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范文

2023-05-07

教学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理论+实验实践+讨论实践;人机交互体验平台;动态评价体系;环境影响评价

近年来,参与互动式教学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极大推广[1-3]。“参与互动式”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提出,最早仅仅是一套社会学理论[4],随着研究的深入,被引入教育学领域,逐渐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5]。然而国内在参与互动式教学设计以及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很欠缺。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针对我校水利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环境影响评价》开展参与互动式教学背景下教学模式和课堂设计的实证研究。该课程立足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国际环境影响评价的先进研究技术,以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预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为研究重点,开展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分析与评价,是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及其在建设项目中应用的专业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和灵活运用,在参与互动式教学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互动式学习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理论+实验实践+讨论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模式,同时引入人机交互实践体验,最后改进了现有单一的评价体系,应用于本科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现状

课程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作业、随堂提问以及考勤等多环节训练和督促检查,巩固学习成果。该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更能使其应用于社会实践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因此课程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求均较高。然而,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申请人发现了如下问题:

1.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欠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课程涉及的具体教学内容均属于专业理论知识,存在内容多、理解难的问题。教师努力地给学生尽可能直白地讲授课程内容,学生即便“听明白”了概念、原理等,难以真正掌握,因为单纯的理论教学虽然可以很好地促进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但不能满足全部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特别是针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教师“填鸭式”指导方式,导致学生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由于课程讲授对象是具有一定专业课基础的水利工程专业学生,水利工程专业原本就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工科专业,课程所涵盖的知识点仅仅是环境专业的部分内容,因而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融会贯通;其二,有效地将其与专业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仅仅通过教师32个学时的“填鸭式”的讲授远远不够,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大脑被不断而来的信息填满,一直处于知识的接收状态,课下查阅资料、结合实际深入思考的寥寥无几,既没有进行相关的独立思考,也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3.授课方式传统刻板,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即使采用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授课形式较之前而有些许改善,但多媒体依旧没能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上课往往是老师与手机争宠,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久保持在课堂上。

4.教学课时少,教师采用课后集中答疑的方式解决学生问题,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缺乏有效反馈。由于课程通常采用课后答疑和课程结束后集中答疑的方式解决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疑问,因此常常造成学生复习时发现问题老师不在场,而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当答疑时间、地点确定后,学生早已将问题遗忘;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往往通过提问和作业的方式反馈给老师,教师接受到信息时往往具有延时性。

5.以最终考试结果和考勤率考核学生的传统考核方式,不足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导致学生产生学习过程不重要,临时抱佛脚就可以的错误认知,使教师的教学过程难度加大,因此单纯地以应试考试结果和考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存在一定的欠妥之处。

综上所述,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授课方式、答疑方式和考核环节安排,对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采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影响预测和影响评价的基本能力效果欠佳,反而会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因此,适当完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性环节是促使学生能够更好掌握课程内容的有效途径,如何把这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关键。

二、“理论+实验实践+讨论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中指出:提高教学质量,“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中同样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生源素质和知识基础的差异化问题已明显显现[6],高校不但要为社会培养“精英”,而且要为行业培养高素质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从业者,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更是如此[7]。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模式的科学与否,决定着实践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依据课程教学目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尝试全新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的实践性教学手段,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尝试构建“理论+实验实践+讨论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模式。

1.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和现有实验资源,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水利水电工程系在学院指导下,通过研究课程的内容,分析理论教学的關键环节,进行现有相关实验资源的实地调研,借鉴兄弟院校和国内外同类专业在该课程的讲授方法、实验设计环节的具体做法,并加以归类分析,重点设计适合于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环节;主要针对理论教学中的大气环境监测、污染水质监测以及噪声和土壤环境实验室监测等的现场演示,重点对适合于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实验项目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设计,选取实际可行的实验项目并制定教学实验方案和计划。综合性实验的设计既体现了理论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又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的同时,对所学理论实时进行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专题讨论环节:根据理论教学重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实训教学新模式,结合目前环境热点问题,坚持在理论教学为指导的基础上,大胆地做出拓展和延伸,以学生为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环境专题讨论,例如“新时代城市雨洪管理-海绵城市”、“构建水-汽运移空中走廊-天河工程”、“阻碍绿色呼吸的元凶-雾霾”……要求学生以3-5人成立讨论小组通过学习到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课题讨论。讨论小组需明确分工:搜集资料、阐述论点、撰写报告、回答问题等,教师按照学生课堂讨论、报告撰写、自由提问等环节的综合表现,给予学生最终考核结果。同时教师需要随时引导学生更多交流与沟通,更多地促进自由观点的相互碰撞,使问题讨论引向更深层次。这种专题讨论式实践教学是互动式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从中领悟环评的真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能力,使其容易消化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

2.依据当前环境热点问题,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实践。根据理论教学重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实训教学新模式,探索高效的参与式互动学习方式,将理论知识细化为相对较小、较完整且相互关联的小知识单元,撰写相应的脚本并录制视频,然后借助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共享给学生。课堂上的大部分实践以大量的现实案例、新闻报道、先进的科研研究等切入点展现各种环保思想、环评原理的精髓,确保理论教学中重要知识点内化过程发生在课堂上,以便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自由观点的相互碰撞,使问题讨论引向更深层次。

3.借助手机和网络技术,引入人机交互实践体验平台。针对现今高科技手段进入课堂,手机互动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诸多成功案例,通过对其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论证后,尝试借助手机互动平台,完成学生课堂和课后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建立课内问答体验、课外体验平台。(1)建立课内问答体验平台:通过对现有高校参与式互动学习的进行调研,了解开展参与式互动学习在课程设计环节的注意事项,结合目前手机互动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手机不再成为学生上课的干扰,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同时教师也可通过扫二维码进行签到,完成课堂提问,学生通过手机提交答案,教师依靠手机互动平台后台处理,将学生答案进行汇总,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建立课外实践体验平台:借助实践体验平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借鉴手机及网络互动平台在课外教学中应用的成功案例,完善现有课外实践体验平台,使得该平台不仅具有知识点讲解、作业分发等常规功能,还将不时推送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针对重大、热点环境问题开展线上讨论,适当地要求学生在每天课余、短假、长假三个阶段进行实践体验,实现学生与教师进行碎片化沟通交流。课外实践体验平台可以有效承担起环境影响评价理论进行实践创新的桥梁和载体,也可向学生反馈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趋势和研究更新,及时促进环评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和完善,以满足学校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4.完善现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课前+课中+课后”动态评价新模式。课程考核是检验学期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拟改进以往以最终设计结果和考勤率考核学生的传统考核方式,尝试采用通过学生在课前、课堂学习、实验实践、专题讨论实践以及课外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并按照一定加权给出,作为最终的考核结果。需要说明的是,课前、课堂学习占比20%由任课老师给出;实验实践是通过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数据及实验报告等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由实验老师给出,占比20%;专题讨论实践以及课外实践成绩由学生汇报发言、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三部分给出共占比60%,最终成绩共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改进考核方式后不仅检验出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发挥出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能力,实现对人才的全面培养,且通过多维度评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在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实施“理论+实验实践+讨论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人机交互实践体验建立课外实践和讨论体验平台,以及“课前+课中+课后”动态评价新模式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学习中,并对全部30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具有良好的成效,问卷调查显示78%的同学认为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83%的同学认为可以很好地解决课程现存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中学生参与式互动的不足,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67%的同学认为“课前+课中+课后”动态评价新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存学业评价方法的不足。由此可见,本文提出的互动式教学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评价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互动式教学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评价方法,课堂教学中减少理论教学环节课时,新增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拟通过实验教学和专题讨论的方式开展,旨在通过专业的实验教学和专题拓展,使学生在参与式互动环境下,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借助手机互动平台,完成学生课堂签到、提问、作业提交以及课后答疑,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建立“课前+课中+课后”动态评价新模式是更为合理完善的学生课业考核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肯定,深化了专业技术,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进一步完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參考文献:

[1]韩燕娟,张宝辉,胡立如.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2(1):36-43.

[2]郭壮修.网络环境下参与式教学在《AutoCAD》课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王瑞骏,任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实践教学,2014,(5):193-196.

[4]张小楠.主体参与教学法在高校乒乓球普修课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5]徐小洲,叶映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与生成转化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70-74.

[6]丛红侠.也谈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7):80-81.

[7]丛红侠.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实验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149-150.

Key words:theory experiment practice discussion practice;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experience platform;dynamic evaluation system;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教学评价范文第2篇

感受地道英语•反思听说教学

——参加市教研室外教培训研讨活动有感

三月十二日我们初中英语组在开发区一中参加了市教研室举办的外教培训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加拿大的Justin(贾斯丁)带来的一节听说课。第一次听外教讲的公开课,而且用的是我们正在教的课本。这节课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听觉上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同时我的收获也是满满的。

课堂故事导入, 营造听说氛围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精彩导入犹如“投石激浪”,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Justin执教的是八下的Could you help clean your room?这一课。他并没有直接导入领读短语、单词,而是展示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自己父亲的照片,给同学们一种亲切感,同时调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接着展示一张凌乱房间的照片,并提问“Guess! What should my father say?” 水到渠成地导入本单元的基本句型。在导入新词组时,Justin引用了课本之外的一个词语chores(家务),更口语化,在外国人的生活中使用率比housework更高!同学们在这种自然轻松的氛围里开展听说活动,学习情绪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关注学生注意力,开展听说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如果教师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能促进学生更快地专注于将要学习的知识。反之,学生“心不在焉,听而不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课中,Justin多次让学生close your books或open your books.在评课中,他解释这样做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专心听说的习惯。回想自己的课堂,不管需不需要看课本,同学们习惯性地低头看书。即使与学生进行日常的对话交流,学生也习惯性地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其实这样做,证明学生对自己的口语不自信,而且也没有全身心投入到与老师的交流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另外,Justin的教学课件虽然没有花里胡哨的修饰,也没有精美的动漫和花边,但成功地吸引了听课教师和孩子们的目光。他使用了最为简单的黑屏白字,每页上一两个学习任务,将要表达的意思直观清晰地展示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的课件,总是担心学生不明白怎么去做,于是将每一页课件塞得满满的,可谓“图文并茂”。这样,学生反而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

设计有效活动,提高听说能力

英语课堂中教师只有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是实现课堂实效的基础和起点。

听的活动:在学生听之前,Justin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进行听前预测。他提出问题“Guess,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引导同伴之间进行讨论。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能有准备地去听,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了听力活动的准确率。同时,也降低了听力的难度,提高了学生们听的效果。

说的活动:在整堂课Justin一直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同学们主动地说英语,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Justin对于A部分对话的处理。他让学生看图并进行读前预测“Guess,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s their relationship? ”学生不难推测出“They are fighting. They are brother and sister.”这种有效的读前活动大大降低了文本的难度,也带动了学生的好奇心“Why are they fighting?”。 在学习对话的最后,老师让同学尝试写出对话中的几句话,写完后再让同学们按照正确的顺序将这些句子说出。这种新颖的方式加深了同学们对对话的理解。反思自己的对话教学,一味地一个模式:提问题-听读-语法解释-背诵,难怪同学们提不起兴趣。

教学评价范文第3篇

1.出席情况(5分)

2.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上交是否及时(10分)

3.课堂教学质量

(1)公开课——教师汇报课(20分)

(2)平时课(10分)

4.教学常规材料

(1)教案要求规范化的详案(10分)

(2)听课数量与质量(10分)

(3)记分册、成绩记录(5分)

5.师德表现(10分)

6.学生评价老师成绩(10分)

7.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者加分(10分)

二、奖惩措施

1.坚持每学期评选优秀教师,优秀者在评优晋级优先,特别出色的青年教师学校将破格启用。

2.对在培训过程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要进行加倍处罚,并扣除相应的福利,对经过培训仍不能够胜任工作的另行安排。

教学评价范文第4篇

摘    要: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常规环节,对推进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普遍存在评价与现实割裂、过度程序正义等问题,没有体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人本理念及成长性价值,导致评价结果成效矮化、评价指标效度偏低等问题。需要通过革新教学质量评价观念,重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及管理体系,实现科学性评价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高校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引言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加强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效工具,本质是利用考核手段,确定执行标准,进而形成质量底线。但在实践运用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难以获得预期效果。这一问题涉及管理文化、标准认同、动态区分等深层次问题。在2018年举办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重要指示。其中传统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被视为改革的重要目标。有鉴于此,高校应深度挖掘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立足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效率提升,重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及管理体系。

一、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特征与价值

(一)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特征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特征可被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是以目标为导向实施设计。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高校建设目标具有紧密关联性。通常情况下,高校会依据自身的建设需求,以及上级部门对于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设计规划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传统管理理念认为,在规模庞大的组织体系中,基层工作难以与上级指令相对接。若将指令转变为考核目标,便会对基层工作提供有效指引。基于这一认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经成为贯彻上级指令、指导教师工作的有效手段。其二是以绩效为手段落实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独立性较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约束性难以体现。借助绩效手段,符合质量标准的教学工作将得到正面评价及经济鼓励,反之则遭受经济处罚。与绩效手段相对接,质量标准将得到强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权威性更加突出。其三是以制度原则为内核规范考核设计。制度原则将文字规范法制化,凭借该原则,质量标准不仅具有经济约束,还将上升为刚性制度。受此影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具有更强的约束性。

(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价值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价值可被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确立教学标准。当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实现标准化管理。工业革命后,产业分工更加精细,社会生产体系的标准逐渐统一。大众教育服务于社会生产,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众教育体系将社会中的生产标准作为教学标准,并通过等级考试等手段加以强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质量的评估不应以“好”“坏”为依据,而应以对接社会标准为标尺。有鉴于此,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被视为规范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其次是强化管理主体。高校教学的专业性极强,教学工作不易受到监管。这一特征符合教授治学的办学理念。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对于教学标准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教学工作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督导。通常情况下,教务处等教学监管部门是制定、实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主体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教务处的监管地位将得到强化。再者,激励教师的学习意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然会对教师带来心理影响,未达到质量标准的教师会主动开展学习,评价项目也将成为教师的学习标的。

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常見问题

(一)评价项目与现实割裂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会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正面作用。但部分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评价项目脱离现实环境等问题。若坚持这一评价体系,将对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部分高校将多媒体教学、学生参与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推出的评价项目涵盖多媒体教学视频、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等。但现实教学环境并不适用于此类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视频为例,教师在制作与使用中必将消耗过多成本,在缺乏学校支持的情况下,多数教师难以长期承受相应成本。这一问题将导致教学视频质量下降,教学目的无从体现。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我国课堂。当前部分先进的教学手段普遍存在耗时长、效果不理想、课堂纪律无从保障等问题。我国高校课堂知识密度较高,若大范围推广此类教学手段必将影响教学输出,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二)过度关注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也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是指为达成正义的目标而采取的正义流程与手段。这一观念已在我国社会得到普及,并成为法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环境中,我国社会存在官僚主义等负面文化。若在程序正义中深入官僚主义,则必将导致程序正义的异化。例如,我国部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行政指令作为设计考核项目的主要依据。在使用中,教学工作的创新、调整均需严格依照评价体系的相关设计作出规划,否则即会触犯程序要求。同时,我国高校规模较大,在日常管理中极易出现突发性事件。在应对此类事件的过程中,教师会向监管部门提出相关申请,以维护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但在工作实践中,程序正义成为推诿责任、漠视现实变化的借口。这些问题将导致教学质量管理日趋僵化,监管条例流于形式。教师的积极性也将受到影响。

(三)缺乏人文关怀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具有刚性要求的制度原则。因此,应采用统一的实施标准,将全体教师纳入考核范畴。但部分高校设计的评价项目过于僵化,对于教师的人文关怀不足。在2018年举办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尊重教师、培养教师的办学原则。这一指示与十六大以来提倡的人本理念一脉相承。人本理念的思想内核,是将人的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并科学看待劳动者能力的极限。但部分高校提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未考虑教师的专长与短板。以至于项目设计过于全面,具有专业特长但短板明显的优质人才将受到影响。例如,部分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提供的教学知识具有前瞻性与实用性。但在质量考核体系中,会对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考试成绩等要素提出极高要求。该名教师的专业特长无法在质量评价体系中得到凸显。

(四)忽视成长性价值

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门经验科学。随着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学能力将逐渐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体现出成长性价值。但我国多数高校并未将相关理念融入质量标准设计。这一问题将对教师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首先,青年教师将在这一教学评价体系内受到较大冲击。青年教师刚刚步入教育岗位,工作热情与学习意愿较为强烈。但缺乏成长性考量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使青年教师承受更多压力,付出的努力难以在短期内展现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自信心极易受到打击。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因此教学质量评价应考虑青年教师的心理感受。再者,部分教学质量已经达标的教师,将逐渐丧失学习动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标准。符合该标准的教师将不再受到外界考核,对于教学质量的追求将逐渐衰减。

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进策略

(一)评价项目对接现实环境

我国部分高校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价项目与现实环境脱节。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在设计教学质量评价项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环境,并将教学工作的要点作为考核内容。例如,高校可将教学输出、课堂环境、考试成绩、学生评价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项目。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因此教学输出应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项目。在具体考核过程中,高校应以教材为依据,综合考虑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供给。其中,多媒体视频应被视为知识传输的工具,而非必要手段。

课堂环境较易观察,并可集中体现知识输出的有效性。教师提供的知识需要传输给学生。课堂是知识传输的介质,因此课堂环境会对教学质量带来影响。同时,良好的课堂环境通常来自学生的自觉维护。课堂环境会体现学生的参与度。考试成绩是展示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尺。虽然部分观点将考试定义为限制知识结构,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负面手段。但就整体而言,考试的作用仍旧无可替代。高校仍应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学生的主观评价已经被国外高校引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参考国际经验,我国高校可将学生的诉求作为评判依据。

(二)以终极正义为前提设置程序

当官僚主义渗入程序正义,必将导致监管程序陷入僵化,结果正义无法体现。针对这一问题,我国高校应将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相融合,并将正义视为最终追求。首先,高校应明确何为终极正义。通常情况下,正义被归类为伦理范畴,本质是指符合道德期待的公众评价。由此可见,正义成于众口。针对这一特征,高校应就监管程序与监管结果做出公示。其程序是否正义、结果是否合理将由本校教职员工评判。在这一机制中,以程序正义为借口的官僚主义将被揭示,产生的负面结果应由关联责任人分担。

其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将教师的反向评价作为程序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正义是来自西方的法学名词。在西方的司法观念中,给予被告人申诉权,是程序正义的必要条件,反之则无法展现程序正义。将这一观念带入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可被视为被监督对象,赋予教师评价程序的权利,是体现程序正义的关键条件。同时,为追求最终正义,高校应将责任与权利相对接,监管与审批相对接。通过这样设计,监管人将对教学质量结果负责,无论采用灵活审批或严格审批,审批结果都将成为问责的依据。

(三)在评价体系中融入人文关怀

校园内理应体现人文关怀,在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将人文关怀作为基本原则。例如,高校可将教学输出、课堂环境、考试成绩及学生评价作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成。以100分为满分,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可得到公正评价。考虑到教师的专业特长,以及突发性事件的影响,高校应为教师提供补分项目,使人文关怀得以体现。例如,高校可设计道德、科研、劳动这三项加分项,其中每项可获得20分的加分。

教学能力不足,但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可申请科研加分项,其在课堂教学中丢失的分数,可通过实验教学获得弥补。同时,勤于职守并为学生及教职员工长期提供帮助的教师,可申请道德加分。在审批过程中,校党委可联合本院系教师共同为该教师提供评定,使优秀的道德楷模获得鼓励。再有,因家庭事务而缺席考勤的教师,可申请劳动加分。在实施中,该名教师可在下一周期内完成代课、课后辅导等教学任务,并获得加分。总之,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应为教师提供补偿性条款。

(四)以成长视角设计动态评价体系

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较为僵化,教师的成长并未获得关注。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制定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高校仍可将教学输出、课堂环境、考试成绩及学生评价作为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项目。此类项目的权重将随着教师工龄的增加而减少。例如,工龄不超过十年的教师,仍可接受标准考核并以百分制获得评价。之后,每增长一年工龄,以上四项的标准考核就将缩减2分。以工龄20年的教师为例,标准考核的分数应为80分。

高校应将增加的考核权配置给院系领导。院校领导对于教师的个人情况较为了解,因此可为教师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要求。例如,针对学习意愿不足的教师,院系领导可为其制定学习目标。针对思想建设存在不足的教师,可为其提出该领域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的教师可获得对应分数。综合分析,标准统一的评价机制难以体现教师成长。将成长考核纳入院系领导的管理范畴,可使教师的学习意愿得到督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正面效果将得以体现。

结语

在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工作中,高校应结合现实教学环境,制定符合我国教育体系特色的评价项目,从而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师的实践工作相对接。同时,高校应以终极正义为诉求,建立监管与审批对接的工作程序,使结果正义成为考核监管人员的主要依据。在校园环境内,高校应将人文关怀融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针对教师的特长与意愿设置补分项目。最后,高校可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师队伍建设相融合。通过增加成长性考核,使教师获得针对性指导,学习意愿将加强。

参考文献:

[1]谢亚骐.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17.

[2]郝林青.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中國地质大学,2017.

[3]胡昌送,高月勤,杜瑞军.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80-84.

基金项目:校级中心委托专项科研项目(2019MTYSJ04);安徽省教学研究重大项目(2018jyxm1380);校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2018FXJT02)。

教学评价范文第5篇

一、分析现行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吴涛[1]等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 汉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评价手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的可信度都不科学, 其中对于评价手段来说, 对学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 对教的评价也主要依赖于学生成绩和听课;其中能参与评价的主体也就只有老师;评价的内容也还是利用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建立在学生考试分数上的评价体系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其可信度较低。雷艳[2]认为在急需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情况下, 目前的汉语评价体系还是建立在传统的汉语教学模式上, 因此评价方式单一, 缺乏启发性和实践性。高雪静[3]等人认为目前新疆的汉语考试评估达不到课程要求, 不能测量出听说能力, 而且汉语教材编写问题较多。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目前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评价主体单一,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 在评价中都是教师或者教育的主观部门一锤定音, 学生、学生家长等没有参与到评价中来;二是存在有教无评现象, 评价只重视知识的检测, 忽略了汉语素养提升, 或者是重结果轻过程;三是评价方法与理念相冲突, 随着评价理论的越来越科学化, 都树立了良好的评价理念, 但是在实际评价过程中, 还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只采用简单的类似于考试的评价方法;四是评价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对于语言学习来说, 应该是听说读写四位一体, 知情意结合的评价方式, 但是在分数至上, 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下, 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语言的应用。

二、探讨如何建立科学的汉语评价体系

通过分析汉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研究者尝试构建科学的汉语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在这方面做的研究比较多, 其中方晓华从理论探讨的角度认为可以从课程评价、教材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对教学管理的评价这样六个方面入手, 构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评价体系[4];迟敏认为目前使用较多的终结性评价, 考虑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而樊萍则利用喀什大学作为试点, 尝试在汉语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体系, 在了解学生汉语水平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采用不同方式的形成性评价;马小玲、洪勇明[5]在分析当前制约新疆高职院校预科汉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 认为应当从指标、模型、测量、权重四个方面构建新疆高职院校预科汉语教学评价体系, 从而促进汉语水平的提高。雷莉在分析汉语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以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为理论基础, 结合汉语教学的现实情况, 提出了教师素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政策支持等七个一级指标构成的汉语评价系统。

在构建汉语评价体系方面, 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新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得到推广应用的情况不多, 通过分析原因不难看出, 在应试教育框架下, 尝试构建汉语教学评价体系, 不得不考虑考试成绩这类终结性评价的影响, 因为无论形成性评价如何, 必须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和考试成绩挂钩。凡细珍, 任杰[6]从考试成绩出发, 提出了增值理念下的新疆双语教学质量评价, 他们认为这种通过追踪研究设计, 收集学生实际的学习结果与预期获得的学习结果之间的差异, 即增值,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教师和学校的教学效能进行评估的教育评价体系, 通过研究发现教龄、性别和区域等因素会影响汉语教学效果。

从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的论述来说, 构建评价体系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以能力为导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定多层次的目标, 充分利用好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MHK) 这一评价工具, 建立健全汉语教师评价体系。

三、论证汉语评价的重要作用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对汉语教学评价进行了专人论述——评价是汉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应充分发挥其在评估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不难看出首先汉语教学评价能够指引汉语教学的方向, 判定师生的活动是否偏离了正确的教学轨道, 偏离了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其次具有鉴别和选择功能, 可以了解汉语教学的效果和水平;第三反馈功能, 让教师和学生知道教学过程的结果, 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汉语教学评价的作用巨大, 但在应试教育的指引下, 往往只注重其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忽略了其他的功能。

随着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改革的推进, 构建科学合理汉语教学评价体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 目前使用的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 (MHK) 可以成为一种评价的手段, 但是还是比较单一的评价体系, 在构建汉语评价体系时, 必须注重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参与、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摘要:汉语教学评价是汉语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一环, 是培养少数民族双语人才的目标和手段, 通过分析发现汉语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析现行汉语教学评价的问题及原因;尝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探讨汉语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汉语,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涛, 买买提吐尔逊·阿布都拉.少数民族高中双语班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 (04)

[2] 雷艳.现代汉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探析[J].大学教育.2012 (05)

[3] 高雪静, 张玉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评估体系构建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3 (05)

[4] 方晓华.构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评价体系[J].语言与翻译.2010 (02)

[5] 马小玲, 洪勇明.建构新疆高职院校预科汉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 (11)

上一篇:个人评价下一篇:淘宝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