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17

自主学习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这种整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化学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这种整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化学改变为“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广阔的天地。结合学校化学教学的改革、实践和新课标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不断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

信息技术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展示,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被人类发现的故事,然后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将搜索到的故事进行交流,并且互相补充,这样同学们不知不觉的就已经学习了元素同期表的一些规律,因为故事中会提及门捷列夫是根据何种规律发现,并组织成元素周期表的。还会提及到其他科学家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规律的补充。这样,既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主体性课堂的氛围与开端,又让学生尝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因为书中所讲的一些规律已经被他们在搜索故事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能给他们一种收获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节省单调乏味的老师板书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

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BBS论坛、e-mail邮箱、班级校友录论坛,等等。甚至可以用上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

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例如,在学习《乙酸》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由分子结构来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制作一个flash课件,模拟球棍模型,并通过动画来显示键的极性以及δ键与π键的键能的不同,并模拟断键的过程和其他基因如何连接到相应的位置,从而让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与掌握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机理,以及它的羟基与醇类的区别、羰基与醛类的区别等。

四、信息技术促进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中学化学教材内容与其他各学科有着许多的联系,如喷泉实验、布朗运动、气体摩尔体积等与物理知识有关;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等与地理知识有联系;糖类、蛋白质、赤潮等与生物知识有联系。此外,现阶段的考试,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1)各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2)理论和实际结合,学以致用;(3)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4)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必然打破单一学科知识的结构,对学科知识进行新的整合。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汇聚,也为跨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

五、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应避免几种不良的倾向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媒体则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避免以下不良影响:

1.应避免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术,而忽视师生互动作用的倾向

多媒体化学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忽视了自己还有粉笔和一张嘴,忽视了教师自身拥有的资源。教师的自身作用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为机器所主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少了,直观的刺激变多了,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来讲是大量的重复感受。原本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多媒体过多使用而逐渐丧失,多媒体本身的刺激也变得麻木,学习效果自然而然要大打折扣。

2.应避免在化学课件制作和网络教学中,存在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特点的倾向

化学课件和网络化教学的直观、生动是其优点,但很多教师在制作化学课件和建设化学网站的过程中,片面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而很少思考这个形象性、生动性会对化学课堂教学起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堂中心转移到画面的生动形象。教学中,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色彩艳丽,动感十足,确实能够吸引学生,但易喧宾夺主,使化学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得不到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也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从中不能体会化学思维的乐趣和感受化学情感的熏陶。所以,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亟须纠正。

3.应避免在运用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向学生收集罗列知识过多,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的倾向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正是这种传递知识的快捷性,促使个别化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存在盲目加大知识容量,教学过程中既不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结果学生接受信息过多,造成“死机”。另外,许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粘贴给学生,将大量素材资源罗列在一起,而缺乏对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和必要的剪切,对于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工作也没有进行编辑,大部分在因特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不补充、针对性差的素材资源。对大量的垃圾信息和知识缺乏筛选,只能让学生坠入十里云雾之中。这样的教学,既无法达到学科教学目的,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因此,盲目追求大容量的知识和形式,应该尽量避免。

总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化学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化学教学,迎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挑战,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好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大幅度地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率,使化学教学更加有声色,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使教师能更好地展现自我。

自主学习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

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实现新的角色转变,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就是照本宣科的传授者, 十足的教书匠。教师对学生的要求, 只主张学生对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的机械性记忆, 牢固掌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成绩好就是优秀, 高分就是天才。走进新的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的任务不再是储存知识的“机器”, 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书匠”式的教育工作者, 而是教学活动中的研究者, 引导者, 真正的“教育专家”;课堂已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 而是师生间互帮互学、共同探索的新天地。要实现这一转变, 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孔子有这样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进行探索, 或者让学生独立自学探索, 或者分成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索, 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

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 思维的潜力得以挖掘, 而学生之间热烈交流的局面一旦形成, 每个学生也都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及语言表达, 个性等方面都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5~7人的小组。分组的依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社会背景、以前小组学习的经验等。小组成员最好有一些差异, 能够互补互助, 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倡导小组协作学习的同时, 还要强调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 比一比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谁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全面深刻;谁提出和探讨的问题最多。

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 其研究的范畴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千姿百态的生物所表现的种种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 给了生物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 充分发掘、利用好这些现象, 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一方沃土。如在讲鱼的呼吸时, 我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鱼生活在水里, 利用鳃从水中得到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的结论灌输给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去寻找问题, 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

3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3.1 培养自读思考的习惯

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生物书, 使他们掌握读书的方法。“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 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3.2 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不仅为生物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且也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将善于观察固化为学生的一种优良习惯, 上升为内在的科学品质。

在观察时, 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 拟定一定的计划, 按计划仔细地观察, 提出问题, 寻求某种答案, 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 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 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 要调好光圈, 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 可由教师检查, 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 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3.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除了课堂实验教学外, 可以积极开展校外、课外观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野外, 田间去接触实际、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以扩大视野,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书本知识。

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校园, 认识校内动植物, 认识每种植物的叶脉类型, 叶的类型, 叶序类型。

指导学生进行植物栽培, 练习植物的繁殖技术。

在青蛙的繁殖季节, 捉些小蝌蚪带进教室, 观察它的身体变化, 从而了解它的发育史。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培养操作技能, 还能增强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 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又通过实践丰富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积极开展校外、课外活动, 才能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 才能更好地进行生物学教学。

4 及时评价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推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课改后生物实验活动更多。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学》这个学科, 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活动中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评价机制, 及时评价, 才能增进和保持生物学科课堂的活力。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 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无法落实, 而有检查没有评价无法激发自学热情。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 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 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 再由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 我都是当场给予评价, 肯定正确, 指出错误, 对回答好的打成绩予以鼓励。以上做法使学生感受到获得自学成就的喜悦, 进而增强自学的信心。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 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在传统“授受型”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中, 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 努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任重而道远!

摘要: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 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然而, 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而自主学习在这方面充分体现了其教学优势, 使教师成为引路人, 学生则成了学习中真正的主体。

关键词:创新观念,自主学习,激发动机,教给方法,有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戴荣.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9:36~41.

[2] 朱慕菊.走新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60~72.

自主学习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创建自主学习课堂, 更新生物教学模式

教室不仅是学生主要学习场所, 还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 因此, 教师应该先从课堂入手,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从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高中阶段本就学习压力重, 课业繁忙, 而生物知识相对学术性较强、知识层次较高, 因此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

1.1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促进师生、 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师要打造成功的课堂教学就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自主学习不仅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强弱, 还在于学生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内容, 因此, 教师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相互交流和提问, 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我思考从而实现自我突破。 例如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一知识点中, 教师可以想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谈感受进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者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

1.2 实施任务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竞争学习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我们可以得知,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合理的引导, 让学生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进步。 教师在课堂新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 可以向全体同学布置任务, 通过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把握、 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解决任务, 教师可以为任务设置一定的奖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任务。 例如在“细胞”这一知识点学习后, 设置问题“酵母菌发面时二氧化碳是怎样得到的? ”等。

2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提供多样学习环境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环境, 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让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巩固知识, 从而激发思维活跃度。

2.1 推行探究学习, 促进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探究能力学习

生物学科本就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高中生物更是注重考验学生的实验和知识能力的统一情况, 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真正获取知识能力应该从实验入手。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 因此, 教师要从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源于书本、源于实验指导学生学习, 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知识认同感, 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和得出实验结果, 从而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例如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实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发现。

2.2 推行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在生物课堂中合作共赢

合作学习在高中课堂中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按照5—6 人分为一组进行划分, 小组成员按照学习能力均衡分配。 小组在合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合作, 这样不仅可以在明确分工中提高学习效率, 还可以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为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可以达成统一的目标。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学习为主, 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构建, 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同时可以激发学生个体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

3合理评价学生,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

评价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进步的过程,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不仅有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也是展现教师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 再者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对教师全面评价, 从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 同时生生之间也要相互评价, 因为学生之间课下课上相处时间比较长, 对于各自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改变自己, 从而为实现高效的课堂知识学习做准备。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 参与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有重要作用, 对于教师今后的教学内容也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教师可以设置计分式的评价, 通过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作为评价内容, 为了完善班级评价机制教师可以邀请其他教师进行听课评价, 通过班级学习气氛、活跃程度和知识教学等方面进行评价。

4调整角色定位, 提高学习积极性

老式教学以教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刻意追求某种课堂教学中所谓的“完美”, 使课堂教学变得呆板乏味, 久而就之, 厄杀了学生的“天性”, 固化了学习思维, 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所以, 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拿出甘当绿叶配红花的勇气,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平等、信任、合作的自主性学习环境, 让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所展现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不断完善课堂内容,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认清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引导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提供有效建议, 为学生的全面学习提供环境和氛围。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内容在高中课堂中的推行, 作为素质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自主学习也逐渐得到重视。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 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为学生的成绩提高和自学能力奠定基础。要使自主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得到顺利应用, 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树立新式教学理念,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再者, 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变以往强行灌输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方式, 多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 鼓励他们主动、有信心地自我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生物学,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冷长凤.高中生物学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自主学习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前提

生物课程是需要长期的不断地观察自然界的变化的一门学科。而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易变和习惯定性的阶段, 这一时期是培养学习观察力的最佳阶段。达尔文曾宣称:“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 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中, 对其精细观察能力, 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1.1 创设机会, 激发观察欲望

例如, 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观察自然现象或动物活动特征的任务, 然后在授课的过程中请学生讲出他们课外的所见所闻, 通过分析个体的见闻, 得出“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标本展示的方式, 如解剖动植物, 请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各种情感, 如欢喜、激动、紧张、好奇, 然后不断激发观察的欲望, 深刻地掌握动植物的结构、各个部位的功能。

1.2 明确目的, 记录总结

大自然是一本大百科全书, 而教科书中记录的内容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观察自然的变化, 在培养初中生观察能力的时候, 要求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 这样才会集中注意力, 抓住重点, 有的放矢;同时需要记录每日观察到的细微变化, 长期的积累, 通过分析就能发现问题, 掌握知识。例如, 春天来的时候, 植物都换了一套新衣裳, 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 明确观察植物生长的目的, 要求学生记录柳树抽芽、长叶的时间、过程、颜色、形状等, 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于是也加深了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

2 兴趣是自主学习最好导师

兴趣是初中生自主学习生物课程最好的导师, 是自主学习生物课程的内在驱动力, 它能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强烈欲望。

2.1 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

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师在生物教学的时候, 可以多设置问题, 多问一些“怎样”、“为什么”之类的问题, 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比如在讲授《被子植物的生殖》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问:“香蕉没有种子, 怎么繁殖?被子植物中的生殖是否有胎生?”

这时学生就会想到:“香蕉中黑色的小点点不是种子, 那香蕉的种子又是什么呢?”之类的问题, 这些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通过教师的提问, 激发了他们追求知识的好奇心。有些疑惑教师应当给予解答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产生幸福感;但是教师不应该解答所有的问题, 适当地留下有点难度又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自己找答案, 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兴趣。

2.2 根据个体差异培养兴趣

由于每个人的爱好和性格的不同,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 有的学生喜欢小动物, 有的同学反感喂养动物;有的同学喜欢植物, 有的同学却嫌麻烦。那么要求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喜好, 适当地加以引导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 有的同学喜欢养鱼, 教师在讲授《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的时候请同学结合自己平时养鱼的经验来掌握知识;有的同学喜欢种植植物, 教师在讲授《植物根的生长》时, 可以请同学根据课堂掌握的知识课后再次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 心中默默回忆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3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激励

3.1 学生主体, 教会学习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师生为主体的两面, 需要双方的配合与互动。大多数的初中生对学科的喜恶都带有强烈的感性思维, 他们主动学习与否常常与他们的授课教师有关。如果授课教师年轻风趣、富有活力、尊重学生, 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是非常受初中生欢迎, 在他的倡导下, 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生物课。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想象, 他们需要理解, 需要尊重, 需要认可, 得到赏识。另外教师还需要教会初中生学习生物课程的方法, 鼓励他们多观察, 多发现问题, 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通过思考, 查找资料得出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比课堂中三番五次地重复要深刻得多。

3.2 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区别的对待个体的差异, 有的同学对生物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有的同学对生物课程缺少兴趣;有的同学接受和理解能力特别强, 而有的同学的基础相对较差;有的同学喜欢实验课, 有的同学喜欢讲述课。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对待基础较差的同学, 要多付出耐心和指导, 设置较易达成的目标;对待接受较快的学生, 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课外自学较难或者重点知识, 在课堂中先回答, 如果未理解透彻可以启发他们思考, 教师还可以为其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或电视节目, 如《动物世界》, 以填补他们课堂中“没吃饱”的大脑。

4 培养自我约束能力是保障

初中学生还是处于爱玩贪玩的年龄阶段, 所以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还得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约束可以克服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抵制影响学习的不良风气, 对于生物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保障作用。要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首先要求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以“认真学习为荣”的思想指导学习, 树立远大的理想, 坚定向上的目标。另外, 教师要教育学生为自己找一个榜样, 以其的行为方式为自己的表率, 如有的同学平时善于观察又善于记录, 所累积的观察日记有好几本, 那么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向他学习。同时, 初中生还需要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 用“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思想来教育自己, 如在观察记录的时候, 不论每天的工作量是大还是小, 都需要坚持记录分析, 认真思考。

初中生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 创设观察的情境和机会, 培养其对生物课程的热爱, 尊重学生的差异, 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约束, 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摘要:传统初中生物课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的标准和要求, 应该以初中生为主体, 鼓励初中生培养其观察力,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培养其自我约束能力, 从而促使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自主学习,培养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生物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加强全面提升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在高中新课程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背景下,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自主性学习

在国内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是围绕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展开,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严重的阻碍和影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逐渐增强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并且善于将所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在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检验更加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其中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 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目前,在国内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理念、机制的影响,普遍存在片面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弊端和问题,进而导致学生在生物学习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师不但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深入研究,而且要积极利用现有设备和条件逐步改革和完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更为适合个性化发展的外部环境。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主要包括:问题情景、直观情景、协作情景及探究情景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将文本、动画、图形、视频图像、声音等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并且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的展现出来。

1.2 协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片面注重书本知识讲解的现象,进而造成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过于依赖教师的习惯,无法明确及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学习目标。在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耐心讲解的方式,协助学生认清当前的主要学习任务,并且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更为合理的位置,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改进学习方法。

2 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观念,以及学习氛围的改进与完善都是极为重要的,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才是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先决条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基础是转变教学活动的主体,并逐步完善课堂活动的内容,进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2.1 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从理论、概念、结论的角度出发,对于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入剖析,进而导致学生受“结论式”的教学模式影响严重,难以在课堂学习中实现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合理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而且要加强对于学生自主性接受知识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高中生物课堂封闭式的教学过程相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具有趣味性、创造性的教学体制,可以引导学生在接受到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创新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进行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则是必须得到重视的关键性项目之一。

2.2 积极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深入,在积极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之一。民主学习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项目教学法、探究性教学、项目教学、目的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应用,而且要特别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课堂内容的探究性、师生之间的合作性等。为了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教育,教师只有通过、科学、合理、有效地措施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使他们生动活泼有效地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

2.3 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性学习是一个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在进行独立思维时,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其在学习中展现出活泼、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在开放的教学空间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保持学生积极的独立思维状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教师还要不断改进生物教学的核心任务和长期目标,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物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促使学生提升创新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4 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生物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合理、科学的改革,并开始注重对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启发性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养成在生物学习中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时常布置一些小的实验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通过学生的独立完成达到对其实践能力的锻炼,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让学生分层次、分阶段的完成不同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增加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的信心和动力。

3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体制逐渐形成与发展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成为高中生物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项目。为了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广大教师要在积极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并且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不断引导学生加深对于自主性学习能力的认识,进而实现在生物学习中形成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玉蕊,刘思斌.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J].吉林教育:高中教育,2010(4).

[2] 潘筱琴.带着问题学习—— 浅谈生物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问题设计[J].高中生物学,2009(3).

[3] 刘同.自主学习在生物课堂中的尝试[J].吉林教育,2009(1).

自主学习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尤其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教师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大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可以游刃有余。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数学教程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学能力 数学思维

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学好一门学科的重要前提,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

在初中阶段,人脑处于生长处于平衡状态,对于接受事物的能力較强。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

1.关于数学思维的几个特点

数学作为严谨学科,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学科,它自身具有严谨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教师要牢牢把握好特点,在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下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1.1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它要求同学们把定义和概念有非常准确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相对于问题来说,就需要经过反复论证。在具体推敲之后,才能对于数学中的具体名词进行具体的表达。然而在教学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于数学定义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对待每个学生实行差别化,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将数学思维过度到大脑中,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意识,对于日后自主学习,有莫大的帮助。

1.2数学思维的抽象性

抽象性就是说用数字表达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物与物之间取得的交流性,关键性。数学的定义是从客观事物中总结而来的,经过答复推敲,不断探,发现,提升,最终形成一套数学体系。但是在不断深化的这个过程中数学思维的抽象性也在不断加深。因此,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思维和更具有抽象性。

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忽视数学思维的抽象性,根据这一特点,更好的把握学习目标。

2.在自学过程中,如何对初中数学进行数学思维培养

2.1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虽不能起主导作用,但也要适当的给予充分的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和充分理解。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带动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逐步拓宽学生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错误解答题目或错误理解概念时,应当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讲授绝对值这个概念时,需要将负数介绍给学生。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先自主预习,了解什么是负数。在什么情况下,给它去绝对值就是正数?在什么情况下,给它去绝对值就是负数?通过这些问题的切入,让同学们先自我总结,这样一来,就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思维模式。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点评,对于不足的地方,适当给予补充。

2.2使用正确的引导方式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思维逻辑方式,在进行解答时,要有步骤,有层次,这样才能给思维一个号的锻炼效果。比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根”的时候,首先要思考之前学过的解答方法,仿照之前的例子来进行分析。其次,利用步骤再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最后,一一列举出方程的根。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逻辑顺序,保证解题思路的严谨性,步骤也要清晰明了,这样才能检测自己答题是否正确?哪里还有误区?等等一些因素,从而训练了对数学的思维能力。

2.3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促进学习进步的最大动力,要想培养好敏捷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先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中,学生应该多探讨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很多题都不止一种解题思路。例如因式分解法、图像求解法、配方法等多种方法,通过不同方法,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

3.巧用科技信息进行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并不是把课堂全还给学生,教师适当的还要对其进行引导。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将其引进教学大有益处。在几何学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动态图的演示方式,让同学们更直观的感受到图形的变化及变化过程,寻找到变化规律。随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自我演示,通过自己作图,感受其中的奥妙所在,这样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增强了记忆,另一方面培养了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带给学生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被动式的学习使他们没有机会自我探讨,进行总结归纳,学生的思维能力都仅限于教师的思维能力。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给学生留足空间进行自我揣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丽滨.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69-170.

[2]袁彩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122.

[3]袁燕.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成功(教育),2013,(04):75.

上一篇:司法理念司法独立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