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2023-09-20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第1篇

科技信息化时代发展迅速, 现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是单一的理论派知识量的需求。社会企业对吸纳人才的要求除了有基层知识的扎实之外, 还对中高层管理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 随着时代的变化, 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 各地高职院校也纷纷把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放在教学计划的重要位置, 实践教学成为高职院校与产业对接的关键。普遍高职院校认为实践教学是增加学生的模拟实践知识训练, 例如外出考察实训、校内课堂模拟训练等形式增加实践教学的计划比例。但由于硬件软件设施设备的原因, 没有深化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以及作用, 实践教学的效果往往不能尽人意, 与企业所需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事旅游管理研究或旅游企业发展的人都比较清楚, 旅游行业对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很高, 无论是旅行社企业、景区景点、餐饮企业、旅游行政机构和外事接待单位, 均需要多方面的熟练专业操作技能和较广知识面的专业人才。因此, 想要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素质水平, 就必需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 真正理解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学习感性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有扎实基础、强综合能力、适应广的能力, 以适应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培养大方向。

二、实践教学建设任务

(一) 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普遍仍使用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不均等。安排的实践教学仍以理论知识讲解教学为主, 学生可参与度并不高, 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大多数是校内校外硬件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或不完善, 以及教师的行业经验缺乏, 教学队伍与产业发展出现脱节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很扎实, 但实践操作却近乎零经验, 不能均衡地发展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 导致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工作出现重重困难, 同时企业管理层人员培养应届毕业生的过程耗时较长。因此, 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明确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制,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以实现管理和监控实践教学的教学程序和质量。

(二)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 能够使学生接受正规的操作训练, 形成良好的行业素质。因此对校内的实训基地加大建设力度, 并创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通过学院的校企合作办与企业联系沟通, 让实践教学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一致。

(三)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专业教师队伍的加强建设, 应注重教师的专业教学领域属于旅游管理范畴, 能够专业讲授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能够参加专业领域内的科研工作, 具有实践综合能力的教师团队。由于国内外旅游行业发展迅速, 并且旅游业易受影响的特征, 行业经营操作不会是一段较长的时间一成不变, 相反, 变化速度飞快, 例如旅游签证操作、国内大型展会会议的影响等, 经营操作都会发展链接性的变化, 实践知识也会随之而变更。因此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师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行业实践知识的变更学习, 为提高操作能力, 可轮流派遣到相关院校或旅游事业机构进行短期进修, 或者到企业进行学习, 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

三、各项任务的具体建设计划

(一)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与增加实践课程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计划, 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占大比例, 一般理论课程的学时已经占有70-80%, 甚至有些课程安排的理论课程学时超过90%的比例。

严重占比例不足的实践课程只能安排简单的课堂模拟或者出外学习1-2次。这种不合理的比例分配, 导致学生对实践知识的认知非常不足或产生行业操作误解, 无法真正的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应合理设计和安排实践课程, 根据实际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构建行之有效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实践课程比例不少于40%,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元化进行, 从而符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 达到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高度。例如采取实际案例讲解分析, 模拟情景案例教学, 设立模拟经营生产链教学。在课堂上进行旅行社部门岗位服务情景模拟、酒店前厅客房服务情景模拟、外出带团特殊情况模拟处理等,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学习, 系统的把工作服务程序整合掌握, 从而提高学生的协调、应变、处理问题等综合能力素质。

(二) 加强校内实践环境的建设

校内实践环境的建设主要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现今科技信息化大量融入教学设施设备, 有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先进, 职业环境的仿真度高。但即便如此, 仍存在与产业链环环相扣的操作程序整合问题。在建设校内实践环境时, 旅游管理专业应从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去考虑, 尽可能完善相一致的产业生产链, 让学生学有所成, 学有所长。

校内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类:

1.建设基础实验室, 如:旅行社综合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前厅客房实训室等。

2.运用多媒体设备立体模拟景区景点的实际讲解, 以及旅行社的实际运营。

3.开设旅游情景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

4.进一步完善导游模拟实训室、旅行社综合实训室、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的设施设备。

5.加强校内旅游协会的建设, 开展社团活动。

(三)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是单一局限在校内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对学生掌握实际应用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更好的教学效果。高职学院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 与相关企业在互惠互利达成一致共识的情况下, 实现共同协作进行校外实践教学, 拉近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同时也让学生更多机会接触现实中的岗位环境, 获取更多的实践操作知识。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主要要以下几类模式:

1.通过联系合作, 与企业沟通, 共同建设固定的场所进行参观学习和实习。

2.对于社会事业机构、企业等举办的各种旅游类的竞赛, 如导游服务技能竞赛、演讲大赛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赛中学, 学中赛。

3.与同地区的高校和旅游事业单位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的经验交流, 同时可以邀请行业中的一些优秀企业经营人员或专家, 开设校内专业讲座和座谈会等, 分享更多好的实践教学经验。

4.与相关企业沟通达成共识, 实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创新采用分段式实习, 让学生可以早接触企业岗位, 多熟悉职业业务内容。

5.为培养学生实践工作能力, 校企合作办与合作旅游企业联系, 为学生创造进入旅游企业服务和兼职的工作机会。

(四) 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要建设一支良好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对教师的要求除了应该是主要讲授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和从事对应领域科研工作以外, 同时教师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了解行业发展状况, 熟知企业运营模式, 熟练多种岗位操作。因此教师除了日常校内授课外, 应多参与校内外专业的职业培训课程, 积极参加其他院校举办的短期进修课程, 并且可以利用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到旅行社、景点景区、酒店等企业进行交流或挂职锻炼, 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教师的整体综合教学水平。同时亦可外聘地区旅游企业知名行业人员作为外聘教师, 承担一部分的实践教学任务, 从而引入与时俱进的行业经验和提高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

摘要:本文以实践性教学是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主旨, 提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现存问题, 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探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实践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 郭伟锋.新形势下旅行社实践教学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 (22) .

[2] 程嘉辉.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4) .

[3] 张向辉.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我国高职专业建设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11 (20) .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第2篇

一、礼仪实践课程对于旅游教育的作用

任何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都体现在理论与实训两个方面, 其中实训教学的开展对于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利于礼仪塑造形象, 游客来自世界各地, 对国家、地区的印象及旅游体现, 更多来自于从业者的礼仪形象。如若忽视对从业者礼仪的培养, 势必会对国家带来负面影响, 故将礼仪实训课程设置在专业当中显得非常必要, 通过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能够给予游客更多美好的体验和回忆, 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国家的认可。二是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与要求, 如职业道德、技能, 行为等方面。强化学生礼仪实训课程,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出对学生上述方面的培育, 使得学生在未来就业中更好地展现自我, 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二、礼仪实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一) 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 多数高校在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忽视了实践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师生访谈了解到, 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对于礼仪类课程重视度不够, 有的设置了极少课时, 甚至没有安排实践课程, 授课时多人授课, 且教学秩序无法维护, 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另外,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自身具有较强实用性特点, 其中大部分内容都需要实训才能够渗入到学生思维体系当中, 而教师多是在多媒体教室开展, 由教师讲解、演示等方法, 学生对礼仪知识并不感兴趣, 不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学生考核体系来看, 主要采用的是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 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反映出学生理论知识, 但无法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课程技能的理解。学生在未来遇到问题是, 往往无法有效应对, 更谈不上理论指导实践。

(二) 改进策略

1. 创新教学方法

与理论教学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实践教学具有独特性, 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 演示训练法、情景模拟法等多元教学方法, 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如针对个人仪容、仪态时,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注意形象, 演示站姿、坐姿及走姿等, 并调动学生兴致演示, 大家共同点评, 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 较以往单纯的讲解效果好得多。再者针对导游安排游客入住时, 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 设置现实情境, 将真实生活带到课堂里, 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学生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 并引入竞争机制, 将日常训练与成绩相结合, 优秀者分高, 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性。

2. 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礼仪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不能够掌握理论知识, 还要灵活运用礼仪规范, 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各高校可根据自身课程体系, 适当增加旅游礼仪实训课程比例, 专门配备实训教室, 强化学生礼仪服务能力。在专门教室内, 配上舒缓的音乐, 学生可以放松其中, 更好地学习。同时, 高校还要适度增加资金投入, 配备音响、电视、DVD及会议室等, 以此来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3. 完善考核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师生不重视礼仪实践现状, 务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 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能够更为客观地衡量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日常表现, 让学生更为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 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纠正。详细来说, 要根据礼仪课程特点编写礼仪实训项目书, 按照项目书内容指导实践课程, 将平时、实践及理论知识按照15%、25%、60%比例进行分配, 按照各个考核指标打分, 最终汇总出学生成绩, 推动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在此过程中,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课程、教学方法等, 学生能够明确自身与教学要求的差距, 更具针对性的强化自身薄弱环节。

4. 组建教学团队

灵活的教学方法、实践考核体系都会对教师提出挑战, 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 还要具备融通通知、协调能力。故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实践改革, 高校要对教师开展培训, 形成教学团队。同时, 从相应的旅游企业中选聘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兼职教师, 将行业内的先进知识带到学校里, 逐渐削弱学生与岗位之间陌生感, 并将专职教师安排到饭店、景区等开展挂职锻炼, 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 优化教师团队的双师结构。

结论

综上来看, 要想提高礼仪实践教学效果, 高校要主动转变自身教学理念, 组建教学团队, 确保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且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同时, 还要完善考核体系, 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丰富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兴趣, 不断提高学生礼仪素养, 从而推动旅游专业发展。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 国民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 旅游逐渐成为国民消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 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当中, 其中礼仪课程是该专业的基础课程, 掌握礼仪知识, 能够帮助学生步入社会后获得自尊与自信, 并掌握理解与支持等工作技巧, 可见礼仪类课程在旅游教育中的重要性。文章初步介绍了礼仪实践课程对旅游教育的作用, 并结合当前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旨在为旅游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礼仪课程,教改

参考文献

[1] 周爱梅.“素质本位”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新丝路 (下旬) , 2016 (10) :107+109.

[2] 邵敏.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实训教学改革刍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2 (10) :114-116.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第3篇

1.1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内容为导向,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但学生却缺少必要的学习过程,如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被动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 课堂交往的单向性等使得学生课堂的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生的学习方式普遍是接受学习,缺失体验式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学活动缺失支持创新学习的心理环境,如宽松愉快、民主、和谐及高评价、高激励。 传统教学模式未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惯于填鸭式地灌输知识,学生则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影响教学质量。

1.2 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衔接不紧

目前本科旅游管理教学较为重视实践环节,采取的方式大多为校内实践技能训练、工作环境的见习、工作岗位的在岗实习等, 这些实践教学举措对于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但这种模式并未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特别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即工作岗位顶岗实习与课堂教学存在时间差和内容错位,实习时对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已经印象不深,导致实习初期不适应工作环境。 另外,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有较大出入,学生在心理上和实践操作上也一时难以接受。 总体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和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和接受。

1.3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模糊

教学效果的评估作为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有效地监控课堂教学和课堂学习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目前旅游管理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仍然比较模糊,教学跟踪反馈环节薄弱,来自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映更多的是毕业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有断层, 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时间较长因此,结合先进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检测、教学方法的促进十分必要。

2PBL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 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北美的健康科学的教学过程,它是将不同专业科目构成的严格的医学课程转化为让学生以“问题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整合的学习课程的方法。 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先驱是美国的Case Western University的医学院和加拿大的Mc Master University的综合课程教育, 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这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 20 世纪末,我国教育领域尤其是医学教育领域逐步引入PBL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的PBL教学法的研究也逐渐展开,通过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的资料检索,可以看出关PBL教学方法的研究仍多为医学领域院校关于医学教学的研究,其他学科的应用及研究并不多见。

这种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是一种让学生通过解决不一定具有正确答案的真实性问题来获取知识的教学, 是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构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它的基本特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1) 问题是整个课程教学的关键; (2)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3)教师在学习中是辅导者或引导者;(4) 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合作,一起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达到学习共享;(5)问题是学生发展解决问题技能的载体;(6)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新信息。

可见,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在现有知识体系的框架下,由实际中存在问题的提出而引发讨论、研究,进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通过问题的讨论来引导学生不断去获取解决这种问题的各种有用的知识和信息,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是各种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核心思路。 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启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潜能。 同时, 这种教学方式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发挥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作,注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多样性

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性, 学习进程的弹性和选择教师的灵活性等特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学生应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来实现这种自学形式同时, 学习小组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锻炼小组长的领导组织能力。

3.2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应该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教师不需要全面地讲解知识, 而是应该讲授课程的逻辑框架、重点、难点,并引导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由问题引导出来的学习任务。

3.3 教学过程以开放形式为主

即除了课堂教学讲授,还应该结合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学生在掌握教师规定的基本知识基础上,深入社会进行直接的调查通过这种课堂与实际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过程, 学生可以将课堂上的理性知识和社会调查中的感性体验相结合来分析和讨论课程给出的教学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现实社会的调研获得社会调查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3.4 教学的考核应注重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考核方式应减少记忆考查的笔试方法, 而是进行综合性考察,这种考察应注重口头讲演、文字表达、社会调查能力以及学习小组团队的良好协作与沟通等诸多方面。

3.5 加强教师、学生双向监管理机制,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方面, 要求项目团队成员在授课之前写出详细教学安排的教学指导书, 发放给每个学生, 让整个教学活动安排公开化,学生可以事前充分了解学习安排,防止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随意化,便于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监督和反馈,有利于形成教师对教学质理和效果的自我监督。

学生方面, 要求项目团队成员设计的每周学习任务应该满足学生学习小组全体人员的工作量,并保持一定的难度,以防止任务流于形式。 同时,在学生自主的社会调研环节,提出完整的调研监管措施,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繁重,使得学生必须拥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任务, 加上学习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合作与督促,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压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摘要:本文基于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PBL教学模式应用的具体方法。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第4篇

高职旅游类专业是旅游、管理学和文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 它包括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 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 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 再加上旅游企业常常面临招工难、留人难的困境, 故不管是旅行社、景区还是酒店等旅游企业大多希望与学校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1]。可见,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行校企合作有着巨大的天然优势和必要性。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苏宜兴, 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鉴于上述情况,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开始探讨适合旅游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旅游具有明显的淡旺季特征。旅游旺季, 旅游企业工作人员需求数量上升, 导致员工高负荷运转, 不仅影响到员工满意度, 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相反, 旅游淡季, 旅游企业工作人员需求萎缩, 造成企业人力资源冗余, 无形中增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作为旅游人才的供给方, 采取“淡进旺出”方式, 在旅游旺季将学生安排在企业进行实践, 旅游淡季学生回到学校进行教内教学, 不仅可在旅游旺季助地方旅游企业一臂之力, 促进地方旅游企业的良性运作, 推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又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岗位实践机会, 充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淡进旺出”的内涵特征

(一) 旺季企业实践, 淡季校内教学

旅游行业季节性明显, 虽因地域差异各地旅游淡旺季稍有不同, 但总体来说, 一年当中以3月份~5月份、10月份为旅游旺季, 旅游客流以“春节”、“五一”、“国庆”等公休假为高峰。文章“淡进旺出”中的“淡”指的是旅游淡季, “旺”指的是旅游旺季。“淡进旺出”就是在旅游旺季安排学生在企业实践, 旅游淡季安排学生在学校上课。

(二) 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淡进旺出”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企业实践和校内授课由校企共同实施 (见表1) 。考虑到学生一年级以公共课为主, 故一年级只安排一周的企业观摩, 意在让学生对专业岗位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因为第三学期学生进行导游资格证考试, 故未安排企业实践, 集中校内教学, 以期提高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通过率。

三、旅游专业“淡进旺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现状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从2012年开始实施“淡进旺出”人才培养模式, 涉及学生数量520人。模式实施以来, 学校与宜兴建工国际旅行社、宜兴运通旅行社、宜兴春光旅行社等12家旅行社, 宜兴善卷洞风景区、宜兴竹海风景区、宜兴云湖风景区等6家景区, 宜兴花园豪生酒店、宜兴艾美酒店、宜兴帕佛伦斯酒店等5家酒店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并开展了系列合作。

(一) 专业指导委员会决策专业建设事宜

旅游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 且由行政部门领导作为负责人。一方面加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规范和协调功能, 积极发挥行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引领、指导作用, 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 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另一方面, 拓宽校企合作领域,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为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 校企进行课程改革, 共同实施课程教学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项目式教材、多媒体课件、项目案例等教学资源, 研讨教学方法和方式。学院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进行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为了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网络课程, 通过网路平台, 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沟通交流。

(三) 校企互兼互聘, 互帮互助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休息时间, 在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并为其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研讨解决方案, 也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 这不仅增长教师的科研和专业技能水平, 为今后更好教学奠定坚持基础, 而且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服务质量, 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做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

四、旅游专业“淡进旺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淡进旺出”人才培养方案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实施四年多, 为了对模式进行总结和优化, 对2014级——2017级学生及合作企业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的形式进行, 共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收回问卷195份, 问卷有效率达到96%, 为了保障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调查对象包括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 且因三年级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时间较长, 所以学生比例较大。调查组针对8家旅行社、4个景区和4家酒店发放了问卷48份, 并进行了详细访谈, 有效问卷达到100%。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学生和企业对“淡进旺出”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度较高, 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 企业实践时间有待调整

通过调查显示, 高达76.3%的企业对“淡进旺出”实践时间的安排不太满意。大多企业反馈, 从企业实践时间方面来说, 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未安排企业实践, 且第一学期实践时长只有一周, 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淡进旺出”体制, 希望每个学期旅游旺季都能安排一定的实践时间, 并且每学期的实践时间可以循序渐进, 从少到多。这样既不影响理论课程的教学, 又可以增加学生和企业的接触机会, 进一步提升学生在企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二) 实践方式需进一步优化

通过对学生和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82.6%的学生认为第四学期直接顶岗实践压力比较大。大多学生反馈, 实习之初由于对企业了解不够, 且对岗位的具体操作流程不太熟悉, 再加上企业一般不安排跟岗, 要求直接上岗, 所以工作压力较大, 问题也较多, 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甚至影响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 学生希望能够在刚进入企业时安排一阶段的跟岗实践, 对企业岗位操作熟悉后再顶岗;同样, 大多企业也反映, 虽然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整体专业素养较高, 但大多数学生在实践之初不能完全胜任工作,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再加上实践时间较短, 所以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困扰。

(三) 学生在实习单位的稳定性不够

“淡进旺出”方案实施过程中,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学校确定实践单位名单后, 由学生自行选择实践单位, 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每学期选择不同的企业进行实践。当被问及学生是否三年会在同一家单位实践时, 高达82.6的学生选择“否”, 主要原因归结为:首先, 大多学生希望自己在校期间能够多接触一些企业, 增长见识;第二, 学生认为在同一个单位实践会觉得无聊, 多换几家单位可以感受到新的环境和氛围。学生频繁更换实践单位, 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不便, 这一结论在调查中也得到了验证。对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 高达96.4%的企业希望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固定在某一企业进行实践。多数企业认为, 学生到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锻炼后, 对工作岗位从陌生到熟悉, 刚能够独立顶岗的时候, 学生就选择更换单位, 无形中将企业当做了培训机构, 这对企业方是不公平的。

(四) 校企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

“淡进旺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之初, 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了系列规章制度,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出现制度流于形式, 未能完全执行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认为校企在实习生实践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 在调查中58.6%的企业认为学生的职业能力较强, 但是整体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部分学生的敬业精神较差, 做事马虎且态度较差, 更有部分学生以自己是实习生的身份为理由, 不愿意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不接受企业管理。第二, 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不够;第三, 企业安排给实习生的工作强度较大, 且对实习生的人性化关怀还有待改善。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 学生虽然从学校走向企业, 但在思想意识中, 大多学生认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员工, 所以经常会以实习生的身份讨价还价, 以期逃避企业管理;第二, 部分指导教师职业素养不高, 责任心不强, 不重视学生实践指导;第三, 学校专业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 很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并没有从事过旅游管理工作就进入高职院校任教[2], 企业实践技能水平不高, 对学生实践技能指导力不从心;第四, 学校对企业的约束力不够, 导致企业为了节省成本, 在实习之处安排学生直接顶岗, 并按照一般员工的劳动强度要求实习生。

五、旅游专业“淡进旺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

(一) 优化实践时间、长度和方式

“淡进旺出”要优化, 实习时间、实习方式、实习时长等是较为关键的问题。首先, 为了能够让学生和企业双方更好的认知, 应该增加其接触机会, 在实习时间方面做到每个学期都有出有进;第二, 学生在上岗之初, 独立胜任岗位的能力还不足, 所以在实习方式方面, 应该采取循序递进的方式, 从企业观摩到跟岗实践, 再到独立顶岗;第三, 为了兼顾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需求, 校外实践总时长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 故在控制校外实践总时长的基础上, 可以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实习时长也逐步增加, 这样既可以保障学生在岗位的实践机会, 又可以为企业输送真正的劳动力。

(二) 引导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正确认知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是学校之外的另外一个学习场所, 但因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企业与学校的教学性质截然不同, 企业不仅提供学生实践技能知识, 同时也要求学生能有回馈。所以在专业教学中, 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企业实践, 逐步培养学生养成遵守企业规章制度, 服从企业管理的良好职业素养。

(三) 组建优秀的校内外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的基础之一, 为了能够保障校内外教学的高质量运行, 必须组建一支既通理论, 又精实践的教学团队。但是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大多直接来自于高校, 企业实践经验较少, 甚至绝大多数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为零;另一方面企业员工虽然实践经验丰富, 但学历水平相对较低, 且有部分技术能手学历均在本科以下。这就要求校企教师共同沟通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企业教师增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教师增强专业技能的学习, 并且一方面有计划的选派教师参加相关研讨交流, 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先进企业培训交流。

(四) 优化校企合作规章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

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包括管理制度与相关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校企要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能, 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相关规章制度, 并且制定详细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相监督约束的合作体制和评价方式, 保障学生保质保量上岗、企业合理安排实践、学校积极督导学生。

摘要:旅游行业存在明显的淡旺季特征,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开始以“淡季校内教学, 旺季企业实践”为核心, 探索旅游专业“淡进旺出”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近六年的实践, 专业建设和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 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对前期经验和教训的分析, 提出旅游专业“淡进旺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 以期在推动学院旅游专业发展的同时, 为其他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旅游专业,淡进旺出,人才培养,高职

参考文献

[1] 王玉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路径研究[J].度假旅游, 2018 (10) :153-154.

[2] 李亚男.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 (10) :209-210.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第5篇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诊改”思路

通过自主学习、专家讲座、培训学习的方式,运用学习、常规工作嵌入、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将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理念引入学校管理工作中。以建标立标为重点,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成立课程“诊改”工作组,梳理课程“诊改”要素。运用“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理念,激活质量保证体系的载体和流程。具体程序为:确定目标-制定标准-计划实施-自我诊断-激励考核-学习改进-适时监测-发布预警-调整改进。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中存在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笔者从我校及周边开设本专业的学校了解到,中职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定位上不够准确。许多学校为了拓宽招生就业方向,直接将专业名称确定为“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开设主干课程有《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却局限于酒店服务方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兼顾旅游和酒店两个专业,课程“多、全、散”,却缺乏区域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

(二)专业认同感不足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中职学校通常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定位为,从事旅游或酒店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但中职学生毕业后往往要从基层服务性质的工作做起。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使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不足。很多家长也粗浅地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是背导游词、端盘子的知识。在人才培养方面,中职学校往往将旅游管理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混为一谈。为了消除家长和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抵触,在开设课程上和大专院校看齐,背离了中职学校培养一线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理念。

(三)课程内容不能顺应时代发展

现阶段,旅游酒店业呈现出产业智能化、服务全域化、营销渠道数字化新特点新趋势。而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还是多年前的老教材,知识和内容不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变化。比如旅游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智慧旅游、酒店资源管理等内容都未能在教材中有所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大都是以章节的形式出现,内容衔接不够紧密,需要联系贯通的知识点分散不同的章节中,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科学

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实践教学课过少,或者以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代替校内实训。学生在企业往往在某一个岗位从事简单又反复操作的工作,得不到对岗位深刻全面的认知。其次,中职生对口升学侧重文化课和专业课理论考试,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以知识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把注意力和课时分配在理论教学上。

(五)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传统单一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和调动不起来,教学氛围不活跃,学生缺乏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教学环境和教学技术发生了变化,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演讲模式没有发生变化。教师仍是课程教学的唯一主体。大多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机械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按照教师的多媒体内容被动接受知识。

三、旅游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诊改”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

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为主体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丰富、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为基础,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修订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课程建设规划链和目标链。

(二)规范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将茶艺、咖啡、调酒、插花等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列为限定选修课。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保证课程的合理的开设顺序和教学前后衔接问题。

(三)丰富课程内容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和课程资源,补充现代旅游的新知识、新服务理念技能。加强地方文化的渗透、在线旅游体验、在线旅游企业运营分析、旅游行业大数据分析等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和学习最具时代性和专业性的旅游知识。引企入教,增加热点行业方面的课程和实践课程。让企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根据学生实践情况开设礼仪文化、企业文化等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开发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在线预订等特色课程。

(四)深化教法改革

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创新团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在本专业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推广翻转课堂、微课程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建立可落地的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指在评价主体上,由任课教师、班主任、班级同学、学生自己、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教学评价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评价体系的建立由“结论性评价”为主向“过程性评价”为主转变。用互联网支撑将评价植根于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内容上,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德育评价;二是学业评价;三是综合素质评价。

(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新模式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应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双方通过“师资队伍”互通、“实训实习基地”互助、“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课堂”共建与实施,保障学校企业合作深入有效实现。

结束语:

做好教学“诊改”工作是中职学校一项经常性、常态化的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教学“诊改”文件精神,把握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好自我诊断,真正发挥教学“诊改”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自2015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2016年4月颁布《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以来,职业院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培训推动,目前正逐步从点到面、从上到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诊断与改进工作包含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其中课程层面与其他四个层面联系紧密、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本文以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从课程“诊改”思路、课程“诊改”中存在的问题、“诊改”的策略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诊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Z].教职成厅[2015]2号,2015-06-23.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第6篇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效果是指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等利益相关者通过校企合作受益。

因此, 建立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也离不开这些利益相关者。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中心, 是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最大的受益者, 也是实践教学效果最佳的评价者。因此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建立评价体系的文章居多。

刘长生和简玉峰 (2013) 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从思想品德、能力素质和社会评价三个大的方面衡量人才培养效果。张懿玮和夏林根 (2014) 年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学生的专业认知、行业认知、服务能力和服务素质四个方面构建专业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曹艳芬 (2013) 认为评价体系应包含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两方面的指标。此外。

姚小云和田金霞 (2010) 、吴天慧 (2016) 、何晓铭 (2017) 等人都以学生为单一主体建立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但近年来以学生和教师, 学生、教师和企业, 学生、企业和社会等多主体为中心建立评价体系的文章逐渐增多。

谌利 (2013) 以学生和教师为评价主体, 从受动、驱动、保障三个评价层次, 把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分成学生学习绩效、教师教学绩效和实践教学管理三个一级指标。

许厚斌 (2012) 等人通过实证研究, 将学生、学校和企业纳入考评体系, 从“投入型”与“产出型”两个方面, 确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培养效果评价指标。

余勇 (2015) 认为要从实习生、实践基地、指导教师三个方面对学生实践成效进行评价。

文益民 (2015) 等人从校外人才基地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四个方面都设置了效果评价指标。

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意义

教育部发布的《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函[2012]7号文) 》中指出“实践基地应依托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 (以下统称企事业单位) 共同建设, 并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强调了校企双方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共同承担责任。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模式可帮助学校完善教学体系, 深入研究课题, 推动教学改革。通过交流合作, 进一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与趋势, 为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提供了鲜活素材;同时专业院校通过学生实习实践、教师研究企业发展、定制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人力、智力等方面的支持。

三、旅游管理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探索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时, 文章结合了多年实践教学的经验并深入调查分析了校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问题, 同时结合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 依据上述科学性、层次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设计了旅游管理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图1、表1) , 以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社会效应、实习企业、学校建设和学生成长, 涵盖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四个方面能够较全面的对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效果作出评价 (见图1) 。

(二) 各级指标的设立及赋值

包括实习团队形象和行业认可度两个二级指标。在整个行业中的形象和在行业中的认可度, 这会很好反映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是否合格, 是否符合行业需要。实习企业方面包括实习企业建设, 实习企业满意度两个二级指标。实习单位建设是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 对实习企业的效益贡献。实习企业满意度是指, 企业对于实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满意度, 以及对学校在合作过程中的支持力度和师资力量的满意程度。学校建设包括就业率、校企合作学术成果和教学体系改革三个二级指标。

学生成长包括过程性指标 (专业认知、职业能力、个人素质) 和结果性指标 (实习报告与答辩) , 而这些二级指标下又有一个或多个的评价内容。

(三) 评价主体的确定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全部参与主体及利益相关者包括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 他们会出现在实践教学, 包括开设相关课程和岗位实习的整个阶段, 因此将他们设为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

其中学校中的指导老师是参与到实践基地建设、与实习单位沟通密切, 与实习学生交流较多的主体, 他们对整个实践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企业领导是指负责与学校对接、负责实习学生管理、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较为了解的主体;学生是实践教学的最大的受益者, 也是实践效果的体现者, 学生自评就是指对自己实习前后的变化做出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选择的目的, 在于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见表1) 。

四、结语

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检验实践成果, 是为了完善教学体系, 促进教学改革, 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应随旅游业的发展,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地增减评价指标, 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以更好都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校外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根据校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问题, 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 构建了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指导教师、实习企业领导, 评价内容包含社会效应、实习企业、学校建设、学生成长四个方面的旅游管理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以期全面、客观地反映实践效果, 促进教学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旅游管理,校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毛江一.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评价机制思考与构建[J].北京教育 (高教) , 2018 (3) :84-86.

[2] 文益民, 易新河, 韦林.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校企合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5 (9) :58-62.

[3] 刘长生, 简玉峰.校企互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3, 20 (1) :42-48.

[4] 张懿玮, 夏林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35 (23) :5-9.

[5] 曹艳芬.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2) :45-47.

[6] 姚小云, 田金霞.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旅游论坛, 2010, 3 (6) :810-814.

[7] 吴天慧, 肖卓阳, 付向阳.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2) :56-60.

[8] 何晓铭.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 (1) :138-139.

[9] 谌利.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评价[J].旅游纵览 (下半月) , 2013 (11) :213-214.

[10] 许厚斌, 汪洋, 何川.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培养效果评价指标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 (22) :8-11.

[11] 余勇.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 28 (1) :139-142.

上一篇:学生年终总结范文下一篇:社区治理的特征范文