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德育论文范文

2023-03-07

ppt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PPT设计原则;格式塔心理学;平面设计原则

读书就要读经典,因为很多流行是经典的演绎,看完经典,在设计类海量文章中沦陷的非设计师读者能够获得超乎预料的收获,也在心中有了自己的设计框架。经典书籍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给出领域里清晰的知识结构和明确的专业术语的概念内涵。

国内很多论坛、公众号上关于制作PPT经验的文献都提到排版的四个基本原则,四个原则源自美国Robin Williams 所著的,中文译本是《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这是一本豆瓣评分8.6的著作。作者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将复杂的设计原理凝练为4个基本原则。设计排版的这个基本原则是亲密性(contrast)、对齐(alignment)、对比(proximity)、重复(repetition)。

1 PPT设计四原则

1.1 亲密性

亲密性指的是把彼此相关的项目组织在一起。在一个页面上,如果多个项目存在很近的亲密性,把它们放在靠近的位置,它们就会成为一个视觉单元,位置接近就意味存在着关联。所以首先设计者需要对内容进行逻辑分析,在逻辑上属于同类的归于同一个视觉单元。具体处理起来:如果页面太过拥挤,那就适当缩小字号,再将不同视觉单元间的距离拉开;同一个视觉单元设置相同的颜色,不同的视觉单元通过距离、留白或者不同的颜色、格式区分。

当设计者不知道排版是否合适的时候,有一个方法测试,就是用观众的眼光观察画面的视线浏览顺序,是否是先观察最重要的视觉单元,然后其次,整个画面的视觉单元最好安排在3-5个,其中没有归组的项目是孤立元素,每个孤立元素都是独立的视觉单元。

亲密项目位置靠近为一个项目的作用,一是分组,二是留白。例如:下图1是某本书的章节目录,画面显得拥挤,第一眼看不到重点,每个条目都是孤立元素。修改后:把同一节的内容靠近,不同节之间增加间距,每一节的内容相对于标题行缩进,这样标题和内容就区别开了。如图2。

1.2 对齐

对齐指的是每个元素都应当与页面上的另一个元素有某种视觉联系。即使对齐的元素是分隔开的,但元素之间会通过看不见的线连接起来,从而在视觉效果上被看为一组元素。

在放置文本时,文本内容一般统一使用一种对齐方式,左对齐或者右对齐。使用两端对齐时,要注意不要出现明显的空白缝隙。对齐原则往往要和亲密性原则同时使用,同类元素靠近形成一个视觉单元,同类视觉单元对齐,使得画面的排版中就能表达出清晰的信息。

设计者考虑对齐元素时,应该找一条明确的对齐线作为画面的基线。根据基线安排文本块和图片元素,必要时利用PPT的参考线功能。

例如:下图3是一本书的封面,所有文本块都是居中对齐,读者可以感觉到一条看不见的隐形线在画面正中间,画面运用了亲密性原则上下两部分分开了,字体设计上运用了下面将要介绍的对比原则。画面中规中矩。修改后:应用了左对齐和右对齐,看不见的隐形线是上下左右的四条边框,增加了后面将介绍的重复原则,把书名和作者名用同样的加黑,书名和作者因为重复的字体被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的结构相对于上图更有设计感。如图4。

1.3 对比

对比是设计者希望增加视觉效果来吸引读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对比一定要强烈,才能达到截然不同的结果。采用对比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字体的大小、粗细、风格、颜色的冷色调和暖色调、水平排列和垂直排列或者倾斜的排列,间隔的宽窄,图像的大小、风格(包括局部放大、加滤镜、虚化、局部遮盖)。

使用对比原则的时候,一定要设置好逻辑层次,同一级的内容用相同的格式,不同级的的内容用缩进、改变字体大小或颜色或风格的对比来区分,使用点、线、面等修饰元素突出重点。目的就是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的通过视觉单元样式的对比来着眼于重点内容上。

有一种非常有效的对比方式就是反白,反白是使用底部色块修饰文字。色块能够强烈地增大文字的视觉比重,背景色块可以是矩形色块,也可以用图像加上虚化或者滤镜的效果来作为背景。如图5所示:对于上一个书的封面的例子,在使用了对齐原则后,再使用对比原则,用反白的方法来突出书的题目。

图5

1.4 重复

重复指的是让某类视觉要素在整个作品中重复,能够实现整个PPT风格的统一,包括统一颜色方案、字体字号、文本行距、项目符号、图表风格、对齐方式、图片风格等。重复的元素可以创制一种连续性,具有重复元素的内容即使分散在很多也PPT中,也会被看作一个整体。

PPT自带的主题母版中,就是大量使用了重復的规则,使得PPT有了统一的风格。在母版中设定了标题页、内容页等固定的风格,套用后就统一了颜色方案、项目符号等。重复的元素可以有很多变化,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例如对于某个重复的图片或文字,可以设计不同的大小、颜色、角度,或者从中抽取一个局部来重复。当重复元素不是完全一样时,设计的原则是它们之间存在明确的紧密相关性。一个实用的方法就是:对于同一个重复的图片用PPT自带的图片工具的格式下的艺术效果来做处理,增加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整个PPT设计感增强了。

2 格式塔心理学

关于设计排版的四个基本原则,学习者可以在心理学的格式塔学派中一窥究竟更深层次的心理学原理。格式塔学派是心理学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又称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意即“模式、形状、形式”,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的组织定律,它阐明人们是按什么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在卡夫卡的著作《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有详细的阐述。在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应用软件界面设计等领域,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规律都有专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市场上有很多此类的设计类书籍,各大论坛、讨论帖中也对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定律有详细的探讨。这里介绍几个和PPT设计排版相关的组织定律。

2.1 图形与背景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知觉帮助我们把图形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图形与背景的对比越大,图形的轮廓越明显,则图形越容易被发觉。设计排版的对比原则就是利用图形与背景定律,通过强烈的区分度来凸显对象,例如一片绿叶中的红花。

2.2 接近性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人们在知觉中认为相靠近的物体看起来属于一组,而那些距离较远的则自动划为组外。设计排版的亲密性原则就是利用接近律,使得相关内容排列在一起,信息组之间用留白区分,阅读信息时减少干扰,因为靠近的内容会表达相近的意思,传递统一的想法。

2.3 连续性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对线条的一种知觉倾向,当线条受阻断时,却仍像未阻断或仍然连续着一样为人们所体验到。人们倾向于完整地连接一个图形,而不是观察残缺的线条或形状。设计排版的对齐原则就是利用连续性定律,对齐的元素之间由间断的边线连接,但被人们的知觉体验到像连续的边界一样。

2.4 完整和闭合倾向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知觉印象随环境而呈现最为完善的形式,也就是说人们把一种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心理上使之趋合,那便是闭合倾向。由于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所以人们会对看到的图形进行完形,将不完整的图形补全;设计排版的对齐原则就是利用闭合性定律,使得对齐的元素看起来像一个整体。

2.5 相似性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例如:各部分元素的距离相等,但它们的颜色有异,那么颜色相同的部分就自然组合成为整体。设计排版的重复原则就是利用相似性定律,人们将相似的图形、图标归为一类。

2.6 共同方向运动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如果作共同方向的移动,则这些作共同方向移动的部分容易组成新的整体。在PPT动画设計时的重复原则就是利用共同方向运动定律,人们将同类的内容元素做同样的动画动作,这些元素被视为整体。

人们在感知复杂的对象时,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将它们纳入到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当中,而不是简单的视作为元素的集合,而这就是格式塔原理的基础。PPT设计中利用到的格式塔知觉的组织定律都是为了使得同类或相关的内容被视为整体,按照大脑吸收消化数据的自然方式来组织信息。

3 结束语

PPT设计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4个原则往往是一起使用的。熟练掌握原则后是可以通过打破规则实现很多创新的方式,使得观众眼前一亮,但必须先立后破,先做到遵循规则,再去尝试打破规则。同时PPT设计者更深入的学习4个设计排版原则背后的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原理,对于更灵活地掌握排版技巧能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明铭. 图形创意设计中格式塔原理的运用论述[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12): 54.

[2] 韩静华, 牛菁. 格式塔心理学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 2017(8): 108-111.

ppt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高校的教学质量关乎整个民族的兴衰。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优势明显。多媒体教学,尤其是PPT教学手段不仅从教育理念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为实现现代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技术条件。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PPT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条件,最终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PPT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0 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传统教学正悄然发生变化,其中,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更为普遍和显著。[1]多媒体的出现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活力,不仅对教学观念有所创新,也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焕然一新。 “视、听、说”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几乎替换了传统的“单一式”、“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2]尤其是教师使用PPT辅助教学的手段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随着PPT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如何准确地认识PPT的精髓和力量,从而发挥其优势条件变得十分重要。以下将对PPT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进行研究。

1 PPT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1 将抽象的概念及理论直观化、形象化表达

PPT教学手段借助了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信息,将难以理解的概念、定义和理论以形象的、有声有色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带来的多种感官刺激,使学习效率倍增,这是传统板书教学无法替代的。[3]

课堂教学工作量大,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氛围较为沉闷,而PPT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将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使得各种概念及理论形象、生动、直观,学生容易接受。例如:“大学物理”中的“分子运动论”理论、“磁场”等概念非常抽象,运用PPT动画模拟出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和碰撞的过程,则可以化难为易,使教科书的内容“活”起来了,带动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更加充满信心。[4]在“环境工程原理”专业课教学中,对于工业生产和气态污染物控制中需要吸收分离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吸收设备的工艺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填料塔与板式塔的设备最为常用。学生在学习填料塔以及板式塔时,由于对其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不了解,在涉及塔内气相与液相操作线方程計算及填料层高度计算时,经常混淆塔的相平衡关系,造成计算失误。教师在讲解本章内容时,可以利用PPT教学手段,通过播放设备的工作流程、原理等PPT动画将抽象的工艺简单化,更易于学生理解。课堂所授的知识内容通过恰当的形式转换、生动逼真的环境模拟,激发了学生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所以充分利用PPT强大的演示功能,可以让学生的抽象思维更加丰富,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2 对比传统教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2.1 丰富教学内容,扩大信息容量

相比课本上单一的图片和老师的口头讲解,PPT能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大量高清彩色图片和视频影视资料,节约课堂时间,扩大课堂信息容量,让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大程度的扩展,而不是仅仅拘泥于教材。知识的拓展很重要,它能恢复知识鲜活的面目。在应用PPT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利用Internet寻找到最新的网络信息资源、课外拓展知识或者所需要的网站,这样学生既能了解到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开阔了眼界,又能通过分析所学的内容,充分的思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环境化学”专业课教学中,环境问题、化学污染物迁移行为、污染控制与修复等内容需要极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书本及教学条件有限,许多知识点无法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储备产生缺陷。而PPT课件的大容量性则可以引进丰富的课外资源,教师可以把最新的网络资源、科学技术融入课堂,并将其贯穿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让学生知晓最新的外界信息,拓展知识面,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从而完善其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英语词汇的时候,学生容易有厌学情绪,可以使用PPT进行单词联想记忆法的运用。教师可以利用PPT首先为学生展示词根,随后利用PPT依次将词根延伸出来的词汇呈现给同学们;以词根为刺激,引起学生主动进行词汇联想的兴致,教师则根据学生联想到的词汇,结合PPT课件中图文并茂的词汇展示,让学生有画面感,师生间共同营造出一个轻松舒缓的学习氛围,既减少了学生对书写单词的恐惧感,又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5]

1.2.2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有想要认识和掌握它的强烈要求,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在求知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整个过程充满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老师可以通过PPT课件的巧妙设计,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产生了兴趣,就能愉快、主动地学习,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动精神和主体作用。[6]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就会主动地发表意见,说明看法,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老师的每一个问题,学生本人就有一种“想知道、想明白”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思考与实践。

例如在讲到“物理化学”中的克拉佩龙方程应用于水的固液两相平衡时,播放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选手金博洋的花样滑冰比赛视频,动作极其优美优美,滑的极其快速,为什么?同学们积极的反复的观看视频,就会发现冰刀和冰面接触的瞬间有水花的存在,正是由于这层水膜的存在起到了润滑作用,才滑的那么快;沿着同学们的兴趣点,用克拉佩龙方程恰好就可以解释水怎么来的,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克拉佩龙方程。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清楚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这样才能充分运用PPT创设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悦耳、悦目、悦心的真实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6]关于PPT文字字体展示,Van Leeuwen指出了包括“文字是否加粗、膨胀程度、是否斜体、弯曲度、连惯性、排列方向和匀程度”等七个显著性的特征。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七个特征进行PPT课件中文字的设计和排版,突出所呈现的信息,引发学生对文字展现内容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7]恰当的运用媒体PPT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果,并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1.2.3 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板书教学”,但黑板板书显然容量有限,不能反复使用,需要重复书写,且耗费大量课堂时间。在大量书写板书的同时,粉尘会增加教师的疲劳感、困顿感,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而PPT教学则节省了教师写板书的时间,便于教师有更多时间举实例,和学生互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而且PPT 的播放在不同章节、不同单元之间不受限,随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进行切换和穿越,使学生在接收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融汇整合,从而实现所学内容的交融、统一。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或自己瞬间的灵感,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改进PPT,有效解决传统板书教学方式中修改困难的问题。当授课内容需要绘制图表或利用图像时,教师可以通过添加链接的方式及时绘制出相关图表或对图片进行解释,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1.3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现如今信息时代,纵观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几乎全部课程中都有多媒体的参与,课堂上的各种教学活动也都需要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进行。多媒体网络技术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革命。

(1)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资源。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其优越性表现在学生的求知途径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单一的面对面传授。尤其是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想学就学,知识更加多样性、多元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内容、不同语种的学习资源都可以自由选择,吸取精华,汲取养分,不断丰富完善自我,充实自己。[8]

(2)改变教育教学结构,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观。PPT多媒体教学进入高校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结构,打破了高校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9]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PPT教学是一种多模态性的讲解展示方式,它集图表、图像、视频、音频于一体,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互动性,改善课程灵活性至关重要。将PPT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创新,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教学结构,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观,真正的实现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其具备的大容量性、直观性、信息存储重现性、人机交互性等都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2 PPT的教学生成

尽管PPT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多优点,但并非是使用了PPT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的成功,而需要我们根据教学课程的特点、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用心设计、精心实践、细心推敲。

从制作方面来说,需要不断调整图片、文字、表格、视频的位置、颜色、大小等,还要考虑到投射到幕布上的效果;背景颜色也要与图片及文字进行搭配,保证观感的舒适。PPT 课件通过整合多种资源吸引学生对呈现信息的注意,例如,重点內容可以采用突出的字体和艳丽的颜色进行强,用艺术体传递重点内容,避免了视觉上的审美疲劳。

从更复杂的方面来说,PPT课件被赋予了教学的使命、愿望和动作,承担了教学的责任,这样它的设计创作和实践生成就必须植根于课堂教学的每个活动环节,才能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服务于教学,赋予教学足够的力量和效能。[10]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将PPT课件的意义构建重视起来,学会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的协同关系设计高质量的PPT课件,充分服务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互、思维碰撞和积极对话,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3 结语

在持续深化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在持续深入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PPT的合理和巧妙运用,潜心创造优秀的PPT教学课件,恰当而充分的发挥PPT教学手段特有的优势条件,使之有效的进入师生的思维交互之中,实现参与式、启发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实现课堂上老师的有效“教”和学生的有效“学”,最终真正实现PPT课件对课堂教学的支持和促进。

参考文献

[1] 李燕.传统板书教学与PPT教学的对比[J].考试周刊,2014(57):177.

[2] 李艳.PPT课件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235.

[3] 孙萍.浅谈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J].教育艺术,2016(4):13.

[4] 阎贺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小学电教,2009(9):30-31.

[5] 叶砾.关于高校英语教学中PPT课件的多模态性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77-80.

[6] 郑香金.浅谈PPT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J].成才之路,2011(8):91.

[7] 焦超红.基于PPT课件文字语篇意义的多模态构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8): 103-104.

[8] 李进辉,张克,张芳.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优化高等学校课堂教学[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9-100.

[9] 王欣.PPT教学手段运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6.10(1):46-51.

[10] 胡世强.再谈PPT与PPT教学课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0):62-64.

ppt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目前中学德育教育的教学水平也在持续性的提高。以往中学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讲述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教学目标旨在学生的思维素养、行为能力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但是因为教学方式相对固定且单一,导致中学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学德育教育水平,本文详细分析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教育当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实施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人文关怀;中学德育;生本教育理念

一、 引言

在中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人文性、思想性以及素养性等方面的培养,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教育当中的影响力也比较突出,是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性课程。人文关怀则是以情感指导、情感体验作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理念,能够让学生借助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感受以及实施形成德育品质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综合性目标。对此,探讨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学德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二、 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中的应用价值

德育教育本身便是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等多个内容为核心的教学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优良道德品质的人才,对于学生的素质形成与发展、个性化的成长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近些年,伴随着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方面的转变,促使中学教育阶段也从以往的注重智力、技能的培养转变为注重全面性素质的培养,这也间接提高了中学教育阶段中多个素质类课程的教学重要性,中学德育教育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德育教育当中人文关怀拥有较为突出的重要性,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契合性,应当属于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人文关怀式的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的本质,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着手,德育教育的内容会更加丰富、生动,及时性更加突出,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发展和心理狀况有一个直观地掌握了解,同时将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蕴含在主题活动当中,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进行正确的指引。人文关怀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很多的优势,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对于德育教育也是一种拓展。

三、 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学德育注重人文关怀的方法

(一) 引入人文关怀,优化德育教育

当前在德育方面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缺陷和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非常多,和舆论、文化以及经济等多个因素均有关系。以青少年教育而言,因为家庭教育当中的范例表率作用不足、学校教育方面的不及时都会导致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薄弱。另外,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学校大多数都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这一主义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即使是德育教育当中提及了人文关怀,但是因为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引导内容并不多,从而人文关怀形同虚设。人文关怀的应用应当是从根本上实现的,感性的教育需要以情感的认知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对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形成情感体验,借助创建人文关怀情境、氛围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从而对人文关怀形成了解。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平常教育工作中强化人文关怀素材的渗透,可以将人文关怀的典故编入到课外读物、制作成为名人语录等宣传海报,或者是在机体活动中以人文关怀为主题开展活动,促使学生对人文关怀有一定的认知,并为人文关怀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 利用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理性认识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丰富的学校素材,学生通过观看阅读思考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教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对一些事件进行观看,这种画面具有直观的冲击,学生更能够关注到这些内容,最终使得德育教育开展获得较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师在组织开展“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和漫画进行宣讲,将图画内容与课堂的教育巧妙的融合,让学生观看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科技视界,对比性的,也让学生了解新闻中出现的一些邪教组织,例如那些年轻的生命自焚,提出问题为什么出现这些现象,并对学生讲明利害关系,如何保护自己避免违法和邪教组织的侵扰。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教室积极引导下,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坚定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三) 理解人文关怀,懂得关怀他人

在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改善之后,便需要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借助多种人文关怀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解。在教学当中,一般德育教育都是以班级作为单位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则是以课外的多种主题活动为主,例如可以开展人文关怀主题班会、阅读会等。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引导学生完成小规模的交流,讲述身边所遇到和发生的事件。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不同年龄段、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的中学生实行针对性、特色化的情感教育,实现因材施教达到全面提升的教育目标。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能过度的功利性,更不能以强制性的方式进行教学,预防学生形成抵触的情绪。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适当地改善教学氛围,借助举办竞赛活动、朗诵比赛以及电影展播等方式激励学生表现自我,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教育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认知以及了解人文关怀、懂得人文关怀、学会人文关怀的有效教学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人文关怀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借助行之有效的人文关怀可以对学生的个人品德形成正面的干预。另外,因为人文关怀属于中学德育教育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人文关怀也是德育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内容,所以应用人文关怀有着显著的必然性,在今后仍然需要注重人文关怀的应用方法与技巧的研究,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航征,张宏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注重人文关怀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1):93-96.

[2]蔡琴,方军,宗薇等.运用叙事教学法对精神科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63.

[3]王咏梅,辛春燕,李荣等.探讨人文关怀对90后护生实习需求及职业价值观的影响[N].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9):1174-1177.

作者简介:

郑琳,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四中。

ppt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自身人生价值观念的良好时期,充分利用这一阶段,找到合理化、科学化的德育工作方法,班主任可以落实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做好对于学生的幸福教育,切实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幸福指数,增强初中阶段学生的幸福感。

关键词:幸福教育;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策略

在幸福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应重视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充分推动学生的德育教育发展,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应重视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德育工作策略,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幸福感。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幸福教育观

在幸福教育的背景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德育的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进来,进行德育教育的学习,充分认识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建设一个主体模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德育学习更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将自身作为一個协助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和个人意愿。当初中学生感受到自身被人所重视时,就会主动表现自己,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心理状态驱动。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应重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德育项目,让学生拥有相应的德育学习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个人意志能力。

例如在德育教育的课堂上,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的设计,每天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完成情况,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对方的完成情况。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自觉践行制定的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二、加强团队合作,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

初中阶段中的学生,其个人认知刚刚得到了发展,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这一阶段中的学生,十分喜欢和别人进行合作,在德育教育中加入团队合作的模式,充分提升德育教育的基本效果,真正实现幸福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可以加入多种类型的团队活动,让每个成员在团队中充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应重视让学生理解团队精神的含义,正视合作学习,充分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切实发掘学生身上的团结合作意识。

例如在以“热爱祖国”为主题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将爱国主义的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祖国文化、祖国山河、民族英雄、祖国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进行通力合作,发挥自身在小组中的作用,充分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出学生身上的团结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三、重视进行换位思考,拉近德育和学生的距离

在开展德育教育时,班主任应重视进行换位思考,充分给予学生宽容和理解,对于学生犯下的错误用一个正确的方式来进行看待。班主任和学生在沟通交往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中做到换位思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班主任不能只用自己的标准来影响学生,这样的教育观念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应重视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一个良好的德育关系,切实提升初中德育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充分重视自身的言传身教,利用自身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时刻注重自己的个人表现,利用自身的良好品德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让学生得到教育。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利用情感的方式来打动人,充分将德育教育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例如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重视多给予学生理解,充分转化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平时的教育中多体会学生是怎样写的,充分给予学生耐心,将自身放置在学生的位置上进行思考。

四、重视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活动,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主题班会是重要教育学生的方式之一。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充分落实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时,教师应重视把握寓教于乐的基本特点,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趣味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活动,充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感受到德育主题班会活动的乐趣性。

例如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教师可以确定主题“爱护我们的家---地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充分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侧重点放在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地球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破坏,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发展。通过为学生展示当前地球被破坏的情况,引导学生树立一个保护地球、热爱环境的基本意识,充分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采取合理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提升德育教育的基本效果,做好幸福教育的传递,增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进行反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德育工作的创新,保证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21(04):155-156.

[2]王靖文.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67-168.

[3]孟具彦.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20(74):155-156.

ppt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深化对儒家德育思想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的认识,借鉴儒家德育思想中的诚信观,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作者简介:赵春华(1975-),女,河北乐亭人,讲师,学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健全,与其相适应的道德、法律体系尚未完备,加之信息流通速度加快,社会大环境中出现的不守诚信、唯利是图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也出现了考试作弊、人际关系失范、在就业市场上受到冷落等问题,这反映了诚信缺失已成为高校德育中的突出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政协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就有“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将诚信友爱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指出,全社会要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要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为创新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塑造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我们可以从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一、对儒家德育思想内容的认识

1儒家德育的本体论

《礼记》中说:“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1]在《尽心中》中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在儒家看来,天道即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世界的本原,道德观念和道德思想是天赋存在的[2],去认识、去把握这种本原性存在则是圣人、君子的任务。韩愈主张师应有德,师是道的化身,“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学而》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学生的首先要学习伦理道德,“行有余力”,才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及其他技能。足可见在当时的教育中,德育是被放在首位的。

在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被并列为“五常”。《论语》中主要讲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要信任别人,同时也要被人信任,这是确立和谐社会的基础。《中庸》则提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应像自然界的规律一样,诚实无欺,真实可靠。

2儒家德育思想的认识论

孟子在《尽心上》中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礼记》中也指出:“奋至德之光,动四和之气,以著万物之理。”北宋朱熹认为:“致知有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4]儒家思想强调德行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学》提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朱熹认为:“诚其意者,修身之首。”[4]只有首先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和把握道德养成的规律,才能使教育朝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人类本质的方向发展。

3儒家德育思想的实践论

儒家很重视实践在道德教化中的作用。君子是儒家的理想道德人格。《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于如何养成这种理想人格,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君子”、“士”,儒家强调要通过实践。正如《礼记》中所说,“君子耻有德而无其行”,充分强调了道德实践的作用。高尚的道德是“一日三省吾身”的修身养性的结果,是“礼、乐、射、御、书、术”的道德实践的结果。“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通过培养道德认知、深化道德情感、树立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养成道德行为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内外兼修,知行并重,在实践中实现道德的升华,并到实践中去检验人的德行。

二、借鉴儒家德育思想,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1创新目的机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儒家教育的特点是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培养适应当时统治阶级需要的专门人才。“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是贯穿儒家德育思想的主线,“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子以四教,文行忠信”[5],这和我们现在秉持的“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运行模式下,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目的机制,要求我们强调儒家德育中的诚信本位思想,正确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把诚信内化为大学生的人生信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其意者,修身之首也。”儒家思想把诚信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和特征,高校教育也应将诚信作为德育的首要内容,将德育作为树人的重中之重。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知识和才能发挥作用的方向和好坏,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可怕的。这就要求我们将德育特别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置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本质特征的高度来认识,不仅将诚信作为德育课的主要内容,各门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贯彻“教书育人”理念,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事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去努力践行诚信道德规范,教育大学生做一名讲诚信的人。

(2)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儒家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态度是和当时的群体主义价值观分不开的,对当今的高校德育仍有着可贵的指导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难免会受到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非主流思想的影响,在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的关系时错误地将个人本位视为合理的价值取向。高校应利用德育资源和载体,在大学生中灌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使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明白个人利益包含于国家利益、集体主义之中,从而将诚信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价值原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

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儒家主张以义统利,《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笔者认为,这对于市场经济下高校大学生德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市场经济并不仅仅是利益经济,市场经济更应该是诚信经济,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经济形态。高校德育要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侵蚀,坚持诚信原则,在学术研究、考试、升学、找工作中摆正心态,在人际关系中既讲竞争又讲诚信,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风气。

2创新动力机制,将诚信观念升华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和内在需要

(1)重视立志教育

在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和竞争机制下,面对生存、就业的压力,很多大学生往往选择短期目标,注重当前利益,不是将学习、考研作为目的,而是仅将作为就业的手段,失去了人生的远大目标和生活的良好心态。儒家非常重视立志教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6]。孟子还说,“夫志,气之帅也”,强调“志”对人的重要性。立志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做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摆脱浮躁心态,将道德修养自觉化、自主化,成为自身的真正需要。

(2)强调“修身”为本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7]。儒家十分重视修身为本的思想。“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7]“诚其意”、“慎独”是重要的修身方法,达到不欺人,也不自欺的境界,从而建立人和人之间的诚信关系。这种理想完美的个人修养境界在目前固然不可能实现,但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确实值得借鉴和倡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校诚信教育,要求通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诚信认知,养成真正的而不是虚假的诚信情感,形成符合人的本质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诚信信念,并在实践中坚持诚信意志,践行和验证诚信行为,在知行转化中升华个人道德品质。

3创新环境机制,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无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客观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反过来环境是由实践着的人来创造的。儒家教育者很注重环境在德育中的作用,重视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育人功能。创新环境机制,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儒家德育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要求,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形成了训政一体、政教合一的道德培养方式,并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思想。在当今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民主法制相对滞后的大环境中,社会上出现的经济领域诚信缺失、政治领域腐败现象、学术领域虚假之风都对高校德育工作提提出了挑战。《大学》中说,“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又说,“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突出了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当政者将诚信作为执政之本,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方能不失信于民,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公平、法治的社会环境;只有教师将诚信作为师德之本,以身作则,讲真道理,做真学问,才能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遵章守纪的校园环境;只有家长将诚信作为做人之本,严于律己,言行一致,才能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潜移默化进行教育的家庭环境;只有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创造合力育人的环境机制,才能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离娄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雷均.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对当今德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

[3]王臣申.论儒家的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学术交流,2005(12).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2003.

[5]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

[6]程树德.论语集释·子罕[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王文锦.礼记译解·大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1.

〔责任编辑:张家恩〕

上一篇:早期教育的论文下一篇:中学生科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