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自查报告范文

2023-03-24

民族团结自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领导机构。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调整充实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17个乡镇(街道)、各部门均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市创建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方案和制度,为创建工作明确了方向,明晰了工作抓手。

(二)广泛宣传教育。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在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宣传教育。一是开展了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二是面向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基本方针政策;三是面向青少年深入开展树立正确民族观的宣传教育;四是面向基层群众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教育;五是面向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六是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知识问答活动;七是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评比活动;八是在公路两侧及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自然村张贴和喷涂宣传标语,利用电视、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发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关消息,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和知识读本。

(三)抓好示范建设。认真组织开展第一批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和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评选活动,截止目前,全市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州级示范单位150个,市级示范单位166个,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创建工作热潮。通过示范点建设,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四)注重规划引领。编制了《xx市“十三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规划实施,加大公共财政、公共设施、公共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和用地等方面的投入,为促进全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五)弘扬传统文化。精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不断提高xx市知名度。创作了《壮乡谣》、《赤之魂》等50多部舞蹈、戏剧、曲艺、音乐作品,且通过申报,全市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州级10项、县市级9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8人。

(六)维护民族团结。制定了《xx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市对乡镇(街道)目标任务管理责任书》,并将责任制签订到全市17个乡镇(街道)、民族宗教工作重点村寨和宗教活动场所,推动示范市争创活动规范开展,同时高度重视可能引发事端的“热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排查隐患,分析问题,掌握动态,并始终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积极妥善地解决好涉及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

调查组认为:我市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基本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良好工作格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体有序推进。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有差距。部分单位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创建工作思路不清晰、主题不突出、目标不明确,没有把创建工作同各项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仍然限于为创建而创建,存在以文件、会议落实创建的问题,形成“两张皮”现象,甚至有部分同志认为创建工作是统战、民宗系统的事,认为自己的工作与创建工作关系不大,致使创建工作流于形式。

(二)特色亮点不显明。部分单位创建工作方式单一,示范点的打造没有突出党建引领,对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提升不够,未结合本地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产业优势深入挖掘,具有民族团结代表性、典型性的“xx故事”讲述得不深不透,弘扬“西畴精神”主题不突出。

(三)创建氛围不浓厚。部分单位外围宣传和内部教育明显不够,未能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广泛宣传,未能扎实开展干部群众教育,创建工作未能入脑入心,一切积极力量未能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度不够,宣传氛围总体营造不够,创建工作的“共鸣点”未能形成。

(四)资金保障压力大。目前,xx市脱贫摘帽任务繁重,市级财力压力较大,创建工作在宣传、示范点打造、项目配套等方面资金保障存在一定困难。

(五)示范点建设缓慢。有的示范点建设标准不高,进度缓慢,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六)档案资料不完善。部分单位未安排人员对照实施方案及考评指标体系收集文字、图片、声像等痕迹资料,对工作开展讲不清楚,道不明白,融入民族团结元素资料欠缺。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在xx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对于维护边疆繁荣稳定的重要性,要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把示范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单位上下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进一步弘扬“西畴精神”,全力打造亮点。示范点打造要突出党建工作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引领作用,要围绕弘扬“西畴精神”这个主题,突出xx的特点,把打造好、宣传好、弘扬好、运用好、实践好“西畴精神”,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xx新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力的最好手段,充分展示xx各族干部群众精气神。同时,要勇于探索、充分挖掘xx本土产业特色,把握民族文化独特优势,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出新特色、创新亮点。

(三)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制作展板、张贴标语、发放资料、QQ和微信传播等方式,加大创建宣传力度,继续加强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把党的民族理论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范围,民族法律法规学习列入普法内容,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对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使命感,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四)进一步整合资金,保障创建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将创建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资金整合机制,做到专项资金一分不留,其它资金尽量整合,真正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确保创建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五)进一步加快示范点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各示范点要尽快按照“十有”标准,结合中心工作积极挖掘、加快推进,确保在规定时限全部完成示范点打造,从而更好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更好向前发展。

民族团结自查报告范文第2篇

贵州省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在县境内奔腾交汇。这里居住着布依、汉、苗、壮、仡佬等20余个民族,其中布依族占总人口的74.15%。册亨民族中学是该县唯一的完全中学,现有学生2346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696人,占学生总数的72.29%。近年来,册亨民族中学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特别是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册亨民族中学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学生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册亨民族中学将民族团结教育分为两个阶段,明确目标,分层要求。第一个阶段以教育学生树立“三个尊重”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为中心展开。“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第二个阶段为“五个一”活动:即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会讲一个民族故事,熟悉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

各族学生亲如一家

在班级组建上,学校尽量采取城乡结合、多民族结合的方式,以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了解和沟通。每年中秋佳节,学校领导和教师都会探望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住校生,给他们送去祝福和关怀。城区学生在和家人过节后,也赶回学校,与住校的少数民族同学共度佳节,帮助他们驱散孤独,宿舍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真情。城区同学的友善举动,令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感动,他们也总是乐于帮助城区成绩后进的同学。周末,有些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还盛情邀请城区的同学到家里看看“吊脚楼”,品尝时令水果,聆听少数民族的故事与传说。借助民族传统节庆活动让各族学生加强交流,是该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地,布依族的“六月六”、“三月三”和苗族的“八月八”都是盛大的节日,学校鼓励少数民族学生邀请其他民族的学生参与到本民族的节庆活动中来,并向作客的同学介绍本民族的起源、习俗、传说、故事等,促进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友谊。

借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民族团结教育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了解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窗口。加深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能为民族团结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册亨民族中学通过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通过生动的活动形式加深了对少数民族及其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推动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

学校紧紧围绕民族文学与民族手工艺品做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张学生到少数民族村寨进行实地调查,与民间艺人交流,感受各民族特有的灿烂文化。布依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久负盛名的布依族蜡染品及凉席、斗笠等竹织品,色调淳朴、图案新颖、制作精美,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接触、了解布依族文化中的“八宝”,也是学生们乐于完成的“作业”。“八宝”指布依八音、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布依“削肖贯”、布依小打音乐、布依铜鼓、布依《摩经》文化、布依戈榜(布依傩仪)、布依族仪式性“前傩戏”———“哑面”。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学校成立了布依族体育活动小组、布依族服饰和绘画研究小组、布依族歌舞戏剧研究小组、布依族风俗习惯研究小组、布依族民间歌舞队;举办了“我说民族融合”故事演讲比赛和“布依文化知识竞赛”,开展了征文竞赛活动和民族文学文艺创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布依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增进了其他民族学生对布依族的认识。

该校还以少数民族文艺节目及影视为载体,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组织学生观看了“云南映像”、“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多彩贵州歌唱大赛”、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组的比赛以及册亨当地布依戏《光荣应征》、《兄妹学文化》、《三月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开阔了知识视野,提高了艺术品位。学校还设立了“民族服装展示日”、“民族语言日”、“民族体育活动日”。每周三为民族服装展示日。这天,各少数民族学生身穿款式各异、色彩斑斓的民族服装,形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周五为民族语言日,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在这一天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校园之声”广播用布依语播音,内容涵盖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時事新闻、布依族的歌谣和故事,发挥了促进民族团结的积极作用。每周六为民族体育活动日。学校结合民族文化、民族体育进校园活动,扩大了活动的参与面。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带领和指导下,许多汉族同学也积极参与蹴球、押加、高脚竞速、陀螺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训练,操场上一片欢声笑语。民族体育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促进了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增进了民族团结。

学校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等故事,梳理布依族的历史和源流,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音乐、体育、美术学科的教师要研究布依族体育、音乐、绘画、歌舞、服饰的形式和内容。

2006年5月,册亨布依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因势利导,结合综合实践课,师生对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进行了搜集、采录、整理、研究,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审美能力。

2007年11月,学校举办了民族体育运动会和民族服饰秀。赛场上,少数民族学生生龙活虎,发挥特长,意志顽强,焕发了民族自豪感;T台上,少数民族学生穿上盛装,充满自信地展示民族服饰。两个活动,传统与时尚融合,竞争与合作辉映,魅力与活力绽放,使全体师生领略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册亨民族中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各民族学生形成了“互敬互爱,互帮互学,积极上进,共创未来”的良好氛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作者单位:贵州省册亨民族中学)

民族团结自查报告范文第3篇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

岳普湖县第二中是一所民汉合校的双语中学,多年来各族师生能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氛围。今年五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以“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校通过组织民汉师生结对子、篮球排球联谊赛以及结对子班级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

此次活动,旨在加强民汉师生之间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加深民汉教师之间的了解, 鼓励民汉教师班级之间结对子,相互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增进民汉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民族团结。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现了民汉之间更加深厚的感情,各族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民族团结自查报告范文第4篇

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你们知道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多少个吗?(56个)对,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一朵花都娇艳无比,绚丽无比,但每一朵花也都有她的独特之处,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好,下面我们就来个知识大比拼,看谁知道的多,谁回答得又快又好!好,看图片,请听题:

1、这是我国那个少数民族在欢度什么节日?(傣族,泼水节)

2、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乐器?(阿昌族、德昂族、白族)

3、这些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4、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盛会?(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

5、元朝和清朝分别是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族和满族)看来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的还真不少。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唱响团结、进步的主旋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途径,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民族团结”。 讲述新课:

那我再给大家出一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你能快速的说出六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吗?(展示五十六个民族名称)

一、 我国的民族构成与分布特点:

1、民族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民族分布:(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

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刚才说到历史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示图片资料)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臵驻藏大臣与****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并肩反抗外国的入侵。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过渡:的确,无数民族团结的故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新中国成立后 又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呢?

展示《共同纲领》内容: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各和区域大少,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在当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说明在当时,准备建国的时候,党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那么从共同纲领的内容来看,我当采取的是什么政策来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区域自治)是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好,我们来学习本课的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二、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民族区域自治

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自治机关: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应的人民政府

3、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安排管理地方经济; 3)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4)依法组织地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5)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 6)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其自治权是在执行宪法、法律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下的自治权。 展示宪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此项制度已被写入宪法,证明其地位非常的重要,已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播放五十年来西藏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感受。

启发学生发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呢?

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A.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例: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的门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中还有自己的代表。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机关在执行全国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西藏自治区还有变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如西藏人大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西藏在历史上形成了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准予维持,不定为重婚罪。)

C.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D.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过渡: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了已经五十多年了,在这一政策下,我国是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三、 各民族共同发展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各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1、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在政治上有什么样的表现?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经过广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你能举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吗?

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看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举出课本中及你了解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例子。 进入九十年代后,国家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那么你知道西部大开发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又有哪些重点项目吗?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而其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是让西部人走向富裕、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令国人翘首。如果上述目标如期完成,西部将实现质的飞跃,东西部的差距将日渐缩小,西部将成为企业淘金的乐园,也会成为许多人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希望在座的同学将来也能为西部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4、你能举出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例子吗?

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其中壮、布衣、苗等十多个民族的文字都是由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的。

在我国无论是在司法、行政和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应用。(如:毕业证,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商店、工厂牌匾都用两种文字标识;考试有少数民族语文、电台电视台播放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节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全国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或语言翻译。

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很多大学设民族预科班。

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学生讲孔繁森的事迹。)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臵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民族团结自查报告范文第5篇

“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民族团结一家亲

镇沅县振太镇中心小学

六二班

杨涵晔

我们的祖国是由6个民族组成的,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自豪。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傣族泼水节,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了,衣服被淋湿了,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了感情,泼出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各民族虽然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但各民族的心是相通的,是紧密相连的。

XX年,随着世博会的召开,全国人们沉浸在了幸福中。可是在4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高达7。1级的大地震打破了青海人民的宁静生活。青海玉树,一个吉祥、平安的名字,可为什么现在那里却成了一片废墟。玉树强震,国人揪心。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全国人民心系灾区,解放军叔叔奔赴玉树前来支援,志愿者们也陆续赶到,让玉树人民振奋坚强!

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画面,一句句令人温暖的话语,一个个坚强不屈的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他们对生命的渴望,他们坚持着,坚持着,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人来救他们的,他们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而勇敢的民族!

上一篇:个人自查剖析材料下一篇:学校安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