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课程总结范文

2023-07-25

日语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迅速。民办高校是在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 教育体制深入改革的过程中诞生的产物。民办高校的异军突起更是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办高校不仅增加了教育资源, 而且也增加了普通老百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社会的广大认可。

然而, 民办高校不能因“民办”二字和“三本”的帽子, 而降低对自身在办学方面的要求。尽管目前民办高校的起点低于一本二本院校, 但不能因此而甘心落后。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其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 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 中日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 以及2020年日本举办奥运会的契机, 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对当今日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语专业作为民办高校专业之一, 它的好坏也同样关系民办高校的发展命运。因此, 民办高校应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亟需加大教学改革研究力度, 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二、我校《基础日语》课程使用教材的基本情况

我校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零起点, 都是从零起步, 从学习假名发音开始学起。我所担任的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基础课, 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 分四个学期开设。“基础日语1”“基础日语2”“基础日语3”“基础日语4”’也称精读课, 基础日语系列课程基本贯穿日语专业日语教学的全过程, 并且周课时远远超过同专业同年级的其他课程, 基础日语课程的教材提供了日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校日语系的教师都是正在或曾经讲过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师, 因此, 基础日语课程的教材改革的研究是应用型民办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一环,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校本课程目前使用的教程是《新编日语教程》第三版, 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日语专业正在采用的基础日语课程授课教材。本套教材一共由六册组成, 第一、二册为初级阶段使用教材, 第三、四册为中级阶段使用教材, 第五、六册为高级阶段使用教材。每册均设有四个基本单元, 第一册还设有入门单元, 每个单元均由四课构成, 每册教材都有十六课组成。每课基本上都是由课文、会话文、生词表1、生词表2、句型·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练习、补充单词表、课后练习这几大部分组成。从第二册开始, 采用原版的日语文章作为课文, 虽然可以让日语学习者接触到纯正的日本文章, 但同时也增大了文章理解的难度。

三、民办普通高校学生基本特质分析

我国民办普通高校是国家第三批本科, 因此学生录取分数要远远低于一、二本高校。外语的分数也比一本、二本高校学生相比低很多。我校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零起点”从头开始学, 对学习日语具有极大的兴趣, 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但绝大部分学生还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积极性不够持久, 比较被动, 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自主学习意识不高。学生们习惯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 习惯于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 未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普遍没有系统的对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对理论知识消化力、吸收力不强, 实践能力较弱。

另外民办普通高校日语系的学生, 学习兴趣不够持久, 易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经与我校大一到大四每个年级的授课教师及导员访谈了解到大一新生对日语的学习热情要高于大四学生的学习热情;每学期的学期初的学习热情要高于学期末的学期热情;每周周一的学期热情要高于星期五的学习热情;每天上午的学期热情要高于下午的学习热情。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调动、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也成为今后日语教学一大努力的方向。

四、我校《基础日语》课程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目前民办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果想要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经常采用的重视语言知识、轻视语言能力的教学现状, 课堂上应该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基础日语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听、说、读、写、译”训练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掌握语言知识、磨练语言技能、了解日本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文化知识。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 还要教他们将这些语言技能灵活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当中去, 督促他们用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以期达到提高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

第二, 在课堂上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民办普通高校的学生虽然成绩低于公办大学, 但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 爱实践, 针对这个特点, 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内容, 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而应该让学生为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学习。在传统课堂中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国际日语能力N2、N1的考试, 在基础日语课堂上增加文字、词汇和语法、句型的讲解, 却忽视日语听力和会话的训练, 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第四, 应该使用适合本校培养方案的教材, 按照民办普通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日历、教学大纲, 选定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难易度不适合本校学生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民办普通高校很多教师的关注, 为提高教学质量, 已经有很多教师投入到了教材改革的工作当中。

外语人才的培养, 有种种不同的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根据自己学校及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定, 不应人云亦云, 完全照抄照搬公立学校, 而应该探索、制定出一套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教材。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 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 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 对外语方面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对当今的高校日语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办高校日语专业的现状也应该适应新情况、新问题, 需要加强教学改革力度, 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实现教学质量质的飞跃。本文拟结合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实践, 尝试探讨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期使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提高。

关键词:日语,教学方法,基础日语,教材改革

参考文献

[1] 曹勇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问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06年4月.

[2] 邵金荣《中国民办教育立法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日语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 高等教育不仅形成了多层次结构和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也形成了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办学的模式。陈至立在2004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曾提到:“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而向世界博采众长, 大胆吸收和借鉴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 引进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 提高中国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对外交流合作的大好形势和迫切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才有了蓬勃的发展。

日本是亚洲经济、科技、教育发达地区。近年来, 中日两国的高校交流十分活跃。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中日大学展暨中日大学论坛等为中日两国高校提供了全面交流的平台。日本高校同中国高校签订的协议数目高达3361个。中国教育部下属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期 (2007—2011年)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学生的情况。这五年中, 被选派到日本的中国研究生共有1800名。2012年, 赴日公派留学人员总数为592人, 其中博士生数目为285人, 本科生数目为177人。

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切实提高自身学科建设,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然而尽管联合培养协议的双方互相承认学分, 但受限与文化背景、语言等诸多原因,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对接, 许多课程依然是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 “以联促建”的目的尚未达到。在这样的背景下, 进行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思维模式,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和能力考核形式,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思想, 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改革途径是势在必行的。

二、日语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内容

1)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赴日教师在日本高校的研修情况以及参加该项目的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 参考日本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 对低年级 (1、2年级) 的基础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并优化, 实现与日本高校的课程的对接。

2) 教材。以基础日语课程现有教材为蓝本, 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到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教学的微观层次探索应用型教学的具体模式。并参考日本高校的课程教材, 所有课程的全部教材均选用与日本高校教育接轨、近年出版的权威教材。

3) 教学内容:尽力做到课本知识和实时信息的相结合、与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 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日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相关知识。同时, 根据日本高校的专业设置, 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增加相关词汇、短文等内容的学习, 让意愿参加联合培养交流项目的学生在国内的学习阶段就了解一些对方学校的专业知识, 能够在后两年到日本大学学习时迅速实现知识对接。

4) 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能力, 也要熟悉日本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每年公派到日本高校进行的交流研修活动, 学习和研修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 实现与教育教学方法的对接。

5)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基础课程阶段,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的同时, 将教材知识与实时信息的相结合、与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 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更快地适应日本的社会生活。

三、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对1、2年级基础课程的设计和优化配置。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日语基础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所以主干课程的设置我们依然会沿用以往的设置方案, 重点是对于语言知识方面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语音方面:正确掌握各种音节的发音。

文字方面: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假名、汉字。

词汇方面:掌握基础阶段单词的主要词义以及常用词组的用法。

语法方面:掌握所学各类词汇的概念以及主要用法;掌握句子的基本形式、种类、成分。

基础句型方面: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句型。

2) 根据日本高校所开设的专业, 在基础课程阶段可适当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或在基础主干课程的教材选择上、教学过程中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渗透, 让意愿将来参加“2+2”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在国内就初步了解一些对方学校的专业知识。例如, 学生1、2年级在国内主要学习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到了日本的大学之后选择的专业却各不相同, 有“经营信息学部”、“国际人文学部”和“传媒学部”等。如果在1、2年级时, 适当开设《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等相关课程, 或在《综合日语》等课程中渗透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则可以让意愿参加“2+2”的学生在国内的学习阶段就了解一些对方学校的专业知识, 能够在后两年到日本大学学习时迅速实现知识对接。

四、日语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实用价值

基础日语课程改革, 符合本科院校转型升级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 将会有步骤地改变该课程持续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材建设等,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并对我校日语专业的其他课程以及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 甚至其他高校的基础课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学内容改革。联合培养模式可以及时反馈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是否合理, 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2) 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国际化学术交流的开展。在国外的学习和经历, 使学生获得了充分的国际交往机会, 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培养自身的综合学术能力。

3) 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具备良好日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办学模式的形成, 高等教育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 国内日语专业也在逐步加大与日本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 为了实现联合培养中的课程对接, 对国内日语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联合培养,基础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尚波.日本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研究[M].世界比较教育论坛, 2011.

[2] 田辉.日本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M].中国教育协会比较教育分会年会, 2012.

[3] 丁妍.日本高校创造性人才培养研究——以东京工业大学课程改革为例[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4] 尹贞姬.日本留学生政策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

日语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一、先行研究和研究意义

信息化教学发展以来, 与信息化教学有关的研究很多。如安淑英的《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中提出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为外语的学习提供了空前优越的条件, 极大地丰富了外语教学的内容, 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张晓莉在《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一文中初步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的可行性及其目前所存在的隐患。高云在《大学日语网络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一文中指出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内容的实用性及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等方面做了阐述。石晨曦在《浅谈日语专业多媒体教学》一文中指出日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及问题。张琳在《信息技术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初探》一文中指出在日语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日语教学。以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可行性、隐患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面。而对于如何具体改善教学模式方面涉及甚少。

教学要因材施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学生, 相对自主学习能力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而日语学习的特点, 便是要勤学苦练, 需要课上学习, 课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才能更好地掌握日语能力。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首要的任务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仅要组织课堂教学, 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课下的学习参与。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 以学习技能为本, 实践学习为主, 仅仅局限于课本的讲授和模拟演练, 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如何应用新的教学技术, 融合学与教的关系, 促进技能的掌握, 成为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在教学信息化的大潮中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促进高校发展的引擎。有针对性的建立适合信息化发展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能力提升、教学环境改善、学校水平展示、生源数量增加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职日语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一)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与学的融合和课上课下的互动

在网络或移动平台上,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将课程内容实现提前布置任务、课上课下互动交流、课上模式以解决问题为主;师生交流方式采取多样化方式, 课下定时互动, 及时交流。在高职日语教学中, 教师将问题和学习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发布, 学生随时浏览、参与, 师生间实现交互操作, 便于教师掌握课上讲解重点,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了解自身弱点, 课上克服与解决。以此, 实现教与学的融合和课上课下的互动。引导高职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进行课下自主学习与复习。

(二) 运用信息化技术, 改革教学中的交流方式

通过研究日语课程教学的具体需求和目标, 确定以上上传教学资源科课程内容, 确定交流方式。线上资源要做好“教、学、做、考、评”方面的设计。运用信息化技术, 将课件、教案、素材库以及音频、视频等材料上传,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 并通过师生互动, 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教学有迹可循。通过实践和研究, 日语课程采取知识碎片化的设计方法, 以情景教学为中心, 短小的音频视频和教学课件, 便于学生自学与练习。预设的情景即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各个情景又可连接成一个工作场景。学生课前通过教师提供的内容, 进行学习与练习;课上, 教师总结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内容, 进行指导, 解决问题, 提高能力。

教师采取QQ、微信、微博、个人博客和个人公众号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教师可以将补充资源和课后总结评价写成公众号文章, 以实现学生的分层次学习。

(三) 探究教与学、课内和课外的融合方式

打破了原有的教学观念, 通过网上平台, 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 并将负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在网络平台中, 学生学习为主, 教师教学为辅。以课外自学在前, 集合平台中的问题, 重点解决难点和开拓学生思路。

(四) 通过翻转课堂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网络平台, 实现以工作情景任务驱动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法。但是面对高职学生, 实现翻转课堂, 首要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网络平台中, 分享学生感兴趣的视频、音频内容, 设置单词、对话小游戏,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简化课程难度。因此, 翻转课堂是高职日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模式的方式, 而信息化教学技术也有助于实现真正的“翻转课堂”。

(五) 实施“过程化、阶段式、互动式”的考核和评价方式, 来完成对学生的考核

记录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 制定新的考核计分机制。在教学互动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建立学生之间的网上互评机制;师生同时参与评价,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日语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点和意义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职日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中, 创新了以下两点:

1.基于信息化技术平台, 根据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 在网络平台中设置了教学资源、课程内容、互动交流、学习互动等项目, 有效地融合了课上与课下、教与学的关系, 创新提出“三化两融”的课程教学模式, 让信息化技术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借助网络平台, 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来解决高职日语教学中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积极性差, 无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改善了教学环境。

本研究和改革经过了几个年级的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 教师集中备课, 开发了一系列单词游戏、对话模拟等项目,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点击率和回复率很高。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语言能力大大提高。因此, 本项目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本次研究与实践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三化两融”日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更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资源, 节约人力物力, 符合当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高校日语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便利。同时, 在研究和教学实践中, 也发现了一系列未能解决的问题, 如教学资源的实用性与知识点的融合、网上资源项目的设置、多种趣味互动活动的设立等。在今后的教学中, 要对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法进行总结, 加快高职日语专业教学的信息化变革, 进一步推进日语教学不断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摘要:高职日语教学面临很多问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 研究和探索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职日语教学, 解决教学难题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相关研究和教学现状进行调研, 在此基础上, 提出教学改革的内容, 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总结了实践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 为今后高职日语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技术,教学改革,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 陈冰冰, 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环境下教师信念研究 (之二) -“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认知与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8 (4) .

[2] 陆宏, 孙月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2007.

日语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这个系列的具体解析已经告一段落,现在我们将针对日语语法:日语一级语法总结这个系列做测试,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1.家族も親戚も反対した-----若い二人は一緒に暮らし始めた。

1.にせよ 2.にもかかわらず 3.のもも 4.からには

2.いい年をして、いつまでたっても、子供----考え方が抜けない奴だ。

1.らしい 2.めいた 3.みたい 4.なりの

3.営業成績を上げる----、社員全員が頑張っている。

1.べく 2.だに 3.なり 4.とは

4.その議員は言う----言葉を吐いて、世間を騒がせた。

1.べく 2.べからざる 3.べきがない 4.べからず

5.もう一日早く病院に行ったら、命を助かった----。

1.ことを 2.ことに 3.ものの 4.ものを

6.時間もきついし、資金も回れないし、その企画を放棄-----。

1.を余儀なくさせる 2.を余儀なくされる 3.にほかならない 4.ざるをえない

7.両親の急病は一人っ子の彼は帰国------。

1.を余儀なくさせる 2.を余儀なくされる 3.にほかならない 4.ざるをえない

8.家族に幸福な生活を----、一日たりとも弛まず元気いっぱい働いている。

1.過ごすために 2.過ごさせんがために 3.過ごすように 4.過ごすべく

2 2 1 2 4/2 1 2

解析:

1."にもかかわらず"即使.../即便...表示在一个既定的条件下,后项不受前项这一既定条件的影响.

2."~めく",子供めく(孩子气)

3."~べく"为了...

4. "~べからざる" 不该.../禁止...,べからざる+N

5. "~ものを"本应该...却../就行了...可...

6. "~を余儀なくされる"某一个主体被迫做某一行为."不得不..."(被迫不得不放弃企画案)

7."~を余儀なくさせる"迫使一个对象去做某事."不得不..."(迫使他不得不回国)

日语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 お~くださる *ご~くださる *お~なさる *ご~なさる *(さ)せてくださる*でいらっしやる *お~いただく *ご~いただく *お~もうしあげる *ご~もうしあげる *(さ)せていただく *てまいる

A尊敬语(尊他敬语)

一、お~くださるご~くださる

“くださる”前接动词连用形或廿变动词词干,与“お”或“ご”构成敬语句型。表示对对方为我(们)所做动作的敬意。

1.今日お話しくださる先生は、東京大学のスミス先生です。/今天的主讲人是东京大学的史密斯先生

2.お手伝いくださる方は大勢います。/有很多为我们帮忙的人。

3.これからも、よろしくご指導くださいますよう、お願い申しあげます。/今后也请您多加指导。

4.いろいろご注意くださって、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承蒙您多方提醒,万分感谢。

二、お~なさるご~なさる

“なさる”前接动词连用形或廿变动词词干等,与“お”或“ご”构成敬语句型。表示对长者和上级等所敬者的动作、行为的敬意。

1.日本へはいつご出発なさるんですか。/您什么时候出发去日本?

2日本で何をご研究なさるつもりですか。/您打算在日本研究什么?

在现代日语中,使用“お~なさる”的情况已不多见。最常见的敬语句型是“お十动词连用形+になる”

三、(さ)せてくださる

前接动词未然形,表示长者、上级等所敬者,允许、同意自己进行某个动作和行为等。

1.先生は私にその辞書を使わせてくださった。/老师让我用了那本辞典。

2.今日は少し早く帰らせてくださいました。/今天稍微允许我早回来了。

3.私にも飲ませてくださいました。/也让我喝了。

四、でいらっしやる

判断助动词“だ”“です”的尊敬语。

1.なかなかきれいでいらっしやる。/非常漂亮

2.こちらは田中さんの奥さんでいらっしやいます。/这位是田中先生的夫人。

3.飲み物では何がお好きでいらっしやいますか。/饮料里您喜欢什么?

“て(で)いらっしやる”前接动词连用形,是“~て(で)いる”的尊敬语。

4.先生は今何か考えていらっしやいるようだ。/老师现在好像正在考虑什么事情。 。

B

謙譲語(自谦敬语)

一、お~いただく

ご~いただく

"いただく"前接动词连用形或サ变动词词干,与"お"或"ご"构成敬语句型,成为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的动作、行为、状态等表示谦逊的说法

1.この赤いスイッチをお入れいただきさえすれば、すぐに動きはじめます。/您只要按一下这个红色开关,就会立即转动起来

2ここにお名前とご住所をお書きいただいて、左り窓口にお出しください。/请在这里填上您的姓名和住址,然后交给左侧窗口。

3.きっと、ご満足いただくことができると存じます。/我想一定会令您满意的。

二、お~もうしあげるご~もうしあげる

"もうしあげる"前接动词的连用形或廿变动词词干等.与"お"或"ご"构成敬语句型,使所嵌人的动调自谦化,借此向对方表示敬意。

1ご健康を心からお祈り申し上げます/衷心祝您身体健康

2.お客さんを会議室へお通し申し上げました。/把客人让到了会议室

3.それでは、会場へご案内申し上げましよう。/那么,我来带您去会场吧。

三、~(さ)せていただく

前接动词未然形.表示请求对方允许自己进行某种行为或做其个动作。与"お~いたす"的作用类似,但其语气更为郑重可译为"请允许我…""让(我)做…"等。

1.明日、用事があるので休ませていただきます。/明天有事,请允许我请假

2すみません、ちょっとここで待たせ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对不起,能否允许我在这稍微等片刻。

3.これで、本日の会議を終わらせていただきます。/那么,今天的会议(请允许)到此结束

4.私でよければ、喜んで行かせていただきます。/如果我可以,我愿意前往

四、てまいる

"~ていく"" ~てくる"等的自谦形式,表示动作和行为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移动、发展、变化过程。相当于汉语的"…来""…去"。

1.帰りに友だちの家に寄ってまいります。/回来时,顺便去一下朋友家

2すぐ持ってまいりますから、少々お待ちください。/立刻拿过来,请稍等。

3.わたくしも次第に分かってまいりました。/我也渐渐明白了

" ~てまいる" 同时也是斟酌语〔也称美化语等)。

上一篇:书法课程总结下一篇:美发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