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建设论文范文

2024-03-13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人们生态意识逐渐提升,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愈加重视,为了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致力于植树造林及林业管理工作,各项林业工程建设力度呈现提升的趋势。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林业工程实施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营林生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动向,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可以了解到,在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一些问题阻碍了林业工程的实施,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那么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我们将对林业工程中营林生产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林业;工程建设;加强;营林;生产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却遭受严重破坏,为了建设住房、工作区域,一些开发商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乱砍乱伐,给森林资源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现代林业建设体系逐渐被应用与普及,期望能够为人们创造和谐、美好的生存环境。上文中我们提到营林生产管理是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因此开展各项工作期间,相关部门应给予资金、人力、物力上的支持,从而有效解决限制林业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问题,促进林业工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1林业工程建设中营林生产管理常见问题

1.1投资渠道过于单一

营林生产管理期间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其中包括树种采购、苗木培育、基地建设等多个环节,而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资金支持才能够顺利完成,与此同时营林生产管理整体实施也需要多方力量支撑,但是通过现阶段各地区营林投资方式来看,多数地区以政府扶持为主,资金获取渠道单一,并且开展生产管理工作之前并未做好预算工作,因此资金紧张的现象频频发生,给营林工作带来了阻碍。除此之外如果单纯依靠政府补贴营林资金,那么营林生产资金使用率也无法得到保障,也增加了政府资金负担,对营林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造成阻碍,因此相关营林生产单位应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投资渠道的延伸发展。

1.2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在现代林业工程建设北极光下,我国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从宏观角度看一些企业依旧沿袭传统管理模式,并且部分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只注重短期内的效益,而忽略了林业工程长期发展。与此同时市场化经营管理理念尚未构建,林业工程整体处于滞后发展状态。在新时期高新科技背景下,树木培育技术也不断发展与更新,但是营林生产工作受到技术水平、区域经济以及工作人员等因素影响较大,从而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整体的提升。由于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树木培育质量与效率也无法达成统一,给林业部门及相关企业后续工作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1.3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营林生产管理涉及环节较多,而各个环节之间又存在密切联系,因此营林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能够促进营林生产价值提升,但是现阶段部分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各环节衔接的重要意义,往往某一环节没有做好就开展下一环节工作,在这样的前提下营林生产工作质量将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降低营林生产期间树木的抗害能力与成活率。与此同时生产工作管理制度缺失情况下,部分管理人员如果工作出现错误,那么就会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从而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除此之外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期间,监管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实现各个员工业绩或绩效的科学评价,在这样的前提下员工工作积极性也将无法得到提升。

2林业工程建设中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2.1造林投资渠道的拓展

林业生态建设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才能够保障营林生产战略更加长远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企业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领导作用,做好造林示范工作,促进当地林农林地产值的提升,并且实现局部林业生态效益的改善。这样广大林农得到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将积极参与到其中,与此同时政府可以鼓励社会其他组织群体参与到造林活动当中,并且实施投资商、管理部门等多方管理机制,进一步拓展营林生产投资渠道。这样的营林生产管理方式有利于营林工作期间管护质量的提升,各个群体都能够参与到其中,并且肩负着保护林业建设的责任,这对于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2.2抚育质量管理的加强

后背资源培育工作是营林生产管理期间的重点,这对于林业抚育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林业部门应开展实地勘察工作,并且将不符合实际要求的工程设计退回返工处理,如果发现不合理的现象则及时上报,并且制定相应解决对策。与此同时还应坚持长期工作,在营林地段设计好后给予批准,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林业抚育质量的提升,并且保障抚育工作能够在营林管理期间落实。在林业工程建设期间,我们应秉承着统筹兼顾、立体开发的原则,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森林经营各项方案制定抚育质量管理机制,保障森林生态效益高效发挥。除此之外为了促进后备资源培育力度的提升,相关企业需调整天然林经营管理工作,在掌握当地林木抚育状况的前提下,具体划分补值改造型、抚育型等种类,并且通过分类特征实施后续管理工作。但在这里需要注意无论实施那种生产管理模式,都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坚持科学化生产管理手段,才能够有效维护森林生态平衡。

2.3林业管理体系的完善

营林生产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有效促进林业工程质量的提升,也是保障林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营林造林工程资金管理、检查审批以及监管办法等各项管理体系的构建,并且在相应体系当中加入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等内容,这样有利于管理体系在各部门及个人身上的落实,从而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意识到林业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除此之外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相关单位不应一次性将款额支付给建设单位,在做好验收工作保障营林生产质量与相应标准相符后才能够予以支付,以防不法人員以次充好,如果验收过程中发现员工利用政府工程建设谋取私利的现象,那么则严肃处理。在这样的前提下相关部门日常工作期间,可以定期组织营林生产管理人员开展交流会议,从而使各环节管理人员之前存在有效的沟通,以便于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总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为了保障林业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相关部门应加强营林生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及时发现与解决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并且拓展营林生产投资渠道、构建树木培育工作机制,从而实现广大林农增收增产的目的,保障林业生产达到预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贵发,陈平.对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000(007):159.

[2]康春生,陈晓伟,院小乐.解读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3):43-43.

[3]王军.浅析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加强营林质量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20(1):181-181.

[4]韦清梅.如何在实践环节中解决营林生产管理的问题探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8,000(018):150-151.

(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  黑龙江  海林  157199)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从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以后,整体的综合国力就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无论是在经济水平的发展还是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方面。这样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林业事业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林业法制建设方面,为了确保其能够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就必须要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

关键词:林业法制建设;可持续发展;行政法律监督体系;立法原则;生态平衡

1.前言

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林业事业的可持续性建设,必须要重视对于相关法制建设的落实,一旦脱离法律的监管,整个林业事业就会走上歧途,不仅仅会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损耗和浪费,而且也会对人民、社会、国家等带来损失。因此,研究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林业法制建设的相关问题并进行解决显得尤为关键。

2.林业法制工作的相关内涵解析

林业法制工作指的是我国林业法律制度的相关总和,主要的内容包括在林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的合法性原则、制度、程序和过程。整个林业法制工作的建设和落实必须要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实际目标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立法体系和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从而使得所有的林业法制工作都具有法律效力,而且是在社会、民众、国家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基础上来实现有机性的统一。

3.林业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的《森林法》法律制度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①我国在森林资源的消耗上一直是保持着限额控制的相关制度,这就使得我国在遏制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上面存在着危机,由于限额控制的数据不准确,对于实际情况的考虑不足就很容易导致伐木者有漏洞可钻。②过分依赖于国有主体来进行林业产业化的核检,对于一些非政府行为、以及群众的集体行为并没有做到充分的考虑,很容易造成“林权过于集中于国有集体”的消极发展趋势。其次的问题就是我国在林业法律规范与林业执法资源的配置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冲突,主要是林业执法体系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实际的需求,造成了一定的不均衡现象出现。另外,还存在着林业执法环境与执法质量较差、相应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4.实现林业法制建设的优化措施

4.1创新原有的立法原则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林业发展走上了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这就使得在相应的立法过程中也要对立法原则做出改革更新。第一点是要在实际的林业工作落实过程中做到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相关原则,在充分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之后,以一个自然的眼光去尊重自然和生态演替的规律。第二点是要以可持续性的发展导向为原则,建立可持续性的立法指导和法律规范,并且在区域公平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生态管理法律制度。第三点是要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相互平衡的原则,真正通过林业法治建设实现环境、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效益均衡性提升,并借助经学中涉及到的经济外部性理论来制定相应的森林生态补偿。

4.2明确林业行政立法的重点内容

自从在1998年颁布了相应的《森林法》之后,我国的林业行政立法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在2000年所颁布的《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又做出了许多适应性的调整,就新的森林法规内容来说也变得更为完善。基于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已经存在的问题,相关的林业工作者提出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将林业行政立法的重点内容建设围绕着两个重要的课题,一个是对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另一个是对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以此为目标,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化和林业产业的现代化,将林业行政立法的重点内容确定在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方面,有效完善了我国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

4.3强化林业行政法律监督体系的完善

为了确保林业机关的权利不仅仅是被局限在森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工作的落实方面,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从下自上的林业行政法律监督体系。首先要做就是要强化国家立法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将所有的法律法规都进行科学性的建设和落实。其次是要建立相应的“绿色通道”,使得法律的保障贯穿到整体的林业制度建设过程中去,并尽可能优化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无论是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还是护林人员、亦或者是对从事林业保护的种植者来说,都使得所有的工作具有了保障。最后是需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对林业法律法规体系服务网络做好完善,拓展法律援助的对象和范围,使得所有参与者和工作者的利益得到维护,保障林业从业人员合法的权利和义务。

5.结束语

綜上所述,在我国进入到一个新时代的时候,将会迎来一个充满着公平、正义和美好的时代,这时候对于林业法制问题的建设就成为了相关行业人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为了能够构建我国林业事业走上一个稳定的发展道路,必须要通过对林业立法原则和行政法律监督体系的完善来促进林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张立昌.依法兴林林更兴——改革开放30年云南林业法制建设回顾[J].云南林业,2009,30(05):65.

[2] 崔杰.完善林业法制体系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城市林业,2007(06):37-38+44.

[3] 关小梅.健全林业法制 建设现代林业[J].中国林业,2007(17):34.

[4] 孔凡斌.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林业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02):41-45.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林业工程;林业资源;发展解析

引言

森林资源在我国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此兴起的林业工程建设是在将森林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对进行合理有效开发的一种工程类型,林业资源则是在林业工程的开发中所可以利用的一种资源,是支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林业工程与林业资源之间存在着一种协同发展的关系,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林业工程的发展与林业资源的利用是两个具有协同性的元素。两者虽然在实际发展中的模式和要点有所不同,但在发展中又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从两者发展的意义上来说,可以实现我国有限的森林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本文从两者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入手,提出有效的优化发展措施,以期为林业工程的发展和林业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一、关于林业工程发展的方法分析

随着森林资源的总储备量处在下降的趋势下,林业工程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比较典型的表现为,在有限的资源利用条件状态下,工程技术的开发人员对于一些先进的开发技术和理念没有充分掌握。并且发展建设的理念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程的发展,下文提出几方面林业工程发展的路径。

1、通过品种优选实现管理成效的提升

林业工程的建设中,要想取得良好的建设效果,则从基础的角度入手,提高树种本身的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林业工程建设与优化措施。但与品种优化相伴存在的问题在于,当树木的品种得到丰富和优化,则意味着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要进行切实的优化和提升,种植的技术方面,也要进行更新和改良。这就要求从事林业工程建设的具体工作人员要针对相应的先进技术和树种培育方式进行学习和了解,从而在掌握相应技术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实现对于林业工程的优化管理,切实发挥优良树种品种在促进林业工程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优造林区域条件达到优化工程质量的目的

林业工程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工程类型。在其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而其中地理位置和区域条件因素是能够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的因素。针对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化,需要将优化发展的重点放在造林区域的地理条件上。通过优化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达到更好的林业工程建设和发展质量。关于具体的优化方法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的方式为林业的种植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善灌溉和管理方法,为维持林业工程持续的良好状态提供帮助。

3、从技术水平的维度上进行提升优化

所谓的技术水平,是指在植树造林方面所应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的类型。从具体的技术造林方法的角度上来说,目前可用的植树造林方法包括了直接播种方法、繁殖造林方法以及移植造林方法。其中,直接播种的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具有效率高,播种操作控制度高的优势。而繁殖造林的方法,则主要优势在于技术实施流程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但在具体的适用范围上,一般用于容易生根发芽的树木种植。且总体的造林成活率也较高,对于移植造林的方式,则主要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初期成活率高,但同时也存在容易受到启发方面因素影响的问题,在具体的技术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选择。

二、林业资源发展中的保护路径研究

1、完善保护体系,实现有效控制

林业资源的保护是在其投入应用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但从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建设和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这部分资源的利用仍然存在保护和利用不同步或者保护措施滞后的问题。因此,需要从保护体系的完善的角度入手,通过制度制定、管理实施的方式,使得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开展有具体的路径和规范可依,从而达到相应的保护工作效果。另外,除了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政策之外,还应当从政策的具体落实的角度出发,针对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切实发挥保护体系应有的作用。

2、利用技术创新,优化资源利用效果

从林业资源保护的角度上来说,也存在相应的先进技术可以辅助应用在保护工的开展中。具体来说,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一方面可以从优化其开发利用的效果的角度进行实现,即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有限的林业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另外。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对于多种不同的林业资源实现针对性保护以及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保护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最后,技术创新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寻找林业工程建设和相关资源保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只有通过对实践建设和保护工作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找到创新和优化的切入点,在实现创新和优化的基础上解决林业工程建设和资源保护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3、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林业资源保护中,除了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保护工作外,具体从事工作的人员也应当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技术水平上的提升,一方面应当对于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方法进行全面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应当从个人的技术水平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提升。培养出既具有理论知识能力也具有实践能力水平的人才团队。而关于人才培养的实施,除了在培养效果上进行优化,还应当重视对于人员的考核和技术检验。即通过检验监督的方式保持人才本身的质量水平,使其能够适应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林业保护技术和林业工程建设要求。

三、促进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1、以政策引导林业产业结构优化

林业产业化虽以森林为依托,但是真正作为产品的是人工林。要想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政府需在技术、经济两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政府首先要制定林业及其他绿色产业产業化的发展政策,对林业产业化的结构调整进行宏观引导监督,确保其顺利进行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还需帮忙制定一系列林业资金吸纳模式,拓宽林业的融资渠道;以政策引导林业资源的集约化与产业聚集化的快速发展,并将林业产品的加工引导集中至生态开发园并加快该区域内产业布局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林业产业有其特点:前期投入大、投资的时间长、资金周转率低。林业产业资金的回收除了受社会条件影响外,还受自然条件影响。要想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需解决林业风险大及回收困难的问题。对此,政府需引导建立体系、机构完善的林业市场。

2、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作用

一是建立活立木市场。该市场要制定规范的交易规则并在规则要明确规定进行交易转让双方所必备的资格、转让内容与转让的限定范围、转让合同。第二要建立起价格引导机制。该机制要引导产品交易价格真实合理以促进公平交易。第三方面要制定活立木交易的鼓励政策。通过这些政策促使交易成本降低,保障非公有林经营者与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用材林的林木生长一般比较稳定且周期较长,但是长成后可较长时间不采伐并且要转为商品比较容易操作。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林木的产权交易其实很适合于期货市场。林木需按照生产周期进行采伐,非常适合于期货中需在不同时段交货的合同,而且林木进行期货交易还可以避免采伐后依然占地大、无法及时进行现金转换的问题。因此,可以看出今后林业体系发展的重点应是林木期货市场,政府需提早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

结束语

总的来讲,林业工程和林业资源的发展和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政策规范和技术水平上进行全面的提升和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为更好地利用林业资源,取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效果打好基础,并且从实际工作的开展出发,不断优化和改进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李阳,苏大鹏. 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探析[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9(48)

[2]王亚,闫艺茹,宋雨蓬. 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解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20(5)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科技推广;生态林业;建设;应用

在开展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但是提升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强大保障,而且是降低生态林业建设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如果想要顺利地完成生态林业建设目标,就一定要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1 林业科技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生态林业建设离不开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大力支持。在开展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借助于林业科技推广,能够有效地传递相关的林业信息,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生产资源,进而有效提升生态林业建设的整体效益。其次,借助于林业科技推广,能够有效地促进相关林业技术的转化。就林业科技的发展而言,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对现有的林木资源实施更好的保护,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新生林木的种植和生长。新生林木种植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种植新生林木的过程中,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随着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大幅提升了林业种植技术的适应性,从而使更多的林业技术被应用到生态林业建设中。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再次,借助于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相关的工作实践表明,一方面,通过各种新型林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林木的成活率;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新型林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够进一步扩大生态林业建设的规模,从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能够有效地提升生态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最后,借助于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能够为林农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除了能够促进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之外,还能够促进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在当今时代林地分包到户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林业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不但能够有效地降低林业生态的风险,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林业用户的经营管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林农的经济收入水平必然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

2 林业科技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目前,就林业科技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完善的林业监测体系,以及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等,这些问题会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产生直接的影响。现提出如下对策。

2.1 全面强化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推广队伍的建设

在开展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发挥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最佳成效,就一定要全面强化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推广队伍的建设。在此过程中,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和技术资金支持,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的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制度,加强对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管理。另外,为了有效地提升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要建立起阶段性的林业科技推广目标和林业科技推广措施。再次,充分地利用各种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手段,从而有效地拓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渠道。如在工作实践中,可利用互联网普及各种林业技术知识。最后,全面强化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地提升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推广工作的实际需求构建相应的人才招聘体系,尽可能地聘用那些具备推广工作经验的人员;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定期组织推广人员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培训。

2.2 全面增强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开展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突出林业科技推广的作用,就一定要加大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对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对宣传模式和方法实施创新。借助于当下的媒体环境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相关的林业建设人员与社会大众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在生態林业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通过相关的现场问答或实践操作展示,有效地提升林业建设者与社会大众对林业科技推广的思想认识。另外,为了促进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建立起相关的林业科技推广基地。其次,重视林业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保障林业科技投入的综合性,大力推动林业技术储备工作的协调发展。

2.3 构建完善的林业监测体系

生态林业建设属于系统工程,除了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之外,还需要对林业发展情况实施持续有效的监测。因此,在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完善的林业监测体系。在开展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林木品种不相容、病虫害肆虐以及幼苗成活率低等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这些会对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2]。因此,构建完善的林业监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全面地加强对生态林业的管理,对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其次,构建完善的检疫御灾体系与防治减灾体系。在工作实践中,要重点防治那些会对林业资源造成重大危害的生物,大力推广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林业科技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工作实践中,要全面强化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推广队伍的建设,加大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林业监测体系。

参考文献:

[ 1 ] 陈后良.林业技术推广对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J].南方农业,2018(10):66-67.

[ 2 ] 刘伟平.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19(7):5.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1.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在建设生态林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第一,优化组合的原则。生态林业建设应当进行不同类型的种间组合,在生态林业系统内合理搭配物种,是不同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生态林业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合理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原则。遵循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安排生物种群。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合理布局,做到生产结构多样化,林种树种多样化。第三,注重效益原则。建设生态林业应当在生态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协调利用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第四,综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特异性和生态位原理,建立多树种、多林种的有机组合,构建多层次的经营结构的复合林业生产生态系统。

2.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系统功能的协调和总体关系的和谐,注重在一个区域内和谐、高效地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林业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首先,生态林业体制的规划和调节。因为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形成了多种关系。其中,从局部看有些关系是合理的,但是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分配,就必须对生态林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适度地调整,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从而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生态林业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为了提高违背利用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林业资源的转化效率,就应当模拟自然生态原理,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要素关系,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林业布局体系,将先进现代技术和生态林业技术融合运用,疏通、扩展物质能量流通渠道。第三,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实现生态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调控的关键是人的行为。发展生态林业离不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林业利用观念,促使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3.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3.1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生态林业的建设、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不危害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建设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生态林业,使得林业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生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建设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有机会有步骤地建设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我国的生态林业通常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海岸线和风沙带沿线等森林系统构成,还包括了库渠、村旁、道路、农田周围、沿河支流等防护林体系。生态林业呈现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网络状分布,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森林生态题型,能够从整体上保证生态林业的合理布局,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各种优势,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3.2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的系统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地发挥最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林林式、林牧式、林工式和林渔式等林业发展模式广泛地存在于全国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具有不同生物种类、不同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能够充分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3.3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能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否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基础状况,决定其在生物圈体系中的发展程度。生态林业的建设要想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布局,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构建具有完备功能与整体效益的生态林业系统。能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林业资源保持均衡的生态林业系统应当是动态发展的,要有计划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生态林业建设。

3.4生态林业的整体化与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还能够显著地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既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林业在自然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显著优于不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应当具有齐全的功能,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应当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纳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在经营方面,生态林业可以向社会供应木材等林产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生态林业能够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科学地规划、逐步建设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体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林业时,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提供林产品方面,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洪雪,杨清福,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5):52-53.

[2]张建国.生态林业论(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95-196.

[3]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3):46-48.

上一篇:行政体制论文下一篇:生产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