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色彩论文范文

2024-02-02

建筑色彩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工作环境和各类活动场所的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科技发展也为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充分运用各种色彩与材料来创造个性化的生活空问。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建筑材料的应用与色彩的表现显的尤为重要。

1.外饰材料

1.1石材

可以分为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两类,天然石材材质坚硬,颜色和纹理多样,易清洁,常用的有大理石和花岗石,花岗石材质坚硬,耐酸抗风化,一般用于较重要的部位如裙房、人口等处。人造石材主要指人造大理石和人造花岗石,属混凝土范畴,品种较多,主要有水泥和树脂型人造石材,还有水窘石饰面板、水泥化砖等,其中树脂型产品光泽好、颜色鲜艳亮丽,水磨石饰面板表面光滑,花色品种较多,根据选用水泥、碎石粒的特点而定,水泥化砖常用作铺地材料,耐久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将同一种材料粗加工和磨光,使粗加工的毛面呈现细小颗粒的漫反射,如同蒙上一层灰尘,而磨光面呈微晶状表面,深暗的底色得以充分显现,利用同一种材料的质感色差作表面装饰。既富有变化又十分和谐,赖特在1938年和学生亲自动手建筑的别墅。由于建在亚利桑那州沙漠地带的红色火山岩上,赖特聪明的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的天然石块叠垒台基,这些石块部分地一直延伸为墙壁,保持天然的情趣,巨大的木质构架直插地面,表面粗加修饰,让木材的肌理从片片暗红色中透出,强调了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帆布顶盖也未加色彩油饰,种种粗砺的处理,体现了赖特有机建筑像从“地下长出于阳光之下”的自然追求,整个建筑静静地匍甸在地上,从材质到颜色完全与基地融成为一体。

1.2玻璃制品

玻璃制品具有透光、透明、隔热、保温等优良性能,所以在建筑上广泛应用。尤其新型玻璃的出现,如安全玻璃、保温绝热玻璃、镭射玻璃和玻璃砖等拓展了其应用空间,也提高了建筑的表现力。除了门窗外,也用于外墙作幕墙,屋顶、雨篷及栏杆等部位,上海大剧院使用一种新颖的印刷净白玻璃,将幕墙玻璃自上而下印满由小到大的细密的白色圆点,使建筑外观白天有一种轻纱笼罩的朦胧透明质感,而夜晚映出灯光,通体透明。由于玻璃砖强度高,隔热隔音又耐水以及良好的透光不透过视线等优点,很适合安静、隐秘场所使用。

1.3金属材料

由于合成高分子工业的发展,铝材、钢材等大量金属材料用于民用建筑中,金属罩面板材主要由不锈钢板、彩色钢板、铝合金板、镀锌钢板、镀塑板等,其共同点是安装简便,耐久性能优越,装饰效果良好,从视觉感受来讲,建筑一改土木石等传统材料的面貌,有机器工艺的光澤、精确和力度,如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采用铝材装饰包裹内部的混凝土结构,整个就像一张皮一样伸展开来,组成极具韵律的图案,闪耀着金属特有的光亮。如鸟巢,主体由一系列辐射式门式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旋转而成,空间结构科学简洁,建筑和结构完整统一,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为国内外特有建筑。

1.4外墙涂料

外墙涂料作饰面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特点是只改变色彩并不改变墙面的质感,多见于大量的住宅或厂房,也用于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

1.5其它材料

陶瓷制品,常见的有釉面砖、外墙贴面砖、地砖、陶瓷锦砖(俗称马赛克)以及仿古建筑中常用的琉璃瓦等,水泥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采用水泥,彩色水泥等作面层,另一种是表面处理,比如拉毛,压花灯达到装饰效果。

2.内饰材料

2.1内墙材料

常见的有各种品牌的内墙涂料,各种木质表面的型材和胶合板,天然石材(大理石,花岗石等),玻璃制品(镜面玻璃、彩色玻璃等),石膏板材,陶瓷制品(面砖、墙面砖、陶瓷质壁画等),织物类(挂毯、装饰布等),壁纸与墙布等。

2.2地面材料

主要有:木地板、地毯、塑料地板、天然石材、人造石材,陶瓷地砖、地面涂料等。

2.3顶棚材料

根据防火规范要求,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房间,现在常用的吊顶材料为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和铝合金吊顶,饰面板材还有矿棉水泥板、矿棉板、钙塑板、玻璃棉装饰吸音板等,在防火要求不高的场所,胶合板、PVC塑料板、壁纸装饰天花板等仍在继续使用。

从材料的特点看,木材导热性低,手感好,纹理漂亮,颜色温暖,质轻,易加工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是优良的装饰材料。木地板,木墙裙广为流行,历久不衰,而且采用木材装修的室内效果,温馨舒适并带有原始的质朴感,由于天然石材(花岗石、大理石)有自然的情趣,耐久性、耐磨性好,容易与室外环境相联系,有个过渡,增加统一性,所以。在一些公共场合用的机会也较多。较之其他材料,纺织品手感柔软,使用舒适,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那么,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应如何来统一色彩和材料的关系呢?

色彩搭配往往涉及到材料的组合问题,材料的质感同色彩一样,单一的情形下无所谓好与坏,只有搭配、组合后才能看出整体效果,在很多情况下,建筑师并不能随心所欲的选用材料,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造价、材料的短缺或某种规定等,不得已将就使用,某种意义上,在确定材料等级后,材料也基本确定了,需要用心设计的是如何进行搭配,选择恰当的色彩,通过材料的选择搭配,使材料的颜色和质感得到率直的表现,创造出和谐之美,材料的质感直接影响着建筑的风格特征,体现出设计者的个性色彩。如图被称为“粗野主义”的代表作的著名的马塞公寓,给我们展现的是粗糙的表面,肥硕的底柱和夸张的色彩,而“粗野主义”则要经济地,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毛糙、沉重与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今天,这样的例子已很多,他们给我启示:并不是所有建筑都要大紫大红,材质本身也可以表现。

建筑物所用材料的颜色、质感和纹理等特性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某种意义上讲决定了建筑物的视觉效果,建筑色彩的运用其实就是以材料选择为前提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建筑材料的品朴花色越来越多,为建筑色彩的表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建筑色彩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现代商业建筑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为复杂,需要在商业建筑设计理念中融入城市环境元素,最大程度去满足城市居民对商业建筑设计的心理需求,使得城市环境可以和现代商业建筑共同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城市环境;现代商业;建筑设计

1、城市环境与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城市环境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在一座城市当中的所有人类活动同自然活动的系统,一般意义上来说,城市环境指的是城市中的物理环境,这种物理城市环境又被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两种。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中,里面会有各式各样的城市生活运作系统,这些系统一同运行来为城市中居民的生活创造条件[1]。现代商业建筑不仅具有它本身的购物功能,同时也代表着现代化城市生活的一种理念,让城市中的居民在购物的过程中,享受到休闲和娱乐的体验,不断影响并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地发生着转变。

2、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的发展需求

现代化商业建筑的兴起,代表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20年前相比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因而在现代商业型建筑中融入更多的城市环境元素,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动态,除了对建筑物的使用舒适度有着很高的要求以外,对于商业建筑物内部的基础设施以及室内装修的設计品味也同样提出了相应的发展需求。过去的商业建筑设计主要是由商品仓储、销售营业以及辅助三部分组成,在以前的商业建筑设计中,会将消费者和商品分割开来,形成一种封闭型的商品销售模式,不过这种封闭型的商业建筑空间,正在逐渐被开放式商业建筑设计模式所取代,消费者希望获得更多的自我购物选择的权利,将消费者的购物需要、娱乐需要以及休闲放松需要整合到了现代化的商业建筑设计发展理念当中[2]。

3、融合城市环境的现代商业建筑设计

3.1协调性

在融合城市环境元素进行现代化商业建筑设计时,需要促进商业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发展,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开发商业建筑工程项目同时,不可以对城市环境本身进行破坏,需要在开发现代商业建筑之前,对建筑设计的规模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思考,现代化城市内部越来越为拥挤,人们并不希望现代商业建筑占据太多的用地面积,这有可能会使得他们的居住范围变得更加拥挤,因而要尽可能降低现代商业建筑的用地面积,从而提高城市环境中的土地利用率,同时还要结合当地房屋商业建筑的实际施工情况来看,不能让新设计的建筑物打破城市环境中居民原来的生活习惯,避免让商业建筑的设计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3]。

3.2和谐性

而促进现代化商业建筑设计同城市环境之间的动态化和谐发展,主要是体现在建筑物的开放性上面,一般来说,在城市商业建筑物的周围都有一些可以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这些场所通常是城市公园,城市广场之类的室外健身活动场所,每天都会吸引大量的人群休闲健身以后到商业建筑中购物。同时大型现代化城市商业建筑在设计中,还会为过往的消费者提供停车位置,对商业建筑物周围进行合理的交通管制设计,让行人和车辆进行分流,方便城市居民到商业建筑中购物,不会因为堵车或是找不到停车位而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心情,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购物环境,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增加一些与餐饮有关的项目,为消费者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3.3连续性

而在现代化商业建筑设计融合城市环境元素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商业建筑同城市环境之间的连续性发展水平,简单来说,就是要把商业建筑设计当中静态关系那部分的连续性进行完善,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不能和周围的街道环境有太大的出路,要保持城市环境外观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将商业建筑设计理念同城市环境建设理念融合在一起,尽量缓解并调和城市环境与现代化商业建筑设计之间的矛盾,需要考虑到现代商业建筑设计是否和周围建筑、周围的城市环境存在不连续性,是否会让人们的视觉感受发生较为突然的转变,又能够和城市环境发展的整体性之間展开配合,这些都是现代商业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问题,需要将城市环境发展的连续性理念同商业建筑的风格设计与色彩设计联系起来,不忽视任何一个建筑细节上的问题,实现对城市建设的传统文化传承。

3.4整体性

既然说了商业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可以和上面所说的城市环境连续性结合起来看,使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能够在融合城市环境元素的基础上,保持城市动态变化的整体性,强调城市内区域化环境建设的整体性,在城市环境整体设计的过程中,减少人们对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的意见,整合城市空间发展中的矛盾,要让人们明白,现代化商业建筑设计同城市空间内的环境发展是分不开的,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二者之间的整体性发展效果,应当在商业建筑的设计中融入室内庭院、步行街等建筑元素,将城市发展空间结合起来,创新出城市的品牌特色,提高城市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

3.5灵活性

在特色化的现代化商业建筑设计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环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发展,做到对城市传统文化建设的延续,还需要重视城市空间发展上的灵活性,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不能遗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说上海市的城隍庙、老街,就是在保存原有的建筑风格基础上,创新融入了现代化商业购物元素,灵活地将游客购物同景观建筑欣赏融合在了一起,营造了上海市的购物环境和气氛,提高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效益,构建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商业建筑综合体。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化商业建筑设计同城市的发展环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商业建筑是城市文明展示的平台,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象征,因而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的同时,需要对城市中环境元素进行创新发展融合,保证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甲锋.融合城市环境的现代商业建筑设计[J].智能城市,2017,(01):227.

[2]汪亮.从环境与生态角度出发的现代城市地域性建筑设计[J].建筑与文化,2016,(09):90-91.

[3]张凤海.融合城市环境的现代商业建筑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6,(26):92+94.

建筑色彩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化必降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绿化面积也将不断增大。建筑设计与园林绿化相结合,不仅美化了生活,也凸显了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园林绿化建设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注重节约、科学建绿为指导方针,合理利用绿地资源,在科学技术和建筑艺术的有力支撑下,全面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本文论述了园林绿化对建筑外观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园林绿化;建筑外观;影响

1、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园林绿化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工作时间。相对的,人们的空闲时间也有增加,紧张而高节奏的工作使得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轻松环境去放松身心,缓解疲劳。近年来,假日旅游人次数量在显著增长,显示出人们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渴望接近自然,满足精神上的需要。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从公园到绿地的分布,以及服务便捷都必须满足人们的需要,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对绿化的需求,并且适合人们去散步、娱乐、休闲等。

1.2园林绿化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制品,汽车尾气的增加,空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等,都导致人们生活品质的下降与精神压抑,对人类的健康生产了很大威胁,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即是保护人类自身。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

1.3园林绿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需求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的生态文明,更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投资者,还会促进房地产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也加强了城市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凝聚力,并能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

2、立体绿化在城市建筑外观中的应用

2.1立体绿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往往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立体绿化应用于高层建筑设计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环境,使绿化造型更加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立体绿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主要起着衔接环境与建筑的作用,使得高层建筑在与周围环境融合时不至于太突兀。

2.2立体绿化在中低层建筑中的应用

立体绿化在中低层建筑中的应用则更多的是通过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来与建筑融为一体。立体绿化的点式布局具有经济、简便、灵活的特点,其绿化既有规律可循,又不失灵活,十分简单与方便。线式布局则是选用与周围环境的色彩、质地、大小等视觉形象相同或相近的绿色植物来进行室外绿化的构想,可以增添室外环境的立体感,具有强调一致的韵律感。面式布局分为两类,一类是运用与建筑环境视觉元素相近的植物连缀成面来衬托建筑主体环境,另一类是应用大面积的园林绿化形成绿化本体的视覺中心。

3、园林绿化在建筑中的作用

园林绿化在建筑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屋顶绿化、草坪绿化、庭院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等,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多种园林绿化形式,突出其特点,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1丰富建筑艺术的表现魅力

建筑具有其本身的设计理念与美学构想,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自于其内部空间与外部造型的立体展现。在建筑外部进行园林绿化,以绿色植物点染建筑设计,可以更加丰富建筑艺术的表现魅力,创造建筑与绿化互相辉映的独特效果,使建筑设计动中有静、静中含动,十分具有美感,又不失端庄大气。

3.2突出景观主体

在建筑中应用园林绿化是起着衬托作用,并没有喧宾夺主之嫌。许多园林绿化以园林植物命名,以建筑为标志,用植物的鲜活与灵动来点染建筑,增添建筑的美感,并借助植物加强建筑主体的含义。例如:某地区的一地质博物馆,通体建筑都用原生态石材建成,色彩较为单一、呆板,通过利用五叶地锦、爬山虎等爬藤类植物在其墙体上进行垂直绿化,有效的改善了其外部观感,不仅生机立现,还突显了建筑的质感,且与建筑相得益彰。

1.3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

园林绿化能够柔化建筑的生硬与刻板,将建筑置于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园林绿化植物不规则的枝条伸展呈现一种自然的美态,自然的曲线与质感与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体相对比,很好的凸显了两种材料的质感。不同的建筑要选用不同的树种,实现合理的景观搭配,才能实现良好的建筑环境协调作用;体型较大、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用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结构细致玲珑的建筑物四周适合选栽叶小枝纤、树冠茂密的树种。古建周围多选国槐、油松(造型)、白皮松、银杏、竹子、碧桃等来衬托其古朴、典雅;而现代或欧式建筑则多用法桐、五角枫、桧柏、云杉、球体等来渲染其富丽、辉煌。

3.4提高建筑艺术与绿化艺术的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园林绿化用地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园林绿化设计就要注重节约与实用性,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在许多建筑群中的绿地大多是公共绿地、小花园、小广场等,在满足人们日常的休闲与娱乐需求的同时,还要保证园林绿化植物自然的生长形态与自然美感,发挥其对环境的协调作用体现自身的观赏价值。

3.5节约建筑能耗

园林绿化具有调节环境微气候的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调系统的能耗。园林绿化可以很好地调节建筑对大阳辐射的吸收量,通过4种途径影响建筑获得热,即透过窗户直接得热、维护结构热传导、渗透和潜热交换,不同绿化类型对建筑得热影响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在夏季,园林植物对建筑的遮挡是减弱建筑对大阳辐射吸收量的主要办法,有爬藤类植物覆盖的外墙,其墙面温度会明显下降,外部向室内的导热量会大幅度减少,如果建筑四周是大面积的草坪,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4、结语

总之,园林绿化与建筑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补益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建筑的外部环境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建筑外部环境占主角地位的园林绿化,也要做得越来越精细,园林绿化施工面积在不断增加,施工工艺在不断优化,施工程序也更加科学合理。建筑设计与园林绿化相结合,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建造花园,有助于缓解人们的压力,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有助于显示建筑自身的艺术魅力,表现出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潘勇法.基于园林绿化对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J].建筑设计管理,2012.06:55-56.

[2]林波荣.绿化对室外热环境影响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

[3]侯亚楠,朱春,杨思佳.建筑绿化与绿色建筑[J].绿色建筑,2013.01:28-29.

[4]李越,段振惠.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4.10:212-213.

建筑色彩论文范文第4篇

1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18世纪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粒子性质以后, 不久人们又认识到光的波动性质, 并从白色光中析出了七种色彩, 即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是一种情感语言, 它所表达的是一种人类内在生命中某些极为复杂的感受。最能体现人敏感, 多情的特性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色彩几乎可被称作是其“灵魂”。由于现代色彩学的发展, 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不断深入, 对色彩功能的了解日益加深, 使人们开始重视色彩在建筑设计中对人的物理、心理和生理的作用。他们利用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在设计中把色彩因素精彩绝妙的利用, 往往能达到出奇不异的效果。因此, 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 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英国发生过一件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 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里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 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 此后自杀的人就没有了。这样我们可以看出, 色彩对于人的心理情绪产生影响, 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同时, 突出城市的地方特色。这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 像北京的故宫, 金瓦红墙显示了皇权的高贵, 金碧辉煌;墨西哥的大卫·西盖罗斯为奥尔曼图书馆所作石砌镶嵌壁画装饰, 使简单的建筑外墙丰富了起来。

对建筑色彩的装饰。使它可以表达丰富的感情, 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人类有史以来的艺术活动就离不开色彩, 通过艺术的设计和规划的城市色彩, 可以营造出富有魅力的城市环境、渲染城市气氛、进而影响生活和工作在此环境中的人的情绪。

2 对建筑色彩进行设计的方法

(1) 当我们选用色彩的时候, 应该把它对人们心理和感情的影响和作用放在首位。合理、科学的使用色彩和搭配色彩, 对于保持人们的心情舒畅、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人们通过研究和实验证明, 我们接触色彩感受色彩的过程是一个心理、化学和物理发生复杂和抽象变化的历程。一旦感知到某种色彩, 我们便会感知到相应的情感和心理效应。

色彩的选择不仅要顾及色彩所引起的心理和情感因素, 还要考虑色彩的生理作用。色彩的生理作用一是视觉器官本身对颜色的适应过程, 其次是由此引起对人的脉搏、心率、血压的变化。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 红色能使血液循环加快, 脉搏的跳动加速, 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 剌激神精系统;因为红色能集中人们的注意, 长时间接触红色会感到疲劳, 使人感到身心受压, 产生精疲力尽的感觉。尤其在居住区, 使用大面积的红色, 会影响到老年人血压升高, 心跳加快情绪受到影响。

(2) 在对建筑物进行色彩设计的时候, 首先要了解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环境、地理、文化背景和功能等因素。各民族对于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含义、喜好和忌讳, 如, 汉族认为红色有驱逐邪恶的功能, 作为喜庆和吉祥的象征;藏族由于身处环境颜色纯度低, 喜好用对比色和浓重的颜色装点建筑和服饰;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喜欢明快的颜色, 如黄色和橙色等;东南亚人把金黄色视为佛教色;朝鲜族则常以白色作为装饰的主色调配以红蓝彩条, 他们认为白色最能反映美好的心灵;非洲人黑肤色者居多, 服饰和建筑装饰多用黄色和白色, 但北欧人却钟情于木材的本色等。

气候条件也会影响人们对色彩的选择。多数热带地区偏爱较淡或偏冷的色调, 以达到凉爽、宁静的效果;气候寒冷则多选用偏暖色调, 给人们带来温暖的感觉。

(3) 同样, 设计城市的色彩, 要尊重和城市所延续的历史文脉。城市色彩是城市文化的载体, 与城市历史一起发展, 色彩本身便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因此, 历史文化名城、古城, 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 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 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一旦城市原有风貌已改变, 在文化古迹、历史建筑周边的建筑, 也要使其色调要与古建筑相协调。我们中国, 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 如何处理历史古建筑使其与周遭的环境相协调, 正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3 设计建筑色彩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城市色彩的协调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包括两方面, 一是指城市自然环境色彩与人工色的协调, 二是指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与人工色之间的协调。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 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青岛是所有沿海城市共同拥有的自然财富。而在青岛旧城的规划中, 巧妙地借用、利用了青岛的自然色, 实现了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1]。

人工色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 色彩也是一种“语言”, 有它特定的含义, 传递出特定的信息, 很多建筑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 以损害整体环境为代价, 他们纷纷在所属建筑色彩上大做文章。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 选择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艳丽色彩装饰建筑外表。造成了城市种色彩污染。因此, 一些城市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明文规定加强色彩管理。如:19世纪70年代日本东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现代建筑与传统景观出现矛盾, 东京市政府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做出了整顿城市色彩的决定, 并于1981年以立法形势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做出规定。

(2) 就如同人们有时会盲目追求衣着的潮流。由于缺少对城市色彩的专门研究、倡导及规划, 城建负责人追求建筑的时代性, 盲目追随仿效的建筑时髦倾向本身, 却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在很长时间内, 我们并不懂得这一点。只有当每个城市通过颜色的测试归纳和分析建筑环境的色彩体系找到自己的色彩感觉, 树立了城市文化自信, 那时, 我们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和保护才真正有希望[2]。

色彩赋予人类为整个世界“上妆”的权利,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点, 经过全面的调研再对建筑色彩进行设计规划, 使我们的生存环境空间更加舒适发挥色彩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 丰富我们的生活, 提升了生存品质。

摘要: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 建筑拔地而起, 而建筑中个性的张扬, 不能偏离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 破坏城市环境的整体感。建筑的色调决策应在对建筑周边环境, 城市文化等诸多因素作出调查, 分析等方法后, 得出和谐合理的色彩方案, 依照此方案得出色彩设定。使整个城市的环境具有层次、秩序。并与整体规划相协调统一,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色彩

参考文献

[1] 张凌浩.产品设计的整合思考[J].包装工程, 2005, 26 (2) .

建筑色彩论文范文第5篇

城市照明色彩体系。实质上指的就是光源色与组成城市夜景观之中的诸多元素, 像是公共设施、绿化、建筑物以及道路等等在灯光照射之下所展现出来的色彩融合起来, 最终形成整体色彩关系。针对光源色与组成城市夜景的诸多元素在灯光的塑造之下所展现出来的色彩面貌的融合并进行考虑与统筹规划, 这就是城市照明色彩体系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照明而言, 其最为关键的就是城市照明色彩规划设计, 要积极的研究并探索当地地域历史文化和周边自然风光特色等等交汇在一起, 并借助现代化照明技术来万层。只要在依照当地名族特色、历史传统以及风俗习惯等等之后, 才可以促使规划设计出来的照明色彩体系更为的深入人心, 从客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整体照明风格和色彩大方向制定出来, 才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来确保城市照明的最终效果, 才可以将属于该城市的个性展现出来, 提升文化品位, 最终将和谐优美、功能合理夜景画面。

2、城市建筑照明色彩规划的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城市照明色彩体系在具体实施规划设计的阶段, 其不仅仅覆盖了色彩学、光学和美学等等诸多方面, 其中还会牵扯到社会学与地理学方面的学科。因此, 城市照明色彩体系在进行规划设计的阶段, 要时刻保持一个细致严禁的态度, 其中也涵盖了针对系统性的强调之下, 不同因素组成了城市照明之中的色彩系统, 像是绿化色彩与建筑色彩等等。

2.2、功能性原则

如今, 规划设计要时刻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因此, 在具体进行照明设计的阶段, 色彩设计规划以达到基本需求, 正是功能性要求。所以, 在具体设计的阶段, 这么有效的选择城市夜晚灯光, 其主要依照的是对于该城市的整体定位, 不仅仅是如此, 针对各个不同的城市, 其功能区域也不一, 相对应的色彩也会所不同。

2.3、脉性原则

在城市照明色彩规划的阶段, 其中的文脉清晰可见, 这是对传统地域文化的一种延续, 其可以借助独特的“光”语言来展现出来。夜景观的建设, 其不仅仅更深层次的挖掘地域文化, 还会汲取其中地域文化的因素, 来借助光语言来实施更为贴切的刻画与展现, 全方位展示地域的特色, 也更加的可以促使城市夜景具备独特性, 这些不同的色彩所展示出来的文化是不同的, 可以进一步的使人针对不同的内容实施联想。

3、城市建筑照明色彩规划设计

3.1、道路系统

城市照明的道路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类, 分别是功能性道路、亮化级道路以及光彩级道路。就目前的形势来进行分析, 其中功能性道路适宜用在色相环在5YR左右的黄色光;亮化级和光彩级的道路照明则主要就是综合考虑景观性照明与功能性照明的。例如:人行道则适合用在色相环5YR周边偏红的相对柔软的暖黄色光, 相应的这就和周边的绿化照明之间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商业步行街主要运用的是将暖白色功能照明与彩色景观照明融合在一起灯光色彩等等。

3.2、商业区

商业区主要是为人们进行休闲娱乐的城市开放空间, 商业街区主要的特征表现在人流量大以及商业活动最为繁多的地区, 因此要将照明工作做好, 其是属于城市夜景光彩区之中。除了路灯自身所进行的光色之外, 同时也会有广告照明、绿化小品照明以及建筑立面照明等等的光色。那么现代化商业街区功能照明主要运用的是白光, 但是之前传统的商业区更多展示的是民风、民俗, 基本上运用的都是5YR左右的暖黄光。为了可以将热闹非凡的商业氛围营造出来, 如今所应用的彩色光, 在具体选择色彩的时候, 适宜应用10GY—10P范围比较广泛的色相, 相应的也会形成高彩度、补色以及色相强之间的对比。

3.3、景观区

景观区照明则是属于彩化级区域, 严格依照景观区的性质与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要在最大限度之上来达到功能性照明主要就是景观观赏性。景观区照明主要是利用白光和5YR附近的黄光来共同营造相应分气氛。植物照明的运用要重点将原先色彩凸显出来, 不宜运用彩色光, 特别是蓝紫光 (5R-5P) 与红光, 可以运用冷光色将营造一种静谧的分为, 利用名读的对比来将立体感凸显出来。

3.4、居住区

对于居住区域的照明而言, 其主要以人性化为主, 可以借助显色性与光色因素来展现, 其是属于控制级照明对象。全方位分析并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光色偏好性, 要尽量的选择位于色相环之上的5YR附近偏红的较柔与暖黄色灯光来烘托出来居住区的温馨与舒适。但是显色性要尽量的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不然就会直接性的影响到使用者人服饰与脸色。

总之, 目前, 作为一种文化, 色彩所牵扯到的范围十分宽泛, 文章对于城市照明色彩规划理念以及各个区域色彩的规划设计来实施全方位的分析与探索。城市照明色彩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控制”, 可以相继出台禁止色谱与推荐色谱, 来获取到对城市照明色彩的整体性掌握, 预防发生损坏环境不协调色彩冗杂的形式, 由此可见, 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摘要:现如今, 城市色彩的导入方式有很多, 相应的需要专业化的色彩人才也在逐步的提升。但是, 城市色彩导入方式繁多, 相应的使得色彩教育也趋于困难化。在进行色彩设计的过程之中, 所运用的专业知识都会牵扯到色彩, 仅仅不同的是其中的关键点则略有不同, 设计原则也不一。只有针对城市、色彩、美学和各个系统实施全方位的熟悉与了解之后, 通过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 最终才可以很好的实现城市建筑照明色彩规划设计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城市建筑照明色彩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建筑,照明色彩,规划

参考文献

[1] 用灯光探寻城市的“文脉”[J].绿色建筑, 2010, 2 (05) :4.

[2] 城市色彩规划的实践[J].建筑与文化, 2010 (05) :54-56.

[3] 王京红.浅谈色彩地理学的深层学理——光环境[J].建筑与文化, 2009 (08) :56-57.

上一篇:建筑空间设计论文下一篇:低碳化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