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环境论文范文

2023-03-20

建筑与环境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BIM 技术作为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简称,它能够通过掌握各种实际信息,建立起形象深度的三维建筑模型,从而在工程团队运行和质量管 理期间提供有效的帮助。不过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仍旧处在初级阶段,对于 BIM 技术的应用程度有限。本文通过分析 BIM 技术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的应 用形式,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者提供意见。

关键词:BIM 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应用分析

随着 BIM 技术不断的发展,在建筑企业当中能够不断调整企业的结构 和运营模式,使得管理的方式带来极大的转变。但是建筑智能化在我国的 建筑行业当中仍旧处于初级阶段,使用 BIM 技术以及相关的应用形式为建 筑的发展带来推动仍旧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探讨建筑智能化的相 关信息对 BIM 技术进行详细把控,通过分析应用的形式掌握 BIM 技术在建 筑建设阶段的具体使用方法,希望能够通过利用信息化建设和智能技术,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建筑智能化

所谓建筑智能化,指的是将建筑工程作为建设的基础应用,利用智能 化的设备以及相关的系统打造出能够拥有更强感知能力、判断能力、信息 传输能力的建造形式,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给人们构建出更加舒适的生 活环境。建筑智能化可以通过改善建设的环境以及办公的形式,使得智能 化的控制工程融入度逐渐提升。在智能化工程当中,空调系统能够通过对 室内温度和空气环境的自测,区别空气净化的功能,从而使得系统具备自 我调节温度的能力。相较于传统的工艺形式,智能化的方式可以更具灵活 和方便快捷的特征。而建筑智能化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形式更符合科学与绿 色的理念,更有助于达到节能的目的。比如在传统的建筑空调和照明系统 当中,耗电能相对较大,这两个环节几乎会消耗整个建筑能量的 70%左右。而建筑的智能化通过利用自然光和自然空气等天然的资源,智能的调节室 内的温度,节省能量,避免不必要的电能支出。而且相较传统的建筑工艺 形式,智能化的工程建设能够基于用户的需求,使得建筑的功能性得到满 足。传统的建筑工程在建设之前,需要预先完成功能的设定,然后再按照 设计开展施工步骤[1]。

二、 BIM 技术

BIM 技术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在进行建筑工程建造的过程当中,应用 BIM 技术来构建信息模型,需要对工程所涉及的所有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录 入与描述,通过将不同施工阶段的多种数据融合,借助该科技的帮助,实 现将所有信息建立成三维可视化的建筑模型。在建筑模型当中充分的体现 出各种信息和相关数据的构建形式,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并且实现 控制成本,避免浪费资源的过程,使得相关从业者在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 程当中拥有更为直观的模型,来完成建筑结构构造的过程。建筑信息模型 通过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实现相关信息的表述,比如在楼梯、门窗、梁柱、 墙体等结构组成时,通过利用信息模型包含基本信息和各项参数,使得空 间的结构形式更加的直觀。也能够体现出建筑在进行工程建设期间的完整 生命周期。BIM 技术通过利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多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 通过程。比如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通过使用 BIM 技术,构建出三维模型来 进行实际的操作,更加直观的规划建筑的结构,调节建筑的建设方案。而 基层工作人员通过参考三维模型,利用 BIM 技术,能够及时的查询有关的 信息,在信息的输入和交换方面也会更加的方便快捷。BIM 技术是一种新 型的技术形态,它通过使用互联网平台和计算机设备来构建出多功能,多 角度的模型状态,通过虚拟的模型来判断各个结构组成部分的技术形式和 构建形态能否满足相应的标准[2]。

三、建筑智能化中 BIM 技术的应用分析

3.1BIM 技术在建筑智能化模型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智能化工程在进行模型设计的过程当中,通过使用 BIM 技术,将 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包括材料、建筑结构、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参数。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使得图片信息能够得到转化,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的文件。文件当中包含非几何信息和几何信息,使得不同的构件能够在三 维立体模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BIM 技术能够体现出空间功能设计的合理 性,有助于设计师在工程施工建造之前充分的考量设计方案,确保设计的 合理性,在修改方面也具备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相关从业人员在设计 的过程当中,需要对设备进行调整通过对模型尺寸和相关信息进行修改、 调试,从而将信息完美储存与分享,使得所有参数之间存在着关联与合理 性。信息化的图源能够在变化的过程中实现可视化的分析,相关工作者也 能够在该过程中同步的了解相关调整的细节和信息呈现的状态。

在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过程当中,将 BIM 技术充分融入,从而构建三维 可视化的模型,能够更加方便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三者之间的交流 和沟通。一旦出现变动,也能够以三维模型的形式直接上传文件,使得三 方能够共享,避免工作人员陇长的描述,浪费了彼此的时间,又容易出现 沟通方面的问题。BIM 的模型展示具备着以往设计形式不具备的效果,它 能够在表达方面更加的清晰化,也拥有空间的设计感,更加快速的传递有 效信息,方便业主和设计方对方案进行修改。BIM 技术通过使用三维模型,逐渐取代二维的设计形式,在开展可视化模型设计的过程当中,通过掌握 细节调节构建的方式,充分的体现出 BIM 技术的优势。在钢筋节点设计、 幕墙节点设计时,还可以通过利用视频来展现构造形式的方法,增强技术 人员之间交流的有效性。借助 BIM 技术,可以直观的判断出老虎窗节点与 檐口节点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于专业的工作者而言,能够更快的修正和 调试,实现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的目的。

3.2BIM 技术在建筑可见度分析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讨论到可见度的问题时,可以划分为两种:室内可见度与室外可见度。室内的可见度等级与用户的体验有着直接的关 联,设计师在进行智能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对可见度进行合理的分析。通 过使用 BIM 技术进行介入,可以辅助设计人员完成可见度的调节,首先通 过将建筑当中的 BIM 模型信息导入到一个专业的 Ecotact 分析软件中,掌握 分析的结果,判断可限度的差异,从而进行局部结构的调整。通过借助分 析的结果,技术人员可以对区域内的空间布局、窗户的尺寸大小等进行适 当调节,使得可见度能够满足建设的需求。在后期投入使用时,也能够有 助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3]。

3.3BIM 技术在建筑日照情况分析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进行智能化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建筑的日照间 距参数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传统的工程建设公益中只是将它展示在图 纸中的排布上,这种设计方式容易导致后期施工建设方面存在误差,影响 了建筑投入使用时的居民体验度。所以通过利用 BIM 技术将日照的动态分 析和静态分析进行一个更加全面的展示,从而将数据充分分享到相关工作 者中。使得技术人员能够利用 BIM 技术的模型调节节气信息,再以动画的 形式展现出日照时数的变化与太阳阴影的变化,从而使得智能化建筑在控 制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全面和高效化[4]。

3.4BIM 技术在建筑声音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在建筑结构的构造中,声音环境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使得用户的感 知和听觉造成影响。尤其是在学校、医院、商场等这些人流相对较为密集 的建筑结构当中,通过使用 BIM 技术,使得智能化的建筑在构建的过程中 可以考虑到声学的状况,利用好声音环境的特征,将音质和音量尽可能的 精准估算,从而使得建筑在结构朝向、地形屏蔽和建筑功能等方面得到充 分的考量。避免声音强度对建筑投入使用之后居民的体验感造成负面的影 响。利用模型合理的计算出室内产生混响的时间,从而优化空间结构,造 成音质的变化。通过优化音质,使得居民的居住体验感有所提升[5]。

3.5BIM 技术在建筑智能化施工阶段的应用

建筑智能化的工程建设当中,BIM 技术有助于提升施工建设的效率。所有的集成信息,包括现场的人员组成、天气状况、材料和机械设备等等 都可以通过施工模型的展示,充分的反映到信息储存的结构当中,从而有 助于施工单位控制整个施工建设的流程,合理的把控人員分配,科学的调 度施工组织内的成员,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BIM 技术的模型可以通 过虚拟的碰撞检验,使得机电安装、建筑构建等模型能够在不断优化的过 程中得到技术方面的肯定。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调节,从而使得现场的 管控效率有所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使用 BIM 技术进行模型的构建时,要对关键部分进行详 细说明和注释,从而使得模型的信息能够更加的全面和清晰。比如在模型的设计中,涉及到临时尺寸标注的问题,需要表明相关数据的作用以及构 建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通过标记将标记可视化的呈现在设计图纸的区域 中,从而方便后期设计人员进行修改和查阅。而智能化的工程建设过程则 更具灵活性,它除了通过使用通信和办公的智能化之外,通过在建筑智能 化工程当中引入智能信息系统,实现智能办公过程,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们 的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更方便的获取信息,快速的调节相关应用形式,提 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整体效率[6]。

参考文献:

[1]陈兵,易侃,班鹏,等.基于 BIM 技术的桥梁工程半智能化施工 管理辅助系统[J].城市住宅,2016,23(11):122-125.

[2]宋永涛.BIM 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综合管理系统化应用探索[J].智能 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8):60-61.

[3]段羽,刘尧遥,刘喆.基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智慧社区运行 管理 研究[J].通讯世界,2018,(8):315-316.

[4]陈应.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BIM 技术应用和工程管理[J].智 能建筑,2016,(2):13-17.

[5]李乐.智能化在建筑装修装饰施工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智能建筑 与智慧城市,2018(9):41-42.

[6]池瑞文.BIM 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智能化应用[A].天津大 学、天 津市钢结构学会.第十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 五:其 他结构及现代土木技术[C].天津大学、天津 市钢结构学会:全国现代结 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2018:5.

建筑与环境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环境、居住舒适度等要求也在随之增高。暖通空调也就成为了大多数建筑必备的设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良好的居住与使用环境,但是暖通空调的大范围使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建筑环境对暖通空调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最终为暖通空调的节能发展提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环境;暖通空调;节能措施

目前,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各个领域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能源的使用与消耗量,造成能源消耗已经远远超过了能源再生以及收集的速度,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家对不同领域的建设都提出了相应的节能要求,而作为能源消耗量较大的建筑行业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合理改善建筑环境,促进暖通空调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从而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一、建筑环境对暖通空调的影响

1、建筑内部对暖通空调的影响

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决定了人们使用暖通空调的使用量,因此通过内部结构的合理化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环境,从而减轻空调的负荷。

第一:合理的建筑格局可以对室内环境带来有利的影响。在进行建筑布局设计时,应该全面进行思考,根据更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尽量选择南北通风的格局,避免东西格局对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加暖通空调的使用量,造成能源消耗量的增加。

第二:加强地板、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作用,为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进一步的保障。建筑内部围护结构的合理化设计,不仅能降低能源的消耗量,而且可以增强室内通风、保温性能的提高,为室内环境的改善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降低暖通空调的使用次数。

2、建筑外部对暖通空调的影响

建筑物外部结构的合理建设会对室内环境造成一定有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构建良好的室内环境,减少人们对暖通空调的使用量,就需要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外部结构以及使用材料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建筑外部结构的作用。

第一,在进行外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气候条件与使用暖通空调之间的联系,建筑抵御气温变化的能力越差,使用暖通空调的频率越高,造成的能源消耗越大,面对这一情况,就应该加强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在施工中可以加上保温、隔热材料,降低因为天气对建筑本身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利用与太阳能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太阳能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有效调节,从而降低暖通空调的使用。

第二,应该在建筑施工中充分采用绿化带的形式,从而实现室内环境的改善,减少暖通空调的负荷。例如可以在屋顶建造绿化带,通过植物吸收光的热量,从而减轻太阳直射对室内温度造成的影响。同时因为植物的化学反应,可以增强空气的湿度,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而且,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可以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暖通空调造成的空气污染起到净化的作用。

二、暖通空调节能的措施

1、优化建筑环境

根据上文建筑环境对暖通空调的影响可以得出,实现空调的节能首先应该改变建筑环境问题,对于准备建设的工程应该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合理的建筑布局以及施工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通过不同施工技术,增强建筑的性能,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进,通过外部结构再建、增加绿化面积等手段,尽量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从而可以有效减少空调的使用量,降低暖通空调的负荷。

2、选择性能良好空调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大部分的生产商也开始进行暖通空调的改进与创新。就目前空调市场的形势来看,环保型空调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在空调的选择上应该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尽量选用变频空调,因为变频空调可以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要求;同时购买空调时还应该注意冷热器的实际性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与建筑环境的有效结合,防止暖通空调的过度使用。

3、减少空调的余热消耗

目前,暖通空调的工作模式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部分热量消耗,因为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热量被排出了室外,造成了一定热量的浪费,增加了能源的消耗量,对实现暖通空调的节能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了最大程度上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就需要对空调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良,通過环保技术的应用,减少空调多余热量的浪费,促进其再次有效利用。

4、实现与新能源的结合

当前,暖通空调的使用范围逐渐增大,导致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多,而且其使用的资源大多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改善能源紧缺的局面,暖通空调应该尝试对其他可再生资源形成有效的利用,例如将太阳能、风能等绿色环保资源引用到暖通空调实际的运行中,以便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从根本上解决暖通空调的节能问题,促进生态环境平衡、长效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想提高暖通空调的节能水平,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调整。结合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之间关系,得出暖通空调的节能首先应该发挥建筑环境的实际作用,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减少空调的使用。同时还应该从自身条件、能源使用情况等原因进行研究,真正达到节能标准,从而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林伟华.浅谈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能耗[J].企业导报,2013,07:274-275.

[2]邱晓波.浅谈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节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181-182.

[3]艾阳.论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技术应用[J].科技风,2010,07:256.

作者简介:

蒋澄(1997-),男,江苏泰州人,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与环境论文范文第3篇

2、室内环境设计生态化思想内涵探究

3、绿色的室内环境从装饰装修设计开始

4、关于建筑室内装饰的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探讨

5、室内环境检测技术及其污染控制对策探讨

6、住宅小区健康建筑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7、浅谈室内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及预防措施

8、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物化学种类及检测初探

9、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

10、百位肿瘤专家10大提点:远离癌症就这样简单

11、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下的儿童医院环境设计思考

12、探析装修工程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与解决

13、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14、老年住宅建筑色彩设计刍议

15、浅析色彩搭配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实现途径

16、绿色住区十项衡量标准解读

17、天津儿童医院室内环境设计浅谈

18、盆栽植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19、幼儿心理与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若干探析

20、家庭装修的污染与防治

21、关于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人性化的研究

22、探讨建筑材料放射性的一些影响因素

23、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谈室内设计的发展

24、室内设计中色彩的美学感受

25、医院环境设计的人性化思考

26、浅谈现代社会儿童与城市公共水空间的关系

27、室内环境安全性设计研究

28、美国环保署战略计划(2006-2011)述评

29、室内环境监测在室内环境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30、关于开放式幼教理念的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的探究

31、儿童影像馆室内设计研究

32、室内环境检测中采样位置与数量的确定

33、住宅建筑设计中绿色生态理念的运用分析

34、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35、流行装修方式的健康隐患

36、城中村幼儿语言环境因素探析

37、中国版本图书馆 月度CIP数据精选

38、浅论建筑呼吸功能设计

39、“绿色环保装修”如何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40、论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41、室内建筑装饰材料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42、绿色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若干思考因素

43、小议建筑装饰中绿色环保智能节能的应用前景

44、浅谈室内空气污染危害与治理

45、浅析室内甲醛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46、走出对室内污染认识的误区

47、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设计关系的思考

48、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检测及防治措施探讨

49、家具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

建筑与环境论文范文第4篇

绿色建筑就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 使人类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样式, 它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 反映了社会文明的程度。把绿色理念赋予于建筑, 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 以顺应自然规律, 保护生态环境, 也称为生态建筑。

建设绿色建筑, 必须从国民经济、文化传统、城市规划、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去综合考虑。它具有适用、坚固和美观的特点。除了满足“住”的实际要求以外, 还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态需要, 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体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在一起的美感, 具体体现在小区的园林建设, 城市建筑的绿化, 园林规划的生态景观等。建筑是综合艺术, 而绿色建筑更是如此。绿色建筑综合了科学与艺术, 生命与自然等各个因素。绿色建筑展现了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整体风貌, 绿色建筑不能脱离它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它是城市躯体的“细胞”。

2 绿色建筑设计

2.1 绿色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宗旨

绿色建筑设计是以“绿色”为宗旨, 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共生, 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比如园林植物取景, 将建筑赋予在大自然中创造生态平衡, 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 使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 功能具有综合性, 使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互相促进与协调发展的文化, 满足人类日趋增长的视觉美需要。

2.2 绿色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内容

2.2.1 健康舒适

1963年, V·奥戈亚《设计结合气候》提出了“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绿色建筑应该体现“以人为本”, 将满足人类的生物舒适感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注重研究气候、地域和人类生物感觉之间的关系, 注重研制保温材料与构造, 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 保障建筑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采用耐久、可重复的环保型绿色建材, 并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 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 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 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 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 也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 例如夏季爬山虎覆盖墙面形成一道绿墙, 绿墙和墙面之间的间层形成了良好的通风竖井, 增强了墙面的散热性能, 而且绿墙还能避免阳光对墙面的直射, 降低外墙面温度, 进而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 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 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

2.2.2 高效节能

能源, 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绿色建筑就是要调整或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式, 绿色建筑应该节省能源, 努力扩大使用非燃烧体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减少对不可替代资源的耗费, 控制对不可耗尽资源及可替代资源的利用强度, 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 保护资源再生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 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 以提高节能效率。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尽可能减少材料线形使用模式, 提倡环形使用模式。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的目的。

2.2.3 高效节地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增加, 节约用地的形势更严峻, 节约土地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节地即建筑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占地表面积。土地是陆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更是人类的家园, 是人类食物主要工业源地。集材料、构造、设备、功能、建筑方式和外观形式于一体的节地设计是追求目标。可以利用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 并加大智能化设计, 做到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的结合, 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 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2.4 体现环境效益

如今我国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以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 导致酸雨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40%。绿色建筑设计要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追求最佳环境效益,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对建筑的灵活性和持久性的关注, 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关心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 加强绿化, 例如:在建筑周围种植大量的绿化植物和盆景, 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 减少路面吸热, 绿化可以净化空气, 提高空间的氧含量, 植物在夏天可以进行气候改良作用, 形成凉爽、舒适的环境。小区建设还可以尽量减少硬质铺地, 扩大草坪面积, 在建筑屋顶上采用蓄水覆土种植, 屋面上种植花草和一些低矮灌木, 形成一个“空中花园”, 或者在在居民家的阳台上种植一些花草植物, 这些都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创造空间, 美化环境, 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5 适应文化发展

绿色建筑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 在加快建设的同时, 根据当地气候特征, 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 使建筑有机地溶入地方的生态系统中, 复苏现代建筑中被丢失或忽略的要素, 将城市与建筑看作是时间和空间开放的系统, 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并保持当地文脉, 保护历史人文景观。

3 结语

绿色建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兴起的新型概念, 它在遵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下, 寻求创造生态建筑环境的途径和设计方法。在功能方面体现为生态环境, 在美学方面体现为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结合。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 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国家推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绿色建筑诞生了, 绿色建筑是在人与自然、人工创造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建筑样式, 它象征着人类生态文明与生态智慧。绿色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 适应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本文从绿色建筑设计与环境出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秀銮.绿色建筑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 2003.

[2] 许晓蕾.浅析“绿色建筑”设计[J].南方建筑, 2004.

建筑与环境论文范文第5篇

今天的讲座是由刘加平院士讲演的,主要阐述了建筑能耗的构成及节约潜力,解释了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能耗的形成机理和节约途径,分析了城镇建筑与农村建筑节能设计的差异,以及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研究绿色建筑进行节能减耗的原理。

建筑能耗包括建筑物的建造能耗、运行能耗以及拆除能耗已是业内常识。建造能耗包括建材产品的生产能耗、建筑材料与部件的运输能耗、建筑施工能耗等,建材产品的节能,一是要研发低能耗的建材产品,二是提高常用建材产品的生产效率。拆除能耗包括拆除过程以及垃圾处理能耗等,加强再生利用,可以降低能耗。建筑运行能耗通常包括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电器设备、炊事及生活热水能耗等。不同类型的建筑,所在不同的地域气候,各部分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可节约的比例也各不相同。建筑节能主要就是节约采暖、空调与通风能耗,主要是从设计、建造适应地域气候的“低能耗建筑”, 研发、设计高效的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设备系统,研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技术及设计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的。

上一篇:保护环境倡议书下一篇:环境保护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