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范文

2023-09-22

高中数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教学;数学实验;应用

一、前 言

将数学实验合理应用在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知识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究学习和自主操作,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思维和创新思维,对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中数学实验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二、开展合作探究式实验,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在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中,要对数学实验实现合理应用,可以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实验教学,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在小组划分之后,每名学生都可以在组内扮演一定角色,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并对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合理应用数学实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比如,在“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指导学生用笔表示直线,将一张纸当作平面,促使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这一试验进行独立操作和观察,探究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之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总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好引导作用.在这样的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仅再现了定理过程,直观地了解涉及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还有效提高了学习兴趣,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1].高中学生对有趣、未知的知识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和兴趣,只要教师主要引导工作,就能对学生潜在学习能力实现有效激发.在高中数学探究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数学实验,可以显著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识面得到有效扩展,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结合数学知识设计数学实验,应用在探究学习中

探究式教学和数学实验都要基于教学内容,为达到教育目标服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章节内容都适合通过设计数学实验进行教学,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尤其在对一些难度稍大的数学知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方面实验资源与实验器材,构建数学实验情境,进行实验教学.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入椭圆的概念,教师可以进行有关实验设计:先将一枚图钉钉在一个纸板上,并将一根细线其中一端系在图钉上,将细线另一端系在笔上或者粉笔上,之后用笔画出相应图形,同时引导学生对所画图形进行观察;之后,将另一枚图钉也钉在这个纸板上,将细线两端分别系在这两个图钉上,确保细线长度不小于图钉之间的距离,对细线长度做出一定调整,之后拿笔沿着细线做出不同图形,对所得图形进行观察,通过探究学习,归纳总结.这个实验可以是实践操作,也可以通过GeoGebra实验软件,探求椭圆的定义.在这样的数学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抽象化数学知识,构建直观数学形象,在自主探究与观察中,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椭圆概念,构建与“圆”有关知识体系.教师在基于教学内容设计数学实验的时候,要同时配合设置一些问题,作为知识导入点,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通过假设、推理以及论证,获得数学答案,并在自主探究与摸索中,逐渐掌握数学知识,并同时构建一定数学逻辑[2].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做好重难点知识讲解工作.

四、以探究为目的设计数学实验,促进学生深入探究

在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中应用数学实验,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达到数学知识教学目标,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且要在合理安排数学实验基础上,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数学实验设计中,要保障实验的成功与优秀,就要确定清晰的探究教学目标和数学实验操作流程.比如,在对正弦余弦有关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45°角,对一个圆柱体进行斜切,之后将切好的圆柱体,顺着母线逐渐展开,获得的图形与正弦余弦曲线十分接近,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也能更加直观地对有关知识进行感受.学生通过操作这一数学实验,可以深刻地记忆正弦、余弦对应特征和形状,促使后续学习更加顺利.这一数学实验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在这一数学实验安排下,可以进一步提升探究学习成效,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探索数学知识[3].通过数学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简单地学习和理解公式,高效完成探究教学任务和目标.通过设计高目的性数学实验,还能充分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集中程度和注意力,促使探究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将数学实验合理应用在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中,能够带领学生通过实验,自主观察、探究、分析、归纳数学知识点,同时进行问题的提出、思考、探索和解决,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数学知识体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等.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基于探究教学活动、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教学目标,合理设计与应用数学实验,充分发挥数学实验在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逐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凤.高中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89.

[2]陈锦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反思[J].学周刊,2017(23):113.

[3]谢先成.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访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史宁中教授[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6.

高中数学范文第2篇

2013年9月16日, 我有幸陪同教育局乐强局长、本校朱健校长、教务处张成军主任等领导一同前往松桃参加了

17、18日举行的《铜仁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高考总结会》,学到了不少东西, 深感作为一个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深感不虚此行. 现将听课活动及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7日早上我们到松桃一中会议室听取市教育局蒋小俊局长等领导的发言,通过认真学习,我感觉到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我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对原有课程在教学领域中存在的落后观念而展开的。跟以往的课程、教材改革相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等方面体现出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本质性突破;二是进一步强化领导。校长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决策者,也是学校课改成败的决定因素。实践证明,领导重视,身体力行,学校课改工作就有成效。反之,领导管理过于宏观,只管布置,不重落实,则学校课改工作就很难见成效。学校课改的状况是校长抓课改工作成效的集中反映领导;三是切实搞好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中教师参与培训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放了课程管理权限,要求学校的课程逐步走向校本,这就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学校创设了很大的发展

空间,为学校创立品牌,创立特色提供了保证;四是努力改进教学行为。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教师是课改工作的主力军。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关系着学校课改成效。在课改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17日下午我听的是铜仁二中及松桃一中的数学课,两位教师同上一节课,各自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松桃一中的老师使用的学案教学法使我很爱启发,当时很想把他的学案借来参考一下,可惜自己与人家比太差了,终于没好意思去要。另外从上课的过程的 可以看出两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 亲切大方的教态和灵活的机智, 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 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 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按照教学规律, 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从课堂教学中, 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 不仅备教材, 还备学生, 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教学过程细致, 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看, 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 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 每一句话都很精炼, 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 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 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 做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18日首先听取了地区各名校领导的高考总结,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铜仁一中说的:

1、生源;

2、复习备考的效益;

3、适量训

练;

4、抓大纲;

5、选试题;

6、答题规范;

7、听力训练;

8、团队协作。另外还听取了市教育局领导唐文建作的高考总结,使我深刻的了解到铜仁教育与全省高中教育的差距,也深刻为我镇高中教育的落后感到一丝担心。张月贵副所长作《积极探索,求真务实,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课改经验总结发言。

高中数学范文第3篇

一、实数

(一)有理数

1、有理数分类: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2、数轴: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3、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4、倒数

如果两个数之积为1,则称这两个数为倒数

5、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二)实数

1、实数分类:①有理数→整数/分数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②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③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3、算术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4、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5、乘方性质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6、实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①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②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③如果有括号,先小再中后大 运算律:① a+b=b+a ②(a+b)+c=a+(b+c) ③ab=ba ④(ab)c=a(bc) ⑤(a+b)c=ac+bc

7、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整数或有限小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 n是整数。

8、近似数 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9、有效数字

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学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如:28.70万有4个有效数字;0.30120有5个有效数字。

10、非负数

11、零指数次幂、负指数次幂

二、代数式

1、分类:代数式→有理式与无理式;有理式→整式分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2、整式概念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整式运算:(1)整式的加减: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乘法公式:①(a+b)(a-b)=a2-b2 ②(a±b) 2=a2 ±2ab+b2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l幂的运算公式:①·=;②÷=;③=;④=;⑤

4、分解因式:(1)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一提二套三分组)

5、分式概念及性质: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注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性质10基本性质:

20符号法则:

6、分式的运算: ①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②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③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7、二次根式①性质

②运算

加减:化成同类二次根式,再合并。

乘 法

除法:

③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④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⑤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积不含有二次根式,则他们互为有理化因式。如: ⑥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方法: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

三、方程

(一)一次方程

1、概念

①等式:用等号连接的两个式子叫等式 ②方程: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叫做方程。③方程的解:能够使得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化为最简形式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⑤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能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一组值,叫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解。

2、等式性质 ①等式左右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结果仍然是等式②等式左右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注意:去分母

最小公倍数; 移项

变号)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

5、列方程解应用题:(1)步骤:审、设、找、列、解、答 (2)类型:①和差倍分问题②等积变形问题③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逆流问题④劳力调配问题⑤工程问题⑥利润率问题⑦数字问题⑧储蓄问题⑨比例分配问题⑩日历中的问题

(二)二次方程

1、概念

①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①直接开平方方法②因式分解法③配方法④公式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 则有

如:x12+x22=(x1+x2)2-2 x1x2

4、根的判别式

△=b2-4ac ①△>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

(三)分式方程

1、定义: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法:(1)思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之并代入公分母中验根。(2)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验根。

3、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验、答。(不仅要验根还要验是否符合题意)

四、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不等式的定义:用“”、“>”、“≥”、“≤”、“≠”等不等号连接的式子。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如a>b,c为实数 则a+c>b+c;如a>b,c为实数 则a-c>b-c ②如a>b,c>0则ac>bc; 如a>b,c>0则

③如a>b,c则ac;如a>b,c则

3、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的不等式。

4、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

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

1(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定义: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步骤: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找公共部分(2)确定法则: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

4、应用:审、设、列、解、择、答。(择:从解集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题意的解或解集)

五、函数及其图象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有序实数对:有顺序的两个实数a和b组成的实数对。(利用它可以准确表示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零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x轴,取向右为正;竖直的数轴叫y轴,取向上为正;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象限:坐标平面被x轴、y轴分割成四个象限,分别称为第

一、

二、

三、四象限。(x轴、y轴与坐标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坐标:P(a,b)表示由点P向x轴作垂线,垂足对应着x轴上的一个实数a;由点P向y轴作垂线,垂足对应着y轴上的一个实数b;a 为横坐标,b为纵坐标。

5、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可从各象限内的点、坐标轴上的点、角平分线上的点、平行线上的点来归纳。

6、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P(a,b)→(关于x轴) Px(a,-b);P(a,b)→(关于y轴) Py(-a, b);P(a,b)→(关于原点) Po(-a,-b);

P(a,b)→(关于直线y=x) P1(-a, b)

7、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x1,y1)、B(x2,y2)的距离为

(二)函数概念

1、变量与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3、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函数值:对于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该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此对应值为函数值。

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6、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有等号画实心,无等号画空心)

(三)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如果y=kx(k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其图象是过点(0,0)与(1,k)的一条直线。

2、一次函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其图象是过点(0,b)、(

,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析式y=kx(k≠0)y=kx+b(k≠0)kk>0kk>0k>0kkbb=0b=0b>0bb>0b图象

与x轴交点(0,0)(0,0)负半轴正半轴正半轴负半轴与y轴交点(0,0) (0,0)正半轴负半轴正半轴负半轴与y轴截距00bbbb增减性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增大而减小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增大而减小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经过象限

一、三

二、四

一、

二、三

一、

三、四

一、

二、四

二、

高中数学范文第4篇

摘要: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许多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度过“难关”,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成绩分化;差异;衔接;措施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充要条件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二)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在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高一教材开始就是集合、函数定义及相关证明、逻辑关系等,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三)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自习辅导课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以及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例题,以落实“双基”培养能力。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

(五)学习方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增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别提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这些能力、思想方法也正是高考命题的要求。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适当在刚开学时用一定时间复习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重点题型、重要方法;三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四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考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

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五)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初高中数学衔接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高一年级开始,可选择适当内容在课内自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拟定自学提纲──基本内容的归纳、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数学中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等。学生自学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以自学方法的指导,以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拟提纲自学,并向学生提出预习及进行章节小结的要求。应要求

学生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并适当加些批注,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最后要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书面的总结,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

(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为他们的高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家齐.《教育与新学科》.修订2版.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156页

[2]郑和钧.《协同教学原则》.《湖南教育》,1993年11月.28页

[3]张筱玮.《中学数学理论与实践》.修订版.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125页

[4]钟以俊.《中外实用教学方法手册》.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98页

高中数学范文第5篇

2013年9月16日, 我有幸陪同教育局乐强局长、本校朱健校长、教务处张成军主任等领导一同前往松桃参加了

17、18日举行的《铜仁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高考总结会》,学到了不少东西, 深感作为一个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深感不虚此行. 现将听课活动及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7日早上我们到松桃一中会议室听取市教育局蒋小俊局长等领导的发言,通过认真学习,我感觉到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我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对原有课程在教学领域中存在的落后观念而展开的。跟以往的课程、教材改革相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等方面体现出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本质性突破;二是进一步强化领导。校长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决策者,也是学校课改成败的决定因素。实践证明,领导重视,身体力行,学校课改工作就有成效。反之,领导管理过于宏观,只管布置,不重落实,则学校课改工作就很难见成效。学校课改的状况是校长抓课改工作成效的集中反映领导;三是切实搞好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中教师参与培训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放了课程管理权限,要求学校的课程逐步走向校本,这就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学校创设了很大的发展

空间,为学校创立品牌,创立特色提供了保证;四是努力改进教学行为。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教师是课改工作的主力军。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关系着学校课改成效。在课改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17日下午我听的是铜仁二中及松桃一中的数学课,两位教师同上一节课,各自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松桃一中的老师使用的学案教学法使我很爱启发,当时很想把他的学案借来参考一下,可惜自己与人家比太差了,终于没好意思去要。另外从上课的过程的 可以看出两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 亲切大方的教态和灵活的机智, 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 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 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按照教学规律, 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从课堂教学中, 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 不仅备教材, 还备学生, 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教学过程细致, 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看, 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 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 每一句话都很精炼, 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 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 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 做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18日首先听取了地区各名校领导的高考总结,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铜仁一中说的:

1、生源;

2、复习备考的效益;

3、适量训

练;

4、抓大纲;

5、选试题;

6、答题规范;

7、听力训练;

8、团队协作。另外还听取了市教育局领导唐文建作的高考总结,使我深刻的了解到铜仁教育与全省高中教育的差距,也深刻为我镇高中教育的落后感到一丝担心。张月贵副所长作《积极探索,求真务实,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课改经验总结发言。

高中数学范文第6篇

第一章

常用逻辑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小结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圆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信息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

2.2 双曲线

探究与发现

的渐近线 2.3 抛物线

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小结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 变化率与导数 3.2 导数的计算

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

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

小结

1-2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第二章

实习作业 小结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阅读与思考 科学发现中的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三章

小结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第四章

小结 框图 4.1 流程图 4.2 结构图

信息技术应用 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 小结

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小结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圆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信息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

2.2 双曲线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

2.3 抛物线

yax2bxc(a0)

探究与发现为什么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

2.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2.5 曲线与方程

探究与发现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与统一方程 小结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小结

2-2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 变化率与导数 1.2 导数的计算

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 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1.5 定积分的概念

信息技术应用 曲边梯形的面积 1.6 微积分基本定理 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阅读与思考平面与空间中的余弦定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小结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阅读与思考代数基本定理

小结

2-3

第一章

计数原理 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部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

1.2 排列与组合

探究与发现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3 二项式定理 小结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阅读与思考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

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4 正态分布

信息技术应用µ,б对正态分布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统计案例

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实习作业

小结

4-1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讲 一 二 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直线与圆的关系 圆周角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弦切角的性质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 平行射影

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 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

四 第二讲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讲 一 二 三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第一讲 一 二 三 四 第二讲 一 二 三 四

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极坐标系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 参数方程

曲线的参数方程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直线的参数方程 渐开线与摆线

4-5不等式选讲

第一讲 一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不等式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基本不等式 3 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

绝对值不等式 1 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2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一 比较法

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 三 反证法与放缩法

第三讲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 一

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阅读与思考法国科学家柯西二 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三 排序不等式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一 数学归纳法

上一篇:海绵城市建设评估范文下一篇: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