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的审计报告范文

2023-09-22

采购的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1) 降低犯错概率, 做到“钱不丢、人不倒”的需要。即钱不能白白流失, 队伍不能出事, “内部审计要查错, 更要防错, 不但要‘秋后算账’, 更要能‘一叶知秋’, 发挥好瞭望哨和预报员的作用。”通过寻找风险、控制风险的风险导向审计, 可以将物资采购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为企业的钱袋子把好关, 防止企业的采购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自我提升工作效率和降低审计风险的需要。信息化环境下物资采购业务的数据量巨大,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物资采购审计任务是一个难题, 通过科学的抽样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 把握物资采购的重要环节, 抓紧风险的关键点,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这将在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实现理想水平, 降低审计风险。

二、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导向审计关键环节应注意的风险因素

内部审计人员以风险为导向、以采购业务流程为主线, 通过对物资采购各环节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从而确定审计重点, 并使用适当有效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对被审计单位的物资采购全过程进行审计检查。

(1) 物资采购计划环节。生产管理部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和计划部门进行应该在用料申请提交给物资采购人员之前对初审把关;物资采购管理部门下达《物资采购计划》之前, 应按职责分工向领导负责人报告审批;还应请专家论证专业技术性强的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需求计划准确率及采购计划执行率是物资采购的关键考核指标, 需求计划不准确, 其后果就会造成有些物资采购后积压、闲置多年不用, 引起大量资金的无效占用, 或者因为不能按时按质按量为生产、维修、建设提供物资保障, 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甚至导致停工。

(2) 选定供应商环节。应当关注物资采购选择供应商的方式是否合法、合规一致, 是否符合“公开选购、公平竞争、公正交易”的原则, 对应招标必招标的物资采购, 应严格按照物资采购招标操作规范开展招标采购, 检查招标机构在招标、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中是否违反规定程序, 与供应商私下勾结, 泄露招标信息等。招标采购价格中存在的最大风险是参与投标的各个供应商串标、围标, 共同推高招标价格, 使用单位、采购人员泄漏标的使合同签订价格高于同期市场价等。

(3) 采购合同订立环节。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未审批先执行或滥用职权违规审批采购合同的行为, 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诉讼风险;物资采购合同的各项条款是否完备、内容是否合法, 重点关注结算方式、是否包含运费、交货期、违约责任和质保金等条款, 工程物资采购合同中还应标明工程剩余物资回购等相应条款。关注合同的审核是否只由物资部门一手包办, 未经法律或技术等部门会签, 可能存在材料规格与技术规范不符、订货数量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和合同执行陷阱等风险。

(4) 物资采购验收环节。重点关注验收程序是否合法、规范, 手续是否完备, 应确保物资采购岗与验收岗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 及时对物资材料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等进行验收、检测和入库风险。

(5) 财务结算付款环节。采购合同的结算付款单据必须完整、规范, 应做到采购合同、入库单、采购发票的“三单匹配”, 并经相关部门或人员办理签字手续, 这个环节可能存在多结算, 货未到先付款等发生货款被骗的风险。当发生延迟交货或其他质量问题时, 有无维护甲方权益, 扣减相应的货款;是否存在提前支付质保金, 造成当设备质量出现问题时不能确保我方权益的风险。

三、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导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多数企业内部风险导向审计起步较晚, 尚处于探索阶段, 当前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缺乏风险导向审计新理念, 风险管理意识普遍较弱;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各类专业人才的储备,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三是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健全, 缺少资源共享机制等。为尽快适应风险导向审计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应当从下列方面来有效采取应对策略:

(1) 强化风险导向审计,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的宣传、教育, 促进其树立风险导向审计新理念, 全面实施企业风险管理, 建立并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等各个环节, 要树立权力越大风险控制责任越大的意识, 企业重要领导应及时关注内部审计监督提示的重要风险环节, 发挥审计参谋的作用, 为企业经济发展起保驾护航。

(2) 加强人才培养, 完善审计机构的人员专业结构。为了适应风险导向审计的新要求, 应当适当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结构的专门人才, 并应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及后续教育力度。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并熟悉企业的整个业务过程、内部控制流程、风险管理、治理程序和信息系统等各项知识, 同时应提高应用风险分析和评价等各项技能。

(3) 使用审计信息系统建立风险导向审计的共享平台。通过收集、存储、更新内部审计人员使用的风险导向审计所需掌握的相关信息, 包括企业战略、流程、风险评估、业绩衡量及相关行业、客户等, 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分析, 也可建立审计风险评估模型, 由信息系统向审计人员提供风险评估报告, 有利于审计人员把握重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从而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同时降低审计人员的执业风险。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对物资采购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重点探讨了采购过程关键环节的风险导向审计中应注意的风险因素, 包括采购计划、采购招标、采购合同、采购验收、结算付款等因素, 同时关于如何对企业内部审计更好地开展物资采购风险导向审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采购的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采购审计;方法内容;问题对策

一、政府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政府采购审计概述

政府采购审计是按照法律程序所进行,并有各级行政机关对政府采购的当事人,根据政府的实际情况进行采购,而在采购期间需要由相应的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审查、评价与鉴定的活动。

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主管部门和采购方是政府采购审计的中心对象。由于政府采购过程有许多部门参与,由于采购审计的对象可以成为政府的中介代理,因此,其审计对象不对评标专家、服务商公正人员、服务商限制。审计人员在对政府采购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调查、测评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计:一、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审计;二、政府采购资金审计;三、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的执行情况审计。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方法,政府采购审计可以分化为采购审计和管理审计,又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政府采购法赋予了审计机关对政府采购行为实施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因为政府采购审计有其必要性:一、从法律层面看,政府采购审计是政府采购法所规定的,开展审计监督是贯彻落实审计法的必然要求;二、开展审计监督,能够规范政府的资金使用途径,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三、对政府采购开展审计监督,有利于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保证采购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2、政府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

政府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分别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一)政府采购预算的合法性

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和确认需要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手续的办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批复部门预算时会根据部门预算的要求含政府部门采购预算。对于其中的各个环节,必须认真审查。

(二)政府采购计划的合理性

政府采购预算是政府彩果编制计划的基础。其采购的过程也需要按照相应的参照方案进行,政府每年度的采购预算以及考核都需要根据采购计划作为凭证。因此在审查时要注意采购机关有没有依照法律法规来切实履行职责、采购需求的提出是否必要和合理。预算数字的科学和实际依据以及和整体预算是否相符也是政府采购审计需要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招投标过程的合法性。

审查招标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可以将招标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遏制,保证市场环境的公平,保证经营者与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四)政府采购中介代理机构的审查。

主要是审查中介代理机构的法人资格与资质一级市场准入资格,并将其收费标准、纳税情况与不良业绩等进行审查。

(五)政府采购的效益性。

政府采购效益性的审查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对政府采购机构的规模、人员素质作出评估,使采购机构的规模与采购规模相匹配,二是采购规模的审计,三是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审计。

二、政府采购审计所采取的主要方法

1、全面审计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政府采购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类结果如下:从形式上来看,包括邀请招标、公开招标、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等;从内容上来看,分为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和采购管理;从对象上来分析则包括采购中心、主管部门、中介代理机构、供应商等。因为,审计时要立足整体,放眼全面,又要着重突出重点环节。

2、审计、延伸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政府采购审计涉及范围较广,包括效益性审计、合规合法性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其中财务的收支状况仅占政府采购中的一部分,需要通过政府采购审计调查对其进行了解,将其合法性与效率性进行审计。一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延伸调查,不仅可以增加审计的效率性,还可以减少供应商对政府的负面情绪,提高供应商的配合效率。另一方面,对审计的方法进行改进,然后再进行审计调查,这样不仅方式更为灵活,还可以扩展审计的范围,通过各类不同的调查方法还可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了解社会各界对于政府采购的看法。与此同时,审计方法的多样性还可以丰富审计报告的内容,增加审计的效果,弥补常规审计的缺陷性。

3、同级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和政府采购专项审计相结合。政府采购审计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包括财政预算方面的编制、安排以及拨付,又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采购制度时的制度执行。因此,进行同级审计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时候,需要将政府的采购情况纳入审计方案中,并建立相应的审计资料库与数据库,使其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报告与资料,使其成为一套完整的审计报告,降低审计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共享性。

4、内部控制制度测评和实质性审计相结合。政府采购审计具备专业性较强、政策性较强、涉及面积较广等特点,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测评,并根据测评的结果实施实质性的审计方法。

即在实际调查之前先通过学习了解政策法规和制度,行理论上的学习、讨论和调查,使得在实际审计过程实施中,更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保障执法规范。

三、政府采购审计存在的问题

1、程序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职责界定不明确,有的政府采购中心和采购监督管理机构根本就没有分设。采购管理内控制度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政府采购程序不健全,管理缺失,容易出现漏洞。政府采购预算需要对采购的各项内容准确掌握,要求其明确性与完整性,因此需要在编制前令各单位可以详尽、充分的进行采购项目调研,但是很多预算单位却不不重视该项程序。而编制预算的准备不充分,则会直接影响到后期采购预算编制的整体效果。

2、实施过程诸多困难

实施过程的困难主要是由于操作规范和审计人员目前的素质和水平普遍达不到要求而造成的。目前,政府采购的趋势是范围扩大、支出增加、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日趋复杂,需要比传统审计方法更加先进、规范的审计准则。但是,现实中目前能够评价政府采购绩效的指标体系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监督过程中形式主义问题普遍存在。在目前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也缺乏既熟悉政府采购政策业务又懂的各方面专业知识的技术性人才。

四、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究

1、健全法制,规范行为

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对象来进行审计监督工作。依照《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规,确定审计的环节、重点和内容。对相关环节进行全面审计。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探索力度,尽快出台全面的审计规范。使以后的政府采购审计过程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突出重点,规范审计行为

针对政府采购中已经出现以及根据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违规现象,应该做到总结规律、突出重点,在这些方面加强监督和审查,从预防这一步开始做起。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3、突破政府采购审计中审计人员面临的瓶颈问题

首先,应重视审计人员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政策性、技术性、专业性的知识组织系统学习,掌握采购程序,熟悉经济法规和操作流程,提高审核文件能力。其次要解决执法难的问题,给与审计监督人员有力的保障。最后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对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步伐进行提速,并建立一个可以有效指导审计活动的绩效标准,令审计人员可以接受并有效执行,并使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评价做到公正,不断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

五、结论

政府采购审计责任重大,,是规范政府采购资金使用行为和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在节约财政支出、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审计过程还存在着欠缺和漏洞,但是经过多方共同不懈努力,已经走上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作者单位:绵阳市涪城区审计局)

参考文献:

[1]陈直华《关于政府采购审计的实务研究》 福建省福州市审计局 2006-09-25

[2]李永富《政府采购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甘肃省武威市审计局,2012-08-10

[3]王晶《政府采购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中国信息管理化 2012年23期

[4]丁红 《对政府采购审计的思考》[期刊论文] 财经界 2012年4期

采购的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为加强管理,完善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采购部采购业务进行内部审计,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审计目的

加强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审计重点

采购部部门制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采购计划编制及其执行情况;供应商管理情况;采购合同检查;商品管理及维护情况等。

三、审计期间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具体时间以审计通知时间为准。

四、审计范围

XX有限公司采购业务。

五、审计重点与方法

(一)采购制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 1.审计重点

(1)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制度是否健全、可操作;是否严格执行。

(2)部门职能职责和岗位分工:部门职能职责是否明确、清晰;岗位设置是否合理,分工是否明确;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是否定期岗位轮换。

(3)采购业务循环及审批流程:采购业务循环流程是否顺畅,审批权限是否明确。

第 1 页 共 7 页 2.审计方法

(1)内部控制制度检查:查看采购部内部控制制度,对照制度检查其执行情况。如无内控制度,询问2-3名管理人员,了解部门实际管理情况。

(2)部门职能职责及岗位分工检查:查看部门职能职责及其岗位分工说明,询问了解各岗位实际人员配备情况、岗位轮换情况。询问部门是否制定有操作手册或员工管理制度。

(3)采购业务循环及审批流程:查看有无采购业务流程图,检查是否与实际业务处理流程、审批流程一致。如无流程图,询问了解实际业务处理流程和审批流程,查看各流程审批环节有无痕迹化资料。

3.收集主要资料

采购部内部控制制度、部门职能职责及岗位分工说明、采购业务流程图、采购业务调查问卷。

(二)采购计划编制及其执行情况 1.审计重点

(1)采购计划:采购部是否根据公司发展计划、销售目标、库存情况等,编制各门店采购计划;采购计划是否经过审批后严格执行。

(2)采购预算:采购计划是否纳入采购预算管理;是否根据审批的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预算;预算是否分解至各具体项目;采购预算是否经过审批后严格执行。

(3)计划与预算控制:采购部是否制定计划与预算控制方案或措施;是否按预算来分配采购人员操作权限;计划与预算控制是否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4)计划与预算执行与调整:是否定期对计划与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计划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否及时申报调整。

2.审计方法

(1)采购计划:收集采购计划,查看计划审批文件,对照公司发展计划、销售目标等核对采购计划编制依据及其编制方法。如无采购计划,询问

第 2 页 共 7 页 了解实际控制方法,并收集相关痕迹化证明资料。

(2)采购预算:收集采购预算,查看预算审批文件,对照采购计划查看预算费用是否层层分解至各项目,并复核加计是否准确。如无采购预算,询问了解实际控制方法,并收集相关痕迹化证明资料。

(3))计划与预算控制:收集采购部预算控制方案或措施,如无方案,询问了解实际控制措施或方法。获取部分采购人员系统(商友/OA/管家婆)账号,查看是否按预算设置采购限额,以及采购人员是否可越权采购下单。询问了解采购部是否将计划与预算控制纳入部门员工绩效考核,如有考核了解具体流程和方法。

(4)计划与预算执行与调整:结合各门店财务数据(决算),对比分析预算与决算数据是否有较大差异,查看超预算支出是否经过审批;查看有无计划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数据,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查看有无及时进行跟进处理的痕迹化资料;收集计划与预算调整资料,查看调整依据是否充分、真实,调整是否经过相关部门及总经理审批。

3.收集主要资料

采购计划、采购预算、计划与预算调整申请及审批文件、计划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调查问卷等。

(三)供应商管理情况 1.审计重点

(1)供应商选择:是否已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准入制度,对供应商经济资质(代理权)、信誉等情况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建立供应商信息管理平台;是否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

(2)供应商管理:新增服务关系和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是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信息管理平台;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同时,采购人员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是否与供应商签订廉洁协议。

(3)供应商维护:是否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对供应商进行动态分级管理。对未严格履行采购合同义务,影响公司经营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 3 页 共 7 页 或淘汰;对合作良好的供应商,定期或不定期与供应商交流,询问商品供、销情况,财务款项结算情况等,以维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促进双方合作关系。

2.审计方式

(1)供应商选择:查看采购部是否制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如尚未制订制度,询问了解实际管理方式,供应商通过哪种渠道,哪种方法引进,并取得相关佐证资料。审计获取供应商清单,抽查部分供应商档案,审查供应商的选择是否合规,是否获取供应商代理资质,核实供应商的引进是否公平、公正。特别关注有无质量检测检验报告。

(2)供应商管理:查看供应商管理档案,获取各供应商商品采购目录,与系统(商友/OA/管家婆)信息进行比对,特别关注新品引进,是否履行审批手续,是否有采购人员越权现象;抽查部分供应商是否签订廉洁协议。

(3)供应商维护:询问了解供应商维护方式,获取相应的佐证资料;获取审计期间退场供应商资料,查看供应商退场原因,重点关注非供应商主观因素退场原因。

3.收集主要资料

供应商清单及其采购目录、廉洁协议、供应商档案资料、调查问卷等。

(四)采购合同检查 1.审计重点

(1)采购定价:是否制定商品采购定价政策,采购定价权限是否明确;是否制定定价复核机制,采购总监、部长、经理等管理人员是否对采购人员定价进行复核;商品调价是否合理,查看合同核实是否属合同或协议约定调价事项,调价金额是否经过双方协商同意。如不属合同约定事项调价,有无双方协商记录以及内部审查记录。

(2)价外费用:是否制定价外费用(堆头费、促销费、返利、DM费、入场费、水电费、手续费等)收费标准;价外费用收取是否公平、公正。

(3)合同条款:固定标准格式合同或框架协议条款是否聘请法律顾问审查;

第 4 页 共 7 页 签订非固定格式合同或协议,或主要条款变更是否经过审查,并咨询法律顾问;对于影响重大、涉及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是否聘请外部专家、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合同或协议是否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商品采购价格、商品调价、价外费用、货款结算方式、采购下单方式、货物配送方式、验收地点、退换条款、“清场”条款约定、惩罚条款、权利与义务等是否清晰明了。

(4)合同签订:是否对拟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供应商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和审查;采购合同的签署是否经过适当授权并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到期合同是否履行相关程序重新签订协议。

(5)合同管理:是否建立合同台账,对供应商合同进行管理;供应商新增商品清单或原合同条款变更,是否重新签订合同或补充协议;合同主要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录入信息系统。

2.审计方式

(1)采购定价:详问了解商品采购定价机制,收集商品采购定价政策性文件,抽查供应商档案,核实采购定价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履行复核及审批手续;收集商品调价协商记录,对照合同,查看调价事项是否属原合同约定调价事项,调价是否合理。合同外调价,除取得调价协商记录外,是否有内部审查记录。

(2)价外费用:抽查部分供应商合同,检查价外费用收取是否合理、合规;对照合同,检查财务凭证,核对价外费用是否按合同收取;获取部分供应商沟通方式,与供应商核实近期价外费用缴纳情况。

(3)合同条款:抽查供应商合同,检查合同条款是否清晰、完整。 (4)合同签订:询问了解合同签订流程,查看有无相关授权审批文件。收集采购部合同签订的相关依据或洽谈记录;询问了解到期合同续签处理流程,查看续签合同签订是否合规。

(5)合同管理:检查有无合同台账,抽查核对纸质档案与台账信息是否一致;抽查部分供应商合同,与信息系统核对合同条款是否一致。

第 5 页 共 7 页 3.收集主要资料

商品定价政策依据、价外费用收取标准、固定格式合同或框架协议、非固定格式合同或协议、合同台账、调查问卷等。

(五)商品管理及维护 1.审计重点

(1)品类管理:是否制定形成适合公司的商品品类结构;是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引进新品淘汰滞销商品。

(2)商品陈列:是否参与制定卖场顾客动线规划与商品陈列设计方案。 (3)商品定价:是否制定商品定价政策或标准;商品定价依据是否充分,定价是否合理,是否过于追求商品毛利,而忽略消费者需求;商品变价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经过审批。

(4)商品维护:是否定期对商品销售与库存数据进行监测,对畅销商品、促销商品、滞销商品、高库存商品等采取措施;是否定期与各门店了解供应商送货时间、到货率、商品质量等情况。

2.审计方法

(1)品类管理:检查是否制定商品品类结构目录或清单;检查系统,筛选系统中“新品试用期”,检查有无新品市调报告;检查系统,筛选系统中“新品试用期”转“试销决定期”商品,检查试用期间销售数据,是否满足转试销条件;检查系统,筛选系统中“试销决定期”转“正常”商品,检查试销期间销售数据,是否满足转正常销售条件。

(2)商品陈列:检查商品陈列设计方案。

(3)商品定价:收集并检查商品定价政策或标准,如无定价政策或标准,询问了解实际工作中定价方法,并收集相关佐证资料,分析定价是否合理,并复核定价依据。

(4)商品维护:询问了解是否有专人负责数据分析,收集审计期间数据监测分析报告,查看对异常数据采取的处理措施,采取措施后,是否继续跟进处理,

第 6 页 共 7 页 关注销售及库存数据是否回归正常区间。如采取措施后,未能解决问题,是否进一步采取措施,避免损失。如高库存商品,采取促销措施后,仍未能有效控制库存,是否分析滞销原因,是否采取进一步措施(如:打折促销、保本促销、退货)。

3.收集主要资料

商品品类结构目录或清单、新品市调报告、销售与库存数据监测分析材料、参与议定的商品陈列设计方案修改意见、商品定价政策或标准。

采购的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公共财政资金监督制衡模式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当前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将对英、德两国的公共财政资金监督制衡模式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其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监督;财政体制

一、引言

公共财政资金监督制衡模式具有系统性,其核心是对财政预算监督与管理。自20 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自下而上地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预算管理制度变革,已初步建立起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等在内的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政府收支行为,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更加公开、透明、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政府预算管理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回顾我国公共财政的改革过程,主要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侧重于预算编制方法等技术的引入方面,在制度层面特别是预算监督制衡机制的建立上仍属薄弱环节,缺乏对公共财政资源决策和配置权力的有效制衡和监督。

国外(主要指西方发达国家)在财政监督制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比较成熟,这为研究公共财政资金监督制衡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本文将对英、德两国的公共财政资金监督制衡模式进行系统的梳理,从整体架构和具体内涵方面探讨我国加强预算监督制衡机制的模式选择。

二、英国公共财政资金监督制衡模式和特点

(一)监督的主体

英国的公共财政资金监督制衡的监督主体可以追溯到17世纪实行的议会上、下两院共享征税动议权。随着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到19世纪后期,财政资金监督被下院独享,并成立了公共账目委会(The Public Accounts Committee)专门检查在现行政策下经费的使用,以查实政府各部门的财政经费是否用于法律规定的用途,并讨论政府各部门使用经费是否经济、有效率、有效果。1983年,英国议会通过《国家审计法》设立国家审计办公室,以取代财政和审计部,完全与政府部门独立。国家审计办公室在预算监督中承担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下议院每年度的财政监督工作启动之前,国家审计办公室先行对政府各单位实施审计,并由审计总长向公共账目委员会提交审计报告。公共账目委员会再依据审计总长的报告,启动自己的监督工作。二是在下议院每年度的财政监督工作结束后,国家审计办公室再检查政府各部门的整改情况,并将结果报告议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变迁,英国形成了以议会下院掌管财政预算立法权、政府拥有财政预算执行权以及国家审计办公室财政预算资金监督权的公共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制衡模式,议会下院和国家审计办公室成为财政监督的主体。

(二)监督的程序和内容

议会对政府公共财政资金的监督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方面。英国预算支出和收入不是同时决定的,而是把收入和支出计划分开来编审执行,有利于实现理想的支出和税收目标。

1.收入监督。英国预算收入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税收收入,而议会也主要通过控制税收来监督预算收入。议会对税收的监控分为两类:一是永久性税收立法,即不需要每年经过议会审议,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征收如关税,此类税种占总税种的3/4左右;二是每届会期必须通过的年度《财政法案》(Finance Bill),包括所得税、公司税、茶税和酒税等,其中对所得税率进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2.支出监督。英国政府在获得议会授权筹款后,全部预算收入款项都必须存入在英格兰银行开设的国家账户,即统一的国家基金,而政府的全部预算支出也都要从这个国家基金中拨付。议会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监督政府预算支出:一是年度授权制。年度预算支出每年都要经过议会审批才能得到拨款的支出,议会通过年度授权制度有力地控制了预算支出。二是专项拨款制。议会拨给政府的款项都是专项拨款,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三是拨款审议制。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年度开支概算和经费申请后,下议院全院大会要对概算举行审议表决,最后形成若干法案,授权英格兰银行向政府支付款项。四是余款退还制。如果政府经费出现富余,必须退还统一的国家基金,不能直接转作下一财年的经费。五是开支审计制。议会通过拨款法案后,由国家审计办公室对政府开支进行审计。

3.预算收支的审批。英国采用三读制度来进行预算审批,即从下院开始,上下议院分别三次审议预算。具体地,下院收到提案后先进行一读,由议会秘书宣读提案的题目和原由,随后列入议事日程,并把提案打印分发给全体议员。在一读通过一至两个星期后,下院进行二读,即对该税法提案进行一般原则性的讨论,这个阶段常被称为“总讨论”,二读以后,由下院通过决议,宣布把提案交付相关委员会(筹款委员会和供应委员会)讨论,若通过,则最后,该法案送交上院批准并经女王签署后正式颁布。

(三)绩效管理

英国在公共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方面制定了《全面支出审查》法案,以3年为期进行预算分配,把财政经费投入到优先顺序较高的目标及政策中,克服了各部门每年消化预算的弊病,从而使部门规划更具前瞻性,也使政府财政支出计划更具有效益,并建立起全面的绩效目标设立、绩效完成情况监督以及绩效审计等绩效管理,强化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管理。

1.绩效目标的设立。英国财政绩效管理主要包括绩效预算、绩效审计、绩效评估等几方面的内容,但是英国的绩效管理是在政府行政主导下循序渐进地推动的,并无立法。对绩效目标和具体的绩效指标由政府与各部门签订的公共服务协议(public service agreement: PSAs)中明确规定。各部门的战略目标由财政部与各部门协商决定,其他内容主要由各部门负责制定,财政部审查并提出改进建议。一般情况下,各部门具体的绩效任务、衡量指标和标准由财政部门与该部门进行讨论协商制订,确保绩效目标最终转变为具体的可操作任务并取得预期效果。

2.绩效完成情况监督。财政部、内阁委员定期对各部门和机构在完成绩效任务过程中存在风险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控。负责公共支出的内阁委员会,每年两次召集各部门负责人汇报该部门当前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风险,以及控制风险的计划。如果某个部门的绩效下降,内阁部长会与该部门找出解决办法,确保绩效回到正常轨道上来。财政部每季度收集一次各部门绩效任务的进程信息,定期发布,并向内阁委员会报告。

3.设定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可以准确了解各个部门预算支出所取得的实际效果,通过与预期绩效目标对比,可以发现部门是否完成预期任务。权力机构通过审计机构提交的绩效报告加强对政府的监控,同时绩效报告也为未来政府部门预算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每预算年度结束后,各部门根据各自预算执行情况,提交部门绩效报告,并由隶属于议会的国家审计办公室进行绩效审计。审计结果向议会公共账目委员会报告,并反馈给政府部门,同时也对外公布。

三、德国公共财政资金监督制衡模式和特点

作为联邦制国家,德国实行了三级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政体制,政府间财政法律关系兼顾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保证了各级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有效维护了相互依存的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权力分立模式主要包括財政立法权、财政行政权和财政司法权,运用经典的三权分立模式进行权力制约。

(一)财政机关内部制衡

为了节省司法监督成本,德国允许财政行政管理机关通过自我协调机制解决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行政纷争,及时制衡各级政府的内在关系。作为对三级财政政府关系的平衡,德国于1968年建立了财政计划委员会,用以适时调整各级政府间的财政权力关系。财政计划委员会由联邦财政部长、联邦经济部长、各州财政部长、地方政府和地方联合体代表以及德意志联邦银行的代表共同组成。财政计划委员会每年举行4次会议,讨论和协调各级政府财政计划的落实情况,并且针对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提出指导性建议。财政计划委员会的协调机制使得三级政府间保持着财政关系的动态平衡,增强三级政府财政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三级政府财政关系更为紧密和协调。

(二)独立司法外部监督

为了更好地保障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良好运行和维护制度的公平合理,德国还通过司法监督体系予以外部监督,任何政府机关、单位和公民在其权利受到公权力侵害时,均可以提起诉讼(参阅德国《基本法》第19条第4项)。财政司法权的首要任务在于监督财政税收行政权,比如监督税收征管部门对纳税人开具的纳税通知书是否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若发现纳税通知书违法,财税法院有权宣布其无效,并重新确定应纳税额。如果财税法院无法根据自己拥有的材料重新确定应纳税额,而需要税收征管部门作进一步的调查,财税法院可以重新将案例发回处理。财税法院必须依据财政税收法律行使其职权,不允许将个人对财政税收公平的理解和其政治价值观凌驾于法律之上。

财政法院司法监督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是审核财政税收行政权力的行使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立法机关是否在宪法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所涉及的宪法原则主要是《基本法》第3条第1项所引申出的平等纳税原则。如果地方财政法院或者联邦财政法院认为有关规定违反了宪法原则,他们必须将所涉问题提交给拥有最终裁判权的联邦宪法法院裁决。

四、对我国的启示

英、德两国在公共财政资金监督制衡的成熟模式为我国推动公共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公共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往往是利益矛盾较为集中的领域,如果没有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只是依靠个人自觉性,将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考虑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规定下的惯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预算只是要求备案而非全面监督。因此,在一级政府内部建立完善横向的预算监督制衡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来讲要建立以人大对公共财政资金的监督、财政部门内部的制衡以及体制外的监督为主线的公共财政资金监督制衡模式。

(一)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

人大作为我国法定的最高权力机关,它对政府预算的监督职责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坚持突出人大在预算监督和审查上的法定最高权力,不断明确和具体人大的预算权力,使得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的预算行为得到规范和制约,这需要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双方的共同积极努力。当然,制度上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监督法》的出台应被视为一个良好的举措。

(二)财政部门内部的制衡

不论是传统的预算主管部门和其他业務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还是改革后建立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分离操作的预算监督制衡机制,在财政部门内部这一层次上,预算监督制衡的效果肯定要稍逊于其他层次,预算工作效率的提高可能处于更加明显的位置。当然,这并非说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环节之间的制衡可有可无。相反地,较之于其他层次,这个层次上预算资金的自由裁量权运作空间更大,监督应更全面、细致、及时,要绝对防止“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这需要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以及绩效评价等业务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业务程序规定清楚,部门领导带头执行,特别是在涉及预算有关事项上形成集体讨论决定的合理制度。

(三)体制外的监督

一个完整的政府预算监督体系必须要纳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尤其在我国现有国情之下,实际监督效果十分明显,并且对于提高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素质至关重要,其意义毋庸置疑。当然,由于财政业务自身所具有的一定的专业性和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的偏好所在,体制外对政府预算监督的范围和程度更多地取决于财政部门的努力程度以及上级的容许界限。相信随着听证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的执行以及“阳光财政”的建设,这一状况会逐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蔡玉文,2002: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简介,《中国财政》,2002,3:62-63.

[2]Weingast,B.,2009. Second Generation Fiscal Federalism:The Implication of Fiscal Incentive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65:279-93.

[3]财政部法条司干教中心赴德国培训考察团,2006:德国财政法律体系及财政立法制度考察报告,《财政研究》,2006,2:74-80.

[4]孙开.公共预算监督机制问题研究.财政研究,2007,(10):51。

[5]王宗文.权力制约与监督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采购的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企业在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时,应当比照健全资金、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着力从全面梳理相关流程入手。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采购业务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既要对照现有采购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又要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资和劳务供应顺畅、物资采购是否能够与生产和销售等供应链其他环节紧密衔接。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健全各项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一、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如下图所示。该图列示的采购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采购业务,具有通用性。企业在实际开展采购业务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需求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对独家代理、专有、专利等特殊产品应提供相应的独家、专有资料,经专业技术部门研讨后,经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第二,采购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二)请购

请购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采购申请制度,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第二,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第三,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采购申请时,应重点关注采购申请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是否符合采购计划,是否在采购预算范围内等。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应要求请购部门调整请购内容或拒绝批准。

(三)选择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也就是确定采购渠道。它是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健全企业统一的供应商网络。企业新增供应商的市场准入、供应商新增服务关系以及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都要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网络。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第二,采购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第三,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提出供应商淘汰和更换名单,经审批后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并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作出相应记录。

(四)确定采购价格

如何以最优“性价比”采购到符合需求的物资,是采购部门的永恒主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的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健全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对标准化程度高、需求计划性强、价格相对稳定的物资,通过招标、联合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第二,采购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重要物资品种的采购执行价格或参考价格。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五)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框架协议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建立长期物资购销关系而作出的一种约定。采购合同是指企业根据采购需要、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与供应商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向供应商支付合同规定的金额、结算方式,供应商按照约定时间、期限、数量与质量、规格交付物资给采购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框架协议签订不当,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等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对拟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框架协议的签订应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第二,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第三,对重要物资验收量与合同量之间允许的差异,应当作出统一规定。

(六)管理供应过程

管理供应过程,主要是指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合同跟踪制度,科学评价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并根据合理选择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实时掌握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情况。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忽视运输过程保险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物资损失或无法保证供应。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有可能影响生产或工程进度的异常情况,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需求物资的及时供应。第二,对重要物资建立并执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对需要监造的物资,择优确定监造单位,签订监造合同,落实监造责任人,审核确认监造大纲,审定监造报告,并及时向技术等部门通报。第三,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第四,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

(七)验收

验收是指企业对采购物资和劳务的检验接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入库。第二,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验收时涉及技术性强的、大宗的和新、特物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第三,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索赔。

(八)付款

付款是指企业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及时办理付款。要着力关注以下方面:第一,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应予支付。如审查发票填制的内容是否与发票种类相符合、发票加盖的印章是否与票据的种类相符合等。企业应当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拒绝向供应商付款,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第二,根据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除了不足转账起点金额的采购可以支付现金外,采购价款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第三,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

(九)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主要指采购业务会计系统控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有效的采购会计系统控制,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采购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相关会计记录与相关采购记录、仓储记录不一致,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业务未能如实反映,以及采购物资和资金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退货情况、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第二,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对供应商提出的异议应及时查明原因,报有权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做出相应调整。

三、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由于采购业务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强调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后评估制度。就此,企业应当定期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协调或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物资采购供应活动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采购业务薄弱环节,优化采购流程,同时,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

阜康天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的审计报告范文第6篇

采购助理实习报告范文一

一、实习概述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单位概况:*****是一家经营建筑工程行业的公司,其涉及的范围主要有地热、水暖、上下水、净化等业务。

二、实习过程

对于采购部,一开始并不是很了解,甚至仅仅肤浅的认为只是对于公司所需物品的购买和置办。后来,慢慢接触了解下来,才发现原来采购部拥有一系列规范的体系和流程。后来慢慢了解到采购是个繁琐又复杂的合作过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多个环节。关于在****,作为一名采购助理日常的职责。其中之一便是负责材料采购工作,由一个采购项目的形成到最后采购项目的结束,我在其中所担任的职责和我所学的东西,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仅要将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熟练应用,还要接触一些之前我所没有认识的方面。比如《合同法》还有产品的好坏鉴定,和项目风险管理以及可行性研究方案。

作为采购助理,首先要搜索能够按照我们公司要求提供原料给我们的厂家,综合各个材料公司的报价和其他方面的指数,确定机甲原料公司,拟定几种采购方案和一种备选采购方案。如初步选定3-4家合适的材料公司,期间竞争以使我们拿到相对较低的价格,进而减低公司的成本。

接下来就要将几家公司上报给上级采购部主管,征得主管同意之后,有我们采购部派人去原料公司进行考察,还有对我们公司需要的材料进行质量对比,综合我们公司提供的采购要求和对其中一家满意度较高的公司签订采购合同。在建筑过程中负责原料的采购工作,制定采购流程,独立完成采购谈判签订合同。跟踪订单即使、确保材料按时到货等以前相关事宜。还要督促合同正常如期的履行,催讨所欠、退货或索赔款项严把采购质量关。协助有关部门负责办理物料验收、运输入库、清点交接等手续。

后续工作就是对这方面这项采购方案记录在案。这就完成了一项基本的采购。

而作为一个采购助理需要做到的就是了解采购流程,较强的谈判沟通能力,懂得材料品质和市场行情。协作能力好,懂得初步的财务知识。了解商业合同的相关信息,具备多方面的经验。

而我一开始在做这方面工作时对流程不熟悉,还有没有足够强的谈判沟通能力,很多相关事宜准备不足等。但是经过几次采够任务的完成,我的这些不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当然作为一名采购助理还有就是在每一项采购任务进行时要抓住但是的市场行情,和对合作公司理解与沟通这都是必须的在实习过程中同事们都很友好,主管对我的帮助尤其大。主管是个很细心的人,她跟我分享了很多工作经验,她告诉我要努力适应这些不完美,但必须坚持自己应有的原则,那种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方法最后只会害了自己。她还告诉我要放正心态,得失很正常,重要的是收获一段学习的过程。事实证明我也确实拥有了一段充实而又有意思的实习生活和助理的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懂得了如何获取又用的信息,排除干扰,在和厂商接触过程中如何更有效的和他们沟通,如何加强一个团队的合作。首先要分工明确,每一个流程都要落实,从采购计划--询价规划询价选择来源合同管理到最后的收尾。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而且这些流程设计到公司的资金流动,我也从中学到了如何从大局出发使各个部门顺利的各司其职,不管怎样部门都是所属公司的,因此从公司的利益为出发点就是团结协作的动力和保障。

本次实习有个很大的好处是和我所学的专业有交集的部分,这让我能够把自己在学校、课堂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虽然我实习的岗位只是一名采购助理,但是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还有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还是处处可见的。一个采购流程的完成,从采购规划,询价规划,询价,选择来源,合同管理到最够的收尾,一个采购项目的开始和结束,这中间的过程是一个资金流动的过程,是一个用人的过程,管理的过程:首先明确资金的数额和流向,其次是要时刻掌握资金的剩余,及时的和财务部进行协调沟通,以免资金断流影响供货而发生工程延误的现像,再次是明确每个职位的人应给做什么,什么人适合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才能是效率最大化。这是一个流程,从我自己的工作要素,到我的任务再到我的工作职责。这些都是我为期2个月的实习工的的体会,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每个工作人员的权限,当然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这事我们必须执行的。还有就是关于人员的选拔,一个或者几个项目都做的很出色的人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这种奖励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淡然包括晋升机会。一个好的公司不仅仅要有好的制度,而且还需要有一种好的执行力。从我思念所学的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而言,我逢人认为学校给我们的只有理论致死方面的提升,实践方面灵活运用才是关键。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自动自发的吧理论知识和当今相关性很强的例子结合在一起,巧妙的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已使我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更容易理解、记忆和接受儿并非知识以为死板的学习。

工作并不是死板的,可以有多种生动鲜活的方式。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思维方式。****的晨会是一个特别有新意的地方,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必躬行。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公司冷到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圆满的结束了为期2个月的实习。在我的实习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下几点作为经验教训。

1、心态要转变。要从三点一线的简单的校园生活中步入要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怎样处理与上级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的工作环境中,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和看待事情。

2、计划做事。有明确的计划,目标才会清晰,以至于工作中不会茫然。在采购部实习的过程中我坚持写工作日志,记录我做过的事情,然后总结完成的情况,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做事的效率和工作的有序程度。

3、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留心观察身边人的做事方法,学到你以前没有想过的处理事情的方法,不要总是期盼别人告诉你怎么去做,应该学会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4、不以事小而不为。做大事小事有不同阶段,要想做大事,小事情必须做好。实习过程中曾经有过害怕、彷徨和面对陌生环境的无助,可是正是因为这些挫折加快了我成长的脚步,如果说学校是接受知识的殿堂,那么社会就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地方。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我体会很深。我想这是一段难忘而宝贵的经历,也许十年之后想起现在的一些想法会觉得很傻很幼稚,可是,这就是成长的脚印,深深浅浅,记录了人生中每个重要阶段。因为有了这次实习,让我对接下来要面对的正式工作,充满了信心。

5、团队合作。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对的通力协作才是制胜的法宝。

人们常说,大学是个象牙塔。确实,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角色的转化过程中,人们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 所以,不要抱怨外界的因素,更多时候我们要找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完善自我,是自己具备强大的竞争力。而实习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家接触到真实的职场。有了实习的经验,以后毕业工作时就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完成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换。

采购助理实习报告范文二

对于采购部,一开始并不是很了解,甚至仅仅肤浅的认为只是对于公司所需物品的购买和置办。后来,慢慢接触了解下来,才发现原来采购部拥有一系列规范的体系和流程。后来慢慢了解到采购是个繁琐又复杂的合作过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多个环节。在采购部实习的时间里,感触最深莫过于忙碌感,每天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由此可见采购部的在整个环节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就此而言,我觉得自己真的有幸来这个部门实习,以前一直没有机会在采购部实习,了解这个部门的工作环节,虽然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不足以充分熟悉每个细小环节的作业,但至少整个环节的流程都有所了解。采购部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纽带。它两端分别连接着技术开发设计和产品生产的两个重要环节。关于在****公司,作为一名采购助理日常的职责之一便是负责材料采购工作,由一个采购项目的形成到最后采购项目的结束,我在其中所担任的职责和我所学的东西,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仅要将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熟练应用,还要接触一些之前我所没有认识的方面。比如《合同法》还有产品性能好坏鉴定和项目风险管理以及可行性研究方案。日常的工作程序如下:

1. 根据产品开发设计部门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采购计划,集中大批量订购材料。

2. 跟进所采购的原物料、辅料出货时间以及报价,在合理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成本,为公司创造最大利润。

3. 货品的名称、数量及规格按照双方共同确认的样品执行大量生产。

4. 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公平合理积极地处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采购助理,首先要搜索能够按照我们公司要求提供原材料给我们的供应商,综合各个材料供应商的材料报价和其他方面的因素,确定几家原材料供应商,拟定几种采购方案和一种备选采购方案。如初步选定34家合适的材料供应商,要求对方完善我公司提供的供应商查表及供应商自评表,并对我公司需要的产品进行报价,期间竞争以使我们拿到相对较低的价格,进而降低公司的成本。

接下来就要将几家供应商上报给上级采购部主管,征得主管同意之后,有我们采购部派人去原材料公司进行现场评审,还有对我们公司需要的材料进行质量对比,综合我们公司提供的采购要求和对其中一家满意度较高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在整个过程中负责原料的采购工作,制定采购流程,独立完成采购谈判签订合同。跟踪订单及时,确保材料按时到货等以前相关事宜。还要督促合同正常如期的履行,催讨所欠、退货或索赔款项严把采购质量关。协助有关部门负责办理物料验收、运输入库、清点交接等手续。后续工作就是对这项采购方案记录在案。这就完成了一项基本的采购。

而作为一个采购助理需要做到的就是了解采购流程,拥有较强的谈判沟通能力,懂得材料的品质和市场行情。协作能力好,懂得初步的财务知识。了解商业合同相关信息,具备多方面的经验。

而我一开始在做这方面工作时对流程不熟悉,还有没有足够强的谈判沟通能力,很多相关事宜准备不足等。但是经过几次采够任务的完成,我的这些不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当然作为一名采购助理还有就是在每一项采购任务进行时要抓住当时的市场行情,和对合作公司的理解与沟通这都是必须的。

在实习过程中同事们都很友好,主管对我的帮助尤其大。主管是个很细心的人,他跟我分享了很多工作经验,告诉我要努力适应这些不完美,但必须坚持自己应有的原则,那种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方法最后只会害了自己。他还告诉我要放正心态,得失很正常,重要的是收获一段学习的过程。事实证明我也确实拥有了一段充实而又有意思的实习生活和助理的工作。

通过这次的采购实习我知道了一次简单的采购任务包括了财务方面的知识运用和一些法律方面的运用。自己不仅要懂得如何获取和掌握原材料品质和市场行情,还要在询价规划等一系列工作前做好充分准备。在和厂商接触方面我学到了如何和他们有效的沟通,掌握一些基本的谈判技巧,也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合同法。合同法是我比较生疏的领域,对于如何生效、如何才是违约、如何在违约的时候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等等,督促合同正常如期的履行,并催讨所欠、退货或索赔款项,这些都是我之前很少接触也是欠缺的。

虽然我不是合同方面的专职人员,但是在我这个岗位都是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熟悉,经过这些时间的实习慢慢让我逐步了解合同法。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其次便是如何加强一个团队的合作。首先当然是分工明确。每一个流程都要落实,就像我们采购的流程:从采购规划询价规划询价选择来源合同管理到最后的合同收尾。一个采购项目的开始和结束,这中间的过程是一个资金流动的过程,是一个用人的过程,管理的过程:首先明确资金的数额和流向,其次是要时刻掌握资金的剩余,及时的和财务部进行协调沟通,以免资金断流影响供货而发生工程延误的现象,再次是明确每个职位的人应给做什么,什么人适合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才能是效率最大化。这是一个流程,从我自己的工作要素,到我的任务再到我的工作职责。

这些都是我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体会,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每个工作人员的权限,当然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这是我们必须执行的。还有就是关于人员的选拔,一个或者几个项目都做的很出色的人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这种奖励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淡然包括晋升机会。一个好的公司不仅仅要有好的奖励制度,而且还需要有一种好的执行力。从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而言,我逢人认为学校给我们的只有理论方面的提升,实践方面灵活运用才是关键。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自发的把理论知识和当今相关性很强的例子结合在一起,巧妙的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已使我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更容易理解、记忆和接受死板的非专业知识学习。

工作并不是死板的,可以有多种生动鲜活的方式。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思维方式。公司的每周例会是一个特别有新意的地方,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公司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圆满的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人们常说,大学是个象牙塔。确实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角色的转化过程中,人们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 所以不要抱怨外界的因素,更多时候我们要找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完善自我,是自己具备强大的竞争力。而实习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家接触到真实的职场。有了实习的经验,以后毕业工作时就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完成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换。

存在的不足及建议有以下几点:

1.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采购部门作为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与企业内其他部门很少进行直接的接触,采购人员很少与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沟通,通常采购部门关心的是物料的制造和供应,采购人员只是在物料计划员和供应商之间起了一个中介入的作用,在两者之间传递信息。一旦某个环节对信息的理解出现失误或者信息的有效流通受到阻碍,就会造成物料的重复采购和资金的积压。企业应建立一套符合自身采购流程的个性化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部门信息交流,特别是加强与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的沟通,节省资源,提高效率。

2.采购工作缺少监督制衡机制。该企业的物资采购掌握在一个部门手里,由一人制定采购计划,由一人去采购物资,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企业应建立监督制衡机制,并配合奖惩措施,进一步规范采购流程,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掌权人员独断专权。

上一篇:押运公司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高一物理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