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范文

2023-09-21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范文第1篇

一、备好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 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但至少要做到: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 明确教学目标, 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备好课,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备课中要抓教学重点问题、要点问题、难点问题, 备课时忽视不得。如《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 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 含义深湛, 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过情况, 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 只有认真备课, 深钻教材, 才能准确把握, 深刻理解, 上起课来, 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益的前提

在我国, 由于历史传承因素, 师道尊严一直被公认为天经地义。语文教育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 失去了应有的人文科学特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和接受的关系, 教师是知识的权威,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只能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教师只相信教学参考、缺少教学民主。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责任心在作祟。因此, 要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益, 就必须建立一种充满宽松、和谐、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的人格, 重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 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 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 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 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 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 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 把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

三、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益的重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改变现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自我建构过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许多教师总是占据讲台不留一点余地给学生, 似乎不讲全一个知识点都放心不下, 面面俱到。完全剥夺了学生充分阅读、质疑、思辨、表达的时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钻研的兴趣与热情, 都被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消磨殆尽, 教师的主导成了教师“主讲”、教师“主宰”, 学生主动成了学生“被动”、学生“不动”。课堂上只有教师对知识的单向信息的传递, 没有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的信息的反馈;教师的主导性失去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和协调性, 造成学生等分析、等答案的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 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教师要善于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 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 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个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 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 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 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 最后以“孔乙已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 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 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 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 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是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益的有效方法

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为“应试”作准备, 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在指明学与做的关系时, 提出这样的学习・则: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对学习才会促进, 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由此可以看出, 知识和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产生并发展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比如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本、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等;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办讲座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性活动;以语文教材或相关知识为基础, 开展表演、竞赛、歌唱、外出采访、参观等活动。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 成为人们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已成为新课程教学推进中有思想的教师的一种共识。本文针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不高这一问题, 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关键词: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 钟以俊编著的《中外实用教学方法手册》, 广西教育出版社。

[2] 殷显耀等主编的《新教学方法》, 吉林科技出版社。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范文第2篇

一、提高个人素养

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决定因素。在教书育人过程中, 教师要摆正心态, 成为乐业型教师。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能有机会对学生进行汉语教育, 应该说是一种幸福。”只有乐在其中, 才能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只有乐在其中, 教师才能积极的从更深的层次思考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要深钻教材, 吃透知识点, 明确重难点, 坚持做到每课一个创意。利用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充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精讲和精练。精讲表现在: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从课堂开始,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 创设情景导入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教师在其中只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3、在学生自学基础上, 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 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重、难点适时疏导。而练习要精心设计, 做到基础性, 尽量少而精, 能巩固当堂课知识即可, 切忌题海战术。如工整抄写生字、词, 背诵精彩段落, 写读后的感受等等。精讲精练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用教师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 来迎接明天的挑战显然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平时多注意吸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多阅读一些教育教学专著不断充实自我。

二、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也就是说高效率教学。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 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能让学生在40分钟内最有效地获取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 就是“优化”的过程。我认为, 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走进文本。

新课程理念倡导在课堂教学中要能促使师生共同发展, 要能取得共赢。要做到这一点, 合理走进文本是个关键。

2、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 教师进行教材解读。要根据课标要求, 结合学情, 仔细分析, 理出教材特点, 确定教材定位标准, 努力做到所教教材力求简化要求, 想方设法降低难度, 做到要求简化而不降低标准, 难度降低而不降质。其次得读通读懂教材。教材中哪些地方容易读破句的让学生标出来。有些地方教师也不一定理解, 就得查阅参考, 用工具书, 该划线的划线, 该注释的注释。努力做到让学生易学易懂、易学乐学。

3、创设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走进文本, 进入角色, 学习就能主动, 探究兴趣就会浓厚。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问题走进文本, 通过读书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 还要运用教育机智, 结合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思考, 不断朗读, 体验合作中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进而入情入境, 达到情境交融。

4、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结构必须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同时课堂结构还须注重整体优化。既要重视知识的综合功能, 又要重视能力的综合提高, 既要考虑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联系和影响, 又要考虑课内外知识的相互影响。在交流时学生个个都很积极, 说得完整形象, 也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5、优化教学手段,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只是一本书, 一张嘴, 一支笔, 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也没什么兴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 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 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积极地接受语文知识。当然多媒体的运用要讲求实际效果, 不能只是简单演示, 走过场, 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范文第3篇

1 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情景。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 创设生动的情景, 使设置的教学情境随着教学活动的步步推进,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令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感受从而越来越清晰、深刻, 情绪从而越来越饱满, 体验也随之不断深化、升华;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景, 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录音教学,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 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录音是一种贮存和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因此,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课本录音的示范作用, 让学生跟着录音默读, 伴着录音轻声阅读, 跟着录音试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录音教学, 唤起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投影教学,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投影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只要我们能够恰到好处的运用, 就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质量。投影教学不仅仅能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影视教学, 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化抽象为具象, 生动直观。影像教学不仅仅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 还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影视教学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影视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轻松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利用直观形象, 理解课文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形象, 变静态为动态, 它是沟通文字与事物之间联系的桥梁。不仅仅如此, 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多媒体的形象化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内容涉及一些事物和现象无法直接看到, 或平时经常看到但是没有能够仔细观察等问题, 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但是, 如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 变静态为动态的呈现这些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 最终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课本中有许多插图, 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但由于篇幅有限, 立体感不强, 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化静为动, 变抽象为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管越多, 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 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2.1 激发自主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看到妨碍学生创造性认识, 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是学生的思维定势。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求异, 设置悬疑, 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2.2 运用多媒体,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有兴趣的东西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对短些, 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但是, 电教媒体的声画并茂视听结合, 动静相宜等特点正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 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情感上产生共鸣, 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3 运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 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品味, 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语文教学中审美者为学生, 审美对象为教材, 教者应根据语文教材语句丰富、生动形象、词义多变、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运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多媒体手段, 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细细品味文章为什么美, 美在何处。因此, 在审美阅读中, 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教材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 因此, 教学时巧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 使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 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

2.4 运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创美能力

学生不仅仅要能够审美, 还应该具有可以创造美的能力。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 教师应该在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 对生活的构思、加工、提练、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并通过自己的口或笔表达出来, 这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

综上所述, 灵活恰当的运用多媒体,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积极探索, 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 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 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因此, 灵活恰当的运用多媒体,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范文第4篇

1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目的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 其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注重培养小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其创新性思维。 老师通过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并达到学习上的共鸣。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 师生互动还能让老师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老师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及内容,使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堂知识。 此外,师生间的高效互动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思考问题方式,并对其思考方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引导。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还可以交流学生与老师间的观点、知识。 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学到了更多语文文化知识[1]。

2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注意到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他们进行课堂互动的方式仍不够科学。 目前师生间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给与评价并补充。 或者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老师评价,学生再提问,老师回答。 这两种师生互动的方式层次都较低。 缺乏师生群体间的探讨,学生群体间的交流。 信息交流不充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 除此之外,目前师生互动的内容较为基础,没有一定深度。 老师提问学生的问题没有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因此,学生回答问题时所说的观点里的知识较为浅薄,内容也很少。 这样的课堂互动方式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根本没有达到课堂互动的真正目的,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老师进行辅导。 然而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的核心却是老师。 老师提出问题后,对于学生不积极回答或是回答不出甚至回答错误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忽略了其他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与看法,对于没有正确回答出问题的学生没有进行思维引导,致使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而学生本身却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此外,老师在课堂上容易表现出对某些学生的偏爱,例如对于平时表现好、成绩好、课堂上活跃的学生,老师给予更多关注,提问时总喜欢找这些学生回答问题,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小学生对老师的关注与认可度十分敏感, 老师在课堂上互动时忽略了一部分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造成伤害,导致他们以后不愿意思考并回答问题,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语文知识的学习[2]。

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具体策略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语文知识深奥并且抽象,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老师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 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每个人都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悬念的巧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讨问题。 但对于小学生语文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设置难度适合的悬念。 难度太低,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难度太大则会打击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对预留的悬念作出很好的解答后,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即使答案不理想,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乐于思考的优点,以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体会到积极思考、 自主解决问题带来的喜悦感,以提高他们对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的兴趣[3]。

此外,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有效提问对提高课堂互动性十分重要。 首先,老师提问的内容要有吸引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其次,问题要有一定挑战性。 一是能够充分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角度,锻炼其思考方式。 二是学生解决问题后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激励起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热情。 小学语文学习中,每个人对语文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不一样,老师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因此,老师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去解决问题,还需注意的是,老师对于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提问时要讲究策略, 问题既要能足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让学生能够解答,以不至于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而有挫败感,影响其学习语文的热情。 老师提问的内容还要根据语文知识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侧重。 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要注意锻炼并提高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注意普及小学生的自然知识。 如果课堂互动内容只涉及这语文基本知识,学生对千篇一律的课堂互动内容会感到枯燥,不愿意去思考。 如果适当加进一些新的互动知识,会大大提高学们思考问题的激情。 从而增加课堂互动的效果,提高学生课堂接收知识的效率[4]。

4结语

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互动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并对其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师生课堂互动性,改善老师课堂上互动的方法,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十分重要。

摘要: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小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学习能力、性格等形成的重要阶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提高小学课堂教学互动性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其目的、缺点,再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究。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范文第5篇

一、以美育美

在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中, 美育是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 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 又紧密联系。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 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 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 认识历史, 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 提高学习效果。“以美育美”对语文老师而言, 强调的是要用好课文素材, 用美的篇章育成美的素养。至少可以有三方面的尝试。

1、拥抱大自然, 感受风景的自然美。

自然美既是人类永久的审美领域, 也是文学艺术永恒的题材。中学语文教材中对自然美的描绘比比皆是。如朱自清《春》之灿烂, 老舍《济南的冬天》之秀丽, 沈从文《边城》的淳朴,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的清新, 张岱《湖心亭看雪》中西湖雪景之素雅, 杜甫《望岳》中泰山之巍峨,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之壮观等等。

对这类文章, 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品一品。

读读背背是过程, 其间要注意的:一是避免诵读内容的单一化, 不能仅限于诗歌, 传统的经典美文同样值得诵读。二是避免诵读形式的单一化。可以适当开展“个性化诵读比赛”。在一次班级诗朗诵活动中, 我让学生自选内容, 自选方式, 作个性化朗读。结果出现了不少有创意的诵读方式:如融音乐与诗歌艺术于一体的配乐朗读, 特征鲜明的角色扮读, 边诵读边书写的“写伴读”, 还有“自创情境读” (一位学生在朗诵《秋窗风雨夕》时, 关掉了室内灯光, 点燃了手中蜡烛, 乐曲响起, 诵读者举烛巡游诵读, 感染力很强。)

2、走进心灵世界, 感受情怀的真善美。

教师尤其要用好写景类和叙事类文章, 引领学生感受人物情怀的真善美。

以学习《小狗包弟》为例。至少要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完成一个小练习。

问题一:一只小狗看似微不足道, 可作者却难以释怀, 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性?

(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伟大之处, 作者的能用爱心去爱一只小狗, 并一生为他的迫不得已的做法而忏悔不止, 可见他的善良, 正直和追求一种生命的平等的博爱思想。)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 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 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 “文革”结束了, 国人应该自我反省, 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 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 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巴金经历了一场浩劫, 可他没有怨天尤人, 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 而是自责、自省, 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 这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 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小练习:以“包弟, 我想对你说”为题, 运用叙事抒情或直接抒情, 替巴金写一段话 (也可以写诗歌) 。

二、以情燃情

一篇文章感染人的, 除了结构美和语言美, 更重要的是情感美。情能引起人的共鸣, 从而涤除人心灵的尘灰, 陶冶人的情操, 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用作者的情绪激起读者的情绪, 就是“以情燃情”。那些蕴含真情、包孕思考的文章, 就是我们“以情燃情”的范本。

提供两个案例:

1、一封书信。语文特级教师程翔在《一个语文老师的心路历程》里记述了学习《我与地坛》时的一个案例:

课堂上, 同学们被史铁生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震撼了, 课后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给作者写一封信, 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收上来的信里充满真情实感, 老师也感动了。于是, 老师突生一念:把这些信寄给作者, 让作者了解一下当代中学生的心灵世界, 让作者知道《我与地坛》对中学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二学期, 班上收到了史铁生的回信, 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意外的惊喜和缺乏准备的感动。

在学生与作者互通信件的过程中, 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学生喜欢一篇课文, 原因可能很多, 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课文给他们提供了好的精神食粮。这种精神食粮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照亮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内心产生了一种欲望。这种欲望需要教师的“煽风点火”, 当学生的欲望之火燃烧起来后, 他们的心灵世界就得到净化, 灵魂得到升华, 德育的效果就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

2、一篇颁奖词。学完《烛之武退秦师》, 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小练习:

烛之武以年过七旬的老朽之躯, 以三寸不烂之舌, 退敌百万, 解救国难, 十分感人。请你以郑国“感动郑国”委员会的名义, 为烛之武写一则“感动郑国”颁奖词。

习作展示一:

烛之武, 须发尽白, 仍心怀天下;其貌不扬, 却机智聪慧。能了然恩怨, 善洞察人心。以退为进, 步步深入, 逞抱负于交锋, 息蜗争于顷刻。小人物, 大英雄!

习作展示二: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趋避之。”岁月给了你太多的落寞与不甘, 同时也磨砺了你的沉稳与敏锐。你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你的胜局, 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因授课这一段时间恰逢中日钓鱼岛争端, 第二节课现场点评颁奖词时, 我借分析烛之武形象, 我趁机引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爱国”的话题, 引导学生心系国土, 心怀大爱, 理性爱国。“以情燃情”的效果不言而喻。

三、以辩明理

道理本身是比较空洞的, 在语文课堂上讲述有关“道理”时, 与其说教, 不如辨析。

这里记述学习《鸿门宴》的一次讨论会。

讨论要求:默读课文, 勾画、批注文中写项羽和刘邦的有关语句, 思考——在项羽和刘邦两人中, 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班上临时分四个大组讨论, “刘邦组”两个, “项羽组”两个, 学生自己选择入组讨论。谈论完毕, 小组负责发言的同学陈述观点和理由。

更喜欢刘邦的小组发言举例:

生1:我们喜欢刘邦, 尤其喜欢他的机智。具体理由是:初到鸿门时他谦卑隐忍、能言善辩, 离开鸿门时慌而不乱, 回到军营后又能够果断除奸——这一切都说明刘邦是一个非常机智的人。

生2:我们喜欢刘邦。理由是他沉着应变。表现在:初到鸿门时善于抓住项羽性格弱点, 在项羽面前低声下气 (软中带硬) 和据理 (“理”有真、有假) 力争, 稳住阵脚以观事态发展, 随机应变;趁樊哙闯帐、项羽赐酒赐肉、气氛缓和之际, 借故“更衣”而逃离“虎穴”。

更喜欢项羽的小组发言举例:

生1:我们喜欢项羽。他重情重义、大仁大义, 真挚坦诚、憨直耿介, 自信十足、英勇顽强。正因为有这么多闪光点他才成为“西楚霸王”, 才在推翻秦王朝残酷统治的征程中功勋卓著。他身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霸气”和“豪情”, 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正因为这些, 所以司马迁将他写入“本纪”。

生2:我们喜欢项羽。理由是他坦诚直率、重情重义, 与刘邦比起来, 他更富有人情味。表现在:当刘邦初到鸿门时顾及兄弟之情而未将刘邦杀掉;在刘邦看似真挚、合“情”合“理”的言词感动中说出了“曹无伤”的名字;在樊哙闯帐的情形下对樊哙的勇敢感到敬佩, 英雄惜英雄。他是个有血有肉的大丈夫!

课堂发言中, 后发言的还针对前边的发言做出辩驳, 讨论会里多了辩论的成分, 老师为此感到高兴。引导学生作总结时,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有理有据的发言的同时, 也提出个人见解:同学们不妨首先从项羽身上学做人的道理, 其次从刘邦身上学做事的道理。感性做人, 理性做事!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范文第6篇

摘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是我县提高教学质量标志性口号,如何向四十五分要质量就要成了全县各科任教师探讨核心问题,其实质也就是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本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被广泛探索问题。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既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呢?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做好课前准备

古语云:“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一谚语想必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品味,这句话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非常适合,话虽然通俗,但是道理却很深刻。磨刀和课前准备、砍柴和教学效果之间有很大的联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刀麻的越利,砍得越快而课前准备的越充分,教学效果就是越佳。因此课前准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课前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学效率必要过的过程。

1、熟读教材

很多老师喜欢抛开教材进行教学,认为那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我们现在最值得依托的还是手中的教材,这是经过许多的关卡,层层审核,许多专家认可的材料,对学生有着全面的、系统的考虑的,我们老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但却又要不囿于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同时挖掘知识背后所蕴涵的学科教育价值及教育意义,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2、熟悉重难点,设计好教学流程

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课前应当认真研读和熟读书教材,思考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和教学的大体流程。

教师只有把握教学上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坚定信念,只有心中有大体的教学流程才不会在教学中迷失方向,胜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3、备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终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现有教学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应有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保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展学生全方位的素质,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智力发展等,避免“高、广、深”等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现象发生

二、握好课堂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做足充分的前提准后,还把握好课堂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音乐,按照

主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节拍有机相联。整堂课的节奏体现音乐性,就会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如果40分钟都是一个腔调,平铺直叙,像流水般的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学节奏达到协调呢?下面是一些具体作法:

1、动静结合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组织教学时,要巧妙安排教学方式,使之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等教学双边活动,按照科学左顺序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优秀的教师非常注重动、静的合理与巧妙转换,他能在学生答问、讨论之后,教师来一个总结、板书,学生做笔记,进而课堂气氛由闹为静。这样做可加深学生对讨论问题的理解,把讨论的问题条理化,达到动静相辅,动静相生的效果。

2、快慢相宜教学内容有易有难,有重点与非重点。为此在设计教学节奏时,要求教师将于教学内容安排得错落有致,时间分配得当,切忌平均用力。小步骤过渡可以快,新知识衔接需要慢些;新课引入宜快,学生作笔记宜放缓些;学生易懂的地方“蜻蜓点水”,难懂的知识点“重锤出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用快节奏时,学生的思路能跟上进度,学困生不掉队;使用慢节奏时,仍然保持适度紧张的学习活动,不出现注意力涣散。让课堂教学中快、慢交替出现,教学结构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

3、张弛有度 40分钟的一节课,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要在教学的最佳时间出现高潮,在高潮之前要有数个小潮铺垫。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语言中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交替变换,以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打破一种单调声音的催眠刺激。要根据学生接受信息的量度,教学信息的安排要疏密相间,既要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又不使学生产生疲劳或过于松弛。 一首乐曲,不能乱弹。一堂课也是如此,必须综合考虑,巧妙安排,构成一堂课的各要素要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以形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课堂教学节奏自始至终贯穿于每一节课,正像音乐里的“渐强、渐弱”一样。通过规律性的变化,体现一种流动美,让整个课堂教学节奏分明,充满活力。

三、课后老师反思,学生巩固

1、课后老师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及时补救的依据以及今后教学改革的借鉴,通过课后反思能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有的教师执教多年,却长进不快,有的教师刚涉足教坛,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是否在与思考、探索和总结。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敲,具体地对于某一个小问题的解决办法、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使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提高。。可见,写课后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2、学生巩固练习

课堂上认真听课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其实课后巩固复习也同样重要。有一次考试试卷批改完后,我迫不及待的翻开每个班的优生的试卷进行分析,当翻开他们试卷的那一刻,我看到试卷基础部分上那些鲜红的个位数的分数时整个心都绷紧了。在我看来复习时这些知识点可以说都复习到了,可是学生掌握的效果还是如此的差强人意。午休息时,找了几个学

生到办公室分析他们的试卷。其中一个学生说了一句:“老师,你说的这些知识我都知道,但是当我把它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去分析时,我就不会了。”学生的一席话让我深深的反思到自己的课堂。的确,回想起来,学生训练的题目确实太少,真正给他们练习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虽说每堂课都有个当堂测评,但是这个环节对于新授的知识来讲是完全不够的,一下课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忘记。课后复习是有必要的,也是学生英语概念的形成、基础知识的掌握、英语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技能的形成、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的基本活动。

所以,巩固复习是全面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它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成效。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活动。反馈性的练习,能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及时凋控教学进程,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每当学生完成练习,他们最为关心的是练习结果正确与否,但是这种关心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对练习印象最鲜明、最清晰的时候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质量,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儿童节快乐范文下一篇:智能制造路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