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2023-09-19

劳动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一、多元化教学法简介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方法选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说:“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 乃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 所选的教学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教学和教育中的任务”。多元化教学法是对单一的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仅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多元化教学就是在满足社会需求的要求下, 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 多个教学主体参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资源在多种教学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的综合方法。

课堂教学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手段, 直接影响到高等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能力。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 把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列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 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 是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要求, 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多元化教学法在《劳动关系》课程中的应用

多元化教学客观上要求教师对知识融会贯通, 掌握较多教学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课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目标, 主讲教师有必要根据课程特点和课时安排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以程延园主编的《劳动关系》 (2011年版) 教材为例, 将《劳动关系》课程主要内容划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 课时各占一半。其中,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关系制度和劳动关系主体等内容。在理论部分着重以课堂讲授的方法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当前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规律。实务部分主要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在《劳动关系》教学设计中, 关于劳动法、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内容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掌握。为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学习与研讨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知识点来设计案例, 案例尽可能挑选能反映我国现实问题的、最前沿的、最具代表性的真实素材。例如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同工同酬问题、女性权益保障问题、加班费问题、工会职责问题等。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在班容量允许的情况下, 把学生分成3—5个小组, 对案例结论持不同意见的, 可以相互辩论。老师再对学生的讨论发言及案例分析结果做出点评和总结。情景模拟主要用于劳动争议处理和三方协商机制等内容的教学中。比如:模拟因劳动合同履行而发生了纠纷, 可以让学生充当当事人、调解员、仲裁员、法官等角色, 充分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培养他们判断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考试方式也不再以死记硬背为主。

三、教学效果评价

在《劳动关系》课程中引入了多元化教学方法后, 为了考察它的教学效果, 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教活动。学生评教主要是针对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4届共168位授课学生进行了学生教学效果评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85.6%的学生认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88%的学生赞成这种教学方法, 认为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而且与传统方法相比, 这种方法讲授后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比较深刻。通过多年的从教实践, 笔者认为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最明显的优势是激发了所有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气氛活跃。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 几乎存在10%~15%的学生上课不听讲。但这种方法行之有效的前提是学生课前自学相关知识, 对于没有养成自学习惯的学生而言, 这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不明显。

四、多元化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限制因素

多元化教学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目前在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 在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中存在许多限制性因素。

(一) 政策导向

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导向使得大部分教学一线的老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中。比如内蒙古财经大学对专业教师发论文有奖励政策, 根据论文所刊登期刊的级别不同, 每篇论文的奖金在2000元~8000元, 主持课题有科研经费。在高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评审条件中, 也把科研放在了头等位置, 而对教学的要求仅仅是完成工作量而已。

(二) 教学行为惰性

多元化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教师, 多元化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巧, 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了解其实践运用。但在现实中, 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教学内容陈旧、对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缺乏了解, 对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更是知之甚少。而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产品, 早已习惯了“满堂灌”的被动教学方法, 而多元化教学要求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而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面临学生诸如“不愿自学”、“懒于思考”等惰性表现。这种教学中存在的惰性严重影响了多元化教学的开展。

(三) 学校的硬性规定

学校的硬性规定使得多元化考核学生的方式较难实施。传统教学认为只有通过正式的期中期末考试, 才是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最好方式, 而且试卷题型必须按照学校统一的模板要求, 比如必须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 每种题型的分值不能超出一定的比例, 出题教师还得付标准答案。这种统一硬性呆板的要求, 对于以专题调查、专题分析等这类开放型发散式、无标准答案的考核方式无法进行, 这无疑阻碍了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四) 课时的限制

在课堂中进行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 无疑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在课时一定的条件下, 会给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 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关系学》目前是34课时, 在有限的课时约束条件下, 对于案例谈论和情景模拟只能有选择地进行。

五、总结

多元化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是我国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倡导方向。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不该是教师个人的行为, 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育部和人社部应改革目前高校专业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出台鼓励政策, 学校教务处改变传统的硬性要求, 为多元化教学提供宽松的条件,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 学生加快适应多元化教学方法。只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才有更广阔的空间,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摘要:多元化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劳动关系》作为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很有必要应用多元化教学法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笔者根据《劳动关系》课程的内容、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及多年探索的实践经验, 应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劳动关系,运用,评价

参考文献

[1] 王曦等.大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J].法制与社会, 2011 (4)

[2] 丁芝华.影响教学改革的大学生惰性学习心理刍议[J].广西教育, 2009 (9)

劳动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一、知识目标:

1. 通过本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们了解纽扣的有关知识,宏扬传统文化。

2. 通过本课实践了解纫针、打线结、钉纽扣的方法,学会利用合适的针和线钉纽扣。

二、能力目标:

1. 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能根据老师要求收集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 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 通过学生收集和汇报资料使学生理解纽扣中的文化。 2.学会纫针、打结、钉纽扣的方法。 难点:掌握不同纽扣的不同钉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式各样的扣子、针、录相带、电化教具等。 学生准备:各种针、线、纽扣、卡纸、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找出不同的地方?看看谁的观察 能力强?(自由答) 师:那就让我们帮他把扣子钉上。(学生操作)(出示课题)

2、 激发学生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扣子? (自由答) 师:哪一组汇报一下你们都收集到了多少种类的扣子? 师:好,老师这还有这样的一些扣子,请同学们看一看。 师:你能说出衣服上为什么钉扣子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实物) 师:纽扣有这么多的作用,谁来说一说钉扣子需要什么工具? (出示板书)工具:针、线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针,哪位同学到前面汇报一下你们收 集到的针。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同学们准备好的线,请大家把它举起来。 (学生展示) 师:钉扣子选择线时要注意线不能太粗,线的颜色也要与扣子搭 配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中是如何教我们钉扣子的,大家边看 边想钉扣子需要哪几步? (录像演示) (1)纫针:(2)打线结:(3)钉纽扣

师:谁来汇报一下钉纽扣一共分几步完成?都是什么?(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今天带来了很多种纽扣,可在录像中只示范了两个眼儿 纽扣的钉法,如果给你一个不是两个眼的扣子,你能钉好吗?(生答)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在钉纽扣比赛中能安全操作,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课件演示)

3、学生研究实践: 师:希望同学在分组实践时先一起研究一下你带来的纽扣该怎样钉?(学生研究实践,老师辅助指导)

4、师生共评: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看一下。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钉了几个纽扣?都是几个眼的?(学生汇报展示) 师:谁能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5、师生共结: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今天我们学会了钉纽扣的步骤,希望 同学们从今天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2、煮饭

教学目的:学会做简单的家务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添生活情趣。

工具、材料:高压锅或电饭锅,水、米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动手煮饭的兴趣。

二、 学学做做 (一)高压锅煮饭:

1、拣米、淘洗、加水。

2、检查密封圈、排气孔后加盖。

3、先用旺火烧煮,冲气后调成小火焖3——5分钟。

4、待锅冷却,锅内气压下降后,才能旋开锅盖。 (二)用电饭锅煮饭:

1、注意电饭锅内胆与外表面要抹干净。

2、插电时要注意安全。

三、 想想练练

1、淘米时,是不是淘洗的次数越多,洗得越干净就越好呢?

2、回家练习煮饭,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妈妈的好帮手。

3、做酸泡菜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做酸泡菜,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工具、材料:盆、刀、泡菜坛、萝卜、盐、蒜球、花椒、辣椒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学学做做

学做酸萝卜:(一) 洗菜、凉晒

1、洗净萝卜,挖掉破烂的地方。

2、切块(条)、晾干。 (二) 调制泡坛水

1、洗净、晾干坛子

2、往坛中加入半坛冷开水,并加适量的盐

3、加入大蒜、辣椒和花椒等

4、可加少许糖 (三) 腌制

1、将萝卜夹住放入坛中

2、加盖,放阴凉处,并将托盘中加入水。注意不要让生水落入坛中。

三、 想想练练

1、酸泡菜要制作和取食时,都要讲究卫生。请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2、说说图中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见书)

4、做汤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做美味可口的“老姜肉片汤”。

工具、材料:锅、碗、老姜、猪肉、猪油、盐、生粉、调料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中国烹饪驰名世界。中国菜肴讲究色、香、味、形。世界各地的人们品尝过中国菜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二、 学学做做 (一) 备料

1、洗净老姜,刮去姜皮,切成薄片。

2、洗净猪肉,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少量的生粉拌匀。 (二) 煮汤 (三) 装碗

三、 想想练练

1、 外观、味道、安全操作方法几方面评评自己做汤的情况。

2、 你还想做别的汤吗?比如菠菜猪肝汤、蕃茄蛋汤等。做之前先想想做汤的步骤,再与父母讨论一下,最后试着做一做。

5、铝制品去污

教学目的:学会给铝制品去污,美化生活。

工具、材料:食醋、洗洁精、去污粉、有污垢的铝壶、铝锅、铝盆等。

一、 谈话导入

铝制品上有不同的污垢,如油污、水垢、积炭等,因此,铝制品常常需要去污。

二、 学学做做 (一)去油污

1、湿软布加洗洁精擦洗。

2、用清水冲洗2——3遍。 (二)去水垢

1、用食醋浸泡后刷洗。

2、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去积炭

1、用去污粉反复擦拭。

2、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 想想练练

1、试着给铝制品去污。

2、铝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盐;铝制品上的污垢,也不能用强酸、强碱溶液清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6、炒白菜

教学目的:学习炒白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工具、材料:炒锅、锅铲、白菜、食油、细盐、味精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学学做做 (一)洗菜

(二)切菜:3——4厘米长的菜条。 (三)炒菜

1、烧油。

2、翻炒。

3、加盐。

4、加味精。

三、 想想练练

1、自己动手炒一盘白菜给家里人尝尝,请大家提意见,指导自己炒菜。

2、向家里人学习其他蔬菜的炒菜方法。

7、洗衣服常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衣服洗涤标志,了解洗衣服常识,学会洗衣服. 重点、难点:学会洗衣服. 教学过程:

一、基本活动:

1、认识洗涤标志,了解含义。

2、你知道洗衣服的常识吗? 深浅分开、洗涤剂适量、羊毛衫要用专用洗涤剂

3、学洗衣。

清水浸湿、洗涤剂溶解、浸泡、揉搓、漂洗、挂晒

二、拓展活动:判断正误,说出为什么。

三、探究活动:尝试洗小件衣物。

8、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整理房间。 重点、难点:学会整理房间。 教学过程:

一、基本活动:说一说:

1、你整理过自己的房间吗?

2、你是怎么整理的?

二、拓展活动

自己整理房间:早晨起床先开窗、整理床铺、把物品摆放整齐、洁净窗台、墙壁,擦桌椅、扫地、拖地。

二、探究活动

想一想:早晨起床后为什么要先开窗通风? 怎样才能保持房间的整洁? 设计房间物品摆放。

9、炒饭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炒饭. 重点、难点:学会炒饭. 教学过程:

一、基本活动: 学习炒米饭:

葱去皮洗净、切碎----搅匀鸡蛋----油加热-----炒鸡蛋-----加葱---加米饭翻炒-----出锅

二、拓展活动:比较鸡蛋炒饭和扬州炒饭的区别。

三、探究活动:设计一种特色炒饭。

10、安全第一

教学目的:

学会沉着、冷静、及时、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保证人身安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谈谈注意安全的必要性。

二、 学学做做

1、防灾的安全 地震、玩火、雷雨、煤气泄露、电起火时的安全。

2、外出的安全

3、门户的安全

4、受伤后的自救

手指破了、被烧伤、流鼻血的自救、护理。

三、 想想练练

1、讨论图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确。(见书)。

2、同学们一起讨论,还有哪些方面应注意安全,怎样才安全?

3、进行安全知识游戏。

11、打扫校园

教学目的:学习打扫校园,创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 工具、材料:扫帚、撮箕、水桶、铁铲、竹竿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 学学做做

卫生委员分派清扫任务 (一) 打扫操场 (二) 清扫水沟 (三) 清扫墙壁

注意不要让灰尘落入自己的眼睛。

三、 想想练练

参加清扫校园的劳动,比一比,看谁的清扫任务完成得最好。

12、整理学校小花园

教学目的:学会整理花园,爱护花草树木,维护小花园。 工具、材料:铁铲、簸箕、锄头、铁锹、扫帚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学校美丽的小花园,将校园装饰得绚丽多姿。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整理、维护小花园,是我们每一个小学和责任和义务。

二、 学学做做 (一)修理小路:需要将小路修整成中间高、两边低的龟背形。 (二)清除杂物和杂草。 (三)摆放花木:

把开花的盆栽花卉摆放到供大家观赏的适宜地方;没有开花的盆栽花卉,应摆放在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中。

三、 想想练练

1、为什么要把花园里的小路整修成中

13、编网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网袋成品,编织示意图或投影片,广口玻璃瓶、罐或大词典、厚书等便于固定袋口绳的教具。

2、学生准备:编网袋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重、难点:绳与绳之间的打结。 教学过程:

(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

1、展示小网袋作品。

2、提问:网袋有什么用处?它啊是如何编织成功的?(引入绳结编织法)

3、编网袋需要哪些材料、工具?(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演示讲解,动手操作

1、学生自学图示,了解编织过程,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2、借助投影或实物演示一步步讨论,明确编织过程: ⑴固定袋口绳(可拉直粘贴在课桌边)。 ⑵对折线绳骑搭在袋口绳上(排列要整齐) ⑶打第一排结(各绳结要与袋口绳等距离。如没把握,可先做上记号,再打结)。

⑷大第二排结:在记号处从相邻的两个结中各取一根绳合并在一起打结。

⑸将袋口绳环系在广口瓶、罐的沿口处或围绕在纸筒、大词典上(用胶带固定住)。

⑹把第一根绳和最后一根绳合并打结,完成第二排结。

⑺依次往下编,最后留下一定长度的绳头,合拢打个结,并修剪整齐。 ⑻将口袋绳两头连结起来,完成编织。

3、思考尝试:你可以改变程序,或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编织。如: ⑴对折线绳骑搭在口袋绳上时,可边骑搭边打结,搭一根打一个结。 ⑵将线绳对折后双股骑搭在口袋绳上,将并拢的双线头从对折口中穿过,拉紧。

⑶先打好数排结,再设法把袋口绳围成环状(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帮助用手撑着),一排排首尾合拢完成。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评比

1、依据教材中的评比标准,自评、互评,填上“☆”。

2、请得“☆”多的同学展示他们编织的网袋,大家议一议这些网袋好在哪里,并请他们说说编网袋的收获、体会。

(四)拓展活动

1、想一想:网袋大小取决于什么?怎样掌握网袋眼的大小?

2、课余收集一些不同质地的线绳,根据需要编结不同式样的网袋。

14、常见的金属制品和常用的金工工具

一、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金工工具一套。

2、学生准备:相关的金工工具及信息资料或图片。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金工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制品,激发兴趣

1、出示金属工艺品,供学生欣赏。你们知道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是用什么制成的吗?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了解由金属制成的工艺品。 (二)介绍、交流,了解关于金属的知识

1、你还知道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作成的?是用什么金属制作成的?你知道哪些金属?说给同学们听听。

2、师生共同学习、交流。 ⑴欣赏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金属和金属制品的图片资料。 ⑵介绍、交流金属的相关知识(种类、特性、用途等)。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金属无处不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那么,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它又是怎么制成金属制品的呢?让我们来观看一下录象片段,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及金属物品的制作过程。(观看录象片断) (三)自主探究,认识常用的金属工具

1、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金属及金属制品的知识。把金属材料制

成金属物品常常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2、出示常用的金工工具,请学生指认自己知道的工具,说出工具名称

3、你们知道这些工具的用处和具体用法吗?

4、试比较常用金工工具与我们学习过的木工工具的联系与区别。 ⑴比较:羊角锤与小铁锤;G形夹与台钳。

⑵请学生演示部分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金属、金属制品及常用的金工工具有了初步的了解。

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制作金属制品时,要用到铁捶、起子、钳子、锉刀、锯子、扳手等金工工具。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已经了解一些金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下节课,我们将要用到这些工具来制作小金属制品,学习最基本的金工技术。

15、纸编彩蝶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彩色纸条按规律编织图案的一般方法,并掌握纸编彩图。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及相应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细心地把编织线从上到下依次切开。

2、难点:编时,露出纸条的颜色与底条色点上的颜色相同。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编彩蝶图及其他纸编图案。 学生准备:彩色纸条、一幅图案。

四、教学模式:"四步创造"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

1、同学们,如果让你们完成一幅图画,你会用哪些方法呢?

2、今天,老师教你们一种新的作图方法,那就是用彩色纸条编图画。(出示已完成的纸编图案)。这种画独具一格,别有情趣,你们一定会喜欢,想学吗?

3、板书:纸编彩蝶

(二)示范授知,指导方法

1、录相演示纸编彩蝶的制作进程。

2、学生观看后,说说你看慢了哪一步骤。还有哪一步没懂?

3、板书:

一、设计画面。

二、切割编织线。

三、编织画面。

四、折叠画框。

4、重点指导:根据学生情况,把学生不懂的地方再播放一遍。 (三)组织训练,动手实践

1、运用方法,五人一组动手制作彩蝶图。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音乐,营造制作氛围。

2、学生如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或纠正错误,也可以让学生相互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议创新

1、待多数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

2、小组评议纸编彩蝶的成败。

3、启发创新:除了纸编彩蝶外,我还可以利用纸条编出其他丰富多彩的图案。

4、小组讨论,设计其他纸编图案后分工合作完成纸编图案。

5、评各组完成的纸编图案,由组长谈谈作品制作设想成功在哪里,哪里需要改进。

6、今天同学们掌握了纸编图案的方法,每组同学完成的作品都很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设计制作其他图案的纸编彩画,并将作品展览出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16、穿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此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和了解经纬编织的方法。

2、了解有关穿编的知识以及它们在生活中应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二、 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了各种各样的穿编作品后,生能通过仔细观察及动手做做,掌握其中两到一种穿编的方法。

三、教学具准备: 师:准备各种彩色纸条穿编作品多媒体课件事物投影仪等。 生:生活中的穿编生活用品、废旧报纸、彩色纸条、安全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欣赏各种编织工艺品 生活用品(实物与电教相结合)了解穿编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阶段:{师生共同欣赏一些编织物品,师从制作材料和艺术价值方面引导学生对穿编物品进行鉴析}。

师:首先老师先给大家来表演一个魔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从1数到10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师利用这段时间穿上穿编的披肩戴上编织的帽子配上编织的袋子)。

时间到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有什么变化?师播放课件师生共同欣赏一些经典的穿编艺术品。

总结: 1 编织的材料:藤.竹.纸.塑料.金属.草芒.木片.毛等。 2 编织工艺应用:实用.装饰.摆设。

(二) 出示教师编织的工艺品范例,生研究其制作方法

发展阶段:{生自学穿编技能,在尝试过程中了解纸条交错穿插的规律,在练习中如有疑问可先与同学探讨,不能解决的可在向老师请教。主要是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动手摸索,学会老师提供的几种穿编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看了那么多穿编制成的物品,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来做做,体验一下穿编的乐趣! 师:老师做了两个用废旧纸条编织的装饰品,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来猜猜老师是怎么样把它们制作完成的.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也可以自己动手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穿穿编编.看看你能找到穿编的方法吗,想明白的同学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纸编装饰品(一平面作品二立体作品) 生观察讨论或自己动手做一做,师巡视与学生一起交流. (有学生琢磨出了方法) 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穿编方法,说制作过程(师生互动,在交流讨论中,纠正制作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几种最基本的穿编方法) 师:老师的这两个穿编装饰品中有好多的穿编方法,单用一种穿编方法显得比较单调,多种方法组合在一起就体现的丰富多彩一些,那就希望同学们能掌握多种方法制作出好看的纸编作品来。

师:穿编方法我们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要注意的是平面和立体制作时步骤和重点,同学们一起来说说看------- (三) 讨论简单物品的编织

总结阶段{师组织学生分析几种生活用品的穿编制作,归纳穿编过程和穿编要点.}如:杯垫。(平面的穿编较容易,可在花色图案上多加思考)如:墨水盒。(立体的穿编相对较难,制作时可结合课本的技巧图例,用合作的方法可以减少制作时的困难.)以上由师生共同完成。

(四) 提出要求,学生完成作业

实践阶段{师布置作业要求,每位同学完成一到两件彩纸编织物品,编织方法最少要两种,图案编织注意和谐,可以相互合作也可自己完成。} 学生根据所带的材料,运用穿编的方法制作一装置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篮子,包,杯垫等)。

(五)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保持教室整洁)。

(六) 学生中有作品出现,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相互交流。

师组织学生自评: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怎么样?在制作过程中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七)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用绳带穿编装置品,(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些用绳带进行穿编的装置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 整理教室

17、编织

一、教学目标:

1、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各种色卡纸、纸拖鞋作品若干等。

三、教学重点:拖鞋的立体造型,色彩、图案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难点:拖鞋款式、图案、色彩的完美统一。

五、教学过程:

1、欣赏与观察

教师:拖鞋是我国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我们每位同学都与拖鞋分不开。大家先欣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拖鞋作品。(演示网上拖鞋作品,播放优美背景音乐)大家在欣赏各种拖鞋的时候,能否说说拖鞋的款式、质地、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现实生活中,每位同学对拖鞋都很熟悉,很多同学都有几双形状各异的拖鞋,对吗?那大家用铅笔把他们的形状画下来。

2、演示与分析:我们来看看!(屏幕展示学生作品)我们来了解一下拖鞋的结构与形式。(多媒体课件演示)拖鞋的结构主要分为鞋底与鞋帮两部分,形状各异。

3、设计与制作

现在我们运用学习过的图案、平面、立体等知识设计一只或一双拖鞋,大家在设计制作时要大胆想象,可以手绘图案,可以剪贴,注意颜色搭配;可以用写实、夸张、变形等手法设计。

4、展评与欣赏

18、中国结——鞭炮结

一、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中国结实物、录像片,以及实物投影仪等电教设备。

2、学生准备:60厘米长的彩绳两根,五厘米长的彩绳一根,镊子(或锥子)、强力胶(或打火机)、剪刀等。

二、教学重、难点:绳与绳之间的打结。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介绍,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结(实物、录象图片等)。

2、提问:这些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饰物是什么?你在哪里见到过中国结?你了解中国结吗?

3、介绍中国结的由来、特点及其用途。激发学生对中国结的浓厚兴趣,导入新课。(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自学讨论,讲解演示

1、中国结是怎么编制出来的?

2、你能参照图示一步步编出鞭炮结吗?试着编编看,提出你觉得困难的地方,在小组里议一议。

3、讲解并演示重点、难点。

⑴编结材料中的一根五厘米长的短线绳是做什么用的?编结时怎样插入、固定它? ⑵演示说明“井”字互套,直至线绳全部编完(可用粗绳演示或投影片图示说明)。

⑶怎样收尾?岁收尾时的操作有什么要求?一定要注意什么? ⑷如何将各人编结好的“鞭炮”组合成“一串鞭炮”?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编结操作时(可伴轻音乐),小组内同学间互教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启发、鼓励学生互助合作,想办法解决难题。

(四)思维拓展。

⑴如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互套穿编,“鞭炮”柱体会呈现什么形状? ⑵可不可以用三根(六股)、四根(八股)??绳来编呢?“鞭炮”柱体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课后试试看!

4、课外活动:参照技术信息提供的阅读材料,或自己创新设计编结自己喜爱的中国结。

19、纸条编织

一、教具准备:编织工艺品彩条电教资料

二、学具准备:彩色纸条,(旧挂历纸.广告纸.各种彩条)

三、教学目的; 1.学习用纸带进行穿编,编织成各种物品 2.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如何用彩带编织成各种物品

五、教学难点:彩带编织的穿插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各种编织工艺品(实物与电教结合)

1、编织的材料: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

2、编织工艺应用:实用.装饰.摆设

二、欣赏少数民族.编织的工艺品

三、出示教师编织的工艺品.1平面2立体 四.介绍简单的编织方法:

1、纸条经纬穿插一上一下

2、不同颜色彩条的搭配形成不同图案

3、图案的组织

五.立体纸带的偏织,结合课文技巧图例

1、先编织底部

2、放入形状物体,向四边往上编织

3、收尾及绑带

4、完成

5、回一先编织底部,两头合拢,便成船形

六、作业要求: 学生根据所带材料,编织成各种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

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保持教室整洁)

八、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九、整理教室

20、摹仿制作小笼子

教学目标:学生学会使用钳子弯折并会制作铁丝小笼子。 教学重点:用钳子弯着铁丝制作小笼子。

教学难点:相邻两片铁丝网的连接。 教具学具:剪刀、铁丝网、钳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展示小笼子

2、观察笼子的结构

3、谈谈笼子的用途

4、说明所用材料与工具 二.学习新课

1、讨论、汇报笼子的制作方法

2、提活动要求

A、注意安全B、加强合作C、制作精良

3、制作

4、巡视指导

5、总结,汇报笼子的制作步骤

6、小结并板书步骤

7、汇报处理难点

8、整理加工,巡视指导

劳动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互联网+教育”理念引领行业进入转折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代, “互联网+”理念催生行业新业态, 对“互联网+教育”开展科学研究, 有助于了解其发展趋势, 在多变的背景里寻找符合其发展规律的方法。在教育行业里, 需要有教育管理者对“互联网+”的重要性有充分了解、认识和融合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育领域的全面优化发展。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里, 教师有效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后能够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正面影响。互联网教学资源, 是指各类教育平台、专业领域里的知名论坛、教育软件、辅助教学管理软件, 甚至包含众多自媒体里的小程序和小应用等。教师和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使用互联网教学资源, 是充实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颖而有效的途径。“互联网+教育”对于课堂中教学模式的转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 教师成为辅学者和纠正者的学者, 在互联网学习时代, 由于互联网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应用, 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众多教学视频资源, 因此, 教学地点可以是课堂, 也可以是校内的图书馆、宿舍、饭堂等, 甚至校外的公共场所。如此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有着显著的意义。教育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首永远谱写不完的诗篇, 而互联网教学资源则丰富了诗篇的文字和内涵。

二、《劳动合同法》的教学困境

《劳动合同法》课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为主线, 通过案例导入、法条解读、学习成果考核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和纠纷处理技能, 最终向社会输出可解决劳动纠纷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讲授实践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陷入一些教学困境, 如:

1.课堂讲授方式单一。较多的课堂教学还是沿用“讲授+讨论”的传统教学模式, 缺少在此教学模式上基础上更新换代, 比较不符合当今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生学习效用递减。案例讨论环节学生热情不高, 在频繁的、枯燥无味的案例阅读和讨论流程里, 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新鲜感, 由此产生学习倦怠的情绪;

3.案例篇幅受限, 过长不便阅读、过短不利分析。若要替换案例展示的形式, 则考察了教师教学准备的能力, 强调了教师灵活开展课堂活动的能力;

4.法律法规条文单调乏味, 学生记忆不深刻。只有将文字形式转换为更丰富的视觉表达形式, 才能将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

5.无法即时获得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课堂教学时间应分为教学开展和教学反馈两个部分, 而往往目前大多教学安排上侧重教学开展而轻反馈, 间接原因是教学手段仍比较落后, 缺少超前意识, 失去即时获得学生学习成果反馈的机会。

三、“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劳动合同法》课堂教学创新

(一) 教学手段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黑板和挂图完成40~45分钟的教学, 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 基于互联网, 新颖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 如以视频或音频为载体的微课, 在短短几分钟内聚焦于一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又如成千上万的微课所组成的慕课, 犹如一个庞大的教学资源库。

1.网络微课程资源丰富, 选择性大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网络在线开放课程数量非常多, 在我国较为有名的有网易公开课、微课网、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 (慕课) 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智慧职教教学资源库、学堂在线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超星慕课在线学习平台等。在进行《劳动合同法》课程讲授时, 涉及法条解读、法庭审判、律师分析等专业性知识时, 可选取相应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课前观看和课中讨论, 如此, 本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传递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2.精品课程在线学习, 师生互动灵活

目前如中国大学MOOC (慕课) 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等拥有数十亿在线资源的大型学习平台, 已与高校建立合作。通过此类学习平台, 师生互动更为紧密。教师通过建立《劳动合同法》课程和上课班级, 上传授课课件和教学视频, 学生签到、分组、讨论等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完成。因微课教学视频短小精干, 支持很多种视频格式, 并且所占储存空间很小, 学生可在课余时间随时观看, 既可选择观看同类课程或感兴趣其他新专业课程, 又能对个人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学习。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和阅读课件, 可加深法律法规条文的印象, 且当阅读某个长篇、复杂的案例时, 更随个人阅读习惯和时间自由操纵, 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3.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移动新媒体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 时常可见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 学生在台下“埋首苦干”地刷手机, 像是两条平行线无法聚焦在一个话题。在“互联网+教育”时代, 教师可大胆创新教学手段, 从利用学生的手机端开始。目前, 微信APP中可搜索出大量有趣且实用的小程序, 如某信息科技公司研发的“一起来抓阄”, 内有抓阄、分组、分任务、投票、排序、组团等多个功能, 笔者将之应用到课堂教学后认为诸如此类的小程序完全可以引入到日常教学中, 在精美有趣的页面下学生获得更多学习的乐趣, 也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机会。

(二)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科书中介绍教学方法应包含教师教授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两大方面。

1.教授方法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典型案例法是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的常用教学方法。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调查和访谈, 收集典型社会案例, 收集数据, 设计教学案例, 并在相应章节中将其引入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正确判断, 同时, 结合有趣的小程序和云课堂app等新颖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小组评分、学习效果评价, 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运用典型案例法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突出作用。与此同时, 笔者在设计《劳动合同法》课程的教学过程时特别添加课前15分钟的“今日说案”环节, 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案例、整理素材、分享分析、提问互动。通过使用自媒体小程序和在线学习平台, 在学生进行案例准备与讨论的阶段, 可达到全过程自主完成, 主动性强学习的良好效果。同时, 此种方法也充分体现案例教学法的创新性, 符合与时俱进。

2.情境模拟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给学生锻炼和表达自己的机会, 包括观察和模拟。在实行情景模拟教学的过程中, 可先通过使用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讲解角色模拟时要把握的要点, 比如当讲解劳动合同履行时加班费的支付问题时, 就可以预先让学生进行微课学习加班费计算的相关问题, 在情景模拟时更好地呈现加班费拖欠或发放不当等纠纷以及纠纷解决的过程, 把情景模拟中的“剧情”放在课堂中成为师生共同讨论的焦点。这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做好重难点和实务操作要点的预学习, 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则充分展示预学习的效果与问题, 有助于教师即时获取教学反馈, 给予必要性的讲解和整改, 避免陷入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困境。

结语

《劳动合同法》是一门法律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与此同时教师在改进教学手段和更新教学方法方面也不可轻视, 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下, 将互联网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是实现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也是高校教育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工作。

摘要:近四年来, “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意识逐渐渗透到社会上每一个细胞, 社会各领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里表现出历史性的变革, 与此同时, 我国教育行业也引进了“互联网+教育”的思维和技术, 高等教育“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专家、教师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劳动合同法》课程为例, 就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创新进行了以下几点研究。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6 (2) :70-72.

[2] 杨兴波.“互联网+”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案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 2019 (4) :34-36.

劳动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的方法。他将个人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在他看来,行动研究代表了实验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这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在于改善实践活动。目前,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等研究领域引入此法,用来探讨改进教育方法和改革评定方法。行动研究法与那种为控制研究方法,使研究对象不受研究者或实验事态影响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在于共同参与,即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二、 行动研究的定义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三、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 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 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学校管理评价;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四、 行动研究法的特征

(一) 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 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见:预诊在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行动阶段在于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二)研究与行动相结合。行动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运用理论,系统的反思自己的实践,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所以行动研究以相互参与和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之共同合作扬长避短。

(四)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 从行动研究的框架中可见第一个循环完了之后,进入第二个循环,从而使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五、行动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适应性和灵活性

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容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增加或取消子目标。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

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一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 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施.

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并用。

(二)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 行动研究法的局限主要表现: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性不够

六、行动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骤和程序要点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

(一)四环节( 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四个循环阶段。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

一、二步行动。

"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考察"是第三个环节。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 "反思"是第四个环节。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二)六步骤模式具体步骤为

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劳动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新世纪,信息技术将成为更新最频繁、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以及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为此,从小学好计算机就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每个小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共分三册,六年级学习第三册。今学期学习第三册下。本册分为三个单元:神奇的LOGO王国;算法思想初步;信息技术的初步。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操作能力:(1)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2)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3)学习怎样利用计算机辅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2、思维能力:利用常用的一些操作软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3、想象能力:根据画图过程想象图画的样式等。

4、创造能力: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创造出优美的图画,优美的音乐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活泼开朗,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两个班整体学习风气欠浓厚,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但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积极动脑,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勇于发言,勤学好问,是班里的学习标兵。

从以前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积极动脑动手,掌握了许多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本学期要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用电脑使用的技巧,掌握LOGO和算法思想的一些基本操作。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微机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2、采取边讲解,边上机实践的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对于学生操作中的故障,教会学生处理的方法。

4、加强备课,特别是上机课的备课与准备工作。

5、发挥更多的自然优势搞好教学。

6、发挥学生的好动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机。

7、利用优生指导差生的方法进行教学。小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64人。这个班级是我从三年级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至4篇,共25篇。此外,每单元安排了习作一篇,共7篇;安排“练习”一个,共7个。继续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承接前10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安排了“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项习惯培养。

2、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阅读课文25篇,其中韵文3篇、自读课文1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共分7个主题单元,依次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课文语言规范,篇幅适当,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插图新颖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用钢笔描红,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意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

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能力。四是阅读训练,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相机安排的“小练笔”。

本册课本仍然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安排生字。要求学生能识会写的生字,排印在田字格内;排在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需学生认识,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了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本册推荐的是《鲁滨孙漂流记》,放在“我读书,我快乐”栏目中作专题介绍。意在激发阅读兴趣,真正做到“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3、关于习作

本册课文仍然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7课。每课习作的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都作了分析与指点,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部分习作安排了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4、关于练习

全册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内容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写毛笔字练习等,训练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练习设计上训练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力求简约,既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为教师处理教材和设计教法提供方便。

5、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

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读报和剪报”为话题,安排了“小组交流”、“做一做”、“考考你”、“学做剪报”和“成果展示”等活动内容。

三、教学要求

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2、准确认读206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2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课内习作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教学措施

1、始终用素质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3、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不歧视,多鼓励;不粗暴,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下课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必要时适当地降低作业要求。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

互相交流,减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5、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6、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7、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作文,并组织好单元测试。

8、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习惯篇和第一单元(课文1—练习1)1—3周完成

2.第二单元(课文4—练习2)5—7周完成

3.第三单元(课文8—练习3)7—9周完成

4.第四单元(课文12—练习4)9—11周完成

5.第五单元(课文16—练习5)12—14周完成

6.第六单元(课文19—练习6)14—16周完成

7.第七单元(课文23—练习7)16—18周完成

8.期末复习和期末考试18—20周完成文章来小学教学计划 篇3

一、班级概况

本班有学生40人,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但有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语文缺乏一种热情,特别在阅读习作方面。本学期,针对各班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共6个单元组,30篇课文,其中讲读课文18篇,阅读课文12篇,阅读链接6篇

综合学习6个,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四部分。

三、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要求会写136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2、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3、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4、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5、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劳动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6篇

提升学生自我接纳、自信心、自尊感,促使更深入的自我了解。职高学生普遍因成绩差而缺乏自信,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不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班级团队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进行自我反思、互相讨论、头脑风暴,交错互动来增进自我了解,引导学生自我接纳、提升自我信心,强化自我尊重和学会尊重他人。如“目光炯炯”、“顶纸棒”、“自我称赞”等活动。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校,学生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而应该是成长。有效的主题团队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健康成长。如“交换名字”、“笑容可掬”等活动。

提升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班级团队活动课要让学生感受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了解人际交往的一般规律,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体验语言技巧、体态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学会倾听和赞美。培养学生具有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态度、行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环境中能够和谐相处。如“信任背摔”、“大树与松鼠”等活动。

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充分挖掘自身学习潜力。职高学生因学习成绩差,大多从小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学习兴趣弱,甚至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通过精心设计的团队活动,可以发掘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出自己学习的潜力。如演讲、辩论、唱歌、舞蹈等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萌动,培养“爱”的能力。职高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很多学生不善于处理,甚至引发同学间的矛盾和纠纷。团队活动课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异性,学会尊重别人和保护自己;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珍惜异性同学的友谊;引导学生认识爱情,认识自身爱的能力,驾驭自己爱的行为。如“驿站传书”、“顶针传递”等活动。

培养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意识和生涯抉择能力。通过团队活动,引导学生对梦想的探索,为生涯发展提供源动力;使学生了解职业选择对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职业规划意识;让学生学会将自身特点与职业匹配,提高生涯抉择能力。如“中国梦、我的梦”演讲、辩论赛等。

二、团队活动课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学生身心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认知的发展、人际的发展、生涯的发展等方面。团队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有针对性地设计主题明确、学生喜欢、易操作、实效性强的活动。如我发现所带旅游班的同学非常喜欢“中国好声音”节目,我便开展了“‘中国好声音’好在哪里、为什么迅速火遍全国”的讨论活动,结果学生列举了一大堆“好”的理由。紧接着我又顺势开展了“我的好声音”模仿活动,学生激情高涨,踊跃参加。活动不但迎合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还找到了班上的“好声音”,为班上今后推举节目奠定了基础。

专业特点需要。职高团队活动设计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照搬或套用。由于职高是按专业分班,不同的专业,班级男女生比例是不一样的,如汽修、机械、电子、石雕石刻等专业班级基本都是男生,也许一个班里连一个女生都没有,而旅游、学前教育、服装等专业班级却以女生为主。适合男生的活动不一定适合女生班级,同样,适合女生的活动也不一定适合男生班级。所以要根据专业特点,以及男女生比例来设计适合本班的具有特色的团队活动。

系统规划需要。职高团队活动课无教材,全凭老师靠自身能力设计。实际运作中,不少老师没有系统规划,设计一节上一节,甚至在上课前临时思考一下,应付了事,不追求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便认为团队活动课没什么意义,成了“耍耍课”。团队活动课设计要从高一到高三,各个学期、各个阶段要能有机结合,贯穿学生的整个职高生涯,让学生在活动中顺利成长。

三、团队活动课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团队活动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团体心理辅导、团体体育活动、团体娱乐活动、团体智力活动、团体社会服务活动等。团队活动课的开展形式灵活多样,有分组活动、室内活动、室外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等。

四、团队活动课实施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活动的安全性。活动安排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准备,要考虑不同活动的安全要求,考虑不同活动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比如学生分组编排、活动场地选择、活动道具的使用等。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团队活动课的活动性质决定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教师引领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实现自我,达成集体目标,确保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处理好活动参与中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是团队活动课开展的重要原则,但在开展中还要考虑某些个体的特殊情况和个性特点。对个体的情况,尤其是遇到的新情况要及时地加以关注和引导,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而不能按照计划照本宣科地进行,要借助学生团队的力量对新情况加以分析和引导。比如,某项活动有性格特别内向或有其他特殊原因的学生在经过动员后仍不愿参与,这时候不能强迫他们参与,但是该活动其他同学都要参加,把个别学生置于活动之外是不合适的。这时可以考虑一个活动中需要的其他角色,让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罗克红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学相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只有在科学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或超出预期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初中生物教材中,许多内容图文并茂,言简意赅。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在老师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效率高。

二、构建和谐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在思想和情感上进行交流的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提高课堂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三、展现教学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从问题的提出、假设到方案设计、验证再到得出结论,均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如:上八年级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这节内容,课堂上无法完成,我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提前一周把这个探究实验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回家亲自去探究,并完成八年级教材第36页相应的内容,随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这些活动极大提高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为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及其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应用和前景等。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入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用丰富、前沿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开辟前沿科学,向学生介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科研方向、动态和成果。如在学习《传染病》一节时,向学生介绍艾滋病、禽流感等,使学生了解病毒的传播特点和危害,介绍其防治措施及疫苗研制情况。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节生物知识的掌握,又在情感上增强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生他间接地参与活动而不是完全脱离活动。比如,有些活动课中需要旁白、计时员、记录员或者监督员等角色,让他以此类角色参与活动并在活动结束时根据情况加以鼓励。

团队活动课的评价。活动结束并不是团队活动课的终止,教师要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加以讨论、总结,分析活动的意义、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等。教师要对每节团队活动物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有效运用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导入新课,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课堂进行中,清晰、可操纵的画面,使教学重、难点深入浅出,轻松突破;教学结束时,教学内容的提炼总结,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相关的生物知识。如在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章内容后,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一场辩论会: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非常投入,学生激情淋漓尽致,巩固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八、巧借诗词、成语、谚语,激发学习兴趣

适当引用古诗词、成语、谚语等辅助生物课教学,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引用“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过我的阳关道”形象生动地来描述了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结构和方向不同,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

九、介绍趣事、趣闻,激发学习兴趣

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清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对此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有关课外知识,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十、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评价合理化,自由民主的环境氛围容易产生灵感,一堂和谐生动、高效实用的课随之产生。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教师付出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用生动、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生物学知识伴随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课进行客观评价,表扬活动中的亮点,赞赏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和优秀表演者,同时也要指出活动中的不足。最后布置学生课后写活动体会,对个别不积极参与或对活动意义认识有偏差的学生,教师要个别谈话,与学生交换意见,有助教师开展下一次团队活动。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在课堂的实际运用中,要根据职高学生心理特点、专业特色、班级差异来设计适合职高学生的活动,制定有效的活动规则,让职高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动”起来。

上一篇:困难是朋友范文下一篇:竞争副班长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