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2023-09-17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写道:“我还要瞧一瞧我的骑士,他慢慢走向马车。我要玩味它走路的节奏;它愈往前走步子愈慢。这种慢,我相信是一种幸福的标志。”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一、审题立意

通过审读材料,可以从中提取出关键词“慢”,也就是可以围绕“慢”这个话题展开写作。审题时,首先我们要准确把握话题“慢”的内涵和外延(即“是什么”、“包括什么”)。“慢”在字典里有“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的意思,还有是 “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意思。鉴于“慢”可作形容词或副词,所以对“慢”所修饰的事物的性质、状态也要细化明确,以扩展话题内容,也有利于思路的打开和鲜明主题的确立。

二、发散思维,理解话题

1、与“慢”有关的词语成语。如:缓慢、迟慢、怠慢、慢车、慢件、慢走、 慢读、慢生活、慢工出细活等

2、与“慢”有关的诗词名言。如:急挥舞破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元稹)

虽是寻山客,还同慢世人。 (皇甫冉)

3、与“慢“相关的社会现象:

“慢递”——“慢生活”的文艺化演绎

快递业务的出现,完美解决了快速社会物品传递的问题,成为当代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产业,而北京有一家“熊猫慢递”店,专门提供信件的慢递服务。它不讲究“快”,强调的是“慢”:投递的时间由寄信人自己决定,可以是1个月后、1年后,甚至10年后或者更晚。收信人可以是自己的爱人、父母、朋友,甚至是几十年后的自己,希望经过时间的洗涤,信中的文字可以穿越时空绽放出意想不到的花。有的是高中生希望父母在2019年时读到自己现在的心里话;还有即将做手术的病人寄给术后自己的祝福;以及失恋的男生选择在五年后告诉女友当初选择的无奈„„

慢递实际是帮人在指定的时间投递情感。慢递公司是通过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去关注自己的当下。慢递的出现填补了书信与时间囊之间的时间与感情空白期,是“慢生活”对人们感情的一种文艺化的表达。

“慢读”——找回文学之美

图书市场为了响应大家急切潦草的读书观,纷纷出版“一篇文章概括一本名著”、“一天通读十部名著”之类的“浓缩文学名著”书籍,引得诸多读者趋之若鹜,如获至宝。殊不知,读书的乐趣本来就在于慢慢品读,从语言和段落中找寻文学的美。既然只是为了囫囵吞枣了解故事情节,那大可不必去翻阅那些被所谓的聪明人士“浓缩”过的精华,因为精华已经全然被这种商业化的方式给剔除掉了。如果连读书都可以走捷径,那么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加速的呢?“慢读”就是提倡人们回归原本的读书态度,老老实实地翻阅一本书,体会跟作者的文字交流,从而感悟自己的人生轨迹。

然而,要想真正放松心态去找寻阅读带来的缓慢体验,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正是一部唤醒城市心灵,呼吁放慢脚步的美好著作。1845年7月4日,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不远的瓦尔登湖畔,度过两年多自耕自足的隐居生活。这本书就记述了在这两年的世外桃源生活的所做所感,从书中读者仿佛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中涟漪和林中雾霭。就像中文译者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阅读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慢游”——不要“到此一游” “慢游”是针对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以及当下以炫富、购物为主要目的的大众化商业旅游。“慢游”是一种深度旅游,是一个文化的浸入过程,主张扎进一个陌生地方沉淀自我,融入当地的生活,充分了解当地文化。“慢游”主张在旅游地居住一段时间,最好住在当地人家里或者租住专门给游客准备的出租屋,像居家生活一样,亲自到市场买菜、做饭,在城市或乡村随意游逛,而没有特定的目的地,不以留念为目的,而是为了体验另一种生活。“慢游”强调的是在一个旅游点真正“生活”过,而不仅仅是停留过。换一种旅游心态,不要将旅游看作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而是试图将旅游当做自己的一部分生活,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试着别把自己看成旅客。 “慢工出细活”——工匠精神

俗话也说:慢工出细活。我们要小心谨慎地去做,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却能够出精品,值得。关于画画也有这样的说法一天画三幅,三年卖不出;三年画一幅,一天卖出。这里也有快和慢的辨证。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我们不能一味求快,而忽视事物发展的规律。成语里说:拔苗助长。想让禾苗快快长大,结果恰好相反,禾苗死了,因为没有遵守生长规律。

4、“慢“的反向思维:今天是一个崇尚快捷的时代,“快”无处不在,信息有“快报”“快讯”“快信”,传递有“快递”“快运”“快件”,出行有“快车”“快艇”“高铁”,唱歌有“快歌”,摄影有“快照”,婚姻有“闪婚”,写作有“快枪手”,餐饮有“快餐面”,连购物都时兴“秒杀”。 “快速时代”成名要快,致富要快,内心仿佛总有一个声音驱使着人们卖力地工作,拼命地赚钱,快餐果腹,行色匆匆。然而,人们的灵魂却往往跟不上身体的步伐,当大自然的野趣和闲情逸致离人们越来越远,当过劳死、抑郁症、亚健康开始笼罩职场阴魂不散,当急功近利的育儿方式开始剥夺宝贵的童年,当暴戾的情绪在整个社会迅速蔓延……诸多不正常的状况,让有识之士不得不反省这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从而遵从内心的需求,投身于全球“慢生活”潮流,慢慢吃,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思考,慢慢地享受人生……

从国家发展的层面上看,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为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顺利地抵过终点。

如何把握快时代与慢生活的“度”,既要提高速度,讲究效率,也要提升品位,有条不紊,是令我们深思的主题。

三、论点示例

(一)“是什么”角度:

1、慢是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2、慢是一种淡定和耐心。

3、慢是快节奏生活中的一种享受。

4、慢是临危不惧的镇定和智慧。

5、慢是通往成功的规律。

6、慢是一份心灵上的宁静

7、慢是一种不骄不躁的态度。

8、慢是一种无羁绊的自由。

(二)“为什么”角度:

1、慢节奏才能让人不沦为时间的奴隶。

2、慢工才能出细活。

3、慢读才能品味文学之美。

4、慢游方能领略风景之秀。

5、慢是为了从快节奏生活中静下来面对自己的内心。

6、慢是为了更好地品味生活的韵味。

7、慢是为了抓住身边的幸福。

8、慢走,为了踏好每一步。

(三)“怎么办”角度:

1、慢些走,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脚步

2、学会放弃,慢慢品味人生。

3、慢就要内心平静

4、经得住慢,才能享受慢。

5、对待慢,应该有坦然乐观的心态。

6、慢,需要独守心中的安份执着。

(四)“会怎样”角度:

1、慢生活,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很多生活中不经意的美 。

2、没有慢,世界将是一片喧嚣和浮躁。

3、慢,会使社会变得更有秩序。

4、慢,能让在喧嚣中的心灵得到沉淀与洗涤。

5、慢出生命的之灵气,慢出斑斓之人生。

6、慢步,会使人欣赏到自然之美,人性之真。

7、慢能生趣。

四、佳作展示

慢慢地,幸福吧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写道:“我还要瞧一瞧我的骑士,他慢慢走向马车。我要玩味他走路的节奏,他愈往前走步子愈慢。这种慢,我相信是一种幸福的标志。”慢下来,你会感到幸福。

罗曼• 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我要说:“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慢下来感受的心。”

当今社会,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内心逐渐充斥着一种焦躁,一种不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感觉不到幸福。心灵的空虚,精神世界的贫乏造成了现代人的种种心理疾病。这些都是快带来的。而幸福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黑夜仰望星空的乐趣;幸福是雨后品茶的惬意;幸福是午后树荫下的小憩;幸福是放慢脚步,感受生活。时常对自己说一句:“慢一些吧,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满满的焦急。”

慢,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聪明的人们懂得如何调适自己,他们知道,一切都是为生活服务的。工作,娱乐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一昧地“快”,带来的是压力和烦躁。他们总是会慢下来,审视自己的心,欣赏人生路上沿途的风景。

慢,是幸福的标志,是通往幸福的路径。并不是说慢下来一定能感到幸福,但不慢下来一定不会感到幸福。我们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路上有鲜花,有荆棘,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若为了到达终点,一昧加快速度,忽略了道路上的风景,路途中的欣喜与悲伤,那么,即使到达了终点,你的人生也是没有意义的。相反,若我们慢下来,那么我们就能细心地感受到路旁鲜花的芬芳,路上的坎坷与牵绊带给我们的成长的痛苦与喜悦,那么,即使我们无法到达终点,我们的人生也是充实而幸福的。

慢下来吧,不要过度追求速度,静下心来,你会感到阳光的温暖,友情的芬芳,亲情的深厚,爱情的甜蜜……你会发现,生活中满是美好,然后,从心底开幸福的花朵。慢慢地,幸福。

赏析: “这种慢,我相信是一种幸福的标志。”这句话是本题的主旨所在。路要慢慢地走,才不会错过一路的风景;茶要慢慢地品,才能领略其中的味道;美食要慢慢地享受,回味才会隽永;日子要慢慢地过,内涵才会丰富,外延才会广博。慢,如果是一种心境,它可以使我们去观察欣赏,品味多彩世界的情趣;慢,如果是一种态度,它可以使我们镇定从容地面对生活,体悟人生的真谛。慢的内涵,心境 (细细品味,逐渐感受,升华到审美体验,情趣,理趣等)和态度(从容、淡定、忍耐、沉稳、坚守自我等)。写出在慢的情形下的思考、改变、收获等。放慢节奏,仔细玩味,享受人生,收获人生的幸福。

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远离我们而去。”无休止的快节奏生活给予我们物质回报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心灵的焦灼、精神的疲惫和健康的每况愈下。

难怪米兰〃昆德拉如此感叹:“慢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了?民歌水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那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米兰〃昆德拉这段话使那些“与时间赛跑的人们”都有所启发,有所感悟。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

其实,人生不能一味地求速成,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人间事事都有其平衡之道,“放慢生活的脚步”,是治速乏弊的重要法宝,况且慢不一定代表低效。当人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慢的感觉,并能抓住手中滑过的时光绳索时,心里肯定充盈着幸福的源泉。

我们急着生活急着打拼,却错过了很多美好的风景,让生活放慢脚步,让生活慢下来,也许别有一番收获。苏格拉底曾与人相约去爬山。那人一路赶来,气喘吁吁,姗姗来迟的苏格拉底便问:“你来的路旁有什么吗?”“我不清楚,我只顾向前。”那人沮丧极了。于是,苏格拉底便拍拍身上的尘埃,娓娓而谈道:“真是太遗憾了,我已经欣赏完了沿途风光。”

“慢生活”最早是在1989年由讲究慢吃的意大利人发起的,开始只是为了抵制席卷而来的美式快餐。一位意大利记者发出了“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享受家乡的美食”的呼吁,倡导成立“保护享受权利国际运动”,并通过了“慢餐宣言”,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慢生活运动,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强大的新的国际风尚。目前,国外相继出现了“慢餐文化”、“慢学校”、“放慢时间协会”、“慢城市”等新概念与组织。影响巨大的“放慢时间协会”组织在全球已有700多个加盟伙伴,他们的口号是“为每个人创造时间,让每个人都有时间”。

慢生活,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很多生活中不经意的美:蓝天上的一抹白云,枝头待放的花朵,孩子天真的笑脸,情人爱恋的眼神。慢生活,可以品味很多人生经历的感悟:日夜更替,草木枯荣,告诉我们世事的变化无常。

一花一世界,一土一如来,揭示了世间万物的因缘合和。慢慢让轻松和自在充满心里;慢慢让欢喜和感恩写在脸上;慢慢享受生命中的感动和给予;慢慢欣赏周围的山河大地、人文自然;慢慢品味生活的柴米油盐和阳春白雪……

慢,也是幸福

溪流放缓了脚步,汇聚在一起,我们可以欣赏到湖的壮阔与宁静。菊花延缓了花期,拒绝了夏日艳阳的邀请,我们得以欣赏到树叶飘零、繁花落尽后的风情万种。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我们要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是以一种幸福的姿态去完成,我们可以像溪流,秋菊那般放缓自己的脚步,享受着“慢”,享(赏)受“慢”幸福。

米兰•昆德拉从他骑士的步伐里解读到了“慢”,他认为那种慢,是一种幸福的标志。而我,从自然里解读到了“慢”。山间有浅浅流水,有待放花蕾,有蓄势待发、欲破土而出的幼苗。它们活得宁静,在“慢”中蕴孕着自己的生命,积累着自己的力量,它们以一种“慢”的姿态在实现着生命的意义,享受幸福。人置身其中,定会被其安适恬静所感染,使内心也安静,慢下来。

我从许多音乐家身上体会到“慢”,明白了他们的幸福。琴弦在指尖拨弄,手指优雅地在琴盘上穿梭,音韵里蕴含着内心一切的情感。优柔的音乐似高山流水,缓缓弥漫于心田,似清风拂过,似细雨湿透,似暖阳照过一般,在他们独坐一隅,安静抚琴之际,在他们摒弃尘世喧嚣,远离了世俗尘杂之后,那种慢,那种音律拨动了我们的心弦。那是他们内心的独白。那是内心宁静的必然,“慢下来”,使他们内心更为澄澈。没有了欲望,因而可以更为幸福地演奏自己的内心。所以贝多芬可以在慢之中谱写《月光曲》,所以莫扎特(克)可以在慢之中成名。所以活在慢之中的人是幸福而成功的。

而现在好多人都很忙,都处于快节奏之中。使他们失去了静下心来,以“慢”来欣赏世界、享受生活的机会。许多人在追求名利功名,常常忘记了停下来休息。而美国的一位成功商人就总是在每天沐浴后关在书房里休息十分钟。他总是在这十分钟里让自己大脑放松,或思考问题。一次,在争取一个项目的投标中,他以0.25万美元的最小差额成功获取了主导权。他告诉我们成功密诀时就说,他十分感谢那十分钟。就是那十分钟之后,带给他了自信与一种无比强烈的直觉:就是8万。于是,他成功了。可见也可给人带来成功。但同时,也可让你以更好地状态去生活,去享受美好与幸福。

我相信“慢”中有幸福,慢也是幸福。人生中的马拉松,让我慢慢去品味,慢慢去享受,然后幸福地到达终点吧。

放慢生活的脚步

“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索伦〃克尔凯郭尔

现在的时代是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与此同时的还有各种快速经济:速溶咖啡,肯德基快餐,连电动车都有快速充电。不知不觉中,现代人神色凝重,人人脚步匆匆,似乎像一个转动的车轮永远停不下来,永远运转在事业与生活的人生舞台上。人人都渴望“马上”,能“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一切。”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各类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百里挑一”男女嘉宾出场就抛出自己的爱情信条,各种标准,符合自己的就牵下台离场,爱情变得也越来越快节奏。闪婚的多,闪离的也不少,可是,爱情本身是很美妙的东西,都没有慢慢品尝这酸甜苦辣的过程,就急着摘果子。对待爱情我们不妨慢下来,细细寻觅,才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曲折,才能品味“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美妙。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本报讯(记者 刘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县城„大班额‟、农村学生寄宿和教师结构优化等问题,启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支持驻县高校发展,规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教育强县。”昨日,长沙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透露,长沙县将在今后5年内启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自2007年以来,长沙县教育累计投入10亿元,完成131所学校校舍改造,新建校舍面积41万平方米,新建松雅湖中学、中南小学等9所中小学校,县城“大班额”问题逐步缓解。引进优秀教师470名,师资结构得到优化,对农村偏远地区教师实施补贴。

2012年,长沙县预计财政总收入150亿元。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累计达181.75亿元,年均增长34.51%。今后5年,长沙县将保持GDP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长沙县。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1、本论文课题国内外概况

进入新世纪,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掀开了中学地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序幕。在国家教育部制订《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设中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方法。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通过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并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探求更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这一次新课程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酝酿,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进行高中地理新课程实践的研究还比较少。以下侧重叙述教学设计理论的历史轨迹。

(一)教学设计的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

由于教学设计是融合了许多不同学科的重要理论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它的出现与发展同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心理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立教学设计学的构想最初来源于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John Dewey),他于1900年提出了应建立一门所谓的“桥梁科学”,以便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连接进来,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教学设计还仅仅是萌芽状态,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到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迅速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S—R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在这一时期中,奥苏伯尔的渐进分化的思想,如运用先行组织者,然后呈现一系列具体的下位概念和例子;布鲁纳(J.Bruner)依学生成绩而逐渐提高学习复杂性的思想;马克勒(S.Markle)和墨里(J.W.Mrooe)等运用教学理论促进概念获得的思想,都对教学设计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认知心理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从教学设计发展的第一阶段可以看出,程序教学是教学设计的方法学上的依据。但在60年代末,认知心理学逐渐代替行为主义,成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研究者纷纷重新考虑学习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加涅,他把自已的教学设计与认知理论相结合,将学习结果分为五大类等。梅里尔也提出教学设计的成分呈现理论。此外,认知心理学中关于知识生成的研究结论也被应用到教学设计中,这些研究产生了许多针对学习过程的策略,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使得教学设计这门学科不断完善与扩充,一般来说,从这时开始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整合化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阶段(80年代至今) 到了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倾向于将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结合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总体模式。如赖格卢特的精加工理论,藤尼森提出的概念教学理论等。在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中国,不同于自古已有的教学,这里所指的现代教学设计从1974年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问世算起,有30余年的历史。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关注的人很少。浙江大学教育系盛群力和李志强合作编著的《现代教学设计》一书中对现代教学设计在中国的研究情况作了较全面忠实的回顾,指出:“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教育学、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著作、教科书中几乎看不到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论述。在人们眼里,教学设计大体相当于课时计划(教案设计),教育理论工作者无暇也无需过多予以关注。”

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有四方面的力量参与:电化教育(技术教育)界的研究人员是第一支研究力量,他们起步早些,介入的人较多,有数本专著、教材推出。第二支研究力量是从事教育心理学的专业工作者。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皮连生教授十余年来致力于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也非常重视教学设计的应用。他们发表了一批论文和研究报告,出版了专著《智育心理学》。由李伯黍、燕国才主编的高校文科教材《教育心理学》(1993)在我国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首次专章论述“教学设计”。第三支研究力量是教育论工作者。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翔实地介绍了日本的教学设计(授业最优化)理论和前苏联的控制教学论,在《教育研究》(1987)上发表了《从现代教学论看教学设计原理与课题》一文;高文教授关注教学模式的现代化研究,关注以建构主义、情境教学为特征的教学设计理论。由李定仁主编的《大学教学原理与方法》(1994)和田慧生、李如密编著的《教学论》(1996)都分别开始专章论述“教学设计”。第四支研究力量是中小学教研人员。例如,广州市教研室主任任麦曦同志主编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1996),吸引了广州市的众多教研员与中小学优秀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理论的应用研究。

近几年来,关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又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更多这方面的专著、文章和教学设计案例。如由孙立仁著的《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2004),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心理学理论的中学各科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皮连生、刘杰主编《现代教学设计》(2005)作为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开创了现代教学设计在我国大范围推广的先河;还有2006年钟志贤著《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等等。在历史学科领域,有关新课程下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学科教学的专著,有赵亚夫主编的历史新课程研究系列,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其中张静、李晓风、姚岚、孙楠著的《历史学习方略》(2003),石蔷、齐渝华编著的《历史教学课例分析》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都有很好的启示意义;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是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主编的《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2005),而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的第一线,还需要大力推动历史教师真正自觉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进行实践。

对于日后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预测,在新课程改革下,应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科中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的认知过程,更不仅仅是外部种种环境因素的作用,应从人的整体发展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情境中的学习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因素,诸如学习动机等情感因素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反映。同样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是课程重要的开发者,也应该注重教师的能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2、本论文课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由乌美娜教授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将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方面可以运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理论方面可以主要运用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建构主义的理论;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几种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泛能教学设计、贯一教学设计、基于活动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混合学习等。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更有效地实现地理学习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表现在教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这些成果对发展教育理论和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中,自觉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深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换为教学实验,对减少和克服传统地理教学僵化、呆板和面对新课程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备课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教学设计对我们教学的启示和要求不仅仅是教育技术方面的,其中所蕴涵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也值得我们借鉴。更重要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下,对于传统性较强的地理学科教学而言,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有效结合学科教学的推广应用,在促进地理教师角色转换、对学习者的分析以及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都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3、本论文的基本内容、要突破的难点以及待解决的问题 (1)基本内容

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建构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地理教学设计具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性质,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既具有教学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下,通过基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学习论、教学论进行优化教学的实践,探讨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深入开展历史教学设计研究,寻找将先进的教学设计转换为学科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总结反思,促进地理新课程教学的更优化发展。 (2)要突破的难点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研究尚处在粗浅阶段,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研究,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学生起点分析研究较为肤浅;地理教学策略设计研究中“地理性”体现不足以及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存在一定的脱节。因此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地理学科教学具体内容、具体环境条件的整体考虑,切实有效地落实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育与教学的效果,并使之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归宿是落实到各个学科,重视与学科的联系,也就是重视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在理论意义上,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支持任何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因为它是属于方法学和技术学层面的学科,具有良好的指导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但是,每门具体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因此应该注重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不能离开具体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应该为全体教师所掌握和自觉运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4.陈澄.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 7.R•M•加涅 L•J•布里格斯:《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陈澄, 樊杰.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9.王策三:《教学实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10. R•M•加涅 L•J•布里格斯:《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13.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协会’95学术会议论文集》(大会特邀报告),1995.10。

14.李家清.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J ]. 课程·教材·教法, 2004 (1). 15.王向东,袁孝亭. 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 J ].地理教学, 2002 (10). 16.王民. 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7.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1998,(10-12)。 18.袁书琪. 地理教育学[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9.陈琦:《认知结构理论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 20.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2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 2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期。 23.鲍嵘:《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J].教育评论,1998,(3)。 24.李龙:《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1999,(4)。 25.杨开城:《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2001.6。 26.杨开城:《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构想》,《教育研究》,2001.11。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

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教师明确:

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

(二)教师补充介绍:

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被放逐于汉北;第二次是在顷襄王时期,被放逐于江南。原高中教材中所选的出自《九章》篇的《涉江》一诗,就是在这次流放中写的。也正是在这次流放中,诗人自投汨罗江而亡的。

2.与《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比,《离骚》则是一篇具有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被视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而所谓浪漫主义的含义则是“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摘自《辞海·文学分册》)。我们应在鉴赏《离骚》的过程中,好好体会一下这种创作风格的特点。

三、导读全诗,了解基本内容

(一)教师先结合课文提示介绍一下《离骚》节选文字的基本内容。从提示文字中看,前七节,即从首句到“固前圣所厚”重在叙述,而后六节则重于抒情。

(二)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

1.学生注意给生字注音。

2.体会朗读的技巧,如读出分句的节拍,上分句末字“兮”读音要稍长,压韵的字要重读等。

四、学生自读全诗,重在掌握文字的读音并搞懂其含义(可按“教材提示”分层情况,将全诗分为两步自读)。

可设计如下思考题,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诗意:

五、结合上述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简单串讲、归纳、小结。

教师归纳、小结诗句参考:

①受屈遭贬的原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②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以及整个第六节内容。

③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④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难”;(注:此乃第一层中的文字)“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诗。

2.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来。

板书设计:

《诗经》(春秋)——《 离骚》(战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离骚:遭遇忧患

《诗经》现实主义——《 离骚》浪漫主义 课文内容:

①受屈遭贬的原因

②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③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

④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并组织学生翻译原诗。 教学难点:

将原诗翻译成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由此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诗歌文字掌握的熟练程度。

2.检查一下学生对所谓浪漫主义的理解是否正确(通过了解他们找出的诗句)。

二、教师对检查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1.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①思想内容可以用“导语”中提到那两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以概括:“路漫漫其修远兮”恰恰表明诗人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吾将上下而求索”又恰恰证明诗人不屈不挠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艺术特点我们重点分析诗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有关浪漫主义的含义:“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根据这一标准再来检测我们在作业中所找出的诗句是否正确。(教师提出自己找到的诗句)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即兰蕙,草本植物,开淡绿色花,气味很香;茝:古书上说是一种香草,即白芷。在此均是用来比喻一种高尚的品德。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那种联想力和想象力)再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亦是如此;而“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和“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则体现出了夸张的手法和热情奔放的语言。这与《诗经》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等诗句相比,在风格上的不同点是显而易见的。

三、组织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注意“课文提示”最后一段对朗读时的要求。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教案点评:

学习此诗,主要使学生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现出的追求理想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怀,体会诗中运用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另外,在翻译古诗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为此,将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与本诗相关的内容,并基本搞懂全诗的内容;第二课时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并组织学生翻译原诗。 探究活动比较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将美术鉴赏课程作为九个模块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要求各地学校进行开设。但在学时分配不多的现实情况下,和美术长期在众多师生中不受重视的心理作用下,要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要从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激发式教学,从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利用多媒体、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艺术分析,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重视。

一、美术鉴赏课教学要重视美术基础理论知识

如果美术鉴赏课教学只停留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式的欣赏,忽视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美术语言等要素的分析,会致使学生欣赏作品的思路混乱,欣赏能力难以形成。美术教学的每一节课,教师都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在理解专业理论基础上分析欣赏作品,以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达到美术鉴赏的目的。如:《什么是美术》一课,学生对什么叫具象美术、什么叫意象美术、抽象美术都不了解,就难以分辨不同艺术类型的作品。所以把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的特点在课堂前几分钟作一介绍,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基本分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去感受不同类型的作品给予观赏者的不同审美体验,获得对美术作品的初步理性认识。

二、美术鉴赏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作品

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美术鉴赏教学同样也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视觉感知。观察方法这时也就比较重要了,我在讲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时,引导学生首先从作品的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欣赏。并且结合讲述大师绘制此画时的有趣故事、丽莎女士的个人经历等,让学生细心体会画中女士“神秘的微笑”、“奇幻的背景 ”。这样学生就会边欣赏边思考,小结时告诉学生正是通过画家在作品中成功运用当时出现不久的明暗五调子处理手法,使女士的微笑隐藏于阴影中,营造了“神秘的微笑”,表达了丽莎女士新孕的喜悦。而利用装饰性背景衬托了肖像画人物——丽莎女士。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讲,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的再创造和再认识,因此加深对名作研究,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观察,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己讲,畅所欲言,在观察中去想象,去思维,去评述,加深对名作的再认识

三、美术鉴赏课教学要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

美术鉴赏教学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当然,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的摸索和发展阶段,新课程的推行,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术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弄明白、更要追求讲艺术。有人总认为“鉴赏”就是拿美术作品给学生看,或者认为美术就是教学生画画。其实不然,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了解画者思想情感,与艺术家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四、美术鉴赏课教学要挖掘当地美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摘 要:在新高考模式的大环境下,实施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有利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进步和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以往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在作业设计、作业规划以及作业评价上均有缺陷。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模式需要进行变革,才能达到语文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分析

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是语文教材中十分关键的组成内容,也是强化语文教材中不同系统的纽带,是提升高中语文教材编制的合理性和系统性的关键一环,是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以及学生所了解语文学习的最主要方法。就当前已经实施新高考模式改革的地区来看,新高考模式的大环境下,高中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高中语文教学因此也更加受到影响,所以在这种新的变化下,更加要求语文教师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具有多元化特征,同时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个人习惯以及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作业设计形式。基于此,本文将进行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的研究。

一、高考模式下实施作业设计改革的意义

高中作业设计的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作业设计和其余教学内容具有一致性,需要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发展,在新高考模式下,推动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进展,也是推动语文学科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方式,满足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下,高考模式发生了变革和创新,且高中学科的创新和转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对语文作业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背景,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应符合时代的发展,且朝向更为多元化的渠道上探索,从而使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更加有特点,且更能够满足当前高考模式变化。

就现今而言,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多围绕高考进行,语文学科教学变得更加模式化,教师以及学生将多数的时间安排给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对语文教材中的作业题目进行研究的时间却有所限制。因此当學生将语文作业看成一种负担时,就已经在本质上忽略了作业应起到的意义,造成作业系统学习和选文系统的不协调,从而作业系统失衡,最终引发教材利用率低、语文教学质量降低的结局。因此关注语文作业的设计,能够更多地提升语文教材的应用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二、作业设计的问题

对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作业的设计缺少对课前作业的布置,无法达到在课前引导学生的效果,也不利于作业系统的整体构成;根据题目的数量分析,作业设计中有大多数的题目操作性微乎其微,降低了语文作业设计所起到的知识巩固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一)课前作业设计亟待改进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阶段,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相应准备工作。高中语文的人文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在于知识的硬性背诵以及情感的被动接受,语文的学习最主要目的是在于对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思维的养成和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因此在教学之前,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条件,从而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在学习前帮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观念,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便于在学习中更好地和教师互动。但是就目前来看,课前作业相对欠缺,长时间下去不利于学生学习以及课前预习,因此目前课前作业的设计亟待改进。

(二)作业设计的可行性低

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题目的数量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通过完成研究性内容来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达到提高语文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而通过对高中语文内容的分析,研究性作业题目的变革以及数量的提升,体现了作业设计质的发展,也是思想变革、内容完善、强化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标志。

但是目前研究性题目中,多数研究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无法和学生的生活达成细致的联系,导致学生探究兴趣下降。如:《百合花》一文中,此文主旨在于“革命奉献”的育人目标,教育意义相对鲜明,且文章字句大气得体,不仅可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这一文章的导入相对简单化,需要研究的背景和范围却又相对较深,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问题,而使研究的欲望下降,题目也相对难懂,学生无法进一步实施和完成,无法达到创新培养目的。

另外作业设计上缺少层次性,如在对探究内容进行分析中,过于忽略梳理的阶段,导致铺垫效果较差。而在数量的分析上,对研究知识层次较为丰富,是阅读和鉴赏环节的补充。在质的角度分析上,梳理和研究内容相对关注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其他模块的标志有所区别。目前在梳理和研究内容上,均是给学生一个题目,学生进行研究,但是却忽略了研究性题目对学生没有更多的吸引力,导致作业系统在结构上的组合效率有所差异。

例如:对《动物游戏之谜》进行研讨和练习中,第一道习题表达的含义是:动物游戏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会令人如此迷惑。在本文中,分别提供了几种假性的说明,请分别进行说明。如果你对某一种假说有很强的认同度,则在后面进行标记,并说明你的原因。此题目依然是需要搜集资料后,写出相应的文字,设计题目的意义,是让学生了解全文的大概意义,但是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虽然梳理和研究部分的内容相对丰富,而习题的完成却十分单一,降低了作业设计对知识系统的扩展能力。

三、优化作业设计方法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阶段的一项主要环节,是测定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不仅符合人教部编版理念,也能引导学生更加灵活地学习。所以对作业设计形式优化,可达到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目的。

(一)开发课前作业的设计

目前课前作业的设计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因此需要对阅读、表达、梳理以及名著导读进行开发建设,但是笔者认为,可以对作业部分进行调整,比如:将目前作业设计中满足课前建设的题目,放到语文课程进行之前,这样一来不仅完成了课前作业系统建设,也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准备。对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分析,必修一以及必修二中的教材,均大部分体现了对文章选取情节的梳理,而少数的部分在第二题。因此应该将情节梳理的内容,作为课前作业完成,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以及兴趣走进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题目的操作性

可选择有利于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的选择对于作业的设计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例如:《祝福》一文,选入一题目为:“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文章题目对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愤懑之情铺垫,也通过自我的嘲讽独白,表现了对社会的黑暗和丑陋无可奈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对于目前高中生来说,此研究内容相对宽泛,因此应明确细致研究的方向,比如:提供可让学生选择的课题,从而激发研究欲望。

(三)题目设计的多样性

语言设计: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媒介,也是情感的交流工具,因此作业设计上,可要求学生通过语感以及语言的把握进行得体的交流。在《鸿门宴》一文的分析中,主要习题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 沛公起如厕(去,往) 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B.乃令张良留谢(感谢) 其意常在沛公(神情,神态) 大王来何操(品德,品行);C.若属皆且为所虏(辈,群)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亡去不义(逃跑);D.度我至军中(估計) 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 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这种作业的设计相对单一,提升不了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变革作业模式,如假设:我是xxx,我会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赴宴等,大胆地让学生讲出故事,从而发散学生思维,走进真实的文言文中。

音乐设计:音乐是一种提升兴趣的精神食粮,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将诗歌导入,达到辅助作业的效果。如在讲解《锦瑟》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编曲,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演唱。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调动身体和智力,同时了解课文角色的含义。如《雷雨》一文讲解中,人物相对较多,如果只是进行作业习题以及朗读,无法深刻体会到每一个角色的含义。因此应先对每一个人物进行剖析,由不同学生扮演朗读和组队表演,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周朴园,应将残忍、冷漠、贪婪以及丑陋的感觉体现出来;鲁侍萍,应体现出其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的感觉;鲁大海:鲁莽却英勇顽强。通过角色的扮演,使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高中语文课堂中,作业设计是我们需要着重关注的一项环节,语文作业设计改革是一种趋势,只有设计到位,设计得体,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将作业设计变得更符合实际,更符合实践要求,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让学生更加细心地完成作业,达到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英.高中语文古诗词作业设计方法探究:以《定风波》为例[J].散文百家,2021(9):178.

[2]张玉洪.新课程呼唤新作业:高中语文校本作业设计与优化探讨[J].考试周刊,2020(51):47-48.

[3]李江燕.新课标下优化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839.

[4]潘鑫.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业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34):50+76.

[5]王伟.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的探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9(4):前插3.

[6]陈昀.新高考新作业:浙江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业创设探索[J].课外语文:下,2018(1):100-101.

[7]胡长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8(1):242.

[8]张慧腾.论统编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教学的三组关系:基于教学公平的视角[J].基础教育课程,2021(1):50-53.

上一篇:高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挂职学习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