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机械范文

2023-09-19

林业机械范文第1篇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帮助广大种植人员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确保农业机械能够稳定运行,需要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与保障工作,进而帮助农业机械排除运行故障,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周期。在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维修人员其自身专业维修技术水平有限,且对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不够重视,因此在维修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按照相关标准与流程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因此造成农业机械没有得到良好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其使用寿命,严重者甚至造成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本文将以农业机械维修作为研究主题,分析农业机械在维修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并探讨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的相关技术与维修经验。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忽视;问题

1、农业机械在维修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1.1农业机械故障分析

相关维修人员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时,由于农业机械其自身结构比较复杂,维修人员自身又对农业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专业维修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维修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出农业机械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过程中,不乏有一些维修人员,在没有确定设备发生故障的真正原因,即对农业机械进行盲目维修。或者是在没有发现农业机械设备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前,对农机的故障原因判断错误等。以上几种情况都会对徒增农业机械的维修成本,并且造成农业机械的最终维修质量大打折扣,很难确保农业机械在后续作业过程中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1.2农业机械的维修过程

在农业机械出现运行故障以后,在农机维修人员已经准确判断出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以后,应对农业机械的维修方法以及维修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在确定农机故障以后,相关维修人员应当采用高效、合理的维修方式。在当前农机维修领域中,不乏有一些维修人员为缩短维修时间,降低人力成本,仅是将农业机械发生故障的某一构件进行更换,全然没有对农业机械构件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该种维修方式无疑是治标不治本。在全新的构件更换完毕以后,农业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仍然会在短期之内出现重复故障,大幅度降低农业机械的使用周期。

1.3农业机械更换配件

在为农业机械更换配件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维修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由于维修人员对农业机械的结构以及构件的型号没有完全掌握,因此在选择更换的构件过程中,选择了规格尺寸与农业机械构件不符的零件进行更换。或由于维修人员没有按照农业机械中构件的使用标准。选择一些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构件代替了农业机械结构中的原厂构件。进而造成农业机械维修过后的使用寿命降低,增加农业机械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其二,由于维修人员在进行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在对农业机械进行全面检查时,通常将检查重心放在农业机械中的一些大型构件中,如输油泵、活塞等比较重要的构件。对于农业机械结构中存在的一些小型的辅助性构件经常会忽视它们的存在。但在农用机械运行过程中,一些小型构件的故障往往会直接造成农业机械出现运行故障,使其无法正常开展农业生产工作。因此相關维修人员在进行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应加强对农业机械中小型构件的重视程度,对其进行及时检查与维修,进而确保其在维修过程中能够准确找到农业机械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维修措施。

2、农业机械维修的相关技术与维修经验

2.1精确分析农机产生的故障原因

在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自身的维修水平以及维修经验,离不开其以往的维修经验的积累。一个具有丰富维修经验的维修人员不仅会降低农用机械的维修时间,还会提升维修人员的维修效率。在对农业机械查找故障原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维修人员对农业机械的内部构成及其工作原理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维修经验[1]。在对农业机械进行故障排查时,首先应全面检查农业机械中所有构件的使用情况,从农用机械的表面入手,对农业机械开始逐步检查,从简单的构件磨损情况,到复杂的运行原理以及运行环节,进而有效挖掘出农业机械存在的真实故障原因。在此过程中,对于一些小型构件出现的问题,维修人员应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出现农业二次故障现象。通过对农业机械的整体结构以及运行状态进行深入排查与分析,最终能够精准找到农业机械出现故障的问题以及构件。

2.2运用合理维修方式

在找到农业机械的故障点以后,维修人员在对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在处理大型构件的问题的基础上,应当对周围已经破损的小型构件进行及时处理与更换。并且在维修过程中,应指导农业机械使用人员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机械内部结构中一些小型的部件的定期保养与更换工作。与此同时,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应根据农业机械的故障原因,运用针对性的维修方式,有效增强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以及维修效率[2]。在此过程中,需要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维修水平,深入掌握不同农业机械设备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增强自身维修常识的掌握水平,使其能够在有科学依据基础上,对农业机械出现的故障进行系统性、合理的维修。

2.3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更换配件

为农业机械更换相关构件时,如维修人员在对农业机械更换配件时,对新构件的质量以及规格没有及时查看,经常会出现由于新配件质量以及规格不符合相关标准,造成农业机械出现二次故障的现象,为农业机械的运行带来不良的隐患。为有效规避这一现状的发生,相关维修人员应当对农业机械中的新的构件的型号、规格、质量进行全面的考察,确保在为农业机械更换构件的过程中,能够为其选择高质量、高性能的全新构件。并在更换构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构件更换流程来开展每一项工作,在此环节结束以后,需要对农业机械进行试运行,确保农业机械在更换完构件以后能够稳定运行后,方可结束维修工作。

以大型进口农业机械设备的三角带更换为例。首先在确定农业机械中的三角带已经破损需要更换以后,相关维修人员需要根据农业机械上原装的三角带的性该与规格进行明确,并筛选出型号与规格完全相同的全新三角带。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三角带的更换过程中,维修人员应对农业机械中的所有三角带进行全面更换,进而有效规避出现由于三角带的单根更换造成机械传动速率以及效果较差的现象。在对全新的三角带筛选时,维修人员应选择质量较高、规格相同的三角带,避免出现由于三角带质量较差,出现带体在短时间内出现损坏或传动不齐等质量问题。由此可见,在对农业机械更换不同部位的构件过程中,只有选择高质量、统一规格的构件,方能够确保农业机械设备在日后作业中能够稳定运行。

结束语: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现,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亦向着现代化农业生产进程所发展,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机械的数量以及种类正在不断增多,越来越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被研发出来。在此过程中,对农业机械的维修工作应当引起相关人员的重点关注。在农业机械的维修过程中,相关维修人员应当表面忽视维修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积极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对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进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领域的机械化的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世平.农业机械维修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与经验[J].南方农机,2020,v.51;No.346(06):30-30.

[2]刘莉青.试论农业机械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J].时代农机,2020,v.47;No.328(02):16-17.

林业机械范文第2篇

近日,国家林业局正式印发了《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负责人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对《规划》内容进行解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规划》出台的背景。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改革发展、森林生态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为林业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十三五”林业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后五年,我国林业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林业改革发展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第一,林业发展提升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林业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林业重要性的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将林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第二,绿色发展赋予了林业发展新使命。实现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理念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迫切要求林业承担起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生态根基的重大使命,承担起创造绿色财富、积累生态资本的重大使命,承担起引领绿色理念、繁荣生态文化的重大使命。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林业发展新任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林业建设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增加生态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强大生态功能,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林业发展新要求。林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和供给能力,满足全社会对林业的新需求。第五,全球生态治理带来了林业发展新机遇。重视森林、保护生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各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要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林业在全球生态治理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在国家林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务林人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林业“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和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全国森林覆盖率顺利完成21.66%的目标,森林蓄积量超额完成任务,达到151亿立方米;全国湿地面积5360万公顷;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林业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67万户,惠及林区500万人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启动;林业自然保护区达到2189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达4300多个;林业产业产值由2.28万亿元提高到5.94万亿元,2015年林业旅游与休闲人数达到23亿人次;林产品进出口额由963亿美元增长到1385亿美元。林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林业投入达到1.77万亿元,其中中央投入达到4948亿元。“十二五”取得的成就,为“十三五”时期林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十三五”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科学谋划和安排部署,进一步确定了林业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定位、重大任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五中全会建议和国家规划纲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新要求,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记者:《规划》编制是怎样开展和进行的?

答: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家林业局历时一年多时间,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国家林业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听取工作汇报,提出明确要求,给予及时指导。《规划》编制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形成基本思路,对“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了《规划》前期专题调研、重大问题研究,走访了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十三五”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二是组织力量集中编写,形成了《规划》初稿、征求意见稿。期间,局党组多次研究讨论重大问题,局领导分别带队到基层开展调研。三是广泛征求系统内外意见,先后征求了各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单位和老领导的意见建议,召开了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听取了18位院士专家的意见建议,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网上征求意见活动。对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吸纳在《规划》稿中。四是正式定稿,《规划》稿经国家林业局党组会审定,于近日正式印发。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规划》稿共分六章、28节,全稿约4万字,配19张图、9张表、9个专栏,做到了图文并茂。第一章林业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总结了“十二五”林业建设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主要挑战。第二章“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规划目标和发展格局。第三章主要讲战略任务。第四章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提出了国家重大工程和区域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第五章制度体系,提出了7个方面的制度。第六章加强组织领导,主要从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健全林业机构队伍、强化规划实施监督3个方面进行阐述。

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资源保护,加快国土绿化,增进绿色惠民,强化基础保障,扩大开放合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从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林业生态公共服务更趋完善、林业民生保障更为有力、林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4个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14亿立方米,湿地保有量稳定在8亿亩,林业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稳定在17%以上,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5万亿元,林业年旅游休闲康养人数突破25亿人次,国家森林城市达到200个,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7万亿元。

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规划》还从生态保护、经济民生、基础保障3大类,设置了22个发展指标。其中,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混交林占比、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生态服务价值、森林植被碳储量、林业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林业就业人数、林业在岗职工收入年增长率、国家森林城市数量、林业机械化率、林业信息化率等10个指标,属于新增指标,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林业质量效益的提升,与推进林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

林业发展格局。以国家“两屏三带”和三大战略为基础,统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提出了“一圈三区五带”的发展格局,包括京津冀生态协同圈、东北生态保育区、青藏生态屏障区、南方经营修复区、北方防沙带、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长江(经济带)生态涵养带、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沿海防护减灾带。这个发展格局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抓手,是建设生态屏障、维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林业多功能多效益的主战场,是服务于国家三大战略,提升环首都、沿江、沿边、沿路、沿海生态承载力的重点区域。

十大战略任务。针对林业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规划》提出了10项战略任务:一是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二是做优做强林业产业,三是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四是强化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五是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六是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七是切实加强依法治林,八是发展生态公共服务,九是夯实林业基础保障,十是扩大林业开放合作。

九大重点工程。从国家层面提出了9大重点工程,包括一批延续工程和一批新增工程,涵盖了改革创新、资源保护、国土绿化、绿色惠民、基础保障、开放合作等领域,包括专栏中的62项建设重点。一方面,国土绿化行动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工程,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从中央层面加大投入,强化组织实施;另一方面,通过中央资金引导、调动地方积极性、广泛吸引金融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措并举、多元投入,组织实施好林业产业建设工程、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同时,在全国规划了100个区域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作为国家工程的重要补充,明确了地方项目在全国林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合力推进重点区域生态建设,推动中央与地方在建设范围、建设重点、投入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协调协同。100个区域重点项目按照主导功能,分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质量提升、生态功能提升6大类。

七大制度体系。为了确保实现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建立健全林业资源资产产权、林业资源用途管制、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保护补偿、公共财政投入、金融保险服务等7项制度。这些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具有根本性作用。

记者:《规划》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求?

答: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和总遵循,也是对林业发展的最新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一个系统联动的过程。《规划》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林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并作出了系统安排。

——在创新发展上,提出了顶层设计创新,健全完善国有林和集体林管理体制;部署了创新驱动,实施科技引领新战略,构建林业管理新模式,打造“互联网+”林业发展新引擎;突出了产权模式创新、投融资模式创新,吸引金融、社会等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

——在协调发展上,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做强林业产业,发挥林业综合效益;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大力抓好京津冀生态保护率先突破、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一带一路”防沙治沙;切实推进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补齐发展短板。

——在绿色发展上,增加生态空间,保障生产空间,提升生活空间;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集中连片建设森林、保护湿地和治理荒漠,建设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全面保护天然林、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推进重点物种国家公园建设,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大力培育混交林。

——在开放发展上,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大力推进林业国际履约、全球生态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国际合作,全面提升林业对外经贸水平,推进中国林业机械装备和服务“走出去”,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在共享发展上,突出绿色惠民,大力提升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加快构建生态公共服务网络,丰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繁荣和弘扬生态文化;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建设和保护力度,开发林业旅游休闲康养产品;加大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通过生态补偿、退耕还林、发展木本粮油等举措脱贫一批,巩固林业脱贫成果。

记者:《规划》印发后,如何顺利实施?

答: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十三五”林业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指导思想、重大目标和重点任务都已经确定,关键是要真抓实干、抓好落实,将《规划》提出的思路目标和相关举措落到实处,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国家林业局将举全林业系统之力,汇聚各地区各部门和全社会推进林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十三五”林业改革发展任务。

国家林业局在印发《规划》的通知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林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完成十大战略任务,实施九大重点工程,建立七大制度体系,要将营造林生产、森林蓄积量净增、国有天然林保有量、防沙治沙、湿地保有量等任务,分解落实到地区和单位,层层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国家战略意图。

通知要求,完善评估机制和考核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要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绩效评价考核办法,提出各项具体指标的考核标准,特别是针对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个国家约束性指标,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公布目标指标、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和完成情况。

林业机械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对数控车工实训教学展开讨论,总结了做好数控车工实训教学必须注意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数控车工 实训教学 体会

技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数控设备机械加工工作,该如何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以满足企业的岗位需要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明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1.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中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突出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这类人才能运用数控技术,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进行机械零件加工,并能根据说明书完成数控机床的定期及不定期维护保养,发现并排除由数控程序引起的数控机床的一般故障。

二、以国家部颁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数控课程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基础理论课设置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专业课要与实训课有机结合,教学中的课题设计要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特点,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计划。

三、根据教学计划选择适合的教材

首先,教材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摈弃“繁、难、偏、旧”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其次,教材要能反映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尽可能多地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的国家技术标准。再次,教材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便于学生的自学和老师的讲解。

四、建设优质的校内和校外数控实训教学基地

校内数控实训基地的设备要多样化,实训、生产、管理过程要与企业场景相似,便于学生学习技术,并将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为将来进入企业积累工作经验。校外数控实训基地可以作为学生进入企业前的实训演练场所,也可作为学校培训“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对技工学校来说,校外数控实训基地必不可少。

五、要有能胜任数控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教师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丰富的实训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具有生产、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企业需求,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和操作技能,与学生一起,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能训练,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六、要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在新生刚入校时,可利用他们对新环境、新专业、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好奇心,做好宣传,介绍数控技术的重要性、优越性,突出数控技术的优点,展示数控加工产品全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2.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和文明生产

安全操作保证实训设备的完好,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文明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数控车工操作技术工人,就必须养成安全操作和文明生产的习惯,才能保证人身的安全、设备的完好和产品的质量。

3.重视普通车床的实训操作

普通车床的实训操作是学习先进数控制造技术的基础。通过普通车床的操作,学生可掌握车床的结构、性能、维护保养、加工特点、加工刀具、切削用量的选择、合理的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等基础知识,为之后学习数控车床打下牢固的基础。

4.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笔者在数控车工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数控模拟仿真—数控车工加工这样的一种循序渐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计划绘出实训练习图,让学生们分析和解决机床选择、毛坯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选择、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编制等问题,然后编制出合理的数控加工程序。将学生编制出的数控加工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仿真,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每一位学生在熟练掌握数控模拟仿真后再进入数控车工实训车间实训。

5.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以FANUC 0i MATE-D编程为例。首先是多重复合循环的G71和G73指令的应用。应用G71指令有类型Ⅰ和类型Ⅱ两类。应用类型Ⅰ时,Z轴、X轴方向上必须都是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精车形状中有槽孔时,务必使用类型Ⅱ,应用类型Ⅱ时编程格式必须如下,否则使用G73指令时程序不会运行。

G71U(△d)R(e);

G71P(ns)Q(nf)……;

N(ns)GOO(G01)X(U) Z(W) ;(指定构成平面的两个轴)

……;

N(nf)……;

G73指令在应用时G73指令描述的精加工走刀路径应封闭。程序格式如下:

N30 G00 X100. Z2;

N40 G73 U26. W0 R13;

N50 G73 P60 Q120. U0.5 W0 F0.2;

N60 G00 X Z ;

… …

N120 G00 X100. Z2;

其次是螺纹切削循环指令G92和G76的应用。G92指令可以分多次进刀完成一个螺纹的加工,车削螺纹时可以任意改变背吃刀量,加工简便。G76指令通过多次螺纹粗车、螺纹精车完成规定牙高的螺纹加工,其为单刀刃螺纹加工,吃刀量逐渐减少,有利于保护刀具和提高螺纹加工精度。G92指令主要用于车削螺距小于3㎜、精度要求不太高的螺纹,G76指令主要用于加工螺距较大、精度要求高的螺纹。

第三,重点讲解子程序和宏程序的程序编写方法、调用格式。

通过以上重点、难点的解决,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6.数控车工实训操作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数控实训操作与现代企业的实际生产有一定距离,学校可联系企业,让学生在学习后期全部进行产品零件的加工或直接去企业实习,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生产。

7.做好学生实训期间的考核工作

考核以模块为基本单元,对学生在本模块中的表现进行打分。比如对加工工艺的制定、数控程序的编写、数控设备的操作、数控零件的加工等分项打分,再综合考评。这样可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今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技工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张智敏.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技工学校)

林业机械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以湖南省靖州县芳团村三组股份合作林场为例,通过典型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介绍该林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合作组织目前存在的内部治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治理;股份合作社

本文以湖南省靖州县芳团村三组股份合作林场为例,通过典型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详细介绍该林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合作组织目前存在的内部治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相关理论回顾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罗奇代尔先锋合作社最早提出并制定了合作社的一些基本原则,经过10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这些基本原则几经修订,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其主要内容归纳起来有三条,即民主管理原则、社员经济参与原则、机构分权与制衡原则(张晓山 1998)。

一般来讲,合作社内部治理的内容主要是从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借鉴而来的,主要由三个基本元素构成,即社员大会(决策)、董事会(执行)和监事会(监督),三者遵循分权制衡原则。除此之外,合作社内部治理的内容还应包括诸如农户思想认识、“能人”治理水平、内部利益冲突等,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影响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内部因素。

二、研究区概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缘,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3.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9.4%,其中森林面积226.37万亩,森林总蓄积量93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77%。

三、案例基本情况

1997年10月,芳团村三组股份合作林场成立,入股农户12户,人口84人,入股山林4800亩,活立木蓄积20000立方米。林场设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股东全部为本村三组农户),董事长为刘某(刘某的股份最多,村民认为他自然应该是董事长)。林场股份共分为三种,人口股、劳动股和林地股,其中人口股是一人一股,劳动股是每人劳动一百天是一股,林地股是按农户入社林地的面积折股,首次采伐的原木收益归原农户所有,林场只获得木材加工后的增值部分,重新造林后的收益按3∶7分成(农户3成,林场7成),其中,林场收益部分再按照股份分红。林场对管理人员不设基本工资和其他奖励措施,和普通社员的待遇一样。

林场从组建到2004年为止,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盈利约30万元,最高时达到100万元,2002年每户社员分红大概在10万元左右,农户生产积极性高涨,社员也由原来的12户增加到26户。2004年之后,林场的经营陷入困境,一方面,由于可伐资源的不断减少,加工厂的原料供应不足。当地政府规定,股份合作林场实行自产自销,不得对外收购原料,这样就造成加工厂设备的大量闲置,林场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林场在开展多种经营时出现投资失误,如牛、羊、鹌鹑、牛蛙的养殖和板栗的种植,亏损累计在12万元以上。2004~2005年之间,林场有10户社员相继退股,剩下的16户中大部分已外出打工,林场的经营活动已基本停止。

四、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户的思想认识相对落后

首先,对合作经营存在顾虑。由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走过一段弯路,广大农户对合作扩大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仍然记忆犹新,再加上基层管理部门对新型合作组织的宣传不到位,很多农户担心合作经营实质上是重新回到集体经营的老路,故而对股份合作林场的发展没有信心。其次,等、靠、要思想严重。普通社员往往把能否争取到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作为评价管理者能力的标准。尤其在股份合作林场的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包括管理者在内,大家都希望政府能出面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寻求发展出路。第三,民主管理意识淡漠。民主控制是合作组织建立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民主大都流于形式。这种现象一方面由于社员自身的管理水平有限和信息获取不充分,但更重要的是没有参与管理的意识。第四,对合作经济的认识不充分。对于股份合作林场的性质、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方式等基本问题,多数社员缺乏基本的认识。

(二)治理结构不合理

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不规范是影响合作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人员政企不分。村干部担任主要管理人员实际使合作组织带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致使村干部有可能在政治利益的驱动下做出不利于合作组织发展的行为。第二,监事会成员安排不合理。例如芳团村三组林场,王某既是出纳又是董事会成员,同时还是监事会成员,这样的安排势必造成财务监管和执行监管方面的漏洞,监事会也不能真正发挥监督和评价的作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26条明确规定,理事长、理事、财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会成员。第三,对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激励。管理人员在利益分配方面与普通社员基本没有区别,都是劳动100天可以得到一股的分红,此外并无其它利益激励,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有81.0%的社员认为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较低,与其日常工作量不太相符。这样就严重阻碍了管理者在管理和经营方面的创新冲动,影响了合作组织发展潜能的挖掘。第四,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芳团村三组股份合作林场的股份有三种:人口股(一人一股)、林地股、劳动股(劳动100天得一股)。我们可以把人口股和林地股看作农户的固定收益,劳动股看作浮动收益,其中,真正能强化社员与股份合作林场的关系的因素是人的劳动,而不是人口数量和林地面积,但是劳动股在利益分配中的比例却不高,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口多、林地大的农户缺乏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合作组织的长远发展。

(三)能人治理水平欠缺

所谓能人就是指合作组织的管理者,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生产技能,然而大多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经营管理方面就有所欠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风险意识较差。从芳团村三组股份合作林场的发展过程来看,虽然只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该林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由于收益增加的刺激,管理者一心想把“摊子”铺大,却忽视了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变化的风险,一个是政策变化的风险。由于林业本身的特性以及我国的具体情况,致使林业经营具有很强的政策约束性,政策的变化波动都会给林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地方性林业政策,波动大,调整频繁,一旦出现不利的变化,都有可能给合作组织带来致命的打击。其次,过分追求眼前利益。林业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林业合作组织不能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但是多数管理者往往没有长远的眼光,急于要求在3~5年内得到丰厚的收益,缺乏长期的规划,致使合作组织发展后劲不足。第三,管理观念落后。这主要体现在对制度的执行力上,由于总是不自觉地把人凌驾于制度之上,致使大部分管理规章不能真正起到对人的约束作用,其直接表现就是权力过分集中在极个别人手中,民主往往流于形式,监事会也不能起到监督作用。

(四)内部利益冲突严重

在林业股份合作林场内部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宗族内外的利益冲突。由于农村小聚居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农民合作组织内的成员存在一定的地缘或血缘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虽然在社员发动和组织上给合作社的组建带来了便利,然而却形成了以宗族势力为代表的小集团利益。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宗族内和宗族外的利益冲突,宗族内的社员往往依靠大家族的背景侵害宗族外社员的利益,或者逐渐排挤宗族外社员在管理层的地位。二是一般社员间的利益冲突。社员在折股入社时,有的是只看林地面积,不看资源好坏,使得林地资源好、面积小的社员与林地资源差、面积大的社员产生利益冲突,即使入社时按照资源好坏和多少来折股入社,由于没有请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存在折股不公平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一般社员之间因折股问题而产生的利益冲突。

五、林业股份合作社内部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稳定山林产权,加强宣传和培训

合作扩大化和人民公社化的消极影响还广泛存在,尤其在广大农村,由于林农的文化素质还普遍偏低,对于新型合作组织的了解还十分模糊,再加上我国林权制度的多变性,使广大社员心生诸多后顾之忧,这样不但加大了内部治理的成本,还给林业合作组织的长远发展带来许多隐患,因此,继续深化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稳定林权是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农户思想,为林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保障。

(二)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

首先,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进行人员组织安排,避免政企不分,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并严格执行任免制度。其次,保障监事会的独立性。一是组织上的独立性。理事长、理事、经理、财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同时,同一大家族中如果有人担任理事长、理事、经理、财务人员,则该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在监事会中的人数不得超过三人之一;二是经济上的独立性。为保障监事会独立行使职能,应划拨部分资金供监事会独立支配,以避免在经济上受制于社员大会或理事会。第三,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林业合作组织普遍具有发展资金不足的特点,吸纳社会资本不仅可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非农社员的加入,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信息和管理知识,对提高林业合作组织的整体经营水平,增强社员的民主管理意识,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规范内部管理都有很大帮助。

(三)改善利益分配机制,协调内部利益冲突,发挥能人治社的积极性

首先,在林业合作组织设立之初,要明确折股入社的原则,可以采取按林地资源折股和资金入股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应多鼓励资金入股,从而加强社员的“向心力”,切忌简单地按林地面积折股入社。其次,社员报酬应适当加大劳动股的比例,奖励劳动,以此体现林业合作组织劳动联合的本质。同时,还应加大对社员的惠顾返利,强化社员与林业合作组织的利益关系。第三,对管理层设立一定的绩效工资或者增加部分管理股,增加对管理层的物质激励,同时,在决策时给予能人适当的“专断权”,激发能人在投资、决策、治社方面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能人治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张晓山.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及有关的几个问题[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8,(2).

[3]晋入勤.论合作社内部治理之构造原则——公司治理结构的经验借鉴[J].管理观察,2008,(9).

林业机械范文第5篇

摘  要:如今是科学技术时代,各行各业都逐渐离不开科学技术,而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也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部分问题。如今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将会探讨我国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对出现的困难也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  机械行业  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  技术

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行业目前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该文将对我国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并且分别对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自身存在的特点进行探讨,也对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相关行业的人有所启发。

1  目前我国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发展情况

1.1 我国机械设计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重工行业相对于欧美的发达国家而言,是起步比较晚且技术比较落后。我国的机械设计思想是比较传统且思维较为浅薄,设计思想容易受到限制,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机械的手工设计方面。除此之外,我国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内部之间并不够协调,产品设计时间比较久,这就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效率无法提升。近年来,我国机械设计技术是有了明显进步,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弊端,为此也更需要我国在机械设计方面努力提升,不断提高机械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2 我国机械制造的发展情况

无论是机械制造还是机械设计,传统的方式上两者都有着相似性,两者传统模式都是采用手工制造方式作为主要的制作方法,然而手工制造存在许多的弊端,例如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人工、材料以及时间成本,手工制作还会出现不符合标准或者误差的情况,导致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现代机械制造大部分都已经采用机械化形式制造产品了,不但能有手工制造的优点,还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控制标准,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因此避免了手工制作所带来的问题,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促进的作用。

2  机械设计技术

2.1 机械设计的设计技术

机械设计对机械设计以及机械制造的内容、进度等都有着关键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机械设计会影响到机械再设计以及再制造的发展。因此,现代机械设计可以将原本单一的设计内容多元化,从而给机械制造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让机械设计在未来拥有更多的发展前景。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前就需要对机械的设计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工作,需要对机械设计的计划、流程都要做到具有合理性且有效、高效进行。

2.2 现代机械设计的主要设计技术内容

现代机械设计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且比传统机械设计相比具有很高的难度与要求,所以为了可以确保在进行每一个步骤的时候都可以正确无误地进行是机械设计的重点内容。机械设计中的核对与计算设计图纸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在进行核对与分析总图时,需要严格细致地检查每一项工作的流程有没有错误与遗漏。如果在审核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时出现漏洞了,就需要立马停止设计,重新继续检查,直到能把机械设计的损失降到最低为止。

3  现代机械制造的技术分析

3.1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质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对比过往的手工制造方式,现代机械制造是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的制造技术。近年来,我国都在努力提升机械制造水平,在机械制造技术上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如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创新科技,把现代科技逐渐引入到传统制造技术中,让传统的制造技术转变成机械制造技术,从而提高整个机械制造业的水平。此外,在管理机械制作方面也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让现代机械制造能够有着信息化、现代化等特点。

3.2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式主要会以现代化方式从而让设计与工艺结合一体进行发展。如今采用机械制造方式,能够更加合理地控制材料的使用,以及流程的方式,应用先进的技术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现代机械制造技术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理念,让技术具有绿色化,并且需要从可再生能源以及可循环利用资源方面进行着手,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在提升制作技术时坚持绿色作业。最后,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企业可以多应用虚拟化的仿真技术,可以让机械产品在虚拟化的仿真技术下有着更加全面的发展认知。这样,不但可以让企业增强资源与能源重复利用的意识,还能进一步促进机械开发的速度。

4  我国常用的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技术

4.1 现代化数控加工技术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不断壮大、发展。如今科学技术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市场上对于机械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机械制造行业在机械制造设备方面的应用就要满足各行各業的发展需求,因此就需要保证机械设备在制造的时候,采用数控技术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并且减少生产成本。数控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利用数字电脑操控,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数控技术的操作以及执行大多数时候都是应用数字电脑操控总台所控制,在操控总台中需要把设备在生产时,所需要应用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然后这种方式让数控中的数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在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当中,通常应用数控技术是用来制作精度比较高,或者是零件结构相对复杂的设备当中。

4.2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这几年,我国航天事业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在航天领域发展过程中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要求都相当严格,然而机械制造行业的要求是十分精细的,因此精密与超精密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行业常用的加工技术。目前超精密加工技术通常在实际设备生产过程中,已经有着相当成熟的技术水平,可以将避免误差的出现。在使用超精密技术时,已经采用了纳米化技术对设备进行处理。这种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机械行业要想在目前形势下开始往国际化方向进行发展,就要增强对精密技术的研发工作,只有精密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稳定发展,才可以使得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能在国际上获得竞争优势。对于超精密技术,大多数时候都是应用在加工比较细小的零件上,如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芯片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是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然而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与人们的生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我国需要对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重视,要认真对待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存在的问题并且采用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另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让机械制造行业能够稳定的发展下去,也让我国该行业的整体水平都能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宋,陈琪.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17):124-125.

[2] 韦祚军.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8):68-69.

[3] 赵生虎.现代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相关技术探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422(8):170-171.

林业机械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产业融合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农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风景秀美和文化底蕴深厚等独特优势。河南省应积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探索农业产业重组新模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运作,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融合,以及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间的融合,以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

产业融合思想最早起源于Rosenberg[1]对美国机械化产业的技术变革研究。1973年,Negreouponte在阐述数字技术的出现导致产业交叉现象时使用了“产业融合”这一词语。自此,学术界展开了关于产业融合的讨论。

国外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包括产业融合类型研究[2-3]、产业融合路径研究[4-5]、产业融合驱动力研究[5-6]、产业融合的识别与测度研究[3,7]等。国内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不仅聚焦在产业融合理论方面,而且进一步探讨了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在理论研究方面,周宇等[8]研究了产业融合的外在动因、内在动因和产业融合类型;李新安[9]结合郑州新区,依据产业融合的一般模式,具体探讨了郑州第三产业融合模式选择问题;刘名远[10]从产业结构趋同视角探讨了区域融合发展的对策路径。在不同产业具体融合研究方面,国内学者详细研究了技术融合背景下的信息产业融合[11-12],探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模式、路径[13],以及文化创意背景下的旅游产业如何转型升级[14],并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融合所需的公共财政支持问题[15];探讨了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融合模式与战略思路[16],以及农村产业融合模式与路径问题[17-18]。以上研究虽然结合河南省现有产业融合的现状,分析了产业融合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并未结合河南省的独特优势,展开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讨论。此外,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上,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具体产业的融合问题,包括信息产业融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物流产业融合和农村产业融合等,但这些具体产业融合研究大多停留在产业融合的理论层面,很少能够结合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给出具有针对性的、适合本地区的产业融合对策及模式。本文拟结合河南省自身的独特优势,在产业融合理论指导下,探索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期走出一条河南省独特的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从而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

一、产业融合的内涵及表现

产业融合是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下不同行业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一体化的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的动态过程。产业融合的基础是技术融合,指的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下不同行业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

产业融合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和新趋势,并不能凭空发展起来,而必须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产业管制环境的向好[11]等。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催生替代性或互补性的新产品、新工艺等,使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从而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与经营模式,使产业融合成为可能。业务融合是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企业间的物质、技术和人力资源,形成一个新的生产经营整体,发挥企业整合的协同效应,形成产业融合,以整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市场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导向,是技术融合和业务整合的指向。没有市场融合创造出的巨大需求,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也就失去了方向及意义。产业管制环境的向好是指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在经济发展内在驱动具备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条件后,还需要政府创造宽松的环境,为产业融合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产业融合的形式主要有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形式。产业渗透是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向其他产业的渗透,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链条,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改变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产业交叉是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前提条件下,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而实现的产业融合。产业交叉的出现将模糊原有的产业边界或使之消失,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重组是一个产业内的具有紧密关系的不同行业的融合,以提高该产业资源使用效率、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分析

1.平原面积辽阔,农业基础雄厚

河南省总面积有16.7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就有9.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7%,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从西周起,河南就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而农业则是当时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且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因此河南自古就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

2008年底,河南省耕地面积7 9264千公顷,为全国耕地面积第二大省。近十多年,河南省农业生产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增长额为23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19]。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基础非常雄厚。

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因其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古人认为河南地处天下之中,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河南阃域中夏,道里辐辏”,说明河南地处全国居中的位置,故河南又称中州。因此,自古以来,河南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时驿道、漕运的必经之地,是商贾云集之所。

河南省自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与山东、安徽相连,西与陕西相接,北与河北、山西相邻,南与湖北接壤,是我国邻省较多的省份之一。河南省自然地理位置独特,具备了成为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枢纽的重要条件。

在经济地理位置上,河南省处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能源丰富、土地辽阔的中西部地区的结合地,位于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的中间地带,具有承东启西、均衡布局的独特作用。

3.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河南省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万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在中国悠悠历史长河中,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在中国八大古都里河南就占有4个,分别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大省,河南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居全国之首,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历史上,元代之前,河南长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风流人物灿若繁星。其中有思想家老子、庄子和韩非子,政治家吕不韦、范仲淹,军事家司马懿、岳飞,文学家韩愈、刘禹锡,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画家吴道子等。他们好像一道彩虹贯穿着中原的历史,赋予了河南绚烂的文化色彩,从而使得河南魅力四射。

4.风景秀丽,自然景观众多

河南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更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山川秀美,风景迤逦。河南地处中州大地,北有太行山,西有伏牛山,南有大别山,中有嵩山,境内有1 500多条河流,横跨黄淮江海四大水系,河流交汇之地形成了星罗棋布的自然生态。

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造就三门峡、小浪底的高峡平湖,又经郑州流入开封,形成高出地面十多米的“悬河奇观”。所以,黄河不仅孕育了河南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也孕育了河南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

目前,河南省有国家级风景区8处,省级风景区23处,其中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更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除此之外,河南还有号称炎黄子孙精神家园的黄帝故里和太昊陵,有誉满全球的少林武术和太极功夫,有名扬天下的洛阳牡丹和开封菊花等众多旅游资源。

三、基于河南独特优势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1.基于河南雄厚的农业基础,探索农业产业重组新模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运作

产业重组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多发生在一个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管制环境变得相对宽松,我国农业内部的产业重组也迎来了重要契机。

所谓的农业重组,是指农业内部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各子产业的融合及重组。2015年2月9日,我国农业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农村土地可以进行流转和承包,这将使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块责任田连成一片,一并流转和承包给种田能手和农业专家。而大块土地的承包和经营,则可为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和运作提供便利条件,改变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河南省作为土地流转和承包政策试点省份之一,应在《意见》的指导下,结合河南省自身独特优势,探索河南省农业产业重组新模式,实现河南省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创建和塑造河南省的农业品牌。

目前,河南省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农业重组,比如种植业的轮作套作,种植业与林业的融合,以及林业与畜牧业的融合等。种植业的轮作套作主要表现为同一块地每年耕种不同的粮食作物,并且这种轮作耕种方式在河南省已经得到普遍推广。河南省通许县的长智乡和邸阁乡都号称“西瓜之乡”,这两个乡在种植西瓜时都是实行的套作方式,即在棉花旁边套种西瓜,以充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产出率,实现了种植业内部的重组。通许县李寨乡种植了大片果树,并在大片果树下面还种植了花生,饲养了小鸡和小鸭等,从而实现了种植业与林业、林业与畜牧业之间的融合。

随着2015年我国土地流转和承包政策的实施,河南农业内部产业融合及重组也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有望实现河南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不同子产业的融合。在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农作物的反季种植、农用工具的机械化,都将为河南农业的产业重组和机械化规模化运作提供便利条件。因此,河南省应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实现农业规模化运作,建立适合人民需求的生态新农业,形成产品价值较高的农业品牌。

2.发挥河南地处中原的优势,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间的融合

河南地处中原,周边邻省较多,平原面积又较大,注定其成为全国公路、铁路和航空的主要交通枢纽。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和郑州国际战略地位的上升,郑州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建立了郑州高铁东站,正在建设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为河南省的产业融合奠定了基础。河南地处中部,具有连接东西部经济发展带的独特作用,也为河南产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河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河南物流产业的发展。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2014年,河南省物流产业增长约1 000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13%左右。2013年,河南省出台了《2013年河南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物流产业是河南服务业的重中之重,要求依托河南公路、铁路和航空等网状优势,建立起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和节点体系,并抓好200个重点物流项目,实施洛阳、商丘等7个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方案。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的发展,河南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间开始形成功能互补和延伸的趋势,进而形成三大产业间的交叉和融合。交通运输产业和物流产业都隶属于服务业,是服务业的子产业。首先,铁路技术、航空技术、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以及工业技术的进步,使河南服务业、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具有互相补充和延伸的作用,使河南三大产业间的融合具备了技术融合基础。其次,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河南三大产业相关企业之间可以实现业务融合,表现为交通运输业、物流业与农产品的销售进行业务融合,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务与机械制造业进行业务融合,而交通运输业所依赖的交通运输工具又要由机械制造业生产和加工。最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河南省和国内其他省份的市场需求会趋于融合,国内市场需求与国外市场需求也会逐渐趋于融合。所以,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基础上,加之河南省政府对产业融合极为重视和支持,河南省三大产业间的交叉和融合就具备了基本前提,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阶段,河南省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发展三大产业间的融合。第一,应积极发展农业与服务业间的融合。随着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与承包的试运行,河南省农业将会走向规模化发展道路,河南省的农产品、畜牧产品、渔产品等都将极大丰富。而要积极开拓运输渠道,扩大销售,就需要将河南农业与交通运输业融合起来,利用两种产业的优势互补,形成农产品、畜牧产品和渔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一体化。河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壮大,又会进一步促进河南农产品及畜牧产品等的生产和销售,进而促进河南农业的良性发展。第二,应积极发展农业与工业间的融合。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管制政策的放松,河南农业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而农业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的支持,这就需要将河南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实现河南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融合。工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将会制造出更先进的农业机械等,这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第三,应积极发展服务业与工业间的融合。河南省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建设和发展需要工业机械的支持,而河南省工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服务业中餐饮业、运输业等产业的配合。因此,河南省应抓住当前大好机遇,积极发展服务业与工业间的融合。最后,应积极塑造产业融合新理念。河南三大产业间的融合是产业间相互交叉的过程,因此并不能为三大产业间的融合设定一个明显的界限。三大产业中任一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壮大,都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形成产业间的交叉,进而促使经济一体化运行,故而,具备和塑造产业融合新理念极为关键,可以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河南省产业融合的发展。

3.基于河南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特点,实现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间的融合

河南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西周起就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和名人古迹。此外,河南自然景观壮丽,山川秀丽,河流潺潺,也是众多游客观光旅游的圣地。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仅2013年,河南省就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 800亿元以上,比2012年增长15%。可见,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点之一。故而,河南省应积极发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起来,依托自然景观,宣扬历史文化,发展以“自然为形,文化为灵”的新型旅游文化产业,使游客在欣赏自然风景的同时,还能增长见识,陶冶心灵。例如,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的杜甫故里就是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典范。杜甫是我国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著名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2015年4月4~6日,河南省巩义市在杜甫故里举办了首届杜甫国际诗歌节——“花开时节又逢君”,学习、宣扬杜甫的诗歌,并祭拜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杜甫国际诗歌节的举办,一方面宣扬并传承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使杜甫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南瑶湾村为众人所知,并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观光和旅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日益富裕,在满足温饱等基本物质需求后,开始注重精神追求。故而,在新时代,河南省应积极发挥自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依托自然的秀丽景观,将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起来,开拓多种多样的旅游文化产业新模式,创建河南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宣传河南并提升河南形象,进一步促进河南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Rosenberg 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23):414.

[2]Greenstein S,Khanna T.What Does Industry Convergence Mea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201-226.

[3]Wan X,Xuan Y,Lv K.Measuring convergence of China’s ICT industry:An inputoutput analysis[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1(4):301.

[4]Stieglitz N.Digital Dynamics and Types of Industry Convergence:the Evolution of the Handheld Computers Market in the 1990s and Beyond[M].Cheltenham:Edward Elgar,2003:179.

[5]Hacklin F,Raurich V,Marxt C.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on innovation trajectories:the case of ICT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5(3):313.

[6]Hacklin F.Management of Convergence in InnovationStrateg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Value Creation Beyond Blurring Industry Boundaries[M].Heidelberg:PhysicaVerlag,2008.

[7]Curran CS,Brring S,Leker J.Anticipating converging industries using publicly available data[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0(3):385.

[8]周宇,惠宁.试论产业融合的动因、类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6.

[9]李新安.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机制及模式选择——以郑州新区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4(5):58.

[10]刘名远.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对策路径研究——以产业结构趋同为分析视角[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4):22.

[11]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2):23.

[12]王征.产业融合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信息产业例证的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1.

[13]李美云,黄斌.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3):92.

[14]王慧敏.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J].旅游学刊,2015(1):1.

[15]李姝,赵佳佳.文化产业融合与公共财政支持[J].财政研究,2014(1):22.

[16]高志军.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模式与战略思路[J].当代经济管理,2014(4):17.

[17]郭晓杰.现代农村视域下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J],商业时代,2014(5):122.

[18]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新趋势下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河南为例[J].中州学刊,2014(11):44.

[19]丁玉国.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21.

上一篇:暗示教学法范文下一篇:大学月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