念[D].导师:黄也平.吉林大学,2012.

[62]赵立诺.媒介文化视域下陕西广电网络产业研究[D].导师:张阿利;延艺云.西北大学,2012.

[63]陈晨.传播社会学视角下手机媒体的媒介文化研究[D].导师:高卫华.中南民族大学,2012.

[64]鲁春梅,迟伟红.研讨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新闻专业选修课《媒介文化研究》为例[J].文教资料,2012,(07):146-147.

[65]陈叙.媒介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尝试与创新探索——评操慧博士的《中国晚报文化研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1,(02):283-289.

[66]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2011:415-421.

[67]於红梅.批判地审视媒介文化研究——基于2009-2010年媒介文化研究的评述[J].新闻大学,2011,(02):137-144.

[68]马晓磊.媒介文化与犯罪心理疏导研究[D].导师:李春雷.江西师范大学,2011.

[69]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导师:范以锦.暨南大学,2011.

[70]孙卓.符号视阈下媒介文化的受众审美研究[D].导师:刘坚.吉林大学,2011.

[71]陆道夫.菲斯克媒介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反思[J].河南社会科学,2011,(02):182-185.

[72]唐亦可.认识媒介文化的两种视野[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34-137.

[73]陈华.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媒介文化思想[D].导师:陈新民.兰州大学,2010.

[74]葛彬超.媒介文化与当代生活境遇[D].导师:陈立新.武汉大学,2010.

[75]段炼.媒介文化视野下的媒介低俗化现象研究[D].导师:严功军.四川外语学院,2010.

[76]曾一果.重建批判的媒介文化研究——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介文化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0,(03):51-55.

[77]党圣元.大众媒介文化及其社会影响辨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6.

[78]王爱华.媒介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导师:傅进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

[79]闫明星.网络媒介文化的集拓化特征及其社会效应[D].导师:何明升.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0]丁莹.约翰·费斯克媒介文化研究述评[D].导师:刘九洲.华中师范大学,2009.

[81]朱红霞.2007年媒介文化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9,(01):122-126.

[82]杨光,王德胜.当代西方媒介文化美学研究的三种形态[J].文学评论,2008,(03):134-140.

[83]付婷婷.媒介文化特征研究[D].导师:刘坚.吉林大学,2008.

[84]毛家武,陈鹏.中国媒介文化的转型困境与《大公报》式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建[A].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2008:208-214.

[85]杨光.形态与逻辑[D].导师:王德胜.首都师范大学,2008.

[86]王爱伟,杨光.媒介文化研究的美学省思[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64-67.

[87]朱晓军.形象流——电视媒介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系研究[D].导师:黄鸣奋.厦门大学,2007.

[88]朱楠.论媒介文化在新文化建构中的作用[D].导师:韩向东.吉林大学,2007.

[89]杜方伟.论伯明翰学派的媒介文化理论[D].导师:赵建国.河南大学,2007.

[90]蔡骐,蔡雯.娱乐化浪潮中的媒介文化──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解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5-10.

[91]陈默.拓展学术视阈 提升观照层次——近年来“媒介文化批评”研究简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06):79-81.

[92]鲍海波.文化转向与媒介文化研究的任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3):46-52+94-95.

[93]孙琳.《西部商报》媒介文化研究[J].社科纵横,2006,(05):129-130.

[94]汪振城.从“大众文化”到“媒介文化”:精英主义式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44-46.

[95]段炼.以媒介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D].导师:蔡骐.湖南师范大学,2005.

[96]孔令华.论媒介文化研究的两条路径——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媒介文化观差异之比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43-48+95-96.

[97]陈雪虎.走向媒介文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59-62.

[98]张燕菊.当代媒介文化的特征及走向[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01):33-36.

[99]居晨.巴特对媒介文化的符号学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04):44-47.

[100]王雅洁.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D].导师:陈龙.苏州大学,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施工监理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初中数学作业创新设计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