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教学基础医学论文范文

2024-02-02

课程整合教学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课程整合教学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下面, 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以供同行商榷。

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 计算机及网络不但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 还可以随时检索和显示, 利用信息平台, 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到我们所需的任何一种像“大海捞针”一样的信息, 提取量大, 显示质量高, 可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 这样, 就可把学生直接带进训练的语境中, 让学生经受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习整合的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 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 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 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2.1 课文精读

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 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 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 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 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 并进行即时评价。

2.2 主题性研读

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 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 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 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 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 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 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还可进行由“面”及“点”的选择性阅读。

2.3 情境写作

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2.4 互动性写作

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 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5 论辨性写作

将辩论赛搬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 这种短小然而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 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2.6 一体化写作

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 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 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2.7 听力训练

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 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 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 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 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

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

在学校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组全体同仁的共同研究下,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 我们作了大量的尝试和实践活动。 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直观激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是一种渴求知识, 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 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 就会由被动学习为转化主动学习, 甚至达到乐此不疲, 废寝忘食的地步。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死海不死》教学时, 将搜集的死海图片与课文文本、课文朗读声音文件结合制作Flash朗读影片, 随着课文朗读, 适时展示死海的位置图、人浮在死海上不下沉的图片、奴隶们屡淹不死的图片、死海开发图。 学生仿佛真的到了死海岸边, 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们不仅能够积极地读课文, 而且能主动探求死海的成因。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制作死海形成过程动画, 按步骤演示处于大裂谷中段的死海由于海水不断蒸发, 矿物质沉淀下来, 经年累月, 越积越多, 形成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 抽象的事理在几十秒的动画演示中变得直观可感, 学生情绪高涨, 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直观激趣主要适用于说明文教学, 有时也可用于记叙文、文言文教学。

3.2 情境渲染

语文教学中, 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 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 是最好的办法。 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时, 为使学生能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读出诗歌的意蕴, 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幻灯片, 并配有贝多芬的 《月光曲》, 通过悠扬的旋律, 美妙的画面, 学生很快进入到了一个美好、有趣的“天上世界”,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活跃, 从而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的境界。 小说教学、散文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渲染情景进行辅助。

实践证明,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 因此, 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摘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 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整合教学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以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中职学校学生没有接触过生产实践,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师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为专业课以及就业打好基础。

机械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以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知识量大、涉及面广、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较多等特点。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较差,又没有接触过生产实践,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方法不当,学生就容易出现对知识理解不透,上课不愿意听讲,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使之能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方法。

1 做好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犹如“抛砖引玉”中的“砖”,教师对新课导入做得好,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就会激发起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做好新课导入要求教师授课前认真备课,做好课堂设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使之富有启发性,通过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解螺纹连接知识时,提问学生:家里安装水管接水龙头时,要在接口处裹上一层白色的密封绳才不漏水,这是为什么?可以结合自行车介绍链传动;结合电影放映机介绍槽轮机构,等等。

2 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必须注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机械基础课程涉及许多常用机构的运动过程和机械的内部结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具、模型等,还可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工具,运用动画、影视、图片等资料。

比如讲解平面四杆机构时,用模型演示什么是曲柄摇杆机构,什么是双曲柄机构,什么是双摇杆机构;再配合计算机大屏幕演示:家用缝纫机的脚踏板是曲柄摇杆机构;汽车门启闭机构是反向双曲柄机构;起重吊车是双摇杆机构。又如在讲解液压传动时,通过播放课件,在屏幕上可看见液压泵旋转及吸、压油过程;通过一个多彩鲜艳的动画演示液压传动全过程,再配上重点文字、声音的描述,增强学生对液压传动系统的感性认识,使难以讲授的课程内容简明易懂,将理论知识直观化,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机械基础课程的知识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之上并和机械工业密切相关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实践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践性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如在讲到机械传动时,可带领学生参观实训车间进行现场教学,观察车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直观地观察到齿轮传动与变速的过程,充分感受机械传动的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

4 加强各门课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与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要和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如在讲到轴时,以车床主轴箱为例并结合上述几门课程中的知识进行讲解。一个车床主轴箱就涵盖了以上几门课程的内容,涉及齿轮、轴、轴承、套等轴上零件的尺寸确定;这些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方法的选择;这些零件的结构图;这些零件的加工工艺;轴上零件装拆、轴承选择;轮系传动比和末轮转速计算;等等。通过对各门课程知识间的综合,将原本孤立的知识重新整合起来,形成系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教学中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测验

教师讲解完每个章节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出本章的主要内容,重难点是什么,使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总结后要及时进行章节测验,在每一次小测验之后,针对大多数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再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一次测验,这样学生就会把上次的错误改正过来并知道自己错在了那里,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这样不但这次测验的成绩会变好,而且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也会明显增强。

6 分层次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的是初升高400多分考进学校的学生,有的是100多分入学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别较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其学习效率。

7 结束语

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时,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根据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对象和条件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好机械基础课程,为其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世维.机械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6.

[2]张国红.走向知行合一:中职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6-20.

[3]李洁.《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8):50-51.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学校)

课程整合教学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主要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概况教学出发,阐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论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叙述了互联网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互联网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0  引言

在新时期环境下,教师能够选择的教学方法非常多,不同教学法在应用时发挥的作用不同,需要教师将课程的适应性、时代性、完整性以及系统性特征充分展现出来,对此要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能够搭建对应的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促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同时要依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模拟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从中不断练习,从而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

1  互联网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概况

1.1 互联网+教育概况分析

传统的的教育方式是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所学校的模式,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够实现上百万学生、一个终端、一个教育专用网,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老师和课程。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能够有效整合和配置各项教育资源,从而将教育资源的价值和优势提升到最大,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个老师服务几十个学生,而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能够让一个老师覆盖成千上万的学生。互联网基于自身的优势,能够在实现时间、行业以及区域的互通,从而降低重复教育事情的发生,进一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满足学生的需求。

1.2 互联网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处在不断改革过程中,对此,当下的教育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新的教育思路和方法提供给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从而进一步促进该课程的改革,同时能够有效摒弃原有的劣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互联网环境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学校的主要课程之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能够搭建对应的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和教师能够实时进行交流和沟通。

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模式规划合理性有待提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主要是对机械制造等内容实施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将会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包括机械制造的特征、设备构造以及机械功能等。其中还包括材料方面的内容,比如材料的内部结构、材料的特征以及材料的性能。在实际教学中要对生产、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教授。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通过教材来实施教学,教材中只有简单的图文,因此,教师教学难度大大增加,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存在难以理解的情况,导致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积极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为教学质量提供提供保障。

2.2 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问题

首先,在新时期环境下,教师能够选择的教学方法非常多,其中包括游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不同教学法在应用时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教师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但是依照实际情况来分析,很多教师选择的教学与教学内容实际不符合,选择教学法要依照课程内容的深度、难度以及繁琐度来实施,依照不同的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同时,不同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需求以及个性差异不同,因此,需要教师将课程的适应性、时代性、完整性以及系统性特征充分展现出来,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依照课程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成果不明显。其次,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后期评价中存在一定问题,采用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往往会用书面答卷的形式来尽心考核,一味的追求考试分数。

3  互联网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究

3.1 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在新时期环境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創新能力和活力,从而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对此要积极发现现有的教学问题,引入互联网+的理念,充分发挥微博、QQ、微信、手机APP的作用和优势,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课程当中,有效解析课程的知识和结构,对原有的素材进行进一步整合和开发,基于具体的知识和内容来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动态化教学模式,直观展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梳理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必要时可以进行试点班级的建立,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网络教学规模,从而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3.2 课程教学改革步骤分析

当下大部分学生都是90后和00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实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时,要充分依照学生的意愿来理解和分析教学内容,充个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此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意愿,通过spss软件来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有效统计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理解,表达自己对该课程教学的问题,依照学生给予的反馈来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并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其次,充分发挥MindManager软件的作用和优势,积极在课堂中开展头脑风暴,并基于机械课程有关的职业特点和需求来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突出和简化,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最后,教师要积极建立对应的联盟,通过网络平台对多媒体素材进行合作开发和研讨,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打磨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打造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同时,要积极完善学生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搭建对应的练习平台,让学生不断在模拟练习中开发自己的大脑,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全方位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能够让一个老师覆盖成千上万的学生。互联网基于自身的优势,能够在实现时间、行业以及区域的互通,从而降低重复教育事情的发生,进一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满足学生的需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学校的主要课程之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从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活力,从而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动态化教学模式,直观展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梳理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为教学质量提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国辉,杨松华,宋胜伟.卓越计划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南方农机,2017,048(004):20,22.

[2]张春娜.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创新设计与实施[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4):66-68,71.

[3]毛现艳.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208-209

[4]刘元林.大工程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01):14-16

课程整合教学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电工基础是职业学校电类有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感觉概念多、原理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几种教学方法,在介绍这几种教学方法的同时举例说明。

关键词:电工基础 ;教学方法 ;举例

电工基础是职业学校电类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这门课程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对于职业院校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要真正学透这门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以理论为主,大多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来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效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几种教学方法。

一、背景

电工基础里面的基尔霍夫定律对于刚刚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来说是新的知识点,在分析解决复杂电路时,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运用。究其根本原因是对这个知识点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在讲解这个定律之前首先应该介绍一下这个定律的创始人基尔霍夫,顺便也可以介绍一下有关基尔霍夫的趣事。比如,他有一次举行讲座时指出,从太阳光谱上看到的黑线证明太阳上有金子存在。一位前来听讲座的银行家讥笑基尔霍夫说:“如果不能从太阳上得到它,那这样的金子有何用处!”后来基尔霍夫因光谱分析方面的发现荣获了金质奖章,他把奖章给那位银行家看,并说:“你瞧,我终于从太阳上得到了金子。”再比如说,当讲到单相交流电和三相交流电这一章的时候,我们可以讲一下交流电之父特斯拉,然后把交流电和直流电之争大体做一下介绍,通过背景介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形象直观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当讲解电位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电位比喻成海拔(如下图所示),它们都是某一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物理量,电位是电路中某一点相对于参考点(不做说明为零电位)的电压,海拔是某点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电位有负值,海拔也有负值,两者具有相似之处。此教学方法可以结合课件等方式给学生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理论结合实验

理论教学在讲解某些物理现象的时候比较抽象枯燥,通过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时,通过实验将一条形磁铁放置在线圈中,当其静止时,检流计的指针不偏转,将它迅速拔出时,检流计指针都会发生偏转,说明线圈中有电流。通过实验也可以说明电流的大小与磁铁放入线圈中的速度有关。理论结合实验可以使学生对于一些物理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增加它们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对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实验通常在实验室进行,通常要利用多媒体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用实验来验证,最后总结。

四、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讨论的气氛。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总结问题。比如在讲电路的电抗和阻抗时,首先我们要提出电抗和阻抗的概念,先让学生回答“抗”在字典中的解释,那就是反抗、阻碍。这里面的“电”就是电感和电容,电抗就是电感和电容对电流的阻碍。它是怎么阻碍的,怎么来求电抗,电抗在电路中对电流和电压的相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深入了解学生

老师应该在教课的同时对班级每个的学生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哪些学生平时学习认真,哪些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课后与学生亲切交谈,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对学习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多引导,对学习较好的同学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之,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对电工基础这门课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了解学生,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教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1]刘先慧.电工基础[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2]钱金发.电工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课程整合教学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以将研究生“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网络化为主线,从课程设计思路、内容特点、栏目设置、开发工具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探讨网络课程建设的初步设想,阐述研究生网络课程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研究生“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网络课程的建设,为其它研究生课程的网络化提供思路,也为拓宽研究生的眼界,方便教师和研究生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关键词:研究生 纳米技术 能源化学 网络课程 建设

20世纪末,网络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广域网的数据传输已有效地突破了带宽瓶颈,这为开发基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网络课程奠定了基础。目前,开发网络课程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大趋势,国内外一些大学甚至一些信息技术公司纷纷设计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或培训,或开发出各种网络课程数据库管理教学,开发各种工具组织教学活动等。但是,当前国内的网络课程开发机构整体专业素质不高,网络技术人员不懂课程设计,教育专家不懂网络技术,使得大多数网站缺乏灵魂、松散、混乱,网络技术应用与课程设计脱节的现象十分普遍[1]。

研究生课程内容具有更新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如果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通过网络快速、有效地传授给研究生,将更有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方便他们自主学习,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方便的交流窗口。因此,将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网络化显得尤为重要。

1 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网络已经成为了目前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课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特点在于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它使教师在采用面对面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将“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中关于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参考文献,教学视频等内容置于网络,通过搜索引擎,友情链接等方式进行推广,方便学生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进行下载、浏览和学习,为研究生的课余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而网络与多媒体的结合,将会进一步加强教与学的交互性、课程的开放性和学习的协作性等。

2 网络内容的设置

基本内容设置将以“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内容为本,全面整合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高等无机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绿色能源化学、化学工程和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拓展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另外,在编写制作过程中注重课程资源的新颖性、先进性,手段注重交互性、开放性;以不断扩充的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以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为立足点,以网络技术为依托,通过课内外、人机、网络等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2]。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建设一门集文字、图像、动画与一体的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使学习者能够自我评价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 网络课程的制作

“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参考国内外该领域众多最新研究成果,根据教师自身的积累和教学经验,结合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习背景等制作课件内容,形成适合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的网络课程体系。主要分七部分内容。

3.1 网络课程的设计

“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网络课程设计的总思路:(1)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不仅要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内容体系的逻辑结构纳入考虑范围,而且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所学专业、兴趣、需求、经验和背景等。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上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程,教师仅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可以将设计重点放在完善教学内容和丰富相关资源上,尽力做到能够利用各种可获取的信息资源来支持他们进行自主学习。(2)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作为完整的网络课程,应具有通常所要求的一般模块和栏目。在课程设置中需要注意加强课程衔接,减少内容重复,优化课时资源[3]。根据该网络课程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突出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在绿色能源化学的应用范围。(3)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课程内容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4-5],模块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划分时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同时模块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是开放和可扩充的。网络课程中涉及到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关的文献资料链接,以使学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体系。所设计的网络课程Web页面应该具有良好的导航结构,同时每一个教学单元模块都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参考文献,教学视频等内容包含在内。(4)按照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将每一个教学模块划分成若干个栏目,并规划好它们在屏幕上的具体位置。(5)收集内容资料:根据具体情况,详细说明每一屏幕的呈现方式和链接关系,并收集有关的资料和素材。(6)选择编写网站工具:选择网络课程的开发语言和编著工具。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7)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议修改:设计教学应用方案,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后进行评议修改[6]。

3.2 网络课程栏目设置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纳“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网络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栏目(图1)[7]:

(1)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简介、课程特色、课程地位和课程建设规划。(2)师资队伍:下设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两个栏目,分别介绍主讲该门课程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研究领域、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科研成果等,以及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的基本情况,将若干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建设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并增强创新意识。(3)在线教学:该模块主要将课堂讲课录像与授课PPT结合起来,以合理的章节安排,结合各种多媒体资源,使学生通过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都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分割,建立课程知识点导航图,使学习者可以了解学习知识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实现各知识单元的访问。(4)教学指导: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主要介绍课程教学大纲、实践环节教学安排、主要授课方法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5)教学资源:该模块主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电子书籍和前沿论文,使学生能够在线扩展阅读。并且提供各种学术规范要求和研究者的个人介绍,方便学生查阅学习。(6)参考文献:针对研究生教学的特点,提供与该课程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可下载,以便于研究生更深入学习。(7)提问答疑:提供课程负责老师的联系方式,方便学师生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给予解答。(8)课程自测:该模块设有各章节的自测练习和综合测试,试题由老师管理,主要用于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9)教学管理:该功能为教师提供一个管理窗口,教师通过二次登陆,可以进行注册学生的添加和删除,进行课程自测试题的添加、修改和删除,还可以对在线讨论进行管理等。

此外,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充网络教学资源,如更多的视频材料和图片资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研究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综合能力。

3.3 网络课程的开发工具

网站设计运用Dreamweaver制作网站主体,用Flash等软件制作网页中的图形及动画片,以增强网页的生动性,并美化网页。此外,使用Origin、Photoshop、Illustrator、Chemoffice、Chemwin等绘图软件制作一些精美的图片,这些图形可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拆分和组合,可分层次或逐一组合成一体,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相关内容如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师简介、网络课件、课程录像、教学资源等可以通过网站阅读和下载。

4 结语

将网络课程融合到“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以多媒体手段代替传统的填鸭教学,以全部教室面授改为部分面授加网络课程,吸引学生的视线,激发研究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本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施,为相关院校的研究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使其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及时掌握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前沿领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希望通过对本课程进行网络建设,使“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在更新教学思想、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教育技术通讯,2001,11(1):55-59.

[2] 单美贤,李艺.网络课程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1(7):32-35.

[3] 苏金树,彭伟.研究生阶段网络系列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92-93.

[4] 王冬青,张从善,徐霞.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62-65.

[5] 余胜泉,王耀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技术通讯,2001(9):25-26.

[6] 温露,陈钢,高君森,等.波谱解析研究生网络课程建设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10):1400-1403.

[7] 陈启卷,乔亮亮,陈璨.研究生网络课程设计与实践-《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39-41.

上一篇:高职数学考试模式试析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体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