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艺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人际交往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际沟通;问题探析

引言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在企业中,以沟通为基础的团队协作在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建设合理高效的沟通机制,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占据优势,从而留住人才,挖掘人才潜能,建设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人力资源工作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助人为乐的精神、高EQ、高度责任感,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耐心、诚信和保密等。这些能力和知识,离不开语言这个沟通载体。在人力资源工作中,由于职工个体性格差异,对敏感问题的反应程度不同,应学会巧用语言技巧,使管理有效落实,事件处理得当。当然,这需要提高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口才、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其次,沟通重要的必然性。信息有效的传递,不会对工作产生误区,在直面问题时有效沟通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者明确职工的想法、意图和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才能进行合理及时的处理,进而减少职工矛盾与化解事件冲突。最后,保证有效沟通的关键。在工作中,人力资源工作不乏与人打交道,对待别人秉着平等人格、真诚态度、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实事求是、接纳、共情(感同身受)、积极关注、宽容及不批评等原则。这些因素看似容易,实际工作中,管理者会受周围环境、当时状态、个人情感等影响,把握不当会适得其反。所以说,人力资源部的每一位专员,都是在不断磨炼自己的同时锻炼业务,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往往涉及更多的是职工的个人利益和未来发展问题。有效沟通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当人力资源工作中遇到问题,也可以直接反应职工个体,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群体效果、会影响工作情绪、积极性及质量。对于人力资源工作,即敏感又慎重,沟通的水平决定决策是否成功与达到效果。

2人际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各阶段的具体应用

2.1人力资源规划阶段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始,要使组织的工作岗位安排和人员配备有个合理的计划。必须进行大量的人际沟通来了解岗位的需要,了解组织现状及发展变化从而引起组织的人员调整安排等,为制订人事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2.2解决管理者之间问题的对策

针对管理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企业最高决策者应重视人员的岗位安排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布局,使管理者所在岗位与其性格、管理方式相协调;同时,最高决策者应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之合理共处并对其施加影响,充分利用其优点,抑制其缺点,从而使各部门管理者的工作更方便开展,形成坦诚高效的沟通,进而形成良性竞争。

2.3招聘录用阶段

充分了解各种工作的特性以及能够胜任各项工作的人,对担任该项工作人员的要求充分理解,是招聘、选拔和任用的前提。而招聘录用是双向选择的原则,势必涉及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反复的沟通了解,以达到各自选择的目的。沟通还能使双方了解到不足,做到自我完善。招聘录用中信息接收、发送、编码及解码过程在资格审查、初选、面试、正式面谈等过程中充分应用。招聘录用过程中人员测试与甄选的方法:心理测试、智能测试等即为信息发送及接受过程。招聘评估为信息技术加工处理的过程,也包含解码的过程。招募信息的信息通道即发布渠道,主要有网络、报纸、杂志、电视、电台、布告和新闻发布会等,或是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用口头的、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发布招募。在外部招聘中的信息通道有广告启事、校园甄选、职业介绍机构、猎头公司等。沟通方式的选择及应用。如根据非正式发布存在费用低、并乐意进行双向交流、速度快的优点以及覆盖面窄的缺点,一般在劳动力市场上明显供大于求,而且招聘层次不是很高时可以选用。信息的反馈,收集应聘者的反馈信息。

2.4完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组织

新形势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内推行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在满足其发展需求方面体现出力不从心,所以现代企业在创新型经济管理体制体系的导向下,应积极对经济管理组织施以完善对策。例如,企业管理层在明确企业后续发展模式以后,经济管理部门应主动为不同部门重新设置经济活动目标,这一措施的编制与推行为现代企业后续发展中核心战略目标顺利达成提供优势条件。现代企业对于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完善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整合自体业务运转特征,以分解评估与分层优化方法为依托全面而深度解析传统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存在的缺陷,同时以解析结果为基准,以国际上成熟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体系为参照,达到强化其完善性的目标。

2.5员工激励阶段

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即人力资源的发展,激励,维护过程。创造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以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通过沟通了解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并涉及组织对个人利益和需求的满足状况,建立起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增強员工的满意度而提高工作效率。沟通可以减轻紧张感,被激励的员工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为缓解紧张他们会努力工作,紧张度越大,努力程度越高。通过沟通满足员工的需要,紧张将会减轻。沟通了解员工需求以“需要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的,分层了解需求。并将沟通结果应用到员工激励方面,使激励做到有效,合理。激励需要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的始终,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编码并发送信息),组织成员个人的了解(接收信息),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信息反馈与信息解码)等,都依赖于人际沟通。企业组织中人际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促使组织进一步了解其成员并不断改进其激励机制。

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可增进组织效益。而人际沟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必不缺可少的重要手段与技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排除沟通障碍,建立合理的沟通方式,促进沟通的流畅而达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使人力资源管理行之有效,从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伟强.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征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

[2]朱海森主编.人力资源管理[M].修订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张 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国网高平市供电公司)

人际交往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班长蒋某平常跟同学王某很要好, 两人因为王某旷课, 蒋某作为班长和好友不留情面地训斥了他, 结果王某生气因此两人关系闹僵。事后我了解情况得知矛盾的根源在于蒋某的说话态度和方式让王某无法接受, 此事让我意识到学生干部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同时也开始反思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二、案例分析

此案例所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发的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矛盾。学生干部尤其是班长的职责是辅助辅导员管理好班级, 他们既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也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此事是王某犯错在先, 蒋某批评他既是出于班长的职责所在, 又是作为朋友的提醒, 问题出在蒋某沟通的方式上缺乏交流技巧, 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言语过于直接;而王某对于他人好意地劝说表现出认知失真、思维极端化, 认为对方交流方式有问题却不直言而采取“冷暴力”——不理对方, 双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存在问题。首先是冲动心理。这是这个年龄段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即遇事易冲动,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容易就引发人际关系矛盾。其次是面子心理, 即双方都在用不当的方式维护自尊。小冲突本来只要一方主动认错或示好就能解决的, 但双方都不愿先低头认错, 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三、处理思路及过程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 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就免不了要与他人交往, 人际交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班级管理中,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促进班干部工作的开展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矛盾通常是由个性、观点不同等原因引起的, 最常见的矛盾来源于沟通方面, 即双方由于沟通不畅, 信息交流不够或信息被曲解造成误会。在当代大学生中, 口头禅和说脏话也是引发人际矛盾的一个诱因。此案例中, 王某说让他恼火的主要原因就是蒋某在批评他的言语中伴有脏话, 这是让他接受不了的。

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人际认知能力、人际情绪控制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剖析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人际认知能力欠缺, 主要表现在王某没有正视班长兼好友的劝说, 对于对方的指责只看到了对方的不满和批评, 没有体会到对方的良苦用心;二是人际情绪控制能力差, 主要是蒋某缺乏对自己言语、情感状态的控制, 表现出这个年龄典型的易于动怒特征, 结果言语激怒了对方, 使得关系恶化;三是人际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如果蒋某采用的不是批评指责而是说服教育, 谈话讲究点技巧, 也许双方的交流就不会不欢而散, 如果王某对于对方说话的方式不接受当时就能提醒告知对方, 两人也不会闹僵。根据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理论 (PAC理论) , 两人的人际交往属于PP (ParentParent) 对PP型, 即双方都表现出颐指气使的武断, 硬碰硬, 才引发矛盾。

如果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能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和对方的心理状态, 做出互补性或平衡性反应, 把自己的情感、举止控制在成人的语调、姿态对待别人, 给对方以成人刺激, 同时引导对方也进入成人状态, 做出成人反应, 那就有利于建立互信、互助关系, 保持交往关系的持续进行。

人际交往中讲究的是情商, 是同理心。作为学生干部, 对自身角色要有合理的定位, 学生干部既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服务者, 对待其他同学的态度要谦和, 提意见、指出别人错误要注意场合, 措词要平和, 以免伤人自尊, 产生反抗心理。

学生干部在管理过程中若采用“与人为善”的方式, 不仅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 而且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蒋某作为班长, 对于班里同学违规违纪的行为有责任进行批评指正, 但是问题在于管理方式不得当, 又缺乏交流艺术。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与普通同学不同, 他们要面对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 如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其他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他们要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注重沟通的艺术, 与同学交流多用亲善、双向式的沟通, 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威式、单向式的沟通。

本案例我采取的处理方式是首先分别找双方谈话,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 以便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紧接着, 给双方进行心理疏导, 让他们意识到各自的问题所在, 双方都有错, 同学之间有矛盾分歧很正常, 产生矛盾时要冷静, 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 宽容大度、相互谅解, 就不会导致敌意。蒋某身为班长要认识到自己与同学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不能摆出“官架子”, 更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训斥对方, 即便对方是自己的好友交流沟通时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做工作应以说服教育为主, 并讲究与同学交流的艺术, 做到既能达到目的又能让对方欣然接受;王某要加强自律能力, 旷课本身就不对, 对于他人善意的指正要及时听取和改正。不管对方是作为班干部还是朋友存在问题要给对方以反馈, 不能采取“冷暴力”的方式消极对待。最后, 与双方的谈话进行的都很顺利, 从一开始把问题矛头都指向对方到后来双方都意识到自身问题所在, 我认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 于是问题处理的最后一步就交给他们自己解决, 彼此给对方一个“面子”, 结果两人就顺其自然地重归于好。

四、经验与启示

此案例警示我在培养学生干部管理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人际交往能力,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 建立平等、信任的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能够促进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认为学生干部自身、老师及学校三方都予以重视并共同配合完成, 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首先, 学生干部要意识到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自身礼仪素养,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第一,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掌握批评的技巧, 并注重在实践交往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第二, 要具有语言艺术。在具体的人际交往过程中, 言语得体、有礼貌, 俗话说“良语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艺术运用的好, 就能优化人际关系, 反之则产生矛盾。其次, 老师通过理论传授和实践指导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干部人际交往能力的专门培养。一方面, 可以面向学生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人际交往知识讲座、培训、拓展训练或团体辅导等,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知识讲座、培训给学生干部提供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技巧及应对策略;拓展训练能够把学生干部身心能力中最出色的部分挖掘出来, 加以升华, 从而达到提升其能力的目的;团体辅导则可以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对学生干部人际交往问题进行有效干预, 以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状况。另一方面, 通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团体活动来锻炼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里离不开各类学生活动, 而这些活动主要靠学生干部来组织、策划, 工作中的协调与合作就会使他们的交际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升。

最后, 学校建设人际交往课程体系,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仅对学生干部, 对普通学生而言, 掌握一定的交往知识和技巧, 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都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欠缺和不足是整个群体共性的问题, 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弥补, 而调查也发现有40.58%的大学生表示很有必要开设人际交往相关课程。除了开设相关课程之外,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式教学活动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比如小组合作、讨论等互动形式都对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大有裨益。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其工作的开展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通过处理学生干部工作中与同学产生的人际关系矛盾而引发思考, 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人际关系矛盾,人际关系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15.

[2] 陈海燕.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D].山西:山西农业大学, 2013.

[3] 刘晓华, 刘晓鹰.基于PAC理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策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16.

人际交往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交流恐惧

A Study on Group Counseling for Personal-communi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Yang Shuang, Wang Ya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P.R.China

【Key words】 Personal-communication; Group counseling; Undergraduates;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在以往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相关调查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王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存在交往能力欠缺和强烈的交往需求之间的矛盾[1]。张改叶的研究中涉及大学生进入高校后感觉最烦恼的问题时,结果有79%的学生选择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差”,在人际交往中最缺乏的是“不知道该怎样表现和表达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处理好与同宿舍同学的关系”、“不知道怎样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关系以及与老师的关系”等,并常常会因这些事情而烦恼[2]。故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大学生心理辅导研究和探索的热点。

团体心理辅导也叫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3]。与个体咨询相比,团体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提供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发现问题的共性,产生共情,减轻焦虑,同时有机会学习和演练他人成功的交往策略;另一方面团体咨询的条件下,参与者不仅可以得到他人的接纳和支持,而且能够学习接纳和帮助他人。这种合作、参与的关系有助于体验和增进交往中的亲近感。

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干预方法在提高心理辅导的实效性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研究将如何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作为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旨在从团体辅导的角度,探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策略,改善大学生不当的交往方式以及由于人际关系不良所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加强人际的沟通与交流,增强适应能力,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海报招募的形式从河南大学自愿报名的72名学生中筛选出15名符合条件的同学参加团体辅导,分成新生组与混合年级组,基本情况见表1。筛选工具包括:①量表。运用本研究选取的作为评价工具的3个量表,对报名者进行测试,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前测。②开放式问卷[4]。③诊断性面谈。

1.2 评价工具

1.2.1 由华东师范大学祝蓓里修订的卡特尔16PF中的交际性因子 共13道题,采用3级分制。在本研究中用以检验参加者人格交际性特质的变化。

1.2.2 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PRCA)[5] 包含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有6个题目,分别用于测量在小组讨论时、2人交谈时、参加会议时和当众演讲时,个体的交流恐惧程度。量表采取5级分制。分量表分数之间的内部相关系数为0.40~0.69。总分的α系数超过0.90。分量表的α系数超过0.75。PRCA在测量人际交往方面显示出高度的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中用以检验参加者人际交流中的感受变化。

1.2.3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的回避分量表[6] 共14道题,采用“是-否”记分。在本研究中用以检验参加者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变化。

1.2.4 团体满意度评定调查表[7] 调查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用以检验成员对活动的接纳和认同,显示团体辅导的效果。

1.2.5 成员自评量表[3] 通过成员报告参加活动的主观感受,结合前后测的数据结果,对团体辅导的实际效果起到丰富和补充的作用。

1.2.6 统计方法 调查基本采用集体施测,当场收回的办法收集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与t检验的方法,用SPSS 11.5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实施方法 将15人分成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全部为大一新生,另一组包括各年级学生,两组干预过程相同。采取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团体辅导由一名指导者带领,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共8次,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相应的活动[3,8],具体活动内容见表2。

1.3.1 建立关系阶段 运用一次活动时间,将团体辅导相关情况向小组成员作一简介,签署团体协约;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成员间互相认识,消除陌生感与戒备心,建立信任关系,创设良好氛围,在互动中学习与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

1.3.2 探索问题根源阶段 通过两次活动,促进团体成员的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增强自觉的能力;同时找出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的个人原因,为接下来的领悟与改变进行铺垫。

1.3.3 领悟与行为改变阶段 通过4次活动,聚焦于人际交往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学到的人际交往技能。

1.3.4 结束阶段 在最后一次活动中,总结各自的收获与成长。完成相关量表,作为活动效果的检验标准。

2 结 果

2.1 各量表前后测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实施团体辅导前后,团体在交际性因子、小组分、会议分、公众分和总恐惧分的差异上具有极大的统计学显著性(P<0.001),在2人分和社交回避分量表上的差异具有非常大的统计学显著性。表明参加小组的成员交际性明显增强,在小组、会议、2人和公众各情境中的交流恐惧明显降低,交流恐惧状况明显好转,社交回避倾向明显下降。表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成员无论是在人际交往的个性特征上,还是在交流的感受和行为方面都得到显著改善。

2.2 主观评价 由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成员对团体咨询活动满意并认为有所收获。成员选择“不满意”的题项集中于将团体经验运用到现实中、如何自我表达以及自我认识等方面。成员自评量表的主观报告表明,团体的经验对成员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开放性、自信心、接纳自我和他人方面有显著提高,团体设置的具体活动能促成个体认识上的积极转变和领悟。

在活动中期和末期分别进行的小结与收获中,成员也对这次团体辅导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有的同学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认为,“每个人都很坦诚,在小组中找到了家的感觉”,“与别人的交往不再紧张,变得轻松、自如了”,“希望能多组织类似的活动”等。在团体进行过程中指导者也感受到了成员精神面貌上的明显改善,同时感受到团体的力量,并为这种团体力量所感染。

3 讨 论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背景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其中又以心理因素为主。心理因素又包括认知因素、技能因素、行为方式及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些易改变,有些则不易改变[9]。本研究证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个性特征、人际交往中的消极情绪、回避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改善作用。同时在本研究中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发现大一新生与其他年级学生在团体中的表现与体验有所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3.1 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人际交往个性特征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时期,个性特征仍有较强的可塑性,如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以及某些个性特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就能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团体辅导中开展探索自我的活动,对深化自我认识和自我觉察,挖掘个性中的积极成分的潜力,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20个我是谁”、“自画像”分析以及动物想象投射测验等活动,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逐步认识自己,发现自我评价当中的不合理认知,树立自信。通过对潜意识自我意象的发掘与讨论,小组成员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去认识自我,找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在优势,从而增强自信。通过活动小组成员人际交往中的畏缩性降低,开放性提高,不利于人际交往的个性因素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研究结果也使笔者认识到,有些成员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尚不够深入,可能与团体咨询的特定形式有关,团体活动往往难以触及到每位成员的深层次问题,如能在团体辅导的同时,适应成员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辅助以个别辅导,则更能体现心理辅导的效果。

3.2 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交往中的情感体验 团体心理辅导重视创设安全、和谐、轻松的氛围。在这样的气氛中展开与他人的互动可使成员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在团体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成员彼此间的信任逐步加深,个体开始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整个团体辅导侧重于激发成员间的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具体的积极情感体验包括: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初期感受轻松、和谐的交往氛围,降低人际交往中的顾虑和敏感性;通过前期的自我探索过程体验被关注,以及其他成员提供的积极帮助和肯定;在中后期的具体问题解决和专题辅导的过程中,成员们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他人存在的问题,减轻了焦虑体验,并且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和交往技巧的掌握增强了自信心,在向他人提供帮助和经验参考中感受到个人价值感的提升。团体辅导使参与者体验到了交往带来的积极情感,对交往行为的主动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3.3 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交往中的行为表现 通过认知上的调整改变成员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理思维,配合具体的人际交流技巧的探讨和演练,如角色扮演、心理剧、关于如何拒绝别人和如何接受赞美的专题辅导等,并在此基础上布置家庭作业,改善成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回避倾向,成员交往的主动性和开放性都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部分成员反映难以将在团体中获得的经验及时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分析原因一方面将团体经验内化到自身日常行为规范当中需要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每个人都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包括如何自我表达,这往往需要在团体活动以外持续摸索和尝试;另一方面在辅导过程中应强调家庭作业的重要性,要求成员尽可能完成作业。例如在模拟应聘的环节中,是否完成家庭作业的成员之间,其活动效果差异是十分显著的。

3.4 新生组显示出较多共性的问题 成员均为大一新生的一组,表现出诸多共性的问题,主要是新环境中的适应不良。如迫切希望融入新的集体和环境中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希望获得所有人的肯定;还没有完全从家庭和以往朋友圈中脱离出来;处理不好参加团体活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等。同时在组织活动中感受到大一新生的活动积极性非常高,气氛非常热烈。自我开放性和对他人的关注程度都非常高。他们渴望与人交流,只是找不到合适的途径,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不少同学表示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由此考虑到大学一年级是改善学生交往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团体辅导也可针对如何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工作。

3.5 由各年级学生混合组成的小组在开放程度上低于新生组,团体辅导应考虑到年级的差异 大一新生在生活经验、面临问题等方面有较多的相似性,故较容易产生共鸣。而高年级学生在各方面相对更成熟,自我认识、自省能力更强,也更内敛,其心理需求趋向于多元化,故在小组内开放程度较低。加之在团体情境中,个人深层次的问题本来就不易暴露,各年级学生混合组成的小组对团体活动的感受显得略低于新生组。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活动采用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将在团体中发现的问题在个别咨询中进行深入讨论,达到了良好的干预效果。由此感到大学生心理辅导应考虑到年阿立哌唑治疗老年阿立哌唑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喹啉类衍生物,它的抗精神病作用可能与D2受体及5-HT1A受体的部分拮抗作

级差异,各年级学生混合组成的小组与大一新生组成的小组,在团体辅导的方式方法上应当有所不同,这将是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继续探索的问题。

4 结 论

4.1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交往个性特征、交流恐惧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回避行为的干预效果极其显著。

4.2 团体咨询中的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发生困难,应引起注意。

4.3 大一新生与其他年级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表现不同。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4.4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辅以个别咨询对全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王瑶.小组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4,27(5):1254-1256

[2]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8-290

[3]樊富珉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2(1):179,198-212

[4]Ed E. Jacobs, Robert L. Masson, Riley L. Harvill. Group Counsel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洪炜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0:82-84

[5]马弘.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PRCA).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2-235

[6]马弘.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 SAD).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41-244

[7]周永红,李辉,张智,等.团体咨询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156-157

[8]邢邦志主编.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212-246

[9]邢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心理科学,2003,26(6):1142-1143

(收稿时间:2007-07-26)

人际交往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个体社会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起点。作为未来警官摇篮的警校必须重视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对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和人际关系的困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很有意义,更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理论的丰富和拓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将有很大的帮助。

一、对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调查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位于郑州的一所警察专科学校的在校大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共发放问卷876份,收回有效问卷848份,有效率97%。其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分别为417人和431人,男生和女生分别为681人和167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分别为409人和439人(实际统计时已经剔除了未填和错填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的被试者)。

(二)研究工具

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主要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所存在的自我中心、害羞、孤僻、社交恐惧等问题来诊断人际关系行为的困扰程度,共28道题,每道题有“是”和“否”两个选项。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总分为28道题之和,分数越高,说明被试者人际关系行为的困扰越严重。总得分在0~8分者表示在人际关系上无或较少困扰,9~14分者表示在人际关系上有轻度困扰,15~28分者表示在人际关系上有较严重困扰(其中超过20分者表明人际关系的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量表还分别从四个方面诊断了人际交谈、人际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的困扰程度,每个方面7个问题,得分范围是0~7分,分值划分成三段,从低到高分别表示各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越来越重。大量研究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调查结果

(一)困扰程度状况调查结果

总体来看,在本次受测的警校学生中,525人(61.9%)在人际关系方面无或较少有困扰,人际关系良好,善与朋友相处;323人(38.1%)在人际关系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困扰,其中,248人(29.2%)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轻度困扰,75人(8.8%)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较严重的困扰。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较严重困扰的75名学生中又有18人(24%)属于困扰很严重,在心理上已经出现明显的人际关系障碍,在本次全体受测者中的百分比为2.1%。

(二)四个维度的困扰程度状况调查结果

把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四个维度的得分分组统计后,人际交友、人际交谈和异性交往三个维度的困扰程度比例比较高,分别是356人(42%)、308人(36.3%)和267人(31.4%),人际关系困扰问题最少的维度是待人接物110人(13%)。从存在较严重困扰程度等级的比例来看,与异性交往维度的比例最高,有69人(8.1%),其次为人际交友51人(6.0%),人际交谈25人(2.9),在待人接物上的困扰比例最低为11人(1.3%)。

三、对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调查结果的讨论分析

(一)警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其他院校的比较

此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警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整体良好,具体结果与周婧颖(2010年硕士论文)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结果相比,数据结果基本接近;与甘露等人对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结果相比,警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略显偏低;与李芹燕(2008年硕士论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结果相比,警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地方高校大学生要高一些。

警校大学生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相接近,可能是由于警校与民族院校都属于特殊类院校,学校的教育政策、内容等有着与地方院校所不同的特殊性,因此,人际关系的状况比较接近。

与广州市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相比,警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要差一些,其中可能有地域性的因素。广州是中国开放比较早的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人员流通量大,对广州高校的综合影响也非常大。而郑州(本研究中警校的所在地)是一个内陆城市,虽然有我国的“交通枢纽”之称,但是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对人的开放性和人际交往的影响与广州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与李芹燕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结果相比,警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要比地方高校大学生好一些,原因可能是警校大学生培养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当今社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警察,人际交往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所以,警校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比地方高校突出一些,进而,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要比地方高校大学生高一些。

(二)警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四个维度的困扰程度状况分析

把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四个维度的得分分组统计后,人际交友、人际交谈和异性交往三个维度的困扰程度比例比较高。研究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困扰问题最少的维度是待人接物,这个结果可能与警校的警务化管理有一定的相关性。警校的警务化管理使学生一入校就养成并建立了良好的教学、训练、工作、生活“四个秩序”,并且非常强调文明礼貌和纪律观念,因此,警校大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总体情况良好。

人际交友维度的困扰比例最高,可能是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警校的封闭管理所致。目前在警校学习的学生当中,有将近一半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交友的一些技巧和范围等相对欠缺;另外,警校的警务化管理是一种半军事化管理,学生不能随便进出学校,这也导致警校的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和时间有限,交友范围狭窄;而警校的大学生大多刚从高中来到大学,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最需要的就是朋友,因此,警校大学生子在人际交友方面存在的困扰问题最多。

从困扰程度的等级来看,与异性交往维度中,较严重困扰程度等级的比例最高,有69人(8.1%),可能是由于警校的性别比例差异所致。警校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男、女两性学员的比例差异很大,本研究中的警校男、女两性学员的比例大约是5:1,男女比例差异较大和警务化管理中的封闭特点导致警校学生的异性交往受限,进而引发异性交往的困扰问题比较严重。

本研究结果表明,警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整体状况良好,但是在异性交往维度上,存在较严重困扰程度等级的比例较高,这一状况值得警校学生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者重视并开展进一步的人口学差异研究,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分析和教育方法。

(作者单位:铁道警察学院)

人际交往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际沟通;问题探析

引言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在企业中,以沟通为基础的团队协作在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建设合理高效的沟通机制,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占据优势,从而留住人才,挖掘人才潜能,建设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人力资源工作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助人为乐的精神、高EQ、高度责任感,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耐心、诚信和保密等。这些能力和知识,离不开语言这个沟通载体。在人力资源工作中,由于职工个体性格差异,对敏感问题的反应程度不同,应学会巧用语言技巧,使管理有效落实,事件处理得当。当然,这需要提高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口才、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其次,沟通重要的必然性。信息有效的传递,不会对工作产生误区,在直面问题时有效沟通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者明确职工的想法、意图和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才能进行合理及时的处理,进而减少职工矛盾与化解事件冲突。最后,保证有效沟通的关键。在工作中,人力资源工作不乏与人打交道,对待别人秉着平等人格、真诚态度、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实事求是、接纳、共情(感同身受)、积极关注、宽容及不批评等原则。这些因素看似容易,实际工作中,管理者会受周围环境、当时状态、个人情感等影响,把握不当会适得其反。所以说,人力资源部的每一位专员,都是在不断磨炼自己的同时锻炼业务,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往往涉及更多的是职工的个人利益和未来发展问题。有效沟通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当人力资源工作中遇到问题,也可以直接反应职工个体,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群体效果、会影响工作情绪、积极性及质量。对于人力资源工作,即敏感又慎重,沟通的水平决定决策是否成功与达到效果。

2人际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各阶段的具体应用

2.1人力资源规划阶段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始,要使组织的工作岗位安排和人员配备有个合理的计划。必须进行大量的人际沟通来了解岗位的需要,了解组织现状及发展变化从而引起组织的人员调整安排等,为制订人事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2.2解决管理者之间问题的对策

针对管理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企业最高决策者应重视人员的岗位安排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布局,使管理者所在岗位与其性格、管理方式相协调;同时,最高决策者应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之合理共处并对其施加影响,充分利用其优点,抑制其缺点,从而使各部门管理者的工作更方便开展,形成坦诚高效的沟通,进而形成良性竞争。

2.3招聘录用阶段

充分了解各种工作的特性以及能够胜任各项工作的人,对担任该项工作人员的要求充分理解,是招聘、选拔和任用的前提。而招聘录用是双向选择的原则,势必涉及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反复的沟通了解,以达到各自选择的目的。沟通还能使双方了解到不足,做到自我完善。招聘录用中信息接收、发送、编码及解码过程在资格审查、初选、面试、正式面谈等过程中充分应用。招聘录用过程中人员测试与甄选的方法:心理测试、智能测试等即为信息发送及接受过程。招聘评估为信息技术加工处理的过程,也包含解码的过程。招募信息的信息通道即发布渠道,主要有网络、报纸、杂志、电视、电台、布告和新闻发布会等,或是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用口头的、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发布招募。在外部招聘中的信息通道有广告启事、校园甄选、职业介绍机构、猎头公司等。沟通方式的选择及应用。如根据非正式发布存在费用低、并乐意进行双向交流、速度快的优点以及覆盖面窄的缺点,一般在劳动力市场上明显供大于求,而且招聘层次不是很高时可以选用。信息的反馈,收集应聘者的反馈信息。

2.4完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组织

新形势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内推行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在满足其发展需求方面体现出力不从心,所以现代企业在创新型经济管理体制体系的导向下,应积极对经济管理组织施以完善对策。例如,企业管理层在明确企业后续发展模式以后,经济管理部门应主动为不同部门重新设置经济活动目标,这一措施的编制与推行为现代企业后续发展中核心战略目标顺利达成提供优势条件。现代企业对于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完善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整合自体业务运转特征,以分解评估与分层优化方法为依托全面而深度解析传统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存在的缺陷,同时以解析结果为基准,以国际上成熟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体系为参照,达到强化其完善性的目标。

2.5员工激励阶段

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即人力资源的发展,激励,维护过程。创造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以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通过沟通了解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并涉及组织对个人利益和需求的满足状况,建立起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增強员工的满意度而提高工作效率。沟通可以减轻紧张感,被激励的员工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为缓解紧张他们会努力工作,紧张度越大,努力程度越高。通过沟通满足员工的需要,紧张将会减轻。沟通了解员工需求以“需要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的,分层了解需求。并将沟通结果应用到员工激励方面,使激励做到有效,合理。激励需要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的始终,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编码并发送信息),组织成员个人的了解(接收信息),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信息反馈与信息解码)等,都依赖于人际沟通。企业组织中人际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促使组织进一步了解其成员并不断改进其激励机制。

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可增进组织效益。而人际沟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必不缺可少的重要手段与技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排除沟通障碍,建立合理的沟通方式,促进沟通的流畅而达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使人力资源管理行之有效,从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伟强.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征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

[2]朱海森主编.人力资源管理[M].修订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张 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国网高平市供电公司)

人际交往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交往能力;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随着越来越多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由于和父母长期分居,缺乏监督和指导,所以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在情感、性格等心理方面表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自控力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上网成瘾;有的性格孤僻,不善于与同学交往;等等。培养交往能力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措施有效地培养留守儿童的交往能力。

一、教师以身作则,为留守儿童学会交往作出表率

首先,学校或幼儿园的教师、阿姨之间要团结协作。教师对待工作、生活和同事的态度,留守儿童是耳濡目染的,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事事与其他教师密切合作、团结互助,建立和谐、美好、温馨的同事关系。

其次,与留守儿童建立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留守儿童从进入学校开始,晨读、上课、课间游戏,教师都在和他们进行亲切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留守儿童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并据此认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教师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凡事以鼓励为主,师生关系会是平等、亲密、互相信赖的。这种人际环境会使留守儿童感觉到“教师像妈妈,学校像我的家”。反之,教师如果对留守儿童苛求、批评、训斥、惩罚,会造成留守儿童的情绪压抑,引起消极的情感。

二、教师要为留守儿童多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

首先,教师可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在客观上为留守儿童创造交往的机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是不同的,有的留守儿童爱说、好动、浮躁;有的留守儿童内向、不爱说话、对人冷淡,教师可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科学安排留守儿童的座位,使不爱交往的留守儿童,在热情、善交往的同伴的影响下,学会交往。

其次,教师可在游戏活动中,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使留守儿童的交往面得到新的扩展。比如课间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小朋友之间谈谈学校之外的事情。笔者所教的班级有个不善言谈的小朋友明明,他有一次带来了一个非常漂亮好玩的电动火车,小朋友们争相观看,羡慕地向明明问这问那,明明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讲述了他去父母打工的地方——广州游玩时的所见所闻。

在游戏活动中,除了留守儿童自身选择游戏、选择伙伴以外,教师可注意观察留守儿童的游戏情况,人为地干预他们的活动。例如,在组织孩子们进行“娃娃家”游戏时,张×扮演小主人公,趁这个机会,我把呆呆坐着观望的李×叫到游戏中去,并对张×说:“你这么能干,再给你一个小弟弟吧!”于是,在游戏中,张×带着李×去时装店,他对服务员说:“请给我弟弟拿件衣服。”张×指导“弟弟”向“售货员”说清楚要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衣服等。就这样,李×在张×的帮助下,说了许多平时很少说清楚、说完整的话。

三、家校要密切配合,共同创设温馨的成长环境

要培养留守儿童正常交往的能力,需要教师、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为留守儿童创设正常交往的环境。我班的晓林性格冷漠、孤癖。平时教师叫他回答问题、参加游戏时,他一概不听,待在位置上一动不动,宛如木桩一般。通过家访笔者了解到,晓林的父母到深圳打工去了,整整两年没有回过家,他和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与他的爷爷、爸妈取得联系,一方面,要求爷爷奶奶多带他去朋友、亲戚家做客,多鼓励他和邻居小朋友玩;另一方面,要求父母多回来看望他。经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晓林慢慢地变了,喜欢与人交谈、与人交往了。

总之,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学会正常交往是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学校要培养留守儿童从小学会正常交往,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1.江西省定南县第二小学,赣州,341900;2.江西省兴国县枫边小学,赣州,342423)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上一篇:护士创新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