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成绩范文

2023-09-18

提高成绩范文第1篇

王婧丹

从事英语教学七年来,,一直有件事困惑我,那就是看着学生的成绩,我无能为力。满分150分,成绩比较好的也就能考到120多分,能突破130 的就几乎没有,中等程度能考到100分左右,差的及时三五十分,还有很多一部分都是总体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只有英语是拉退学科,再努力也就是八九十分,大大地影响了他梦的总体成绩。英语不论在崇中还是高中现在都是三主科之一,它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它也是大多数学生非常头疼的一个大难题,毕竟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一门外语,我们是在汉语的环境中长大的,大多数学生接触英语中是在初中,加上高中也就五六年,五六年间学好一门外语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面对高考的形势和升学的压力,学生们必须把英语学好,况且到了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的考试中英语也是重中之重,且现在很多社会考试中都必须考英语,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屋面必须在中学就把英语学得扎实、牢固,以后所遇到什么难题就会所向披靡了。那么这个负担就落在屋面高中英语老师的身上,因为高中英语起桌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初中英语学得是入门知识,是最基础的,涉及的语法也很少,学生只靠背诵就能取得好成绩,而高中英语涉及的几乎是英语中的全部语法,单词量也很大,所以这是学生掌握基础英语的关键阶段,因为到大学、研究生层次,英语就向更专业的层次延伸,单词量也更大,单词也更难,所以高中生必须把英语学好,我们高中英语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把;英语学好,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思索,又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在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成绩方向,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第一、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个必须是在学生刚入学时就要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我们老师要高速学生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随处都可见英语,所以国家对英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不仅把它列为中学的三大主科之一,在小学也加入了英语教育,在大学课程里,研究生入学考试、论文答辩等英语也是非常重要的,更远一点的,如找工作时,如果你能很好地掌握英语,你绝对是他们的最好人选,总之一句话,学好英语是非常关键的,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他们肯定会重视英语,下定决心把英语学好,这就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大部分学会都会对英语产生兴趣,做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对英语有了兴趣,英语成绩就睡更容易提高些。

第二、高一新生的基础语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初中英语成绩还不错,在中招考试中英语满分120分很多学生都考80多分或90多分,成绩好的考到110多分,但是第一次段考下来,很多学生考了801多分、90多分,而英语的满分是150分。他们对英语试卷的普遍反应时太难,初中的好成绩到了高中变成了不及格,原因在哪里呢,真是高中的英语太难了吗?其实不然,而是他们在初中只知道死记硬背一些课文和句子,而不去理解和掌握语法的缘故。读背课文和句子是非常好的,因为语言就是要说的,Speaking在语言中的地位是最重要,学语言及时要用,要说的。多读多背对增强语感有很大的益处。但是我们来研究一下,我们毕竟是要面对考试,面对成绩。初中的考试考查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语法,一些课本上的原句,可能学生光靠死记硬背都能把题做好,老师也鼓励学生多背,这样都能取得好成绩。其实初中的英语教师可能忽略了语法这个基础的重要性,对于一种我们没有接触的外语来说,如果我们想把它学好,一定要把握两个要素。第一是语法,掌握语法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把语法掌握好了,我们懂得了语法规则,我们也可以用单词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组织一个正确的句子,它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小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中,耳渲目染,自然而然地就学会怎样组织句子,不用特意地学习就会,从小我们都会说|“吃饭“,而不是”饭吃“。我们说母语是会正确地说正确的句子,而不用考虑那个是主谓宾,那个是定状补,但英语就不一样了,我们必须得学语法规则,否则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组织句子,如汉语说”我非常喜欢英语“,但英语中要这样说”I like Eeglish very much“,副词的位置不一样,要说成“I very much like Eeglish“就是一个错误的句子,所以学好英语语法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是单词,如果说语法是高楼大夏的根基的话,那么单词就是砖块,只有根基扎实了,砖块越多楼房就越高。所以在语法打牢的基础下掌握的单词越多,你的英语水平就越高。我认为在学习初中阶段的英语中,一定不能忽略语法这个基础,在鼓励学生多读多背的同时要给学生讲解基础语法,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以及一些基础的语法规律,这样学生才能抓住本质,以不变应万变,他们就会用学会的单词来组织句子,而不是只会背一些固定的句子,见到有变化就不知所以然了。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一问到语法,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是干吗的,讲一个简单的句型也不会,一调查,很多学生都说初中时根本就没学过,还有很多连音标也没学过,老师教他们怎么读他们就怎么读,让他们看音标读单词就不会了,高中课本中的新单词都不会读,我领读后还有很多问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其他老师也讨论过,我决定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先抽出一两周时间将音标和基础语法,因为只有让他们的基础知识打牢了他们学习高中英语时才更容易些,这一学期我的是高一,在开学伊始,我先讲音标和语法,让学生做笔记,自己下去再揣摩运用,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错,他们会自己看音标正确地读单词了,而且了解了英语的基础语法,知道了英语中是如何组织句子的,讲这些大概需要两周左右吧,虽然耽误了一些新的课程,但我感觉着对于学生们在高中阶段成绩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后来教高中课本时,比起上几届我所带学生的情况,这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高,学习的难度大大下降,而且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有几个学生在考题比较难的情况下考了130多分,有个学生考了135分,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第三、堂要效率,学生有好几门功课要学,不可能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英语上,要向学生把英语学好,我们必须要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推行高效课堂,这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必须的。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一门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它,尽管我们的现存教育制度还有不完善之处,学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高分,但不论是近期的还是长远的目标,我们都需要把英语的语感培养好,那么语感的培养考的是就是多读多背,而且是要理解地去读去背,首先要牢记单词,然后让同学们去阅读文章,边阅读边揣摩每个句子,读得多了,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英语句子的构成规则。读得比较熟了,尽量要求他们去背诵每篇文章,不论难疑而且一定要坚持。试想一个学生背会了几百遍甚至上前篇文章,他就可以出口成章了,俗言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诵“,他说英语时脑中已经形成了英语思维,也就是他的语感已经形成了。那么他做题来也就会得心应手,遇到问题时,他平常所积累的语感马上就可以给出答案来,写文章时也会文思泉诵,不必担心无话可说。那么在鼓励学生多读多背的同时,老师的监督作用一定要发挥出来。有些学生有惰性,老师不提问他可能就不读不背,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对布置的背诵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可以挑学生在课堂上背,也可以再课下进行检查,以组为单位,让组长负起责任,首先自己要会背,还要督促其他同学按时完成作业,还要鼓励学生们主公给老师背课文,这样可能一两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语感就有明显的提高,而且成绩也会有质的飞跃。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出点号注意,鼓励大家用零碎的时间去记单词,就向李阳教给的方法一样,大家可以买一个小本子,记上单词和语法,在等饭时,睡觉前都可以拿出来背背,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知识才会积少成多。

第五、鼓励学生适量做些精题、如题。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也要注意要分数的提高。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是也应适当做些习题,有的同学说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是他们的弱项,那么老师就可建议他们买本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专项习题,每天做一篇,注意方法做时不要查工具书,也不要看答案,自己去做,等做完之后,再去对答案,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去查工具书,真得不理解的话再去问老师,切记对于自己做完的题目,一定要把自己遇到的新的知识记录在笔记本上,定时复习,反复复习,这样知识就会不断积累,一定要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养成自主积累的好习惯。不会的题目和典型的习题一定要记在笔记本上,反复复习,反复理解,这样做题才有意义。凡是自己做过的题目,以后一定不能出错,这样成绩自然就会提高,要在做题中寻找考题的规律和解题方法,掌握了规律和方法,取得高分是轻而易举的。

提高成绩范文第2篇

三步:

1.静心阅读作文要求,抓住重点词眼,确定自己要选择的题目。

2.搜索以往写的优秀文章,看看有没有可用在本文的素材。

3.选择自己经历的、或者身边的典型事例,确定所要写的材料。

注意:1.不要牵强,不要硬搬硬套;一定要灵活修改、据要求合适而用!

2.注意文章题目的对比。《正在长大》与《在阳光下长大》。

仔细审题是不跑题的前提,将前面的材料提示和后面的话题结合在一起阅读,为防止“跑题”,不能单看“话题”。

再例如:“爱”和“感受幸福”

(看题目要求)

“父爱”和“感受幸福” 刘一凡

(要注意叙事的典型性和独特性。既然是“我”,讲述的都必须是作者自身的故事。刻意虚构,但是虚构的时候,必须真实而独特。一旦虚构出了漏洞,作文的分数就会大打折扣。尽管中考作文是一锤子买卖,而考文因阅卷的仓促,会为某些师生的备料作文、套改作文留下可趁之机,但是,无论怎么准备,作文本身的真实性和感人特色,必须是独特的。例如,我们小时,一到放学回家的路上,就写学雷锋叔叔做好事。遇到坏人坏事,就是在偷生产队的庄稼。这种千篇一律的情节,不仅虚假,而且是写作的重复,考场作文绝对不能这样写。可见,考生日常的积累、生活阅历和思考,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必备。)

二、如何拟题、点题与扣题?

(一)拟题。注意“为题”和“话题”的区别。“为题”作文实际上就是命题作文了。但是“话题”作文的范围就比较宽。比如,2008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是“以牵挂为题”作文一篇,那就是说你要写的作文题目就是“牵挂”二字了。但是如果改为“以牵挂为话

1 题”作文一篇,那么你的作文题目定为“情系灾区”、“难忘她那回眸一笑”、“父亲的背影”、“你在他乡还好吗”、“牵挂你的敬礼”等,这样的题目便是好题目了。有许多考生没有注意审题便随意将“为题”更改“话题”了。所有的评卷老师都感到非常的遗憾和自责:“也许是我们平时的训练不够严格吧?”

题目醒目、新颖、或引人思考。

(老土的三段式已经让人感觉不新鲜,评卷考试老师也很难给出高分,怎么办呢?我们只能在作文的形式上做一些文章。比如:

㈠题记体——在正文之前写一个能反映主题的题记;

㈡小标题式——通过小标题的形式来有层次的揭示主题;

㈢摄影体——通过分述几个不同的镜头来完成对主题的叙写;

㈣日记体——围绕主题叙写不同日期里发生的事件;

㈤小说体——普通的记叙文可以写成一篇构思巧妙的小小说;

㈥留言条——扣住主题的几个来回的留言,可以使主题更突出;

㈦剧本体——主要是话剧,设计几个同身份的人在一定的场景下,通过对话的形式来揭示主题;

㈧证明题——设计需要求证的问题,通过几组材料来论证,并由此得出结论;

㈨实验报告-设计需要完成的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等。

这样的作文会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认为这个学生在写作上跟定下了不少功夫,应当给以鼓励和表扬,你的得分自然就高了。)

注意:千万要写上标题。既便于扣题,又围绕题目叙写内容,表达中心。

(二)点题有三种方式:

1.巧用题记点题 (简洁、直入主题)

2.首句开篇点题

3.第一段末点题

2

4.第二段中点题

注意:不要摘抄题目要求中的文句作为开头。

(三)灵活扣题的方法:

防止跑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开头点一次,文中至少点几次,结尾深化呼应,便可回眸百媚生。

1.事例后直接抒情扣题

2.文中借助对话扣题

3.局部心理描写扣题

4.结尾处议论深化扣题

注意:中间可以跟球赛一样,叫暂停,调整思路,继续扣题写作。

(要注意抒情的扣题、人称与主题的关联。尽管中学生作文的开头结尾方法很多,各种作文书的范文也很多。但是,我们要记住的是,一般来说,作文的结构通常是“总分总”。末尾的一段,就是用来抒情的——作文这样写,怎么也是最正常的办法。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写作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么一个设想:人称加抒情,而且是围绕题目关键字的抒情。

如河北省的《陪伴》,你最好在最后一段写上什么事物陪伴你,使你的人生得到了哪些感悟或者体味。)

三、怎样立意并凸显主旨?

(一)关于立意

立意就是中心,是文章的灵魂。立意新颖、高远的文章,能够打动、吸引读者。(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材料既是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

同样一件典型事例,立意不同,写作的侧重点就不一样。

1.理性思考

2.深刻感悟

3.中心独特

注意:立意要由文生!例如:“位置”为话题的文章(陆泽男)。

3

(二)如何凸现文章主旨?

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1.景物描写,衬托心情的细致刻画

2.人物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表达感情、表现中心的详细刻画。

注意:不要长篇大论写人物对话,并且分段写对话。

例如陈馨的《难忘那次别离》,父亲的话语„„

(必须有适量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在记叙文中,要想使文章更加生动,除了文章框架的完整和合理外,细处的描写十分关键。房子建成了,还不能住,因为必须要装修。而描写,就是房子的装修。因为中考作文“我”出现得极多,考生必须用好用足描写。在几种描写中,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最关键的。在描写时,必须不能脱离“我”,心理描写,也必须是“我”的心理。把我的心理写到位了,既扣题又生动,作文就容易得高分。)

四、如何做到感情饱满?

1.在刻写中融入感情

2.直接抒发感情

3.心理刻画写感情

五、如何扮靓你的语言?

1.用上修辞手法

2.运用四字词语

3.语言风格(幽默、深沉、清新)

2012,皮鞋很忙,想吃果冻了,皮鞋蘸糖,想喝老酸奶了,醋扮皮鞋,感冒要吃药了,皮鞋疗伤!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能当零食,能做药方,2012,皮鞋很忙!

4

六、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文中要树立自己的形象。美化自己,而不丑化自己。要写自己积极的心态、远大的抱负、执著的追求、博大的爱心等,不要以自己的丑衬托别人的高尚。一旦评委真的认为你是这样的人,就麻烦了。(写别人也不要用小A、小刚,太土。)

2.字数600-800为宜。不要短,也不要有凑字数的感觉。

3.结构安排要清晰且突出重点

(1)凤头、猪肚和豹尾。尾巴一定要有力,如果时间来不及,一定要迅速结尾,及时安老鼠的尾巴,也要结尾,以求完整。

(2)扣题句、点题句、主旨句、议论抒情句等,可独句成段,以求明白醒目。

切忌:三段式(开头、中间、结尾)

4. 文中力争有三个亮点:景物衬托、人物神态、心理感受或者哲理深化语句。写法上,求新,但求稳。力争写记叙文,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

5.卷面整洁,只可稍作修改。如果修改,只可是文字上的;结构上不能改动。书写务必规范、有力、清晰。

6. 运用第一人称。

2011年的中考,“第一人称”的作文,站了很大一部分。这给我们的中考应试作文提了一个醒——备考中考作文,以“我”的口气写作文。以山东2011年中考作文为例,18个市的作文,其中有10个的作文标题出现了“我”。其他作文题目,也多是要求考生书写自身的记忆和见解。

由此可见,以“我”为主人公是中考作文的“万金油”。体现自我感受和反思,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生活,是今后中考作文的趋势和方向。

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感恩和深思,展现社会积极向上的方面,是今年各省市中考作文的主要趋势。在所有省区市的考题作答中,书写内容的表现主题必然是“我”的生活、“我”的思考、“我”的行动、“我”的成长。以“我”为题写作,在各个省市适用,也是今后考生写作文的方向。

同学们:考场作文并不难!综上所述,我给大家编了三个顺口溜,请牢记!

一、注重形式

作文等次看字迹,得分要素居第一。动笔之前先构思,标题醒目要牢记。

段落设置五六节,卷面美观又整洁。开头结尾要简练,首尾最好两行半。

例如《阅读妈妈的手》

二、写好内容

一忌急于下笔:要给构思留时间,开弓没有回头箭;

二忌前松后紧:下笔之前先打算,细节关键是重点;(《我从来没有这样失望过》赵炳)

三忌不假思索:下笔词句应斟酌, 真情实感要饱满。

四忌浅尝辄止:文章深度立意看,哲理思考可拓展。(《微笑着面对那株不屈的生命》李一凡)

三、温馨提示

一自信进考场。思维最活跃,潜能可发挥;

二按时写作文。40-60分钟,心中不慌,文思泉涌,避免丢三落四;

三细心去审题。抓关键词,展开合理联想,抓住题目实质;

四心中有模式。记叙文,不论写人记事,一定要及时切入文题: 五巧思出新意。大主题小切入,然后,扩大内涵。例如“幸福”。

六主旨要明晰。不要含蓄,记叙不论多么成功,也要在行文中用一两句议论或抒情。在议论的基础上点明主旨,让阅卷教师一目了然。

最后,送大家几句话,祝你考试成功!

(心中有自信,笔下有好字;

手头有材料,胸中有成式;

巧思出新意,主旨要明晰

提高成绩范文第3篇

1整体感知

这是阅读的第一步,是对阅读材料进行“粗读”。“粗读”是是相对于“细读”而言,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达到“只观其大大意”目的的快速阅读方法。要求学生从文章的整体着眼,运用跳跳跃式扫描阅读,快速阅读文章的标题、首尾段,浏览中间部分。分。通过粗读,可以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思想感情,了解文体和基本结构。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通过粗粗读, 可以了解到课文的文体为说明文, 说明对象为“中国石拱拱桥”,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式,文章的思路是由“石拱拱桥”说到“中国石拱桥”,进而说到中国石拱桥的杰作“赵州桥和和卢沟桥”,最后说到“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2分析理解

可分三步:细读———精读———质疑。所谓“细读”就是通过过仔细阅读、分析、研究,达到对阅读材料全面深入地理解,精确熟熟练地掌握的阅读方法。细读的要求是:要对阅读对象的词、句、句、段、篇都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研究,理解词句的表层意思及其其内在含义、表达作用和感情色彩,以及在段、篇中的地位与作用;用;理解段所表达的大意、内在结构及其在篇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解全篇的主题,并把握其整体结构与写作思路。学习《中国石拱桥》桥》一文,通过细读全文,学生对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固,形式优美”的特点,对“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明方法,对说明赵州桥时的“逻辑顺序”和说明卢沟桥的“空间顺顺序”的区别,以及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等,都会有一个明晰的认认识。“精读”就是选取全文的重点段、精彩段细细品味,进行重点点训练或专项训练的阅读方法。精读的段落应是最能体现本文训训练重点的段落。因此,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既要紧扣重点,又又要有所创新。例如学习《背影》一文,可围绕重点字词揣摩、结构构层次归纳、重点语句理解、中心意思、表现方法等课文教学目标标训练的重点方面,设计问题。抓重点段精读训练,既有利于教学学目标的完成,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还可以按照这种方方法去阅读其他段落,以实现技能迁移的目的。“质疑”是在阅读读过程中不断发现疑问,并进而分析疑问、解决疑问的阅读方法。法。宋代学者朱熹就极力主张此法,他说:读书有疑者,须看到无疑,疑,无疑者须看到有疑。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疑自浅;无疑者看到有有疑,其学方进。他充分说明了“疑”在阅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特特别强调“于无疑见疑”的质疑精神的重要。对一篇文章粗读、细细读、精读过后,学生对文章已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但仅停停留在这一步上还不够,还须善于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来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质疑的方式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作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共同讨论作答或教师解答。不管是哪种方式的质疑,设问都应具有诱发性、比较性、新颖性和总结性,能激发持续、深入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例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可围绕文章中的重难点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讨论, 可以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课文,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赏读训练

这是阅读的最高层次,它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认识、评价以至想象、创造等手段达到鉴赏这一主要目的的阅读方法。它要求阅读者在领会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前提下借助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等,对作品的思想内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等进行评判,辨别其是非、高下、雅俗,由此激发美感,赢得精神上的欢欣愉悦。在形式上,可以默默品读,也可以出声诵读,还可以提出可供鉴赏的问题讨论;可以赏读自己喜欢的段,也可以赏读全篇,还可以是某一技法或语句等。赏读一般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进行欣赏评价。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可以评价人物的典型意义,也可以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还可以评价文章反映生活的得失等。例如,学习《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可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范进这两个典型形象和文章主题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等。其二是对文章的语言及表现技巧进行欣赏。一是可就文章的某一技法进行欣赏,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引导学生品味“轮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和“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前后颜色的变化、景物的描写分别烘托出人物欢快的充满希望的心情和人物失望的充满沮丧的心情。二是可就文章的某一对话、某一佳词妙句进行欣赏,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引导学生品味“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赞语的含义和作用, 品味描写卢沟桥两旁石栏杆上石狮的妙词佳句等。赏读训练既能使学生将一堂课诱发出来的兴趣转化成稳定的内在兴趣和动力,又能在审美过程中获取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达到陶冶情操,实现美化人、德化人的目的,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读与写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直接的关系。”“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通。”

总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塑就学生的阅读个性。实践证明,只有清晰条理的指导,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迅速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同时我们要认识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有利于促进阅读。阅读好像蜜蜂采花,写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读写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阅读写作训练。在中学阅读教学中要讲究教学技巧,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提高成绩范文第4篇

提高英语成绩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有这个决心,大量的单词我们已经掌握了,最难的一关过去了,现在就是要有决心,有毅力的坚持下去就好,学习英语从来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

练习听力,首先我们要掌握的是正确的读音,现在很多老师明显带有地方口音,首先我们只有学好音标、读音,才能在听力的时候听得懂

很多人在练习听力的时候会介绍我们去看电影,这种办法不是适合所有人,?电影里面很多俚语的,我们最开始还是学习规范的比较好。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要跟读,不要只是在听,不断地,重复的去跟着读,一篇文章,我们一下子都听完再去重复,要一句一句的,最少5遍复读,最开始先要把握这种语感,感觉来了,后面才会顺利进行

大胆的去说,很多人不敢去和别人交流,怕出错,现在很多网络的交流群,英语就给我们这个机会,纠正自己的错误,学习别人好的方法,互相学习

听力在最开始的几个月是最痛苦的,什么都听不懂,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最开始的时候没养成习惯精力不集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早晨起来联系,早晨时候记忆力最好,一定不要间断,可以少一点,或者换种方式,但是一定要有连续性

如何扎实英语基础

就像你学习电脑一样的,你为什么会去学,又是通过怎样的渠道学会的。因为你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所以你会花心思去研究。所以英语也是如此,英语的世界也很大,科技,游戏,生活,这种各样的。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喜欢的书籍都可以。那么就开始吧。

当你记了又忘的时候,就应该随身带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不需要写太多,只是一句或者一两句,如果你每天都能背下一句,发音清晰,坚持一个月,那已经是很厉害的了。所以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有哪件事情真的可以坚持一个月的呢?

常人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人性的一部分里就有懒惰的成分,所以要勇敢的正视自己。正视它但不是让你去臣服于它。每天都要不断的催眠自己,自己一定能坚持下去的。只要能够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在你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文章的时候,可能你几天之内每天都可以背诵一两遍,但是到了诗篇左右的时候,就不要贪图数量了,一定要严格审视自己的质量问题,从字母到单词的,句子的发音是不是真的标准了。背下来的东西自己可以开口就说吗?所有的这些要想办法运用到生活中去,才是自己的。不要害羞,不要怕开口,一定要多说,利用每一个可以开口的机会,即使自言自语也是很不错的方式。

已经选好自己喜欢的领域之后呢,就可以开始你的英语挑战之旅了。比如说我吧,我很喜欢看小王子这本书,中文的真可以说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的。虽然英语还是个渣渣的。但是只要我拿起英语版本的小王子,我还是可以轻易的看懂的。这就是兴趣问题。当然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啦。从简入深,就像我一样的把小王子里边喜欢的句子,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又重复,虽然一开始总是记了又忘,记了又忘,但是一定要坚持。

英语基础不好怎么办

有些有责任心的大学英语老师,会在上课的时候对课文里面的重点短语以及单词进行解释,他们作解释的东西一定要记下来,因为这非常重点。要知道,大学老师都非常懒得,她们上课没有多少废话,着重强调的基本上就是重点了,做好课堂笔记尤为重要,可以直接记在书上,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随自己喜欢。

当英语老师公布课后习题的答案的时候,然后改正自己的错误,最后整理出来自己的错题以及疑惑的题目,抓住英语老师问,有的大学英语老师很喜欢喜欢问问题的学生,有的大学英语老师不喜欢,但是绝对不会拒绝,因为这是她的根本责任,问完以后,将错题整理消化一下。

凡事都要以教材为本,不要连教材都没有搞熟搞透就跑去买英语资料,这是还没学会走路,就去学跑步的体现,绝对会失败的。所以,英语做好课本预习很重要。既然能考上大学,那么预习其实就是学习,因为从大学的英语老师那里根本学不到什么,她们没有高中初中教的细心,所以,一切都是靠自己预习,课后习题要全部做完,这是对自己预习效果的一个巩固。

提高成绩范文第5篇

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运动训练体系,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是实现其目标的必要因素,而在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的现实需要,探究其发展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为运动训练科学化提供理论基础。

1 当前运动训练科学性的现实需要

1.1 训练理念的滞后折射出运动训练对科学性的探寻

训练的理念并不是对运动训练简单和宏观的高度概括而是对复杂训练过程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在训练实践中人们可以运用宏观、简单和通俗的语言概括运动训练的本质和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理念的简单在它的背后既有系统理论知识的支持也有丰富训练经验的填充。训练理念的发展与变化也不是简单的知识补充和训练感悟的加深而是科学性的快速增强。传统训练理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知识的陈旧。由此生成的训练理念不可能适应运动训练的快速发展;②训练理念中的科学成分过低。以个人经验为主体的训练理念不可能保证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训练。理论知识的落后是制约训练理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没有真正对训练周期、超量恢复、专项训练等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在主体上一直在继承着“原版”理论出现的一些变化也基本上属于外在形式的改变而非实质性的创新。例如:前苏联马特维耶夫的训练周期理论一直是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尤其是体能类项目训练的重要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对该理论进行甄别和探讨而是全面地接受。近年来在训练周期理论受到大量质疑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习惯于将训练中出现的新问题置于该“理论”的框架下解决,尽管为了适应比赛数量的增多而简单地将单周期改为双周期或多周期,但是对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实质,例如:不同时期一般与专项、量与强度的比例等问题并没有进行改变这种形式上的变化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理论的滞后严重阻碍了训练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束缚了教练员的训练思路降低了训练的效果。

1.2 训练的科学化是提高训练质量的唯一有效途径

长期的训练实践已经证明训练质量的提高只能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之上。正确的训练目标、系统的训练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适宜的训练负荷以及对训练过程的科学监控是提高训练质量的关键。

(1)树立明确的训练目的整个训练及其构成训练的每一个要求、任务、措施和方法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纵向上长期、中期、短期甚至每天的训练计划都应彼此有机地衔接和呼应形成以总体训练目标为主线的、有层次的序列。在横向上应该注意不同训练目标(长、中和短期目标)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训练目标的结构。运动训练的目的性是训练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的前提条件也是每一次训练单元的基础。

(2)讲究计划性和系统性从选材到成为优秀运动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则很难想象如何取得训练的成功。训练的计划性就是在宏观上把握训练的发展方向,在微观上设计和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视情和适时发展运动员的各种能力以及专项运动水平。训练的系统性是在了解和掌握了对运动训练有重要影响因素的属性和功能的基础上从专项的特点和运动员的个体情况出发,明确不同训练时期的不同训练任务,控制训练的过程,使运动员的各种能力和专项成绩逐渐和有序地发展。

(3)注重突出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是当代科学化训练的一个主要特征和标志。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运动员区别对待的程度上。竞技运动训练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挖掘运动员的潜能,不同运动员的遗传因素不同对训练刺激的适应水平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训练的负荷、方法和要求上必须遵循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无论是训练的强度还是比赛的数量都必须纳入到完整的训练计划中统筹进行设计、安排和实施而不能简单地只从训练质量或比赛数量等单方面方面考虑问题。尽管我国竞技运动训练中在训练强度和比赛安排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训练安排松散、强度过低、比赛数量少等等;但是,对这些问题的纠正必须建立在对运动专项特点和运动员个体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地进行。

1.3 创新意识是运动训练科学性的凸显

隨着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竞争的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高新技术的介入使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使科学训练水平得到快速和持续的发展。人们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对那些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某一训练或技术关键的突破达到运动成绩快速增长的目的。例如:澳大利亚体科所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将促红血球生成素(EPO)的检验、高原仿真训练室、游泳生物力学分析系统和运动员免疫系统的研究作为长期研究课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游泳分析系统”的研究,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准确捕捉游泳动作(包括水下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出发和转身的蹬力)数据并将其与动作频率、幅度和速度进行相关分析,找出运动员在技术动作上存在的问题使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技术长处与弱点,对不同技术特点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澳大利亚游泳选手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出色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运用该系统进行科学训练的结果。实践证明,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不仅需要体育科学研究的创新而且也需要具体训练方法的创新。例如“间歇训练法”和“法特莱克训练法”对几乎所得运动项目的耐力训练起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又如“等动力量训练法”的问世,使游泳、赛艇等项目的运动成绩得到快速提高。因此,可以认为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宏观训练理论的创新同样是提高科学训练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长期落后的竞技体育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具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而是宏观训练思路的问题是在训练方向上出现了失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国大部分体能类项目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其原因并不在于某些训练方法或手段的落后而主要是训练思路的问题。我国运动员在训练周期的安排、对训练质量的认识以及有氧训练等宏观训练理念方而存在很大的误区,极大影响甚至阻碍了体能类项目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

2 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过程的现存问题

2.1 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的“对立”

澳大利亚运动和训练科学学会前主席Bishop在运动训练学应用研究中强调科研人员与教练员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国外高水平运动训练学的相关研究也强调科研人员与教练员的合作,而在训练实践中真实存在科研人员和教练员之间的“對立”的问题。我国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存在科研人员和教练员互不认可的状况,科研人员的研究意识以及具体工作的开展大都局限在推拿按摩、义务监督、技术分析等技术性工作中,教练员对科研成果持有怀疑态度,拒绝研究人员进入训练实践。例如在运动员早期选材过程中,科学化强调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挑选出有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者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工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从大多数教练员仍然是通过自己多年的选材经验进行选材。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的对立使得运动训练科学研究与应用之间存在着隔阂,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价值无法真正地发挥,这将是运动训练科学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

2.2 理论研究无法深入

我国于1983年才开始建立运动训练理论体系,虽然我国学者在吸收外国先进运动训练理论基础上作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关于运动训练理论的相关理论庞大且无法深入,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使人信服,即使是田麦久先生提出的项群训练理论现在仍然被一些学者质疑。我国训练理论成果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对运动训练现象的总结和解释,其成果偏重于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归纳演绎和分析,不能充分地运用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机制,缺乏多学科的联合研究,训练理论研究深度不够。令人欣慰的是即使目前还没有哪一个理论可以完全概括运动训练过程,但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运用,我国学者在吸收和借鉴西方竞技体育强国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运动训练实践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在项群训练理论、优势项目的制胜规律、运动员科学选材、竞技能力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五个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近年我国学者田麦久、田烈、高玉花对运动训练核心概念作出了界定以及对运动训练认知深化过程进行了历史性梳理,这些都表明我国运动训练学者几十年来对科学理论的不断追求和探索,展示了我国运动训练理论重要的创新成果,这必然会促进我国运动训练理论在这一学科成立50多年后这一关键节点上走向新的征程。相对我国而言,欧美等竞技体育强国在运动训练科学化理论上的研究上更加丰富且细致,他们不仅从宏观层次研究了运动训练理论体系,还开展了一系列微观层次上的训练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实践。虽然在大量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运动训练理论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西方竞技体育强国相比依旧有一定的差距,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运动训练达到科学化水平,还需继续进行理论探索与研究。

2.3 难以突破现有训练模式

当前欧美竞技体育强国普遍采用的是科研训练紧密结合的新型训练模式,近年来世界竞技运动训练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性是“科研、训练和保障(恢复、心理、营养和康复)”三位一体式无缝衔接与充分融合。这一训练方式将运动科研和医疗保障的软硬件植入到运动训练场地中,从宏观和微观层次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长期发展进行诊断、评估和预测,有效的提高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集体化训练模式培养运动员,集体化训练模式虽然是我国多年以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训练模式,但是随着竞技体育不断发展以及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升,集体化的训练模式因为忽视运动员的个性发展已经难以培养出顶尖的运动员。在我国许多项目的训练方式体上现出明显的家长式作风,“命令式”“填鸭式”的教学极大限制了运动员的训练激情,未来要达到运动训练科学化的目标就必须要推进我国运动训练模式由集体式向个性化转型、由命令式向合作模式转型,紧密跟随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3 促进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路径

3.1 政府引导为主,构建分工明确的复合性团队

从傅海峰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到2019年中国女排的十一连胜,我国在竞技体育上取得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七八十年代我国就确立了优先发展竞技体育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运动员在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奖牌以彰显我国实力,我国也逐渐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体育行政机构,作为竞技体育管理的主导者政府的领导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下,政府应当从竞技体育的主导者转变成引导者,简政放权实现竞技体育的“行业自治”,即政府间引导体育组织之间的活动,两者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在法律法规和资源协调等方面进行帮扶,而不直接插手其内部具体事务。除了整体协调好政府与体育组织、各体育部门之间的关系外,处理好微观层面的关系也十分重要,运动训练过程中科研人员和教练员之间的互不认可是目前我国运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特别要加强教练员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教练员只有认可了现代科技对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作用,才会更积极地在训练中使用它,更积极地与科研人员交流合作。此外,体育科研人员也需要转变观念投入到运动训练过程中,体育科研是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技术更好地为训练服务,科研人员要把训练场地看作成实验室,整个训练过程就是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训练实践与教练员运动员及时沟通交流,解决和预测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更好的服务运动训练。

3.2 深化运动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有着广泛的多学科的交叉联系的学科,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教育学、运动解剖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在运动训练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我国训练理论在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基础上,结合具体实践,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训练理论,但是我国训练理论成果的形成主要来自训练现象的总结和解释,缺乏多生物学、教育学等学科的联合研究,训练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我国学者应当用开放的胸怀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多参加竞技体育领域的学术会议,结合具体实践丰富和完善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体系。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或者是获得比赛的优胜,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一些项目成绩逐渐逼近人类生理极限,突破原有的运动成绩越来越困难,当前特别需要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加强不同学科与运动训练的交叉融合,深化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以改变我国训练理论成果偏重于训练现象的总结和解释的局面。

3.3 加大智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争和攀比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挑战人体极限的个人行为,大强度、大力量练习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运动训练的需要,独立封闭的训练模式也达不到科学化训练的要求,运动训练逐渐朝着由训练团队、科研团队、后勤保障团队等多方面协调配合的“开放”过程演变。集体化训练模式下我国虽然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训练中应该针对不同运动员制订个体化训练方案,发挥集体训练模式的优势,分层次、多方式组织管理,“集体化+个性化”训练才能保证我国在现有的成功的基础上再创佳绩。训练科学化应当在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后勤保障等人员共同努力完成,训练过程中每个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运动训练科学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挖掘教练员潜能、强化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加强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相互协调配合,为运动训练提供更好的智慧服务。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推动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化和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强国梦的道路上,需要科技的不断助力,科技与训练结合应介入到运动员的选材、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运动后恢复及营养、运动装备等各个方面,渗透到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智能训练的全部过程。

4 结语

我国运动训练理论源于西方竞技体育强国,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运动训练理论,但是与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相比,我国运动训练相关理论的研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我们要积极向西方竞技体育强国看齐,结合我国具体运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努力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强国梦。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提高成绩范文第6篇

1 明确目标, 以“本”为本, 强化基础

首先要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 这是命题组的专家们中考命题的依据。通过研读《课标》, 可以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 做到心中有数, 避免盲目地“超标”、“拔高”、“拓展”。复习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通读课本。临到中考, 如果没有完整系统地看一遍课本, 没有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 没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样的复习等于没有复习。其实, 中考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据课本内容编制而成的, 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阅读资料等常被用作编题的素材, 所以, 学生在考前一定要仔细通读课本, 必要时还可自己写出阅读总结, 回归课本, 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学好, 这是获得高分的必经之路。如, 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除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知道其反映的是何种现象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外, 还要进一步与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 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按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辅之以必要的实例佐证。

2 注重复习方法, 提升能力

复习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就没有成功的有效课堂, 在复习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2.1 调查摸底, 有的放失地复习

通过基础知识检测、提问、谈话等方式, 了解学生中存在的疑点、盲点, 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 教师针对疑点、盲点复习, 有效消除疑点, 填补盲点。否则即使教师讲的津津有味, 而学生无法产生共鸣, 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对所复习的内容无法掌握, 更不会理解复习内容。

2.2 建立网络, 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化学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 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归纳起来, 形成网络。一方面, 学生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另一方面, 学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如化学用语: (1) 元素符号——意义、写法; (2) 化学式——意义、写法、计算等; (3) 化学方程式——意义、书写步骤 (配平) 、注意事项、计算等。

2.3 联系生活, 生产实际创设情景

复习时教师要全方位地搜集多方面的信息, 将化学知识的复习融入社会生活生产中, 这样既能对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又能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这一目的, 教师就应加强学习, 扩大信息来源, 关注与生活、生产、重大科研 (如每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最新理论) 上一届高考题目竞赛题目中的信息来丰富复习内容, 在这些信息处理中要充分挖掘所给信息, 用所掌握的知识去灵活运用解答, 例Fe+CuSO4=FeSO4+Cu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针对该反应, 联想到金属及金属铜的冶炼, 农药波尔多液的配制和盛装容器, 金属活动性探究等方面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进行知识深化, 达到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加碘食盐”、“加铁酱油”为例, 既可以围绕元素的有关知识设计问题, 又可围绕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及计算, 还可从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反应原理及检验等方面设计新的问题。

2.4 重视问题设计, 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好的问题设计利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 从而增强复习的有效性, 首先问题应有较强的综合性, 因为复习是初中化学整体知识的展示, 是对现有知识的整合、运用。如:氧气、二氧化碳是身边化学物质的重要代表, 设计问题时应从氧气、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变化、制取、用途等方面的差异, 在巩固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的同时, 深化对氧气, 二氧化碳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认识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意义, 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例:“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 因此, 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如:

(1) 下列措施中, 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 (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植树造林, 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D.利用太阳能、风能

(2) 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 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 如:

A.6CO2+6H2O光合作用C6H12O6+6O2

B.CO2+3H2催化剂CH3OH+H2O

C.CO2+CH4催化剂CH3COOH

D.2CO2+6H2催化剂CH2=CH2+4H2O

以上反应中, 最节能的是 () ,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填字母)

这是一道以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气体为命题背景, 介绍了一系列关于减少CO2含量的方法和措施, 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人人有责及物质综合应用意识。

其次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 例如:厨房的两个调料瓶中盛有白色固体, 已知它们分别是碘盐和纯碱, 请用家庭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别开来, 学生都很熟悉, , 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对某一现象做出多种解释,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 做好中考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并穿插进行小专题复习

综合训练和模拟考试, 可提高学生的做题速率, 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锻炼学生的应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应考水平。然而, 初中化学知识中有许多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或区别的, 在第三轮进行综合训练与模拟测试同时, 穿插进行小专题复习, 可以使学生的化学总复习得以升华, 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拓展思路和联想, 有利于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能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提高应试素质。

3.1 小专题的特性

专一性:“专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否则就无所谓“专”。如今中考化学命题的一个趋势不在于题目包含的知识点多, 而在于对所考查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当然, 化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小专题应以一个知识点为重点, 赋予相关内容浓缩而成, 但重心不能变。

针对性:开设小专题, 必须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见效, 提高复习效率。在选择专题时, 应针对学生在前面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缺漏、能力差异、知识点的地位、中专命题的热点来选择专题, 否则, 专题就有可能失去其应有的功效。

3.2 小专题的来源

从中考的热点找专题: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题可以发现, 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及题型几乎年年都考。对近几年新出现的“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等试题类型, 进行专题复习, 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 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 同时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可加大对化学信息材料的补充, 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从题目所给材料中提取解题所需的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熟悉“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解题方法。又如: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各种物质、开放性试题、学科间的综合题等。如果将一个或几个热点串联成专题加以训练, 必然能会增加学生应试的针对性, 提高每类题的得分率。

从教材的重点、难点找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容易掌握的, 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而导致解答推断题的能力不令人意。因此, 可以专门开设物质推断题专题, 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中例举一些经典试题, 加以训练。

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找专题:在总复习的测试中, 常会出现一类部分学生答对率差, 某类能力题学生无从下手, 特别是一些实验设计、实验评价、新信息题等, 可以加以总结、对症下药, 给学生开设相应的专题, 并且对相应的专题进行归纳分析、思考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形成解题思路方法, 掌握解题规律。

3.3 专题开设的注意点

专题的开设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又要略高于学生的平均水平。教师对所选专题的讲解要做到“知识、方法、能力”的统一, 切实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加强巩固薄弱环节。

专题要注重“精、透、准、难”四字。“精”指内容要精选;“透”指教师要讲透, 学生要吃透;“准”指重点、热点方向要准确;“难”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开设方式要多样化, 增强学生新鲜感。小专题的讲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可先开讲座, 并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 也可以边讲边练;还可以让学生先做, 教师批改后评讲、归纳。这样做, 在临近中考的气氛中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一些“凉”意, 增强复习效果、忌讲法单调。

总之, 小专题复习可对四大知识块的复习起拾遗补缺的作用。

4 加强练习, 认真改错

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 要克服遗忘, 战胜它的有效武器一是“理解”, 二是“重复”。让学生明白:不要抱怨老师的唠叨, 不要抱怨做过的题又再做。更不能抄作业、抄答案, 俗话说:“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 而是不会在同一地方犯同样的错误”, 要想迅速提高成绩, 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认真改错。不是简单地将A改成C, 而是弄清楚A、B、D为什么都不对, 而C为什么就对。并找出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哪一个知识点的疏漏或解题方法没掌握而造成的。最好找相似的题再强化训练。在错题的旁边作出记录, 每周抽一点时间把错题再过一遍。“一套模拟题我不能考满分, 但是我过后能改错补为满分”。如果同学们能这样想并这样去做的话, 结果怎样?我不说, 聪明的你其实早就知道了。

对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讲, 复习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 查缺补漏。不能骄傲, 大意失荆州。除准确、熟练掌握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外, 特别注意规律以外的特殊性。如Na2CO3俗称纯碱, 纯碱不是碱是盐, 但是其溶液呈碱性;干冰不是冰, 是固体二氧化碳;Fe (OH) 3是碱, 但将Fe (OH) 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 溶液不显红色等。

第二, 选择好练习题, 训练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 以确保考试时不丢分或少丢分。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 自己在拓展训练时, 要注意针对性。近年来中考题新题越来越多, 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失分的题型有探究性实验题、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的简答题, 失分原因主要有对实验设计的步骤不正确或不完整, 对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不准确, 用语不科学, 还有缺乏生活常识等。练习时不仅要注意解题方法, 更要注意答题表达准确、科学、严密、规范。平时上课时注意老师讲评时对问题分析的思路、表述时用的化学用语, 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学习参考答案给出的答题模式。

第三, 认真对待每道题、每次考试, 尽快树立自己在这一学科上的信心。

当然, 这些思维模式, 都离不开化学基础知识, 所以, 只有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变得有血有肉, 我们的综合能力也才能得到增强。如果我们的学生做到这一点, 就有希望在考试中获得相对理想的成绩。

摘要:本文针对中考化学复习实际, 提出了明确目标, 强化基础, 注重方法, 穿插小专题复习, 加强练习的复习思路, 以提高学生化学成绩。

上一篇:孝子的故事范文下一篇:妇产科护理见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