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经济论文范文

2023-09-17

贸易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2000通则》涉及到的贸易术语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国际贸易术语本身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再加上有时它们之间的区别又非常细微,造成有些初学者容易混淆无法准确掌握,甚至有些外贸人员也因不能准确辨析这些贸易术语,在实践中也无法准确适用,从而给国际贸易带来意外风险。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外贸实践工作经验,从介绍国际贸易术语的作用入手,重点对常用贸易术语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其正确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2000通则》;国际贸易术语;报关;海外运输;运输保险

1 国际贸易术语比较解析

1.1 《2000通则》贸易术语归类解析

为了便于使初学者理解和记忆,下面从容易记错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类解析:(1)贸易术语后面跟随的地点或港口位于出口方国家的有EXW、FCA、FOB、FAS,后面跟随的地点或港口位于进口方国家的有贸易术语有CFR、CIF、CPT、CIP、DES、DEQ、DDU、DDP,后随买卖双方国家接壤地的有DAF;(2)国际保险手续办理及费用由出口方承担的有CIF、CIP、DES、DEQ、DDU、DDP,国际保险手续办理及费用由进口方承担的有EXW、FCA、FOB、FAS、CFR;(3)只有EXW贸易术语条件下出口手续的办理及费用由买方承担,只有DDP易术语条件下进口手续的办理及费用由卖方承担;(4)国际货物运输风险转移界限位于出口国家的贸易术语有EXW、FCA、FOB、FAS、CFR、CIF、CPT、CIP,而DES、DEQ、DDU、DDP贸易术语条件下国际货物运输风险转移界限位于进口国家。

1.2 常用国际贸易术语比较解析

[JP3]为了加深外贸人员对贸易术语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中准确应用,下面就易弄混淆的贸易术语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JP]

(1)FOB、CFR和CIF三種贸易术语的比较。

在传统国际货物买卖中,FOB、CFR和CIF是最为常用的贸易术语,有必要加以重点理解和掌握。①三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属于装运合同,只要出口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要求的货物装上船,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装船通知;都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货物风险都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由卖方转移到买方;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三种贸易术语的主要不同点:CFR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正常运费,FOB贸易术语条件下由买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一切运费;FOB和CFR贸易术语条件下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不涉及保险的内容由买方办理保险并缴纳保险费,保险和卖方没有关系,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在过贸易合同中涉及到保险条款,由卖方办理保险手续并支付保险费,但保险具有代办的性质;FOB术语后接卖方装运港名称,而CFR和CIF术语接买方目的港名称。

(2) FCA、CIP和CPT三种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三种贸易术语是FOB、CFR和CIF的延伸,在现今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被采用,成为新兴的主要国际贸易术语。①三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适用任何运输方式;都属于装运合同,只要出口人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要求的货物交与承运人,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风险转移都是在货物交与承运人控制后 ;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交货通知;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三种贸易术语的主要不同点: CIP和CPT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正常运费,FCA贸易术语条件下由买方办理海外运输手续并承担一切运费;FCA 和CPT贸易术语条件下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不涉及保险的内容由买方办理保险并缴纳保险费,保险和卖方没有关系。而CIP贸易术语条件下在过贸易合同中涉及到保险条款,由卖方办理保险手续并支付保险费,但保险具有代办的性质;FCA术语后接卖方国家国内某的或港口,而CIP和CPT术语后接买方国家国内某的或港口。

(3) FOB、CFR、CIF和FCA、CIP、CPT两组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组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多的贸易术语,在有一些内容相似的情况下,又有一些细微的差异,需要引起重视。①两组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是象征性交货,即只要出口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置于承运人控制之下,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交货通知;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两组贸易术语的不同点: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前三种贸易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而三种贸易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风险转移的界限不尽相同。前三种贸易种术语货物风险转移界限是转运港船舷,而后三种贸易术语货物风险转移是货物置于承运人控制之下;运输单据是否是物权凭证不同。前三种贸易术语条件下的海运提单是物权凭证,而后三种贸易术语条件下的运输单据不一定是物权凭证。使用的结算方式不尽相同。前三种贸易术语既适合采用托收有适合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而后三种贸易术语不适合采用托收结算方式。[JP]

(4) EXW和FCA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个贸易术语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FCA后跟的交货地点刚好选择在卖方工厂时,该如何区分它们,成为很多人头疼的问题。下面以EXW和FCA工厂为例进行比较。①两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是象征性交货;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买方自己办理海外运输的手续并承担相应费用;买方自己办理海外保险的手续并承担相应保险费,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不涉及保险条款,保险和卖方没有关系。②两种贸易术语的不同点:卖方装货责任不同。EXW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只需在工厂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置于承运人的控制之下即完成交货义务,而FCA工厂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要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装到买方派来的运输工具上并承担装货费用才算完成交货义务;出口手续办理的责任不同。EXW贸易术语条件下有买方负责出口手续的办理并承担有关费用,而FCA工厂贸易术语条件出口手续的办理及有关费用有卖方承担。[JP]

(5) FOB和FAS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个贸易术语很是接近,但也有细微的区别,下面进行简单介绍以帮组读者加以理解。①两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都属于装运合同,只要出口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要求的货物装上船,提交符合要求的货运单据就履行了合同的义务;都要及时向买方发出已交货通知;都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卖方都要承担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等)。②两种贸易术语的不同点:风险转移的界限不同。FOB贸易术语条件下货物风险转移的界限是装运港的船舷,而FAS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只要将符合合同和要求的货物置于装运港的船边就算完成交货的义务,货物风险也随之发生转移;装船费用不同。FOB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可能负责装船并承担相应费用(如FOBST),而FAS卖方不用承担装船费用。

(6) CIF和DES贸易术语的比较。

这两个贸易术语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太大关系,但有些人还是容易混要。①两种贸易术语的相同点:卖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自己承担相应费用及风险办理进口手续;都适合于海运或内河运输。②两种贸易术语的不同点:交货性质不同。CIF贸易术语是象征性交货,而DES贸易术语是实际交货;风险转移的界限不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货风险的转移是装运港的船舷,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货物的风险是在目的港的船上有卖方转移给买方;海外保险的性质不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的保险具有代办的性质,若将来在运输途中发生保险事故造成货物的损失,有买方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的保险是卖方实实在在为自己投的,若将来在运输途中发生保险事故造成货物的损失,有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合买方无关;海外运费承担不尽相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只承担海外正常运费,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不但要承担海外正常运费还要承担有可能发生的额外运输费用(如拖船费等);卸船费用的承担不同。DES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不用承担卸船费用,而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有可能承担卸船费用(如CIF Liner Terms)。

2 国际贸易术语的正确应用

2.1 影响贸易术语选用的主要因素

(1)国际市场行情。贸易术语也是进出口企业争取客户的重要手段;(2)运输和保险条件。如果有足够的能力安排运输事宜,在能争取最低运费的情况下,争取采用自行安排和运输方式相吻合的贸易术语;(3)通关手续。负责通关工作的一方必须对有关国家通关工作的政策规定、手续和费用负担等事宜详细了解,如果没有能力完成此项工作,应尽量选用其他的术语;(4)结算方式。采用托收方式结算時不适合使用DES、DEQ、DDU、DDP等实际交货术语,CIF、CFR、FOB、FAS等术语可与托收及或信用证结算方式结合使用;(5)运输贸易国的外汇管制和政府干预。

2.2 国际贸易术语的正确应用

(1)考虑到报关、风险与保险、运输方式、汇率变动等因素,出口方选用国际贸易术语应按CIP—CIF—CPT—CFR—FCA—FAS—FOB的顺序进行。因为如果出口方选用CIF、CIP、CFR、CPT贸易术语时,安排运输和保险事宜由出口商负责,出口商可选择熟悉的本国船舶装载、向本国保险公司投保。这样有利于出口商随时了解货物运输情况,可有效避免骗取出口方货物的行为发生。

但当运价有上涨趋势、对海外运输业务办理不熟悉、本币有升值趋势时,出口商宜选用FOB、FCA、FAS术语。当运价有下跌趋势、对海外运输业务熟悉、精于运价及保险费的计算、本币有贬值趋势、本国保险费率较低廉时,出口商宜选用CIF、CFR、CPT、CIP术语。

(2)考虑到报关、风险与保险、运输方式、汇率变动等因素,进口方选用国际贸易术语应按FOB—FAS—FCA—CFR—CPT—CIF —CIP的顺序进行,因为如果安排运输和保险事宜由进口商负责,进口商可以选择熟悉的本国船舶装载、向本国保险公司投保。这样就可随时了解货物运输情况,有效避免承运人和出口方合谋,在运输途中将货物倒卖,骗取货款的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宝麟.如何在教学中巧解贸易术语[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4):118119.

[2]张璐,贸易术语选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57258.

[3]陈媛媛.国际贸易术语、运输条款与保险条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3):1314.

[4]杜庭旭.浅析进口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及风险防范[J].对外经贸实务,2008,(6):6466.

[5]陈晓梅.贸易术语选择的恰当性与贸易风险防范[J].对外经贸实务,2009,(5):5557.

[6]张璐.贸易术语选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57258.

贸易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分工;比较优势;服务贸易;贸易平衡

文献标识码:A

一般而言,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中谈到贸易平衡或贸易失衡都是针对商品贸易项目而言。这在商品贸易占绝对主导地位、服务贸易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自然是可以接受的。然而,随着国际分工格局的演进,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服务贸易的总量飞速增长。其中服务出口在1980年的总量是3643亿美元,到2005年增长为24150亿美元,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可略窥一斑。在新的国际贸易格局下,以旧有的标准来看待和处理贸易失衡问题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根据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在服务贸易项目上存在盈余的国家一般在商品贸易项目上都存在赤字,反之亦然。表1以2005年为例,列举了服务贸易盈余和赤字分别位居前五位的国家(地区)的具体贸易余额。从中不难看出,除瑞士以外,主要的进出口国家(地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都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关系。很多学者(Melvin,1989;Hisanaga,2007)在理论上也对此作出了充分说明。在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互补的国际贸易格局下,传统的贸易比较优势和贸易平衡等问题都需要重新进行认识。

一、国际分工的演进与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

国际分工最早可以上溯到18世纪晚期,当时主要表现为工业国和以农业国及原料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即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分工。垂直型分工至今仍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问的一种重要分工形式。二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间分工和以部门内专业化为标志的产业内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总体上表现为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共存,且水平分工不断深入拓展的格局。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继续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同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和传统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本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服务业转移。以美国为例,早在1980年,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高达63.77%。现在已超过70%。而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较低,中国仅为40%左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现代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以知识、技术和信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部门。随着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也随之不断扩展。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高达4.8万亿美元,占商品贸易额的1/4左右。在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共存且互补的贸易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比较优势法则。因此,有必要对新的国际分工背景下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作一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在包含服务产品的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法则同样是适用的。这已经由很多学者(Hindley andSmith,1984;Deardorff,1988)予以证明。

假设经济中有两种生产要素,分别是资本要素K和劳动要素L;两种商品X和Y,其中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的,而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的:A国的资本要素禀赋相对比较充裕,B困的劳动要素相对比较充裕:资本除用作本国生产还可作为服务要素跨国界流动,从而产生服务贸易流,劳动则不可流动。需要特别指出,这里的资本要素(K)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了传统的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用于生产服务(这里主要是指生产者服务)的要素。

在单纯的商品贸易情况下。A国在资本密集型商品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劳动密集型商品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两国比较优势的对比可由如下的相对价格给出:

(PX/PYA>((PX/PY)B (1)

[1]式的含义非常显见,即由于两国要素禀赋的不同,A国国内x商品和Y商品的相对价格要高于B国国内X商品和Y商品的相对价格。这一相对价格体现了两国在生产与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在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并存的条件下,A、B两国由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对比不仅可以由(PX/PYA>(PX/PY)B给出,而且还可以由如下比较容易遭到忽视的相对价格给出:

(r/PX)A<(r/PX)B (2)

(r为资本要素K的价格,下同)

(R/pY)A<((r/PY)B (3)

细加考虑,其实(2)、(3)式的含义都不难理解,而且与(1)式一样直观。(2)式表明,由于A国的资本要素相对比较充裕,故其国内资本与商品X的相对价格要低于B国国内资本与商品X的相对价格。也就是说,若A、B两国的贸易仅在资本要素K和商品X之间进行,则A国在资本K的生产与出口上更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商品X的生产与出口上更具有比较优势。类推,(3)式的含义在于,A国资本与商品Y的相对价格要低于B国资本与商品Y的相对价格。即,若贸易在资本K和商品Y之间进行,则A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本K而非商品Y,而B国的比较优势则在商品Y。回忆前文所述,资本可以跨国流动以提供服务产品,因此,(2)、(3)式可以理解为A国在服务产品上相对B国具有比较优势。这反映了国际分工新格局下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看出,若A、B两国的双边贸易是同时包括服务和一般商品的全方位贸易,则A国相对B国而言所拥有的比较优势是广泛的。A国既可以在资本密集型商品Y的生产上对B国保持比较优势,也可以在资本K(生产者服务)的生产上保持比较优势,又有可能同时在商品y和资本K上保持比较优势。但是,B国除了可以在商品X的生产上对A国保持明显的比较优势以外,其他潜在比较优势的获取必须要被动地依赖于A国的分工选择。故而,在两国双边贸易中,A国对于贸易模式的选择也就由于其自身在双方比较优势对比中所占据的独

特地位而掌握了主动权。

国际分工演进带来的比较优势变化决定了贸易模式的崭新特征,即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是可以共存互补的。而且,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这一特征将日益凸现。在这样的国际贸易格局下,贸易平衡问题也就需要重新进行审视。下文将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探讨可能的贸易模式、实现贸易平衡的新机理以及贸易失衡的实质。

二、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互补下的贸易平衡问题

本文在Melvin(1989)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构建一个包括A、B两个国家,两种要素(资本K和劳动L),两种商品(X和Y)的模型来具体分析两国分T和贸易的模式,进而说明两国贸易的平衡问题。同上,在该模型中,假设两种商品的生产均需要资本和劳动要素,所不同者,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的,而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的:A、B两国的生产函数都为一次齐次:两国消费偏好相似:B国的劳动要素比较充裕,A国的资本要素比较充裕:两国的要素供给既定且充分就业,资本要素可以跨国界自由流动(即为可贸易的),劳动要素则只能在一国范围内使用。同时我们需要假定,在该模型中贸易可以实现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再者,如上所述,这里的资本要素(K)也包括服务生产要素。当然,在我们的理论分析中,贸易摩擦和运输费用等交易成本都是忽略不计的。

A、B两国的贸易中,B国的要素禀赋结构表现为不可跨国界自由流动的劳动力要素相对充裕,而可自由流动的资本要素则比较稀缺:A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刚好相反。如前文所述,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A、B两国在分工与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对比,即A国的比较优势要更为宽泛。这一比较优势对比决定了B国在双边贸易中可选择的贸易模式非常有限,而A国则比较灵活。通过模型可以非常直观地对此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TAT’A,TBT’TB分别是A国和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X、Y,两种商品的国际相对价格为P的情况下,若A国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与B国从事传统的商品贸易,则必然选择生产并出口Y,商品,同时进口X商品;B国则生产并出口X商品,同时进口Y商品。在贸易平衡时,A国在QA点生产,按照国际相对价格P出口QB单位Y商品,进口BCA单位X商品,并在CA点消费,贸易三角为QABCA。同时,B国在QB点生产,按照国际价格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并在CB点消费,贸易三角(图中用虚线表示)与A国相同。A、B两国通过传统的商品贸易同时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的均衡。

由于A国所拥有的相对充裕的资本要素是可贸易的,因此进一步思考,我们会发现,A国在同B国的贸易中还有其他的选择。A国可以选择只将其全部资本要素中的一部分用于国内生产,同时将其余部分出口到B国以为B国的生产所用,比如进行技术转让、设备出租或管理咨询等,作为贸易报酬,A国将获取X商品。与此同时,B国从A国进口资本要素(生产者服务),将其同国内充裕的劳动要素结合起来,用于生产X和Y商品;并将部分X商品出口到A国用于支付资本要素的价格。仍如图1,A国将其部分资本要素出口到B国,从而导致其生产均衡点沿罗勃津斯基线Rk从QA点移动到D点。作为贸易回报,A国从B国获得DCA单位的X商品,然后在CA点消费。由于所假定的市场效率条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此,均衡相对价格仍然是P。对于B国,均衡生产点则沿着其罗勃津斯基线R’k向上移动,并且仍在CB点消费。显而易见,A国和B国通过此种贸易模式仍然能够实现上述纯粹商品贸易所达到的均衡。根据两国要素禀赋特点,这种贸易模式和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是内在一致的。

如果我们将视野再拓宽一些,就会发现。对于A国这种可贸易的资本要素非常富裕的国家,还有更为不可思议的贸易模式可以选择。那就是,根据比较优势法则,在满足贸易条件(e/PY)A

若我们放松上述若干假定,将除劳动要素以外的所有要素和商品均视作可贸易品,使之更加贴近贸易现实,则不难想像,在贸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A国还可以选择同时出口资本要素K和资本密集型商品Y,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X。上述贸易均衡仍然可以实现。

综上所述,A国由于其资本要素禀赋上的优势,在同B国的双边贸易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可以选择多种出口模式:既可以选择出口商品X或Y,也可以选择出口服务产品,或者同时出口商品和服务产品。B国受制于要素禀赋结构的限制,出口商品的选择屈指可数,且只有在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X上才握有完全的主动权:从A国的进口则几乎无一不受其先行选择的掣肘。

不难发现,在上文的理论模型中,A、B两国贸易的平衡是应然之义。只是贸易平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贸易平衡,而是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同时发生情况下的总体平衡。具体地说,一国若在商品贸易中持有逆差,则其服务贸易项目必然持有顺差;若其商品贸易持有顺差,则服务贸易项目必然是逆差。若只单纯考虑A、B两国双边贸易中的商品贸易项目,A国自然可能存在大量贸易逆差。但是,其商品贸易的逆差只是服务贸易顺差的反映。从纯理论分

析的角度来看,在国际分T和贸易新格局下,双边贸易中所谓的贸易失衡只是单纯考虑商品贸易项目时所产生的幻觉,其实并不存在。在理论上透析贸易平衡的新机理和贸易失衡的实质,对于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三、关于贸易失衡的进一步思考

上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新格局下双边贸易的均衡是在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互补下产生的总体均衡,贸易失衡在理论上并不具有必然性。但是不难想像,现实中的双边贸易不可能达到理论上完全自由贸易的状态,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和利益分配的干扰。因而,贸易失衡也就在所难免了。只是,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和贸易格局的演进,贸易失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商品贸易失衡,而是更多的表现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结构性失衡。也即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之间的失衡。在实践中,可能导致贸易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很多,难以尽述。笔者认为,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滞后于商品贸易自由化进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商品贸易中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日益受到限制。商品贸易自由化的程度总的来说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却相对比较滞后,直到1994年《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签署,服务贸易才被正式纳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其后,WTO有关服务贸易的谈判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总的来说进展缓慢。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滞后。

首先,是服务贸易的贸易收益问题。一个国家参与服务贸易自由化能否获得净收益,并未像商品贸易领域那样已由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给出了确定的答案。理论界针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问题所做的探讨并不算少。但结论仍然模棱两可。发达国家在服务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理论界对于发达国家可以从服务贸易自由化中获益基本没有疑义。分歧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是否能够从服务贸易自由化中获得明显的收益。对此持肯定态度的观点(Whalley,2003)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可以获得服务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低价格的服务产品,还可以通过服务贸易自由化充分发挥其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以获取更多的贸易收益。与此相反,也有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融入服务贸易自由化会带来福利损失,比如银行服务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恶化(Chia&Whalley,1997);电信服务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给某些国家带来了利益损失(Verikios&Zhang,2000)等。即便服务贸易自由化给参与国带来的贸易收益是确定无疑的,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仍然对其持戒备和反对态度。因为很多服务产品的自由贸易将会影响一国的经济安全和文化独立性,前者比如金融、邮电、通讯、信息处理等,后者以教育和文化产品的贸易为典型。因此,服务贸易自由化不仅涉及经济利益问题,而且与政治、文化等敏感领域有着难以斩断的复杂联系。这是服务贸易自由化长期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

其次,贸易壁垒的隐性化也是服务贸易自由化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服务贸易中的贸易壁垒更多地是采取非关税壁垒(NTBs)的形式,因此非关税壁垒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服务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和传统商品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相比带有更大的隐蔽性,通常采取政府管制、经营许可权要求,歧视性技术标准、人员流动限制和其他一些制度性限制的形式。这些服务贸易壁垒不可能像商品贸易中的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那样可以进行量化,它们往往是通过降低市场竞争度和增加国内企业垄断性的方式起作用的(Benjanmin&Diao,2000),这些都直接增加了服务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起到了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服务贸易壁垒的隐性化和难以量化的特点给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下,实现服务贸易的高度自由化仍然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国际贸易结构性失衡在一段时期内将难以避免。当前,有关国际贸易的冲突和分歧不少都是因此而起。其中,当前争议颇多的中美贸易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显然,沿袭传统思路局限于商品贸易范畴解决贸易失衡可能往往难以奏效。从上文分析不难看出,解决贸易结构性失衡应该从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同时入手,侧重于总体均衡。这些理论思路为意在解决贸易分歧、处理贸易失衡问题的国际谈判提供了很好的启发。

四、结论

(一)国际分工格局的演进导致贸易比较优势出现新的变化。贸易模式也更为复杂,将同时涵盖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在服务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在贸易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并掌握贸易模式的选择权。

(二)在新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下,贸易平衡将是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互补下的总体平衡。贸易失衡也将不再是单纯的商品贸易失衡,而主要表现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三)国际贸易结构性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对称。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应该在国际贸易新格局的视野中同时考虑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

(责任编校 春 晓)

贸易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已经表现出很多的不足,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电子商务应用到对外经济贸易是时代发展的结果,电子商务不经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为很多中小企业提供了面对世界的机会。本文主要对“电子商务对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传统对外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电子商务下的对外经济贸易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对外经济贸易;问题;措施

一、电子商务对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

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中的每一笔交易都是通过固定的交易场所来进行的,需要很多资源,例如大量的实物单据等。电子商务下的对外经济贸易改变了传统对外经济贸易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作方式改变。电子商务在信息环境下运行的,在这个环境下的对外经济贸易是通过电子方式来进行交易,而不是面对面的方式。电子商务下的对外经济贸易方式的类型可分为完全对外经济贸易电子商务和不完全对外经济贸易电子商务。二者的区别就是能否通过电子商务来完成交易。完全电子商务能够把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不完全电子商务而是要借助一些外力来进行;(2)流程改变。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对外经济贸易流程的改变,形成新的对外经济贸易方式。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对外经济贸易其营销模式也发生了改变。(1)网络互动式营销。(2)网络整合式营销。(3)网络定制式营销。

二、传统对外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

1 配额商品招标管理存在问题。目前参加投标企业的范围越来越大,加之招标类别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招标的具体事务工作也随之增加,而面对如此之多的文件,如果仍然采用手工操作来进行,那么工作效率明显较低,甚至难以完成。并且使得企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招标秩序也变得越来越混乱,难以避免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主管单位之间的矛盾发生。

2 配额许可证管理存在问题。海关等监管部门由于手工方式而使其工作更加困难,导致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出现且难以避免,如越权发证、无配额发证、超配额发证、伪造许可证等。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操作,比较周期较长,而且很容易出现差错,难以控制。

三、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电子商务的问世,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为政府和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1 安全问题。如何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研究的核心领域。作为对外经济贸易电子商务系统,可靠、安全的通信网络和安全的数据库服务器显得如此重要。实现SET协议安全支付的必须且重要的条件就是CA认证中心,但是就我国而言,目前CA认证权的归属问题还没有确定好。

2 融资问题。电子商务在对外经济贸易应用的初期需要建设大量的设备,因此,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入,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是根本办不到的,就只能去银行贷款。对外经济贸易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融资的方式较为单一,目前还不能实现从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他们融资的唯一渠道就是银行贷款。而目前,随着银行贷款安全性和风险性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越来越困难,银行对其要求也越来越多,最终导致电子商务在对外经济贸易企业中应用无法顺利进行。

四、电子商务下的对外经济贸易具体措施

1 正确树立电子商务的观念。我国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电子商务观念。电子商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将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进行了改善,朝着高效益、市场全球化、低成本、企业协同竞争的方向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必须认识到开展电子商务将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另外还要真正理解互联网的运作机制,把电子商务作为未来企业的生存之道来对待,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战略项目来做。要认识到电子商务是世界潮流,代表国际贸易的一种新方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另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全社会公民的诚信问题。电子商务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诚信制度的建立。

2 完善安全体系。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还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企业对安全的防范应该从技术上进行。要做好数据采集体系工作,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构建好。在加强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时还必须充分利用数据仓库和挖掘技术。电子商务活动在涉及到有关个体信息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应制定相关规定,并规范这些信息的使用,保护隐私权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在安全方面,一是安全认证。电子商务认证系统作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核心,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必须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二是网络保障。必须确保能够提供24小时服务。三是防黑客袭击。另外,要加速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从而构建好计算机病毒防范系统。

电子商务在对外经济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对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短时间内,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总而言之,应用电子商务有利于创造对外经济贸易良好的国内环境、有利于增强国家对进出口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推进外经贸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我国步入一个更加开放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纪元是需要电子商务来辅助的。

参考文献:

[1]黄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探究[J].财经界,2009,(11).

[2]曹虹峰: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

[5]欧阳青东: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6,(04).

[4]蔡国军:浅谈国际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及中国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J].大众科技,2004,(07).电子商务与对外经济贸易/吴吉中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已经表现出很多的不足,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电子商务应用到对外经济贸易是时代发展的结果,电子商务不经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为很多中小企业提供了面对世界的机会。本文主要对“电子商务对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传统对外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电子商务下的对外经济贸易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对外经济贸易;问题;措施

一、电子商务对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

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中的每一笔交易都是通过固定的交易場所来进行的,需要很多资源,例如大量的实物单据等。电子商务下的对外经济贸易改变了传统对外经济贸易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作方式改变。电子商务在信息环境下运行的,在这个环境下的对外经济贸易是通过电子方式来进行交易,而不是面对面的方式。电子商务下的对外经济贸易方式的类型可分为

完全对外经济贸易电子商务和不完全对外经济贸易电子商务。二者的区别就是能否通过电子商务来完成交易。完全电子商务能够把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不完全电子商务而是要借助一些外力来进行;(2)流程改变。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对外经济贸易流程的改变,形成新的对外经济贸易方式。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对外经济贸易其营销模式也发生了改变。(1)网络互动式营销。(2)网络整合式营销。(3)网络定制式营销。

二、传统对外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

1 配额商品招标管理存在问题。目前参加投标企业的范围越来越大,加之招标类别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招标的具体事务工作也随之增加,而面对如此之多的文件,如果仍然采用手工操作来进行,那么工作效率明显较低,甚至难以完成。并且使得企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招标秩序也变得越来越混乱,难以避免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主管单位之间的矛盾发生。

2 配额许可证管理存在问题。海关等监管部门由于手工方式而使其工作更加困难,导致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出现且难以避免,如越权发证、无配额发证、超配额发证、伪造许可证等。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操作,比较周期较长,而且很容易出现差错,难以控制。

三、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电子商务的问世,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为政府和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1 安全问题。如何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研究的核心领域。作为对外经济贸易电子商务系统,可靠、安全的通信网络和安全的数据库服务器显得如此重要。实现SET协议安全支付的必须且重要的条件就是CA认证中心,但是就我国而言,目前CA认证权的归属问题还没有确定好。

2 融资问题。电子商务在对外经济贸易应用的初期需要建设大量的设备,因此,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入,對于一般的企业而言,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是根本办不到的,就只能去银行贷款。对外经济贸易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融资的方式较为单一,目前还不能实现从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他们融资的唯一渠道就是银行贷款。而目前,随着银行贷款安全性和风险性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越来越困难,银行对其要求也越来越多,最终导致电子商务在对外经济贸易企业中应用无法顺利进行。

四、电子商务下的对外经济贸易具体措施

1 正确树立电子商务的观念。我国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电子商务观念。电子商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将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进行了改善,朝着高效益、市场全球化、低成本、企业协同竞争的方向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必须认识到开展电子商务将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另外还要真正理解互联网的运作机制,把电子商务作为未来企业的生存之道来对待,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战略项目来做。要认识到电子商务是世界潮流,代表国际贸易的一种新方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另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全社会公民的诚信问题。电子商务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诚信制度的建立。

2 完善安全体系。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还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企业对安全的防范应该从技术上进行。要做好数据采集体系工作,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构建好。在加强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时还必须充分利用数据仓库和挖掘技术。电子商务活动在涉及到有关个体信息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应制定相关规定,并规范这些信息的使用,保护隐私权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在安全方面,一是安全认证。电子商务认证系统作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核心,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必须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二是网络保障。必须确保能够提供24小时服务。三是防黑客袭击。另外,要加速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从而构建好计算机病毒防范系统。

电子商务在对外经济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对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短时间内,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总而言之,应用电子商务有利于创造对外经济贸易良好的国内环境、有利于增强国家对进出口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推进外经贸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我国步入一个更加开放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纪元是需要电子商务来辅助的。

参考文献:

[1]黄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探究[J].财经界,2009,(11).

[2]曹虹峰: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

[3]欧阳青东: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6,(04).

[4]蔡国军:浅谈国际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及中国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J].大众科技,2004,(07).

贸易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

1导言

随着人们交流模式的进步与发展,信息交换速率及效率都在不断提升,促进了贸易与自由化程度的进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经济交流,这种趋势是近些年来经济的重大走势,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的整体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对外展开,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支援政策等,都代表了我国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决心与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全球整体的经济形势有所了解并掌握,有利于我国制定整体的对外贸易策略,更好地促进对外贸易的展开。

2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

就目前阶段而言,国际经济贸易形势较为复杂多变,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受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国经济贸易对外与对内的不稳定因素。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现状而言,当今世界,世界各国虽然一直在加强经济贸易间的合作,但是整个世界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存在着恶性竞争的现象。一些国家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不断地通过一些政策对中国施压,导致中国对外经济往来较为困难,面临着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而以中国对内经济贸易而言,由于国际贸易形势的影响,国内中外合资、外商投资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受利益因素的促使,难以避免中外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对中国整体的经济贸易发展造成阻碍,且存在着诸多不稳定的市场因素。尤其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贸易大环境下,中外合资企业明显遭受着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多重影响,很多中外合资企业发展过程中,频频发生经济合作、技术合作上的问题,不稳定因素较多且复杂多变。

当前,虽然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出现困难与阻碍,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一直在制定更多的经济贸易发展政策,致力于以和平、合作、公平、平等协商的原则去解决问题。在中国经济贸易体系的不断完善与革新下,我国已经陆续地制定出了多个经济贸易政策,加大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积极顺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通、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实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深度合作与共赢。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已经陆续解决了多个经济贸易发展困难,如生产过剩、外汇资产过剩、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活力不高等问题。同时,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公平、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促进了中国与蒙古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家经济贸易合作,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影响力。

3基于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中国经济贸易发展措施

3.1从体制入手改善对外贸易途径

从当前的整体贸易形势来看,在国际的贸易舞台中,我国的话语权要弱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方面在于我国参与世界整体贸易的时间比较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的部分产业技术含量比较低,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代表了在基础国际贸易中,我国处于弱势地位,技术壁垒与基础贸易壁垒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展开的两大枷锁。从整体的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壁垒是对于本土经济的压制。因此,从管理角度及体制入手是我国对外贸易展开的重要思路,也是促进我国整体贸易进步的重要手段。同样,从WTO组织一系列协议来看,其内容不仅十分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如早期的GATT更多的是基于货物贸易诞生,其中更加重视关税避让,在WTO体制下这种模式就不适用于现代国际贸易整体形势。对于我国来说,迎合主流的WTO发展形势与协议内容,强化自身的职责控制,也是对外贸易展开的重要途径。

3.2积极引进贸易专业人才

由于受到以跨境电商为典型代表的新型贸易形式出现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际经济及贸易的竞争形势,而人才作为行业竞争的核心,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意义相对深远。与此同时,人才不仅是促进国际经济及贸易快速发展的重点要素,而且还国际贸易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考虑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环境中占据不败地位,相关贸易企业需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通过组织岗位培训方法,逐步提升贸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打造专业的贸易专业复合型技术人才,为促进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支持。

3.3积极制定对外经济合作政策,不断开拓对外经济贸易市场

新形勢下,为了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需要我国制定出更多的对外经济合作政策,不断开拓对外经济贸易市场,寻求更多的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机会,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影响力。例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有意识地扶持、培养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借助中国企业打造中国品牌,促进中国产品、技术的对外贸易。同时,我国相关企业更要借助已有的经济贸易政策,积极开拓对外经济贸易市场,寻求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机会,拓宽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空间,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如积极借助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外企业寻求更多的经济合作机会,建立起一批稳定的贸易伙伴,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注入长久生命力。此外,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可在经济贸易管理机制中加入企业扶持计划,鼓励国内经济市场中大、中、小企业联合起来,走现代化经营的方式,实现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创新优化与调整,规范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环境。

3.4重视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永远是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区域的地理优势及经济互通性,导致在国际贸易范围中,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性最高而且长期稳定,是国际贸易中所有国家都喜欢的贸易内容及贸易类型。从我国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日韩等国家作为我国近邻,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总体来看,区域经济合作对合作双方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会促进双方的经济进步,这也是国际贸易展开的重要途径。同时,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国家建立品牌,提高中小企业存活的可能性,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都是重要的存在。因此,重视区域经济合作,将会是我国对外贸易展开的重要路径。

结束语

总之,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已经出现全球化一体化、自由发展化、交易方式网络化等趋势,受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复杂因素影响,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中美经济贸易摩擦频发、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力也在持续变大。结合着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通过建立健全对外经济贸易机制、不断加大科技与人力要素的投入、积极制定对外经济合作政策等措施,推动我国经济贸易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杰.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J].商场现代化,2018(17):61-62.

[2]赵明霞.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4):232-234.

[3]朱伶瑾.浅谈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及趋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1):5-6.

[4]施竞澄.试析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7(05):66-67.

贸易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随着关税壁垒作用日益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更隐蔽、更强大的壁垒,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对策建议

一、TBT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由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三部分组成,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在主观或客观上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WTO关于的TBT文件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已经直接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与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一旦出现,影响巨大,而且损失难以避免。那么我国农产品出口为什么容易遭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可以从国内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中国农产品自身标准的落后性

中国农产品领域目前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和进口国标准还有差距,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优势。而且中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

2、中国农产品市场秩序没有理顺,农业管理体制落后

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内部壁垒严重,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没有形成局部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秩序相当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对出口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此外,中国农产品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对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不够,流于形式。中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完备的食品安全立法。

三、利弊同行——TBT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1、负面影响

(1)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受影响的农产品企业日益增加,造成的损失逐年加大,截止到2007年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6%。

(2)加大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的难度。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手段对进口产品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或标准来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我国的农产品一时难以达到其要求而无法获得市场准入。并且这种情况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明显加剧。

2、正面影响

(1)提高国内农产品检测技术。TBT在给我国农产品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上较多追求农产品数量增加,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接轨,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国内检测技术及监督力量薄弱,许多质量问题未显露出来。这就促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对现有农产品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进行反思。

(2)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等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我国沿海各省市率先加大了农产品标准化等的建设。例如广东省河源市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广东湛江在建立湛江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网络的同时,还注意做好养殖基地建设,抓好加工环节质量监控,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这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基础和硬工夫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标准陈旧、水平低,甚至无标准生产,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差距是明显的。而只有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才能实现农业的国际化、现代化。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最好的办法是提高本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应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结合中国实际,制订新的卫生安全标准。

2、大力推进环保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是尽快提高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水平,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粮食的发展。加强无污染、无公害生产资料的开发和推广,提高生物农药产品的稳定性,降低成本,淘汰对人体危害大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研究开发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在确保粮食的质量、创造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实施行之有效的绿色营销战略。以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培育支柱产业,扩张市场,从而提高品牌的营运能力。

贸易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国际经济战略;发展;谈判

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促使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在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业带来我国国际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全球一体化下制定我国的国际经济战略,优先考虑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坚定不移的重要课题。因此,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1.新兴经济力量发展迅速

世界经济中三股力量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3左右,它们分别是美国、日本、欧洲等。但是这三股力量进入21世纪后,其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在缓慢的状态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国内需求不足、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增长无核心化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发达国家,也无形中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影响。相对世界上其他的新兴力量,其经济增长也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速度,据不完全统计,在若干年之后两者之间的经济力量会出现相对持平的态势。

2.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展缓慢

当代世界贸易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态势发展的时候,出现了新型的贸易保护,至此贸易保护主义换了一种形式更加盛行。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为上述的问题组织了多次的贸易谈判,但是由于国家之间的诉求点是不一样的,也没有最终的达成。多方国家在很多问题上不能达到一致,致使贸易谈判一直处于僵局。但是在这种局面下仍未组织贸易自由化、全球化的进程。

3.双边、区域自由贸易相对活跃

实现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等措施来实现。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主要从科博登条约逐渐开始在国际蔓延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近些年,随着多边贸易发展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各国采取了新的途径来解决上述难题。即双边区域经济合作。这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认识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又要认识到它消极的一面。只有充分考虑到其两面性,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有利方面

(1)有利于引进外贸投资。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外贸投资,外贸投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促进了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由于我国的现在国情,还不是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有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外资的引入既能使我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更加的深入,又能在外资的支持下,促进我国经济发生跨越的发展。

(2)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在国际舞台上,国与国之间同台竞技,一个国家在本区域强大,不代表在世界舞台上强大。因此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竞争取胜,就得要重组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其更加完整、合理。在分工协作上要更贴合实际,从自身的角度上进一步细化。我国的企业也要及时转型升级,利用好转型升级的节点,将自己做大做强,在世界的舞台上取胜。

(3)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东风下,使我国的外贸发生了质的飞越。摒弃了以往的低级的,没有附加值的困局,开始转向高级的、高附加值的新阶段。这种模式的转变促使外国资本的引入,使得我国企业间的资本流动速度加快,更有效的与国际市场的衔接,合作变得更加顺畅。

2.不利方面

(1)资金问题。资金是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活动的原动力,随着国际经济贸易总量的增加,在资金方面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考验,资金缺口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可以通过外资渠道解决一部分,但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讲,仍然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如经济危机、金融风暴等,使得整个外部经济发展的走势前景不明朗。我国在这种环境下,其在国际投资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有所下滑。但是,在面对风险的同时,也充满了机会。一些新兴的国家和地区大力引进外贸投资,无形中对我国的资金引进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资金问题时困扰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的一大难题。

(2)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经济波动一直伴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自由化,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些负面的影响通过国际市场环境传递到我国的经济市场中。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时期,经济制度、经济结构还不能不好的匹配。当国外经济波动传导到国内市场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应对措施如果不及时跟进,就会出现难以预想的风险,甚至是经济危机。因此,国际市场经济波动对我国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3)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受阻。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会把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到一个国际舞台上,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经济贸易市场中通用的一种做法就是企业之间拼的产品的科技含量、生产效率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直以来都是诟病。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全自动化的生产线等在世界竞争的舞台上称王称霸,其竞争力是很多企业不发匹敌的。而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世界市场范围内还是与那些企业有很大差距的。在世界走势来讲,我国要积极寻求信息密集型产业,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相匹配。

三、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背景下我国国际经济战略的制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我国的外贸易体制也在逐年调整。根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下,我国要根据现有的国情,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1.提高出口贸易结构和方式

国家需要对出口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将对外贸易从数量取胜转变为质量技术取胜;对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税收上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其较快发展等。

2.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

国家应该鼓励扶持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相关高校对高科技研究力度,同时建立高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大力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除此之外,还应该合理利用研发补贴政策,注重对研发条件的支持。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兵家必争之地,很多国家已经将其放到了战略地位。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参与竞争的国家的战略布局,更能体现出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水平。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水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国要把新兴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放到战略的地位,为在国际竞争中增加筹码。一是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在提高基础设施的规模基础上,在增加人、财、物的投入,为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创造有利条件。二是通过激励措施来提高其服务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的开发标准以及劳动人员素质质量,最终实现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4.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

产业发展水平和结构的优化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贸易的走向。我国要考虑大的国际背景下根据现有的国情调整相应的产业结构,制定适合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国际化产业结构,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带来了很大的动力,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投身国际发展的浪潮,积极练就内功,推进国内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外资,与外资企业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在政策制定上占有一定的主导权,形成良好的国际贸易循环。

参考文献:

[1]徐万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2]邹志强.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对中国与新兴国家合作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04)

[3]张岸元.国际经济环境及我国的对外经济战略[J].中国经贸导刊, 2012(19)

作者简介:熊麒(1993- ),男,湖北省大悟县人,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上一篇:汉语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园林本科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