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2023-04-22

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第1篇

回顾过去的一年半,似乎觉得自己做的不错的事寥寥无几,而不足之处却多如牛毛,不可胜数。在学习上,似乎实际做到的,总不如规划好的。有些课程的内容到了期末考试时,脑袋里仍是混沌一片,没有一点清晰的脉络。可是,大学里的考试又和以前很不一样。明明对这门课感觉学的很不清不楚的人,却又足以应付考试,拿一个差强人意的分数。在工作方面,大一似乎更多跑腿的工作,零零散散,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嘛,总之学长学姐吩咐什么,自己照做就是了。这个学期开始在社团担任秘书长一职,又身兼活动照片拍摄,便开始忙碌许多,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终于了解了当年的学长学姐的艰辛。有时候,和别人在信息上交流时出现理解偏差,往往会导致发送错误的飞信,虽能及时发现,事后总是自责不已。连传达信息都做不好,你还配做秘书长么? 那时,就想退会。但终究不舍得吧,好奇社团在我们手里会变成怎样一番模样?这种期待之情,以及对自己能力还不至于这么不自信,最终使我只是烦恼了几天,便又打定主意,为彼岸好好干一场!秘书处的工作是零碎繁杂的,经过这半年的锻炼,我觉得自己的耐心和细心程度都有所提高,考虑事情也更全面了。在为人处事方面,也与会长以及其他的理事会成员有了更多的合作、交流,相信以后的合作会越来越顺利。

对于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其实我在大二比大一更迷惘。大一是一心想大学毕业就工作(准备考公务员),早点独立,自己养活自己,不再依赖父母。然而,大二反而开始摇摆不定,一方面是对尽早自立的的渴望,另一方面,是对能够更深入地学习的向往。毕竟,如果我的学习生涯只停步在本科,多少还是不甘心吧。尤其是我的哥哥对我说:“珍惜在学校的时光,当你工作了,你就很难再专心学些什么了。”于是,在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上,摇摆的天平开始微微向继续求学这边倾斜。但是,我真的适合读研吗?这又是我的新疑问。以我现在的学习状态,我真的能够顺利考研吗?

其实,将来太远,谁能预料?我又何必自寻烦恼。无论是什么样的未来,现在,当下,就在我手中的一分一秒,这才是我拥有的,便应该认真对待,片刻组

成永恒。

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第2篇

1.1教学标准

(1)通过情境的介绍,让学生知道导数的实际背景,体验学习导数的必要性;

(2)通过大量的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平均变化率的意义,体会平均变化率的思想及内涵,为后续建立瞬时变化率和导数的数学模型提供丰富的背景;

(3)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悟数学的价值;

(4)通过问题探索、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变量和函数的角度来描述变化率,进而抽象概括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会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1.2标准解析

1.21内容解析

本节是导数的起始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变化率、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实际上,它们是理解导数思想及其内涵的不同角度.首先,从平均变化率开始,利用平均变化率探求瞬时变化率,并从数学上给予各种不同变化率在数量上精确描述,即导数;然后,从数转向形,借助函数图象,探求切线斜率和导数的关系,说明导数的几何意义.根据教材的安排,本节内容分4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平均变化率问题,在“气球膨胀率”、“高台跳水”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用f(x)表示其中的函数关系,定义了一般的平均变化率,并给出符号表示.本节内容通过分析研究气球膨胀率问题、高台跳水问题,总结归纳出一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平均变化率解法的一般步骤.平均变化率是个核心概念,它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瞬时变化率及其导数概念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重点在实际背景下直观地解释函数的变化率、平均变化率.

1.22学情诊断

吹气球是很多人具有的生活经验,运动速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知识,这两个实例的共同点是背景简单.从简单的背景出发,既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可以减少因为背景的复杂而可能引起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干扰,这是有利的方面.但是如何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共同的数学问题的本质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而对本节课(导数的概念),学生是在充满好奇却又一无所知的状态下开始学习的,因此若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导数的起始课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学“有价值的数学”,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如何从两个具体的实例归纳总结出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对生活现象作出数学解释.

1.23教学对策

本节作为导数的起始课,同时也是个概念课,如何自然引入导数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两个实例的背景更形象、更逼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②通过应用举例的教学,不断地提供给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机会,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又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保持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24教学流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知识迁移→概括小结→课后延伸

2教学简录

2.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与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课件演示相关问题情境)

(1)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2)求曲线的切线;

(3)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4)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评析充分利用章引言中提示的微积分史料,引导学生探寻微积分发展的线索,体会微积分的创立与人类科技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初步了解本章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2.2提出问题,探求新知

问题1气球膨胀率(课件演示“吹气球”)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V(r)=43πr3;

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r(V)=33V4π.

师: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多少?如何表示?

生:r(1)-r(0)≈0.62(dm).

师: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多少?如何刻画?

生:r(1)-r(0)1-0≈0.62(dm/L).

师: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多少?如何表示?

生:r(2)-r(1)≈0.16(dm).

师: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多少?如何刻画?

生:r(2)-r(1)2-1≈0.16(dm/L).

师:非常好!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归纳到一般情形,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生:r(V2)-r(V1)V2-V1.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可以直接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其正确答案.

评析通过熟悉的生活体验,提炼出数学模型,从而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提供具体背景.自然合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创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通过感知表象后,学会进一步探讨问题的本质,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和数学的观点分析问题,避免浅尝辄止和过分依赖老师.

问题2高台跳水(观看多媒体视频)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师:请同学们分组,思考计算:0≤t≤0.5和1≤t≤2的平均速度.

生:(第一组)在0≤t≤0.5这段时间里,=h(0.5)-h(0)0.5-0=4.05(m/s);

生:(第二组)在1≤t≤2这段时间里,=h(2)-h(1)2-1=-8.2(m/s)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通过计算回答问题.对第(2)小题的答案说明其物理意义.

评析高台跳水展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化率――运动速度,而运动速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知识,这样可以减少因为背景的复杂而可能引起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干扰.通过计算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提供又一重要背景.

师:(探究)计算运动员在0≤t≤6549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吗?

(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通过计算回答问题.对答案加以说明其物理意义(可以结合图像说明).

评析通过计算得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状态,从而为瞬时速度的提出埋下伏笔即为导数的概念作了铺垫,利用图像解释的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1)让学生亲自计算和思考,展开讨论;

(2)老师慢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初步修正到最终的结论上;

(3)得到结论是:①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它并不能反映某一刻的运动状态;②需要寻找一个量,能更精细地刻画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思考:当运动员起跳后的时间从t1增加到t2时,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可以直接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其正确答案.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归纳出问题

1、2的共性.

评析把问题2中的具体数据运算提升到一般的字母表示,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作铺垫.

2.3知识迁移,把握本质

(1)上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f(x2)-f(x1)x2-x1表示,称为函数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

(2)若设Δx=x2-x1,Δy=f(x2)-f(x1).(这里Δx看作是对于x1的一个“增量”,可用x1+Δx代替x2).

(3)则平均变化率为ΔyΔx=f(x2)-f(x1)x2-x1=f(x1+Δx)-f(x1)Δx.

思考:观察函数f(x)的图象,平均变化率ΔyΔx=f(x2)-f(x1)x2-x1表示什么?

生:曲线y=f(x)上两点(x1,f(x1))、(x2,f(x2))连线的斜率(割线的斜率).

生:(补充)平均变化率反映了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平均变化的趋势(变化快慢),即在某个区间上曲线陡峭的程度.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那么,计算平均变化率的步骤是什么?

生:①求自变量的增量Δx=x2-x1;②求函数的增量Δy=f(x2)-f(x1);③求平均变化率ΔyΔx=f(x2)-f(x1)x2-x1.

评析通过对一些熟悉的实例中变化率的理解,逐步推广到一般情况,即从函数的角度去分析、应用变化率,并结合图形直观理解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从几何角度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即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变化率与导数作好铺垫.

2.4知识应用,提高能力

例1已知函数f(x)=-x2+x图象上的一点A(-1,-2)及临近一点B(-1+Δx,-2+Δy),则ΔyΔx=.

例2求y=x2在x=x0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2.5课堂练习,自我检测

(1)质点运动规律为s=t2+3,则在时间(3,3+Δt)中相应的平均速度为.

(2)物体按照s(t)=3t2+t+4的规律作运动,求在4s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3)过曲线f(x)=x3上两点P(1,1)和P′(1+Δx,1+Δy)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Δx=0.1时割线的斜率.

评析概念的简单应用,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6课堂小结,知识再现

(1)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实例归纳总结出来的?

(2)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3)这节课主要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师生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吹气球及高台跳水两个实例、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主要的数学思想有: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

评析复习重点知识、思想方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2.7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课本第10页:习题A组:第1题.

(2)课后思考问题:需要寻找一个量,能更精细地刻画运动员的运动状态,那么该量应如何定义?

3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把“平均变化率”当成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完成,特别是知识目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平均变化率”这一概念,并会利用概念求平均变化率.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成功之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从而达到概念的自然形成,进而从数学的外部到数学的内部,启发学生运用概念探究新问题.这样学生不会感到突兀,并能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化的知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完成,特别是知识目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平均变化率”这一概念,并会利用概念求平均变化率.

改进之处:课堂实施过程中,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将知识直接抛给学生,但自己的“引导”具有明显的“牵”的味道.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关注到适当的计算量,但激发学生思维的好问题不多.整堂课学生的思维量不够,学生缺少思辩,同时留给学生判断和分析的成分、时间都不够.

4教学点评

采用相互讨论、探究规律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一步步创设出使学生有兴趣探索知识的“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变化率问题.

4.1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情境化

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而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因此,本节课以两个实际问题(吹气球和高台跳水)为情景,在激发主体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生活感受的基础之上从数学的角度刻画“吹气球”和“高台跳水”,并注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

4.2准确定位,精心设问,注重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的角色始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并引导学生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点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人生的一种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从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从而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又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和激发创新的意识.因此,本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3借用信息技术辅助,强化直观感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两个实例(吹气球和高台跳水)的背景更形象、更逼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使探究落到实处.

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第3篇

一、用好教材

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尤其是物理教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实验、包括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阅读小材料无不包含其中。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可阅读性更强。其中有很多精美的物理图片、课外补充材料、小实验、物理学史等等。这些内容既能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又常是出题的热点。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是很重要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二、和学生处好“关系”

21世纪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高高在上,师道尊严;而是在业务专长引领学生学习,在生活方面做学生朋友和玩伴!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表现在:1.放下老师的架子,你的目的是传道解惑,在某种层面上是平等的!又是不平等的!2..尊重学生 体现在你要善于在学生面前充当一个听众的角色,了解学生学习和其他方面内容。一句话:沟通很重要。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方面能力不亚于业务能力。

三.教学上循序渐进,降低梯度

泰山虽高,但一般人都可以翻越;悬崖峭壁虽不是很高,但一般人如没有特殊的工具和一定的训练是翻不过去的。也就是说只有不可逾越的台阶,没有不可翻越的高山。所以搭好台阶,降低梯度,在教学中显得很重要。

四、充分驾驭课堂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传统教学相比,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提高了。那么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是关键!1.认真备课2.不要忘情于教,更要动情于管!

五、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

学生中常存在“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所以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是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六、及时总结和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感觉改进的地方很多,如板书、新课的引入、例题的选择、课后小结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好总结和批注!“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如果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是我对自己物理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总结的很片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使自己自己能胜任各个层次的物理教学,做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第4篇

一、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通过谜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说自己见到的雷雨是什么样子的,根据自读提示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由于本课的生字只有四个,在课堂上的教学,就采用了检查生字词句的方法:逐出示生字,生字组成的词语,最后通过组词成句,回到课文,体会生字出现的环境,了解用法习惯。书写较难写的“垂”字。

三、词句引领,品读感悟。

实施自主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我在教学本课时,留出大量时间给学生朗读,让学生找一找雨前的景物,小组学习、讨论。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而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让学生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第5篇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二、开展小组活动

性格是个性的核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课后反思:

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统领的专制,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发现教师一味追求场面的热闹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功效,忽视了该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导,“合作学习”变成“信马由缰”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合作学习的“水分”,没有“水分”,合作学习就会“枯萎”,教学中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二、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合作学习”变成“个人学习”

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组内成员达不成默契,合作就会流于形式。学生明确了分工,就会增强责任感,相互间的支持与配合会更默契。

三、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成“盲人摸象”

没有按法安排任务,学生根本就没有去合作、讨论、去深入学习,学生也没有理解合作学习对每个人的意义。所以,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就变成“无的放矢”。

四、没有充足的空间与实践,合作学习只会流于形式

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发展的水平。同时,要留给学生可以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避免在合作学习中只求场面而不求实质的过场现象,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上一篇:国庆节作文下一篇:5的乘法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