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林业经济论文范文

2023-11-15

林业资源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在当前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属于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林业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与保障,因而需要有效进行林业资源保护。在目前的林业资源保护中,林业防护体系建设属于重要内容,而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属于必然需求,可使林业防护更好满足林业发展要求及社会发生趋势。基于此,结合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进行分析,从而使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得到满意的效果,为林业资源的保护提供更好的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 林业产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各个行业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而实现林业资源的充分保护及利用也就十分必要。就目前的林业资源保护而言,比较有效的方式及途径就是防护体系的建设,因而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也就十分必要。基于此,作为林业工作人员,应当对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加强重视,并积极实现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以满足林业保护的要求及需求。

1 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业资源破坏比较严重

就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而言,需要遵循的一项原则就是使林业资源完整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但是,就当前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区只是将城市绿化指标的完成作为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的目标,在绿化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对于有关林业资源未能实行有效保护,有些情况下还会破坏林业资源。在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占用林地的情况仍旧不断发生,有些城市及地区为能够实现城区绿化建设需求,往往会损坏城郊区域的大面积林业资源。同时,有些地区为能够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往往随意使用林业资源进行工程建设,导致林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并且在较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修复,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会影响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无法使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1]。

1.2 林业生态保护体系缺乏完善

就目前我国发展实际情况而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各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合理构建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及需求,也是实现区域综合发展的关键任务,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更加应当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及生态防护体系建设。但是,目前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并不合理,仍旧缺乏完善。当前,在防护林建设比较方便及交通便利的一些区域,林业绿化虽然得到一定的成果,然而后期林业生态防护建设却存在很大难度,植树造林成本越来越高,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同时,对于目前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并未制定比较合理的林业生态保护制度及方案,对于林业生态管理也缺乏应有的力度,导致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建设缺乏完善,无法使林业生产防护体系发挥应有的效果[2]。

1.3 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投入不合理

在目前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投入不合理,具体而言就是投入比较缺乏,包括资金投入缺乏及人才投入缺乏。就目前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而言,基本上都是以政府资金投入及林业部门资金投入为主,但这些资金投入无法满足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及林业资源保护的需求及要求,导致林业保护及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缺乏有效的资金基础与支持,影响林业资源防护体系建设的效果。此外,当前林业生态防护體系建设中的相关人才比较缺乏,很多林业工作人员缺乏林业资源保护意识,不具备林业资源管理及保护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在林业资源保护方面也就缺乏充分的投入,致使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缺乏有利的人才基础与支持。因此,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中的投入问题也是影响防护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对这一方面加强注意。

2 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策略

2.1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及经营管理

在目前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过程中,为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首要任务就是需要注意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及经营管理。1)对于林业资源应当加强管理,林业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对林业资源保护加强宣传,使社会上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参与到林业资源的保护中,使林业资源保护具有更好的基础。2)在林业资源保护方面应当制定合理的制度,对于林业资源应当加强保护,并对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加强处罚力度,以避免林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实现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3)国家还需要出台更多的关于林业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从而为林业资源保护提供更好的法律依据及支持,满足林业资源保护的需求。4)对于林业资源应当加强经营管理。在这一方面可以选择封山管林及封山育林等方式,而封山可以分为全封方式与半封方式,其中全封方式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十分有利,而半封方式可使生态效益得以有效提升。5)应当注意对功能进行区分,在林业生态防护系统建设过程中,其核心内容为林业建设,而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属于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林业生态防护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对林业建设加强注意,增加林业资源数量,从而使林业资源建设具有更好的基础,满足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需求,进而使林业生态防护系统建设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3]。

2.2 进一步完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

就目前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而言,为使其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还需要对林业生态防护体系进行完善,以保证林业生态防护得以更好开展。1)对于林业生态防护制度,为林业生态防护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及支持,使林业生态防护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在林业生态防护制度中,需要融入林业生态防护标准及规范,这样才能够使林业生态防护工作更好执行,使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建设得以更好实现,使林业生态防护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2)创新林业生态防护模式。在林业生态防护方面,应当对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及方法进行应用,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对互联网技术及智能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地应用,从而使林业生态方式的网络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在这一方面,需要林业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林业资源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更好掌握林业资源信息,为林业资源保护提供更好的支持及依据。3)还需要用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等进行森林巡视,对于森林隐患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使林业资源的安全性得到更好的保证,满足林业生态防护要求。4)对林业生态防护应当加强监督,以保证林业防护工作更有效地开展,使林业生态防护得到理想的效果,也就可以使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得以更好完善。

2.3 创新林业生态防护投入机制

在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除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外,还要对林业防护投入机制进行创新,具体需要从资金投入与人才投入两个方面进行创新。1)在资金投入方面,由于林业生态防护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因而需要在林业生态防护中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在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及林业部门资金投入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扩展资金投入渠道,积极引导社会上的企业及机构在林业生态防护中进行资金投入,从而使林业保护工作的开展中具有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与保证,也就可以使林业生态保护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满足实际需求。2)在人才投入方面,需要加强人才建设,对于林业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培训教育,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林业资源保护意识,促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林业生态防护过程中。同时,还需要对林业工作人员进行林业防护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使林业工作人员的林业防护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促使其更好投入到林业生态防护中。另外,林业部门内部还需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充实林业管理及防护队伍,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及能力,使林业防护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多的人才支持,进而使林业防护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促使林业生态防护的更好发展[4]。

3 结语

在目前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保护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重要的要求,因而需要积极实现林业资源保护,而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对于林业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目前林业产业发展及林业资源保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加强注意,并积极加强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为更好实施林业资源保护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与保障,为社会上提供更多的林业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洁.林业生态防护体系构建研究[J].江西农业,2018(24):106-107.

[2] 董会.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7,34(19):70.

[3] 姚贤胜.关于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技服务,2017,34(11):90.

[4] 姚贤胜.对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44-45.

(责任编辑:赵中正)

林业资源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国的林业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在我国,森林覆盖率可以达到20%以上。随着上世纪八十年起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时由于科技水平、生产管理理念及各种生产加工工艺不精,对包括林业资源在内的很多自然资源产生了极大的浪费。这样不仅造成很严重的生态不平衡问题还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动力不足。为了解决有关的问题,保证对我国现有林业资源的合理管理以及开发,我国也在逐步的加强相关的研究,在保证进行科学利用的前提下,有效的对相关的林业资源进行保护与管理,并且进行相关的造林活动的同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支撑。由此来看,进行的林业资源管理是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主要对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林业造林;实践探究

1 林业资源管理在现代化林业建设中的地位

1.1我国当前的林业资源管理现状

在世界上我国的林业产品出口量以及森林覆盖率都是位居前列,现代化的林业产业不仅是林区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还是提高林区农民生活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在我国的林业产业每年的产值能够达到5000亿以上,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也能达到5000万以上,由此可见林业产业不仅是能够产生大量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林地林木资源流转与林权抵押代款获得经济收入可直接为贫困山区林农快速脱贫奔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一,在我国当今我国的林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最为主要的问题是总体的林业资源储量还是比较小,并且相关的资源利用效率也是偏低,和一些发达国家比较起来这些问题就更加的明显了,我国的林森资源还存在着东西部分布不均衡以及林业产业性的结构也是不太合理。

其次,由于我国的林业资源管理水平较低,这也就预示着我国在该行业的发展就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是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中最大的优势。我国目前林业管理行业水平正在逐步的提高,天然林的覆盖面积也是在逐步的增长。人工林的增长速度是每年增加约两百万公顷,并且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而对于林木的消耗却是在逐步的减少,针对这样的发展机會,可以有效的控制我国林业资源的下降趋势,这也是保证我国林业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1.2在现代林业中进行林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林业行业发展的基础就是林业资源,这也是林业资源在林业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如果没有相关的林业资源怎么去谈林业产业呢?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来讲,林业资源的建立也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加强现代林业管理是能够保证我国林业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林业产业进行的相关保护工作是建设现代化林业的重要方面。

2.1分殖造林法

这种造林方法主要采用的技术是将有关的树木营养器作为造林的材料展开相关的工作。使用这种方比较简单的,不仅如此,相比于传统的育苗方式这种方式的育苗成活率也是比较高,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持良好的母体遗传性状,并且在幼树的发育初期成长速度也是比较的快。

2.2播种造林技术

顾名思义,也就是进行的直播造林,也就是讲树木种子直接的播撒在相关的造林地上。与其他的造林技术比较来看,这种技术也是无需进行育苗的,造林流程是相当简单的,与上一种造林技术一样,这种造林技术对地质的要求也是比较大的高,并且还需要有相当水平的幼苗管理抚育措施,这种技术也不是任何一种树种都适合的。对于那些发芽比较容易,种子颗粒比较大的一些比如山茶、核桃等是可以采用这种播种方式的。

2.3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模式:如在土地肥沃的平原产粮区造林可选择以林粮间作模式与林蔬造林模式植树造林,林下种粮或种植蔬菜,造林应选择速生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及具有绿化美化的经济林树种为佳,宜选择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新经济林树种:扳栗、核桃、银含、柠檬、脐橙、柚、枣、柿、桃、李等,还可进行林蔬造林模式;在高山丘陵地区对林中久已空置的土地可采用封造相结合的模式,对林中空地补苗与封山育林相结全,使封育自然恢复植被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对于通过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能恢复植被的坡耕地,采取封山育林措施,能较快达到提高森林和灌木覆盖率的目的,快速达到成林的效果;在草原浅丘地区采伐用林草林药造林模式,林草结合建设的模式,在丘陵区林下种草方式,在盆周山地以林带与草带结合配置模式,是一种长期效益与短期相结合的高效模式植树种草,可以改变土地利用结构,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并通过割草养畜,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也调整农村农业结构,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而且能够通过养殖转化,延长产业链,短期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林下种草方式,在树种选择时应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宜选择落叶少且易腐烂的树种,柏木、香椿、各种阔叶树种等,而不宜选择落叶丰富且腐烂的树种,如马尾松等。林药建设模式配置,不同的经济种植,需要不同的生境条件,应根据退耕地的类型和立地条件,选择条例的林药模式。在山地黄壤区,宜选择松(马尾松或湿地松)+沙参模式,松+山药模式等。在丘陵紫色土区,直选择柏(柏木或牦j木桤木混交林)+连翘模式、柏木+黄姜模式、柏木十美国西洋参模式、柏木+沙参模式、柏木+山药模式、柏木+三棵针模式等。

2.4应该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最佳的造林时间是在春季,但是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在各个不同的地域之间气候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造林时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一般情况下来看,冬末春初的时节,由于温度比较低,这种情况下树苗的地上那部分是处于休眠状态的,环境的蒸发量也是比较小的,这是进行栽苗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

3 结语

在林业生产的活动中,应该坚持从全局出发,分析相关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进行的造林工作中,选择科学的造林方法,树种的选择是否合理,选择合理的造林时间等一系列因素都能够提高造林管理工作提高的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还应该注意对科技方面研发的投入,从而有效的提高造林活动的技术含量,提高相关的工作效率。

林业资源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是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上,摸清自然资源“家底”和变化情况,为科学编制城市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实现全市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提供依据。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仍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不成体系等问题。本文主要对当前调查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具有探索意义。

关键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

一、研究背景

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存在概念不统一、内容有交叉等问题,难以满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为了进一步解决现有的问题,党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将土地、矿产、海洋、森林、草原、湿地、水资源调查职责整合到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2020年自然资源部于出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对新时期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出了具体任务和要求;2021年,又相继出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导则(试行)》,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进一步进行规范。

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现状

我国初步形成的自然资源调查总体思路是构建“1+X”型的自然资源调查体系。其中“1”为基础调查,是对自然资源本底状况和共性特征开展调查,以地表覆盖为基础,查清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范围、面积、权属性质等内容;“X”是专项调查,是针对各类自然资源的特性、专业管理和宏观决策需求,组织调查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生态功能以及相关人文地理等信息。

在监测方面,根据监测的尺度范围和服务对象,可划分为常规监测、专题监测和应急监测三类。其中,常规监测是定期开展的全覆盖动态遥感监测,重点监测各类自然资源的年度变化情况;专题监测是对地表覆盖和某一区域、某一类型自然资源的特征指标进行动态跟踪,掌握地表覆盖及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等变化情况;应急监测则是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以第一时间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支撑。

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展了土地、森林、水、草原、矿产资源调查等各项自然资源调查工作,但由于机构改革至今时间尚短,各省市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尚未完全实现“统一履职、统一型权、统一收益”,导致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调查监测标准未统一

在各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各资源的权属界线、单元界线、类型线、资源界线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空白等现象。在实际调查监测、利用保护工作中,由于自然资源涉及的主管部门较多,长期以来各部门出于工作需要,形成了各自的调查监测标准,各资源调查监测标准未有市级或省级层面的统一。

(二)調查监测数据不成体系

机构改革将原先一些职能部门进行了切分,由此造成一些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工作也出现了切割,目前,森林、湿地、水等自然资源的专项调查、监测、数据更新等工作的开展,大多还是由机构改革之前的相关部门负责,因此就产生了当前调查监测数据不完整、体系不健全的现象。

(三)调查监测指标不够细化

由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复杂,各业务部门(处室)针对所涉及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开发保护的工作方向各有侧重,导致了部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停留在一级分类指标,没有对自然资源调查检测的指标和数据进一步细化。

(四)缺乏专业实施人才

一方面,调查监测工作繁杂费时,现有专业人员难以完成全部测绘、分析和研究工作,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不够深入;另一方面,目前部分业务部门的工作仍然参照原有的工作机制,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流程、规范等方面还未有统一的培训,这可能会对后续数据资源整合造成困难。

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建议

为使自然资源调查检测工作持续稳健推进,进一步规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实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统一履职,应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解决以上问题。

(一)完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顶层设计

做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顶层设计:一要开展各类自然资源状况、产能、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构建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机制;二要制定统一的调查监测标准和调查监测指标项;三要实时跟踪掌握各类自然资源利用变化情况,形成自然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四要严格控制调查检测质量,构建完善的自然资源调查检测质量管理体系。

(二)实现自然资源数据统一管理

根据国家数据库标准和建库规范,建立统一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实现国土调查成果的集成管理、动态入库、统计汇总、数据分析、综合查询等管理功能。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搭建自然资源大数据综合分析和服务平台,实现各类自然资源基础调查数据与空间规划、基础测绘、专项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逐步建立自然资源一张底板、一个平台、一套数据的综合大数据管理体系。

(三)构建自然资源分析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分析评价体系,明确各自然资源的价值核算,赋予自然资源数据以生命。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分析评价体系,推进各自然资源调查的综合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状况、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等数据,为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专攻调查监测、数据登记、数据分析、数据与政策相衔接等各个环节;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提高调查检测团队的业务能力;引入专业研究团队,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专项小组,加深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探索,打破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浮于表面的现状,将自然资源调查检测工作落在实处。

五、结语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分析评价、人才建设等相关机制的建立,能够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为逐步实现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决策思路,对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EB/OL].(2020-01-17)[2021-07-06].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18/content_5470398.htm.

[2] 于雪丽.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的现状与问题探讨[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0(6).

[3] 黄灵海.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体系的构建[J]. 中国土地,2020(5).

[4] 叶远智,张朝忙,邓轶,张瑜,王建邦,张剑.我国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监测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测绘通报,2019(10).

[5] 胡林,陈俊菡.数据科学视角下的自然资源监测关键问题[J].林业和草原机械,2020(2).

林业资源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最近,国家林业局已经组织完成了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这次清查从2004年开始,历时5年,到2008年结束。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0.36%,提前两年实现了森林覆盖率20%的目标。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的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主要表现是:森林面积和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增幅明显;人工林面积和蓄积快速增长,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林木蓄积生长量增幅较大,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森林结构得到改善、质量得到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得到增强;个体经营面积比例明显上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现,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户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骨干力量。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快了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逐步显现,木材等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但从本次清查结果看,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依然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为0.145公顷和10.151立方米,分别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和1/7。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龄组结构不尽合理,中幼龄林比例依然较大。森林可采资源少,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三是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五年内依然有831.73万公顷的林地转为非林地,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四是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从总体上看,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最主要差距之一。

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林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拓展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不久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指出,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实现上述目标和要求,是林业发展的最新任务,是广大务林人的神圣使命。

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这一总体要求,以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为统领,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着力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当前,要从4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扩大发展和积极保护森林资源。

一要发挥重点工程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努力增加森林总量。在北方13个省区市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构建北方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屏障;在沿海11个省区市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构建沿海防风消浪绿色生态屏障。同时,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大力推进平原绿化、通道绿化、村屯绿化、城市森林建设,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增长潜力。要大力推进科技兴林,加大实用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注重营造乡土树种和抗逆性强树种,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

二要全面开展森林经营,加大森林抚育力度,提高森林质量。本次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增长潜力很大。要切实改变过去只注重种植和采伐环节,忽略森林管理经营的做法,加强森林的经营和抚育、低产林改造,提高森林蓄积量。为此,我们将编制和实施全国森林经营规划,在抓好100个县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森林经营工作,建立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实施森林分类经营。通过实施森林抚育、更新改造等经营措施,改善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蓄积量和生态功能,全面提升森林质量。

三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巩固森林资源发展成果。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是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保障。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坚决保护好现有的林地资源,建立林地基本保护利用制度,加强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遏制林地非法流失,为增加森林面积提供基础保障。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实现以科学利用带动森林资源增长的双赢。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森林资源损失,打击非法征占林地和乱砍滥伐行为,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确保我国森林资源的安全。

四要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木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木材供需矛盾突出。立足国内解决我国木材需求,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保障林产品供给的根本途径。我国木材生产要实现“两个转移”:即从过去北方的国有林区向南方集体林区的战略转移,从过去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战略转移,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以及珍贵大径材基地建设,将南方集体林区作为我国商品林发展和木材生产的重点区域。同时,抓住“两个重点”:在平原林区加快林网的建设和改造,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和四旁植树,建成以人工林为主体的木材补充供给的新兴产业基地。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尽快将木材产量调减到合理定产水平,加大森林抚育经营和保护管理的力度,使天然林休养生息,建成大径材和珍贵用材战略储备基地。

(原载《经济日报》)

林业资源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环境问题。虽然我国近年来的生态林业建设质量明显提高,但为了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应结合科学的林业技术。因此,有关技术人员应当从根本上了解限制生态林业建设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制订针对性解决方案,实现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

关键词 生态林建设;阻碍;对策分析;塞罕坝机械林场

林业资源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林业资源可以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木材燃料与多种林副产品,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便利,为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作出突出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由此可见,科学管理林业资源极其重要,可以为未来的发展创造出健康、环保、绿色的环境。在我国众多林业模式中,生态林业属于重点发展项目,林业技术以其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及先进的技术和健全的林业建设弥补了资源不足和管理方面的问题[2]。对于林业技术在生态林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只有真正认识到根源性问题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进而促进生态林的建设和发展。

1 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林建设现状

河北省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属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系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余脉、阴山余脉交接处,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3];北部隔河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克什克腾旗接壤,南、东分别与承德市御道口牧场和围场县的五乡一镇相邻,海拔1 010.0~1 939.9 m;境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辖区内森林资源丰富,山区森林茂盛,植被种类繁多。但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建设,区域内森林资源逐渐匮乏,林龄结构同全省、全国一样,已经严重失调,可采资源趋于枯竭,比例严重失调[4]。

2 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林建设中的问题

2.1 乱砍滥伐现象仍有存在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林业资源经济价值较高,在多种因素的驱使下,乱砍滥伐现象仍有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很多村民在山地和自留地中种植了大量林木,为了尽快将这些林木变为经济效益,乱砍滥伐现象屡见不鲜。2)有相当数量的地方政府在追求GDP的驱使下,也会擅自售卖林木。3)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需要越来越多的建设用地,进而可能会破坏林业用地,甚至直接砍伐林木,将其变为建设用地[5]。

2.2 林业技术水平有限

技术水平既是实现林业发展的基础内容,也是重要内容。塞罕坝机械林场受林业技术水平的限制,有些林业保护措施无法落实,在进行林业保护工作中为了弥补技术问题容易增加工作成本,大大增高了生态林整体的建设成本,进而影响生态林建设过程中整体资金流动的平衡,因此提高其技术水平刻不容缓[6]。塞罕坝林场地处我国北方,生态林建设的职工队伍老龄化,缺少专门从事林业建设的技术性人才,生态林建设的含金量不高。

2.3 缺少资金支持

资金是开展林业技术的重要前提条件,每一项技术的研发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生态林建设同样如此。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林建设中可用的资金有限,而林业技术和有关人才的培养又需要资金支持,因此整个林业技术项目的实施效果直接受到影响。在实际林业技术工作开展过程中,资金数量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4 生态林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

人才与科学技术是支撑林业技术发展的基础,学校是输送人才最为可靠的途径。目前,我国林业科研院校的数量与规模逐渐扩大,并在相关林业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过,在林业技术的应用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应积极结合林业技术,使之真正可以转化为实践成果,从而加快技术转换为成果的速度,形成良性循环。

2.5 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不足

为了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我国各行各业都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林业建设同样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对林业生态系统保护有所忽略,长久以来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同时,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提高林业建设单位对林业技术重视程度的过程中,发现仍有林业建设单位对林业技术推广的作用认识不全面,对技术人员缺少此方面的培训,使得技术推广流于表面,得不到实质性的进展。

3 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林建设策略

3.1 加大對乱砍滥伐行为的惩处力度

乱砍滥伐是林业资源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现象导致林业资源储量迅速降低。林业资源管理部门务必加大对乱砍滥伐行为的惩处力度,适当奖励遵纪守法人员,营造“人人参与林业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不合理采伐林业资源的情况,进而实现林业资源保护与林业资源管理两不误[7]。

3.2 革新技术人员的观念

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林建设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理论观念陈旧,应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理念,学习正确的生态林建设理念,促进林业技术的发展。对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展开培训,增强其专业素养,保证其能够从容应对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工作,培养其使用先进的设备,定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使其掌握正确的林业技术。此外,可以设置林业技术的奖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和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3.3 提高林业技术水准

林业技术是林业作业的关键部分,技术水平的提升通常是指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通过科学理论、实践等创新技术内容。在此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1)要重视技术的实用性。林业技术研发的根本目的是用于林业管理,所以林业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格外重要,应为了实际需求而研发,避免为了研发而研发,流于形式。2)应合理控制研发资金的用途。由于研发资金有限,因此在技术研发时要遵守节约的原则,这也是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林业技术高质量研发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和科学规划资金的使用。

3.4 建立林业技术推广网

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林业技术推广同样如此。建立林业技术推广网络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林业技术的推广范围,加深林业技术推广的深度。林业技术推广网的建设要充分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组建社会服务平台。在这一平台中,人们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互相交流信息和经验,也能够招募更多有此爱好的人加入其中。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让有关企业明确其技术应用的具体环节,在保证林业技术推广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其智能化水平,还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林业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林业技术是生态林建设的基础,人们应当从根源意识到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林业推广思想,真正实现林业技术推广。

3.5 加大成本支持

生态林业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可以成立林业技术管理基金,用于安置社会各界的资金捐助,将市场经济和林业技术有机结合,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增强其质量。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丰富,可以面向社会举办林业展览,显示塞罕坝林场的林业资源和生态林建设成果,阐明当前生态林建设的困难,呼吁社会的资金支持和有能力企业的投资,有效提高投资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林业技术与生态林业关系密切,并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业技术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既照顾到林业建设的生态性也保证其经济性,让林业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平稳发展。当前的林业技术虽然存在资金不足、体系不完善以及技术水平低等多方面的限制,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林业技术的应用效率,使生态建设体系更加健全,管理模式更加科學有效,充分满足其发展需求,以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闵学文,崔星,赵辉.利用林业生态工程学原理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林区的探索[J].河北林业科技,2010(5):36-39.

[2] 庞超,赵书华,李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启示录[J].河北水利,2017(9):12-15,21.

[3] 王春风.科学经营增林扩绿推进林场生态建设——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大唤起林场生态建设纪实[J].中国林业,2012(12):18-21.

[4] 范明祥,姚伟强.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新闻采访团到我省采访[J].河北林业,2017(7):2.

[5] 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决定[J].河北林业,2017(7):5-6.

[6] 中共河北省林业厅党组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命名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决定》的实施意见[J].河北林业,2017(7):9-12.

[7] 姚伟强.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新闻采访团到我省集中采访[J].河北林业,2017(7):17.

(责任编辑:赵中正)

林业资源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全面掌握我国松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更好地研究利用可再生松针资源奠定基础。本文从文献计量学出发,对CNKI的基础科学等7个子库,采用主题“松针”或含“利用”的模糊方式,检索197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的文献(含专利),用Excel和SATI对载文量、基金项目、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统计与可视化图谱分析。检索得载文3 477篇(中文2 592篇,占比74.55%),专利文献3 222件(发明专利3 125件,占比96.99%,实用新型专利62件,占比1.92%)。我国松针利用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在抗氧化、生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也创新性地为胃癌和乳腺癌这些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案。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环境治理应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距。同时,近期关于松针褐斑病和黄酮成分研究的载文量较大,虽然我国松针的开发利用在提取物方面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存在研究方向缺少创新的局限。松针药物生产标准制定研究前景广阔,医疗、保健开发和环境优化方面的发展空间巨大。

[关键词]松针;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现状与前景

松针,即松树的针状叶子,是松树主要副产物。我国松树主要品种有马尾松、湿地松、五针松和黄山松等110余种[1],产区分布在西北、华中和华北地区,种植面积约20万hm2,年产松针量约为500万t[2]。松针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既能治疗高血压[3]、中风[4]和风热牙痛[5]等疾病,又能促进血液循环[6]、扩张动脉血管[7]和提高免疫力[8],还能制成天然保健饮品松针茶[9-10]、松针酒[11]和镇静安神枕[12]等众多产品。由于松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生存条件简单[13-14],对生态保护有所帮助[15],近年来对松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国内对松针利用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结合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16]的聚类分析,对CNKI197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录的松针利用研究的文献,从作者、关键词、机构的可视化聚类图谱切入,研究在松针利用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1 数据统计及知识图谱分析方法

文献源于CNKI,高级检索下以“松针”为主题对基础科学、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和医药卫生科技数据库进行模糊查找,时间为197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共查得3 283条,其中中文文献2 495条(占比76%)。为寻得学科热点,以导出的文献为样本,用Excel统计并作图,以SATI为工具从作者、关键词和机构角度做知识图谱等可视化分析。

2 统计与分析

2.1 年份分析

所得文献统计结果见图1。松针载文量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状态,松针行业正在不断壮大。外文量浮动程度大,2005年陡然下降,这与CNKI对外文的收录总量少和不稳定有关。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业开放度与包容度提高,重视学习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方式和科研成果,所以外文阅读量和下载量反而高于中文文献。中文载文量在上升的总趋势下出现了几个低谷,一方面是由于和松针一样具有天然保健功效的植物众多,例如常用于护肤品生产的石榴和山茶花等,给松针产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为生态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退耕还林[17]、建立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9]等,后续应深入对松针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

从图1的文献及研究的特点,可将我国松针研究分为五个阶段:(1)1979—1984年,载文112篇,占比3.41%,其中中文88篇,外文24篇,无专利。此時处于松针开发与利用的初始阶段,其特点是总量少、层次单一。改革开放初期,工农业生产力水平开始恢复,研究集中于生产动物饲料和寻找病虫害成因,少量涉及松针粉加工设备的设计原理。(2)1985—1992年,载文355篇,占比10.81%,其中中文312篇、外文43篇,专利11件,占比0.34%。该阶段特点是出现了专利,这受益于1985年《专利法》的实施。研究则侧重于虫害防治,如:松茸毒蛾、马尾松毛虫和松突圆蚧等,并开始将松针提取物应用于医学。(3)1993—1999年,载文509篇,占比15.51%,其中中文392篇、外文117篇,专利34件,占比1.05%。该阶段特点是发展十分平稳,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松针的化学成分,并应用于养生产品开发。(4)2000—2009年,载文1 029篇,占比31.34%,其中中文739篇、外文290篇,专利224件,占比6.92%。该阶段特点是开始出现养生产品的研究,主要探究松针的营养元素、药用价值、保健功效和生物防治,这与21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联系。(5)2010—2019年,载文1 278篇,占比38.92%,其中中文964篇、外文314篇,专利2 968件,占比91.69%。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初有成效,与国际社会联系日益紧密,人们专利意识显著提高,该阶段专利占比激增。同时人民思想开放,更加重视身体健康,促进了松针抗氧化养生产品[20-22]和脱毒作物[23]的开发。

2.2 载文机构分析

2.2.1 数据分析

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见表1。

表中机构数只占所有机构数的25%,而发表的文献量却占47.98%。由表1可见: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发表论文量远远高于其他机构。表中机构以农林业高校为主(占比50%),其他综合类院校中贵州大学和吉林大学的林学也是发展较好的专业,这类机构通常林业发展历史久且经验足,支持的基金数多[24],并位处松树覆盖较多的区域,因此在松针的发展研究中长期占据优势。

2.2.2 知识图谱分析

在SATI中选择文献去重、词干提取、应用停用词、应用分词、智能清洗,设置高频字段显示个数为50,矩阵大小为50,去重后文献总数为251篇,再选择知识图谱-机构,强度设置为-350,距离设置为170,可得到知识图谱。

CNKI中检出的“松针利用”文献的机构关系群最多为3家,绝大多数机构独立存在。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处在图谱的中心区域且圆圈较大,两者的研究更核心[25],但缺少与其他机构的交流,难以将研究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不同种类的松树对于热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如樟子松和五针松极耐寒,对热量要求低,在新疆等西北地区较为常见;黄山松和华山松对热量要求中等,分布范围最广,多生长于中国西部高原与东部平原或低山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而马尾松和云南松等松树的分布更靠南方,它们要求高热量。因此,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机构所研究的松针种类也会有很大差异,难以进行合作交流,从而造成机构间的低关联度。

将独立存在的机构去除后发现,载文量排名前列的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处在最大关系群中,与其他机构之间连线较粗,代表关系较紧密,学术交流更多。高校间加强交流需要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各个机构协同配合,但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拥有办学自主权,拒绝政府过度干预,导致科研成果被限制在几个小范围内。随着近年来大学战略联盟机制[26]的高效运行,机构间的合作大大加强。

2.3 关键词分析

2.3.1 数据分析

将同类关键词合并,得到高频关键词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虽然我国松树种类超过110种,但由于南方的马尾松、西北的雪松和西南的云南松分布广、面积大且方便取材,湿地松对环境适应性极强利于研究,油松是中国特有树种,所以研究还是集中在上述五种松树之间;松针提取物的医学价值[27-28]、保健功能[29]和病虫害保护[30]研究已趋于产业化,但在环境监测和微生物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

2.3.2 知识图谱分析

在初始设置不变的情况下选择知识图谱-关键词,强度设置为-880,距离设置为450,去除噪点,得到其知识图谱见图2。

由图2可见:“松针”和“松针粉”是两个主要支点,处于核心地带,从这两个笼统的概念一层层深入下去,渐渐细化成具体研究点。目前的科技水平很容易提取的“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叶红素”和“叶绿素”,已经发展成熟的“饲养”“饲喂”“饲料添加剂”和“特种饲料”,它们之间的线条较粗,各自形成了小体系,是研究重合度较高的方向。由2.1已知,近年来关于抗氧化、保健功效和作物脱毒培养的研究增多,因此与之相关的“松针精油”“黄酮”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关键词处于中间位置,在未来会长期占据行业前沿,但同时也会造成资源聚集,不利于多元化发展。松针本身对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31]有巨大作用,但近年来的研究大多看重其经济效益,忽视其深层价值,成为行业一大痛点。

2.4 基金分析

1979—2019年,我国支持松针研究的基金共有3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7个、省级项目27个,覆盖江苏、浙江、广东等16个省份。为找出支持力度较大的基金,给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本文选取了载文量前10的基金进行分析见表3。

由表3可知,排名前10的基金载文量占全部的7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下的文献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基金项目,占比达到37.74%,其他基金之间差距不大。松针国家级项目占比17.94%,支持力度大,但我国典型树材杉木占比达30.77%,可见虽然两者都具备覆盖范围广、资源来源多的特点,但由于杉木抗重病效果更好,在建筑、桥梁和家具等领域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家对杉木更为重视,松针产业在这些方面的价值有待发现。就地方而言,松树资源丰富的省份,如河南(3个)和黑龙江(3個)等省基金数量相对较多。在基金列表中未发现民间机构,松针研究应用于实践的水平还不够。

2.5 研究层次分析

目前,松针的研究成果可以在至少16个领域发挥作用,其中基础与应用基础(自科)、工程技术(自科)、专业实用技术(自科)、行业技术指导(自科)是最主要的四个领域,载文量共占96.02%(见表4)。

由表4可见:前两者在研究层次中占比极高(76%),我国松针利用还处在前期基础开发阶段,研究集中于松针提取物性质鉴定,从而促进牲畜发育[32]、植物生长[33]以及养生和医疗产品开发。中国是人口大国,对于畜肉和保健品的需求量极大,这类产品还将长期成为松针开发的主流。专业实用技术载文相对偏少,原因在于目前的松针粉、松针土和精油提取等工艺已能满足生产需求,精加工技术开发意义不大。至于行业技术指导层面,无论是虫害防治还是饲料添加方法都已经形成规律,短期内难以改变。

2.6 学科分类分析

松针应用领域众多,研究松针的学科十分丰富,见图3。

由图3可见:松科植物属性决定了林学研究是基础,另外,松针还具有很多实用价值,譬如被制成天然的保健食品;医学上能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鼻炎、便秘、痛风和老年性痴呆症等;野外探险时可以用于蚊虫叮咬后的应急处理,烧水时加入少许松针也可有效杀死细菌[34]和寄生虫;缺少食物时,松针还能提供维生素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非常时期救人性命。因此,松针也广泛存在于医学、食品、生物等学科的研究中。

2.7 文献来源分析

刊载松针文献的期刊共有15种,本文选取了排名前10的期刊进行分析,见表5。

由表5可知,松针褐斑病是松针生长面临的一大问题,也贯穿了整个松针研究历史,因此关于病虫害防治的《中国森林病虫》高居榜首,这也与前文关键词分析中“松针褐斑病”高居第八名相符。目前,虫害每年会给松针产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成了重中之重。松针粉和松针土能增加牲畜饲料和植物培养土中的营养成分,这帮助相关期刊位列前十。

2.8 作者分析

利用SATI,在初始设置不变的情况下选择自动聚类-作者,得到所选高频字段基于共现矩阵的聚类,在整个大框架下这些作者被分成了两大类:(1)应用开发型:包括抗氧化和抗瘤功能开发、饲料改良、生物活性和环境保护功能研究等,偏向松针产品的实际应用,成果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理论探究型:包括比较研究和应用可行性研究等,在产品开发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松针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3 结 论

我国松针研究水平总体不断上升,原材料来源广泛,研究机构分布范围广,支持基金多,论文发表量和专利申请量稳步上升。但研究重点集中在精油提取、饲料生产、病虫害研究和单纯的成分分析方面,内容重合度高,研究方向扩展缓慢,对新型工艺技术的探究太少。

因此,对未来松针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充分利用我国松树分布范围广、种类多和易获取的优点,以及人民生活观念改变的契机,大力开发创新型食品和药品,把握广阔的市场。(2)响应“863”计划和“十三五”规划等政策,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与良性竞争。(3)明确产业目标,集中政府、高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共同推动市场化发展。

综上所述,松针产业前景广阔,一旦走出研究方向闭塞的困境,在实用性上有所突破,松针将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光耀.松针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生产技术[J].中国科技成果,2013(22):19-20.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

[3] 杨泽填,赖锦茂,黄锦菁,等.松针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治疗效果观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1):60-63.

[4] 王健,包永欣,相永梅,等.通松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2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4):120-122.

[5] 唐成芳,阮建平,石明娟,等.马尾松针提取物抑制根面牙本质脱矿的理化性能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7,26(1): 11-16.

[6] 杨务彬,李元宏,兰鸿.松针提取物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0,21(35):3292-3294.

[7] 陈良胜,方应权.松针黄酮类物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2,31(17):5-6+8.

[8] 戴艺,徐明生,上官新晨,等.松针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2):670-677.

[9] 郑芳,曹丹丹,皮婷婷,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武当松针茶”中总黄酮的含量[J].中医药导报,2018,24(2):44-46.

[10] 朱雪松,李鵬,叶芳健,等.“武当松针茶”中莽草酸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选[J].安徽医药,2017,21(1):49-53.

[11] 姜志杰,杨小翠,苏立杰,等.松针红枣糯米复合保健酒的最优发酵工艺[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7,53(2):63-68.

[12] 赵桂芝,寿旦,俞忠明,等.松针不同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及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847-849.

[13] Pauliina S A,Annikki M.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needle and shoot elongation before bud break in Scots pine[J].Tree physiology,2017,37(3):316-325.

[14] Jankowski A,Wyka T P,?ytkowiak R,et al.Does climate-related in situ variability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needles have a genetic basis? Evidence from common garden experiments[J].Tree physiology,2019,39(4):573-589.

[15] Holt E,Kocan A, Klanova J,et al.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furans (PCDD/Fs) and metals in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needles from Eastern and Northern Europe: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potential sources[J].Chemosphere,2016(156):30-36.

[16] 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1):50-58.

[1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条例[EB/OL].[2017-3-14].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0/20170314/459878.html.

[18] 赵琬婧,王清波,王瑜,等.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8,14(3):58-61.

[19] 张莹婷.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J].工业炉,2019,41(3):41.

[20] 周思杰,张智红,段久芳,等.雪松松针多糖超声波酶法提取及其抗氧化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31(2):284-291.

[21] 樊梓鸾,张艳东,张华,等.红松松针精油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39(8):98-103.

[22] Jae-hee P,Peunji S,Eunju P.Optimization of Mixing Ratio to Improv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ged Garlic with Pine Needl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Preventive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2017,22(3):241-245.

[23] 周平,付业春,王朝海,等.松针土栽培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458-4459.

[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EB/OL].[2019.12.08].http://www.nsfc.gov.cn/nsfc/cen/xmtj/pdf/2018_table.pdf.

[25] 王学勤.竹子栽培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图谱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6,33(2):330-339.

[26] 郭兆龙.我国大学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

[27] 李启照,孙维浩.松针黄酮氧化石墨烯组装抗胃癌实验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3):28-30+72.

[28] REN Peng,REN Xiang,CHENG Lei,et al.Frankincense,pine needle and geranium essential oils suppress tumor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the AMPK/mTOR pathway in breast cancer[J].Oncology reports,2018,39(1):129-137.

[29] 黄佳銮,邓丽映,卢铭瑜,等.松针芹菜复合保健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5):47-50.

[30] 方珞,吴小芹.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体细胞的悬浮培养[J].生物技术通报,2019,35(3):13-18.

[31] 石丽芳,李法云,王艳杰,等.不同生物质炭对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总烃及各组分修复效果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 2019,28(1):199-206.

[32] 司马博锋.松针粉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养猪, 2019(2):25-28.

[33] 魏亚平,任玉会,马雪范,等.盆栽月季营养基质选择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6):53-55.

[34] 楼英彪,陈菲,高素华.雪松松针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8):39-40.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Pine Needle Utilization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s and Visual Analysis

Hu Yanjun,Qin Yihang,Liu Xiaogeng,Yang Yiming,Zhou Zhiwei,Wei Q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Grain Circulation and Safety/Key Laboratory of Grains and Oils Quality Control and Process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Jiangsu210023 )

收稿日期:2019-12-24

基金項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PPZY2015B15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14-2016);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研究项目(201910327061Y)。

作者简介:胡妍君,女,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通信作者:刘晓庚,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与食品科学。

上一篇:创新机械工程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外装饰艺术风格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