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融资模式范文

2023-09-21

ppp融资模式范文第1篇

我国的医院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 营利性医院主要是私营、民办医院, 非营利性医院则主要包括公立医院、社区医院和企业自办医院等。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医院, 不以营利为目的, 主要为国人提供公共医疗服务, 所有收入都要作为医院运营以及发展的资金, 不能进行利润分配。

PPP融资模式是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 以一定的合约约束为基础, 对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的职责与义务进行明确的分工, 两者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或者提供公共服务。

二、PPP融资模式在国外医院的应用现状

PPP融资模式在国外已经有非常多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 英国率先在医院实施PPP融资模式, 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政府不需要对医院的建设进行投资以及管理, 资金主要来源于私人组织, 政府也不会干涉医院的运营, 主要由提供资金的私人组织进行管理, 这也是目前英国应用最多的PPP融资模式。 (2) 与第一种大体一致, 但这种模式所涉及的项目规模较小, 公共部门所占股份较多。 (3) 这种类型针对性更强, 主要是与英国国家医疗机构签订一系列的合同, 保证只为这个机构的患者提供服务。

20世纪90年代后期, 澳大利亚也开始尝试在医疗机构使用PPP融资模式, 主要是由私人组织对公立医院进行建设或者优化, 这些医院大部分的临床服务也由私人组织提供。经过不断地改革, 如今澳大利亚已经发展成为政府将医院的临床服务完全交付于私人组织, 政府不再对医院的临床服务负责。

三、PPP融资模式在我国新建公立医院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目前, PPP融资模式主要应用于新建的公立医院, 由于处于起步阶段, PPP融资模式的应用实例较少, 研究人员不能通过实际考察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只能通过大量的理论知识以及少量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 对PPP融资模式研究缺乏系统性, 研究也不够深入, 得到的研究结果效用自然就较低。同时, 对PPP融资模式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据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导致PPP融资模式的成果评价较为混乱, 不能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

(一) 对PPP融资模式存在认识误区

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 我国的公立医院存在看病难、收费高等问题, 导致部分患者放弃公立医院, 而是选择到私立医院、民营医院等进行治疗。在新建公立医院引入PPP融资模式, 也可能使部分患者对医院的运营模式产生怀疑, 进而对医院的医疗水平产生不信任感。

(二) 缺乏专业的PPP融资模式运营部门

新建的公立医院在引入PPP融资模式时往往没有建立专门的运营部门, 不能及时解决PPP融资模式与公立医院的融合问题。同时, 在与公立医院的财政、卫生等部门合作时只能依靠医院原有的管理部门, 不仅增加了这些部门的工作量, 也会对原有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我国新建公立医院PPP融资模式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的PPP融资模式的管理以及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新建公立医院的PPP融资模式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 导致该模式不能有效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2016年, 全国各地申请的PPP融资模式的项目约为360个, 所需资金投入约为1700亿元, 资金规模的迅速提高, 可能导致资金吸纳的盲目性, 对民间组织的资质了解不全面, 对资金的来源把控不严格。因此必须对我国新建公立医院的PPP融资模式建立健全的管理部门及评价模式, 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管理部门解决。

(二) 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关研究显示, 目前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的学历大多数为本科, 约占总人数的80%, 研究生学历约占9%, 专科学历约占9%。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要着手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定期开展培训活动, 最大化地使医护人员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结合, 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 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年提高, 相应地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医院医疗资金融资方式单一的现状, 在医院开展了PPP融资模式, 并在新医改的指导下进行实施, 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意识、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质量。PPP融资模式采用公私合作的模式, 即公立医院以及私立资本进行合作, 是一种融资以及管理的模式。通过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PPP融资模式已经在国内医院开始运用, 不仅能解决医院融资问题, 还可以提高我国医院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本文对新建公立医院PPP融资模式应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整理分析, 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PPP融资,问题,对策探析

参考文献

[1] 李楠, 黄炜, 和静淑, 等.PPP模式在我国公立医院中的探索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 2018 (26) :66, 68.

[2] 刘向泽.PPP模式在我国医院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7.

[3] 张翔翔.我国公立医院PPP项目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7.

[4] 杨天羽.我国医疗领域PPP模式的构建和发展研究[D].北京:国际关系学院, 2017.

[5] 王瑞.PPP模式在新建公立医院中的运用研究[J].商业会计, 2016 (4) :27-29.

ppp融资模式范文第2篇

从根本上来讲, PPP模式, 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融资理念, 它主要指的是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每一个参与的方面都积极有限地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 从根本上有效实现共赢的相互合作的模式。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PPP项目融资管理模式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 从国内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而言, PPP项目融资管理模式所呈现出的不单单是一种固定模式, 而是通过这个模式事实与之相对应的选择, 参与项目的相关利益方面, 因为在利益诉求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性, 并且为了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就决定了这种项目与其他的融资管理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

二、新形势下国内PPP项目融资管理模式的现状

当前,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 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 涉及多种多样的融资模式, 随着社会环境和融资环境的转变, 相关企业的融资模式也有重大变化, 比较早期的那种“国企制造加财政拨款”已经不适应于时代的发展要求, 从而进行不断地转变, 当前, 主流的模式是“混合制投资加社会资金”模式, 这种融资模式的转变, 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潮流是相契合的。尽管我国PPP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 并且在城市轨道、公路以及水运等相关方面来进行实践, 然而该模式的发展在我国仍然刚刚起步, 属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各方面都不够成熟,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效提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全新改革趋势, 这在很大程度上使PPP融资模式发展热潮再一次被点燃。

三、PPP项目融资管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一) 顶层设计的内在需要

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在具体的规定方面着重指出, 到2020年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超过60%, 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有相关的研究和数据表明, 到那个时候我国基本实现了城镇化的目标, 在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方面也将突破42万亿元。针对这样的情况, 在上层设计方面迫切需要此模式的推出和应用。

(二)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

有相关的实践和数据表明,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率高达90%以上, 并且呈现出年年增长的趋势, 这种情况带来的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 甚至与国际范围内通行的政府债务率警戒线相持平。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 关于债务方面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改革方向上要进一步明确, 在压缩基建投资、进一步发展民间PPP模式等相关方面, 着重加强力度。针对具体的成效而言,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 发展民间PPP模式这一路径更加切实可行, 而且十分必要。

(三) 民间资本实力雄厚

当前, 我国经济形态发展良好, 运行稳健, 国家相关方面针对民间投资, 持积极的肯定态度, 并通过相关方面进行不断鼓励, 在这样的背景下, 民间投资比例也进一步提升, 可见民间资本实力雄厚, 逐渐成为该模式推行的重要因素。

(四) 与其他融资模式进行对比, PPP具备很多方面的优势

在项目投资、融资、资金和信用保证结构四大板块中, 项目融资结构是项目融资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选择一个更科学合理的融资模式, 也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整个融资过程的质量和成效。PPP模式自身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着基本原则, 能够充分确保项目融资模式的设计得到有效的满足, 同时也可以有效确保风险得以分担, 这样也能够进一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以这些方面为基础, 在运作机制方面, 它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首先, 私企可以在前期的评估中进行有效参与并确认, 由专业的评估师把风险进一步细化, 分配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其次, 私企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中也能参与, 这样就有机会尽早的和相关机构取得联系, 并保持密切的沟通, 这样就使投标费用有效降低, 使投入成本得到减少。

四、新形势下国内PPP项目融资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从根本上缺乏相对应的法律和机制的保障

1. 在专项立法方面比较欠缺, 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有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显示, 与该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多数都处于讨论的阶段, 在正式的立法方面十分欠缺。

2. PPP相关机制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1) 争议解决机制

通常在比较规范的文件中针对PPP协议往往被定性成为民事协议, 在政府内部也没有统一化的定性特许经营,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该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争议或者纠纷, 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严重阻碍了PPP更成熟稳健的发展。

(2) 定价机制

现阶段, 针对制度和技术在定价机制方面都不够成熟, 这些问题在价格听证制度上体现地更为明显, 在操作环节往往流于形式, 出现比较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PPP项目涉及消费者、生产者和公共部门这样的基本参与者, 其中, 在定价过程中消费者应该具备参与者的身份, 然而, 我国客观的情况是形式大于内容, 社会公众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其中, 在具体的操作环节针对价格而言, 其决定权往往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手里, 由他们的谈判能力来决定。这对公众的权益会有很大的损害。因为信息不够对称, 某些私人部门, 急功近利, 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通常会高成本报价, 使产品质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 政府等相关部门, 出于政治因素和稳定的需要而低价收费, 并在某种程度上对由于某些原因亏损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 而补贴的实际承担者却是公众。

(3) 风险分担与绩效考核机制

PPP项目在运行阶段, 往往是财政补贴的, 政府方面为达成相应的目标, 通常会承诺“兜底”, 在这样的情况下, 政府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剧。另外, PPP项目运行中并没有配备与之相对应的绩效评估体系, 其运营中往往存在投入产出不高, 项目进度特别缓慢, 无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二) 专业化机构十分缺乏

PPP项目通常情况下涉及众多领域, 包含多个方面的专业, 在运作过程中必须要组建专业化队伍, 为其有效运作提供切实保障。但是, 现阶段我国在国家和地方层面, 并没有有效构建专业化的队伍和机构, 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 并没有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三) 政府契约精神欠缺

我国在PPP项目的运作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会面临比较典型的地方政府领导换届的问题, “新官不理旧账”、新政策出台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层出不穷, 这也给该模式的运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风险。其次, 政府的契约精神比较欠缺,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项目的唯一性遭到破坏。

(四) 针对相关问题的主要对策

有针对性的对于我国该模式和项目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究, 除此之外, 借鉴国际范围内该模式成熟运作的典范国家的经验, 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PPP项目法律和相关机制建设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针对具体情况, 相关部门要发挥合力, 从根本上有效扫除法律障碍, 针对项目的实施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 尽快明确立法。同时, 在定价机制方面, 首先要建立健全第三方成本监控的独立管制框架, 适度监控PPP项目的成本投入情况。同时, 结合各方面因素, 进一步有效建立健全更科学合理而灵活机动的价格调整机制, 积极有效的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化, 真正意义上为市场服务。另外, 要真正意义上有效遵循听证制度, 切实有效的考虑到产品的经济性和公共性, 使社会规制和经济规制相互融合。

2. 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更专业的机构

在该模式的运作过程中, 专业化的中介机构要积极有效的介入, 同时利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使该模式的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通过人才的力量使其该模式得到良好的运行。同时, 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准入与原则, 针对专业机构, 要有效规范相关的资质和证照。

3. 针对项目融资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

当前, 国家要在政策上进行放宽, 使其范围得到拓展, 确保PPP项目投资来源更加多元化。其次, 针对融资担保模式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进一步鼓励和引导银行等相关的金融机构, 更有效的尝试收费权等新兴抵押物融资。

4. 减少特有的不确定性

针对企业而言, 企业自身的专业能力要进行不断地加强和完善, 使自身的专业化水准得到不断的提升, 进一步贯彻落实诚信原则, 与政府在根本上构建战略合作关系, 政府层面而言,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提升自觉性, 真正意义上响应和执行党在新常态下的各项政策要求, 有效细化自身的职能范围, 贯彻落实具体的使命和职责, 从根本上领导和支持PPP项目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有针对性的对于新形势下国内PPP项目融资管理模式等相关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政府和企业等相关方面要千方百计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 针对相关的法制法规和机制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针对该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着重分析, 并把相关的应对策略贯彻落实, 真正意义上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注入全新的活力。

摘要:当前, 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传统意义上的BT、Bot项目造成很多地方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债台高筑, 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债务风险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越来越突出。针对这种情况, 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法律和法规, 使地方政府融资举债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PPP模式应运而生, 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了我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比较主流的形式。这种项目融资管理模式在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 特别是比较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 发挥很多方面的优势。基于此, 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新形势下国内PPP项目融资管理模式等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国内PPP项目,融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培义, 龙凤娇.PPP模式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J].建筑经济2015, 4 (4) :58-60.

[2] 王建波.PPP模式在我国铁路上的应用[J].智富时代2015, 3 (2) :98-99.

[3] 陈小婷, 李君好.新形势下国内PPP项目融资管理模式的探究[J].赤子 (上中旬) , 2017, 4 (5) :86-87.

ppp融资模式范文第3篇

1.1 缓解资金压力

按以往情况, 高速公路公司通常会借助银行贷款, 来达到建设高速公路这一目的, 而过度依赖银行, 不仅会给未来建设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 还会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现今, 部分高速公路企业开始用PPP融资模式来代替传统融资模式和银行贷款, 这主要是因为, 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能在极大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一方面, 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能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资者, 聚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 这一模式还可以向特许经营公司筹集部分资金。另外, 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还有利于资金来源结构的优化, 这是因为PPP融资模式下的资金来源渠道比银行贷款更合理、更科学。但是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并没有完全解决资金压力问题, 再次筹资压力依然存在。

1.2 投资者所获回报合理

公路PPP融资模式能为投资者带来合理的回报, 这是因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主要考虑投资风险、资金流动性等, 而这一融资模式的风险小。就PPP融资业务而言, 高速公路公司从事这一业务所承担的融资风险较低。这一方面表现在交通运输部门风险低、责任小。交通运输部门作为政府代表, 并不需要实质参与到高速公路收费权资产证券化的具体过程中, 而只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满足相关条件和要求, 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另一方面表现在交通运输部门和高速公路公司不必承担收费权证券化产品的债务。从实际情况出发, 投资者风险是与收费权证券化资产的未来收益息息相关的, 并不能根据高速公路公司的信用情况和资产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而且证券化资产债权人不能向高速公路公司实行追索权。

2 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的法律问题

2.1 有关特许经营协议的法律问题

特许经营协议作为合作双方开展具体工作的基础, 在维护双方权益、避免不必要麻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与特许经营协议有关的法律问题经常出现在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中。特许经营协议涉及的内容众多:具体来说, 它不仅包括具体的投资计划、融资方案, 还有项目前期工作计划, 甚至还包含运营、服务、收入、回报等方面的具体细则, 所以出现的纠纷也多种多样。

2.2 有关合作伙伴选择的法律问题

虽然, 我国PPP模式的采购方式多样, 但《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规定,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必须以招投标方式来选择合作伙伴。从实际情况出发, 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 在合作伙伴挑选方面的法律问题, 主要出现在其局限性中, 比如:招标方的招投标文件做假产生的纠纷。而挑选合作伙伴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 招标文件传统化, 缺乏灵活性。这主要是因为相关法律对招标文件的要求较严, 几乎没有给相关人员提供创新、改革的空间。其中, 招标文件必须包括投标报价、招标项目实施技术, 拟签订合同的具体条款等实质性内容。而且如果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澄清或者修改, 那么必须在特别的规定时间内完成。由于投标文件是根据招标文件进行编制的, 所以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一样, 灵活性较弱。另外, 由于招投标文件几乎不可能一次达到要求, 所以在多次反复的修改中, 内容的灵活性逐渐减弱。另一方面, 如果招标人数太少, 那么合作伙伴的选择风险将极大。现今社会, 极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 而且因为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较复杂, 招投标成本较高, 所以会出现投标人数较少的情况。

3 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特许经营协议纠纷解决方案

《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指出, 解决纠纷的使用办法有协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 而关于如何解决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中特许经营协议纠纷, 业内存在较大的争议。具体来说, 虽然《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没有明确指出高速公路PPP融资项目中的特许经营协议纠纷应如何解决, 但它提出可用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 来解决特许经营者的行政行为争议。而《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中的第48条就这一问题给出了两种建议。第一, 如果是在特许经营协议的履行上发生争议, 那么双方应进行协商。若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 那么特许经营者和相关机关可依据民事诉讼法提出民事诉讼, 或者依 (下转第128页) 照仲裁法提出仲裁要求。第二种建议是依据纠纷的严重程度, 来给出具体解决策略的。即如果政府方没有依法履行责任, 那么可进行陈述和申辩;如果双方都未按规定条约履行, 那么可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如果政府违法变更具体条约, 侵害到对方权益, 那么可提出行政诉讼。其实, 为了解决高速公路PPP项目中的特许经营协议纠纷, 一方面应在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接受其他法律文件、规章约束的基础上, 允许并鼓励合作双方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另一方面, 相关人员还可以进行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来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当事人在特许经营协议中约定了仲裁方式, 那么应按照仲裁方式, 进行民商事仲裁。

3.2 合作伙伴选择纠结解决方案

由于采用招投标方式, 来选择合作伙伴的灵活性较差, 所以极易致使纠纷出现。为了解决甚至避免这些纠纷, 相关人员可以对招投标文件的内容进行具体划分, 即不改变不能变更和调整的核心条款, 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非核心条款, 并鼓励相关招标单位在非核心部分尽量展示自身优势、展现自身魅力。另外, 相关人员, 还可以建立一个可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 当投标者达到基本要求, 后续工作通过双方沟通交流, 来磨合、商讨。这样不仅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创新性还会得到提高。面对招标人数较少带来的风险纠纷, 首先,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判断依据, 帮助他们打消不必要的顾虑。其次, 增强投标吸引力。这不仅需要明确招投标中的风险分担情况, 还需要确定合理的投资回报方式, 来保证投标者的收益水平, 并努力减轻企业参加招投标的成本负担。最后, 承办方还应突出招标收益, 加大宣传力度。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 研究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的法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只有明确了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中的具体法律问题, 才能对症下药,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融资模式的质量与效率, 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另一方面, 解决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的相关法律问题, 有利于相关法律的完善与优化, 有助于降低相关司法纠纷的出现概率, 另外由于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的风险性较低、渠道较多, 所以在活跃金融市场,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然而, 将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法律问题的具体对策落到实处, 并促使其发挥理想效果, 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这不仅需要能力强、经验足、素养高的专业人员通力合作, 还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 更需要社会公众积极配合和大力参与。

摘要:本文从高速公路开展PPP融资的意义着手分析, 并重点研究了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希望能借此促进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法律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 谢春艳.我国高速公路PPP融资模式的法律问题及其应对[D].湖南大学, 2016.

[2] 兰富安.高速公路建设中PPP投融资模式的相关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17) :245.

ppp融资模式范文第4篇

一、做好项目融资策划方案, 提高融资的通过率

PPP融资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 融资对象是一个新创立的, 没有历史的、自身没有重要固定资产的特殊法人公司。同时项目公司融资主要发生在项目的建设期,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根本满足不了传统借贷市场的相关要求, 因此加大了融资的风险和难度。此外, 还要考虑到PPP项目的运行期限都比较长, 收益率转化比较低, 单一的融资模式很难满足PPP项目融资的实际需要, 这就需要在项目初期的融资策划方案中充分考虑到资本构成、资金比例、项目期限、投资回报、债务成本等, 还有项目周期现金流等问题。

所以说, 要想取得融资的成功, 融资策划工作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 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融资策划方案就是融资方在融资过程中针对自身项目所出具的融资报告, 一份好的融资策划方案能够吸引投资方的眼球, 大大提高了项目融资的可能性, 更是彰显企业品牌形象的良好契机。

融资方案的策划不仅仅是对项目外部形态的外部包装和修饰, 更重要的是要包含投资主体成分划分、投资模式、出资比例构成、风险投资回报率、项目风险承担、债务成本、现金流等多方面的分析论证, 进而形成明确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清晰明了的直观数据可以清楚解答融资过程中融资者关心的收益率问题、项目风险问题、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政府对项目的重视程度等问题。只有让被融资者对项目的整体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有了明晰的回报收益, 才会增加被融资的信心和动力, 项目融资的成功率才会提高。银川管廊5个标段融资的成功, 充分说明, 被融资方在选择融资对象时, 一方面看重未来的可预期收益, 一方面看重融资者本身所具有的综合实力。由此可见用心做好对投项目的工程造价、投资估算依据、融资结构、股本资金金额、股权比例以及股本资金来源、成本控制、机构设置、建设、移交、运营等相关资料的分析, 才是做好融资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才会做岀认真、具体、可行的策划方案, 才会给项目融资的成功增加更大的筹码。

在整个项目周期中, 具备了较为严谨、完善的融资方案之后, 就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当地银行进行走访调研, 有目的对项目整体资源进行营销推广, 利用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不同特点引入竞争, 为公司创造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 能够促进项目融资的顺利实施。该项目在与银行开展合作过程中, 本着节约成本、降低费用的原则, 把融资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融资效果的核心财务指标, 从担保方式、利率水平、服务方式等方面对银行提岀明确要求, 最终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弱化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提高企业的经济强度, 保证融资的长期性

在融资过程中, 由于银川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基础设施PPP项目Ⅱ标段, 是国家第一批重点入库试点项目之一, 该项目作为融资方其社会资本综合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抗风险能力较强。各大银行在参与到PPP项目中的态度是积极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较为严谨慎重, 在模式选择上主要还是考虑未来现金流是否安全稳定。各银行为了确保还款现金流, 主要关注当地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的高低, 多采用结构化优化优先级岀资形式, 与此同时还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作为准入PPP项目的优先条件, 一是项目本身的合法合规性, 二是项目的投资回报模式, 三是项目所在区域政府的财政状况。

银行虽然不承担着项目经营中的商业风险, 但是其投入的资金回收情况则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银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在对融资项目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数据论证分析之后, 项目风险值的大小、风险预警能力、风险可控范围、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是否合理等问题。因此, 一个好项目优质项目的选择, 过硬的经济指标成为成功融资的关键, 成为保证融资长期性的保证, 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资金来源。

银川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基础设施PPP项目Ⅱ标段可以大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也为城市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与国计民生和社会公众利益息息相关, 这也是吸引政府支持该项目的强大动力。此外, 政府充分发挥项目监管和服务职能, 积极协调项目审批等事项,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开展多渠道融资方式, 降低融资的成本与风险

银川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基础设施PPP项目Ⅱ标段如果沿用传统的投融资模式, 那么势必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企业风险加剧, 项目盈利空间被压缩, 所以, 我们必须审时度势, 做出尝试改变, 开展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降低融资的成本与风险,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当前国内的PPP项目融资多用于公共基础性建设方面, 由于项目长期性、复杂性、不可预见性的特性, 一般情况下所融资金数额较大, 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不可预估的风险值较高, 单一的融资方案已经满足不了PPP项目融资的实际需要, 这就给融资方式的选择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在融资过程需要开展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这样一来可以大大缓解项目融资压力, 降低企业潜在的融资风险。

在项目的实际开展中企业常用的融资方法有银行信贷、股权融资以及债券融资等。由于国家对金融行业的监管, 去杠杆的力度加大, 导致金融市场银根收紧, 资金成本上升。面对发债成本和难度与日剧, 企业今后可能更倾向于银行贷款融资。在去杠杆和严监管的高压下, 信用债发行成本已超过同期银行借贷成本。令传统的银行贷款对企业的吸引力加强。“弃债投贷“成为规模。随着对银行监控的加强, 银行自身的融资成本也在增加, 意味着银行会设法将成本转嫁到实体经济, 造成企业的贷款成本的上升。一份调查调查报告显示在“2017年中国城镇运营投资论坛”上、中国银行等55家机构发起成立了中国城市运营联盟, 旨在汇集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中国城镇运营实践, 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机会。一分针对苏南地区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调查报告显示, 75.3%的商业银行认为PPP模式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93%的银行信贷政策对PPP项目持支持态度;67%的银行已经开始了相关业务培训。伴随着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开闸, 就债券而言, 债券品种将会丰富, 项目收益债和资产证券化供给有望放量。

四、结语

鉴于目前国内多数金融机构对PPP项目融资持谨慎态度, 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PPP项目融资中来, 科学用好各种金融工具和方法, 丰富并拓宽融资渠道, 切实解决好各企业项目的资金需求, 平衡好风险分配和利益分配问题, 真正实现项目融资的方便、快捷。

摘要:PPP项目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 项目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 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是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石宗英, 杨硕淼, 李蔚.PPP项目融资模式的体会与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5 (4) .

ppp融资模式范文第5篇

国家的地方债现状既反映了地方政府借债需求, 又体现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中国地方债在过去五年增长迅速,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刚结束的2008年, 地方政府由于基建需求, 使得地方债成倍增长。近些年地方债数据显示, 在地方债猛增期间, 地方政府可以从多种渠道借款, 特别是第三方融资平台这类不透明的渠道。然而相比较同时期, 甚至金融危机影响更大的美国, 中国的负债与其GDP的发展没有呈现乐观的态势。数据显示2014年, 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占当年GDP的40%, 然而纽约的地方政府占当地GDP约为26.53%。地方债俨然已经不能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 而成为地方财政发展的负担。

过度负债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系统性风险, 高额地方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向地方银行借债, 这就使得地方债的杠杆率极高。而且大多数地方债投入的是期限较长、回报不高的道路建设, 钢铁生产, 使得地方债杠杆率居高不下。近年, 地方政府采取恰当的措施缓解地方债负担, 包括地方债置换、PPP取缔融资平台、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中央政府于2015年开始鼓励地方PPP落地, 希望借用PPP对项目风险进行合理转移, 提高整体价值。同时政府财政向社会服务机构支付费用, 购买其以契约方式提供的, 由政府界定种类和品质的全部或部分公共服务, 政府通过这种方式承担项目的执行人, 完成举债行为。本文将讨论地方债高涨的原因, 对比地方融资平台, 探索PPP对于缓解地方债务负担的作用, 同时防范PPP隐性风险。

2 地方债高涨的原因

2.1 宏观经济的发展方面

经济周期使金融体系在经济扩张时期加速风险集聚, 并且在经济衰退时期集中释放, 从而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 这种现象被称为金融体系新周期性。当下中国处于经济衰退甚至后期, 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通货膨胀降低, 如果债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 将会使得系统性风险在这段时期放大。

逆周期监管理论认为, 周期性会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时期大量放贷积聚风险, 助推经济泡沫, 经济下行时期引发信贷紧缩, 从而扩大宏观经济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波动幅度, 并最终加剧金融体制风险。逆周期的作用是对经济周期中的系统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冲和缓释。所以由地方债撬动的政府财力是决定逆周期调控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经济收缩时期应该主动扩大财政投入, 鼓励产业投资。

运用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债, 将投入的资金转化为有效资产或优质资产, 除了城市之间道路的搭建, 还有当下支撑中国电商发展的互联网软设施。在宏观经济层面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并逐渐变成新的资产。从宏观经济长期发展态势来看, 此时地方债产生的边际效用递增, 同时产生积极的外部性。形成的这些有效资产是拉升中国经济的必要支撑。当前经济的增速是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明显成效下取得的, 因此可以把我国当前适合投资建设的经济周期拉得更长, 同时付出的代价较低。

2.2 融资使用方面

我国地方债占当年GDP的比例从2000年22.8%, 升至2015年42.6%。如果对发行的地方债不采取控制, 债务比例将会成为国家GDP增长的巨大负担。地方债高涨源于地方借债需求的扩大, 城镇经济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求是地方债增长的客观原因。

2015年贵州省GDP仍然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态势13.5%, 然而其地方债务余额占政府性支出比重高达199.4%。贵州省近年的GDP增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乡之间的道路建设, 贵州偏僻的地理环境以及崎岖的道路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唯有改变交通布局才能有效改善贵州省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融资有保障不仅表现在融资渠道的透明, 也需要融资使用方向的明晰, 《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管理办法》, 第二个中国政府的专项债券, 以项目为配置目的的专项债券明确了债券的回笼方向。公路收费专项债券时长约为15年, 超过一般地方债券, 将原来的“贷款以修路为标准”改为“修路以贷款为标准”的新模式, 将更好地控制城市的建设以及地方政府的贷款额度。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政府的借债利息往往更高, 同时资金期限很短, 经常出现基础建设项目还没有完工, 融资已经到期的现象, 此次出台的公路收费专项债, 不仅打开了地方政府融资的“前门”, 也将更好的弥补融资平台借债期限短的缺陷。

2.3 地方债偿还方面

2015年开始实行地方债置换, 简单地说就是用新债偿还旧债, 将所欠债务后延。这样虽然在短时间降低了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金融风险, 减少了地方债务融资成本。但长期来看却在累加地方债, 提高系统性风险, 将原来期限短而且利息高的地方债券置换成期限长, 利率低的置换债。无形中吞噬了原本可以投入新型企业和部门的信贷资源, 导致地方政府融资更加举步维艰。在地方债部分置换时, 应当对债务总额进行监控, 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的有效控制不仅是源头上借债行为的规范以及借债数量的节制, 还需要对地方债偿还进行根本的体制规范。如果只是盲目通过地方债扩大本届政府的业绩, 而忽视债务的偿还, 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的再扩大, 以及社会资源和企业政府资金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借债时, 一旦地方债偿还出现漏洞会殃及银行的正常运行, 将本来的系统性风险转化为债务风险甚至金融风险。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 中国的债务90%以上都是内债, 也就是债务的资本结构较稳定, 不会因为外国撤资而导致更加严峻的债务危机。中国的地方债务多用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会因为债务用于消费而导致长久性的入不敷出。虽然基建投资存在回报, 但债务额度, 时间需要进行控制。即使债务危机不会形成爆炸式的发展, 中央的和地方政府还是需要对额度和债务偿还进行把关。

3 PPP与地方债的共存关系

3.1 PPP应运而生

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GDP增长的基本动力, 不能因为地方债借债困扰而终止基础设施建设, GDP的发展仍然需要资金的支持。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以下简称PPP) 及政府和社会的资本合作近些年在地方债较高的地区被广泛推行, 通过注入社会资本缓解地方债紧张现象。地方债务的严峻问题, 俨然已经成为近些年地方政府推行PPP的助推器。

3.2 PPP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

PPP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把民间资本引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中, 提高收益同时降低风险。将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的投资融资, 其本身就存在是否可以合理商业化的问题, 政府的基建投资规模缩小, 风险降低, 同时需要加强与民营资本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

节省融资过程中的时间以及资金成本, PPP项目的融资往往比正常的融资平台融资更加节约资金成本。政府部门与民营资本在项目建设的初期对项目的可行性、收益率以及政府扶持力度进行识别和评估, 有利于后期在项目进行中降低项目的资金成本以及实施风险。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仔细评估以及风险共担, 降低了项目整体的资金的风险, 减少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 提升整个基础设施的运行和服务质量。

缓解政府负担, 多主体共同参与, 与之前通过融资平台借地方债不同, 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 背负地方债务以及项目整体运行的压力。政府往往因为基础设施项目的公益性, 无法取得足够的返还收益而偿还债务, 导致地方政府的债务率连年增加。在PPP经营合作模式过程中, 地方政府与民营资本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以项目监管方式降低风险。而私营部门参与并注入资金与技术, 使得基础设施建设由社会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风险。而项目也不再因为时间周期过长或无利可图而在下一任政府上台的时候终止, 在基础设施的风险和收益共担、共享的情况下, 提升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

“帕累托效率”, 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合作过程中, 其实就是在追求“帕累托最优”, 政府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以达到GDP稳速增长, 私人组织则追求整个项目过程中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收益。在可支配的社会资金以及社会资源的范围内, 达到双赢。减少政府的财政风险, 减少民营资本对于社会主体的信用风险, 做到在项目可控时长和范围内, 双方都“有利可图”。虽然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做出了妥协, 但是却可以达到总体效益的最大化。

提高市场机制下基建项目的社会效益, PPP模式在我国刚刚兴起, 地方政府每制定一项PPP, 就需要一套新方案。PPP在实践过程中应有一套详细的法规细则, 明确项目的种类、合作的领域以及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在2017年PPP公布的项目中, 昆明首次将PPP融资运用到农业项目中;四川省的雷波县则以城市化建设为主, 建造车库、养老院。

4 结语

地方债务的增长源于融资渠道与偿债能力都没有被“疏通”, PPP作为中央近年来鼓励的基建投资方向, 已经收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同时分拨资金积极鼓励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地。通过PPP引入社会资本, 与地方政府分担偿债风险的同时, 分享项目收益。由于项目从开始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中, 私营组织和地方政府都可以明晰自己的责任, 这就会在减少地方政府的压力的基础上保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同时, 在实践过程中, 要积极预防“变种”PPP项目, 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统筹, 防止PPP成为政府的隐形债务。

摘要:当前地方债高涨, 我国积极鼓励PPP项目取缔原有的地方融资平台, 以保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效运行。本文旨在分析地方债务高涨的原因以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 厘清地方债的进出机制。同时分析当下应运而生PPP项目的自身发展优势, 并对比之前地方融资平台, 借鉴之前地方债务高涨的经验, 指出PPP隐含的债务风险。基于当下地方债务发展情况以及城市建设需求, 对地方PPP项目的构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债,融资平台,PPP,债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董再平.我国PPP模式政府性债务类型及特征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6 (9) .

[2] 李超.十问地方政府债, 华泰研究证券报告[EB/0L].东方财富证券, 2017-08-18

[3] 陈文玲.我国经济发展三大关键周期会拉长[N].北京日报, 2017-12-11.

[4] 王燕弓.利益驱动下修路贷款可能永远还不完[N].今晚网-渤海早报, 2015-07-27.

[5] 钟汶权.政府对风险企业支持受限“债转股”不是万能药[N].证券时报, 2016-04-08.

[6] 李奇霖.地方债置换你应该知道的八个要点[EB/OL]腾讯财经, 2015-05-13.

[7] 章俊.地方性债务危机持续爆发, 但不会形成蔓延的趋势[EB/OL], 东方财富网, 2017-04-21.

[8] 中国政府采购网, 《PPP模式的优点》, http://www.ccgp.gov.cn/ppp/

[9] 中国政府采购网, 《PPP模式的趋势》, http://www.ccgp.gov.cn/ppp/

[10] 中国政府采购网.昆明市首次运用PPP项目融资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模式获财政部表彰[EB/OL]中国政府采购网, 2017-08-17.

ppp融资模式范文第6篇

PPP合作模式在分散基建风险的基础上, 拓宽了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 是一种高效的风险管理模式。然而, 基础建设项目由于资金成本投入高、工程量大、工期长、参与主体多、融资的构成较为复杂等特点, 突出了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要作用。

2 PPP合作模式的风险管理特点

2.1 PPP合作模式的管理优势

PPP模式是政府机构与社会资本为了向社会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公共服务而进行的联合模式。通过特殊经营权的管理, 为管理模式的运营注入动力, 通过联合模式, 可以使社会组织与政府机构共同承担运营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风险分散。与此同时, 在PPP合作模式的运行过程中, 在发挥政府、社会资本联合优势的基础上, 还应该引进风险管理机制约束资源的使用, 进一步提升联合模式的市场竞争力, 为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PPP的第一个缩写代表与政府相关的事业单位、企业机构等, 第二个缩写主要指一些能够承担自身运营风险、账务可以进行单独核算的机构, 即包括私营企业, 也代指国营单位、合资企业等。但同级政府管理的融资企业与控股权非本国的企业除外。

2.2 PPP合作模式的风险管理特点

(1) 风险的阶段性。PPP属于一种新兴的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按照实施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几个阶段, 包括合作前期的准备阶段以及管理模式实行后的运营阶段。前一个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面向不同机构进行招标、相关项目的征集等。后一阶段的工作是项目建设、规划、管理。因为运营阶段不同, 不同时期面临的风险也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使得PPP合作模式的风险管理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第一, 性质不同的风险可能只存在特定的阶段;第二, 在不同的运营阶段, 同一类型的风险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2) 风险的复杂性。由于联合模式运营的项目参与的单位较多, 且建设项目本身涉及的管理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使得PPP的风险还具备一定的复杂特性。如由于合作模式需要两个以上的单位, 因此, 存在建设单位违约的可能。与此同时, PPP部分建设项目周期较长且规模大、管理复杂, 因此还存在融资、时间等方面的风险。此外, 合作单位如果负责的项目为大型公共设施的施工, 就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 且容易受地方政策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联合模式风险管理的复杂性。

(3) 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预测与管理实质上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 在进行项目风险评估的过程中, 需要人们结合管理经验与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 全面收集相关数据, 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风险评估。因此, 在PPP运营过程中, 对风险的预测存在偶然性, 一种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或不同风险在同一阶段的表现形式都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进一步提升了风险管理的不确定性。

3 基于PPP模式对公共基础建设项目进行融资风险管理的有效举措

3.1 对融资风险进行科学量化

对项目融资风险进行管控, 首先要按照风险量化的基本原则, 在项目建设的不同环节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由于PPP合作模式运营的基础公共建设项目涉及的融资风险类型较多且有风险引发的事件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按照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开展风险控制工作:第一, 保证风险评估方法的实践性。方案的可操作性是影响评估结果的关键, 也是保证评价模式科学、可靠、高效的基础条件。第二, 保证融资风险评估的程序性, 这里的程序性是指评估模式有较为明确的执行流程、评估时间、实施对象, 并且这种评估方法可以贯穿整个项目建设的周期, 对不确定的风险要素进行识别、追踪。第三, 保证风险评估的结果能够通过检测, 通常情况下, PPP的风险评估是通过定量分析的数据模型, 科学测度影响项目建设的各项因素, 能够获得较为精确的评估结果, 保证评估结果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3.2 合理分配基建项目的风险

以风险控制力、项目整体效益作为PPP项目融资风险分配的基本原则。PPP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众多, 众多风险在多个参与主体间的分配是项目风险管控的重要防线。PPP项目融资风险的分配应坚持以下原则:最具风险控制力的一方承担该类风险;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整体效益的一方承担相应风险;综合考虑各项目参与主体的风险态度、风险承受能力、基础设施项目的具体条件等因素, 合理分配项目融资风险。

3.3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基建企业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应强化全面风险管控工作, 运用多种工具及手段实现风险的合理规避或转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项目的合同管理。由于PPP项目涉及众多参与主体, 合同能够对各参与主体的权利、职责、风险承担等项目核心内容进行明确约定, 督促各参与主体切实履行合同, 相互协调共同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二是做好基础设施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从源头上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防控。针对市场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及完工风险等, 非政府参与主体应对项目建设及运营所需资金、项目所需物资市场价格等生产要素成本、项目工期、项目质量等进行事前分析、判断与预测,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构建应对机制。

4 结语

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此以PPP联合模式为基础, 对项目建设进行融资风险管控, 可以提升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在此基础之上, 针对PPP风险控制阶段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方面的特征, 采用科学量化的评估方法、合理的风险分配设计以及全面的融资风险防控举措, 可以在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基础上, 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应对机制, 减轻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 为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摘要: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使得基础公共设施项目逐步成为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工程。将PPP合作模式应用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管理中, 不仅可以通过多方合作分担风险, 实现利益共享的最终目的, 还可以利用风险评价科学量化、合理分配风险、建立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等方式, 缓解政府基建的资源压力, 保证基础建设工程的运营效率。

关键词:不确定性,科学量化,风险分担

参考文献

[1] 王莲乔, 马汉阳, 孙大鑫, 等.PPP项目财务风险:融资结构和宏观环境的联合调节效应[J].系统管理学报, 2018 (1) .

上一篇:昨梦录范文下一篇:噤若寒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