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范文

2023-09-21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范文第1篇

[摘要]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对深入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实现广西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改革步伐,逐步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发展的县域工业化格局,扎实推进产业集群化、产权民有化、产地园区化、产品品牌化。

[关键词]县域经济;县域工业化;产业集群化;产权民有化;产地目区化;产品品牌化

[作者单位] 罗克良,中共广西来宾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律,广西 来宾,546100

[文献标识码]A

2005年12月在南宁召开的广西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兴桂。2006年7月在永福县召开的广西县域工业经验交流会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的工作力度,把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作为广西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笔者认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对深入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实现广西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增强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的紧迫感、使命感,促进广西工业经济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一、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工业化是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互动的核心。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标志,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当前,广西大多数县(市、区)仍处在农业经济阶段,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同时,现有县域工业也存在结构层次低、支柱产业少、增长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工业化仍是县域经济的主题。如何尽快走过农业经济阶段,加速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是一个值得十分重视的理论问题、经济问题和现实问题。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非农劳动力转变,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持,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出路。具体来说,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是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县级财政收入和积累水平的重要前提

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过程。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这对于绝大多数的县(市、区)来说是一条带有规律性的基本经验。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11.8:55.3:32.9,而2005年,广西县域三产比例是24.0:39.7:36.3。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差距:总体上广西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还远低于百强县平均水平。实践证明,大凡经济发达的县(市、区),其经济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工业的崛起和兴旺,因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把县域内的各类资源通过市场运作配置到最佳位置,发挥最大效益。比如临桂县,近年来,立足紧邻桂林市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用科学的发展观理清发展思路,确立了“工业强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总量扩张为核心、项目推进为抓手、园区建设为依托、招商引资为关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外引内培、强大活小、扶老带新、扩量增效的思路,迅速提高整个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桂林市的工业制造基地,实现整个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04年,完成生产总值36亿元,组织财政收入2.08亿元,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6元。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列第92位。由此可见,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的规模和效益上;缩小差距,关键在落实发展工业经济的措施。

(二)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是县域内调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提高经济素质的战略措施

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不是反工业化和反城市化,而是将资源和有关产业从大中城市下移到县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途径和方式的改变。就县域范围来说,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工业化引起产业结构的转变,并通过这种转变带动城市化。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是就业结构的非农化才带动了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口的聚集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效应也有所不同,城市化演进的后期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就业增长的带动。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化。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可以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产业升级。通过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促使县域工业从分散逐步集中,形成聚集效应。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效应,增强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商品和信息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从而以城镇为平台,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不断走向现代化。

(三)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

没有县域工业化,就无法解决县域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县域经济很具体,也很实在,更贴近农民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说是一种民生经济。县域工业落后,经济不发达,政府拿不出更多的钱去支持农村,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长期以来由于工业抽吸农业而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发展的割据状态,也是造成“三农”问题突出的最根本原因。“三农”问题中突出的又是农民增收困难,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不仅可以壮大县域经济,还可以拓宽农民的增收途径。实践证明,县域工业化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帮助农民增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带动小城镇发展,实现农民就近转移。中国“人多地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小城镇发展在实现农村人口转移方面必须发挥重要作用,而小城镇的发展又必须依托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二是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实践证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联系城乡、工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三是县域可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并延伸产业链,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以灵山县为例,灵山县荣获“2005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荣誉称号。近两年来,灵山县用市场理念抓工业,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用经营理念抓城镇建设,用创新理念抓招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灵

山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在全国2026个县中排第3位。县域工业的发展,不仅使灵山县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政府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而且还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二、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的基本途径

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改革步伐,逐步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发展的县域工业化格局,扎实推进产业集群化、产权民有化、产地园区化、产品品牌化。

(一)坚持产业集群化,提升县域工业整体素质

临桂县近年来发展县域工业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推进县域工业化,必须提升产业集群化程度,提升县域工业整体素质。兴桂县在发展工业经济过程中,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政策、工业用地、用电等多方面扶持鼓励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成为规模企业。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医药、食品、化工、机械、建材、印刷、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等为主的支柱工业体系,引进扶持做大做强了福达汽车部件公司、娃哈哈食品公司、玉柴机械公司、三金药业公司、祥龙国际电线电缆公司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骨干企业,2005年全县规模企业达到46家,比2004年增加13家,初步形成工业发展的“拳头”产业。因此,推进县域工业化,要坚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把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地方资源禀赋特点、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形成规律,选择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品,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并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调整优化产业集群布局。要依托地方传统产业、资源资本等优势,扶持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优势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自我扩张,延伸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股、合作等各种经营方式,整合同行业、同类型企业优势,组建大型集团化公司,构筑特色产业板块,推动产业创新、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提升集群的产业能级。要加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支持,帮助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风险融资、中介服务、产学研协作、信息支持、产业空间布局、劳动力培训、市场体系建设等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县域工业整体素质。

(二)坚持产权民有化,加快县域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发展县域经济,很大程度上就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产权民有化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核心,只有产权民有化,才能使非公有制经济真正成为县域经济主体。要大力推进产权民有化,加快国企改制,坚持一企一策,把债务处理、资产变现、人员安置分开进行,推进国有资产向民营骨干企业集中,向优势产业集中,全面实现产权民有化。同时,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扫除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降低民营企业的注册条件,减少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激活民营企业发展的巨大潜能。要抓大扶强,培育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水平,产品有优势、有市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优势企业,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坚持产地园区化,增强县域企业发展活力

实践证明,工业园区从城市经济发展热潮中走到了县域经济的前沿,从城区到县城到乡镇甚至到村庄,可以更好地增强县域企业发展活力,形成投资创业的“成本洼地”和集聚县域产业效益的平台。比如北流市,近年来重点建设自治区重点项目陶瓷工业园区等10个工业园区,当年吸引投资3.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因此,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就是要把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中的“洼地”效应,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全面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有效整合园区资源,使之达到最佳配置和最优组合,打造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发展后劲十足的工业发展平台,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排头兵、城市建设的示范区。要把产业特色摆在园区建设的首位,确立园区特色发展方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特色产业推动园区发展。

(四)坚持产品品牌化,提高县域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必须坚持利用企业产品品牌来提高县域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因此,要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更新设备、改造工艺。调整和优化技术结构,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是县域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象征,它不仅意味着市场、利润,而且代表着一种文化和精神。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要坚持产品经营和品牌经营相结合,大力培育名牌产品。要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和技术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创建以原产地证明商标为核心的产品品牌。要坚持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把品牌作为替代性资源、软性战略资源来培育,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取胜”的发展之路,实现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品牌经济”转变。教育和引导全社会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品牌意识,运用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和强有力的行业自律职能以及行政监督手段,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科技、文化、服务含量,树立讲质量、讲信用、讲品牌的良好形象。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范文第2篇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在2018年的经济增长中, 电子商务已成为重要来源, 其贡献率已达27%。天猫在2018年“双十一”促销活动中交易额为2135亿元, 而2009年仅为5200万元, 翻十二番仅用了十年时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电子商务市场。生产生活工作所需的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在线的交流, 建立供需关系、降低销售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资金流, 信息流, 业务流和物流等元素的制约, 解决电子商务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问题的策略很多, 而为电子商务解决物流问题的策略却较少, 只有制定解决物流问题的策略, 才能保障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目前, 电商网购多是通过快递来进行, 购物也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增大了物流的压力, 如“双十一”“双十二”等大型网购活动中, 压力更加突出。面对数量大项目杂订单, 现有快递公司普遍难于应付。据调查, 网购中客户主要投诉的问题是物流配送。这就严重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这种现象在大方县也不例外。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研究大方县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策略。

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首先, 从大方县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出发, 在微观层面分析研究大方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策略。对相关理论研究能够起到一定的扩展作用, 可以丰富研究县域电商物流的实证材料, 对县域电商物流的研究发展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其次, 应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态势分析法等方法对电商物流在大方县现状进行剖析,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探索县域电商物流发展的对策, 对指明县域电商物流的研究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意义:对企业而言, 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飞速发展, 大方县电子商务物流也得到较快发展, 但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仍相对滞后, 本文研究大方县域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策略, 解决电子商务物流所面临的问题, 促进大方县电商物流的发展, 对于提高大方县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社会来说, 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 选取大方县电子商务物流, 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 探索发展的策略, 可以为县域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指明方向, 促进大方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外国文献综述

C.B.Baker 1905年将关于军队移动与供给的科学称为Logistics。A.W.Shaw将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的物理性运动明确界定为Physical Distribution, 一般认为1912年为是物流概念的起源。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第三利润源泉学说, 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

哈佛大学i Michael E.Porter教授提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价值链理论, 90年代初在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 供应链思想应运而生。

1985年,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定义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控制, 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物料回收。该理论强调了物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的核心价值, 同时也强调了物流的绿色含义。

美国Emmelhainz博士认为: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 并在网络基础上实现物资、人员过程的协调, 以便商业交换活动。

Haul Lee和Scungin Whang (2002) 指出, 物流是在线交易的最后一环, 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的完成标志着完整的电子商务活动的完成。

Kent N.Gourdin (2001) 认为,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 影响客户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物流服务, 并提出了B2C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评估质量模型, 设置了两个主要项目, 即客户和企业。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建立物流服务模型, 得出物流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

Deborah L.Bells (2002) 指出, 自营物流模型和第三方物流模型是当前主要的物流配送模式。

2. 国内研究综述

张伟 (2000) 关于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认为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交易可以解决信息流、业务流和资金流的问题, 但不能解决除CD以外的物流问题。除信息产品外, 电子商务还需要物流配送来解决, 并指出物流作为B2C电子商务的最后一环, 是B2C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B2C电子商务的重要保证。整个B2C电子商务物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主要包括:白世贞和延木 (2005) 提出了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意义。在B2C电子商务环境下, 物流业对企业, 客户或物流系统有非常重要意义。一方面, 物流可以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效率, 提高用户满意度;另一方面, 物流可以降低网上购物的成本。专家学者还研究了物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不足。

魏建设、严建元、王岩认为, 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 物流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第二, 企业是否具有商品流通的实力。刘文刚 (2007) 在深入研究几种典型物流模型的基础上, 指出了各模型存在的问题。

二、大方县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 大方县电商物流发展的环境及现状

1. 一是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战略, 为大方县迎来更多“窗口期”机遇。二是省委、省政府也正陆续出台一系列资金、项目支持的政策。三是2011年以来, 党和国家领导人20余次作出重要批示。四是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 有利于大方在新起点上借力抢占发展高地, 冲出“经济洼地”。五是东部沿海地区十省 (市) 在农工党中央的牵线搭桥下, 积极为大方县争取外援支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独特的区位优势

大方地处黔西北、相邻川滇两省, 是黔西北旱码头。大方交通优势特有。大方县有G321、G326、杭瑞高速、贵黔高速、贵毕公路、大纳公路横竖交错;距毕节机场二十公里;隆黄铁路毕织段建成通车, 成贵快铁将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

3. 明显的资源优势

大方蕴珍藏奇, 发展潜力良好。探明的有无烟煤等矿产资源19种, 煤炭普查资源量112亿吨。动植物资源丰富。大方有1583种中草药物, 是中国漆器、天麻、皱椒、豆制品之乡, 是全国优质烟叶重点生产基地县。

(二) 大方县电商物流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方县区域电商物流建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 电商物流发展和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大方县虽然自出台了电商物流建设的一些相关政策文件, 但政府及部门对电子商务物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是电子商务的主管部门的事, 对电商物流问题研究不够, 办法不多、措施不力、效果不好;引导、服务、监督、管理电商物流的体制和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2. 电商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大方县电商物流企业虽然有安能物流、申通、圆通, 中通, 韵达、顺丰快递物流和淘宝、京东、苏宁等十多家电商物流企业, 但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小、等级低、专业化程度低。不能满足大方县点多、面广、线长的需要。

3. 行业内部恶性竞争

各企业大都单打独斗, 一些物流企业诚信经营度低, 规模太小的物流企业不能承担大型物流交易,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少数企业采取各种低价手段吸引客户, 有时甚至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 由此导致物流业的恶性竞争。2.2.4铁路物流货场离县城较远, 不能发挥其优势。由于地理原因, 大方县毕织铁路大方南站物流货场距离县城较远, 且山路崎岖, 物流仓储发展受限。

4. 现代物流新技术应用少, 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低

由于GPS、交通视频跟踪、射频识别等现代物流技术手段运用少, 导致大方县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从农产品的生产发展趋势上来分析, 现有冷链物流远远不能农产品发展需求, 不能满足当前大方县特色农产品储存、运输、保鲜的要求, 不能有效减少农产品的损耗, 增加产品的利润。

(三) 提高认识, 强化引导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电商物流摆上重要日程,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审查并决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协调和解决存在问题,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搞好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和完善鼓励和服务电商物流的体制和机制, 出台相关电商物流扶持政策, 对县、乡、村电商物流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用好财政资金, 引导金融资本, 社会资本支持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相关项目建设;加大土地支持, 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供地, 拓宽融资渠道, 支持相关项目申报产业扶贫子基金项目和政策性银行贷款贴息支持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推进工作, 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形成共识, 推动电商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 强化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减轻物流成本

做好大方县成贵铁路大方站物流分拨中心规划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中农联黔西北优特农产品综合商贸物流园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居民菜篮子、米袋子, 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项目建成后, 预计年交易销售额约为80亿元, 1100多家商户和企业入住。并将就业人数提高到2万至3万人。预计人流量3万至5万, 每年吸纳旅游人口200万人以上, 年产生税收约1亿元, 节约区域性物流成本约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大方县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力度。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完成后, 预计粮食交易市场粮食中转量25万吨每年、中转仓容5万吨及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依托全县2772km的农村交通网络, 建设"内外畅通, 城乡协调, 安全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尽快建成大方县货运汽车、火车仓储物流中心。构建合理水平, 适当规模和配套需求的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支持快件处理中心, 仓储配送中心建设, 鼓励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共配送仓 (分拨中心) 。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县域的快递中心、电商运营中心以及物流集散转运中心枢纽及乡镇、村快递电商服务站, 建立县、乡 (镇) 、村三级电商物流体系, 鼓励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企业主动服务农村发展, 开展“快递下乡”, 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配送发展机制, 实现村级物流及时便民配送到村。

(五) 整合资源, 培育壮大电商物流企业

整合电商物流平台, 支持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企业兼并重组, 优化资源配置, 优势互补。发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及邮政“邮乐购”的平台及物流网络优势资源, 协调合作, 打造“农村淘宝”+“电子邮件乐购”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站, 为村民带来快捷和方便。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电商物流企业, 形成大型物流企业与大量小型物流企业合作的物流业模式。支持和加强一批地方现代物流企业, 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 拓展新业务打造品牌, 加快向综合物流服务转型。逐步建立全县冷链物流系统。在县农产品交易市场和收集中心周围建设一批空调仓库和冷藏保鲜仓库, 具有分级包装, 预冷库和初加工等功能。重点培育蓝雁农牧、领军蔬菜、雪融集团等自带农产品仓储交易物流企业。对农村运输, 农产品加工, 仓储, 商贸流通等企业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物流资源, 将县域不算大的物流流量根据物流路径、节点,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共配方式进行集约化作业, 以提高时效, 降低成本。建立和完善行业安全和服务体系标准, 加强服务质量监控, 减少出货延误, 损坏率, 损失率和投诉率。

(六) 推陈出新, 引进使用物流新技术

采用交通视频跟踪GPS技术, 还有RF (射频识别) 等科技新成果技术, 以实现对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监控、追踪和快速反应;尝试引进立体仓库、存拣合一、自动拣选、自助提货柜等技术;研发推广冷链保鲜新技术, 升级物流管理信息软件, 逐步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 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开发智能终端, 自动划分采购和冷链快递等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推动“互联网+”快递物流。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支持电商物流快递企业完善信息化运营平台, 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模式。

(七) 加强行业监管, 推动绿色电商物流

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管、引导, 督促电商物流企业按照有关法规注册、登记、纳税, 使用环保材料, 依法经营, 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全面推进快递物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明确收集、分拣、仓储、运输、送达等方面的安全质量要求。在收集、分拣、仓储、运输等环节推广采用环保节能材料和资源, 推动绿色电商物流的发展。

(八) 建立完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

要科学制订物流统计报表, 对物流总额、物流成本、物流业增加值等指标数据要做好统计核算工作, 为促进县域电商物流工作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九) 加快培养电商物流人才

实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 倒逼物流从业人员的提升专业素质;建立的电商物流人才培训制度, 有计划地组织从业人员到相关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学习电商物流理论、法规政策、基本技能技术、网络技术, 掌握市场动态信息;健全电商物流人才的激励机制, 从大专本科院校引进电商物流专业人才, 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电子商务快递物流行业。

三、结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电商物流在必将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也要认识到区域电商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慢, 存在不少问题。因此, 笔者致力于通过研究国内外电商物流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献资料, 从大方县切入, 结合区域电商物流的现状, 分析区域电商物流建设存在问题, 从提高认识强化引导, 健全和完善鼓励和服务电商物流的体制和机制, 加强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整合资源, 培育和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企业, 加强行业监管, 促进绿色物流。建立完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加快培养电商物流人才等几个方面探索区域电商物流发展对策, 让“山货出山”插上快进快出的翅膀, 从而有效促进区域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21世纪以来, 电商物流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分析县域电商物流状况, 促进电商物流的发展, 是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部分专家学研究的成果, 结合大方县电商物流现状, 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 探索县域电商物流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电商物流,发展,对策,县域,大方县

参考文献

[1] 程立花.基于SWOT分析的江西省电商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 2016.

[2] 卢锐, 许彩国.中外物流理论的演变[J].财贸经济, 2006 (3) :91-94.

[3] 李隽波.物流快速反应的能力评价与实现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0.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范文第3篇

微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浪潮的带动下呈现出良好的成长态势, 经过多年的实践, 微型企业已经成为具备独特魅力的营利组织, 在扩大社会群体就业门路、提高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此, 2010年10月, 国家出台金融财税政策扶持微型企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则推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 在肯定了微型企业的社会地位的同时, 提出充分发挥微型企业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实现“富民强桂”的战略目标, 以此来推进微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微型企业的发展除了要更新企业的技术, 改善经营管理和追求创新之外, 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也成为微型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筹码。

近年来, 随着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的设立, 使得这个县域经济区的微型企业也得以发展起来。扶绥县政府引导微型企业依托大项目、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经营, 成为大规模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 从而逐步走上“以小补大”、“以专配套”的发展道路, 进一步提高微型企业“存活率”。截止目前, 微型企业累计实有户数341户, 资本金补助资金发放总户数314户, 发放金额总数852.7万元。目前扶绥县微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存活率较高。然而, 城乡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微型企业发展的瓶颈也逐渐显现, 高技术类人才成为制约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企供求矛盾突出表现为:第一, 扶绥县地处南宁的边缘, 微型企业处在发展的“稚嫩期”, 企业规模小;微型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 对技能人才的引进缺乏科学的方法;微型企业待遇低等因素成为扶绥县微型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县域经济区微型企业高技能人才招聘的困境

(一) 微型企业的员工招聘理念错位, 人才缺乏制度约束

县域经济区的微型企业缺乏系统的人才招聘和人才管理理念。首先, 扶绥县微型企业在人才招聘的过程的管理理念出现偏差, 不少微型企业是急招人, 急用人, 不注重员工的技术和综合素质的评估, 因此, 员工在刚开始的时候表现良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 则愈来愈懒散。其次, 扶绥县地处南宁市的边缘, 地域的原因使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侧不合理, 在长时间缺少高技能人才而又为了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管理者只能通过关系链和利益链拉关系、套关系来招聘员工, 忽视了对员工的能力和忠诚度的进行验证和评估, 职位上任人唯亲, 岗位上不合理的匹配导致员工可以直接走, 或者直接来, 造成微型企业人才管理混乱。这种现象使企业长期不间断地进行招聘-解聘-招聘, 使微型企业的陷入高技能人才引进的恶性循环中。

(二) 微型企业规模小, 缺乏系统的招聘渠道

扶绥县微型企业都是以小规模的家庭作坊运营形式为主。从近几年春季招聘会上获悉, 只有少量的微型企业制定招聘计划, 参与每年度的人才招聘会并通过招聘会的渠道获取高技能人才, 对于剩余大部分微型企业来说, 有的是通过招聘会和报纸招聘广告渠道招聘, 有的则是亲属或者友人的推荐。经过走访调查发现, 在多数微型企业只在公司门口张贴招聘信息, 以上表明微型企业的聘用渠道落后、单一, 不利于吸纳高技能人才, 同时也给微型企业的运转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 福利待遇差, 缺乏人才激励机制

大中型企业能够吸纳更多高技能人才, 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技能人才能够凭借自身的技能为企业创造利润而获得更丰厚的福利待遇, 因此成为高技能人才的首选和聚集地。在微型企业, 员工的福利待遇远远低于大中企业的水平, 而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和在中小企业工作的员工相比差距不大, 当员工的贡献与微型企业的福利待遇成反比时, 员工心理上产生生活的危机感和缺乏对企业的归属感, 即使员工选择继续留在企业, 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减少,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益。一般说来, 多数高技能人才会选择离职另谋出路, 人才的流失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

(四) 企业文化建设落后, 企业良好形象难以塑造

企业的文化是体现企业的价值, 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增加员工的凝聚力, 员工的流失率也相应减少。扶绥县的微型企业由于管理理念比较陈旧, 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价值和宣传。另外, 在企业的内部文化建设方面, 往往看重的是亲人和朋友之间的套近乎和讲究关系网, 对招聘进来的员工没有给予足够的看重而导致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冷淡, 企业的管理人员无法理清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常常把裙带关系和员工关系混为一谈。在企业的外部文化宣传方面, 企业管理者没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传播意识, 文化缺乏有效的传播渠道, 企业的形象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县域经济区微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招聘对策

(一) 改善微型高技能人才招聘理念

长期以来, 由于历史原因、市场经济条件等原因, 微型企业一向以来都是沿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 或者是个人式管理。这种家族式管理以及个人式管理一直是微型企业发展中的一个诟病, 严重阻碍了微型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造成了不少优秀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因此, 微型企业的管理者应转变自身的招聘管理理念。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学科交叉融合的社会和竞争与合作的社会,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新时代的改变对微型企业的影响, 及时摒弃固有的“盲目招聘”陈旧的招聘理念, 吸收先进的招聘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 及时分析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的情况, 关注正规的招聘渠道, 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将人才吸收到微型企业中。

(二) 提高微型企业高技能人才招聘规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微型企业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只注重短期的利益, 过度依赖于外部环境导致企业的建设缺少长远、科学和系统的规划, 或没有危机管理的意识。对此, 微型企业的管理者应以此为戒, 应对企业的人才招聘的职位、岗位和人职匹配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这样才能够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招聘制度。微型企业更需要讲求眼前的务实性, 需要建立一套高技能人才的储备系统, 将面试人员的信息录入到系统中, 整理分类并作为储备人才进行管理, 一旦人才需求量增加, 可以直接联系招聘系统中的储备人员;其次, 建立一套高技能人才的招聘制度, 如:加入试用期、与高技能型人才签订劳动合同来保障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规范用人制度等, 这是克服人才招聘和人才流失的关键。

(三) 产学研相结合, 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扶绥县目前引进的有三所高等院校, 分别是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扶绥校区)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和广西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这三所高校每年的毕业生达到三千人, 高技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 微型企业每年可以到这几所高校开展招聘会宣讲, 并与这三所高校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对于当地的高校来说, 微型企业的运作模式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比较灵活, 合作关系比较容易建立。高校的课堂可以延伸至企业, 引导高校学生走进“企业课堂”, 鼓励学生到企业中学习、实践,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进一步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于微型企业来说, 高校的学生下企业, 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 注入新的活力, 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微型企业文化, 以此方式来吸收周边高校的大学生在毕业时优先选择当地的微型企业就业, 减轻微型企业的招聘压力。

(四) 构建招聘微平台, 开启微信招聘渠道

微型企业往往因为地域限制的原因, 传统的招聘方式既劳民伤财, 又收效甚微。因此, 企业的招聘信息发布和个人的求职简历投递应该从传统的模式演变为以手机网络平台为承载体。

如今, 手机互联网微信用户日益增多, 微型企业应该有效利用这一条件, 一是通过构建当地的微信平台, 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与本地门户网站合作, 通过手机微信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二是开通微型企业招聘的微信号, 把微型企业的信息, 招聘的需求、相关要求在微信平台上展示, 以达到招聘宣传的效果。三是塑造微型企业的企业文化, 利用微信平台宣传企业文化, 用以展示用以企业的形象、理念、文化等, 加深应聘者对企业的了解, 使得员工能时刻关注企业的发展, 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五) 鼓励优秀人才智力或技术入股, 完善薪酬和产权激励机制

从调研走访的微型企业来看, 导致人才流失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薪酬的不合理和缺乏激励机制。薪酬是人才能力的一种价值体现方式, 企业要按照建立的评价体系来评定员工的绩效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是人岗要匹配, 微型企业在引进人才时, 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 根据其专业、特长、性格、能力等安置于最佳的岗位, 通过相应的岗位, 结合其发挥的效用给予相应的待遇。其次, 创新激励方式, 鼓励优秀人才以智力入股或者技术入股, 优秀的人才往往是企业争抢的对象, 微型企业到月末或者年终, 可以以分红或者奖励的形式按照员工所占的股份比例分发奖金。把他们培育为合伙人, 让他们怀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员工的待遇得到一定的提高, 工作积极性也逐渐增强, 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 县域经济区微型企业要立足于现状, 意识到高技能人才的招聘的困境所在, 在顾及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创新企业招聘方式基础上, 通过改善招聘理念, 拓宽招聘渠道和鼓励人才入股的方式来吸引人才, 使扶绥县微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摘要:“一带一路”的提出,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 对周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处在南宁空港经济区的扶绥县, 其微型企业既在经济区建设的浪潮中受惠, 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微型企业在规模方面、企业文化方面、薪酬管理等方面都无法和大中型企业比拟, 在人才的引进和开发方面, 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引进, 更显艰难。因此, 微型企业的人才引进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县域经济,微型企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思宁.北部湾经济区微型企业人才竞争策略研究[J].决策咨询, 2013 (5) :89-92.

[2] 韦欣.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J].广西社会科学, 2015 (6) :94-99.

[3] 廖淑贞.奉贤区小微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前沿, 2012 (13) :104-105.

[4] 姚启昌, 孙启明.基于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的小微企业成长模型构建及检验[J].重庆与世界, 2015 (2) :19-26.

[5] 王淅勤, 蔡根女.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资源结构关系调研[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0 (4) :121-125.

[6] 张成姣.微型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策略分析[J].人力资源, 2014:94.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范文第4篇

断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县县域经济发展基本现状及特征

(一)经济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3亿元,增长9.5%;地方财政收入1652万元,增长18.3%;工业增加值149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6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5万元,增长14.7%;全县旅游人数7.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35.15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8∶20∶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16元,增加15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旅游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明显改善,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社会事业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支撑**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加大项目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小康进程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下,2008年我县实施的重大项目有:膜下滴灌工程、设施农业(蔬菜大棚140座)、退牧还草工程、百户牧民定居工程、**县和平小区建设、城北物流园区工程、**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下迁县城及市场改扩建工程、交通工程、地质石油勘探、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一大批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通过以上项目的大力建设,使我县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镇面貌、道路建设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不断优化经济环境,扩大开放开始提速

“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有大集团、大公司来我县投资,2008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个,到位资金9000万元,本地外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宏泰商贸、野马经贸对外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雄哈尔、海龙等一批企业落户**,积极参与优势资源开发,为农牧民创收带来了机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二、制约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和政策、体制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县总体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与地区和疆内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经济总量仍然很小,县域经济实力偏弱

2008年全县经济总量占全地区的2%,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6%,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地区0.1%,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4.5%,农牧民人均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差40%。可见我县经济总量依然很小,县域经济实力与其他兄弟县市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农牧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仍然艰难

农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水资源紧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而导致的农牧业发展艰难。

全县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0.74亿立方米,可耕地面积88万亩,现已开垦24万亩。近年来,虽然建设了一批水利农田工程,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讲,依然不够,农牧业长期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脱贫、返贫是**致富达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道难解的题。

(三)产业结构逐渐调优,但工业发展缓慢

一是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县域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按照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三产比重升高,一产比重下降是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可我县三产的比例为38∶20∶42,还不协调。二是服务于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少,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的能力弱,农业结构调整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农业比重明显偏高,工业规模和比重过小,工业化进程缓慢。

(四)口岸对县域经济拉动小

2008年口岸外贸进出口总额1.84亿美元,增长435%,占全地区贸易总额的87.5%。可口岸对县域经济带动效应有限,对县财政收入的增加几乎为零。加之口岸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过货能力弱,严重影响了口岸功能的正常发挥。由于受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出入境限制较多、外经贸专业人才极度匮乏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水平仍然较低。

(五)人才资源比较贫乏,内在动力缺乏

近几年来,我县人才工作在县

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体需求看,无论是在人才数量、质量上,还是在人才资源开发的观念、体制、机制及手段上,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一是人才总量偏低,到2008年底,全县拥有各级各类人才2000余人,仅占全县总人口总数的5.4%左右,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二是人才素质不优,

具有大学专科以上人才1500人,占人才总量的75%。三是人才流向不平衡。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县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主要是外流的多,回流的少;退休的多,补充的少,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以来,来我县支援的大学志愿者共有100余人,可留下来的仅有20人左右;通过人事招聘来我县的大中专毕业生有300人,留下来的大约有240人;从本县考出去的大中专生回来的依然很少。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紧迫性,完善人才培养体制。

(六)思想观念仍然落后,发展氛围不浓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地势偏僻,生活和生产条件落后,长期的封闭落后又造成了思想观念的滞后,缺少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不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少,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

三、谋划项目,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实现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扬水灌溉工程实施步伐,目前已委托地区水利局和自治区水利厅设计院联合编制项目建议书,该工程估算总投资3.9亿元;二是全面推广膜下滴灌工程,2009年计划实施4.2万亩,总投资为1333万元。

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好自然草场围栏、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二是继续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2009年计划高标准建设牧民定居工程200户。

抓好农、林项目建设,一是加快设施农业建设,2009年计划建造100座蔬菜大棚,总投资900万元;二是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

全力做好扶贫县连片开发试点项目,集中项目和资金,抓好示范村、推进农村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全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加快资源优势转换,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发展新型工业,是壮大县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用新机制创新招商方式,重点突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边贸物流、城市建设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加强与区内外企业的联系和沟通,让一批大商、强商、优商源源不断地入驻**,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新疆广汇集团lng项目稳步推进,新疆广汇集团引进境外油气资源,计划在我县新建一座年处理8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工厂及配套设施,总投资8亿元, 2009年计划投资2亿元。广汇集团的落地将会为我县每年增加财政收入0.8--1亿元左右。风力发电项目有了新的突破,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注册资本102亿元人民币,截止2008年2月底,该集团拥有总资产约754亿元)已进军我县,并在我县设立多座测风塔,数据收集工作已基本完成,风力发电基地建设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喀尔交工业园区项目的整合已有了新的进展。

(三)发挥口岸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目前振兴**县域经济的优势所在。随着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迁址县城,以及城北外贸仓储物流加工园区、海关监管仓库的建设,全县对外开放有了新的突破。

继续推进**县城北仓储园区(总投资2000万元,2009年计划投资6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450万元,海关监控150万元)、口岸贸易市场(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果品冷藏保鲜库(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库容量1万吨)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推动进出口贸易向外向型实业转变,始终坚持县城与口岸区联动发展的思想。

在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的同时,兼顾加强口岸区的基础建设,推动两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加快口岸铁路项目的规划和对接,该项目计划建设铁路总长度220公里,估算总投资为3.2亿元。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使**口岸建成集公路、铁路、管道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口岸,尽快发展成为全疆对哈经济贸易三大口岸之一,并列入国家、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布局之中,成为全疆“内引外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开放战略中的重要力量,使口岸和县域共同发展,全力促进经济发展。

(四)坚持不懈的发展旅游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明确全县旅游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旅游历史文化,加大旅游开发建设,做好口岸跨境游项目方面的文章,倾力打造旅游品牌。积极争取全国边境游异地办证试点县和口岸跨境旅游政策,加快神石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步伐,形成新的旅游亮点。加大对草原文化、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形成融合少数民族历史、歌舞、文学、体育等艺术形式的特色旅游文化。积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接待。同时要加强景区的景观和生态保护,促进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五)改善人才体制,培养业务骨干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范文第5篇

目前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国家财政对在校中职生每人两年补贴3000元,还实行了免学费、压缩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等政策。这对中职生的求学带来了利好,对中职学校也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办学机遇。

但是,中职教育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近年来,中职教育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认识不够,质量不高,效益不明显,办学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中职教育整体上仍是教育的薄弱环节。

(一)仍然存在着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还未达到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教育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传统的价值观、质量观、评价观还被作为衡量的标准套用于职教。同时,不少学生家长的心理也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鄙视中职教育和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还是个二流教育,再加上职业教育的质量不高,自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家长及其子女不愿就读职业学校。

(二)中职教育与市场、产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 1

尚未真正形成。我县是农业生产县,但我校开设的专业与农村经济相关的少,即使开设了也并没有真正联系到农业生产的实际。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职业教育需求,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人才培养与市场的衔接不够紧密,职业教育适应市场、服务经济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普教、职教发展比例失衡,职业教育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四)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学质量不高。学校用升学来吸引生源,技能教育和实践教育没有摆上应有的位臵,实习实训设施不配套,专业特色不明显,职业学校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五)教师队伍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还不能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职教师资,占少数;二是从普通中学转岗的一部分教师,这部分教师从事职业教育是新手,缺乏相应的经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显得力不从心;三是最近几年,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补充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学历高、年轻,经验明显不足,且有相当数量的人思想还不够稳定。

从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组成来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在上升,但是他们的本科学历与他们的专业不挂钩。此外,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的结构不合理,文化课教师比重偏大的问题也还普遍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因而造成骨干教师、专业带头

人少。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六)中职教育办学条件差、办学设施明显不足,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各级政府对中职教育投入较少,致使中职教育的经费严重短缺,学校的校舍条件和基础设施不能得到有效、及时地改善。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其特点就在于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往往是建立在充足、先进的实验设施和实习基地之上的。教育经费明显不足,致使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学条件差,设备技术含量低。由于中职学校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拨付的教育经费只够维持学校的日常开支,无法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二是教学内容、方法陈旧。中职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偏重于教与学,面对文化基础薄弱的职高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文化课的教学,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二、对办好职业中学的粗浅认识

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不仅进一步强调了职教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才能使职业教育像黄炎培先生所

说的那样“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要真正把职业学校办好,成为经济发展的人才输送基地,成为市场经济建设的人才培训基地,真正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就必须在职业教育中突出“职业”性,从专业设臵、各科教学及各种管理制度、措施,都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特色和本质要求。

(一)搞好专业建设。职业学校专业设臵问题是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受社会、经济(包括区域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职业岗位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也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优势、办学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专业设臵是否被社会认可,是评价学校专业设臵是否科学、合理的检验标准。因此,专业设臵应尽可能定位于明确的职业范围,定位时要考虑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学生)双方要求和意向,并及时加以调整和转向。专业配臵要做到“以长求稳,以短求活”、宽窄并举。要有自己的骨干和特色专业。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校之本。教师水平、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瞄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采取 “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方针和多种激励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学习深造。具体措施有:对新进教师全部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要求过好教学关;对中青年教师要求一律进行计算机强化训练;对有培养前途的骨干教师,送到外地进

修,学习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高新技术;适量选送骨干教师脱产去高等院校进修;要求教师进行工程技术的实践训练,充实知识、增长能力、积累经验;通过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校的合作,聘任工程技术专家和资深教授作为兼职教师或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等等。千方百计从各方面提高专业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使专业教师,真正达到进教室是一个好老师,进车间是一个好师傅的“双师型”标准。

(三)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一要根据市场需求设臵课程、安排教材。要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对现有教材删繁就简,不求系统性,注重针对性;对目前短缺的教材,鼓励教师自编讲义,允许教材讲义申报科研成果,将优秀教材与科研成果一起进行奖励。二要添臵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与国内学校建立远程教育网络和签订交流合作协议,实行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三要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重点传授知识为重在培养能力。四要加强实践教学。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行两条腿走路,采取校企联姻、产学结合的力法培训学生。要从课时上保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践课达到总课时的40%,有些专业可按从理论到实践穿插进行。要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办法,将“双证制”(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纳入教学计划。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其德育的特色和重点在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爱岗敬业、与人合作、乐于奉献”的精神。要从满足受教育者就业的需求服务出发,引导受教育者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为一体,突出职业教育德育的特色和重点,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职业指导必然成为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内涵。学校要认真上好职业指导课,开展职业咨询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竞争上岗和先立足、后发展的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是职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渗透到各学科,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五)调整职校办学结构。 职业教育必须调整办学思路,跟着市场走,实行灵活学制,因材施教,不管学生具有哪种潜质,都要促进其最大可能地发挥与发展。当前,要抓住机遇,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 、“送上门”的方法,积极开展以岗位资格培训、职工在职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一专多能的人才,为现代人的职业转移和知识更新提供良好的服务。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范文第6篇

从国家层面讲,县域土地负有以下重大职责: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

2、工业化、城镇化的空间载体和推动力;

3、保障农民的生存与发展;

4、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因此,县域土地的开发利用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

土地资源的高效益开发和永续利用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由于我国城乡土地的二元化管理体制和对土地属性的多元界定,导致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土地问题异常突出,从上个世纪末县域政府招商引资的“零地价”,到目前的房地产热、开发区热以及长期受舆论批评屡禁不止的大学城、游乐场、高尔夫球场扩建等,说明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从理论上讲,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土地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建设用地与粮食安全的保障问题;

2、县域经济的自组织发展与国土生态安全问题;

3、畸形的土地财政问题;

4、农业的产业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就缺乏基础和保障。

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建设用地与粮食安全问题 工业化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城镇化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规律性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和互动的过程,是人口在空间上由分散向集中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是产品和服务生产的专业化、城乡社会逐步一体化,家庭、企业、政府相互联系的密切,技术创新和企业家才干的不断增强等。[2] (p35) 城镇化包括地域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地域城镇化必然要将部分耕地转化为工业或商业用地。这将带来两个结果,一是耕地面积减少;二是农村人口减少,土地规模集中。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非常突出,但目前我国县域城镇建成区的人口密度却持续降低,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城镇化每增加3.5%,土地城镇化就增加8.2%,这说明,我国粗放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仍在持续。中央政府反复强调:要建立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但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以及GDP为核心的官员考核制度使地方政府尤其县域政府对建设用地的欲求量越来越大。笔者2011年参与广东有关县域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调研工作,几乎所有县政府都提出需要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可以肯定,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建设用地的规模仍在扩大。据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介绍:“十一五”以来,全国每年建设用地需求在1200万亩以上,每年土地利用计划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0万亩左右,缺口达50%以上。 [3] (p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城镇化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30年来,仅农村土地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的资本积累达30万亿元,远超过同期所吸引的外资总量。[4](p12)有专家提出:“特别值得担心的是把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面积联系起来,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不许突破。我国改革以后的三十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产量增加了60%,而耕地是减少的。可见耕地和粮食产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直接导致房价上涨,而且无视耕地作为一种农业要素具有可替代性,并将它与粮食产量——乃至粮食安全绝对地‘捆绑’起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上都是缺乏根据的。政府划定的耕地红线注定是要被突破的,而且原有的21亿亩红线已然被破,这条红线束缚的只是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5](p13)

首先强调:“耕地作为一种农业要素具有可替代性”是不成立的。其次,这种观点忽视了目前我国城市化城镇化粗放型发展的现实和粮食单产技术提高的不定性,影响是相当可怕的!要清楚,目前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0%。中科院院士陆大道指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人均综合用地已超过120平方米,对照国际上的大都市,东京人均综合用地仅78平方米,香港才37平方米”。[6]但按每单位工业用地所产生的工业增加值计算,目前北京大概只相当于东京的1/20。几十年的粗放型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已经使我国耕地遭受重大的破坏。据党国英研究:“从1980年到2005年,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急剧扩张的时期,经济每增长1%,会占用农地30万亩左右。与日本的快速发展时期相比较,我国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差不多是日本的8倍。”[5]2008年全国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达1.231亿亩,人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大高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工业用地开发强度明显偏低,容积率一般只有0.3~0.6。[3] (p5)一个总人口才21万的贫困县,县城新区框架却要扩张至32平方公里,在人气没有聚集的情况下,快速拉开城市框架,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必然是:大量土地被浪费闲置。[6]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关口,而粮食安全则是基础。我们必须清楚,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如果中国发生粮食危机,很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危机。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是2亿多吨,而中国每年粮食需求为5亿吨,如果中国缺粮,国际市场是无法供应的。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农产品纯进口国。2011年,我国进口粮食5800多万吨,已经超过粮食总产量的1/10,进口棉花331万吨,超过总产量的1/2,进口植物油674万吨,超过总产量67.4%,进口食糖200万吨、猪肉100万吨,均超过总产量的60%。我国农业的产业安全已经进入危险期。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显示:如果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计算的话,2008年中国农业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韩国差36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仅为发达国家的2%,仅为美国的1%;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国家现代化水平低约10%。[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粮食需要量必然提升,而粮食单产的提高是需要技术支持的,而技术的创新是需要时间和有周期的,可以说,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据国家农业部报告: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将增加2亿以上,粮食总需求量7亿吨以上,按照目前耕地面积,粮食单产需提高40%以上。这是一个根本无法保证可以攻克的技术难关!而耕地面积减少除城镇化用地以外,因生态原因弱化荒化更是触目惊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从1986—1995年的10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9326.7km2,年均净减少1933.3km2。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果耕地面积不能保障,不仅粮食危机有可能发生,而且无法保障农业产业安全。

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规,城镇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而农村土地所有权则属于农村集体组织,二者之间的转化需要经过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审批。这种管理体制直接导致以下问题:其一,农用土地和城镇土地在使用价值上的差别。农用土地的使用价值不仅取决于经营者素质、财力,还取决于市场机遇,投资增值很小,而城镇建设田地的使用价值和周围的工商业设施紧密联系,取决于区位,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城镇土地的使用价值远远大于农村用地。其二,负担的社会功能差别。城镇土地只承担保障工商业和城镇居民的生活和居住,而农村土地承担着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就业和国家粮食安全,明显地农村土地承担了更多的外部效应。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太少的情况下,这种外部性社会功能已经使农村土地失去应有的市场弹性和市场效益。而且明显的城乡福利级差使农民愿意失去土地成为城镇居民。其三,两种土地利益分享的差别。农村土地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吸纳力和对粮食安全的贡献都是针对国家总体利益的,不会或很少对农村集体或地方政府构成影响,而城镇建设用地的有关税收属于地方税种,城镇建设用地带来的土地上的工商业利益也属于地方政府。在目前以GDP作为衡量地方官员职责的考核机制下,城镇建设用地的使用对地方政府则是利益提升。[8]而国家强制性征地这唯一合法途径又为权利寻租和官员腐败提供了操作空间,直接导致“圈地”运动和大量的土地征用腐败案件发生。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十年前(2003年),各地开发区总数5524个,占地面积3.51万平方公里,已经超过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总和。当时经济并不发达的江苏泗阳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就有43.3平方公里,当年就占用基本农田4000多亩。

二、县域经济自组织发展与国土安全及生态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自组织性。县域经济自组织发展容易造成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不仅浪费资源(尤其是土地),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发展,而且直接造成环境恶化。三十年来,中国可耕地面积减少了20%,每年沙漠化面积达到3400平方公里,国土荒漠化已达1/5,可耕地效力递减达到43%、牧场则达了90%。每年消耗20亿吨硫化煤燃料,有害气体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居住着一半以上人口的三大河流域,实际上已陷入自然再生能力丧失的境地。[9](p31)水利部部长陈雷说:近五十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五千多万亩,平均每年约一百万亩。[10]另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每年因土壤污染致粮食减产100亿公斤。[11]

县域经济的发展肩负着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完成了国土区域空间的功能规划。在中国古代也是对县域进行分等级按功能管理,比如,隋朝将全国县“以所管闲剧及冲要为等级”。唐代以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等综合划分全国的县为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清雍正时期,将全国县的分等为“冲、繁、疲、难”。而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发展基本上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资源依赖型思路,必然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是明显的不可持续发展路子。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对国土空间布局进行科学划分,而县域则是国土陆地空间的主体。必须对县域进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即保证区域经济科学和谐发展,又保障国土安全和生态平衡。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随后,国务院通过国家发改委《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家主体功能区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建设对国土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二是基本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相协调;三是基本实现人口和经济的分布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四是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活条件均质化。[12]p380必须强调,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区划、规划、政策和考核“四位一体”,区划是前提,规划是关键,而配套政策和考核是保障。但目前各省对县域的国家功能划分基本上停留在规划文件层面,有些甚至连规划工作尚未启动。必须尽快完成县域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并针对功能区定位研究制定差别化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管理和环境政策,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考核方法,并加大对土地弱化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通过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强化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要在此基础上开展跨行政区域的流域规划保护和林山、草地湿地等生态环境的跨区域保护治理工作,全面保证国土生态安全。

三、畸形的土地财政问题

中国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地方政府属于“地方发展型政府”。“从行政管理体制的设置来看,‘属地管理’和‘行政发包’是中国政府体系的典型特征”。[13](p23) “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长期担当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为主要方式,以经济增长作为政治合法性主要来源的政府模式”。[14](p12)

当前我国省、市、县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模糊,地区之间差别较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最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农业等法定支出主要由县乡政府提供,县乡支出责任偏大。[15](p14)绝大多数县域都是财政入不抵出。据统计,县域单位财政总支出超过总收入600多亿元,补贴县945个,赤字县556个,二者合计占县域总数的72.15%,赤字总量占地方财政总量的77%。县域政府既要提供公共服务,又要筹资推动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而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对土地的大量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导致地价节节攀升,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使得土地财政应运而生。根据国家审计署2010审计报告显示: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16]全国共有2052个县域,即绝大多数县是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债务抵押的。

土地增值已经成为地方尤其东南沿海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因素。1999-2008年间,中国土地出让面积从45391公顷上升到165860公顷,年均增长率15.5%,同期土地出让金收入也不断上升,成交价款从514.3亿元上升到1025亿元,剔除通胀因素,成交价款年均增长率高达45%,是财政收入中增长最快的一种。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介绍,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价款2.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0.4%。[17]( p9)

土地财政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畸形现象,不仅大量耕地被抵占、闲置,危害农业生产,而且严重侵害农民利益,滋生官员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据调查,江苏在土地用途增值的土地收益分配中,政府约占60-70%,村一级集体组织得25-30%,而农民仅得到5-10%。[18]( p12-17) 2011年,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7万件,涉及土地面积75.1万亩(其中耕地26.4万亩)。而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低价征收农民土地,至少使农民蒙受20000亿元的损失。[19](p2) 要减少地方政府尤其县域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首先要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自由流转。让地方政府逐步从土地经营者的角色中淡出,成为纯粹的管理者。其次,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县域政府支出责任与财力的匹配度,减轻市县政府城镇化支出压力。再次,加快推进地方债务预警与监控体系建设,建立中央层面的全国财政风险预控机制。最后,正视当前城镇化的推动力问题,切实缩小城乡福利差距。

四、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

中国农业正在经历历史性变革,农业现代化明显的落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在10%以下,但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40%,40%的劳动力创造不到10%的GDP,农业的产业安全问题必须正视!我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必要的耕地保障和规模经营是基础。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

2、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

6、阿根廷的1/

9、加拿大的1/14。根据党国英等专家的调查估算,目前我国村庄空置面积超过1亿亩,相当于全国耕地总量的1/18。[6]“农村居民点用地达24798万亩,把统计公布的7.13亿农村人口和1.5亿进城务工人口加在一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也达到214平方米,远超150平方米的国标上限”。[3]( p5)如果再不进行有效的耕地保护,我国的现代农业没法同国际水平接轨,传统农业的低效益无法根本扭转。

发展现代农业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使农业的经济学特征发生变化,受投资农业成为主体,全要素介入是必然,需求弹性增大是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包括三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的技术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生态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三是农业人力资源的知识化。要完成这三个方面的任务,首先是土地必须规模集中,集约经营。工业化城镇化必须加速推进,将绝大多数农户从土地上脱离出来,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在农村集中,为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内需扩大,促进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而目前农民转移的最大障碍应该说是土地管理制度。因为农户对土地较为模糊的产权已经极大地阻碍了土地使用权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顺利转移,从而也阻碍了现有农户土地产权的价值实现和由土地财富向资本财富的转换。其次,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农民,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和公共建设的投入。农民素质提升,可工可农可商,扫除了向城市发展的技术文化障碍。同时,在制度上允许和保障城市居民到农村就业,实现城乡人力资源的对流。

五、结语: (一)明确县域经济发展主题,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期,发展的环境既不乐观,内部运行的矛盾也集中突显,主要表现在:高强度的资源消耗与约束硬化的矛盾、产能过剩与市场空间受限的矛盾、产业结构升级尚未完成与劳动力结构变化的矛盾、相对滞后的社会管理思路手段与人民群众迅速提高的社会参与意识的矛盾。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弱势部分,这些问题表现更加突出。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仍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随着国际竞争加剧、资源能源的制约显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渐趋紧、内部约束趋硬,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内涵式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深刻认识工业化内涵,坚定不移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内涵式城镇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首先表现为生产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然后表现为这一过程所引起的并且必然伴随而来的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动;最终必然会导致并表现为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变化;在一定情况下,它将会导致整个经济体制或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变化。另一方面,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也将会对工业化的实现产生重大的甚至关键性的影响,因情况之不同而对它起着推进、延缓或阻碍的作用。”[20]( p088p089)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推动力。必须承认,中国城镇化的动力很大程度是社会福利制度的级差。要从根本上转变这一动力偏差,将城镇化的动力转变为实现城乡居民的就业理想、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环境。以内涵式城镇化推动粗放型平面式工业化向立体式集约化的新型工业化转变。经验表明:每征用一亩耕地,就有1.5个农民失业。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建设共占用耕地1641万亩,平均每年328.2万亩,这意味着每年大约492.3万农民因失地而失业。[12]p135这在当前中国县域职业技术教育严重滞后和农村社会保障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将是贫困发生的重大因素和社会不稳定的直接诱因。

必须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庞大人口基数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对资源的巨大需求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要坚定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节约制度。充分认识土地资源是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资源效率观,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进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从重行政配置、项目审批、微观管理向重市场调节、制度设计、宏观管理转变,加强监管,严格数量管控。健全土地资源利用的评价、考核和监管体系。协调土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服务功能发挥。[2](p5)

(三)深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深化土地制度配套改革,切实保障农民的受益权,坚决抵制土地私有化论调。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制度。目前,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不明,使用(经营)权主体边界不清,以及农业生产用地配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在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既不能简单地把政权跟土地所有权都合为一体,又要决定抵制土地私有化论调。因为土地私有化早已是工业革命以前的制度形态,现代产业革命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改变土地私有的制度遗留。因为土地私有化不仅加大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本,而且导致土地兼并,农民贫富分化,造成重大的社会问题。另外,土地私有化并不能解决我国农业经营的规模问题。

当前深化土地制度配套改革的中心应该是明晰产权、促进流转、把握规划、提高效益。进一步明晰土地财产权,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延长土地经营权年限,甚至允许宅基地流转。允许流转土地经营权,农业集约经营便具备条件,可大规模从事农业生产,摆脱小农经济,加速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步伐。浙江等沿海省市近几年的实践显示,有偿转包、业主租赁、分季流转、土地入股、土地互换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21] 参考文献:

[1] 闫恩虎.县域经济论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宪平、石涛.我国目前城市化典型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03.(4) [3] 徐绍史.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J].国土资源通讯,2010(22) [4] 韩康.中国市场经济模式探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6) [5] 丁声俊.评茅于轼的“耕地观”[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5) [6] 高远至等.中国“地耗”之痛[EB/OL].(2011-2-17)[2012—08-01].http://im.banyuetan.org/jrt/110217/29290.shtml [7]中科院: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100年 [EB/OL].( 2012-05-14 ) [2012—08-01].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111941276.htm [8] 李恩平.建设用地的经济学分析[N].经济日报,2004-02-09(4) [9](俄)M.JI.季塔连科.前进中的中国――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及展望21世纪中国发展前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9,(5) [10] 郭虹、杜远.中国因水土流失年均损失耕地百万亩[EB/OL].( 2009-04-12 )[2012—08-01]. http://finance.jrj.com.cn/2009/04/1223344100526.shtml [11] 孙彬等.大地之殇[N].经济参考报,2012-06-11(4) [12] 魏后凯.中国区域政策――评价与展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13] 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14] 郁建兴、徐越倩.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以浙江省为个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 [15] 贾康 刘微.“土地财政”论析[J].经济学动态,2012(1) [16] 中央预算管理需改进10万亿地方债存隐患——解读2010审计报告[N].光明日报,2011-06-28(02) [17] 朱丘祥.地方土地财政困局的体制成因及其法制出路[J].经济体制改革,2011(3) [18] 岳桂宁 藤丽丽 王春花.我国地方“土地财政”问题研究[J].开放导报,2009(03) [19] 陈锡文.关于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几个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5) [20] 张培刚.张培刚经济文选[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21] 美报:胡锦涛定调新“土改”中国启动改革攻坚战.[EB/OL].( 2008-10-06 )[2012—08-01].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81006/15119692.html

上一篇:乔迁贺词范文下一篇:电子商务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