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环境范文

2023-03-02

软环境范文第1篇

摘 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吸引台资的竞争更加激烈,投资软环境现已成为大陆各地区吸引台资的主导因素。通过对辽宁省台资企业的调研发现:就台商投资特点而言,台资企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95%以上从事第二产业,且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就台商投资软环境而言,辽宁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企业经营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比如提高政务环境、完善台商投资管理和服务机制、发挥企业联合会在台资和本地企业中的作用等。

关键词:台资;软环境;改善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以后,吸引台商投资的竞争更加激烈,投资软环境因素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吸引台商投资的主导因素。改善投资软环境以吸引台商投资,是各地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深入点。因为投资软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投资软环境已成为我国各区域间竞争的焦点。各地纷纷出台一系列吸引台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以增强本地区的吸引力,尤其是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处于中国投资前沿的经济发达地区,对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更为重视。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深入發展,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发展的趋势也发生了变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台商投资的热点区域已逐渐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向环渤海经济圈转移。辽宁省抓住台资北上机遇,适时提出了“台资聚辽”战略,把建设台商投资重点聚集区和快速增长区作为载体,加快推进辽-台经贸合作步伐。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台商在辽宁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政务环境不理想、市场经营秩序较差及台商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不够等软环境恶化的趋势。因此,在此背景下深入地调查现阶段辽宁省台商投资的现状,此后并改善由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软环境恶化问题。

二、样本获取与调研方法

本次《台资企业投资软环境现状的问卷调查》主要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台商投资软环境现状调查研究”调查组,其中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经营状况、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

本次问卷调查的台资企业是在2013年之前已经通过注册,并在正常营业的企业。由于第一产业台资企业占比偏低,第一产业台资企业并没有纳入调研范围,因此,第二、三产业成为了我们调研的基础样本。首先,在第二、第三产业企业中,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来选取台资企业名称;然后,通过与被选中的台资企业取得联系,并进行问卷调查,如若问卷调查中有缺失的数据,再通过网络调查进行搜集;最后,把所有选中的台资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汇集,并进行统计性处理。

三、实证分析

1.台商在辽宁投资的总体概况

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间里,台资企业进入辽宁的数量和规模均逐渐增大,台资的进入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辽宁省改革开放初期的资金短缺的压力,促进了出口创汇,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转型,对辽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沿海城市吸引外资投资已趋于饱和,台商企业布局逐步由沿海城市向内地城市转移,其中,主要由沈阳、大连、鞍山、盘锦向朝阳、铁岭、抚顺等地转移。比如台湾友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1998年到辽宁投资以来,先后在大连设厂。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向丹东、阜新等发展,并设立了多家企业,特别是在阜新投资2600万元设立的连顺电子科技有限分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业务,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该企业集成电路涉及领域的年产值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成为东北地区台资集成电路企业的排头兵。台湾润泰集团经营的大润发超市最初落户在沈阳、大连、鞍山三市,但目前润泰集团和维华集团合作经营的大润发超市项目已经遍布辽宁省西北的锦州、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5个城市。

通过问卷调查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截止到2013年12月, 台资企业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均有落户。其中,台资企业最多的城市为大连,企业数量高达204家,其次为沈阳,企业数量为149家,然而,台资企业较少的城市主要有阜新、朝阳和葫芦岛等地,企业数量甚至少于10家。而就各地区的台商投资额度来看,沈阳的投资强度最大,台资企业在沈阳的投资总额度达到10589994万元,这个数量要远超排名第二的锦州,并且高出一倍多;投资额度最小的地区仍然为阜新、朝阳和葫芦岛等地级市。

从已经调研的641家台资企业中可以看出,台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普通加工型项目中;而技术密集型、辐射带动作用强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仍显偏少,且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然后,近年来,台商投资更多地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第三产业投资数量和规模仍显滞后,较大的投资发展项目仍显不足。其中,第二产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占绝对比重(见表2所示),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到95%以上,投资总额度也远超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根据台湾“主计总处”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台湾投资在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60:29.05:69.35。目前,辽宁台资项目在一、二、三产业分布比例为7:84:9。台资涉及轻工、食品、电子、机械、石化、建材、冶金、信息、房地产、餐饮、农畜产品加工、咨询服务等近二十个产业,但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在集中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中,招商引资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台商投资软环境分析

从辽宁省台商投资的实际现状来看,辽宁省最近几年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确实在引进台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相较于福建、江苏以及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辽宁省在引进台资的实际效果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从驻台办统计显示,虽然在辽宁省落户的台资企业共计1500余家,已累积投资达到600多亿元,但是这与辽宁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极不协调。

因此,辽宁省在进一步引进台资中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认真地反思和研究辽宁省在对台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是当下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而要致力于改善辽宁省台商投资软环境,首先就必须对辽宁省现阶段的投资软环境有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

鉴于此,本文在2014年低至2015年初,根据对辽宁省的近600家台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辽宁省的台商投资软环境现状。其中,对台资企业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物品提供、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共计50余项评价指标,并参照国际惯例对每一个指标设置了5个评价变量,其变量值分别为很好(100分)、较好(80分)、一般(60分)、较差(40分)以及很差(0分)。此次问卷调查采取多因素评价法,即根据台商打分再乘以该要素的比重,之后累加得总分值。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所采集信息的汇总,本文可以清晰地看出台商对辽宁省投资软环境的评价较低,具体的评估现状见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现阶段辽宁省投资硬环境要远远好于投资软环境,其中,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物品提供这三项投资硬环境的得分均达到了75分,甚至远超过75分;但是投资软环境仍显滞后,其中,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的得分均呈现偏低的态势,尤其是法制建设环境的得分最低。

然而,就现在而言,要想进一步提高台商在辽宁省的投资力度,就必须改善辽宁省的投资软环境现状。基于此,本部分将分别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四个方面着重探讨,以便较大幅度地改善投资软环境。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1.结论

基于上述的实证分析,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台商在辽宁省的投资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台资企业在各地级市的分布有明显差异性,其中,大连和沈阳的台资企业明显偏多;已调研台资企业多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中,可以说明现阶段台商主要投资在劳动密集型和传统行业,而高端技术行业仍然偏少。

(2)辽宁省在台资投资软环境方面仍存在某些缺陷。总体而言,辽宁省在市场开发潜力、政府维护台商权益、解决涉台纠纷以及接受台资等方面表现较好,普遍受到台商的好评;而在政府行政效率、企业融资效率、产业对比以及企业劳资关系等方面表现一般,这也是投资软环境总体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

2.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辽宁产业集群优势对台商投资的引致效应。在完善产业配套体系过程中,一方面要按照产业链条的延伸方向,扶持前后相联系密切的企业;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上游拓展,积极发展研发、金融、信息等产业,另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积极发展物流、会展、营销、商贸服务等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配套的质量层次。

第二,强化政府在台资企业与本地企业配套发展中等推动作用

在努力打造本地企业与台资企业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紧密合作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在配套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积极扶持本地企业发展,促进民营企业与台资企业配套发展,进而有利于吸引台商投资,实现“以民引台”的目标,打造优秀的台商投资产业环境。

第三,加强和完善台商投资后管理和服务。首先,要突出抓好在对台招商引资过程中已经承诺的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避免给台商留下说一套做一套、不讲诚信的印象;其次,对台商服务部门及行政执法部门为在辽台商和台资企业提供服务和行政执法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依法办事与依情处事相结合、制定政策与落实细则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體现人性化服务理念和执法方式,减少企业经营中的额外行政成本;再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对辽宁地区的优惠政策,尽快颁布出台一些更加优惠的、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在辽宁的台资企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和办法。

参考文献:

[1]姜丽萍.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服好务[J].辽宁:辽宁经济,2006,(3):28.

[2]毕素红.优化投资软环境增强外资吸引力[J].内蒙古:内蒙古煤炭经济,2004,(2):8-10.

[3]张炳照.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实现城市发展新飞跃[J].大连:大连干部学刊,2001,(173):15-17.

软环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翁爱萍(1966- ),女,浙江永嘉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8-0048-02

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在先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学校的教育环境没有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意识没有形成,那么学校必定落后于时代发展。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努力进行信息化环境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这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建设方向也有些偏差,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以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育思维落后,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足。虽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但还有很多人只知道有这样的产品以及产品的大致用途,却不清楚这个产品的具体用途。学校也是如此,虽然学校的各种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了,但仍有很多老师没有运用这些电子设备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习惯采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来进行教学。即使有些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室来进行教学,也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对这些先进信息设备的认识还不足,还不能运用自如,甚至有些教师把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当作麻烦,不愿与时俱进。

2.资金投入比例不协调。如今,各大高职院校对信息化环境建设越来越关注,也了解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诚然,高职院校加大对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投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环境是当代教育最好的环境,但他们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资金投入比例不协调。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快速建成高效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把资金都集中投入到信息化硬件设施设备中,忽略了许多软件开发项目的投入,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过大,软件开发投入很少,导致投入比例的严重失调,不利于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

3.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低,浪费严重。在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拥有雄厚的资金,从而拥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非常完善的信息化环境。虽然拥有了一流的信息化设备,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高职院校的先进信息化设备却只被少数人使用,除了教师平时授课时使用外,其他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真正发挥这些设备的功能,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4.缺乏对社会服务的意识,高职院校信息化设施设备为社会服务效益低。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普遍缺乏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在他们看来,学校与社会外界没有太大的关联,即使要为社会服务,那也是学生毕业以后,学校为社会提供一些急需的人才就是为社会服务。他们没有意识到,把教学与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为社会服务。众所周知,学校是人才最集中的地区,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有许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人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如果他们能够利用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施设备为社会服务,那么社会化效益肯定非常显著。但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这种积极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思想比较狭隘,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使用信息化设备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化效益比较低。

二、针对的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

1.改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加强各教职员工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还比较传统,还无法接受这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校方有责任为这部分教师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以缓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他们的冲击,主要是要加强对教职员工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他们灵活掌握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并且加强这些教职员工对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在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不会或不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来进行教学是落后的,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使用这些信息化化设备的好处,以及这些信息化设备能够为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帮助。

2.正确投资,使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由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许多高职院校都能够与时俱进,跟随潮流,加强对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也明白建设信息化环境的重要性,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但他们却对投资内容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保障一定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情况下,要加大对软件建设的力度,如要确定硬件设备的先进性、成熟性、标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具体而言,可以建设一些虚拟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等。对软件的建设,则要实现应用的集成和数据的共享,如学校应该配备建设管理、教学、科研、财务管理、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等这些软件的建设。只有把硬件建设投资和软件建设投资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目标,也才能实现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3.培养新型人才,充分利用校园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信息化环境,并不是简单引进一些先进的网络设备,而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改变教学观念,并相应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圆满完成这种改革,就必须培养改革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能够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创新的思想,对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能够积极进行应用信息技术的改革,能够充分认识到新信息化设备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为学校、社会服务。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是:首先,学校可制定一些措施,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举办各种关于使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评比活动。其次,学校可以把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具体课程结合起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运用新技术设备的能力。最后,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科研人才。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利于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因为一所学校能否得到很好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质的校园环境和雄厚的资金投入,还要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促使教师充分使用信息化设备。

4.积极主动为社会服务。学校可积极主动地多开设一些远程教育课程,利用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和丰富的人才资源,面向生产第一线,为社会中的各种企业进行服务,这样不仅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未走出校园就得到了锻炼,了解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累了关于本专业的一些社会经验,并能够学以致用,从而在毕业后能够轻松、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了,也有利于促进各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三、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环境的现实意义

1.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把网络资源引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因为这种使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授课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沉闷、枯燥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网络教学模式融合了许多调动学生兴趣的内容,因而更能够吸引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促进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发展模式的改革。传统高职学校的管理、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各高职院校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克服各种教育倾向与教育方式的缺陷,从而建立起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发展模式的改革。

3.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学校引进信息化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使得各高职院校在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方面都有了飞跃发展,这是学校要实现长远发展而必经的一次重大改革。学校只有实现信息化校园环境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为社会适时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一所学校的正确改革,必定能为社会和国家提供一批有用的人才,进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成为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必须懂得使用新技术,并且必须具有掌握、运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环境,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文探究了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化环境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教育思维的落后、各教职员工对信息化环境认识的不足、在资金投入方向的错误以及各高职院校缺乏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等,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对教职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运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熟练程度,帮助他们创新教学思维,把硬件建设的投资与软件建设的投资结合起来。此外,还要鼓励各高职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提高信息社会化的社会效益等。这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金艳.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6(8).

[2]陈小芳.初探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3]刘成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4]刘放.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研究[D/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1&recid=&filename=2008142810.nh

&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v=MTYxNDIyN0ZySzhITm5OcjV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DZmWXVackZ5cm1VcnpNVjE=,2008-05-01.

[5]廖伟坚,朱扶蓉,黄曦.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5).

[6]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组织.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软环境范文第3篇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转眼之间,一个学期又将过去了。本学期,我校仍然把校园周边环境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集中整治,我校的周边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书声朗朗、安全优美的学习环境。下面就我校本学期集中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贯彻落实平安学校建设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创建安全、和谐、稳定的小学周边环境,促进我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得到有力的保障。

二、整治措施

1、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亲自抓安全工作,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完善和落实安全工作制度,强化学校日常管理,签订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书,将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

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本学期,我校继续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师生开展应急预案的教育与演练,提高全体师生员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根据预案内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给学生上课,加强安全防范的意识。与上级领导保持密切联系,特邀派出所警员到校给学校师生上安全教育课。加强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人身安全防范的意识。各班的班主任每周至少要在本班上一节安全教育课,教育学生不坐“三无”车辆,不坐超载车等。

3、做好一切防范工作

学校每天做好学生出入校门的安全工作。在上学和放学时段,由学校指派值日老师、学校治安人员在校门口附近维护交通秩序,疏导车辆和人流,保证道路畅通,确保学生出入安全。

4、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教师是学生安全的维护者和责任人,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必须经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并制订相应的安全措施,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总之,通过一个学期的积极努力,我校周边环境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脏、乱、差的情况和交通状况等都有了明显好转,

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地方我们做得仍然不是很完美,但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改进。相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一定能够做得更好。我们的目标是: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保护神,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洪祥镇陈家沟中心学校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软环境范文第4篇

一、重要意义

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保证。对促进全乡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和改进作风,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榆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核心,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政风、行风、效能和廉政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切实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目标要求:通过活动的开展,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要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重点,不断增强“凝聚力”。通过活动的开展,推进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各项制度的进一步落实,着力提升领导干部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的团结风气;贯彻科学发展观,想大局、谋大计、成大事的长远意识;“一把手”坚持中心、维护大局,班子成员“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甘于补台、乐于奉献”,凝心聚力干事业。二是要以“三更”目标为重点,不断提高战斗力”。通过活动的开展,推进“思想更解放、对外更开放、政策更开明”的进一步落实,使各级干部勤勉工作,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因闲言碎语而分神,不为阻力干扰而退缩,始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榆村奋力崛起的实践中。三是要以抓工作落实为重点,不断提高“执行力”。通过活动的开展,促使各级干部把“敢于争先、勇夺第一”的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谋划有新思维,工作有新思路,把活力展现在抓落实上,真正扑下身子抓发展,只争朝夕,多干少说,干不成不放手,重点突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做到领导指挥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效取得在一线。四是要以践行宗旨为重点,不断聚集“向心力”。继续开展走进深山访农户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和践行**思想,真正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在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做到强化为民之德,深怀爱民之情,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此充分展现干部的亲和力。五是要以勤政廉政为重点,不断扩大“影响力”。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领导干部强化修养,注重实践,严以律己,正确用好手中权力,规范从政行为,做到心正、眼正、身正;干净、干事、干成事。六是以“两情三干”为重点,不断拓展“生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促使领导干部珍惜组织信任、珍视工作舞台、珍爱时间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奋发有为,廉洁从政,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政治生命力。

三、总体安排和步骤

活动范围:乡镇党政机关,村两委成员,重点是领导班子。

活动时间:4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大讨论(4-5月底)组织广大干部集中学习贯彻党的**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和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学习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民主政治和作风建设的有关论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学习省、市、县纪委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学习,讨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等问题。定期刊出宣传专栏、梳理一条发展思路、制定一批发展举措。每位领导干部要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为优化政治生态建设环境办一批实事。学习大讨论做到要与当前工作、阶段性工作、经济发展等项工作相结合,与机关效能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相结合,整体推进。在学习大讨论阶段,召开村两委负责人、企业主和创业能手、外来客商座谈会,认真听取班子建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二阶段:查摆整改(5月~10月底)

(1)召开生活会。各级领导班子要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摆本部门、本单位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找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以及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查找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并进行梳理,整改到位。

(2)开展民主评议和民意测评。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帮助找准其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对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对干部个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认真整改。

(3)深入开展“三谈两述”等活动。结合整改措施,积极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同职工、村书记、主任同委员谈话、廉政谈话、提醒谈话”和“述职述廉”活动。同时开展“进企业、访农户,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副科以上及中层干部要走访3—5家农户,帮助他们理思路、解难题,促发展。

(4)围绕“四要四不要”开展自查自纠。副科级以上干部,围绕“不要重解释,而要重解决;不要重突击,而要重突破;不要重事后,而要重事前;不要重治标,而要重治本”的要求,开展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五个方面的自查自纠,认真填写《政治生态环境建设自查表》。

(5)开展勤政廉政督查。乡纪委对推进此项活动的情况进行督查,及时纠正与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不和谐的行为;对“玩心重、私心重、铺张浪费”以及因工作方法简单、拖拉推诿、落实不力而丧失机遇、激化矛盾、贻误发展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和事,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阶段:建立长效机制(11月~12月底)

建立健全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相结合,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适应的促进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即健全和完善鼓励干事的教育机制、褒扬勤事的激励机制、奖励成事的用人机制、鞭策混事的约束机制、防止出事的监督机制、严惩坏事的威慑机制以及落实工作的责任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

四、组织领导

软环境范文第5篇

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软环境发展建设的精神,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推进我镇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我镇实际,就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全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以投资者安心、放心、称心、满意为标准,以提供最优良的秩序、最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创建“重法制,讲信誉,高效率,优服务”的发展环境,营造全社会和全镇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和“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增强经济发展综合竞争能力,为推动和促进我镇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全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解放思想,形成共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扫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从解决观念和意识问题入手,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

(二)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确立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府部门主抓,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调,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

(三)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从机关单位、政府部门实际出发,抓住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突出问题,根治痼疾,重点突破,带动全面,优化整体环境,坚持以科学发观引领大局,以点带面大力优化整体环境。

(四)标本兼治,注重治本。从严厉整治现实问题入手,纠建并举,完善制度,研究和解决从源头上治理软环境的体制、机制和措施,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制度。

二、整治重点和工作目标

全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要突出以下8项重点:

(一)畅通政令渠道。重点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顾大局,各行其是,部门和小团体利益至上,政令不畅等问题,达到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二)转变工作作风。重点解决机关纪律松驰,作风松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效率低下,服务不优等问题。

(三)规范执法行为。重点解决办事不公、有法不依、违法行政、越权执法、滥用权力、野蛮执法等问题。

(四)遏制违纪行为。重点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以及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问题。

(五)加强诚信建设。重点解决不讲诚信,不讲商德,不按合同办事,不践行承诺,道德失范,言行不一,坑商骗商,损毁投资形象等问题。

(六)整顿经济秩序。重点解决搞地方保护主义,搞不正当竞争,行业垄断,暗箱操作,制假售假等问题。

(七)强化检查监督。重点解决软环境建设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渠道不畅通、监督措施不落实、查处问题和责任追究偏宽偏软等问题。

(八)推进政务公开。重点解决行政审批项目过多过滥、政务公开透明度较差、服务承诺信用度较低等问题。

三、方法步骤和主要任务

全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2012年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

由镇纪委牵头,组成工作组,分别到企业及社会各界调研,广泛听取关于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宣传动员阶段。

召开全镇软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大会,部署2012年软环境建设工作任务。

(三)整治问题阶段。

各单位要对照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重点问题严格整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整改效果。

1、健全镇软环境建设工作机构。成立镇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检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领导小组成员要各司其职,主动配合,形成合力。镇治理软环境办公室作为长期工作机构选配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发挥监督检查、查办案件、调查研究、综合指导、反馈信息等职能。成立投诉举报中心,设在镇综合办公室,专门受理企业、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投诉举报问题。

2、实行软环境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各部门、各村要按照镇委、镇政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找准软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制定和完善软环境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把软环境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落到负责领导和承办部门,狠抓跟踪落实,确保软环境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3、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切实按照“公开、透明、高效、信用”原则,把政府重大决策及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审批权限、审批时限、办理结果、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务公开的层次和水平,集中在镇政务大厅办理,一站式服务。

4、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合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严打斗争,重点打击经济犯罪、侵财犯罪活动。确保投资者经济安全、人身安全,创造人民群众满意、投资者放心的良好治安环境。

5 、加强清费治乱减负工作。集中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行为,减轻企业负担。整顿各项收费,规范收费行为。结合年审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清理,实行收费公示

制度。加强对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点后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检查。

6、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把软环境建设工作与全镇开展的“学、做、创”活动和“转变作风树形象,营造最佳软环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机关和部门工作作风转变,促进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四)检查总结阶段。

1、由镇治理软环境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分别对政令畅通和政策执行情况、行政执法部门公正执法情况、涉及企业“四乱”行为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2、召开全镇软环境建设存在问题情况通报会,对通报存在问题,解剖典型事例,提出整改意见并向有关企业和群众反馈情况。

3、召开全镇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总结软环境建设工作情况,通报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巩固成果、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下步工作做出部署,确定工作重点,推动全镇软环境建设工作 不断深入。

四、组织领导

全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由镇委、镇政府统一领导,成立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作为全镇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办公室),

作为常设工作机构,负责软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上一篇:学雷锋下一篇: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