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范文

2023-09-21

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范文第1篇

1 上思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上思县位于广西南部, 被外界称作天然的氧都。该县工管辖4个镇、4个乡, 总面积为2 816 km2, 耕地面积高达5.87万hm2, 其中有3.26万hm2种植甘蔗, 种植作物品种非常的单一, 且每年都使用大量的农药及化肥, 致使上思县面临着严重水土流失以及生态破坏等众多问题。所以, 当务之急应该制定一套合理的农业发展方案, 以促进上思县农业持续发展。上思县与农业有关的指标数据见表1。

2 上思县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2.1 没有建立先进的农机基础设施

很多蔗区都不存在灌溉设施, 有的蔗区虽然建立了干渠网络, 但却没有支渠通向各个田间地头, 且干渠的利用率也非常低, 因此甘蔗种植效益一直都得不到提高。加之农户本身没有较高的水利化程度、不具备先进的农业设施以及较大的高产农田建设比例、较高的耕地产出率以及质量。同时, 甘蔗的实际生产未实现机械化, 依旧应用人工进行施肥、除草及种植与喷药, 且应用机械收获甘蔗还在试验的阶段。此外, 由于上思县在基础设施方面不能抵御较强的台风及干旱等众多自然灾害的能力, 所以这些问题的真实都阻碍上思县生态农业的发展脚步[1]。

2.2 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大型企业不但少且还不是非常强

就上思县的实际情况来看, 在投资方面不具备良好的投入渠道, 投入和需求间存在的差距较大, 尤其是市及县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较为有限。再加上这些年农药以及肥料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使甘蔗种植成本逐渐升高, 农民负担越来越重。而在上思县范围内, 只有上上糖与昌菱公司具有较大的规模, 其余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且还没有充足的生产资金及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的支持, 因而只能生产一些初级产品[2]。同时, 很多企业都未与农业产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联系, 并且与农户间一直是买卖关系。所以, 企业便没有较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也没有充足的精力应对市场竞争, 慢慢地就被市场所淘汰了。

2.3 调整农业结构较慢

2 0 1 5年上思县农林牧渔业之中, 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5.83%, 比2013年下降了1.36%, 笔者对上思县近3 a的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查, 详细变化趋势见表2。由此可知, 农业结构的实际调整速度相对较为缓慢。长久以来, 广大农民一直都应用传统的模式进行种植与养殖, 且还没有充分应用当地的特有资源, 依旧使用单家独户以及分散式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3]。农业生产主要把农户分散经营作为主体, 且规模不大, 节约化程度也非常低, 致使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以及科学技术难以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进而促使农产品单价和效益得不到明显提升, 生产能力无法提高, 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2.4 农民没有较强的生态农业生产意识

上思县生态农业的建设才刚刚起步, 因此还未向广大农户宣传生态农业的发展政策保障、法律法规与科技支持等众多体系, 且投入机制以及市场机制也没有完全建成, 生态农业对于农业增效以及经济增长也没有较大的贡献。所以, 社会对其未加重视, 导致农业生产者不能树立起节约生产及安全生产与清洁生产的意识。再加上农业人口大多数都是50~60岁的人, 且他们还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较强的专业技能, 极容易被传统观念所约束, 不能顺利进行生态农业生产。

%

2.5 农业产业化化相对较低

现阶段, 上思县的农业生产模式依然在使用较为传统且粗放型的模式进行生态经营以及管理。其实际专业化与标准化水平都相对较为低下, 市场占有率不足, 缺少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龙头型企业对其进行带动。现阶段上思县中还不具备能够具有良好竞争力农业加工企业, 农业产品等加工产值长时间得不到上升, 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还存在严重的欠缺, 使上思县大部分农产品都是以原料的形式进行交易。再加之农业合作社会社水平相对低下、资金链支撑不足、农民自身组织化欠缺、生产加工技术严重不足等, 这些问题都会使农民和市场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联系不贴切, 进而使生态农业连接机制较为不完善, 不能将产业有效的转化成经济优势。

3 发展思路

3.1 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对沼气、发电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机具研究和开发, 并将其纳入农业发展规划之中, 农业技术研发人员还必须重点研究生态农业的实际应用技术。同时, 将提高资源的具体应用效率作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核心, 将节水、节种及节肥与节地作为发展重点, 向广大种植户推广节约型播种、耕作、施药、施肥、沼气利用、养殖、灌溉和废弃物利用等众多技术的应用与实际示范[4]。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服务以及培训工作, 定期组织开展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的服务、推广、信息发布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保障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之上获得更高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3.2 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

大力支持由发展产业带动高技术含量及生态效益明显与强动力的生态农业发展企业。倡导各大企业应用工程与生物等众多高新技术, 开发、加工农产品、有机废弃物与农副产品等, 扩大其加工规模, 增加生产总值, 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以生态农业发展为依托的企业, 使生态农业可以持续发展。应用先进的环保以及节能技术, 提倡节能、绿色生产, 把以前污染后期处理生产模式转变为生产全过程的严格控制, 真正做到“零”排放生产[5]。同时, 政府应用大力支持生产基地的建立, 从产品的生产源头进行有效控制, 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与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 既“三品一标”产品, 进而促进产业带动力得到提升。

3.3 建立生态农业的激励机制

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以及体制环境建立, 应用政策来带动生态农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 要对生态农业技术的具体开发以及示范与应用加强重视, 倡导农民购买能够进行施肥与秸秆还田等先进机械, 并给予他们一定资金补贴, 引导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制定贷款制度, 以使各大企业和农户能够获得充足的贷款资金来发展生态农业。针对那些需要建立大规模生态农业发展基地的企业, 必须给予他们充足的资金补贴或者投资, 同时对于一些节能产品还需要制定相应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以使上思县生态农业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3.4 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发展

集中全县所有的力量, 应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以及方法, 对有关政策、法规以及知识进行全面宣传, 营造一个良好的农业发展氛围, 一一解决广大人民在农业方法方面存在的众多认识问题。把生态农业的发展企业以及生态示范农户与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有机载体, 丰富生态农业的宣传内容, 扩大众多典型影响的范围, 让广大人民可以实实在在的看到生态农业给他们带来各项收益, 真正积极主动的沿着明确的生产方向进行农业生产[6]。对于生态农业的教育宣传应该重点向农户介绍以下内容:处理畜禽的粪便及农药空瓶与塑料薄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知识与方法;指导广大农户对垃圾、沼液及秸秆和粪便进行再利用, 并把它们当作成农田肥料, 进而促进生态农业稳定发展。

3.5 建立健全的市场以及土地经营制度

一直以来, 规模经营的问题都为阻碍上思县生态农业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循环经济为规模性的经济, 如果没有相应的规模, 那么就不会获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 根据依法、自愿及有偿的原则和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倡导一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经济能人、大型企业及农民合作社与工商企业等众多的经济主体, 应用转租、转让、转包和互换等方式来流转农村的土地, 促进土地快速集中。最主要的就是应该对村上的干部进行培养, 使他们成为林场主或者是农场主, 并通过集中示范, 全体农户参与的方式, 形成“由一户带动全村, 由一村带动众多村, 再由多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基地”的新生态农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 根据“共同承担风险, 一同分享利益”的发展原则, 建立农户与大型企业的利益关系, 使农业市场的实际经营水平得以快速提升。

4 结语

上思县生态农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 应该重点开设典型的培育模式, 并从种植、养殖等单向产业向多业组合的生态农业方向上发展, 最终促使整体朝着生态农业方向不断发展。

摘要:对上思县目前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之后探究了与本县相适合的农业发展思路, 如发展生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建立生态农业的激励机制、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发展、建立健全的市场以及土地经营制度等, 希望能够促进上思县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广西上思县

参考文献

[1] 王欧, 张灿强.国际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发展政策与启示[J].世界农业, 2013 (1) :48-52.

[2] 季凯文, 彭柳林.地形地貌多样型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析——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 2014, 26 (4) :125-128.

[3] 黎振强, 杨新荣.生态农业投入产出的经济利益诱导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 2014 (12) :104-110.

[4] 李倩玮, 张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28) :338-340, 343.

[5] 冯学赞, 马宝珍, 王静, 等.《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2010年载文被引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 (1) :79-83.

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范文第2篇

1 城市中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工业废水是在我国工厂增多后逐渐产生的名词, 早在西方工业化时代, 国外的专家学者便意识到工业污染的危害, 例如:英国的雾霾事件, 就是因为当时英国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 缺乏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导致工厂排放的废气增多, 同时空气流通速度较慢, 使众多城市居住者感染呼吸道疾病,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尚未完善, 许多人因为工业污染而失去生命, 我国虽然也存在着工业污染空气的问题, 但近年来, 随着政府管理的加强, 空气污染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工业废水的排放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城市工业污水问题以及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

城市废水排放中, 工业生产的污水排放占有较大的比重, 根据我国相关数据显示, 工业产生的废水排放及排放处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为此, 相关部门特别制定几种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1.1 采用化学方法处理

一般情况下, 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对金属元素的使用, 在工业废水的排放中, 多数都是金属元素超标造成水污染, 使人们沾染疾病, 针对这一情况, 可以利用化学方法, 对工厂废水进行处理, 工厂净水装置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工厂一般不会购置, 而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存在着大量的铝、银、铜、铁、锰、锌等金属元素, 通过掺加不同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学反应, 根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处理, 这样, 可以较好的解决工业废水中的金属元素超标的问题, 当然, 并非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可以用化学反应消除, 当工业污水中存在难以消除的化学元素, 企业要购进相关设备, 进行污水处理, 不能够让存有金属元素的工业污水排入水中, 否则会对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1.2 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

在工程生产过程中, 不可能所有的工程排放的污水都含有金属元素。例如:造纸厂、食品厂等等, 面对这一情况, 利用化学元素处理污水的方法不但没有效果, 还会进一步污染水源, 因此, 我国企业多数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 利用水中的生物进行有机物的处理, 许多水中的微生物会对工业污水排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 并且以分解的有机物作为食物维持自身的生存, 这种方法不但有效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 而且还能保证水中微生物的生存, 净化水资源。但是, 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的环境中, 如果水中的生物食用大量的有机物, 会大量的繁殖, 不仅不能够降低污染清洁水源, 还会造成生态灾难。例如:每年我国国内的多数湖泊都会发生绿藻事件, 湖水中大片绿藻漂浮在水面, 隔绝了氧气, 造成湖泊中大量生物缺少氧气死亡, 还严重污染了居民的生活用水, 而产生这以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工业废水的排放, 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为水中微生物提供养分, 可是工厂对于生物降解污水缺少一定的管理措施, 所以造成了湖泊中绿藻的大量繁殖。

2 节约用水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没有水, 天地万物都会逐渐死亡, 没有水, 这个世界也将逐渐消失, 地球上百分之七十都是水, 可以说地球其是是一个水球, 大部分地区都被水包围, 但是, 在这百分之七十的水资源中, 冰川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同时海洋水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 可利用淡水资源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面对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增加, 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 保护水资源。首先, 要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大力宣传环保意识, 使节约用水的意识深入人心。其次, 要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水资源的管理, 对于家庭用水和企业用水, 采取不同的收费价格, 家庭用水可以收取较低的费用, 但是, 要实行梯级收费, 使用的水多, 收取的费用也要增多。对于企业, 实行加重收费, 提高企业用水成本, 迫使其节约用水。最后, 循环用水, 工厂排放的大量水资源在经过处理净化后可以循环利用, 既可以节省成本, 又保护了水资源, 但不能够作为饮用水和灌溉用水, 作为灌溉用水会污染土壤和农作物, 作为饮用水会使工业用水中残留的物质在人体中积攒, 最终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城市循环用水主要在日常生活用水方面, 注意水资源的多次利用。

3 结语

关于城市工业污水处理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人们的重视, 在水资源紧张的今天, 政府进行了南水北调、修建水利工程等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信, 经过我们的努力, 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定能够成功的解决。

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自改革开放至今, 祖国各地都纷纷高楼林立, 数以万计的投资者纷纷到中国内地建厂投资, 凭借自身市场广阔、劳动力众多、地价低廉等优势, 中国迅速成为制造大国, 中国制造的产品每天数以万计销往国内外, 即便如此, 中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一直不平衡, 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第二产业的发展正在起步阶段, 第三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成就, 第一产业一直被作为三大产业的基础, 中国一直以来又以农业大国自居, 但是, 在第二产业—工业发展方面, 中国一直以污染环境为代价, 艰难的前行。

关键词:城市工业,污水处理,水资源,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宫蓓蓓.城市工业污水处理及水资源保护措施[J].环球人文地理, 2015 (8) :233-233.

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范文第3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人类的农业发展史十分漫长, 足有一万多年。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约73 000年, 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约33 000年, 高产集约的现代农业至今虽短短200年, 成就却非常巨大。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十一年增产, 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50kg,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产出世界25%的粮食, 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化肥和农药用量增加速度、土壤农药残留被侵蚀、环境污染、大量的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不由的反思, 农业的目标除了提高农产品产量, 是不是还必须要确保农产品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如果一味强调提高农业效益, 就会过多地使用化肥、灌水、农药、除草剂、杀虫剂。

20世纪70年代后期, 马世骏院士指出, 要以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思维来从事农业。1982年叶谦吉教授正式提出“生态农业”。1982年到1986年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指出我国农业要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2004年到2010年的7个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鼓励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知识以及系统的思维方式, 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与传业农业的经验二者结合, 更为强调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有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要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上, 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农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对于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进而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度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环太湖地区农业的发展有着, 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社会事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设施良好、交通区位便利、制度创新能力较强等优势, 如何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能示范全国呢?

2 环太湖地区生态农业实践

环太湖地区坚持以习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论述为指导, 以构建良性生态系统和农业循环产业体系为核心, 着力推进农业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农业清洁能源利用和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建设, 有效推动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无锡为例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拓展, 成果显著。

2.1 控制农业种植业污染, 优化种植产业

一是推出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工程。控制化肥污染, 进一步扩大配方肥的应用范围和施用面积, 对农户使用商品有机肥和缓释肥进行政府补贴并进一步推广范围。十年来, 无锡市农业所使用的化学氮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下降了39%和32%。

二是推出农药减施工程。无锡市严格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同时推广防虫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使用, 并建设成6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总面积200万m2。

三是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充分调动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体系、构建机制、多元利用、持续推进, 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10年来, 无锡市建设了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203个,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6个, 促进农村清洁能源稳步发展;10年来, 无锡市建成秸秆收贮点39个, 建成各类秸秆多种形式利用主体31家,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6.2%。

四是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一方面合理布局农业产业, 着力发展生态资源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无锡市重点调整了水源保护区和还湖地区的种植业结构, 相应增加经济林、果、茶种植, 缓解农业生态环境压力,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另一方面加强建设“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产业循环模式, 集约节约过程投入, 倡导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 无锡市初步形成十大优势农业产业, 150个特色产品, 建成规模农业园区165个。注重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建设, 认定“三品”基地10.528hm2, 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0%。另外, 积极拓展休闲观光农业等多方面功能, 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无锡市拓展了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功能, 发展休闲旅游业、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等现代设施农业园区,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探索畜禽水畜产业模式, 优化畜禽养殖业和渔业

一是在重点区域禁养。近年来, 无锡在沿太湖1公里保护区和贡湖、西东水源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两侧和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 禁止畜禽养殖, 在这些区域的原有畜禽养殖场 (点) 都进行了关停、搬迁。在些基础上, 还进一步加强监管督查力度, 健全养殖污染监管网络。

二是推广循环型畜禽养殖技术, 做到养殖污染物零排放。无锡市提出“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的综合治理方针, 对全市所有的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点进行综合治理。对全市不同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点的具体情况, 而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技术, 比较主要的工程有“三改两分”工程、沼气工程、生态发酵床工程、有机肥加工工程等。通过逐家逐点的研究治理, 实现养殖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从而大大改善养殖场周边生态环境。

三是大力推动生态渔业发展。近年来, 无锡市建立了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建设了一批生态净化池塘, 探索渔业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从而切实控制水产养殖污染, 改善河湖水质和生态环境。在无锡水域的重点乡镇和成片养殖区域, 建设了池塘循环水养殖示范工程22 666hm2、水生植物治理太湖水环境示范工程22 666hm2, 这些示范工程中集聚了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 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 从而有未来能够有效推广循环养殖模式, 从而使得渔业也得以生态地发展。

2.3 注重林木资源生态保护, 推进村镇环境绿色发展

无锡市是江苏省首个、全国第14个国家森林城市。从2003年开始, 无锡市平均每年造林63 666hm2, 森林面积覆盖率达到36%。在此成果的基础上, 无锡进一步拓宽生态绿色廊道。全市形成点、线、面结合, 城市和农村相协调, 主要通道、水系、山脉为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

一是适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合理有效提升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覆盖率, 实现林业产值增长。无锡市林业资源十年间总量实现倍增, 森林面积从5万hm2增加到10万hm2, 林木覆盖率从12.6%增加到36%。

二是建立森林资源保护体系。推进森林抚育和林相改造工作, 提升森林资源质量, 推行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近年来, 无锡市全面完成了环太湖200米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 形成全长24km的生态景观带, 基本构筑起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网络。本着保持原生态环境完整性与协调性的思想, 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效应, 充分体现生态、环保、低碳、循环、绿色的理念, 以沿湖、沿江、沿河为重点, 全力构建生态防护林网, 构筑城乡一体化大环境绿化体系。

三是加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结合无锡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 建设森林公园、观光果园, 推进森林生态旅游, 保护森林文化遗产。构建“山水入城, 林地护城, 绿带环绕, 公园广场点缀”的人居环境布局和“五带、一屏、多廊道”为主体的生态空间功能格局, 形成人与自然互惠互利的自然生态体系。

四是强化农村生态绿化体系建设。近年来, 无锡市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基础投入, 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连片集中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深入推进“森林镇”、“生态村”创建。近年来, 创建省级村庄绿化合格村500个以上, 达到全市总量80%, 创建市绿色家园示范镇42个, 市绿色家园示范村676个。通过这些举措, 无锡市村庄绿化水平得以很大的提升。

2.4 注重农业湿地系统构建,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序发展

以保护太湖生态安全和构建健康的太湖生态系统为核心, 以抢救性保护自然湿地、逐步恢复湿地自然特性和生态功能、促进环太湖水环境改善为目标, 以湖泊、河流、库塘湿地保护与恢复为重点内容, 以生态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 以加强保护管理能力建设为保障, 逐步扭转湿地面积持续下降、生态质量持续降低、生态功能持续退化的不利趋势, 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因地制宜, 分区施策, 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恢复与修复体系、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体系、湿地社区共建共管体系和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体系五个体系, 致力恢复“太湖水美”的自然风貌, 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自2007年以来, 无锡市先后实施28个保护与恢复工程, 建成11个湿地保护小区, 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3%。目前已有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梁鸿湿地公园和蠡湖湿地公园) , 1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长广溪湿地公园) , 1个太湖治理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国家示范工程。

3 环太湖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干部群众认识不足, 发展思路多处于浅层次

调查过程中发现, 真正能够理解和把握生态农业实质和内涵的农村村民、农企业主并不多, 有些人在思想和行动上仍然沿袭老经验、老做法, 没有从传统农业圈子中跳出来, 发展上仍然是重产值、产量而轻视生态保护, 重产前、产中而忽视产后环节, 重经济效益、产品质量而无视生态标准。

3.2 农业集约化程度低

环太湖地区农业集约化程度比较低, 农业生产单位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偏低, 区域产业和品牌缺乏有效的整合提升, 农产品竞争力不强。无锡人多地少, 人均耕地面积仅266m2,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总体上比较粗放, 部分农田基础设施薄弱, 近半数耕地未达到标准农田要求, 部分农田灌排、泵站和沟渠设施标准偏底, 排灌能力得不到保障。

3.3 农业科技创新潜力仍显不足

环太湖地区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大量投入资金和劳动力取得, 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低。以无锡为例, 科技进步贡献率仅55%左右, 农业高等院校和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空白, 农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 各级政府和农业企业与省内外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紧密度不够高、针对性不够强, 农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摘要:现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农业的目标除了提高农产品产量, 是不是还必须要确保农产品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农业在体现生产功能之外, 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业生活、生态、文化等功能?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环太湖地区农业的发展一些比较优势, 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也有一些好的举措,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具有普遍性的。

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范文第4篇

1.1 我国林业资源的管理方式不合理

作为林业资源种类丰富的大国, 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 没有做到精准化、细节化, 通常只是采取“大包片”、“大包干”的方式进行管理, 森林资源的管理意识上不去, 没有专业化队伍, 投资力度小, 相关政策与制度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 森林防火与植物防病虫灾害工作落实的不够具体, 林地非法侵占和偷伐稀有树木等违法犯罪活动依然存在。

1.2 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缺乏相关人才

许多生活在林场林区的职工和群众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离开所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到其他城市去谋求生计, 再加上我国对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从事林业相关行业收益低, 林场职工待遇不佳等诸多环境的影响, 使得大部分学习林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人士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进而导致林业资源管理人才的缺乏。

1.3 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应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执法形式

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相关的执法队伍, 使得很多行之有效的法规及政策不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 违法违规现象屡见不鲜。但目前在进行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 仍然存在着监管部门对法规及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的情况, 无法真正对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

2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与合理采伐相结合的方式

林木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进口木材来支撑我国庞大的木材需求量, 在依托进口的同时也要合理开采我国同有的森林资源, 与此同时, 在合理采伐的基础上必须要树立大范围植树造林的意识, 做到采伐一棵树木的同时栽种两颗树苗, 维护林区的生态平衡, 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的森林资源不会枯竭, 也为我们的后代创造了绿色空间。

2.2 完善相关法律监督管理体制与加强林业系统管理队伍的建设

保障森林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生态保护, 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监控, 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与落实, 相关部门应全面加强林业管理法律法规建设, 必须将非法经营、盗采盗伐等违法现象扼杀在摇篮里, 没有法律制度的约束, 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完善林业资源管理队伍需重点控制林业管理的社会公德与职业素养, 应当强化基层工作站的建设, 安排专职人员有效监管, 面向社会招募高素质高技能的林业管理人才, 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基础工资和福利待遇。林业管理人员也要加强相关专业与技能的培训, 提高生态资源保护意识,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提升自身素质, 增强本领,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拉之能出、出之能战、战之能胜”。

2.3 全面推进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自然保护区应采取先进的管理设备及管理理念, 进一步规范操作, 提高管理水平。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纷繁、复杂, 要加强林木、林地、林权三方面的管理就不能离开现代信息化管理体系。采用现代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降低林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还可以为林业发展决策提供最为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 进而有效提高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

结束语

保护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离不开更为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方式, 我们在采取人工造林与合理采伐相结合的方式下, 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依托完善的法律监督管理体制, 在加强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掌握好现代化高科技装备的运用, 进而保护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林业资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林业资源随之而日趋紧缺。森林资源不仅对社会具有极高的应用意义, 并且还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气候变化, 不但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 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管理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更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因此, 只有提高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 才能够保障我国生态林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以及如何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范文第5篇

利用2 a时间, 在大寨村建成1个万亩连片生态农业园, 总建设面积706.67万m2, 形成生态环境优良、路网渠网配套、土地产出率高、特色产业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通过建设生态农业园, 使年667 m2均土地产出率达5 000元以上, 农田有效灌溉率达50%以上, 农民人均高稳产农田地达1 333.33 m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

2 园区建设完成情况及效益

2.1 园区咖啡+坚果特色产业建设情况

通过两年的努力, 园区共完成咖啡+坚果基地种植734.33万m2, 完成计划数的103.9%。

2.2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园区共完成水利主管建设12 km, 灌溉水池建设个, 爱心水窖201口, 喷、滴灌建设33.33 hm2;完成土地整形734.33 hm2, 退出低产低效作物526.67 hm2;完成油路主干道建设18.6 km, 机耕路建设66 km。

2.3 园区建设取得的效益

经济效益:勐简大寨咖啡+坚果生态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实施后, 将使村委会11个村民小组1 024户农户4 373人受益。734.33万m2的咖啡+澳洲坚果基地平均667 m2产咖啡2 t, 每667 m2实现农业产值4 000元。坚果平均667 m2产量200 kg以上, 667 m2可实现农业产值6 000元以上。投产后可实现每年每667 m2农业产值达10 000万元以上, 园区产值达1亿元以上, 实现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

社会效益:大寨园区产业建设, 不仅为大寨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引领示范作用;也带动全乡其他4个村的产业建设,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好坚实的基础;带动林业、畜牧以及各产业的健康发展, 有效地推动全乡产业结构升级。

生态效益:项目区通过采取治水改土, 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大力推广咖啡+坚果发展模式, 配套推广农业生产先进技术, 对提高南汀河流域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

3 主要措施

3.1 理清思路、科学规划

结合园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现有的产业基础, 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 通过配套建设路网、水利设施、以促进农业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 突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主导产业优化, 淘汰落后产业, 重点发展生态特色产业, 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大、效益高的生态特色产业带,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2 广泛宣传发动, 帮助群众算清产业结构调整“明白账”

成立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确实加强对高原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的领导, 加大对园区建设工作的宣传, 协同部门和企业进村开展技术培训, 帮助群众算账调结构, 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得到提高, 为园区建设打好了群众基础[2]。

3.3 加强基层实施建设, 夯实园区发展基础

坚持以建设“坡地成台、平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农田为目标, 对园区土地进行全面整治, 实现农民人均高稳产农田地达1 333.33m2, 园区共完成坡改梯建设734.3 hm2;以进园主干道通畅、机耕道路通达为目标, 共建设完成园区主干道18km、机耕路66 km, 确保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运输方便快捷。

3.4 整合资源, 部门联动推进

加强与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协调联系,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支持, 确保园区道路、水利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积极与上级科技部门协调联系, 组织开展咖啡、坚果种植管护技术培训, 给园区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使园区咖啡、坚果苗木、农用物资供应及时解决。

3.5 转变作风, 助推园区发展

结合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按照“五个表率”的要求, 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 把推进生态农业园建设作为落实为民服务清廉要求的生动实践, 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地块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带头落实资金、落实项目、推动工程建设, 带头落实责任、接受监督, 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接受任务不讲条件。

4 存在的问题

4.1 企业扶持政策兑现不到位

为扶持园区建设, 企业向农户承诺:“土地租赁30年, 一次性付清租赁费450元/667 m2;管护费350元/667m2/年, 种植次年经公司验收成活率90%以上给予兑付;无偿扶持咖啡苗330株/667 m2;咖啡投产前3 a的农药、化肥由公司赊销, 交售鲜果后扣回。”但公司因自身资金问题未按合用兑付相关政策。

4.2 咖啡初加工厂项目建设滞后

按照勐简乡咖啡种植发展情况, 相继将有咖啡鲜果投产, 但咖啡初加工厂建设项目推进缓慢, 导致农户发展咖啡产业的积极性受挫, 使群众对发展咖啡产业的信心不足, 管理难度增加。

4.3 技术力量薄弱, 科技投入不足

群众对产业种植技术掌握的不全面,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科技培训力度不够, 使一些种植户不能准确、全面的掌握种植技术, 部分村组种植成活率低, 抗灾能力弱, 加大了返工、补种等的投入。

4.4 群众经济基础薄弱, 投入不足, 管理不到位

勐简乡农民群众经济基础薄弱, 在咖啡产业发展过程中, 需投入资金较大, 而群众在发展产业中投入不足, 导致产业管理不到位。

4.5 园区坡改梯、退蔗补助等项目资金缺口较大

两年来, 园区共完成坡改梯面积734.33 hm2, 完成退蔗面积133.33 hm2, 共需支付建设资金835.975万元, 资金缺口190万元。

5 工作建议

5.1 加强已种产业的管护

进一步抓好咖啡和坚果的管护工作, 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 增派人员, 细化责任, 确保园区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督促咖啡公司配齐配强咖啡管护人员, 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咖啡种植管护的技术指导工作, 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和种植户的指导工作, 保障肥料等物资的储备发放到位。

5.2 继续抓好宣传发动工作

通过大量的宣传工作, 咖啡产业已得到大部分群众的认可, 但仍有部分群众对咖啡产业信心不足, 甚至出现“重建轻管”的现象。进一步工作将加强宣传发动工作, 努力引导和发挥好群众咖啡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3 加快企业粗加工厂建设工作

5.4 进一步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仍然不能满足园区的发展, 还需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 加大对园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切实解决好园区建设的水源和道路交通保障, 确保农户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畅。

摘要:近年来, 勐简乡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以促进农业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 紧紧抓住临沧全力推进南汀河十大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的良好机遇, 举全乡之力, 认真抓好大寨万亩生态农业园区建设, 在要素整合、产业升级、机制创新等方面摸索出一套符合现代园区建设的路子, 助推勐简乡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实践,建议

参考文献

[1] 梅端智.建设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2012, 38 (3) .

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范文第6篇

大家好!

我们的家乡在美丽的杭州湾畔,我们为杭州湾湿地而感到自豪!从小,我们就伴着波涛澎湃的钱塘江涌潮,捡拾滩涂上蛤蜊泥螺长大,“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议书。我常常和小伙伴们采下堤岸雪白的芦苇,尽情地玩耍着,在滩涂上抛下一串串欢快的小脚印。那时候的我,感觉杭州湾湿地真美!

fan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范文网】

这学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杭州湾湿地:用仪器测量她的水质,用彩笔描绘她绚丽,用歌声赞美她的富饶,用双手保护她的身躯……咱们用小公民的行动,美化着这片绿色的湿地——杭州湾变得更美了!

社会各界的叔叔阿姨们一起来到即将建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游览,共同关注着大桥下一片宝贵的湿地资源,倡议书《“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议书》。“世界银行赠款500万美元支持杭州湾湿地保护,到明年大桥通车时,游客在大桥上,能看到海鸟起飞、鱼虾成群的美景。”这多么令人欣喜万分哪!作为家乡未来的主人翁,今天,我们还想用我稚嫩的声音,向全市的红领巾,向社会各界的叔叔阿姨们发出以下倡议:

1、自觉地爱护湿地里的每一种生物,珍惜每一寸水土,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2、无论您从事什么工作,希望您都能成为一名杭州湾湿地保护的义务宣传员。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相信咱们的杭州湾湿地一定会成为最美的“湿地公园”,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慈溪观光游览!

有您的支持和参与,您才可以看见人与自然和谐的动人场景:人们在岸边垂钓,芦苇在和风中恣意生长,白鹭在水草中安宁的栖息,跳鱼在滩涂上跳跃,鱼虾在清水中畅游……

xxx小学“xxx”环保小社团

上一篇:大学四年总结范文下一篇:劳动教育的宣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