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范文

2023-12-03

ppt课件范文第1篇

PPT课件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 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显示出来, 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 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 完成教学过程。

板书与PPT课件各有优势与劣势, 那么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期达到最优效果呢?

1 掌握好PPT课件与板书的使用比例切忌纯PPT课件授课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授课质量的高低和掌握PPT课件与板书的使用比例有着重要的关系。特别注意不要走PPT课件使用的极端, 即整堂课都使用PPT课件。

板书授课是传统的授课方法, 但其比起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这种授课方式体现出了一定的劣势。板书授课速度比较慢, 需要授课教师大量的体力付出, 写不同颜色的粉笔字擦黑板等。而有一些定义、定理与性质等描述, 更是费时费力。那是否可以抛弃板书, 只使用PPT课件呢?一味的使用PPT课件, 学生就会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人, 而且上课速度快, 学生接受效率低下。我曾经做过一个只用PPT课件进行授课的试验。此时授课速度约达到板书授课的1.5倍, 学生疲于跟着老师的授课。只有半数左右的学生能够勉强跟住进度, 另外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处于茫然, 只能通过课后自己补习的措施来尽量赶上课堂进度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 单纯的PPT授课虽然达到了较快的授课进度, 却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比例, 则要看具体的课程了。

由此可见上课仅用板书, 不但速度慢, 效率低下, 而且耗费授课教师大量的体力。而纯粹借助于PPT课件的教学方式, 又容易形成拔苗助长的情形。而就具体的学习内容, 对PPT课件与板书比例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穿插, 不但可以提高授课的速度与效率, 还可以减少教师的体力耗费, 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 PPT课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板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齐头并进

在用PPT课件把抽象问题变成形象问题时, 教师应注意积极、适时地引导学生将对形象直观思维的有效思考整理变成抽象思维, 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辅相成, 优势互补。多媒体技术图形功能、动画功能强, 能把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具体化。例如, 通过切线是割线的极限过程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认识导数的定义。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选用多媒体教学时, 要特别注意不能因为多媒体的动画和图形功能而淡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切忌直接播放课件, 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想象, 让学用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思维活动, 从而使得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高。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PPT课件充分体现在形象问题中的作用时, 不能忽略板书在处理抽象问题中的作用。如果只用PPT课件进行演示, 会因为内容的过于抽象而导致学生对类似知识掌握的不完全。而教师在黑板上把这些抽象的内容进行一步一步细致的推导, 则能够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3 利用PPT课件与板书和学生互动起来

板书授课时,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PPT课件可以帮助教师节省授课时间, 省下的时间可以用来进行授课内容、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内容。

教育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适当的互动, 那么形成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将会成为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部分教师的随堂听课, 我发现在PPT课件模式下的教学与师生通常缺乏交流与沟通, 更不用说互动了。如刘跃军[1]指出, 在PPT课件环境下的课堂, 教学过程几乎千篇一律的都是“讲解—演示”或“演示—讲解”的模式,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演示解说者与接受者的关系, 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 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 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一个多媒体教学系统由多种因素构成, 但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PPT课件与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组成了一个四维双向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促进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整个互动过程应以师生互动为主, 生生互动为辅。为了避免多媒体教学互动性差的弊端, 需要在播放PPT课件的同时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情边板书边启发, 学生则跟着老师的板书边思考边回答, 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启发保持协调一致[2]。

此外, 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PPT课件不能一成不变; (2) PPT课件一定要动起来; (3) 在授课的过程中请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

因此, PPT课件应用于课堂, 不仅仅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如果教师和教学思想一成不变, 教师就会把PPT课件当作传统教学方法的附属物, 不能很好地发挥PPT课件的独特潜力, 只能用它作演示或练习用。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更新了, 那么教师不仅能用PPT课件去完美实现传统的教法, 例如, 课堂讲演、课堂问答、课堂讨论和课堂自习等;而且能创造或完善新的教学法, 例如, 真实性问题解决、发现和探索、合作学习以及模拟和游戏等。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处理好PPT课件与板书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注意PPT课件与板书使用的比例关系, 注重把用PPT课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板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并重, 特别要利用PPT课件与板书和学生互动起来。此外, 教师还要注意PPT课件不能一成不变, 同时PPT课件一定要动起来, 在授课过程中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这样才能把PPT课件与板书巧妙地结合起来, 达到授课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PPT课件,板书

参考文献

[1] 刘跃军.Powerpoint课件运用模式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 2008 (8) .

ppt课件范文第2篇

1 如何快速使用其它课件的背景

课件文本、图片等素材的一个重要获取途径就是网络和多媒体光盘。具有部队专业课特色的幻灯片背景素材在互联网上十分有限, 因而许多教师更多选用军网上提供的或部队配发的相关光盘中的课件背景。因为幻灯片背景无法单独进行选取复制等操作, 而又要达到使用背景图片的效果, 很多人采用先打开某个课件, 再更新其前景内容的操作。这样必然有多次的删除复制, 工作量较大。其实可以把想用的幻灯片背景做成一幅图片作为自己课件的背景即可。

具体操作步骤为:在普通视图下打开课件—选中含有要用背景的幻灯片—删除该幻灯片所有前景内容—放映这张幻灯片—在全屏放映模式下将鼠标光标移到显示屏外—按下Print Screen键 (在键盘上Insert键上方) 把显示屏上的内容作为图片复制到系统剪贴板里—打开“画图”程序或Photoshop程序—新建一个文件—选择“编辑”菜单下的“粘贴”—直接保存文件为JPG格式, 退出图片处理程序—启动Powerpoint程序, 打开自己的课件—选择“格式”菜单中的“背景”, 设置“忽略母版背景”, 然后选择前面在图片处理程序中制作保存的图片作为背景进行填充。确定后可以看到幻灯片背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种操作的基本思路是把想要用的信息转变成图片的形式作为自己课件的填充背景。同样道理, 可以对动态视频或动画画面作拷屏。具体操作为:暂停视频或动画的播放—为确保对动态画面的正确捕捉, 多次按下Print S c r e e n键拷屏—打开“画图”程序或Photoshop程序—新建一个文件—选择“编辑”菜单下的“粘贴”—进行内容剪裁或亮度调整等简单处理后存为图片。这样就可用作课件的背景了。

2 利用标尺解决无法调整的段落缩进

Powerpoint一般用文本框的方式引入文本。文本内容的“字体”格式调整方法与常用的Word程序类似, 但Powerpoint里在“格式”菜单下没有单列一个关于“段落”格式的选项。仅在“行距”选项的对话框里有对于“行距”和“段前段后”间距的设置, 却没有关于段落缩进的设置。许多教师在引入文本内容时是这样操作的:插入一个文本框, 输入两个空格, 然后输入具体的文本, 段落结束后敲回车键, 插入点位于下行的行首, 然后再输入两个空格, 继续新段落内容的输入。这种输入方法只是通过空格在形式上产生了新的段落, 实质上所有文本仍是以两个空格开始的一个完整段落。除了在输入时较为麻烦外, 这种方法常会导致要给已输入的某一非段首行添加空格另排一段时, 却加不上空格的操作结果。其实在Powerpoint里可以通过标尺来完成段落缩进的设置。方法是:打开“视图”菜单—点选“标尺”选项—将鼠标光标定位至文本框内。幻灯片上方就显示出了带有滑块的标尺, 滑块的作用与Word程序中一样。在每新插入一个文本框后, 首先通过标尺滑块界定好段落的首行缩进, 再输入文本内容。这样敲回车后系统会自动按界定好的首行缩进值产生一个段落, 而且在已输入文本中的任意位置敲回车都会产生一个新段落, 不会出现上述加空格而产生不了新段落的现象。

3 位置重叠的多个对象的选定

在同一张幻灯片里, 有时需要同时调整多个对象的位置大小等, 就先要一次选定多个对象, 通常的操作方法是鼠标左键配合Ctrl或Shift键完成选定。当两个对象有重叠区域时往往会出现选中一个就难以选中另一个的情况, 原因是一个对象的选框区遮住了另一对象。解决办法有两个, 一是选中一个对象后, 将其叠放次序“置于底层”, 再加选另一对象即可。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鼠标的圈选操作, 即在多个对象外的区域定位鼠标, 按住鼠标左键的同时拖移出一个包围所有对象的矩形虚框, 即可完成选定。

4 设置触发器控制声音的播放

在制作的课件中插入声音文件时, 在幻灯片上会出现一个小喇叭标识, 为避免放映时会影响画面效果, 往往将小喇叭标识设为隐藏。但这样设置后没有了单击热区, 只能将声音设为“自动播放”。如何既隐藏“小喇叭”又人为控制声音的播放时机呢?可以通过触发器来完成。具体方法是:选中幻灯片上的“小喇叭”—选中“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自定义动画”—右击动画对象列表中的声音文件—选中“效果选项”, 弹出“播放声音”设置框—勾选“声音设置”标签下的“幻灯片放映时隐藏声音图标”—在“计时”标签里触发器下的“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列表中选择除声音文件名之外的某一对象, 这样在幻灯片放映时单击这个对象即可开始播放声音文件。

以上简单列举了几个制作课件时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许多操作技巧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各院校的普及, 目前几乎所有教师都能够独立使用Powerpoint程序制作课堂演播课件。针对课件制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采用相应灵活方便的操作, 能够极大提高课件制作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常见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 赵萍.多媒体课件制作困境及对策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

ppt课件范文第3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 如果能更好的发挥“PPT”课件的一些实用技巧, 校本研修的“PPT”课件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下面就从几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1 使用“PPT”课件的“备注”功能, 让汇报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在校本研修中, 通常是一个学科组或一个教研组结合一个研修的主题进行研修, 所以会经常开展小组讨论。使用“PPT”课件作演讲报告, 这是经常用到的形式。在校本研修学习过程中, 使用PPT的“备注”功能可以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使用。

第一种情况, 在制作校本研修成果汇报的“P P T”课件时使用“备注”功能。就“PPT”课件本身而言, 其中的文字不是很多, 一般都是都是一些提纲性的内容。但是, 一个研修成果汇报不可能没有详细的内容, 而详细内容并非都是即兴发挥, 所以一般都是事先准备好。老师们一般都是通过Word编辑文档, 然后将文档打印出来, 在汇报时一边看“PPT”课件, 一边看打印出的纸质稿。其实, 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使用“PPT”的电子“备注”功能。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师们平时很少使用到的“PPT”“备注”功能。

所谓“PPT”的“备注”, 顾名思义就是指幻灯片正文以外的内容。其实“备注”是“PPT”的一种视图方式, 它的上半部分是幻灯片的正文, 下半部分就是备注。按通常的方式播放演示文稿时, 不会显示备注的内容, 因而备注可以用来写无须观众看到的讲稿。当然“备注”功能用的最多的还是用来对每张幻灯片内容提纲进行详细的说明。使用“PPT”备注功能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在幻灯片的编辑状态下, 点击幻灯片下面的“单击此处添加备注”区域。

(2) 在“单击此处添加备注”的文本预留区域中输入需要备注的内容。

通常我们在播放“PPT”课件时, 在幻灯片的备注内容是不显示出来的。如果演讲者要在播放时显示备注页的内容, 只要在幻灯片放映状态下单击右键,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屏幕”—“演讲者备注”命令, 备注的内容就会显示在弹出的“演讲者备注”对话框中了。

第二种情况是在播放校本研修汇报的“PPT”过程中使用“备注”功能。

校本研修汇报一般是由研修小组的负责人制作一个演示文稿的初稿, 然后研修小组的全体成员对初稿进行讨论, 讨论的形式是边放映演示文稿边发表各自意见。在这个过程中, 也可以使用“PPT”的备注功能将发言者的内容记录下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在PPT播放状态下, 单击鼠标右键, 弹出对话框。

(2)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屏幕”—“演讲者备注”。

(3) 在“备注”对话框中输入需要备注的内容。

在校本研修中使用“PPT”备注功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将讨论的结果及时记录。由于可以在幻灯片编辑和播放两种状态下输入备注文字, 因此可以一边播放一边记录, 两项工作同步完成。由于记录的内容和演示文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而日后的浏览和再次编辑便可以在同一个演示文稿中进行, 非常方便。

2 使用“PPT”课件的电子“批注”功能, 让每位研修者充分发表意见

教师校本研修活动的主要特点就是交流、合作、研究、相互学习。在研修讨论中经常要对演示文稿进行交流, 其中的一种重要交流形式是:先由负责人制作出一个“PPT”演示文稿的初稿, 然后将初稿分发给研修小组的每位老师去审阅。每位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后, 再将初稿连同意见一起汇总到负责人。教师的意见记录在什么地方呢?最好的就是使用“PPT”课件中的“批注”功能, 将意见直接记录在演示文稿中。

在“PPT”课件中使用批注功能的特点是:批注不是幻灯片正文的一部分, 批注不会破坏原稿, 批注在播放时既可以显示又可以隐藏。“PPT”“批注”功能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打开演示文稿。

(2) 单击“插入”菜单, 执行“批注”命令, 在幻灯片中插入批注文本框。

(3) 在批注文本框中输入需要批注的内容。

(4) 在批注上单击右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选项, 对批注进行相应编辑, 如显示或隐藏批注、插入新的批注、删除批注等。

由于批注和幻灯片是一个演示文稿的有机整体, 因而既方便了批注者的审阅, 也方便了演示文稿制作者的浏览和编辑。

3 利用“PPT”的联机协作功能, 实现“PPT”网络会议

在“P P T”的“工具”菜单栏里, 有一个“联机协作”菜单, 选择此项功能可以实现使用“PPT”进行网络会议的功能。这种功能类似于现在的“QQ”和“飞信”软件的会议功能。但使用“PPT”联机会议功能, 需要一台服务器支持, 而且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相应配置。如果需要使用此功能, 可以先让网络管理员设置好相应环境, 然后就可以使用“PPT”进行网络会议了。

使用“PPT”联机协作网络会议功能的最大好处就是老师们可以不聚集在一起就可以进行开会, 并且将演讲者的“PPT”内容广播到每一位参与教师的电脑显示屏上。

以上讲到的“PPT”课件应用技巧, 不仅可以应用于教师的校本研修中, 其实在老师们的平时工作中也有很多的其它用途。例如:“PPT”的“备注”功能可以应用于备课教案和课件说明中, 也可以应用于课堂讨论、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和“教后记”等;“批注”功能则还可以应用于辅导学生等;“联机协作”的网络会议功能则可以在老师们不集中在一起的情况下使用, 实用异地网络会议。

摘要:校本研修是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在学校平时开展的各项教师校本研修活动中, 老师们经常会使用到“PPT”软件进行演示和汇报。如何更好的发挥“PPT”在教师校本研修中的作用呢?本文就“PPT”软件的“备注”、“批注”、“联机协助”等方面详细讲解了“PPT”在教师校本研修中的实用技巧。

ppt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PPT设计原则;格式塔心理学;平面设计原则

读书就要读经典,因为很多流行是经典的演绎,看完经典,在设计类海量文章中沦陷的非设计师读者能够获得超乎预料的收获,也在心中有了自己的设计框架。经典书籍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给出领域里清晰的知识结构和明确的专业术语的概念内涵。

国内很多论坛、公众号上关于制作PPT经验的文献都提到排版的四个基本原则,四个原则源自美国Robin Williams 所著的,中文译本是《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这是一本豆瓣评分8.6的著作。作者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将复杂的设计原理凝练为4个基本原则。设计排版的这个基本原则是亲密性(contrast)、对齐(alignment)、对比(proximity)、重复(repetition)。

1 PPT设计四原则

1.1 亲密性

亲密性指的是把彼此相关的项目组织在一起。在一个页面上,如果多个项目存在很近的亲密性,把它们放在靠近的位置,它们就会成为一个视觉单元,位置接近就意味存在着关联。所以首先设计者需要对内容进行逻辑分析,在逻辑上属于同类的归于同一个视觉单元。具体处理起来:如果页面太过拥挤,那就适当缩小字号,再将不同视觉单元间的距离拉开;同一个视觉单元设置相同的颜色,不同的视觉单元通过距离、留白或者不同的颜色、格式区分。

当设计者不知道排版是否合适的时候,有一个方法测试,就是用观众的眼光观察画面的视线浏览顺序,是否是先观察最重要的视觉单元,然后其次,整个画面的视觉单元最好安排在3-5个,其中没有归组的项目是孤立元素,每个孤立元素都是独立的视觉单元。

亲密项目位置靠近为一个项目的作用,一是分组,二是留白。例如:下图1是某本书的章节目录,画面显得拥挤,第一眼看不到重点,每个条目都是孤立元素。修改后:把同一节的内容靠近,不同节之间增加间距,每一节的内容相对于标题行缩进,这样标题和内容就区别开了。如图2。

1.2 对齐

对齐指的是每个元素都应当与页面上的另一个元素有某种视觉联系。即使对齐的元素是分隔开的,但元素之间会通过看不见的线连接起来,从而在视觉效果上被看为一组元素。

在放置文本时,文本内容一般统一使用一种对齐方式,左对齐或者右对齐。使用两端对齐时,要注意不要出现明显的空白缝隙。对齐原则往往要和亲密性原则同时使用,同类元素靠近形成一个视觉单元,同类视觉单元对齐,使得画面的排版中就能表达出清晰的信息。

设计者考虑对齐元素时,应该找一条明确的对齐线作为画面的基线。根据基线安排文本块和图片元素,必要时利用PPT的参考线功能。

例如:下图3是一本书的封面,所有文本块都是居中对齐,读者可以感觉到一条看不见的隐形线在画面正中间,画面运用了亲密性原则上下两部分分开了,字体设计上运用了下面将要介绍的对比原则。画面中规中矩。修改后:应用了左对齐和右对齐,看不见的隐形线是上下左右的四条边框,增加了后面将介绍的重复原则,把书名和作者名用同样的加黑,书名和作者因为重复的字体被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的结构相对于上图更有设计感。如图4。

1.3 对比

对比是设计者希望增加视觉效果来吸引读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对比一定要强烈,才能达到截然不同的结果。采用对比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字体的大小、粗细、风格、颜色的冷色调和暖色调、水平排列和垂直排列或者倾斜的排列,间隔的宽窄,图像的大小、风格(包括局部放大、加滤镜、虚化、局部遮盖)。

使用对比原则的时候,一定要设置好逻辑层次,同一级的内容用相同的格式,不同级的的内容用缩进、改变字体大小或颜色或风格的对比来区分,使用点、线、面等修饰元素突出重点。目的就是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的通过视觉单元样式的对比来着眼于重点内容上。

有一种非常有效的对比方式就是反白,反白是使用底部色块修饰文字。色块能够强烈地增大文字的视觉比重,背景色块可以是矩形色块,也可以用图像加上虚化或者滤镜的效果来作为背景。如图5所示:对于上一个书的封面的例子,在使用了对齐原则后,再使用对比原则,用反白的方法来突出书的题目。

图5

1.4 重复

重复指的是让某类视觉要素在整个作品中重复,能够实现整个PPT风格的统一,包括统一颜色方案、字体字号、文本行距、项目符号、图表风格、对齐方式、图片风格等。重复的元素可以创制一种连续性,具有重复元素的内容即使分散在很多也PPT中,也会被看作一个整体。

PPT自带的主题母版中,就是大量使用了重復的规则,使得PPT有了统一的风格。在母版中设定了标题页、内容页等固定的风格,套用后就统一了颜色方案、项目符号等。重复的元素可以有很多变化,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例如对于某个重复的图片或文字,可以设计不同的大小、颜色、角度,或者从中抽取一个局部来重复。当重复元素不是完全一样时,设计的原则是它们之间存在明确的紧密相关性。一个实用的方法就是:对于同一个重复的图片用PPT自带的图片工具的格式下的艺术效果来做处理,增加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整个PPT设计感增强了。

2 格式塔心理学

关于设计排版的四个基本原则,学习者可以在心理学的格式塔学派中一窥究竟更深层次的心理学原理。格式塔学派是心理学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又称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意即“模式、形状、形式”,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的组织定律,它阐明人们是按什么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在卡夫卡的著作《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有详细的阐述。在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应用软件界面设计等领域,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规律都有专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市场上有很多此类的设计类书籍,各大论坛、讨论帖中也对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定律有详细的探讨。这里介绍几个和PPT设计排版相关的组织定律。

2.1 图形与背景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知觉帮助我们把图形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图形与背景的对比越大,图形的轮廓越明显,则图形越容易被发觉。设计排版的对比原则就是利用图形与背景定律,通过强烈的区分度来凸显对象,例如一片绿叶中的红花。

2.2 接近性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人们在知觉中认为相靠近的物体看起来属于一组,而那些距离较远的则自动划为组外。设计排版的亲密性原则就是利用接近律,使得相关内容排列在一起,信息组之间用留白区分,阅读信息时减少干扰,因为靠近的内容会表达相近的意思,传递统一的想法。

2.3 连续性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对线条的一种知觉倾向,当线条受阻断时,却仍像未阻断或仍然连续着一样为人们所体验到。人们倾向于完整地连接一个图形,而不是观察残缺的线条或形状。设计排版的对齐原则就是利用连续性定律,对齐的元素之间由间断的边线连接,但被人们的知觉体验到像连续的边界一样。

2.4 完整和闭合倾向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知觉印象随环境而呈现最为完善的形式,也就是说人们把一种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心理上使之趋合,那便是闭合倾向。由于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所以人们会对看到的图形进行完形,将不完整的图形补全;设计排版的对齐原则就是利用闭合性定律,使得对齐的元素看起来像一个整体。

2.5 相似性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例如:各部分元素的距离相等,但它们的颜色有异,那么颜色相同的部分就自然组合成为整体。设计排版的重复原则就是利用相似性定律,人们将相似的图形、图标归为一类。

2.6 共同方向运动定律

该定律指的是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如果作共同方向的移动,则这些作共同方向移动的部分容易组成新的整体。在PPT动画设計时的重复原则就是利用共同方向运动定律,人们将同类的内容元素做同样的动画动作,这些元素被视为整体。

人们在感知复杂的对象时,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将它们纳入到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当中,而不是简单的视作为元素的集合,而这就是格式塔原理的基础。PPT设计中利用到的格式塔知觉的组织定律都是为了使得同类或相关的内容被视为整体,按照大脑吸收消化数据的自然方式来组织信息。

3 结束语

PPT设计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4个原则往往是一起使用的。熟练掌握原则后是可以通过打破规则实现很多创新的方式,使得观众眼前一亮,但必须先立后破,先做到遵循规则,再去尝试打破规则。同时PPT设计者更深入的学习4个设计排版原则背后的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原理,对于更灵活地掌握排版技巧能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明铭. 图形创意设计中格式塔原理的运用论述[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12): 54.

[2] 韩静华, 牛菁. 格式塔心理学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 2017(8): 108-111.

ppt课件范文第5篇

课文讲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要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太依赖大人,也不能让父母过于溺爱,更不能做家中的小皇帝。

这些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太多了,比如我的父母。记得那一次,我要自己去买书,我跟妈妈说过后便准备独自去书店购买,但是妈妈坚决不同意。说:“不行,如果你自己坐车遇到危险怎么办?没事,我到时候去给你买。”有些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小学生如果我们都像乌塔一样能够自己环游世界,但是家长只是督促学习,没有玩的时间,那里来环游世界的时间。我们中国的小孩就像一只圈在笼子里的鸟和一只蜗牛一样,总是缩在很小的壳窝里。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起来,我们非常羡慕乌塔。

文中有一段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因为这段说明了中国教育孩子的缺点,人人的孩子都只能从电视、电脑、收音机……了解世界,使中国孩子对外国少年的行为感到不解,我觉得中国的爸爸妈妈应该开放教育,让中国孩子全面的了解世界,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文中还有一段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

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侯一起出去玩,有时侯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因为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她先举例说明,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这充分体现出乌塔在生活上独立的基础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独立。我觉得乌塔是一个自主,独立,热爱生活的人,表现在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很多国家。还有第七段:他还说,自己用了三年时间准备了这次行程,阅读了许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表现了乌塔做事有计划、有准备以及他的独立自主意识。

对于乌塔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这正是中国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啊!我认为爱孩子就应该让我们独立,现在我们这些孩子属于小公主、小皇帝,整天赖在父母身边。

上一篇:大功率下一篇: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