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题范文

2023-09-20

高中物理实验题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研究和投入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育人上其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时代的不同,教育的理念也变化很快,教育质量要提高,需要我们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新的教学新技术。本文对仿真物理实验室的运用进行探究,它与高中物理教学完美的结合,创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表现出教师的才华,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仿真物理实验室与计算机的结合,为教学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1“仿真物理实验室”的教学模式建立

仿真物理实验室的本质是一个软件,是基于网络和信息技术而开发的一款模拟实验软件。它能真实模拟出一些教学中无法做的实验,也可以模拟最简单的实验。仿真物理实验室包含很多模块,每个模块又可以独立的设置一些实验器材,设置独立的实验环境。教师可以为学生在实验环境中设置不同的组合,而且实验的环境也可以构建出真实的情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随意的设置参数,通过对实验动画的对比,在结合数据以达到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

仿真物理实验只是一个教学的平台,实验可以随时进行,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比如实验中对真空的要求,现实实验室的条件不容易满足,但在仿真物理实验中就可模拟出这种效果。实验的条件满足了,得出的数据就会相对准确,缩短实验的时间,失误降到了最低。但是仿真物理实验室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本质上它只是一个软件,是种虚拟的模式,并没有在真实实验中的触感和体验。一些实验的动画表达只是表面上的,没有现实实验的真实感,比如在电子的偏转中,学生是通过动画的形式去理解,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是有一定影响的。总体来说仿真实验室的使用对教学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物理仿真实验的教学建立需要借助“仿真物理实验”在网络的环境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理论主要由基本的四个方面组成:一是依据实验的要求提出问题,二是要引导学生去大胆猜想,提出实验的假设条件;三是对学生的假设进行验证;四是结果和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规律。仿真物理实验室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对物理实验模式的建立。仿真实验教学的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学生观看存储在仿真实验中的动画,然后教师要建立情境提出疑问,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依据实验的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划分实验小组开始实验,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要进行合理的推断,对实验的结论要准确分析,学生可以对参数的设置进行一些改变,实验创新,以此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最后教师做总结,得出实验的结论。

2“仿真物理实验室”的教学运用实例

2.1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仿真物理实验的优点就是没有实物,只是借助里面课件来设计实验学生只要根据需求把实验需要的器材放入设置中。一个实验系统就能组合起来。学生只要操心物理实验的合理性,不用去考虑计算机是如何把它设置出来的。例如在探究“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需要打开电路模块这一项,点击新建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去选取实验所要用到的器材。然后依据实验连接实验电路,然后就可以去开始实验。

在本实验中,首先要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电珠的伏案特性是如何变化的。设置一些假设然后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小电珠的伏安特性借助实验描绘出来,通过对曲线变化的规律的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实验的原理: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线性的,可是由于受到实际因素的影响,电压和电流的变化不是一条直线。实验过程:在选区里选出实验要用到的器材,然后拖入到实验区里;选择实验器材对上面的数据进行一个属性上的设置,额定电压设置为5 v,额定功率为1 W的小电珠。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20 Ω。设置学生电压为5 V,内阻设置为零,确保电源为理想电源;依据实验图纸把每个器材用电线连接起来,注意不要接错;连接完成后就可以点击开关,开关就会闭合。这时在两个表上就会显示读数,这就是需要测量和计算的电压和电流。把得出的数据放在坐标轴中,纵坐标为电流,横坐标为电压。借助鼠标去移动滑动变阻器,把每次得到的数据记录在坐标轴中,最后通过数据分析描绘出曲线。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去设置一些参数,如电流表的内接和外接,变阻器的阻值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设置和变化,也可以很方便快捷地对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和分流的接法、电源的类型进行模拟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育。

在仿真物理实验室中这款软件中,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模块:运动及力学模块、电学模块、光学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分为很多小模块,基本包含了高中物理中所有的实验模型。学生可以利用里面大量的虚拟与元件,随意的组合运用,设置参数,搭建物理模型,收集数据;教师也可以利用它的编程功能做出吸引学生目光的优秀课件。

2.2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知识不是简单的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需要构建一个良好地情境,依据方法才能实现的。仿真物理实验室作为一个简单上手的软件,学生可以自己去设计实验完成,提高独立意识,选取自己需要的元件,或是自己借助软件创造,而后建立模型设置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把一些问题放到模拟中来,还原一下场景,经过自己独立的探究,对实验的把握也更加深刻,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透镜的成像时,学生可以设置:

情境问题一:透镜的位置和光屏之间的位置会引起像的变化。在仿真物理实验室中建立模型,设置透镜的焦距为30cm,把蜡烛、透镜和光屏按照顺序排好,使三者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开始进行试验,移动光屏可以发现,透镜和光屏之间的位置变化确实会引起像的变化。

情景问题二:调节蜡烛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让物距小于焦距的距离。在模型中进行操作,发现当蜡烛的位置小于焦距时,成像为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发生了变化。

情境问题三:调节蜡烛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让距物距大于焦距。在模型中操作,开始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但在物距的增大中,像在不断地缩小,在某个值成为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测量距离得出物距等于焦距的两倍。在扩大物距,会发现像接着缩小。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知道,物距为焦距两倍时,像为倒立等大的;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时,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情境问题四:如果在透镜上遮挡一个物品,还会有像的出现吗?学生预测不会出现像。在模型中操作,让一个物体一点一点去遮挡透镜,会观察到,像会从亮到暗,到没有。

情境问题五:凸透镜换为凹透镜时,像的变化。在模型的操作中,在光屏上是看不到像的,凹透镜的像为虚像。

对单一模型的条件进行稍微修改就可以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所以学生自主建立模型,设计实验,寻找透镜的成像规律,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仿真的物理实验室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的教学平台,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仿真实验室的作用和内容还有很多,笔者只是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更多的用法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慢慢摸索,作为一款跟随时代的软件,还是会有不足的地方,适用的范围还不是很广,但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会得到补充。总体而言,它给教学带来的便利是不可替代的,避免了在真实实验中容易出现的误差,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巨大的飞跃,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构造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和学习。仿真实验室与传统的实验要有利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真正把握物理的根本主旨,为高中物理教学创造新的可能。

高中物理实验题范文第2篇

通过本周一周的教学技能训练,其中有同学们的欢笑细语,也有指导老师的谆谆教导很多同学为之付出了努力,下面将我的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讲好实验,必须要我们每一位同学亲自上台讲解,因为上课一是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本身在实验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只有了解自我存在的问题,才能想办法去解决。二是可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熟悉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只有熟悉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才能把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把实验方面的知识扩展开来,才能把实验讲得更好。但是随着和老教师们的不断交流,发现这种想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讲好实验同样可以了解本身在实验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能把课本上的知识较系统的联系起来。首先,准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就要先熟悉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只有先熟悉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才能讲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其次在学生做分组实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发现我们在讲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要想准备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必须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同样能把知识扩展开来。

二、改进自身不足的实验教学模式

对于讲解不好的同学应该借鉴那些讲得好的同学身上的优点,扬长避短,而且要更加努力做好讲解的过程,对我我们这些即将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是我们立马要解决的问题,平时要多加锻炼,有机会讲解都应该要抓住机会,同时对于讲解好的同学也可以考虑把机会留给其他的同学,让更多的人得到锻炼。我们还可以从网上调出那些优秀老师的讲解视频,经常观看模仿,与此同时也要思考那些优秀老师是怎么讲解这些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并进行总结。

三、利用周末的开放实验室

对于有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甚至最基本的也不会操作。周末应该经常去开放实验室进行操作,熟悉实验仪器及其操作,对理论知识加强巩固练习,同时加强实验的讲解,要懂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行组织教学技能训练,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述,语言逻辑表达。也可以多看看关于文学的知识,扩展自身知识,同时也积累了语言词汇量,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助于语言逻辑的表达。

四、在实验教学训练过程中纪律问题

对于纪律我们大家都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了,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有自律的能力,不应该要老师经常强调纪律的问题。我们都要从自我做起,要养成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习惯,讲对我们以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也将是我们的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五、利用实验室资源

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基本上都是用学校采购的实验仪器来完成的,很少有自己做的教具。这样不但浪费了我们身边的实验资源,而且也不能达到把物理和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的目的。所以教师要结合我们本地的地情、校情和民情,善于留心,多长心眼,积极发现身边和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长期以来被忽略的实验资源,并以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为理念,开发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随堂小实验,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消除对物理实验的距离感、陌生感、恐惧感,更给他们创造了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

通过本周实验我收获不少,也明白我们即将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每一个人必须加强知识的巩固与学习,教学技能的训练。为自己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二)

本学年,物理实验室在校行政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支持下,严格遵守实验工作基本制度,积极协助各年级教师积极开展物理教学工作及教研工作,并积极协助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实验室管理井然有序,取得较好成效。 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做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本学年开展的实验数量能达到《物理实验》的要求。

2、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现有条件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3、 积极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加强实验室财产仪器的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每次实验都能要求有关教师填写好《实验通知单》。

4、 做好仪器的清理、放置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在实验前后对仪器性能进行认真检查,做完实验仪器及时收回、上架归位。

5、 熟悉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

6、 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对易耗品及时补充,对仪器破损及时登记,填写好《仪器损坏丢失报废单》并按赔偿规定进行处理。

7 、 配合课任教师准备各演示实验及学生探究性分组实验,积极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进工作,努力适应实验需要,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8、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 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发现有问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并锁好门窗。以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进行。

9、准备好各项待查材料,填写好各项报表,做到有据可查,条理清楚,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10、认真完成好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实验室在改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历史悠久,实验室存在的老旧仪器过多,导致仪器可利用率不高。

2、在新课程标准下,急需引进设备,完成新旧更替。

3、电学实验室的操作台电源不同,给学生实验带来不便。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准备作如下工作:

1、分批报损废旧仪器。

2、参照新课标引进仪器。

3、利用探究实验室的资源设备辅助电学教学。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途径,这一年来,我积极主动的为物理教师和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生学好物理创造前提条件。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三)

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世界的现象,结构,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更要重视物理学。因此小编准备了这篇高中物理实验总结;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重难点知识解析,欢迎阅读。 知识点总结

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安装方法: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安装纸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条纸带从墨粉盘下穿过,打点时墨粉盘不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只将墨粉盘上某一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打过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条纸带。学生实验时可采用这一方法。另一种是用两条纸带,将墨粉盘夹在中间,拖动纸带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所以打出的点迹颜色较重。墨粉盘上面的一条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用一条纸带打点时,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用两条纸带打点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切断电源。 常见考点考法

打点计时器原理及使用 1. 电磁打点计时器

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如图1所示。工作电压为4V~6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当接通电源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 0.02s。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起来。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2.处理纸带时,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时间间隔数是多少? T为相邻两个字母之间的时间间隔。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vE =vDF。 可以大致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D、F两点离E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然而D、F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根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数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Δ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填入教材第23页中设计好的表1中。

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抄入教材表2中。从该表中能粗略看出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 常见误区提醒 1.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1)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系统误差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因此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后,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或消除它。

(2)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2. 有效数字

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是指近似数字而言。

(2)只能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不是位数越多越好。 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不可靠数字),这里不受有效数字位数的限制。

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特别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

高中物理实验题范文第3篇

1. 创设探究情境,开发创新潜能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需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思维的特点精心选择探究课题。其次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探究方案既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还要考虑如何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推进教学,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要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反思,促进思维的提升。

以《力的合成》一课为例——

教师: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棉线把它提起来,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

学生:是一根线易断。实验演示:用一根细线可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故意使两线间有较大夹角)提砝码时,细线断了。

教师:为什么两根线的作用效果反而不如一根呢?

又以《自由落体运动》一课为例——

教师:在同一高度释放一硬币如纸团,哪个先着地呢?

学生:是硬币。

实验演示:在同一高度释放一个硬币和纸团,同时落在讲台上。

教师:不是重的东西下落快吗?怎么同时落地了呢?

这些例子可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成探究教学。通过体验探究过程,使学生自己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 重视开放式教学形式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以及团结协作用能力,因此采用开放式教学形式尤为重要。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是开放式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小组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交互式教学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为背景设计的“师生互动”,通过师生间充分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新教材中的课题研究为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课程研究要以课内课外结合形式进行,做探索性实验、翻阅资料、小组讨论、科技制作、科普讲座、社会调查等等。在研究课程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给予正确的指导。实践证明,经过实施“开放式”教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师授课效果也有质的飞跃 ,学生整体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3. 注重“乐趣”教学

高中物理教材包含有:实验、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成就及自然界的奇观妙景、介绍科学家的贡献和生平事迹、介绍物理学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介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不要将课上得枯燥、乏味,即使是习题讲解,幽默风趣也很重要。例如教师在磁感应强为B的匀强磁均中画了一根长为L的棒,使之以速度V匀速地垂直切割磁感线,问学生棒体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为多少?学生脱口而出:ε=BLV。教师可说为零,学生愕然(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补充说:“这是一根木棒啊!”学生大笑。教师又问:“为什么木棒切割磁感线没有电动势,而金属棒垂直切割就有电动势?”学生思考后说:“因为金属棒内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接着教师顺势导入磁流体发电机相关知识点。这样幽默一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参与互动,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 重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能实现物理过程的模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认识一些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如α粒子的散射、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等。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物理过程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中,或需慢镜头观察的演示实验,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如分子的运动、容器壁受到的气体压力等这些现象在宏观情况下不易观察,可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演示说明。当物理实验过程比较抽象、语言不宜表达的现象,如波的叠加,波的干涉,波的衍射等物理过程,较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就容易让学生接受。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某些演示实验器材很小,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的教学中,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放大分析。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在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很难观察清楚,采用实验投影放大后观察或做成课件来进行练习读数教学,效果就相当理想了。

高中物理实验题范文第4篇

当前,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 特别是农村学校中,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现象一:“看实验”, 教师将实验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黑板上认识“仪器”, 读“实验数据”。现象二:“广播操式的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 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 教师说这么做而不能那么做, 学生不需要考虑为什么这样做, 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 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现象三:试题实验, 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大量实验试题, 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学生认为会做题比会做实验更重要, 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长此以往, 实验教学将流于形式, 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无从谈起, 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实验更是“美好的希望”了。由此想到, 能否通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 使实验教学走出困境?

2 高中物理实验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新课改理念下,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应努力探究实验教学新模式, 使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 相对初中生, 他们具有更为强烈的探究未知的动机, 他们思维活跃, 兴趣广泛, 因而改变陈旧的实验学习方式是必然的、合理的选择。

2.1 学生实验学习目标的改变

新课程理念将“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整合起来, 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 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 研究制订高中阶段各个物理实验具体的学习目标, 使之成为实现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载体, 并进一步形成高中物理实验学习的总体目标, 为物理实验学习明确了方向。如新教材中将原先的很多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实验锻炼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兴趣, 使他们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2.2 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 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师可能会认为实验无非就是课堂演示加实验室学生做, 其实实验教学可能有很多方法。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必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 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

3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过程, 也是学生物理思维的训练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式, 以用于不同的实验活动,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达成各种实验教学目标, 使物理实验更适合学生的学习, 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教学方式的改进立足以下几点: (1)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体验客观世界; (3) 引发学生产生问题, 鼓励学生想象和猜测; (4) 重视过程的自我评价; (5) 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6) 有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和机会; (7) 注意技能规范与思维创新的融合; (8) 渗透物理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和精神。改进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实验素养培养

实验素养培养, 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学生在初中这方面的培养已经达不到高中阶段实验对学生的要求, 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实验“做什么”和“怎样做”, 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和理解。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合理、规范、协调、熟练程度, 要通过学生不断地反馈调节才能得心应手。高中物理实验, 几乎所有项目都有技能训练的要求, 要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 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模仿, 达到能够根据实验需要, 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实验装置, 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 规范、熟练地组装和调试设备, 积极地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任务, 并能初步学会排除实验故障, 初步学会分析实验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3.2 科学思维方式培养

思维方式培养。在物理概念的形成阶段, 教师创设模拟实验情景, 让学生在实验中学像科学家那样地思维, 自己构想实验方法, 控制实验条件, 排除干扰因素, 在实验中测量数据, 获取信息, 交流信息, 处理信息, 在信息中寻找和发现规律。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物理实验的研究分析中归纳出结论, 是高中学生学习科学归纳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

3.3 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用于学生学习和探索物理规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和可靠的物理事实, 通过推理和想像来提出问题, 并形成假设或提出某种猜测, 然后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选择仪器、设备、工具来搜集证据, 并通过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或修正假设, 最后形成实验探究结果。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将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3.4 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培养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学生很有兴趣, 但已超越物理学科学习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以实际的问题为载体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解决真实的问题,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 教师教学中做好主导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凸显物理贴近生活的特点, 学生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也将基本实现, 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高中物理实验及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 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 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在新课改理念下,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应努力探究实验教学新模式, 使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较过.新课程教师读本物理[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高中物理实验题范文第5篇

1 探究“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

问题: (1) 如果电表为理想电表, 即RV=∞, RA=0用图1甲和图1乙两种接法测出的电阻是否相等?

实际测量中所用电表并非理想电表, 电压表的内阻并非趋近于无穷大、电流表也有内阻, 用图1甲和图1乙两种接法测出的电阻是否相等?

知识链接:引导学生要明确, 实际应用的电表均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来的。电表在应用过程中肩负两大功能, 既是测量工具又是一个纯电阻用电器。流经它们的电流I及它们两端的电压U与它们的电阻R之间的关系满足欧姆定律。

探究:若将图1甲所示电路称电流表外接法, 图1乙所示电路为电流表内接法, 则“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为:

(1) 电流表外接法。

由于电表为非理想电表, 考虑电表的内阻, 引导学生画出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的测量值U为a b间电压, 电流表的测量值为干路电流, 是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与流过电压表的电流之和, 故:R测=U/I=Rab= (Rv∥R) = (Rv×R) / (Rv+R)

通过运算, 学生可以看出, 电流表外接法R测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Rv的分流作用, 其相对误差为δ外=ΔR/R= (R-R测) /R=R/ (Rv+R) ≈R/RV

(2) 电流表内接法。

画出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引导学生讨论可知电流表的测量值为流过待测电阻和电流表的电流, 电压表的测量值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表两端的电压之和, 故:R测=U/I=RA+R>R, 此时R测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RA的分压作用, 其相对误差为:δ内=ΔR/R= (R测-R) /R=RA/R

总结:综上所述, 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时,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即“大内”;当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时,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即“小外”。

应用:已知电流表的内阻约为0.1Ω, 电压表的内阻约为10kΩ, 若待测电阻约为5Ω, 用伏安法测其电阻应采用电流表____接法;若待测电阻约为5 0 0Ω, 用伏安法测其电阻应采用电流表___接法。

分析:当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5Ω时, 通过与电压表的内阻和电流表的内阻的比较, 可以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远远小于电压表的内阻, 由“小外”可知, 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这样相对误差趋近于零, 测量值更准确。

当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5 0 0Ω时, 待测电阻的阻值远远大于电流表的内阻, 由“大内”可知, 应选用电流表内接法。

2 探究伏安法测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

问题: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阴有如图4甲、乙两种接法, 它们的测量结果会相同吗?

知识链接:引导学生明确, 由全电路欧姆定律I=E/ (R+r) 可知U=E-Ir, 式中的U为路端电压, I为流经电源的干路电流, 而实际的电表具有分流分压作用, 对测量结果应有一定的影响。

探究:若将图4甲称为安培表内接法, 图4乙称为安培表外接法, 则误差分析如下。

(1) 安培表内接在并联电路之内的电路。

作U=E-I r图线如图5实线所示, 式中的U是路端电压I应是通过电源的电流,

可见U越大, 差值 (I实-I测) 就越大。U=0时, 差值 (I实-I测) 也为0, 在相同的U值下, 安培表的读数即为I测, 要小于流经电源的电流I实。引导学生画出测量的U-I图线如图实线所示, 实际的U-I图线如图虚线所示。从图线上可以发现E测

(2) 安培表外接在并联电路之外的电路。

作U=E-I r图线如图六实线所示, 式中的I是通过电源的电流, U是路端电压,

可见I越大, 差值IRA就越大, I=0时差值为0, 在相同的I值下伏特表的读数即U测要小于路端电压U实。引导学生画出测量的U-I图线如实线所示, 实际的U-I图线如图虚线示。从图线上发现:E测=E真r测>r真。

总结:采用安培表内接在并联电路之内的电路时, 系统误差来源于伏特表的分流作用, 有E测r真。

3 探究“半偏法”测量电表电阻的误差

问题:在用“半偏法”测量电表内阻的实验中, 用图7、图8两种接法测量电表的内阻时, 结果会等于R2的读数吗?

知识链接:引导学生明确, 由于实际的电表都有内阻, 给电表串联或并联一个电阻都将改变电路结构, 影响外电路的总电阻, 从而影响电路的电流、电压分配。

探究:将图7称为限流半偏法, 图八分压半偏法, 误差分析如下:

(1) 限流半偏法。

A实验原理:如图7所示, 其中R1为电位器 (或滑动变阻器) , R2为电阻箱, G为待测电表。

B实验操作顺序:

第一步:按原理图连结好电路, 断开S1、S2, 将R1阻值调到最大。

第二步:合上S1, 调节R1, 使电表G达到满偏。

第三步:保持R1阻值不变, 再合上S2, 调节R2, 使G达到半偏。

第四步:断开S2、S1, 记下R2的阻值。

第五步:在R1>>R2时, Rg=R2。

C误差分析:

本实验是在R1>>R2的情况下, 并入R2后, 对总电阻影响很小, 即认为干路电流仍等于Ig时, 近似认为Rg=R2。但实际上并入R2后, 总电阻减小, 干路电流I>Ig, 通过R2的电流IR2>Ig/2, 因此, Rg>R2。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而且Rg越小, 测量误差越小。

(2) 分压半偏法。

A实验原理如图8所示, 其中R1为滑动变阻器, R2为电阻箱, 为待测电表。

B实验操作顺序。

第一步:连结电路, 断开S, 并将滑片置于最右端, 调节R2=0ㄢ

第二步:合上S, 调节滑动变阻器R1, 使电表达到满偏。

第三步:保持滑片位置不动, 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 使电表半偏。

第四步:断开S, 记下R2的读数。

第五步:在R1<

C误差分析:

本实验是在R1、R2的情况下, 串入R2后, 对回路总电阻影响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 即分压部分的电压保持不变, 所以当电表半偏时, 认为:Rv=R2。实际上串入了R2之后, 并联部分的电阻增大, 分得的电压增加了, R2两端的电压UR2>Ug/2, 因此, R2>Rv。所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而且Rv越大, 测量误差越小。

总结:综上所述, 用限流半偏法测电表内阻时, R测>R2时有R测=R2

用分压半偏法测电表内阻时, R测>R真, 当R1<

总之, 在进行误差探究前, 教师必须要做好三件: (1) 作好知识铺垫; (2) 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 (3) 提出探究的基本思路。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探究完成后, 指导学生写出探究报告, 教师及时批阅, 并抽出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整合。上述三个实验的探究结果, 就是在学生们探究的基础上整合而来的。

摘要:通过对“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半偏法测电表的内阻”三个主要电学实验的误差探究, 详细阐述了“问题.知识链接.探究.总结.应用”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及作者对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践。

高中物理实验题范文第6篇

摘 要: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新的教育形式和理念下教育已不单单是传统的手写教学及灌输式教学,而是渗入了探究实验教学的新型元素和理念,教育者已意识到探究的重要性。教师要对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进行设计新思路的探究,从意识形态和具体教学形式两个层面分析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物理教学的三种教学形式,围绕这三种教学形式进行教案设计和规划。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实验;设计和规划;研究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无法适应当今的教育改革,当今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在课堂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高中的物理教学当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实验课的教学当中,要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探究过程中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存在的现状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探究式教学也逐渐被人们应用到各种教学当中,虽然它目前仍处于摸索的阶段,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要想短期内取得质的飞跃,仍存在一些困难。就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面来看,探究式学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改善,以期得到更大的发展。

1、应试教育使探究式实验教学难于开展

虽然我们现在一直强调以素质教育为主,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但是残酷的高考往往决定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学生的高考成绩往往被作为评价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一个学校升学率的高低被作为评判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所以老师和学生往往都是把考试作为主要的目标,而物理实验在考试的时候所占的分值比较少,而且在高考的时候实验操作不作为考试的内容,因此,有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在实验课的教学当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主要以应付考试为主,他们注重对知识的学习,而在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由于重视度不够,所以动手能力比较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能力也比较差,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探究式实验感觉无从下手。

2、资金投入的不足限制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开展

近几年,国家认识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大了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投入资金,但是因为高中的班容量比较大,每个班的人数都比较多,而资金投入量有限,使得一些实验仪器很难保证到每个人都能亲自尝试去做,这使得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目标难于实现。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提倡对于一些不易观察的实验,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展示,让学生透过大屏幕来观察实验现象,但于探究式学习更好地进行开展,但是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我们很难见到多媒体的影子。

3、师资水平不高使探究式实验教学难以取得高效

有些老师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理解有偏差,他们认为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忽视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他们在课前不会认真去钻研教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实验,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这样使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盲目地进行摸索,通过实验进行学习收效甚微,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正确地进行引导,导致了探究式实验教学所达到的效果不好。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高效开展的形式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课程,老师必须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实验教学当中,研究出一套具有指导意义,适合于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探究式教学在演示实验当中的应用

演示实验在高中的物理教材当中非常的常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在演示实验当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演示实验是老师对整个实验进行示范,学生对示范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对整个实验进行思考分析,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老师在给学生讲解物理惯性知识的时候,可以对此部分的知识设计演示实验,用一个装有大气泡的储水瓶来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储水瓶加速和减速的时候,气泡是如何进行运动的,学生在对实验进行观察的时候,就会对气泡运动情况不同产生疑问,为了能够解决心中的疑问,他们就会集中注意力去观察,然后积极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整个的学习过程,他们都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这种探究式教学在演示实验当中的应用,也使得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的提高。

2、探究式教学在分组实验当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实验当中,有许多的实验按照课标要求需要进行分组实验,为了让探究式教学式教学在物理实验当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老师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要成为主演,不可以把分组实验上成演示实验,不可以先将整个实验进行演示,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老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也不可以把舞台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任自流的自己去做实验,老师在课堂上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做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监控每一个小组实验的进展情况,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但不可以代替学生去进行操作。比如在让学生做光的衍射实验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在孔较大的时候,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况,然后在观察孔较小的时候光的衍射情况,在换上不同形状的小孔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可以较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并对相关知识形成深刻印象,便于知识的掌握。

3、将探究式教学形成理论推广开来

探究式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的应用还属于摸索阶段,它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为了让探究式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开展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方案和成果归纳,将平时积累下来的经验,形成相关的理论,推动探究式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的应用,使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当中,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能力,将经验分享交流,让探究式教学全面推广开来。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我们需要培养一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一堂物理实验课,做好备课工作,充分发挥出“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序地进行操作,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上一篇:网络新媒体的特点范文下一篇:个人年度师德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