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2023-05-12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1篇

【摘 要】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保持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健全的预警指标体系是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文章对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着重从财务风险分类、对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指标预警区间的设定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实务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预警; 指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为了科学地管理各种风险,保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意义重大。本文探讨的财务风险是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是能够货币化表现的企业全面风险,尽可能囊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风险,包括偿债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盈利风险等。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价值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和财务数据,将企业已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就如同人要定期体检一样,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相当于企业的健康检查报警体系,它能对企业的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现财务风险,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架构在企业全面风险预警系统之上,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财会资料为依据,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过程中的重大管理波动信号,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报,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危机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并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越灵敏,就越能及早发现问题,越能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但过于敏感的财务预警系统可能会经常误报,甚至导致错误决策,因此须选取适合的预警区间。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架构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通过对预警指标的持续监控来及时发现风险。一个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风险分类、对应的风险预警指标和预警区间三部分内容。具体可分为偿债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和盈利风险4大类、12个子类,约80个指标。实践中可根据企业不同的情况和管理需求,选取若干指标,构成适用于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其具体内涵与构成如下。

(一)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是企业负债经营所导致的不能偿还到期本息,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风险。按照偿还债务到期时间的长短,偿债风险可分为短期偿债风险和长期偿债风险。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指的就是偿债风险,必须重点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和债务清偿能力。偿债风险指标除了大家熟知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外,可增加带息负债率、现金流动债务比等定量指标,以及延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大额逾期未付债务等定性指标。

(二)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企业在资金收付、存货周转、信用政策等方面管理不善,造成财务损失的可能性。按照公司的营运目标分类,营运风险可分为资金收付风险、资产损失风险、资源使用效率风险、资产保值增值风险。营运风险除了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常用指标外,还应关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不良资产率等指标,并根据行业特点设置销售回款率等指标,以全面反映企业的各类运营风险。

(三)盈利风险

盈利风险指企业主营业务不突出,盈利能力不强,导致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按照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盈利风险可划分为短期效益风险和持续经营风险。盈利风险的指标较多,在各类盈利率的指标中目前大家普遍重视净资产收益率,对于成长期的企业还应重视盈利率的增长情况。而反映持续经营风险的指标中除了技术投入比率外都是定性指标,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情况综合判断。

(四)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发生经济损失,或投资完成后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甚至不能收回投资的可能性。按照投资业务特征,投资风险可划分为新增投资项目风险、投资项目持有风险和投资项目处置风险。投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类风险,因企业的投资项目往往金额大、周期长、环节多,尤其是一些投资项目超出了企业原有的主营业务范围,给企业的风险应对带来很大挑战。投资风险一旦发生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加强对投资风险的预警尤其重要。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主要有项目投资进度完成率、投资收益预算实现率等。投资风险指标涉及的数据和资讯大部分不能从现有财务报表中获得,因此需要企业建立更加完备的信息系统。

三、财务风险预警的标准:风险预警区间的设定

风险预警区间是财务风险预警的标准,如果指标值进入预警区间则表明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需要作进一步分析,并启动报告、解决等机制,提示管理层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预警区间设定得是否合理对于预警效果影响很大,不同指标在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中设定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结合工作实践,本文将风险预警区间的设定方法归纳总结为8类,实际设定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在具体设定某种指标时一般可以一种方法为主,采用其他方法对初步确定的预警区间进行修正,最后确定预警区间。主要方法的内涵与要求如下。

(一)行业标杆对标法

行业标杆对标法是选取一个或多个行业标杆企业,参照标杆企业的指标进行设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能是目前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的选用有很大局限性。首先,选择对标企业要遵循以下原则:细分行业一致或接近、客户群体相近、资产规模有可比性、信息公开等,所以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对标企业。其次,找到的对标企业一般为行业领先企业,因此其数据不能直接用于预警,需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如何调整往往依赖主观判断。最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征,即使是处于同一单一行业的公司也会由于规模、客户等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企业和企业整体对标,必须针对单个指标选择多个对标企业取平均值的对标方式,这又给使用这种方法增加了难度。

(二)行业绩效对标法

行业绩效对标法是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为基础,确定预警区间的方法。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是以全国国有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数据资料为依据,并参照国家统计局工业与流通企业月报数据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对上年国有经济各行业运行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测算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分为5个档次,分别为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在应用中,应首先确定本企业规模和所处具体行业;再以本企业最近三年财务指标确定所处档次;最后确定以某个档次的值作为预警值。由于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只有十几个指标,所以此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历史数据法

历史数据法是以企业历史数据为依据,考虑未来数据的变化,使用预算值或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估值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选择恰当的数值作为预警区间的方法。历史数据法的应用要满足两个条件:企业发展相对稳定,以及指标数值平稳,历年变动幅度不大。

(四)预算值法

预算值法是以企业的预算值为依据,通过对完成预算百分比的关注,来衡量指标的完成情况,确定预警区间。使用预算值法有两个前提,也是选择通过预算值设定预警区间的原因:一是预算编制过程严谨,预算编制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未来企业各方面经营状况的影响,运用多种方法确定预算指标。二是预算的动态调整,当出现大的事项对预算产生严重影响时,预算会自动启动修复和调整机制,保证预算指标的适用性。用于设定预警区间的预算包含两大类:一类是年度预算,如用于监控短期效益风险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可通过与年度预算的对比设置预警区间。另一类是项目预算,如用于监控新增投资项目风险和投资项目持有风险的投资项目完成进度、投资收益率等指标,通过与项目预算的比较设置预警区间。

(五)绝对标准分类法

绝对标准分类法是指通过对定性指标所描述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判断,确定预警范围。采用此方法也应尽量进行标准的量化,以减少人为判断的随意性。例如:监控持续经营风险的定性指标“主营前景不明确,主营产品销售收入明显下降”,判断存在主营产品收入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且行业的前景并不明朗,预期下期仍存在继续下跌的趋势,预警区间设定为“存在”。

(六)风险容限法

风险容限法指通过一定逻辑数理方法或依据通常情况下对风险容忍程度确定可接受的指标值,作为风险预警区间的临界值。例如:监控长期偿债风险的指标“存在大额的或有负债”,使用风险容限法判断“大额”所指的具体金额。具体的判断方法是或有负债的确认会对利润指标产生影响,以净利润的一定比例为基础,考虑其他重大影响因素调整,最终确定大额所指的具体金额。

(七)行业监管值法

行业监管值法是以行业的监管值作为依据设定预警区间的方法。行业监管值法仅适用于特殊行业(主要是金融保险等高风险行业)的特定指标。例如:银监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的要求,财政部对担保企业放大倍数指标的限定。

(八)行业预警值加权法

行业预警值加权法指当一个企业的业务涉及多个行业时,分别计算各行业所占权重,用行业的权重乘以对应行业指标预警值,将乘积结果相加作为多行业企业的指标预警值。当计算权重时,要根据指标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权重计算依据。如资产负债率选择资产作为计算权重的依据,存货周转率选择存货作为计算权重的依据等。行业预警值加权法仅适用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四、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思考

近年来,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迅速推广,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风险管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深圳市盐田港集团为例,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多级子公司的预警体系,通过75个预警指标实现了对集团内重要风险点的监控。同时该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未增加人手的情况下实现了月度和季度的实时预警反馈。在此,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工作思考与大家分享:

首先,作为企业的健康体检指标体系,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尽量完备,以充分反映各种风险。同时风险指标的设定并非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行业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维护的内容包括:指标的增减、预警区间的重新设定、风险处理的策略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其次,企业应建立良好的组织保障体系,必要时配置专门人员,制订各类风险的处置预案,重视对财务风险事项的处理。在部分指标发出报警时,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处置。如果是因为指标设置不合理或者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对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维护,剔除部分不再适用的指标,重新设定指标和预警区间。

最后,因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运行和维护的工作量很大,企业应加强风险预警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指标测算、财务风险上报和处理过程跟踪自动化,并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作为企业预算管理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财务风险指标因素,在重大投资可行性研究阶段,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后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对有可能引发财务预警的项目或环节需要决策者重点关注和慎重决策。

【主要参考文献】

[1] 于秀芝,高占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含义、作用及功能[J].北京: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毛昌成.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8).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就这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策略进行深刻的探讨,旨在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管理机制

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等,都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损失,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

目前,根据世界各国对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研究情况来看,二者有相互融合趋势,并且在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之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二者在企业中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运用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机制时不难发现,它们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些差异,但从实质上来说,二者还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它们才可以有效地进行结合,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针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降低企业的潜在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就其实质来说,内部控制机制以及相关管理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就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由此可见,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在管理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市场环境、价格、供求关系等众多因素影响,难免会存在一些风险,如果企业要想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降低企业的损失,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预防这些风险。而对于企业而言,规避风险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内部控制,它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可以合理地分析和判断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根据这些风险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风险的发生,或者是有效地控制风险所带来的影响。相对于内部控制机制,风险管理机制涉及的范围更广,它不仅涵盖内部控制机制的全部功能,还在它的基础上额外增添了几个相关控制指标,把内部控制工作具体化,让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目前,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大体上涉及到八个要素,包括风险的研究对策、风险目标的设定、风险事件的识别、风险过程的监督、风险控制的相关活动、风险信息的及时共享、风险的合理评估和对风险环境的控制。

通常来讲,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虽然在表现形式以及架构设计方面有一些差异,但在实质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目前,二者有效融合的趋势为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内部控制方法。

二、风险管理机制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缺少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与约束,但是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缺少完整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一些企业虽然在这方面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过于形式化,出现“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导致它们不能够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以致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此外,有些企业只注重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的模块,比如说销售、客户关系维护等,而忽略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建设,更没有成立相关的审计及监管部门,一旦企业出现事故,很可能会让企业出现亏损的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缺少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冲击和影响,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但是我国的多数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还比较低,企业不是十分明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只在财务方面进行风险管理,同时企业也不清楚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存有一些投机心理,很多企业出现亏损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缺少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能及时制定相关预防风险的措施,从而不能高效地规避企业的潜在风险。

(三)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让企业减小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根据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情况可知,企业所要面临的经济风险呈现多种多样化,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也日益复杂。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相关工作人员不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外,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缺少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管理人才,不能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及时合理的监督及评价。例如金融行业中的一些产品,如果不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企业就有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

三、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的相关策略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在企业制定预防风险决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该确保自身内部结构的独立性。通常来讲,企业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管理结构,其中包含各个部门以及有关的规章制度,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为企业规避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环境,让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機制有法可依。对于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来说,也可以配备相关的法律人员或聘请一些资质比较高的法律顾问,必要时可以为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提供法律支持。

(二)加强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完善企业文化

为了规避企业的潜在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企业领导者要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加对它们的重视程度。第一,企业在重视财务风险预防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这才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要想做到这一点,企业的相关领导就需要起到表率作用,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比如通过讲座、媒体、座谈会等方式提高风险预防的意识,也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探索出一个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第二,领导在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的同时,也要完善企业自身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还可以促进企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发展精神,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吸引一些有志之士,从而促进企业人才的引进,壮大企业管理队伍。

(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为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还可以使企业更快地融入到市场环境当中,促使企业稳定发展。由此可见,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时,不仅要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控制,还要符合风险的研究对策、风险目标的设定、风险事件的识别、风险过程的监督、风险控制的相关活动、风险信息的及时共享、风险的合理评估以及对风险环境的控制等八种要素的相关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要根据自身每个环节的发展情况对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另外,企业也应该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部门,以便对企业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及时把控,在建立部门之后,也要引进相应的管理人才,尤其是一些对金融市场具有较强分析能力的人才或者是有相关风险管理经验的人才,确保风险在管理和评估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也要对风险的种类、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详细划分,并根据这些不同种类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高效地规避企业风险。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只有认清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楚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企业风险管理重视程度,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体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的风险预防措施,才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

参考文献:

[1]齐博.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148.

[2]李利梅.W公司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D].安徽大学,2015-8:20.

[3]周筱琪.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33:55.

(作者单位:福建省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3篇

摘 要:电力企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因此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生产过程当中的安全检查,及时的发现和整改有利于电力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当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不安全的情况及时的向领导汇报,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电力的安全督查能够为现阶段的作业风险提供宝贵的评估意见,并采取解决的措施,本文结合电力企业安全督查部门的管理现状,分析电力安全督察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电力安全督查中作业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作业中产生的风险,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督查 作业风险评估 控制应用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對很多行业的要求也在提升,尤其是电力企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力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无时无刻离不开它,因此电力安全督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供电系统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供电需求,而且还要保证在供电过程当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需要结合各种手段来完善各方面的设施,保证电力作业风险控制形式的稳定性。

1 电力企业安全督查部门的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供电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出现的电力安全也备受重视,虽然电力企业的安全督查部门为电力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相应的安全督查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却没有紧跟上社会的进步,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因此直接影响了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电力企业不仅在生产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安全检修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身的安全督查理念,但是对于不同的电力企业,企业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导致面对问题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案,电力设备也不够齐全,对于安全防护的工作做的不够完善,相关安全技术督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对于电力督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于督查工作没有做到尽职尽责,都会影响电力督查部门的整体执行水平,一旦因为督查的失误导致电力安全出现问题,将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向领导汇报,商量出安全合理的解决对策,保证将危害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电力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我国电力作业风险评估和控制局面的具体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运行过程当中的安全事故也是屡见不鲜,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国内外对人身安全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了提高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管理效率,提出了作业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分析,揭示了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对不安全的行为引起的可能事故进行预测,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局面的控制奠定了基础。

2.1 我国电力作业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电力作业的风险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是某一特定危害造成的损失或者损害,但是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不要只是单纯的评估风险所产生的可能性和概率,还要评估出风险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并且在接下来的处理工作当中,掌握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将要面临的风险的具体位置,对产生风险的位置进行预测和总结,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尽可能的在接下来的作业过程当中避免此类危险事件的发生,将危险降到最低。现在的供电企业大多数采用的是PES法进行作业风险评估,为了将作业风险评估的作用发挥到极制,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和作业的监督检查,提高作业风险评估水平,将PES法作业评估风险和危害因素以及历史系统数据库全部信息系统固定化,尽可能准确地进行评估,最大程度的避免和减少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

2.2 我国电力安全督查工作的表现情况

现在,我国的电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想要电力企业安全、健康、稳定的发展就要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督查工作,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将督查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部分,能够直接对隐藏在其中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的排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措施。但是我国现在大部分企业对于安全方面的认识不足,投入的资金也较少,导致很多安全的生产理念得不到具体落实,并且相关经验的技术人员较少,使得整个监督工程执行起来困难,最终导致电力督查方面的工作漏洞百出,并没有发挥其实际的应用价值,很多督查人员由于进行了分工,只是管理自己份内的工作,对于其他的安全管理不闻不问,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了我国作业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层面的发展。因此,必须全面落实安全督查工作,将工作细致展开,全面贯彻和落实。

3 作业风险评估和控制在电力企业安全督查中的应用

随着电力企业近百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已经制定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制定了具有法律依据的规章制度,但是我国在作业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电力的安全检查上,还是比较重视事后的处理而忽视了防护工作,还是有很多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安全督查实质上是对风险的管理,建立安全的督查排查机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可以保障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当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1 应用的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在日常的督察管理中,为了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需要定期对电力安全进行排查,这时作业风险评估和控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评估出来的安全隐患,要尽快地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合理的督查,避免第二次的安全隐患,一旦隐患在此出现,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风险评估和控制体制的完善,可以降低作业的风险,确保了电力企业的安全,对于推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制定安全合理的督查档案

电力企业在进行督查管理的规程当中,都会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排查,并且对这些隐患进行定位处理,以免隐患处理的不到位产生的二次隐患,保障最终的治疗效果,在制定的过程中,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任何一个类型的安全隐患以档案的形式制定下来,有利于日后的查询和利用,对档案也要进行分析和管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整改和处理,将整理完成的档案一定要请专业的检查人员进行检查,只有达到合格的标准才能对其进行销号处理,发现任何的问题,都要及时的解决,保证管理措施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障电力安全督查的效果和实际的价值。

4 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力安全督查中作业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应用,现在作用风险评估和控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力安全督查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满足人们供电需求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力督查工作十分重要,它能够真正的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有效地控制各个工序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俞媛.贵州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问题初探[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18.

[2] 王欣,王钢,薛雯.电力企业ERP的应用研究[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

[3] 于柠源.浅谈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员工培训的开展[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8.

[4] 刘俊勇,何迈.加强配电网改造和自动化技术投入增加电力企业电力入世后的竞争力[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17.

[5] 张庚,汪洋,雷煜卿,等.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资产管理系统[A].2017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7.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4篇

1技术支撑层面的建议

(1)提升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研究水平企业风险识别核心是贮存、使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化学品,根据不同管理目的,国内外相关部门已经提出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物质、危险物质、极危险物质等清单。所以危险化学品环境危险程度和环境危险性评估亟待进行,根据相关安全管理条例评估和鉴定使用量较大化学品和常用化学品,并开展环境风险物质和重点化学品控制名录,进而实现重点化学品工业检核标准和准入标准的构建。

(2)进一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并存在大量石化化工企业,相关部门对风险企业的监管活动需要分级进行,这样才能够优化环境风险管理效益和成本。由于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理是建立在风险分级和识别的基础之上,所以应当深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进行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的分类分行业构建,最终实现对重点企业风险源动态管理的规范。

2管理层面的建议

(1)完善立法,充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意见》中“充分落实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当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契机,进行安全主体责任意见的制定,并对环境安全责任主体内涵进行明确,通过一整套防范环境风险制度措施的构建,为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企业环境安全责任主体指的是在环境风险隐患治理和排查的定期开展中主动进行环境风险状况的申报,通过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的完善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制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在应急状态下责任部门应当开展预先处置活动并将事故源头切断,进而达到对事故最初态势的控制,避免次生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当将事故情况主动上报相关部门,通过处置和救援活动的积极参与,为调查事件责任和原因提供有效配合,并支付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费用。

(2)通过风险申报登记制度实现对风险现状的掌握企业获得经营生产收益也就意味着承担申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状况的义务。相关部门应当在环境保护法修改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申报登记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通过环境风险申报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企业申报贮存、使用、生产化学物质数量、种类、风险单元、防范措施的明确。申报制度建立后,企业主动申报就会代替传统责任部门上门检查,在常态化管理中纳入环境风险和化学品管理,进而为公众监督和环境部门监督提供便利。

(3)建立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企业落实环境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规定进行构建,进而实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内容、分级、概念的明确。企业则应当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制度进行完善,在全过程管理中评估、治理、报告、等级环境风险隐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则应当监督检查企业环境隐患的排查情况,在企业检查或企业上报中出现的较大隐患应当进行公示。同时责任部门还应当对风险隐患移交报告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对于涉及其他部门责权的隐患、非法行为应当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告知。

(4)构建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开展,通过环境风险分级管理措施的制定,实现环境风险的分级管理制度的构建。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区、风险防范措施、内部化学品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情况进行企业环境风险级别的调整。相关部门还应当根部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不同,开展管理要求和模式的针对化实施,进而区别管理绿色信贷、上市环保核查、应急物资储备、环境风险申报、清洁生产、污染责任保险、应急演练、隐患排查。

3保证机制层面的建议

(1)强化合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六成到七成环境事件是由于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直接事故造成或处置不当造成。所以,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方法中应当进行有效配合,尤其是在安全事故处置和运输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当保证责任主体充分履行防范和避免环境风险的义务,对于次生环境污染也应当进行有效处置。在受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当将事故情况及时告知环保部门,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处置事故,避免进一步引发环境污染。(2)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评估制度相关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性质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但关于应急物资数量、种类的规范还没有建立。相关部门应当进行环境应急救援评估制度的构建,并和安全生产部门、监管部门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应急物资配备标准的分等级分行业制定,进而实现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提升。

4结语

当前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有序开展,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环境风险制度完善进行了分析,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强化重视,进而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迅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不乏一些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行业,其发展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威胁。所以相关责任部门还应当积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活,并对环境风险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有效避免企业环境污染的产生,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5篇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基本上是短期贷款, , 而企业谋求发展, 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购买设备、技术改造, 这将直接导致流动性紧张。此外, 由于产业结构, 业务规模, 经营业绩和自身弱点的制约, 大多数中小企业短期内不能直接使用直接融资渠道。

(一) 信息不对称

许多中小企业都有信息不透明的情况, 银行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明朗, 很难对贷款进行贷前调查, 贷款时间审查和贷后检查。基于对风险考量, 银行对中小企业谨慎放贷、强化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核要求, 使中小企业难以融资, 或贷款审批程序冗长复杂。

(二) 企业自身原因

中小企业规模小, 没有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信息不透明, 导致银行不能获取有效信息。基于银行自身考虑在不能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情况下, 必然是“惜贷”的。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 信用度普遍较低, 当中小企业遇到经营瓶颈时, 无法按时归还贷款, 同时难以筹集发展资金。金融机构丧失对企业的信心, 必然导致企业失去融资机会, 从而使企业得不到长远发展。

(三) 金融机构的授权和信用不足

金融机构投资过于单一, 投资仍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主导的基础项目上, 不愿意承担高风险, 将大量中小企业则被排除在金融之外。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集约化信贷管理制度, 权力不下放, 对基层银行信贷授权严重不足。根据调查, 贷款至少执行至少6个程序, 耗时28天才能批准和发放。报告各级贷款的审批程序烦琐复杂, 大大影响了贷款的时效性。

二、完善厦门银行小额贷款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议

(一) 独立的信用评分管理部门

由于信息的不透明性, 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 需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进行集中管理。信用评分是确定风险程度的方式之一, 主要通过数理统计模型和计算机系统对客户的信用水平、还款能力等进行分析、预测, 确保风险之间的可比性。

(二) 完善监督机制, 防范管理风险

银行必须在自身内部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提高其员工的业务能力;建立客户投诉渠道, 并制定解决方案;寻求第三方商业银行监管部门信访投诉制约, 建立适合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的市场投诉渠道, 降低厦门银行自身的管理风险。

(三) 健全贷款信用评定机制

造成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 银行无法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银行不愿承担未知风险, 大多会选择放弃贷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有必要利用当地组织建立联合信用评级机构, 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库。提高信息质量, 以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作为参照标准, 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厦门作为商业银行, 一方面扮演向中小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特定的利益团体, 必须对中小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进行评价, 本文通过厦门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并从中得出以下结论:中小企业虽然目前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就目前情况而言为谋求长远发展, 就需要源源不断地资金注入。但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 信用观念淡薄, 存在信用度普遍较低的显著问题。就这个问题,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提升信用度, 提高银行贷款额度。厦门银行同事应该建立独立的信用评分、管理部门完善监督机制, 防范管理风险、健全贷款信用评定机制来完善厦门银行小额贷款风险控制, 不断助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厦门银行

参考文献

[1] 梁峰.试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 2000 (2) .

[2] 苗丽娜.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 2006.

[3] 李丽霞, 徐海俊, 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4] 陈保君, 董雷, 孙延滨.对困难中小企业贷款盘活的信贷思路.济南金融, 2006 (9)

上一篇:建设项目评估报告下一篇:社会工作项目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