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研究方向范文

2023-09-22

市场营销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我国的药物分类主要分为处方药(RX),非处方药(OTC)和保健品。下面我分别谈谈通过这几天的调查各类药物的营销方式。

首先是处方药的营销方式,我国处方药的营销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一批跨国制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际,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医药代表,他们带来了国外处方药的营销模式,以医生为中心一对一的营销手段,走学术推广与医生服务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医生80%的药品信息来源于医药代表。经过10多年的实践,各个企业仅仅在具体的手段上有所差异,这种模式已被处方药营销所普遍采用。根据美国灵智医药传播对处方药营销模式效果分析研究表明:处方药最有效的营销还是针对医生进行的传播工作,尤其是专业传播。

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事实上医生成了“第一消费者”,也可认为是最终“消费者”。通过医学传播,利用专业媒介、药品说明会等综合手段去培养并影响医生的用药需求,处方药营销非常强调一对一营销,药品信息要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个主治医生,同时由于处方习惯的改变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所以必须做好大量的维护工作。处方药营销必须做到深入细致,产品信息才会有效地传递。因此,加强针对医生的宣传推广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合资药厂如中美史克、西安杨森、上海强生、北京诺华等产品销售一般比较平稳,原因就在于他们非常重视直接面对医院的营销,对医生的宣传工作非常到位。针对医生的推广方式主要有临床推广会、上门拜访等。临床推广会就是邀请医院的临床医生参加,由公司医药代表介绍药品相关信息,是一种成功率极高的劝说活动;上门拜访主要是医药代表的工作内容。

学术推广加强医生对产品的印象以及说明该产品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医生服务就是满足医生的某些需求,进行物质与情感的投入,从而建立与目标医生的合作关系,促进医生对产品的处方忠诚。因此,从消费者这个角度去看处方药的营销,营销基本上是“推”的策略,基本上还是以产品导向为主,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功能”研发上。

其次是自疗OTC药品的营销方式,由于OTC本身的特点,处方药的营销模式不适合自疗OTC药品的营销模式,因为不同的产品特性需要使用不同的营销模式。处方药与自疗OTC药品在品种结构、经营方式、政策限制、消费行为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医生决定了处方药的用量,单位目标客户产生的销量大而稳定,关系稳定而持续,这决定了处方药营销必须对目标客户进行一对一地沟通,因此,这为高价格的处方药提供了市场营销的空间。而自疗OTC药品的消费者购买的影响因素很多,目标分散,单位目标客户产生的销量小而不稳定,且自疗OTC药品价格低,这决定了自疗OTC药品的营销不可能像处方药营销那样深入细致。结合我国OTC市场的特征与消费者行为,借鉴国外自我药疗模式,OTC的营销模式为“广告+渠道+终端+服务中心”。该模式的基本内容:1.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选择一个合适的经销商作为总经销商,由他完成企业产品完全流向销售终端的分销工作及费用,达到消费者购药便利的终端覆盖要求。2.企业在该特定区域(与经销商相对应)内投入广告,引导与培育市场。3.企业提供产品,并以一定比例的销售收入向商业公司支付返利,商业公司把该产品列为核心品种。4.公司上下成立产品专营小组,由企业派驻一名营销代表,负责具体的业务洽谈、铺货、促销、回款等实施工作,经常与商业公司的销售人员沟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

5.服务中心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制药企业利用本公司的医学部或市场部通过网站等平台与消费者进行健康购药咨询;二是培训终端的专业人员,通过他们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这些专业人员与制药企业保持经常的沟通。

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生产企业的产品优势、经销商的网络优势得到有机整合,形成“优

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成立战略联盟,合作营销,共同开发市场。模式带有“前向一体化”的性质。而且,有终端跟进、广告的投入,不但有利于在选择商业公司的优势,而且也可避免因上量后商业公司与制药企业的讨价还价,还可规避直接开户多家商业公司带来的资金风险。

最后是保健品的营销方式,我国保健品的基本营销模式为“广告+终端”,通过强大的广告来刺激、说服消费者,满足或创造某一部分群体的需求,配合现场终端的各种促进销售的手段,给人以强力的视觉冲击与激励的竞争氛围。另外,保健品在市场导入时如不迅速启动,以后再启动则难度很大。而且保健品的产出主要集中在大卖场、超市、大型商场食品柜台等,即目标终端市场相对集中,产出大,因此,对批发或代理商的渠道依赖度较小。保健品无法通过一种一对一营销方式到达于消费者,只能通过“批处理”。以下从保健品消费心理的角度分析此营销模式被普遍采用的原因:领导消费心理:相信概念,求新求异;跟随消费心理:相信他人,见好再用;礼品消费心理:相信品牌,礼轻情重。近年来,由于处方药市场低迷,众多医药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OTC,中国非处方药市场异常活跃。2007年OTC市场持续扩大,品牌OTC产品销售普遍增长,各个品类领先的OTC品牌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中国的OTC药品直接面向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自行选购,不需要经过医生,比处方药显出更多的一般消费品的特征,对消费者愿望和需求反应比较敏捷,因而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潜力。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药品市场之一,OTC销售额可以达到全球药品销售额的30~40%,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全球性跨国公司如杨森、施贵宝、史克、辉瑞已作好抢占中国OTC市场准备,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加速其在华布局。

市场营销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摘 要:集安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已久负盛名多年,交通可达性良好,但由于其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致使其实际旅游创收水平不高。本文以集安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以4Ps理论和STP理论为理论依据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旅游产品单一、开发层次低,价格制定灵活度低,销售渠道单一、促销方式缺乏新意等诸多问题。提出集安旅游市场应注重旅游产品研发的质量与深度,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类型实行区别定价、对同质性景区景点实行绑定定价,建立依托于多类型中间商的间接渠道、完善渠道系统,在促销方式上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原则注重网络媒体的宣传等多条优化对策。

关键词:集安市;旅游市场营销;4Ps;STP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其旅游资源主要以观光为主,拥有人文古迹、自然风光、边境风情、生态环境、红色迹地等多种旅游资源。截止至2012年年末,集安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3家,其中2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两家1。集安市的旅游资源不仅种类丰富并且具有高质量的特性,拥有着“长白山下小江南”的美誉。

一、集安市旅游市场营销存在问题与分析

旅游产品单一、开发层次低。目前集安市旅游产品以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和高句丽文化为主的观光游和“度假村”形式为主的农家乐游为主。观光游路线单一,景区景点有限;农家乐形式单一、季节性过强、体验性项目不足,致使已开发旅游产品价值不高,整体吸引力偏低。

宣传力度较低、促销方式缺乏创新。促销方式只局限于电视媒体、广播宣传,展会展销活动宣传和书籍、宣传册等纸质宣传,缺乏新意,尤其忽视了网络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价格制定灵活性低。集安市景区景点定价机制由物价局统一规定,价格均为全价票,票价全部为30元左右,无学生、军人、老人、团队游等特殊团体优惠价。

销售渠道单一,无符合市场需求的销售系统。目前集安市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仍局限于传统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无明显销售效果,无法使消费者全面自由地购选旅游产品。此外,集安市旅游企业数量少,垄断性严重,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二、集安市旅游市场营销优化对策

笔者利用了4Ps理论对集安市目前的市场营销状况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旅游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上有诸多问题,下面笔者将利用STP理论和4Ps理论对集安市旅游市场营销提出一些优化对策。

1.基于STP理论的集安市市场营销优化对策

STP理论要求先对市场进行细分,然后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市场,最后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确定在目标市场中的合适位置上。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在旅游者心中地位的高低,决定着该旅游地客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集安旅游市场应以夏季旅游为主,冬季旅游为辅。借由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夏季来吉的长白山资源,通过合作打造集安旅游品牌。

2.基于4Ps理论的集安市市场营销优化对策

在产品上,应根据市场定位,注重产品内涵深层次挖掘和旅游纪念品开发,例如以朝鲜游为主,将集安市内游作为绑定产品,增长其在集安逗留时间;好太王碑、将军坟等比例模型、文化手册、明信片设计售卖与代寄等一系列服务活动。

在价格方面,景区景点在现有的定价基础上应考虑到消费者的类型,根据其消费能力或者国籍等分类进行定价;对同质性景区景点进行捆绑销售,增加收入和游客逗留时间。同时旅行社根据餐饮、住宿等级不同的价位,给予游客菜单式的选择。

在渠道方面,集安旅游市场应加强间接渠道的开发与运用,依托于多种类型的中间商形成渠道系统,在攜程、艺龙等大型电子平台上进行宣传与销售,同长春、沈阳、哈尔滨、通化、丹东等地级城市旅行社合作,重点推出朝鲜游、同长白山旅游资源的结合的市内游两条旅游线路,利用光环效应带动集安旅游产品的发展。

在促销上,集安旅游市场应明确市场的现状,打造内外部知名度,以塑造品牌为重点。可通过价格策略以低价刺激消费,同当地学校合作组织游学参观;注重网络平台的构建,充分利用“微时代”的互动手段,例如建立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在驴妈妈、穷游网等旅游攻略平台通过投入广告和发表旅游攻略等对集安旅游主题定位和旅游产品进行宣传。

三、结语

本文根据4Ps理论和STP理论对集安旅游市场进行分析,针对其旅游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建议其应注重旅游产品研发的质量与深度;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类型实行区别定价、对同质性景区景点实行绑定定价;建立依托于多类型中间商的间接渠道,完善渠道系统;应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原则注重网络媒体的宣传等。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数据量稍显不足,导致问题分析不够透彻,优化对策稍显简略,在之后的研究中会尽量注意此方面的研究与补充。

参考文献:

[1]集安市统计局.通化市集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信息网 http://www.tjcn.org/plus/view.php?aid=26540.

[2]何素珩.玉林市旅游市场营销研究[D].广西大学,2013:10.

[3]陈宁.我国旅游市场营销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69):93.

[4]何剑波.“微时代”的旅游市场营销[J].青年记者,2014:110.

作者简介:许芊红(1992— ),女,满族,吉林省集安市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杨丹(1989— ),女,汉族,四川省遂宁市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摘要] 战略是指对事物全局性、深远性的谋划。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在经营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分析,确定市场营销目标,对企业市场营销诸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并制订出实现此目标的长期方针和策略。战术在理论上是研究战斗的规律、特点和内容;研究部队的战斗素质和战斗能力。在实践上,战术是指挥员、司令部和军队准备与实践战斗的活动。战术包括经常了解情况,定下决心和向部属下达任务;计划和准备战斗;实施战斗行动;指挥部队和分队;保障战斗行动。

[关键词] 营销 战略 战术 分析

目前国内出版的市场营销学教科书一般都要分章讲市场营销的战略以及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似乎它们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是相同的。然而,笔者通过十余年的研究、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各位同仁引起高度重视:战略是全局性、深远性、纲领性的;战术则是局部性、短暂性、操作性的;市场营销的战略类型是稳定、发展、收割、撤退,而战术则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战略目标的特点是先进、现实、明确、具体,而战术的特点则是可控、复合、动态、统一。战略和战术既有本质区别,又密切联系,贯穿于市场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

一、战略统领战术

在制定战略过程中,有些将领忽视对战术问题的研究,因此一旦战争开始,他们变得对战术问题敏感了。如果一个战略从战术的观点来看是可行的,那么战争一开始,战略就应当统领着战术。一位善战的将领应该能够忽视战术上的困难,以便加快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时,花费大量的财力去克服可能阻碍总体战略实施的困难也是必要的,例如,有时为了实现有助于总体战略成功的战术目标,不得不在短期内亏本经营。反之亦然,如果战术目标与战略相矛盾,你也许不得不缩减甚至放弃盈利产品的经营,对一味追求销售量的管理人员来说,这就会惹起许多麻烦。

二、战术是战略的基础

战略是企业为实现长期营销目标而设计的行动规划,是企业的营销目标与具体战术的协调,是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战术作为战略的基础,既可以将各种因素综合运用,也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和市场特点,有重点地运用其中某一个或两个因素,设计或制定相应的战略。

三、战略不依赖于个别战术

战略来源于对战术的充分理解,但战略并不依赖于个别战术。良好的战略的精髓在于不依赖个别战术也能够在营销中取胜。IBM公司不需要突出的广告也能赢得微机战,因为,在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前,作为第一家生产家用计算机公司的战略就保证了IBM公司的成功,这种战略使公司的战术顺利实施;而对战术的充分理解则决定了IBM公司采取这种战略。

在认识到广告武器的重要性的同时,许多公司领导又错误地依赖于它,他们试图寻找广告中的绝招以保证公司在竞争中取胜。有些公司把赌注下在宏大的广告计划上,希望它会挽救局势,但这样的局势很少得到挽救;如果战略是有用的,一般的战术也可以取胜,如果需要完美的战术才能取胜,那么这个战略就不是可靠的。

四、一定条件下战略服从于战术

战略的制定不是从上到下,而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一位将军只有深入了解战场上发生的一切,才能在制定有效的战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战略不是来自涂有防腐剂的象牙塔中,而是生存于市场的土壤里。一个完善的战略的目的在于推动战术的运用。在军事活动中,一项行动计划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让两位士兵作好准备,愿意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向惟一的敌人开战。换句话说,就是在战术上运用实力原则。重大的战略可能是大胆的、激动人心的,甚至是令人畏惧的,但如果从战术上看,它不能保证战场上的军队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完成任务,那么,这个战略就是彻底失败。营销战略应该从它与消费者和竞争者的联系方面来确定它们的效果。

五、战略与战术不相分离

战术体现战略,战略凌驾战术,这是一个紧密无罅的序列,如果你想在某一点上将它割裂,你将自食其果。战术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制定战略,战略使公司战术的实施成为可能。一旦战术被确定,下一步就是战略统领战术;战略与战术之间不能存在任何障碍。否则会危害整个过程。以大多数企业营销的广告为例:公司通常雇佣某些代理商处理广告活动中的战术问题,但公司一般在代理商着手工作之前就已制定了营销战略;换句话说,即公司决定了做什么,然后代理商才能决定如何做。为了使将来的营销战更有效,广告代理商必须更多地参与战略计划工作,或者公司必须掌握更多的广告战术,两种倾向似乎是同时发生的,这将有利于战略与战术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宋小敏:市场营销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2]张声茂: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3]郭国庆: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4]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市场营销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寿险业发展迅速,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充满机遇和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是每家寿险公司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寿险产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寿险产品服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寿险销售;服务营销;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寿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寿险业也因此广受各界关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有购买能力的寿险客户将会越来越多,而寿险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一、服务营销概述

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在营销过程中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系列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服务作为一种营销组合真正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产业升级和生产专业化进程加快,一方面使产品的服务含量,即产品的服务强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消费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发生变化,需求层次也相应提高,并朝着多元化方向扩展。

二、寿险产品实施服务营销的必要性

销售企业在不断发展,主要是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产品也在不断的跟新换代,另外是需求的创新,这部分需求创新,无非是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在当今时代,服务不仅是创新的需要,也是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品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部分服务,随着消费者观念的不断更新,对服务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保险服务业的服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面对日益激烈的寿险产品市场竞争,我国寿险产品销售企业已从单一的资源竞争转向品牌、服务、价格、管理的综合竞争。而客户资源已成为当前销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

三、我国寿险产品服务存在的问题

1、寿险公司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使部分产品缺乏创新能力和服务竞争力差。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越来越倾向于服务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寿险业作为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寿险业光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尚未意识到服务在行业中的重要性。虽然产品对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很重要,但我国现有的一些寿险产品已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属于衰落期的产品,其缺乏创新,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寿险公司内部协调性差,员工素质与服务水平低。成功的产品销售不是一个推销员的事情,销售人员充当客户和公司之间的中介机构,签订订单前后的工作需其他部门的合作。然而,许多部门都存在相互推诿、协调性差、无法快速有效地处理客户需求、信息传输延迟和遗漏等问题,从而降低了整体服务质量。

当前,保险代理人进入门槛低,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销售人员、理赔人员等的不专业、不正规、不科学的销售理赔方式,严重降低了客户忠诚度,破坏了行业形象的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服务标准,同时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保险产品的信任程度。

3、服务的实际感知值与顾客期望值之间存在差距。一方面保险公司不可能总是正确地理解客户评估其保险服务的标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期望给客户带来满意的服务可能并不是顾客所期望的。而最关键问题是客户没有得到销售员(或保险公司)承诺的服务,服务效果不仅滞后,而且前后不一致,从而降低了顾客对期望服务的满意度。

4、寿险技术投资和基础设施不足。要实现寿险业务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必须依靠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快速、高效的运作。目前,随着我国保险机构业务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售后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明显滞后。因此,保险企业需为服务投资。

5、保险服务观念落后,监管难度大,索赔工作滞后。保险理赔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大多数理赔人员缺乏这些知识和能力,导致理赔过程效率低下。寿险公司把占市场,壮规模为目标,主要资源投到业务部门,对理赔人员配备少。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人员少的矛盾突出。有些索赔专业人员不够专业,再加上其没有责任感,对积压案久不处理。为完成上级发布的指标,个别公司故意损害客户利益。当寿险公司委托个人代理时,代理人直接与客户联系,掌握保险人不知道的信息,公司对其监管存在障碍,使自己处于信息劣势,难以发现代理人有无违规。保险服务意识薄弱,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提高寿险产品服务质量的措施

1、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策略。1)标准跟近策略。它是指保险公司以自己的服务在市场竞争对手的标准进行比较和测试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的一种策略。寿险公司可从营销策略、服务经营和服务管理三方面研究和制定相应的策略。2)蓝图技巧策略。它是指分解组织体系和结构,识别客户与服务人员的接触点,并从这些接触点出发,为提高寿险企业的服务质量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借助于流程图的方法,对服务传递过程的各方面进行分析,包括从前台服务到后勤服务的全过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用流程图画出服务的各项内容,使服务過程清晰;识别容易导致服务失败的点;建立实施的标准和规范;找出顾客能看见的服务展示,而每一展示将被视为寿险企业与客户服务之间的联系点。

2、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全面提高其素质。加强寿险队伍建设是提高寿险营销服务质量的基础,是一项长期的战略。要搞好寿险服务,必须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并要求职工对寿险行业有一定的责任感,并热爱这项事业。培训人员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服务技能,员工自身也要转变观念,树立明确的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最具特色的服务赢得客户的青睐。

3、树立服务营销观念,并把其提升到战略地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服务竞争也受到各大公司的关注。寿险公司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服务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优质、高效、快速、准确、特色的服务,做到服务内容标准化、服务质量稳定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水平专业化,进而使客户满意。寿险公司不仅要以清洁舒适的服务环境、耐心周到的业务咨询和完善的服务设施吸引客户,而且要积极主动深入目标客户群,开展业务宣传和咨询指导等活动,拓展和稳定客户群,从中收集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进而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依据。

4、创新寿险产品,提升品牌效益。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产品,并创新原有产品,使创新的寿险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当前客户的需求。我国寿险大多是相似的险种,大多数寿险公司也采用相似的服务进行营销,缺乏特色使寿险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发展特色业务、创造品牌效益是寿险公司的必然选择。此外,寿险公司只有建立一种在服务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忠诚和责任感,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满足客户的需求,并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5、加快寿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服务质量激励机制。规范寿险公司服务,必须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代理人行为制度和监督方法的完善,设立回访、投诉岗位,制定工作考核,建立理赔承诺及违诺追究等,从制度上约束。要想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调动其服务积极性,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服务质量目标和评价标准,开展服务竞赛等活动,在评选中广泛听取员工、客户意见。严格标准,奖励和宣传优秀人才,在客户和全社会树立专业、诚信寿险良好形象。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与大多数商品一样,保险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也告别了短缺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往专注于“生产”和“提供”产品的营销理念,已不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服务营销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逐渐被保险业所重视,并被引入到这一新领域。

参考文献:

[1]季辉.服务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5).

[2]戴成慧.寿险产品服务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0).

[3]刘明.寿险产品服务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4(01).

市场营销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在金融行业中商业银行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商业银行的情况,我们分析和介绍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负责业务;同时我们对国外银行业发展历程加以研究并且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合理规划,并且深刻的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运行制度、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简单的描述了这两部分的创新:一是简单描述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二是探究商业银行的创新管理活动。将先进的技术方法转化为我们自身的发展优势,本文对于新型势下我国银行业的业务拓展进行简要论述与研究。本文通过银行业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的探讨了银行业创新道路上即将面临的问题,我们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在各个方面的解决对策,从而深入的对银行业今后的发展做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

一、简述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定义及基本分类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金融机构,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机构,这种金融机被命名为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成长中不断改变创新,此刻已经成为每个国家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其对经济活动所起的重要作用居于各国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第一位置。商业银行所追求的目标是最大利润,是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机构。最通用的分类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其中最主要的资产来源是资产业务一般包括:投资业务,贷款业务等等。

(二)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所处的经济环境

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经有了很快速的成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一个没有争论的结论。目前经济进入更全面的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拥有更全面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占有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加强经济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创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改进预算解决轨制和完善税收规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负债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负债业务资金汇聚渠道有限。在各类的负债业务中,存款可以说是相对重要的的业务。存款和储蓄存款是商业银行存款类型。其中储蓄存款能为银行带来了长久的不变的资金,并且也有很多其他的渠道能够为银行带来资金,包括同行存放、拆入,债券融资等。伴随着日益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贸易银行也新开发了一些其他的服务,这使得负债业务能够在大的环境下找到新的竞争方向,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同业拆借是银行获得短期资金的最直接方法,这是只有会员之间通过银行系统间资金拆借完成的。

2.负债业务结构模式固化。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可虽然很多国外的思想已经引入到国内,但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依旧很有局限性,一种是坐等顾客主动上门的想法依旧存在,没有很好的营销政策,依旧十分被动;二是许多新的业务方式受到政策的局限没有办法实施。并且,这种业务并不是很多,他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在2015年初期我国的银根进入收紧的状态,欠款太多意味着成本在不断增加并且利润在不断的减少,所以优化其质量结构就很重要。负债质量结构的优劣取决于负债期年限,流动性及利率的合理安排。首先我们应根据一家银行的长期、中期、短期的资金来源比重和稳定性余额的水平。欠款的多少和客户质量进行有效地管理,获取利润你的基础是欠款的多少,并且实现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是依靠客户的质量,这就需要有效安排各种类型的负债,形成一个高效稳健的负债体系。

(二)资产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融资平台潜在风险如何规避。自2015年开始,我国各地的融资平台都到来了还款高峰。有机构估算,2015年和2016年到期的平台贷规模分别为1.87万亿元和1.32万亿元。因此我们能够了解到这段时间内会有一些负担较重、为完成项目较多、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很少的地方他们的还款压力巨大,一些为完成工程因此会出现烂尾现象。同时银行会组建相关机构重新修改平臺还款时间,少数地方出现了规避监管的隐形平台,以及通过类平台公司向商业银行融资或承接原平台债务的情况。

2.资产业务自有资本金不足。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包括贷款是指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协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期偿还的业务。还有贴现,即商业银行要根据客户合理合法素求,购进未到付款日期票据的业务。其次再就是投资,指购买有价证券的经营活动。金融租赁。这些业务都是资金向外流的情况,资产业务扩展势必会需要资金支持,但是当下业务扩展慢,创新拖沓一大部分原因在于资金链的脆弱。

(三)中间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中间业务面积小,范围窄,在银行总收入中占比低。中间业务面积小,范围窄。并且中间业务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渠道之一。在1992年,中间业务收入德国银行占总利润的百分之五十,法国李昂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联系率在百分之五十五等等。大多银行中间业务是免费的午餐,为了争夺客户,有少收费或者是干脆不收费,甚至会有“倒贴”现象,但就现在而言有很多中间业务是不收费的,这是主流现象。这样就导致的商业英航中间业务成为的免费的午餐,很简单就是代收、代付等的业务就是这个性质的,那么在已经创办的中心服务残档次低,品种少,功能不完善,劳务型低收益的业务种类多,高知识含量、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品种少、大多依赖于遍布的网店多的优势生存,很少的利用银行信誉、信息、技术、人才等优势为客户提供服务为商业银行业务该更创新带来效益,其实面临的问题有很多,政策因素我国现行还没有对商业银行惊醒的精准定位。

2.中间业务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虽然中间业务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依旧是配角的位置,商业银行中依旧是传统的中间业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银行依旧没有认清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他们只认为其是一种转化利息的方式而已,或者是为了利用其逃避政策而已,没有去发现他的潜在价值;从市场大环境来看,虽然客户对财务咨询、资产管理、中间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并且对中间产品的信任度不断增高,而且很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创新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其一句不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三、商业银行业务对策及创新研究

(一)切实结合市场情况制定发展战略扩宽业务渠道

现在,很多银行依旧采用原来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这使得创新部门和后台开发部门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和代沟,导致行业的审查不顺,阻碍了业务的良性发展;并且商业银行的业务在不断的调整一些专业程度较高的业务的市场风险测试和风险管理难以具体推测,我们在去了解一下国内市场,很多这种情况都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和人才受到限制,不能有一套完善的防范风险的措施,相应的应对风险的制度也比较落后,这样会加剧商业行的创新与传统银行的矛盾。原来商业银行传统的风险思维更强调安全性、审慎性,银“万无一失、不留死角”是商业银风控思路的关键和核心。并且现在商业一行更加注重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决策,并且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换取高额的回报。两种经营风险的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决定了两种风险文化和态度的碰撞和冲突。时代不断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只要是一最他是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来选择方向才能得到有效的改革创新效果。

(二)加强灵活模式发展和体系管理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三大业务的结合发展是很重要的,加大负债业务也是在变相加强其他两项业务,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业务结合起来,以取得维护自身发展的外部条件。所以,我们应在管理好传统的业务类的的同时积极扩展新的业务,增加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发行可转让或可抵押式定期存单。以往的定期存单存取方式比较单一,且流动性差,这对于目前资金的高流动性来说,已不符合当前的形势。还有建立支付命令账户。这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账户。

(三)实时调整服务模式匹配平台风险

任何的经营都是伴随着不断的模式调整持续的,持续经营持续调整,服务模式调整是要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利益量方面的,在整体稳定的基础上,我们秉承着分化市场、差异性销售的原则,建立長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创造终身价值的客户,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技术支持,以客户经理制为主导模式,通过上下、前后协调联动,建立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一体化的营销模式,大幅度地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导入能力。

四、结语

商业银行三大业务统一协调且要兼具针对性发展,才能使商业银行发展中能够全面推进,在负债业务上,优化结构已是负债业务发展至今需求。四大国有银行以,还有各个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显然要想赢得更多客户选择,那么就必须在自身结构和服务水平方面下足功夫。同时在中间业务方面也要加强定位以方便操作,可以说中间业务势必成为银行利润的新增长点,为银行经营带来新的选择。必须认识到的是,传统的金融市场竞争剧烈,我们必须加大三大业务之间的联系,这样能够有效平稳的发展,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并且这种管理措施能够稳定的得到收益,所以我们应在最大限度内扩大我们的业务种类,采取有效的管控手段,增加我们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够面对我们的金融市场环境,所以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作者单位为吉林工商学院)

市场营销研究方向范文第6篇

摘要:标准化基地建设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促进了各地区主导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发展。

关键词:绿色食品基地;标准化;新农村

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生产过程中的源头控制、示范基地建设和品牌建设为重点,以质量监控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切实抓好该项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创建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加大基地资金投入;用标准统领基地建设,整个基地生产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有统一标准,都有农技人员具体指导;用科技推动基地建设,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采取集中讲课、分片指导、电视讲座、黑板报、明白纸等多种形式,于播种、田管、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期间分期分批培训。

1 打造绿色食品基地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1.1 促进农民增收

由于实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小麦、大豆种植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小麦平均亩产增长50公斤,销售价格平均每公斤增长0.06元,每亩年增收120元左右,基地农户每年可增收2400余万元;大豆平均亩产增长25公斤,销售价格平均每公斤增长0.20元,每亩年增收130元左右,基地农户每年可增收1300余万元。基地涌现出一批种田能手、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农民接受培训后,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1.2 促进企业增效

企业和基地之间的促进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能带动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基地建设又能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促进企业发展。近年来,很多农产品企业因与基地对接,拥有优质巩固的原料基地后,公司生产的农产品很多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都有大幅度提高,销售收入直线上升。还有一些公司与基地对接后,公司管理层通过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省、市、县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迅速发展壮大。

1.3 促进品牌建设

在标准化基地的推动下,很多农业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苏州、郑州等省内外大中城市。

1.4 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以基地创建为契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是以加强源头治理为重点,健全农产品全程监管体系。二是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为重点,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三是以案件查處为重点,建设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四是以加强协调和服务为重点,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强化质量安全与管理。五是以加强市场准入为重点,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2 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重点

目前,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企业与基地及农户联结机制不够紧密,技术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等问题,为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始终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巩固创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种植水平和档次,发展绿色食品。

2.1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大造声势,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性、必要性,开辟绿色食品政策、法规、标准、技术专栏,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和消费意识。

2.2 建立长效机制

形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的整体合力,加强在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各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的组织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加快配套扶持政策的研究制订,并使其制度化、可持续化。

2.3 做大做强加工龙头企业

进一步通过项目引导、信贷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发展软环境整治等各种措施,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各品牌知名产品的品牌效应,鼓励各类加工龙头企业参与到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工作中来。

2.4 提高市场信息服务水平

建立网上信息平台,用信息来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鼓励、扶持、引导成立各类绿色食品原料种植、加工研究会、协会,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和积极性。

2.5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和环境整治、保护力度,从根本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劣质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流入市场,大力改善和维护农业生态环境,使优势农产品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肖立生.绿色食品与基地建设[J].黑龙江环境通报,1995,(01).

[2] 潘勇.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A].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

[3] 霍建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7).

[4] 钟雨亭.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01).

[5] 陈晓梅.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A].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发展战略研究—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2.

[6] 何海生.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现代农业,2010,(02).

[7] 宫玲,迟宏伟.加强管理 构建优势 建设国家级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基地[J].现代化农业,2009,(04).

[8] 徐创吉,加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 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A].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

作者简介:邵颖(1978-),女,本科,就职于锦州市绿色农业管理办公室,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

上一篇:品牌营销策略范文下一篇:智能遥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