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2023-03-16

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第1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养成估算习惯。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判断。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选择适当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口算题:

400+300= 700+500= 900-300= 90+60= 800+600= 500+600= 200+900=

师:看看你们的计算能力怎么样?

看来同学们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这些题都难不倒你们,不过下面的题可就不一样了,请看第二题。

410+290= 720+490= 910-380= 82+58= 720+690= 190+900=

师:说出这些数分别接近哪些整十或整百数。看了题目,题目要求我们怎么做呀? 把两位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把三位数看成接近它的整百。

师:但光会算算式子还不行,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才有意思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乘法估算与实际应用 2.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

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并于2008年9月28日成功着陆,现在航空航天展览馆对外开放,吸引了一匹又一匹的游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三年级一班的同学共29人参观,展览馆的门票每张8元,29个同学参观,老师带250元够吗?(老师不需要买票)

师: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认真思考,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带250元够吗?”是什么意思?够干什么?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乘法?除法?还是加法减法?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9×8=232 232<250 同学们不仅会列出算式,还明白为什么这样算,你们真是会动脑筋的好孩子。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求出精确数据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有时我们为了方便计算,节省时间,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那这个大约数怎么算呢?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8,因为29接近30,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算出29个同学要花多少钱买票,也就是29×

30﹦240,所以29×8的积比较接近240。29×8≈240。 我们可以把29估大一些,看成30,8×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像这样的乘法计算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估算 29×8≈240,240<250。因为我们把29看做30,估大了。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进去参观了!

32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怎么才能知道8×题。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估算的知识,认真思考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句。做完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交流,统一意见,并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 32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才能知道8×(小组汇报)

能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32×8≈240(元) 240<250 可以买门票。

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引导学生思考估大估小问题,考虑剩余30﹦240,所以8×32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32≈240。 的人数。因为8×但这只是30个同学的票,还有2人没买票,经过比较,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 29×8≈240。够买门票 32×8≈240不够买门票

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估算结果同样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够买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小结: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始终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估大些或估小些,上街买东西时通常要多带些钱,以防万一,这样才保险些。

3.课堂练习 填空:

1.学校有学生696人,大约是( )人。

2.小明平均每分钟步行 61米, 2分钟大约可行( )米。 3.跳绳每根6元1角,30元最多可以买( )根。 附答案:700 1200 5 1.育红小学将有370名学生参加秋游活动,只需要8辆限坐47人的客车。( )

2.把104×20 看成100×20来估,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少4。( ) 附答案:√ × 1.一个会议室有18排座位,每排座位有21个, 如果有360名老师开会能否坐下? ( ) A.能 B.不能 C.不能确定

2.王老师买了100本笔记本,每本2元8角,带300元够买。(

4.巩固提升

附答案:12 ×720 ≈10 ×700 ≈7000(桶) 光明小学共有102个班,每个班有41人, (1)小学大约有多少学生?

) (2)如果要为光明小学学生更换课桌,大约需要多少张课桌?

附答案:102 ×43 ≈100×40 ≈4000(人)

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师生总结

1. 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

2.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始终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估大些或估小些。

板书

乘法估算与实际应用

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第2篇

巩义市子美外国语小学 张爱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4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2、初步培养学生做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前三分钟展风采,比一比谁的记忆最准确。

1、什么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什么?

2、测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观察量角器,找出量角器的中心,两条零刻度线,再从内刻度中找到65°、110°,从外刻度中找到15°、130°

4、同桌结合说一说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会用量角器画角,并能对角进行分类,那么这些角又是怎样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画角)

2、探究画角的方法。 (1)说一说

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要画出这个角,猜一猜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 (2)试一试

利用你手中的工具,试着画一个65°的角。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参考课本42页的步骤,一步一步来进行。画完之后,自己利用量角器进行检验。

画得快的同学看周围谁有困难,你来帮帮他。 (3)看一看

观看教师演示画角的步骤,注意刚才自己难解决的地方老师是怎么处理的。 A.两重合(点点重合、线线重合); B.找点; C.连线

(4)议一议

讨论画角的步骤,全班交流,反馈。 (5)教师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①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② 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线点一个点(找点); ③ 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连线)

三、巩固训练

1、画两个指定度数的角,再用量角器检查度数是否准确,比一比,谁的角画得既漂亮又准确。 指名板演,评讲时分别请同学叙述画角的步骤。

2、多种方法画角

(1)用量角器画出45°的角,集体纠正

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45°的角吗?自己试一试。 (2)画60°的角,自由选择方法。

(3)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那些度数的角 (4)汇报

单独使用一个三角板,可以画出45°、30°、60°、90°的角;使用两个三角板用加或减的方法,可以画出75°、105°、120°、135°、15°、180°的角

3、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比平角小25°的角。

评讲时指出:三角板画角有局限性,所以应根据角的度数,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画角。

4、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分别说说它们分别是哪种角。

10° 30° 60° 90° 105° 指名板演,分别请同学叙述画角步骤。

5、在生活中用其他方法画角和确定角的度数。 用折纸法:你能折出45度的角吗?135度呢?

哪种方法更方便、更常用?画多少度的角使用三角尺方便?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画角,你能想出哪些画角的方法?

五、小测试

1、画出60°的角三个,要求是三个方向都不相同。

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第3篇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1、(古诗穿越千年,还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吟诵

1、2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呢?

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

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 日出江花红胜火 桃红复含宿雨 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

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

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 (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

3、4句

1、反复吟诵

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 楼台 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7、烟雨中的楼台,仿佛在说:南朝统治者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五、课外延伸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板书设计

江 南 春

唐 杜牧

写 今

七 绝

“二十八字史论”

平长仄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怀 古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附:

长空澹澹孤岛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参考书目]

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引引学生理解宽容的概念及涵义。

2、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如何学会宽容。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

二、程序/学习活动

1、课堂导入:

情境再现,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最普通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来参与表演一些角色,感受一下平常所遇到的一些事情。

情境再现一:争床位事件(下铺) 学生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从而引入课题:世界上最宽阔的是什么?------学会宽容

2、拆字谈:

“宽容”都是宝盖头,可见都是宝贝。

“宽”字下面是“草字头”和“见”,也就是说象杂草一样的看法都允许并存。可是我们往往连一种异见都无法包容,何况更多乎?

“容”字下面是两个“人”和一个“口”,就是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不妨求同存异,但我不会不让你没有说话的权利。

诗句: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引入故事一:六尺巷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确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宽容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气质;宽容他人,你是仁者。宽容自己你是知者,学会宽容,你的人生会从容,轻松,潇洒。人性也得以升华。

3、谈谈我们身边以宽容的事情?(七嘴八舌)

老师总结如下: (1)打饭排队

(2)同学无意弄坏你的笔 (3)争前排座位 (4)争床位

(5)老师对你的误会 „„

4、认识自己

测试: 我是一个宽容的人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试,这里有一份关于宽容度的心理测试题目,请大家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完成,测试的结果只有你自己知道,让我们先来认识下自己。

请对下列问题作出“是”或“否”的选择:

1、有很多人总是故意跟我过不去。

2、碰到熟人,当我向他打招呼而他视若无睹时,最令我难堪。

3、我讨厌和整天沉默寡言的人一起生活、工作。

4、有的人哗众取宠,说些浅薄无聊的笑话,居然能博得很多人的喝彩。

5、生活中充满庸俗趣味的人比比皆是。

6、和目中无人的人一起共事真是一种痛苦。

7、有很多人自己不怎么样却总是喜欢嘲讽他人。

8、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自以为是的人总能得到领导的重用。

9、有的人笨头笨脑,反应迟钝,真让人窝火。

10、我不能忍受上课时老师为迁就差生而把讲课的速度放慢。

11、有不少人明明方法不对,还非要别人按着他的意见行事。

12、和事事争强好胜的人呆在一起使我感到紧张。

13、我不喜欢独断专行的领导。

14、有的人成天牢骚满腹,而我觉得这种处境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15、和怨天尤人的人打交道使自己的生活也变得灰暗。

16、有不少人总喜欢对别人的工作百般挑剔,而不顾及别人的情绪。

17、当我辛辛苦苦做完一件工作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时,我会大发雷霆。

18、有些蛮横无礼的人常常事事畅通无阻,这真令我看不惯。

每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13--18分,说明你需要在生活中加强自己的灵活性,培养宽容精神;

7--12分,表明你具有常人的心态,尽管时时碰到难相处的人,有时也会被他们的态度所激怒,但总的来说尚能容忍;

0--6分,说明外界的纷繁复杂很难左右你平和的心态。

5、如何成为具有宽容心的人? (1)视频: 你是我的室友 (2)谈论:如何成为具有宽容心的人? (3)老师做总结:  宰相肚里能行船。  乐观的心态。  尊重别人的意见。

 让自己做得更优秀,更积极。 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 换位思考。

 忍让、谅解 并坚持下去---共赢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讨论学会宽容后,对如何学会宽后的总结:

(1)宽容是一个人的肚量,肚量越大,对自己是越有好处的.

(2)学会宽容别人首先要乐观,一个悲观的人总是很容易想到事物不好的一面,而且心情比较压抑和郁闷,所以总会对别人不满或者生气.虽然有的人平时还好,可是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就悲观起来也不算真正的乐观,那只能说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比较开心,这是人之常 情.真正的乐观在于你自己的心态,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给自己鼓励和希望,并且相信自己。

(3)宽容的人能够对别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论、行为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4)宽容的人一定要做好自己,要让自己优秀,积极.因为一个自己过的很不好或者不顺

利的人心情很难好起来,一旦别人触犯了自己,就会觉得非常生气,即使不表现出来,心理也很恼火.这种也不是真正的宽容,只是用了中国流行的”忍”,我个人认为,这还不如把火适当的发泄,免得怨恨和不满越积越深,还让自己很受罪.而如果自己很优秀了,其他的人怎么样了自己都可以很坦然的接受,也就不会为一些小事而烦恼了.

(5)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想一想世界是美好的,即使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但是我们的生活已经够幸福了.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印象非常的深刻,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我们没有经历战争,已经是这个世界上?%幸福的人之一了;我们没有父母双亡流离失所,已经是这个世界上?%幸福的人之一了;我们没有残疾,已经是这个世界上?%幸福的人之一了;我们可以上学接受教育,已经是这个世界上?%幸福的人之一了;我们可以做在家里悠闲地看着电视,已经是这个世界上?%幸福的人之一了(记不得具体的数据是百分之多少了).....看了这个,你是不是觉得你不再拥有更多,已经是很幸福的人了呢.况且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大国,你还有亲爱的家人和关心你的好朋友,你所要做的就是怎么样通过努力让你自己变的更优秀.

(6) 宽容的人会换位思考。

(7) 宽容应该有共赢感。 共赢感是可以用一句广告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学会宽容后的总结:

学会了这些也并不是让你就此满足不上进,拥有了感恩的心,你的心情会很豁达,你会以更加轻松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你还会为一些小事情不原谅别人吗,你还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让自己难过或者不开心吗?

仔细想想,你的每次不宽容不原谅又可以带来什么呢?只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小肚饥肠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很宽容的人,你又会失去什么呢?你可能一时被别人错怪,但是你可以解释,也许你因为好友临时有事,被放了鸽子,但是你怪他也无济于事,慢慢的,大家都会觉得你是一个大度的人,你自己的心态也可以调节到最好的状态:)

如果实在不能宽容别人的时候,就想一想世界是多么的大,宇宙是多么的大,如果发现世界的某个小角落我还在因为不能宽容别人而烦恼,是多么的可笑。

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6、尾声: (1)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大笑,笑天下刻薄之人。-----我心宽容 (2)亲身体验:

 曾做错过什么事情,现鼓起勇气,亲口跟她说抱歉,请求她原谅你。我想她可能很希望你能 这做。

 请你把你认为应该对朋友(同学)说而以前没有说的话写在纸条上,然后把纸条对折,在正面写上他(她)的姓名,再直接走到他面前郑重交给他,通过纸条在你们之间搭起一座宽容的桥梁。

如果你不好意思,那么请你把纸条放到讲台上,一会我们通  过某种方式转交给他(她)。 (3)总结结束

拥有了宽容和感恩的心,你的心情会更加豁达,每天都会以积极和轻松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也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影响自己的心情。

如果实在不能宽容别人的时候,就想一想世界是多么的大,宇宙是多么的大,如果发现世界的某个小角落我还在因为不能宽容别人而烦恼,是多么的可笑。

与人交流,是获得真情和友谊的桥梁。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善于交流,走出我们自己人生的丰富和精彩。

记住: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7、课后作业

1) 每天对身边的人多微笑三次,把欢乐传递下去。

2) 每天原谅一个伤害你的人,让痛苦的能量到你这里为止,做“痛苦终结者”。 3) 每天做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

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第5篇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掌握元代文学的概况和元曲兴盛的时代背景、创作成就,以及马致远的生平、思想、杂剧与散曲的创作成就、艺术特色。

二、基本要求

1、把握元杂剧兴衰的社会原因及元散曲独特的审美品格,了解元曲四大家等作家群体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

2、掌握元杂剧和散曲的有关常识,了解散曲这一诗体与诗词的同异和小令、套曲的体式特征;

3、认知马致远的人生观在元代文人中的代表性,结合《秋思》套曲理解马致远散曲创作的艺术个性、语言特色。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本套曲的艺术魅力:语言、意象和情趣。

2、难点:对于马致远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生态度的评价。这要联系元代民族政策和社会原因,以及元代文人的价值取向等,客观地加以剖析。

四、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和主要教学方法

1、马致远的生平与戏曲创作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散曲兼长。他在元代梨园名声很大,有“曲状元”之誉。曾在大都参加过元贞书会,与花李郎、红字李二等艺人有过合作,熟悉戏曲创作规律。

他青年时追求“龙楼凤阁”,中年一度出任江浙行省务官,后来隐居田园。自称“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

马致远著有杂剧15种,题材广泛,思想内容复杂。既有具备一定现实意义的历史剧,如《汉宫秋》最为著名;又有思想消极的神仙道化剧,如《陈抟高卧》、《任风子》等。

马致远的散曲现存130余首,题材主要有四类:写景、叹世、咏史、言情。表现了对名利的鄙弃和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元代文人的心态。他融诗词意境入散曲,清雅而不失真率。《东篱乐府》一卷,马致远的散曲集,为近人所辑。

2、关于散曲

散曲,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在元代,它是一种新兴诗体。包括小令、套曲(数)两种。小令是独立的支曲。套曲则由同一宫调的多支曲子联贯而成,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套曲又称套数。(以上30分钟)

3、《双调·夜行船·秋思》讲析 1)翻译:

夜行船 人生百年,就象庄子所做的蝴蝶梦一般。回首往事实在可叹。今日春天来,明朝花儿谢,抓紧时机饮酒寻乐,早已是夜尽灯灭。

乔木查

遥想当年秦汉宫阙,如今都变做长满衰草、放牧牛羊的荒野。没有如此兴废,渔人、樵夫就没有闲聊的话题了。帝王的坟地满目荒凉,残碑断碣纵

横交错,碑上的文字也被磨蚀得难以辨认。

庆宣和

布满狐狸踪迹和野兔洞穴的荒坟,掩埋了多少英雄豪杰!三国鼎立时期英豪的事业都中途夭折,灭蜀的魏现在哪里?灭吴亡魏的晋又在哪里?

落梅风

纵是上天让你富贵,你也不要太奢侈,世上没有多少好日子和良宵夜。守财奴吝啬的心如铁一样冰冷,白白辜负了多少豪华的生活和清风明月。

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落日疾速如同下坡车。早晨对着明镜,发现头上又增添了白发;上床时脱了鞋,未必再能穿上。不要笑我像不会筑巢的斑鸠那样笨拙而不善营生,我一向是糊里糊涂地装傻。

拨不断

不争名和利,是非从此绝。红尘从来不在门前飞扬,屋角恰巧被绿树遮掩,墙头的倒塌之处正好被青山补上。竹篱茅舍,才是安居处。

离亭宴煞

在蟋蟀的叫声中,一觉刚睡安稳;鸡鸣又得起来忙碌,人生万事无休无止。 争名逐利,哪年才是尽头!密密麻麻如蚂蚁排阵,乱乱哄哄似蜜蜂酿蜜,闹闹攘攘像苍蝇争血。我向往的是裴度隐居绿野堂,推崇的是陶潜结交白莲社。最爱的是秋天到来时那些趣事:采摘沾着露水的菊花,烹调下霜后带着紫色的螃蟹,烧着红树叶煮热美酒。

人生有限,总共能喝多少杯酒?能过几个重阳节?嘱咐我的顽童千万记着:即使是像孔北海那样好客的人来探望我,也说我东篱喝醉了。(15分钟)

2)课文解析:

本套曲由七支曲子组成,可分为四层:

首曲 [夜行船] 引子,总领全曲,由花开花谢想到人生的短暂,人生如梦,富贵无常,提出了应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三曲,分别从帝王、豪杰、富人的所作所为为例,否定了争名夺利的处世态度,从反面说明首曲中所提出的人生观。

[风入松]、[拨不断]二曲,则提出了自己的处世态度,即光阴似箭,人生易老,还是抛弃功名,无是无非,逍遥自在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最后[离亭宴煞]曲,是对全套曲的总结,一方面否定和抨击了争名夺利、贪富求贵的处世态度,另一方面肯定与赞扬了弃绝功名、隐居自娱的处世态度。

此套曲由花开花谢想到人生的短暂,进而认为帝王的雄图霸业、豪杰的赫赫功名都没有意义,守财奴的聚敛和吝啬更是十分可笑。只有乡村的自然风光令人赏心悦目,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最后将名利之徒与山林高士两种生活作对比,表达了不为物役、自适其适的旷达心志。(25分钟)

课堂讨论:《秋思》这首套曲描写了哪两种相反的人生态度?如何评价作者的人生观?

作者在对现实表示不满、对世俗之徒表示鄙视的同时,不免流露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不愿同流合污,往往只能追求超尘出世、笑傲林泉的生活,但其坚持独立人格、不愿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还是难能可贵的。(20分钟)

3)艺术特色:

作者采用了借景写情的手法,以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现强烈的感情,富有艺术感染力。语言明快流畅,与曲中强烈的感情相适应,并由此形成了一种豪放的艺术风格。有人说百中无一,有人说万中无一。

强烈的感情色彩

本篇感情激烈,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颂什么,讽刺什么,向往什么,鄙弃什么,态度十分鲜明,毫不含糊遮掩。适应这种感情表现的需要,曲中意象独特,色彩绚丽,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匠心。以荒坟断碑写帝王霸业的消歇,以狐踪兔穴显豪杰功名的虚幻,盛衰之间,对比强烈。以蚁密蜂乱蝇闹比世俗名利之争,以黄花紫蟹红叶写田园闲适之趣,一冷眼相“看”,一真心去“爱”,态度鲜明。自我写照,情趣盎然。

鼎足对和博喻 套曲一般善于铺陈,常用鼎足对和博喻。鼎足对就是三句对,如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即是。博喻就是使用一连串的比喻,如上引蚁、蜂、蝇即是。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再三强调,反复加重,极情尽致,一泻无余。本篇豪爽动宕、明快流畅语言风格的形成,与这两种修辞手法有关。

审美化的意象

作者善于将理念的东西形象化,并使之呈现审美的光彩。全曲在意境的营造、意象的组合上都极为出色,例如 [乔木查、庆宣和]两曲,摹画出一幅苍凉景象:衰草连坡的山野,四处荒坟垒垒,断碑横陈。谁能想到这放牧牛羊的山野就是当年秦宫汉阙巍峨耸立的所在呢?而如今成了狐兔巢穴的荒坟废冢,埋葬的竟是昔日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那些不可辨识的碑文,原来都记载着他们的赫赫功业。就这样,作者寄寓了他对王朝兴废、历史变迁的深沉感叹。

再如[离亭宴煞]一曲,用整饬的排比句,将带有相同美学风格的意象串联在一起,创造出一个远避尘嚣的清逸境界,从中表明作者萧然淡世的情怀。“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由于注意了色彩的点染,意境尤其富有韵致。

曲文则出入于雅俗之间,既有精雅的文词,又融入了相当一部分口语,但无论雅俗,遣词造语都体现出了鲜明生动的特色。

马致远擅长把透辟的哲理、深沉的意境、奔放的情感、旷达的胸怀熔于一炉,语言放逸宏丽而不离本色,是元散曲豪放派的代表。(包括拓展内容共45分钟)

五、内容拓展

1、这套散曲一韵到底,“不重韵,无衬字,韵险语俊”。韵险就险在韵脚全部押入声韵,如蝶、穴、杰、别、竭、绝,是入声作平声;阙、说、铁、雪、拙、缺、贴、歇、彻、血、节,是入声作上声;灭、月、叶,是入声作去声;无一字不妥。

2、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情节:

汉元帝派奸臣毛延寿遍行天下征选宫妃,于秭归县得到绝色美女王昭君。毛延寿向她索要百两黄金贿赂,答应选为第一。昭君不肯行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丑化其容貌,想让她入宫以后,永远不能见到君王。汉元帝因闻琵琶得见昭君,惊其美貌绝伦,封为明妃,恩爱备至。毛延寿见事情败露,便逃往匈奴。把王昭君的画像献给单于,唆使匈奴侵犯边境,以武力威胁索要王昭君。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汉元帝软弱无能,在群臣胁迫下割爱和亲。昭君为国家利益情愿和番,以息刀兵。行前留下汉家服饰,以誓不辱汉室。行至汉匈交界,昭君举酒南向祭奠,之后纵身投江,殉节而死。

六、主要参考书目

1、邓绍基:《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

3、王起:《元散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4、宋浩庆:《元明散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5、羊春秋:《散曲通论》,岳麓书社出版社,1992年版。

6、刘荫柏:《马致远及其剧作论考》,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七、思考与练习

1、元散曲具有哪些独特的审美品格?

2、具体分析这首套曲的语言特色。

3、这首套曲表现出马致远怎样的情趣与胸襟?

上一篇:版式设计教案下一篇:小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