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建设研讨论文范文

2024-03-16

林业发展建设研讨论文范文第1篇

“我1999年8月参加工作,因单位不景气,发不出工资,我只是到林场报了一个到,没有实际上一天班,就被迫外出打工了。在外打工十多年,虽然也能赚一些钱,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照顾不到家里。这次有幸享受到国有林场改革政策,我又回到林场上班了,还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以前真的想都不敢想,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这是江西丰城市国有株山生态林场职工李小平的心里话。

“以前我们护林员工资待遇很低,人均每年平均七千多元,居住在五六十年代的土木结构房子里,有些站点还没有通电,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开始以后,我们确定为全额事业单位,按照档案工资全额发放,人均每年拿到了3.5万元。站上盖起了平房,有些站上还盖了二层办公楼,站点全部接通了电,安装了自来水,从根本上改善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甘肃庆阳市蒿咀铺林场护林员徐拴成告诉记者。

没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的轰轰烈烈,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像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飘落在中国大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加强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利用,由国家投资建立了一批国有林场和国有林业局。全国现有国有林场4855个,分布在31个省份的1600多个县(市、区)。国有林场大多地处江河两岸、水库周边、风沙前线、黄土丘陵、硬质山区等区域。国有林区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生产木材和管理森林分别在东北内蒙古、西南、西北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的,共计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云南、四川、青海、陕西、甘肃、新疆9省区建立了138个国有林业局,其中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3省区范围内的87个国有林业局组成了重点国有林区。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投入渠道不畅。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任务,虽为事业单位却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费自收自支,“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没有明确的支持政策和稳定的公共财政投资渠道。国有林区产权虚置,政事企不分,林区经济发展长期过度依赖森林资源消耗,导致可采资源枯竭、森林和湿地面积减少、自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转型困难,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局面。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普遍面临着资源管理弱化、基础设施落后、债务负担沉重、职工生活困难、发展陷入困境等问题。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势在必行。

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以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森林资源总量增加和着力解决国有林场国有林区职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主要目标的这项改革,像春风一样将吹遍中国大地。

为国有林场林区减负

“我场创办于1956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林场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改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得不到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林场发展每况愈下,大批职工不得不另谋出路,林子也没有精力进行管理和培育。2014年底,借助国有林场改革的东风,县政府将我场的经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进入县财政核算中心,彻底解决了我场的资金瓶颈,为全体职工的生存解除了后顾之忧,职工年收入从2012年前承包林地的8000余元提高到现在的8万余元,收入增加了10倍,使我们可以一心一意地保护好这片珍贵的森林资源,为国家守住这片绿水青山。”浙江省武义县林场场长张秀岳说。

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培育战略基地,发挥着为生态安全守底线、为民生福祉作保障、为经济发展拓空间、为科技进步作示范的重要作用,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在发展中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日益严重。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国家在无林少林、荒山集中连片地区兴办以造林和资源培育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场。这期间,国有林场是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的,基本上以国家和省(区、市)直管为主。当时每年由中央财政下拨的事业费1亿多元,基本建设资金1亿多元。从80年代初开始,国家开始将国有林场逐步下放,事业费不断核减,逐步成为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90年代开始,国有林场进一步转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既得不到事业单位正常发展应享受的扶持政策,也得不到企业应享有的自主权和经济政策。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对生态重要和生态脆弱地区森林资源实行禁伐限伐政策,国有林场主要任务转为以森林资源保护为主,营造林和木材采伐等生产任务减少,林场富余职工大量增加。由于缺乏正常稳定的经费来源,且富余职工的人数不断增加,林场发展陷入困境,政策边缘化、职工贫困化问题十分突出。

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总站长杨超说,国有林场虽然为事业单位,却长期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费自收自支,得不到公共财政的支持。“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大多数国有林场苦于“找饭吃”,无法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上来。

此次改革,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并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将国有林场分为三类:第一类,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的,继续按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管理,从严控制事业编制;第二类,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基本不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主要从事市场化经营的,要推进转企改制,暂不具备转企改制条件的,要剥离企业经营性业务;第三类,目前已经转制为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原则上保持企业性质不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公益林管护,或者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探索转型为公益性企业,确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其属性。

2013年8月5日,经国务院同意,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和甘肃等7省率先进行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一年多时间以来,各试点省按照国家关于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江西、浙江、甘肃、山东、河北试点地区国有林场已绝大部分界定为公益服务事业单位,试点地区在职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参保率分别比改革前提高了16.4和37.4个百分点,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基本剥离。

江西省会昌县林地面积331.04万亩,森林覆盖率79.47%,林木蓄积量845万立方米,是全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有8个国有林场(站),职工总数1226人。2009年,会昌县启动了国有林场改革,到2013年底,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

虽然会昌县是国家贫困县,但在国有林场改革一开始,会昌县就明确了再苦不能卖林场,再穷不能欠职工,再多的改革资金也由政府出。在职工大会召开前县财政拨入专项资金7000万元到林业局专帐,确保改革资金一次性清偿到位。

改革前,会昌县的8个林场均实行企业管理,所以开支都必须依靠自身生产经营所得解决。改革后,将8个国有林场整合为两个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经费和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生产所需经费采取政府购买劳务方式解决,所需费用由财政专项列支。

重组后的林场实行新的经营理念和创新管理模式,职工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国有林场的林地林木也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和管理。通过改革,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国有公益林管理机制,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不仅没有变卖一亩林地林木,而且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经营,使森林资源质量得到了提升。

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始建于1956年,横跨泰安市岱岳区和新泰市,经营面积13.5万亩,是山东省第二大国有林场。林场作为大汶河的重要发源地,对保护东平湖的水质资源起着重要作用,对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具有重大影响。

林场原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底子薄、创收少,债务高达5000多万元,部分职工十余年未领到工资,170多名职工外出打工。为解决13.5万亩森林资源保护问题,促进林场健康发展,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推动下,泰安市委市政府将林场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这既为林场职工提供了生活保障,提高了林场干部职工的地位,又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改革后,外出打工的170余名职工全部回场上班,极大地加强了防火一线的力量。森林蓄积量由2004年的36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46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80.2%,提高到现在的87.8%。

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生态林场,创建于1927年,是浙江省4个最早建场的国有林场之一。经营总面积3.95万亩,林木蓄积28.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8.4%。原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2006年,丽水市根据白云山生态林场基础薄弱,效益低下,经营困难、职工无保障的状况,启动林场改革,增强造血功能,探索林场可持续发展新路。他们将林场定性为公益型国有林场,按照准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林场发展目标也由“砍树经济”向“看树经济”方向转变。

近年来,林场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和林业“优化生态、改善民生”核心任务,在“巩固改革成果,加快转型发展”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四型林场”。通过生态林场建设,林场年采伐限额从十年前的3000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300立方米,完全停止经营性主伐。森林蓄积量从2008年的23.4万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28.3万立方米,优质的森林资源成为了林场真正的精华所在。如今,白云森林公园已经成为了丽水的“城市名片”。

据了解,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经济困难,债务负担沉重。目前全国林场拖欠债务276.2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债务58亿元,很大一部分无力偿还。累计拖欠职工工资70亿元,拖欠退休金13亿元。累计拖欠养老保险费50.2亿元,拖欠医疗保险费14.2亿元。各重点国有林区累计拖欠金融债务209.9亿元,其中无力偿还的金融机构债务133.1亿元,每年需要承担利息等大量的财务费用。

此次改革提出,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财政和金融支持。针对国有林场改革,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地方实行一次性补助,主要用于解决林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和分离林场办社会职能问题。省级财政要安排资金,统筹解决国有林场改革成本问题。具备条件的支农惠农政策可适用于国有林场。将国有贫困林场扶贫工作纳入各级人民政府扶贫工作计划,加大扶持力度。

杨超说,此次国有林区改革,关键在于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各方面关系,推进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分开,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体制,逐步建立精简高效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在地方人民政府职能健全、财力较强的地区,可一步到位,剥离企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人员和经费交给地方人民政府承担;在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先行在内部实行政企分开,逐步创造条件将行政职能移交当地人民政府。按照“机构只减不增、人员只出不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对森工企业分类制定改制改革方案,逐年减少管理人员,逐步形成精简高效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依法负责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为生态安全加码

近年来,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生态建设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主力军,维护着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管护着我国最优质、最稳定、最完备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是我国森林资源最精华的部分,大多位于大江大河源头、主要水库周围、黄土风沙前线等重点生态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次国有林场改革,就是要彻底明确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功能定位,按照公益事业单位要求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使政府切实承担起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责任,该政府办的就要政府办,保护和培育好我国珍贵的国有森林资源,有效增强国有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为留住蓝天绿水青山发挥骨干作用。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林场既不能像农民一样有收益权,也不能像企业一样自主经营,还不能与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一样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各级政府对国有林场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渠道,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严重。

据统计,还有486个林场场部不通公路,170个不通电,575个不通电话,1575个存在饮水安全和吃水困难。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和西林场地处沙地深处,距市所在地只有100多公里,但由于不通公路,吉普车也需走一天才能到达。陕西渭南市花园林场由于交通不便,林场订阅的报纸只能送到林业局,等到有人来林场时才能送达,经常是十几天甚至一个月以后才能见到报纸。陕西周至县永红林场汪家坡站由于不通电,护林员的手机无法充电。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连汇报的电话都打

不成。

此次改革提出,加强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国家结合现有渠道,加大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政府将国有林场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规划统筹安排。将国有林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关省区公路网规划。加快国有林场电网改造升级。积极推进国有林场生态移民。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允许国有林场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各地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浙江省出台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计划到2020年累计投资8.9亿元用于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全省已经完成投资3.4亿元,一些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状况得到了改善;有些地方将林场纳入到“新农村建设”、“山区经济发展”等工程之中,让林场享受到了与周边农村同等的扶持政策。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自改革试点确定以来,共安排徂徕山林场路、水、电、讯、房和林火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6亿元,是徂徕山林场自1956年建场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的7.8倍。

据统计,由于明确了事业单位属性,试点林场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上来。试点林场2014年造林面积比2012年增加65万亩,森林抚育面积增加120万亩。一些省份全部或部分停止了林场商业性采伐,违规采伐得到有效控制。据了解,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破坏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案件。

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质量高、景色优美,是社会公众休闲游憩和度假养生的理想场所。有2570个国有林场建立了森林公园,占全国森林公园总数的90%,有242个国有林场建立了湿地公园,占全国湿地公园总数的50%,全国许多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如黄山、泰山、九寨沟、张家界等也都坐落在国有林场的经营区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到国有林场旅游休闲的游客高达5亿人次,且呈快速增长态势,仅2014年“十一”黄金周到国有林场旅游休闲的人数达5000万人次。

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副总站长刘春延说,通过国有林场改革,将在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确保财政保障的基础上,使国有林场一心一意地培育好这部分优质森林资源,建设美丽景区免费向社会开放,并不断加强国有林场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管护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林区环境,为公众健身养生、观光游览、科普考察等提供便利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30年前人们盼“温饱”、“求生存”,现在人们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期盼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渴望更清新的空气、更清洁的水源。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目前森林资源以中幼林为主,可采资源逐渐枯竭,森林蓄积只有2.68亿立方米。与开发初期相比,大小兴安岭林区林缘向北退缩了100多公里,湿地面积减少一半以上。

为此,国家将加快制定全国天然林保护实施方案和天然林保护条例。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划定保护红线。分三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扩大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在此基础上,停止国有林场和其他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有关专家对本刊记者说,实施停伐政策,标志着国有林场和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历史发展新阶段。停伐打破了国有林场和林区原有利益链条,形成倒逼改革机制。这也是本次改革的亮点之一。

此次改革突出了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创新。国有林场公益林日常管护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国有林区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护模式,凡能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现的要面向社会购买。

这是国有林场林区经营管理的福音,更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福音。通过改革,天然林资源将得到全面保护,林区职工的生产生活也得到了有力地保障。

改善民生奔小康

“深深地感谢林业局和党委政府,拿到社保工资解决了我家的生活收入来源,从10多年来每月领取385元的生活困难补助到如今每月按时领取2100元的养老金,真是不敢想象,也想象不到啊!苦日子过惯了,精打细算惯了,现在有钱了还真不知道怎样花了!”江西新建县岭背林场退休职工蔡恒美微笑着说。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天台山林场退休职工赵佰平开心地告诉记者,原来事业性质林场没有特殊工种,不能办理提前退休。现在我们事业性林场也可以办理提前退休了。我一直是营林工,2014年下半年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现在的工资1800多元,比上班时还多。

“近年来,在国家国有林场改革政策的推动下,林场面貌大为改观,职工生活显著改善,8个林区的管理房已有7个林区得到了改造,一线职工也住进了能上网、有电视、生活设施齐全、环境整洁、安全的房屋,职工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年均收入达七万元。这些变化让我们由衷地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 浙江省庆元县实验林场场长吴小林说。

从长期生活在林场一线的干部职工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国有林场改革,他们的生活将依然困窘。这也是众多国有林场林区职工生产生活的真实状态。

60多年来,国有林场各项事业尽管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特别是在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方面的巨大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但是,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国有林场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原则,自身历史欠账十分严重。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有林场层层下放到县级管理,财政保障明显不足。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国有林场木材采伐大幅减少,生态功能成为国家对国有林场的主导需求。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国有林场职工缺少收入来源,生活非常困难。据统计,2013年国有林场在职职工人均收入1.8万元,仅为全国城镇职工收入的35.3%。有60%的林场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全国国有林场已累计拖欠职工工资70亿元,拖欠退休金13亿元。还分别有10.8万和14.7万国有林场在职职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近几年通过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林场职工住房条件已经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管护用房大部分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很多已经成为危房。尽管在国家层面已经将国有林场纳入农村公路建设、电网改造升级、安全饮水等规划范围,但是由于体制等原因,国家安排的投资很难落实到国有林场。林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民生问题突出。

“护林员经常是趁出去巡查时,到村民家里充充电。同时,国有林场职工常年在高海拔、高寒、潮湿的极端艰苦工作环境下作业。但是,林场职工相应的补助和待遇却很少。据调查,80%的职工没有得到加班费和高寒等补助,仅有12%的职工表示林场能够按时足量发放劳保用品,有50%的职工表示从未组织过体检,有34%的职工患有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刘春延说。

我国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如果国有林场林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不能改善,势必会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因此,这次改革将改善民生提到了重要位置。

刘春延向记者说,此次改革,将国有林场事业编制从目前的40万个精简到22万个左右,事业编制主要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现有48万名在职职工中,除22万名管理、专业技术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纳入事业编制外,其余26万人通过多种途径妥善安置:14万人采取购买服务方式从事森林管护抚育,7万人从事林业特色产业,并逐步过渡到退休,另有5万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引导转岗就业。在国有林场内部管理上,实行以岗位绩效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对林场从事的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据了解,一年多来,各省试点林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数由改革前的75683人增加到93510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86%,提高16.4个百分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数由改革前的55297人增加到99435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91%,提高37.4个百分点。在岗职工年工资收入由改革前的2.3万元/年提高到2.94万元/年,增加6400元。江西省国有林场职工养老参保率为96%,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7%,比改革前分别提高了18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将全面解决林场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全省已审核认定从事特殊工种人数8155人,已办理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手续人数7623人。浙江省、山东省、甘肃省试点地区国有林场职工已经全部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湖南省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医疗保险参保率达70%。浙江省林场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均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管理,基本跟当地同类事业单位职工同等待遇,工资水平较以前大幅度提高,如丽水市白云山生态林场职工年均工资从改革前的2.5万元提高到目前的6.9

万元。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是对2003年开始试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准确描述。而国有林场林区改革以明确公益性属性和纳入同级财政支出做到了“人定心,树定根”,因为这一切都缘于一个生态的梦想。

60多年来,广大国有林场林区干部职工为了国家生态建设,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坚守信念,艰苦创业,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染绿了祖国座座荒山,孕育了“塞罕坝精神”、“原山精神”等林业精神的代表,涌现出了王有德、孙建博、郑培宏等一大批得到党和国家充分肯定的英模人物,成为林业精神的重要源泉。

今天,踩着时代的脉搏,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在春天起航。

春天孕育着希望,春天的森林充满勃勃生机。全面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都满怀期待,期待金秋能够收获改革的累累硕果。

林业发展建设研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之一,是推动社会整体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形势,生态林业已经成为关乎乡村振兴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为充分挖掘生态林业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要坚持“营林为主、保护优先”的经营方针,狠抓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林业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极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态林业;乡村振兴;林业总产值;建设情况

引言

林业和草原局承担着黄河流域和宁夏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责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增强了我们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信心,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转化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在“立体林业”“市场林业”“循环林业”“品牌林业”等新型林业上创新升级,引领农民持续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1林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林地占乡村土地面积的75%以上,林业作为我国提高和保护国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不仅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还是把“绿水青山”进一步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推进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生态依托和支持。林业经济作为我国乡村经济复苏和振兴的主导性产业之一,主要的从业者是农民,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在加快农村脱贫攻坚步伐的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充分了解林业产业的独特性,发挥林业产业资源物种丰富、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等天然优势。以林业为基础,带动农业、渔业、旅游业、林产化工等产业的同步发展,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论生态林业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1弘扬林业生态文化,发挥林业在推动乡风文明中的载体作用

1)大力弘扬林业生态文化,焕发乡风文明崭新气象。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林业行业精神的提炼培育和宣传推广,用林业生态文化和林业行业精神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2)推进自然教育平台建设,促进自然生态保护行动。有机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有特色的自然教育平台建设,注重在受众、实施平台、教育内容等方面相互衔接,形成能够适应不同受众需求的自然教育体系。

2.2推动新型林业产业发展,切实提高林业就业收益

首先要积极推进林下复合经营模式,推广以发展林下中药材为主的林药模式,以发展香菇、木耳为主的林菌模式和以林禽、林蜂为主的林下养殖模式等,使林下空间经济效益最大化,實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以此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其次,要加大对新型林业产业的财税金融扶持力度,建立林权收储担保融资机制,鼓励将林业经营权证作为凭证办理抵押贷款,盘活林业“沉睡资产”,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各具特色的新型林业产业,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通过“企业+基地+农户”“股份合作”等形式,使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切实提高林业就业收益。

2.3强化生态林业持续发展

在生态林业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重视生态林业管理工作,以生态林业种植特点和产品功能为依据,传承发展当地森林文化,提升乡村林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逐步推动生态林业现代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水平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快发展绿色康养、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参与义务植树等活动。

2.4推动新型林业产业发展,切实提高林业就业收益

首先要积极推进林下复合经营模式,推广以发展林下中药材为主的林药模式,以发展香菇、木耳为主的林菌模式和以林禽、林蜂为主的林下养殖模式等,使林下空间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以此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其次,要加大对新型林业产业的财税金融扶持力度,建立林权收储担保融资机制,鼓励将林业经营权证作为凭证办理抵押贷款,盘活林业“沉睡资产”,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各具特色的新型林业产业,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通过“企业 + 基地 + 农户”“股份合作”等形式,使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切实提高林业就业收益。

2.5建设村庄打造特色

加强秀美乡村建设,还应当扩大道路绿化,建设休闲娱乐公园,扩大植树造林,打造秀美村庄,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创建更大的经济效益。乡村机关单位。通过认管认养树种的形式,扩大植树造林,推动生态科普园建设,让群众通过文化主体公园科普相关知识,并扩大宣传,提高民众生态环保意识,扩大林业建设和发展。另外,为了推动林业高质量建设与发展,还应当对荒漠化加强综合治理,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加强封山育林,进一步提高生态修复水平,保证绿化美化质量。

2.6深化生态林业体制改革

为进一步发挥生态林业助力乡村振兴作用,首先需要对现有生态林业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结合我国林业改革要求、经济市场形势、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适宜的生态林业发展管理体系,规范生态林业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其次,完善林权改革,包括国营苗圃、林场等基层林业单位,建立明确林权归属,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当地林业市场变化和林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林权制度,促进林业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再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和组织领导职能,落实目标责任,做好任务分解,并强化监督检查,针对生态林业发展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和惩罚措施,依据市场发展构建一套服务生态发展与经营的销售制度,提升种植农户积极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生态林业效益,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最后,坚持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由政府部门牵头,整合林业、水利、农办、交通、文旅、农业畜牧等部门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元化奖励扶持政策和投入机制,吸引更多经济实体参与生态林业建设,将更多社会资金吸纳进乡村振兴建设。

2.7适度放宽商品林限额采伐政策,调动商品林经营者创业就业积极性

首先要简化林木采伐申请和审批程序,取消中间各类审核环节,完善在线申报办理平台,建立容缺受理和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其次,要适度放宽采伐限额指标,将指标审批权交给地方政府,切实解决地方采伐限额与实际脱节问题。再次,要把更多的经营自主权交给商品林经营者,由经营者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通过择伐、渐伐的方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充分调动商品林经营者创业就业积极性。

结语

总之,生态林业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要内容,在发展生态林业过程中,为更好更快地发挥其作用,助力乡村生态宜居、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法治建设,需要深化生态林业体制改革、推动生态林业产业融合、强化生态林业持续发展,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和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李燊.生态林业助推乡村振兴策略[J].乡村科技,2019(32):45-46.

[2] 宁攸凉,李岩,马一博,等.我国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21,4(23):1-9.

林业发展建设研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建设下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统筹规划、加强林业建设管理工作、提高人们林业建设意识及增加技术和资金的投入,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林业;影响因素;措施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社会经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方面。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树枝和树叶可以有效阻隔灰尘,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飞扬,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构建新时代生态系统的基础[1]。林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支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

1 林业发展的目的

1.1 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

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更高品质的生态产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林业肩负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沙漠生态系统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能够生产丰富、优质的生态产品。

1.2 提升生态功能等级

森林的生态功能具有节约水资源、减少噪声污染和改善气候环境等重要功能,森林生态功能等级直接受到森林生态结构的影响。随着森林结构合理化的成熟,整个森林的生态功能等级也将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当前的任务是调整森林结构,使其变得更加合理。

2 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2.1 林业为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社会效益

城市林业的发展和绿地的扩大,有利于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松身心,满足休闲娱乐的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在发展林业的同时,以水景、石景、山景为特色,使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城市建筑与景观的有机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为社会营造了有趣、愉悦的氛围[2]。在一些地区,结合地区特色和风土人情,营造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城市景观,让游客直接感受到该地区的文化,同时给当地人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林场森林经营类型(表1)。

2.2 林业为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经济效益

林业和森林工业等相关业务在创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中占有较高的份额。此外,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自然活动场所,全国城市公园建设如火如荼,促进林业发展,可以增加公园和景观的相关效益。林业的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城市降温、防风和保湿等方面,林业发展有助于改善水土环境,从而减少环境治理方面的财政支出,通过改善环境来提升投资环境的价值。

2.3 林业为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生态效益

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生态效益包括许多方面,通过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来改善城市的气候,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吸收空气中有毒有害成分,阻隔灰尘和净化空气。因此,污染治理工作往往需要计算和分析森林各个方面的生态效益[3]。

3 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

3.1 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管理体系可以有效促进林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执行所有发起的任务。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频发,政府无法有效引导林业建设,影响生态建设的整体步伐。

3.2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

从社会角度来看,受到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人缺乏或没有环保意识,政府不重视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缺乏环保宣传。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植被和森林生产造林环境严峻,林业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政府和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缺乏对森林经营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许多珍贵树木被砍伐,阻碍了森林资源的健康稳定发展。

3.3 林业发展水平滞后,管理方式不科學

我国林业面积大,林种丰富,但人均林业面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管理以植树造林为主,缺乏林木管理,管理方法不科学,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林业管理,尚未实现因地制宜地进行森林开发经营[4]。在自然条件好但经济发展滞后的地方,以植树为主,后期疏于培育和管理,大面积地种植树木,但成活率很低,导致林业发展滞后,而且森林砍伐和开发的数量远高于人工林的数量,因此人工林的面积在逐年减少。

4 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4.1 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

对于林业的发展,应根据当地林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为治理沙漠生态系统,一些地区需要优化和改善林业结构,规划前需要实地调研,需要公民参与决策,兼顾农民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要明确规划发展目标。首先,推进林业多元化建设,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最大限度地挖掘林业的生产潜力;最后,实现造林和物种的多样化,建立生态环境体系,积极改善自然和人居的环境,真正造福人民。

4.2 加强林业建设管理

在林业生态环境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各方面管理和进行科学的有效实施。严格落实相应的方针、政策,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有效开展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工作[5]。同时,需要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加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为林业整体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此外,农林部门和有关单位也要在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林区公路规划建设(表2)。

4.3 加强人们对林业建设的认识

生态环境需要人们共同呵护和建设,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关系到全体市民的利益,因此需要培养人们的道德素养,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意识尤为重要。同时,确定树木和花卉的形态,可以增强人们的关爱意识和关怀意识,更好地建设生态环境。

4.4 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营造林业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滞后,这与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直接相关[6]。政府需要提高对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视,加大对林业项目的资金投入,将林业建设纳入政府支出,提高投资比重。同时,要引进更加先进的现代林业管理技术,不断拓宽生态保护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5 结束语

我国在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的林业发展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态系统建设已成为衡量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林业建设质量已逐渐成为衡量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准,要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工程总体规划,加大对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新农村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16):92.

[2] 邢玉贵.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5,9(6): 118,120.

[3] 尤明星.新农村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6):53.

[4] 柳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5,6(8):90.

[5] 吕文辉.浅谈新形势下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4,34(1):64.

[6] 丁杰勋.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9):18-19.

责任编辑:黄艳飞

林业发展建设研讨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有力保障。人类在生存生活的过程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是生态文明的体现之一。生态文明标志着一个国家和人民自身素质的文明程度,因此应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林业要想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促进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代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

现代林业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做保证,而林业的生态化建设又有利于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1]。天峨县平矿林场主要经营范围为林木种植、果树种植和木材等。本文从现代林业发展的意义、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旨在为当地林业蓬勃发展提供参考。

1 发展现代林业的意义

1.1 林业生态化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现代林业发展应遵循生态学理念,对自然进行改造、利用,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和方针,在实施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生态化建设,在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保证林场生物的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

1.2 实现林业经济的稳步提高

现代林业发展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除了林场本身的林木及果树种植、木材带来的经济效益外,还可增加诸如生态旅游等经营项目,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获取附加经济效益。旅游业的发展可扩大林场知名度,增进林场与外界的互通,确保林业经济稳步提高。

2 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2.1 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可持续利用的林业资源是林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林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可持续利用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内容之一。因此,具备充足可利用的林业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现代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治理。对林业资源进行治理可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

2.2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现代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环境不是商品,是适合人类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空气、湿度、水质、土壤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林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举措之一[2]。我国近十几年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存在牺牲环境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导致我国环境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生存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同时环境的恶化制约了现代林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已清楚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愿因为自身的不良行为而承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因此,保护环境、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必要措施,对推动现代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原则

林业发展应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两者的同步发展需把握以下3个原则。

3.1 平衡原则

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平衡原则,充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适应客观规律。

3.2 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实施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生态建设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愿望的生态化建设目标。

3.3 科学合理的原则

林业发展实施生态化建设,应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及可行性案例借鉴,以便对林业生态化建设进行全程监管[3]。

4 促進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4.1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侵占林业资源的处罚力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护林业资源的前提,可有效制约林地被非法侵占。在利益的驱使下,林地被私自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在对林地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林地资源产权的合理流转应加以规范,同时结合人性化的解决办法,积极探索协商调解。以让利共赢的人性化策略处理纠纷。对林场周边林地争议的村屯,与当地群众贴心沟通,促膝长谈,认真开展调解协商,通过从心沟通,以情动人,成功调解林地争议问题,为造林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场群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针对林地用途、性质改变的情况,应严格按当地政府审批的方案和流程实施,不得私自改变用途,非法扩建。对非法侵占、乱砍乱伐等行为应加大惩治力度,限期整改并恢复。

4.2 完善林业基础设施,拓宽产业类型,促进林业良好发展

现代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配套的林业基础设施,因而应加大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以完善配套的林业基础设施促进林业的良好有序发展。例如,要不断建设和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将林地防火设施、林木种苗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纳入林业发展范围,保证林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引进和投入第二产业,拓宽林业发展的产业类型,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林业资源带来的附加经济效益。

4.3 强化生态建设观念,加大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现代林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生态建设的科学理念,因而应加大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取得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可通过广播、媒体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当地人民群众对生态建设的正确认知,从而提高民众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让当地民众知晓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自觉约束不良行为,保护环境,主动参与林业建设、植树造林等活动。

4.4 加强林地资源的培育,扩大林地面积,节约木材资源

林地资源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林业资源面积的充足与否、可持续再生利用与否关系到林业能否长期发展,因而必须加强林地资源培育,扩大林地面积。具体说来,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事先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与否进行市场调查。借鉴成功案例,以充分的理论指导为依据来实施,如树种、种苗的选择,是否具有强适应性、生长迅速、易存活的特点,林木种类是否具有多样性,以营造混交林效果。引进先进的种植栽培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林木抚育工作中,如人工林的培育技术、管护技术等。同时,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重视林木产业的研究与创新,提高木材利用率,以节约木材资源。

4.5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态效益,推动经济增长

现代林业发展应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原则,转变传统观念,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林业生态化建设,既能为当地居民创造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又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建设,如生态旅游、生态养殖、绿色农庄等观光体验。林业生态化发展不仅能推动当地林业经济的增长,还可解决当地的扶贫问题,促进传统产业与生态林业的有效融合。

4.6 加强林地资源保护和防护工作

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各类森林虫害和林木自身的病害,降低病虫害等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加强林地防火工作。火灾是森林资源的天敌,因而进入林区不得携带火种。建立防火隔离带等护林防火设施,有针对性地选取树种,借助树种的生长特点营造天然的防火隔离带。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信息的全面监管与全面覆盖,以便对森林火灾进行监管,防止火灾的发生对森林资源的消耗。此外,林场应配备森林打火把、油锯、风力灭火机等灭火工具,以应对火灾的发生,做到快速反应,及时灭火。林场平时也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灭火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火灾发生时的战斗力。

5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应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现代林业的发展应响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快推进林业发展的改革进程,实现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高度融合,促使林业发展带动林业经济提高和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共同发展和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呂宏宏,赵聂生.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153-154.

[2] 汪冰,余振国,姚霖.历史语境下生态文明内涵及其特征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2):75-81.

[3] 王卫东.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究[J].现代园艺,2018(20):156.

(责任编辑:赵中正)

林业发展建设研讨论文范文第5篇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使得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的反思,是在人类具有强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显著特点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摒弃以征服自然并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理念,倡导一种新型的生产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观,并在经济行为上追求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联系林业工作实际,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构建现代林业三大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再立新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充分拓展和开发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通过全面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林业产业、科技应用推广、基层基础建设、林业职工生活水平,积极构建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森林文化三大体系,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激活林业发展活力。根据十七大

报告“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的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试点探路实践。加快制定出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政策性文件,正确引导和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切实保障林农的利益。围绕拓展提升林业功能、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增强生态约束机制、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

——以提升灾害防控能力为目的,完善林业灾害防御体系。根据十七大报告中“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要求,在切实加强防御宣传教育、健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预警和防御体系,从根本上掌握防御林业灾害的主动权。一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预警系统,包括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系统。二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抗御体系,包括抗御森林火灾体系、抗御外来有害生物体系。建立健全以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与现代化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中心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和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林火阻隔体系,提升森林火灾的抗御能力;根据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治理,结合林分改造工程及时清除疫点疫区,从根本上消灭外来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

——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十七大报告中“要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建设,促进生态修复”的要求,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重点抓好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工程、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生态防灾减灾工程、城市林业及森林公园工程、森林生态监测及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商品林工程、湿地工程等九大重点工程,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切实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启动岩溶地区石漠化生物治理工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加大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增加土壤的储碳功能。

——以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为途径,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十七大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组织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做大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第一产业重点发展商品林、林木种苗与花卉业、推广种植乡土珍贵树种,提高地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绿色财富。第二产业重点发展人造板工业、木竹家具业、木地板业、木竹制品业、浆纸业、林产化学工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增强林业的经济功能,加大木材、林副产品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为发展循环经济作贡献。努力满足全社会对自

林业发展建设研讨论文范文第6篇

1 现代林业的意义及重要性

1.1 现代林业的概念

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 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 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它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 以产业化发展为动力的新型林业。从科学发展过的角度来讲, 现代林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途径和根本要求,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 很多地区由于经济问题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由此可以看出,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现代林业的发展。

1.2 现代林业的重要性

根据现代林业的概念可以看出, 现代林业的整个经营对象是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 因此, 一定要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而达到“人地共荣”的终极目标。面对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发展森林植被, 搞好环境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对发展林业的共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在重要任务, 现代林业是国民经济在基础产业, 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是现代农业的生态屏障。由于现代林业的实施对象是整个森林系统, 而森林系统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在经营时一定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 从而让现代林业可以有序的运行。

2 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所谓的生态文明, 实质就是指人们对以前文明进行改造和创新, 积极地优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 而生态文明建设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也是现代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即将面临的重要挑战, 因此, 调节好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是各个地方政府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2.1 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虽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 但是也会出现一些环境上的问题, 比如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等问题,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针对这一现象, 现代林业的发展一定要积极的开展, 林业的发展是人员自然和谐相处的枢纽, 也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奠基石。林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还可以推动生态文明的良好发展,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2.2 现代林业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

现代林业的良好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是非常的重视,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当中, 它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 因此, 一旦林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 那么,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就很难继续的开展下去。

2.3 生态产品源于现代林业

生态的产品主要是指森林里独有的且能够产出的东西, 比如说清新的空气。从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 经济逐渐的变得市场化, 人们只一味的追求利益, 对森林及树木进行大面积的砍伐,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影响了生态产品的产出, 从而导致产品的质量逐渐的降低, 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于生态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这一现象的出现就导致了生态产品供不应求, 从而造成了不平衡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力, 是相关技术人员的重点工作, 但是由于人们对森林的严重破坏, 生态系统也发生了一定的损坏, 土地荒漠化、旱灾、水灾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多, 虽然各个地方在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 加大了这一方面的管理力度, 但是对于一些环境问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除此之外, 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如说生物的生存环境, 它们所处的环境是非常脆弱的, 一些地方虽然治理了,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吗, 因为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建设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工作, 在短时间内改善好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 管理者一定要将这一工作落实好, 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分开展下去。

3 推动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分析

现代林业的良好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因此,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 一点要积极的发展现代林业, 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的措施如下:

3.1 提高现代林业资源的管理及保护力度

由于管理者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 森林的面积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质量也在逐渐地提高, 相关部门的资源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规范化, 很大程度上的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但是, 由于我国国民的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 少数地方出现了很多林地非法占用的情况, 而给出的理由是对土地进行整改从而改变了对林地的用途, 在对一些低产的林地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 很多人都不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规范的操作, 从而对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 降低了林地的利用率, 改变了生态的结构, 从而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针对这一问题,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林地使用形式的审查, 控制好项目建设所用的土地, 对于恶意的毁坏林地、非法开荒的人员, 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且做出相应的处罚。除此之外, 管理部门要对森林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考核的内容包括森林的变化、森林的用地等等, 从而促进森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当中, 管理人员应该将保护林业的思想观念落实到人们身上, 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 让人们从思想意识上明确生态文明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只有对这一观念重视, 才会落实到个人的行为当中。在对生态文明进行宣传的过程当中, 管理者可以开展一些活动, 让每一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从行动中让人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深化他们的意识和思想, 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 每一个人都应该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从小事开始做起, 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

3.3 加强林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目前, 我国还没有实现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科研人员一定要加大对林业技术开发的力度, 提高林业技术的转化率, 保证林业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发展中, 不断地提高质量, 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3.4 加强资源的利用率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当中, 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完善管理系统, 从而保证林业产品更加的绿色、环保。除此之外, 科研人员应该不断的研究科学技术,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 让他们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现代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是密不可分且息息相关的, 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当中, 对于资源利用方面, 资源的利用率还不是很高, 这样就会造成很多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因此, 管理者一定要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对森里资源的利用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更好、更舒适、更宽松的社会环境, 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5 加强农村建设, 推动林业发展

林业发展的主要根据地就是在农村, 因此, 如果想快速的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进度, 就应该加强对农村的建设, 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农村的建设, 我国也是十分的重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国家把建设都重点放在了农村, 而林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然之路, 因此, 林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良好的发展农村建设才可以让林业的发展更加的规范化, 才可以尽早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结束语

林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 因此, 要想我国的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各个地方的政府以及管理人员在建设过程中, 应该以生态文明为前提和重点, 充分的意识到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 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 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所谓的生态文明就是对以前的文明进行反思和改革, 因此, 我国在加大现代林业发展的过程中, 也在不断地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本文针对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建设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望相关人员可以借鉴和采纳,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关键词:现代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讨论

参考文献

[1] 刘燕.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 (15) :136-137.

[2] 牛美玲.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28) .

[3] 王新秋.浅谈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 (15) :136-137.

[4] 郑建中.推动现代林业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浅谈尤溪县造林绿化的实施举措[J].厦门科技, 2017 (2) :54-56.

[5] 王丽英, 李春芳.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花卉, 2017 (10) .

上一篇:建筑色彩装饰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林业科学发展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