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经济论文范文

2023-05-22

日语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材;出版现状;编写方向

教材质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中主干课程的教学效果。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育部颁布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基础阶段为两年,教学对象是零起点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本专科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依据,选用或编写适当的教材是高校教学的保证。教材编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在什么阶段学什么内容,还涉及如何让学生喜欢学、容易学等问题。基础阶段的日语教材题材应广泛,比例要适当,要注意实践性,以学校、家庭和社会等题材为主;适当选编包括日本文化、风俗习惯及科普常识方面的文章;语言应规范、生动、丰富,文章体裁应多样化,切实掌握好各种教材的难易度;教材应相对稳定,以便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全国高校日语专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下,除各大外语教材出版社不断编写和出版基础日语系列教材外,有些高校也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编撰符合学校特色及行业特点的基础日语系列教材。文章在统计梳理我国基础日语教材出版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其编写特征,并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一、基础日语教材出版现状梳理

曹大峰把我国大学本科日语专业教学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培养友好交流人才为目的,日语教学注重听说,重视语法句型;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培养专业人才和大学教师,提高日语专业知识能力为教育目标;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文化理解与沟通成为外语教育的热点和目的,这个阶段着重发展服务于扩大对外开放的日语教育;第四阶段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学日语教育迅猛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的人才成为日语教育的重要目的,日语教育进入面向国际市场的外语教育强化阶段。当前,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日语教育也将开启新时代,进入服务国家“走出去”,传播我国文化战略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由此,各出版社和高校更加关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笔者以日语、基础日语、综合日语和专业基础日语等为关键词在亚马逊、当当网、京东和淘宝等网站搜索出各年次出版的高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课程教材,从1974年起大致有21个版本,共77本。

二、基础日语教材编写特点分析

1.遵循教学大纲,符合日语教学规律和学习要求

从1972年开始,我国高校逐渐开设日语课程,日语教材的开发也慢慢开始启动。1979年,国家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日语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试行草案)》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掌握语言和文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准确熟练的听说读写译日语的技能。基础日语教材版次1—4的教材比较注重日语语法教学,培养日语语言基础知识。1990年,国家颁布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开始侧重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这之后的基础日语教材开发在注重日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句型等内容的同时,兼顾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2000年,国家出台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修订)》将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各高校和出版社更加关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提高。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公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各类涉外行业、日语教育与学术研究的需要。

基础日语的教材开发均是在国家颁发的日语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指导下不断完善与更新的,体现了日语教学规律和外语学习要求。

2.出版社主要是外语教材出版社,编写团队以中方日语专家为主

在我国基础日语教材出版中,出版社主要是外语教材出版社,编写团队以中方日语专家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日语的原版教材开始进入我国,日本学者来我国高校任职以及我国日语教师到日本进修交流越来越频繁。中日专家合作编写教材也是交流方式之一,日本学者开始指导、参与我国日语教材编写工作。比如,《新编日语》(1992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周平、陈小芬主编,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森田良行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宏教授和日本加藤明先生審阅。进入21世纪,多数基础日语教材实行了中日合作编写的方针,开发团队由中日双方日语专家共同组成,以中方编写团队为主。

无论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来看,还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日语与汉语都有巨大差异。比如,日语在会话中很少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在句尾的终助词表达方式上非常丰富。如果没有日方专家、学者的参与,我国编写的教材内容可能就会显得不地道。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根据学习者母语的不同其实会产生不同的便利和难点。那么,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在哪些方面更容易学,在哪些方面更困难,作为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专家、学者应该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3.教材开发以纸质为主,配套学习资料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2003年以前的基础日语配套教材以纸质教材为主,从1992年的《基础日语》开始附带录音带材料,且录音带并不是一册书配一盒磁带,而是以高校为单位附带少量的录音带,学生只有复刻录音带才能练习听力。录音带存储量不大,一册书需要2盘磁带,也不方便携带。2006—2015年,这10年间的基础日语配套教材是“纸质教材+同步练习册+MP3光盘(或CD光盘)”。同步练习册与教材配套使用,与课本内容一一对应,一般包含课文相关文字、词汇、语法,以及听力练习等,并设有单元练习和总练习。配套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结构合理,有助于巩固学习效果。MP3光盘(或CD光盘)一般都附在纸质教材的后面,每本教材附带一个光盘,学生可随时下载,其存储量较大,携带方便。2016年至今,最后三个版本的基础日语配套教材是“纸质教材+同步练习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资源等。多媒体课件更加适应立体化的教学需求。通过在移动APP上配套更多的移动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并更加注重学习输出,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十五”期间,教育部开始对国家级规划教材实施立项,所申报项目由同行专家严格审定后再编写,并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规划教材应配上录音光盘,有的还须做成多媒体的立体教材。基础日语教材中六个版本的基础日语教材通过了国家级行政部门的审批,并符合国家规划教材标准。我国基础日语教材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

三、基础日语教材编写方向探讨

1.适应新时代对外语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沟通的工具,而且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兼具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特征。新时代,高校日语专业教育应进一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内涵式发展;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根本性问题,做好教材建设,以适应新时代外语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同时,高校日语专业教育要强化特色,坚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滿足社会对外语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期待,培养出了解国情、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输出为驱动,增加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以听说读写译为主导的语言教学模式,着力推进“听、说、读、写、译”五位一体日语学习驱动体系,重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8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日语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表明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日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异文化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多元文化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将这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精神贯彻到教材当中,是今后基础日语教材的编写者们面对的挑战。

笔者以日语中“自他动词”为例说明日语的文化内涵。日本人注重听话人的心理感受,在对话时会顾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对方添麻烦。日语中的他动词强调动作行为主体作用于某事物使其发生改变,传达的内容容易让对方产生心理上的负担,以为别人特意为我做了某事。而自动词则是动作主体自发地进行,注重动作行为的结果或状态,客观地向对方表达ー个事实,不携带任何感情。因此,日语常用自动词来表达某种客观的结果,以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也就是说,他动词具有责任感倾向功能,而自动词具有体恤顾忌功能。例如,(1)お茶を入れた(入れた为他动词);(2)お茶が入った(入った为自动词),(1)含有说话人强调“我特意沏的茶,你得喝掉”这一信息,听话人会产生心理负担,而(2)表达了“茶已沏好”这一客观事实,不会给对方造成必须喝掉才行的理解,较好消除了对方的心理负担。

3.完善配套材料,致力于教材立体化、数字化和多元化开发建设

建设立体化教材是现代化背景下教材发展的必经之路。立体化教材是指“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及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其呈现形式一般包括电子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库、多媒体光盘、网站及论坛、在线视频和博客等。我国现有的基础日语教材主要以纸质教材、教材原文翻译、同步练习及课后答案详解为主,与立体化教材相距甚远。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的兴起,任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这就对日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完善以及日语专业教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语语法知识点比较细碎,助词分类多且每个助词都有多种用法,教材开发者要考虑将某些知识点制作成微课等教学小视频,使教材适用于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基础日语教材的开发应积极利用平板电脑及网络媒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和3D等多元化资源,设计和运用多种形式的交互,开发APP应用程序、电子书、微信公众号及学习论坛,多维度、多层面探索交互式教学模式,打造基础日语数字化与多元化教材。

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材出版数量较多,出版严格遵循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符合日语教学规律,教材内容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配套学习资料不断更新完善。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基础日语教材建设也要把握前沿,适应新时代对外语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明确指导思想,统一教材编写标准。教材开发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鼓励中日合作编撰特色教材,推进教材的立体化、数字化和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一平.从《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魅力看未来日语教材的编写方向[J].日本学研究,2018(2).

[2]马亚琴.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高职日语教材编写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8).

[3]游翠英,叶丽芬,黄翔.当前旅游日语教材回顾与问题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31).

[4]林洪.体现外语学习观发展的日语教材编写要点浅析——21世纪之后国内部分日语教材的梳理[J].高等日语教育,2018(1).

[5]吴小梅.日语专业教材编写与开发问题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7).

日语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材;出版现状;编写方向

教材质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中主干课程的教学效果。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育部颁布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基础阶段为两年,教学对象是零起点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本专科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依据,选用或编写适当的教材是高校教学的保证。教材编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在什么阶段学什么内容,还涉及如何让学生喜欢学、容易学等问题。基础阶段的日语教材题材应广泛,比例要适当,要注意实践性,以学校、家庭和社会等题材为主;适当选编包括日本文化、风俗习惯及科普常识方面的文章;语言应规范、生动、丰富,文章体裁应多样化,切实掌握好各种教材的难易度;教材应相对稳定,以便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全国高校日语专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下,除各大外语教材出版社不断编写和出版基础日语系列教材外,有些高校也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编撰符合学校特色及行业特点的基础日语系列教材。文章在统计梳理我国基础日语教材出版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其编写特征,并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一、基础日语教材出版现状梳理

曹大峰把我国大学本科日语专业教学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培养友好交流人才为目的,日语教学注重听说,重视语法句型;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培养专业人才和大学教师,提高日语专业知识能力为教育目标;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文化理解与沟通成为外语教育的热点和目的,这个阶段着重发展服务于扩大对外开放的日语教育;第四阶段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学日语教育迅猛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的人才成为日语教育的重要目的,日语教育进入面向国际市场的外语教育强化阶段。当前,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日语教育也将开启新时代,进入服务国家“走出去”,传播我国文化战略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由此,各出版社和高校更加关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笔者以日语、基础日语、综合日语和专业基础日语等为关键词在亚马逊、当当网、京东和淘宝等网站搜索出各年次出版的高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课程教材,从1974年起大致有21个版本,共77本。

二、基础日语教材编写特点分析

1.遵循教学大纲,符合日语教学规律和学习要求

从1972年开始,我国高校逐渐开设日语课程,日语教材的开发也慢慢开始启动。1979年,国家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日语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试行草案)》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掌握语言和文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准确熟练的听说读写译日语的技能。基础日语教材版次1—4的教材比较注重日语语法教学,培养日语语言基础知识。1990年,国家颁布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开始侧重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这之后的基础日语教材开发在注重日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句型等内容的同时,兼顾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2000年,国家出台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修订)》将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各高校和出版社更加关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提高。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公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各类涉外行业、日语教育与学术研究的需要。

基础日语的教材开发均是在国家颁发的日语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指导下不断完善与更新的,体现了日语教学规律和外语学习要求。

2.出版社主要是外语教材出版社,编写团队以中方日语专家为主

在我国基础日语教材出版中,出版社主要是外语教材出版社,编写团队以中方日语专家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日语的原版教材开始进入我国,日本学者来我国高校任职以及我国日语教师到日本进修交流越来越频繁。中日专家合作编写教材也是交流方式之一,日本学者开始指导、参与我国日语教材编写工作。比如,《新编日语》(1992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周平、陈小芬主编,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森田良行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宏教授和日本加藤明先生審阅。进入21世纪,多数基础日语教材实行了中日合作编写的方针,开发团队由中日双方日语专家共同组成,以中方编写团队为主。

无论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来看,还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日语与汉语都有巨大差异。比如,日语在会话中很少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在句尾的终助词表达方式上非常丰富。如果没有日方专家、学者的参与,我国编写的教材内容可能就会显得不地道。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根据学习者母语的不同其实会产生不同的便利和难点。那么,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在哪些方面更容易学,在哪些方面更困难,作为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专家、学者应该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3.教材开发以纸质为主,配套学习资料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2003年以前的基础日语配套教材以纸质教材为主,从1992年的《基础日语》开始附带录音带材料,且录音带并不是一册书配一盒磁带,而是以高校为单位附带少量的录音带,学生只有复刻录音带才能练习听力。录音带存储量不大,一册书需要2盘磁带,也不方便携带。2006—2015年,这10年间的基础日语配套教材是“纸质教材+同步练习册+MP3光盘(或CD光盘)”。同步练习册与教材配套使用,与课本内容一一对应,一般包含课文相关文字、词汇、语法,以及听力练习等,并设有单元练习和总练习。配套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结构合理,有助于巩固学习效果。MP3光盘(或CD光盘)一般都附在纸质教材的后面,每本教材附带一个光盘,学生可随时下载,其存储量较大,携带方便。2016年至今,最后三个版本的基础日语配套教材是“纸质教材+同步练习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资源等。多媒体课件更加适应立体化的教学需求。通过在移动APP上配套更多的移动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并更加注重学习输出,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十五”期间,教育部开始对国家级规划教材实施立项,所申报项目由同行专家严格审定后再编写,并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规划教材应配上录音光盘,有的还须做成多媒体的立体教材。基础日语教材中六个版本的基础日语教材通过了国家级行政部门的审批,并符合国家规划教材标准。我国基础日语教材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

三、基础日语教材编写方向探讨

1.适应新时代对外语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沟通的工具,而且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兼具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特征。新时代,高校日语专业教育应进一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内涵式发展;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根本性问题,做好教材建设,以适应新时代外语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同时,高校日语专业教育要强化特色,坚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滿足社会对外语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期待,培养出了解国情、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输出为驱动,增加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以听说读写译为主导的语言教学模式,着力推进“听、说、读、写、译”五位一体日语学习驱动体系,重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8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日语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表明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日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异文化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多元文化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将这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精神贯彻到教材当中,是今后基础日语教材的编写者们面对的挑战。

笔者以日语中“自他动词”为例说明日语的文化内涵。日本人注重听话人的心理感受,在对话时会顾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对方添麻烦。日语中的他动词强调动作行为主体作用于某事物使其发生改变,传达的内容容易让对方产生心理上的负担,以为别人特意为我做了某事。而自动词则是动作主体自发地进行,注重动作行为的结果或状态,客观地向对方表达ー个事实,不携带任何感情。因此,日语常用自动词来表达某种客观的结果,以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也就是说,他动词具有责任感倾向功能,而自动词具有体恤顾忌功能。例如,(1)お茶を入れた(入れた为他动词);(2)お茶が入った(入った为自动词),(1)含有说话人强调“我特意沏的茶,你得喝掉”这一信息,听话人会产生心理负担,而(2)表达了“茶已沏好”这一客观事实,不会给对方造成必须喝掉才行的理解,较好消除了对方的心理负担。

3.完善配套材料,致力于教材立体化、数字化和多元化开发建设

建设立体化教材是现代化背景下教材发展的必经之路。立体化教材是指“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及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其呈现形式一般包括电子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库、多媒体光盘、网站及论坛、在线视频和博客等。我国现有的基础日语教材主要以纸质教材、教材原文翻译、同步练习及课后答案详解为主,与立体化教材相距甚远。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的兴起,任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这就对日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完善以及日语专业教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语语法知识点比较细碎,助词分类多且每个助词都有多种用法,教材开发者要考虑将某些知识点制作成微课等教学小视频,使教材适用于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基础日语教材的开发应积极利用平板电脑及网络媒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和3D等多元化资源,设计和运用多种形式的交互,开发APP应用程序、电子书、微信公众号及学习论坛,多维度、多层面探索交互式教学模式,打造基础日语数字化与多元化教材。

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材出版数量较多,出版严格遵循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符合日语教学规律,教材内容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配套学习资料不断更新完善。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基础日语教材建设也要把握前沿,适应新时代对外语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明确指导思想,统一教材编写标准。教材开发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鼓励中日合作编撰特色教材,推进教材的立体化、数字化和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一平.从《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魅力看未来日语教材的编写方向[J].日本学研究,2018(2).

[2]马亚琴.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高职日语教材编写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8).

[3]游翠英,叶丽芬,黄翔.当前旅游日语教材回顾与问题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31).

[4]林洪.体现外语学习观发展的日语教材编写要点浅析——21世纪之后国内部分日语教材的梳理[J].高等日语教育,2018(1).

[5]吴小梅.日语专业教材编写与开发问题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7).

日语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创新改革,越来越多高校开始关注到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工作上。情景教学法运用作为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日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使学生日语学习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日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不再一味向学生灌输日语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将情景教学方式与日语教学课堂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创建出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将进一步对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 高职 日语教学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Japa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U Yuyan

(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 of 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s Vocational College, Rizhao, Shandong 276800)

0 引言

當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交往变得日益频繁起来,社会对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专业人才,满足经济市场对于人才的各项需求。在高职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就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通过高效应用情景教学法,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创建出良好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日语语言情境,充分感受到日语学习运用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日语课堂教学水平。

1 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日语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1.1 凸显学生课堂主体位置,培养学生日语学习兴趣

高职日语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创建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出学生日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不同日语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基于情景教学法运用背景下,高职教师要将自身作为诱导者,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不同教学情境活动中,散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问题思考分析,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日语学习信心。

1.2 创设语言学习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日语教师通过引进应用情景教学法,将最新语言背景文化与日语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科学创设出良好的日语语言学习情境,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日语教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去体验感受语言文化魅力,在过程中学习掌握到不同日语交流技巧和方法。高职日语教师利用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参与课堂游戏以及观看视频等内容,[1]在不同具体形象教学情境中学习了解日语语言知识,这样能够将日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掌握日语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日语课堂教学效果。

1.3 优化改革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日语学习习惯

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学生往往存在着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为了充分调动起日语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职日语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工作。日语教师通过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在实践课堂教学中,能够将社会职场日语、生活日常日语等有效贯穿到课堂各种教学情境中,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各项需求。高职日语教师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法,科学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将课堂学习掌握的日语知识应用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日语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去接触了解最新日语知识,丰富自身学习内容。

2 高职院校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日语学习环境不佳,学生日语学习主动性不足

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中,无论是哪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都会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如果教师在实践教学课堂中未能够创建出良好学习环境,将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降低。在当前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习中,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学习日语产生一定的排斥厌倦心理情绪,普遍认为学习日语需要死记硬背,未能够有效发觉改善自身学习环境的重要性。[2]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师只关注到学生日语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忽视了学习环境对提升学生综合日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未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创建出良好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日语文化魅力。

2.2 缺乏日语实践学习机会,学生日语学习水平有待提高

与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第一语言英语相比较,日语在我国高校教育发展中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就比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通过电子书、广播新闻、网络视频以及培训机构进行热门语言英语学习,而日语实际学习渠道相对较少,学生难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日语需求信息材料,满足自身的日语学习发展,全面提高日语学习水平。此外,高职院校在日语教学中缺乏与优秀企业的合作与联系,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企业岗位实践实训机会,锻炼学生的日语表达交流能力,提高学生日语学习综合水平。

2.3 对日语学习理解存在偏差,学生日语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众所周知,在我国学校教育中英语是在校学生最早接触学习的一门国际语言,由于会受到英语文化学习观念和经营的影响,当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进行日语学习时,会对日语学习理解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1)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会将英语学习与日语学习搞混淆,将英语学习方法完全迁移运用到日语学习中,简单认为日语和英语学习存在的差异就是实际内容,学习方法和技巧并没有什么差别;(2)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日语过程中,会在较短时间内就充分掌握好日语学习的五个基本原因规则,促使学生很容易就会形成了轻松简单学日语的思维,没有多大的心理包袱,会抱着随意心态去进行后续日语知识学习,这样不利于日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对待日语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日语学习习惯,实现自身日语学习水平的显著提升。

3 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措施

3.1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日语学习积极主动性

在高职日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日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日语学习综合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日语教师可以通过将情景教学法合理运用在实践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实际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创设出课堂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对多种知识的学习需求。例如,高职日语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商务日语情景模拟,促使学生在日本商务活动中运用掌握专业商务知识,提高学生日语实践应用能力。日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合理分成各个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进行日与商务活动排练演习,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日语会话角色,并在大家面前进行实践情景会话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指导作用,可以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商务会话中出现的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3]提高学生对商务日语内容的理解水平,有效积累掌握到更多的专业日语词汇。

3.2 加强日语课堂学生实践学习,提高学生日语学习综合水平

在高职日语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日语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日语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实践学习中提高日語应用能力。就比如,在日语情景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指定场景去优化设计出具体的而各项细节,散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4]指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学习生活,将身边可以利用的道具和教学设施应用在实践日语学习场景活动中,然后以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日语学习情景创设,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不同场景实践学习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日语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中,通过采取学生互评、自评的方式,让学生反思总结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采取怎样的改进措施,提升自我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3.3 提高学生对日语学习认知水平,养成良好日语学习习惯

高职日语教师对于情景教学法的运用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景上,而要更多关注到提高学生对日语学习的科学认识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语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更为先进的日语学习方法和技巧。高职日语教师要将情景教学法贯穿于学生日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不能将日语学习完全等同于英语学习,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散漫的学习态度。在情景教学法运用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校信息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微课视频,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认真观看。就比如,以社会岗位求职面试为例子,教师可以进行播放一组正确和错误的面试视频来对比,让学生认真观看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个细节以及视频中面试人员存在的错误,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现场情形演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对正确日语面试礼仪的理解水平,养成良好的日语表达交流习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语作为一门实用性、综合性的专业语言课程,高职院校日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日语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日语教师可以通过将情景教学法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不同日语实践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日语知识的理解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日语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陶晓霞.高职日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吉林教育,2015(02):57.

[2] 朱世波,徐英东,葛晓昱.浅析情景式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育教学),2015(9):65-68.

[3] 杨洋.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职专业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5(03):146-148.

[4] 刘明洋.情景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6(11):17-19.

日语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關键词: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受到了普遍关注。然而,就业市场反馈的情况是:一方面毕业生难于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众多的岗位却难于找到合适的人才。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例外。与日本有贸易往来的企业用人单位急需大量的既懂日语又掌握一门技能的复合型日语人才,而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却反映一职难求。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能否被社会和用人单位所接受,取决于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是否有就业竞争力。

何谓就业竞争力?楼锡锦等人认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赵志川等人认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日语人才需求的特点,我们认为,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且具有比较优势的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日语语言技能和商务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那么,影响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哪些?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才能在就业和未来的职场中保持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以上问题也关系到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笔者拟从“产品”和用人单位两方面的调研出发探讨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以应届毕业生为对象进行就业竞争力问卷调研分析

针对就业竞争力的构成因素,笔者设计《影响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因素的问卷调研》,设计思路如下:(1)通过毕业生反馈就业地点、企业信息、就业部门和岗位及整体就业情况等基本情况判断了解毕业生就业的状况。(2)通过设计影响毕业生就业的诸如就业背景(包括日本政治经济环境、学校名气和家庭等)、市场需求环境、毕业生的个人情况(包括素质、个人形象、各种职业能力和证书等)和就业技巧等因素的重要程度,判断了解目前影响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维度。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毕业生就业信息,题项皆为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毕业生对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因素的反馈描述,包括31个项目内容,每个项目按照项目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程度分为“极其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较不重要”和“极不重要”5个程度供毕业生选择,就各个项目对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程度请受访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评价,题项为单项选择题。

以珠三角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2013届毕业生为调研对象,发放《影响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因素的问卷调研》190份,回收177份,有效问卷177份,数据采用频次统计分析,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毕业生基本情况统计数据 (1)受访者中女性占92.1%,男性占7.9%。(2)有76.3%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广州工作。(3)截止到2013年5月底,38.4%毕业生表示已经签约,46.9%毕业生表示已经确定并等待签约,5.6%毕业生表示将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4)就所选工作单位的性质来看,民营和私营企业占53.1%,日资企业占18.6%,港资企业占5.6%,其他三资企业占10.7%,国有企业占5.6%。(5)关于所选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情况,55.3%毕业生表示工作和专业基本对口,但也有42.4%的毕业生表示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6)关于所在工作岗位,排名前三位的就业工作岗位依次为外贸业务、文秘和翻译。(7)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考虑最多的是自身更好发展的机遇(占67.2%)。(8)就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切身感受,认为有优势但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毕业生占49.2%,认为优势较少就业需加倍努力的毕业生占40.1%,认为缺乏优势、就业很困难的占6.8%。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因素统计数据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因素统计数据见表1。

(1)日本政治经济环境、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毕业学校的名气、学生性别、学生个人家庭背景对就业竞争力都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以上因素来源于客观环境,如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环境,所以讨论部分将不作为重点。(2)素质方面,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心理品质、身体素质和形象气质等综合素质是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职业能力方面,具备良好的汉语语言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比较重要因素;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和计划决策能力等职业能力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具备良好的日语口头交际能力、日语写作能力、中日互译能力和日本文化理解能力等职业能力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日语口语能力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因素。(3)专业证书方面,如果具有日本语能力考试1级或者2级证书就业时有相当的优势;此外,具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也能凸显就业优势;具有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在人才市场中也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太明显。(4)在实践经验方面,具有社团活动经历或者学生干部工作经历以及具备丰富社会实践经历、对工作岗位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凸显就业竞争力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是否具备日本研修或留学经历在就业竞争力中被认为是辅助因素。(5)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越丰富越有利于学生就业;此外,求职方法和技巧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6)学历高低对就业优势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理解

就日语人才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笔者访谈了数家日语人才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他们普遍认为,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所以,用人单位招聘时首先考察的是应聘人的素质和态度,其次才是能力;日语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日语听、说、写、译技能,特别是用日语口语沟通交流的能力;商务能力方面必须具备商务接待、产品推销、单证制作等方面的能力;证书方面,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或者二级以上的证书在日企得到普遍认可;职员职业生涯的发展主要靠自学能力(智商+勤奋)和环境适应能力(情商+诚实);在初次就业后,日语人才有必要在工作岗位上结合行业逐步掌握其他的专业技能(制造、技术资料管理、人事、管理体系等),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综合以应届毕业生为对象的调研结果和以日语人才用人单位为对象的访谈反馈,就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途径,笔者拟从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角度提出以下对策。

(一)紧贴市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为学生设计的一般就业方向,也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将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及第一次就业以后的发展。因此,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国内国际化市场的扩大、电子商务的普及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日语人才的行业日益增多,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子行业发展到今天的汽车、化工、软件和服务等行业,日语人才需求量大增;企业类型不仅仅是日资企业,与日本有贸易往来的私营企业近年来也大幅增加;此外,岗位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日语人才市场需求良好,这对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明确专业定位,以培养有国际化视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良好的日语沟通能力和独立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日语人才为己任,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特色。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指导方针,秉承高职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市场需求,遵循办学必须具有前瞻性的原则,由此确定与某类行业合作,根据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以日语为工作语言,具备相关行业职业技能的人才,是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建设发展的方向,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打造就业优势。

(二)廣开渠道,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职业稳定性降低,需要学生在校期间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人文素养基础,以利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并在职场中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商务日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以生为本”,按照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动机,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大力开发建设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资源库,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软件资源。建设既能满足教学需求又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内实训室,为学生学习提供硬件设施。

同时,营造专业文化学习氛围,如举办茶艺表演、花道表演、书法表演、日语口语大赛、商务谈判大赛、日语配音比赛、团队企业调研和日本修学项目等社团活动和实践项目,促进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和项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发挥个性特长,学会主动思考,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学会组织协调,为学生素质培养开拓渠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练结合,加大实践课程开发

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和商务实践技能,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强化就业竞争力的抓手。因此,设计针对岗位的职业技能类课程非常关键,课程教学应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

首先,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非常有必要。课程体系以“日语能力和商务能力培养”为主线,镶嵌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职业能力选修课程模块,并且加大日语口语交际技能训练、商务日语文书写作、中日互译技能训练以及单证与函电等课程的开设力度。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由于技能的掌握是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学中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须相辅相成,教师通过营造仿真的实践环境,设计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度。

(四)学以致用,密切校企合作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学校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生产和管理提供咨询、培训翻译和研究服务;企业为专业建设改革把脉引路,为学生提供实践基础设施和技术指导。

学校可以聘请来自企业第一线的专业人士作为专业的校外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承担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定期开展讲座和举办培训,为在校生提供技能培训指导等服务;企业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现场参观见习或顶岗实习,为学生企业岗位认知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提供平台和技术指导。

此外,校企共同参与实践类教材建设。双方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结合现场典型案例,围绕职业岗位(群)开发和编写实用性教材。由此,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对学校、企业和学生而言都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学生而言,所学的知识和所受的培训与社会需求接轨,能够实现“零距离”就业,有利于增加就业竞争力。

(五)“零距离”对接,融合课程证书要求

职业资格证书是人才市场中求职者求职的有力凭证。日语人才市场对应聘者的证书要求之一是日语能力证书,招聘方大部分要求应聘者必须获得国际日本语能力2级或者1级证书;此外,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必须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国际或国家颁发的相关职业证书,才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岗位工作适应性。

因此,商务日语专业在重视语言能力和商务能力课程的同时,在课程建设中有必要把职业资格考证与课程考核挂钩,把行业职业资格的相关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通和衔接,使专业课程内容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不断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商务实操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六)持续发展,加强职业规划能力培养

完美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学生实现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对自我有明确的认识,掌握个人的竞争优势,并能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充分准备。

职业生涯由职业准备期、选择期、适应期、稳定期和衰退期等五个阶段组成。大学毕业之前属于职业准备期,除了知识能力储备之外,还需要就业心理准备。就业并非只是大学高年级学生才考虑的事,自进入大学起,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且指导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对自我作充分认识,理性地剖析自我优势和劣势,树立学习目标,做出可行的职业规划。其次,在日常学习中,指导学生实施、反思和核查以及改进计划,提高学生的自我督促、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能力。

大學三年期间,有必要请历届优秀毕业生和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开展企业文化、商务礼仪、求职心态和求职技巧等讲座和座谈会,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感性认知学习和顶岗实践,开拓渠道让学生观察、体验和领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强化职业认识,从而提高就业适应性和就业满意度。

结语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需要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入手。本文仅从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教育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人才培养特色、以比较优势继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创造环境和提供服务等对策。学生能否具有就业竞争力优势,学生自身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今后研究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2]楼锡锦,周树江,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3]黄敬宝.自身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07(4).

[4]陈要勤,陈华胜.珠三角日语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与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5).

[5]宣仲良.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张凤娟.关注学生的就业能力——美国“从学校到工作”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杨在良)

日语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作者通过二外日语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外语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丰富了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二外日语教学 作用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教育技术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成为除教师、学生、教材传统教育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同样,在二外日语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使二外日语教学的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大,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灵活多样;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提供了较为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它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等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即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技术作为改革现代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有力工具,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代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等学校教师,在信息时代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信息化教学环境、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应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作用

现在大多数高校都设有英语专业,根据培养计划,英语等外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选修一门外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会选择日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笔者供职的学校亦是如此。本稿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发挥何种作用,以及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二外日语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关心理学研究也发现,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对所学知识就乐于接受。诸多实践证明,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声情并茂、栩栩如生的场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能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

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语言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语言学习环境的好坏决定了语言习得是否地道、自然。当然,学习外语最理想的语言环境就是目标语言的母语环境,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都有机会去国外学习外语。迅猛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了可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文字、文本、声音和图像等进行综合处理和整合,使学生可以听到纯正的外语发音,感受接近真实的异域风情,不仅使学生学习掌握了外语知识,而且知道了应该如何利用所学外语知识进行人际交流,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三)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正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向转变。具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以老师为中心,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讲解和灌输词汇、语法和句型,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结果导致学生只会应试做题而不敢开口说外语。与之相对,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国际交流中心日语教育基金会提出的《日语教育标准》则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着重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开展分组讨论、团队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小组辩论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发表观点的过程中,不仅应用和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锻炼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其自身综合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技术的进步,外语教学的手段、方法和场所等变得越来越丰富和灵活。教师在掌握好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紧跟时代,积极探索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图片、影像等数字资源,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控学生的课外学习状况,提高他们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试验案例及分析

(一)试验概述

笔者在教授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日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两个班级作为被试对象,进行对比研究。

试验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试验班级:菏泽学院外国语系2013级英语教育四班(35人)和五班(35人)。

试验课程:五十音图平假名的讲授。

试验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日语语音教学中的作用。

试验步骤:

①制作两套不同的教案。教案一是传统的教案,以黑板、粉笔为教具,主要进行教材讲解;教案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包括五十音图平假名的发音、联想记忆图片、笔顺记忆图片等。

②使用教案一和教案二分别对四班和五班进行授课。

(二)教学效果比较

课堂气氛方面,在使用传统教案一对四班学生进行日语五十音图平假名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带领学生进行发音练习,然后让学生边看课本边跟着老师书写假名。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刚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但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部分学生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声抱怨假名书写复杂等问题。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维持学生兴趣。

利用教案二对五班进行相同内容的授课,一开始通过图片给学生展示了平假名和汉字的关系,使其感觉非常新鲜和有趣;接着边听发音边通过假名联想记忆图解向学生介绍了每个假名的特点及其书写笔顺。在这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地跟着录音练习发音,跟着假名笔顺多媒体课件书写假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始终非常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三)教学效果监测

进行完日语五十音图平假名的授课后,笔者对两个班的学习效果进行了一个小测试。测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按行背诵五十音图,第二部分为限时十分钟默写五十音图平假名。然后根据发音是否标准,背诵是否流畅,书写是否规范作为评判标准,对学生进行优秀、良好、合格的评判。为了确保客观、公正,特邀请我校日语外教对学生进行测试评判。测试结果如下:在第一部分背诵五十音图的测试中,四班和五班的优秀人数分别是20人和25人,良好人数都是7人,及格人数分别是8人和3人;在第二部分默写五十音图平假名的测试中,四班和五班的优秀人数分别是21人和25人,良好人数分别是8人和6人,及格人数分别是6人和4人。

(四)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五班学生在背诵五十音图和默写平假名这两个小测试上都比四班做得要好。另外,日语外教对这两个被试班级进行了总体评价,即与四班学生相比较,五班学生的五十音图发音相对自然、纯正,平假名书写也更为规范。因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加深了对语音字母的记忆,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我们看到多媒体课件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学生对老师课件的过分依赖,而出现的一些诸如懒于做课堂笔记、教学目标模糊等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做到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孟祥增.现代教育技术导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素芬.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有效使用[J].电子技术,2013(09).

[3]成恩才.谈二外日语的假名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5).

上一篇:粮食经济论文下一篇:技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